《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沁園春·長沙【教材分析】作為一名集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及偉大詩人于一身的毛澤東,他的詩詞倚天地之豪邁,仗日月之恢弘,繼文化之綿延,系國民之安然;又輔之以雄辭詭喻,憑之以奇譎想象,抒之以赤赤衷腸。故柳亞子贊譽他“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如此評價可謂是入木三分。1925年深秋,故地重游,剛過而立之年的毛澤東于湘江之畔留下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詩篇。再踏故地,不是興之所至的賞玩游覽,不是俱懷逸興的知交重逢,而是世局多變嚴峻形勢逼迫的無奈選擇。身處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huán)境中,他役使筆墨激揚文字,用雄心壯志和大無畏的精神品質譜寫了這篇革命贊歌。它不僅是他雄心壯志的情感呈現(xiàn),還是他高絕文學造詣的突出表現(xiàn)?!肚邎@春·長沙》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詩詞雅、高、真的特點。詩之境,是情景交融,情與境和諧相生的雅致;詩之格,是立意高遠,詩人卓然風骨詩意表現(xiàn)的高致;詩之魂,是眾體兼?zhèn)?,詩人革命為先蘊情詩化的真致。詩無雅,不足以沁心脾;詩不高,不足以彰格調;詩不真,不足以揚壯志。兼具政治家詩人胸懷氣度與文學家詩人修為稟賦的詩人毛澤東,心之所向,情之所至,神之所往,勃勃雄心與壯志凝聚于筆尖,用自己的如椽巨筆,筆墨縱橫間便成就了《沁園春·長沙》這恢弘壯美的詩篇。

【教學設想】《沁園春·長沙》是2019年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選文。該單元主題是“青春”,單元語要求“理解運用意象書法感情的手法,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還對學生作出了“嘗試寫作詩歌”的文學表達方面的要求。《沁園春·長沙》作為表達青春激情的現(xiàn)代詩,有著豐盈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選詞表達。對此,本文授課時將從語言的個性化表達出發(fā),重點捕捉和體會本詩的語言、形象、情感。詩歌表達了詩人作為革命青年的愛國熱忱與一腔豪情。詞作形式特殊,不僅寫景角度多樣,更是將寫景、敘事、抒情完美融合的佳作。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在閱讀鑒賞中,了解詩歌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因此,將《沁園春·長沙》當作例文,旨在教會學生賞析詩詞。【素養(yǎng)目標】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積累字詞,品味關鍵詞語;背誦詩歌。2.誦讀詩歌,把握詞的意象和意境,概括畫面,并能從情景交融的角度賞析詞作,提高詩詞鑒賞能力。3.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4.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偉人毛澤東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教學難點

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課型現(xiàn)代詩歌新授課課時

兩課時課前準備1.詞牌“沁園春”的由沁園春,詞牌名,又叫“壽星明”“東仙”“洞庭春色”等。這種詞牌屬于雙調,由上下兩闕組成,共114字,上闕13句56字,下闕12句58字,曲調舒展大方,格調宏偉奔放,宜于抒發(fā)壯闊豪邁的情感,寄托光明磊落的胸懷,為豪放派詞人所喜愛。據(jù)說,沁園本是東漢時期漢明帝劉莊的女兒沁水公主的園林,其奢華為當時園林之最。當時的大臣竇憲以外戚的身份受到皇帝的寵愛,操縱朝政,橫行京師,以低價將沁園據(jù)為己有。公主畏懼竇憲的權勢,不敢與之計較。后來漢章帝劉炟發(fā)現(xiàn)此事,嚴責竇憲,命其將園林還與公主。有人作詩詠嘆此事,“沁園春”詞牌即由此而來。2.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悲秋”歷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傳統(tǒng)主題。在詩句中每一觸及節(jié)令之秋,詩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隱喻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感。采桑子?重陽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賞析:這首詞字淺意深,營造了一個恢宏開闊的藝術境界。詩人從大處著眼,從人生感悟落筆,擺脫了個人的榮辱得失,站在歷史的、哲學的、人類的高度抒發(fā)他的壯志豪情,一掃凄涼寂寞之感。起筆引用他最喜愛的詩人李賀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生易老”似有感慨之意,“天難老”等句則又展現(xiàn)了“慨當以慷”的大氣?!皯?zhàn)地黃花”想象奇特,指重陽之時的遍地菊花,亦可理解為在戰(zhàn)地隨處可見的黃色子彈殼。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賞析:詞的開篇兩句“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勾勒出仲秋天宇一幅清新景象:碧空如洗,纖云點綴,雁陣的遷徙。隨著濃郁的秋意漸次宕開,感情的波濤由微浪轉而激越?!巴麛唷本偾腋簧钜?。望雁群不堪北方漸來的嚴寒而南飛,望長征途中的紅軍將士不畏艱難險阻而北進,望南方還在激戰(zhàn)的勇士。下文自然一轉“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詩人將馳騁的想象猛然收回現(xiàn)實,把氣勢一下推到頂點,為下半闋作了鋪墊?!傲P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表現(xiàn)了紅軍的英勇氣概和對革命必將取得勝利的信心。全詞意境高遠,興于秋景,終于意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雄渾豪放。教學過程任務活動一識一識,識“大體”1.導入新課A.中國夢,一個雄奇壯麗的夢。東方睡獅古老中國一夢百年,醒于毛澤東。毛澤東以他的大氣,抒中國少年之風發(fā)意氣,啟少年中國強盛之旅。初中時我們學過他的《沁園春·雪》(齊背),詩人寫出了“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王者霸氣,這時江山已定。其實早在1925年,年輕的詩人就已經(jīng)初露鋒芒,顯示出王者的“大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沁園春·長沙》。B.面對秋天,馬致遠說:“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彼匆娛捝毁Z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彼匆娖嗝溃欢鸥φf:“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彼匆姽聠?;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他看見憂傷,而毛澤東同志看見的則是激揚文字,揮斥方遒,萬類霜天競自由。今天,我們就去感受下這份異樣的秋懷。2.文學常識⑴定義:詞,又稱長短句,產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后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又稱為“詩余”。⑵特點: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在《沁園春·長沙》里面,“沁園春”就是詞牌。相傳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名沁水公主,她的園林名沁園。后來沁園被外戚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吟詠這件事,“沁園春”詞牌由此得名。⑶詞牌和詞的標題的區(qū)別: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xiàn),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長沙,作為這首詞的標題,揭示這首詞的主要內容均與詩人當年在長沙求學時有關。⑷詞的分類:①按字數(shù)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0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字,最長的長調有200個字以上。一首詞有的分段,詞中稱為片、闋、疊。單調詞不分段;雙調詞分兩段,上片下片;此外有三疊四疊即三段或四段,較少見,尤其四疊極少見。②按流派分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和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任務活動二讀一讀,讀“大氣”1.播放朗誦視頻,感知這首詞的基調。2.指名朗讀,思考哪些地方需要重讀?用筆畫下來。

明確:領字要重讀,如獨立、看、悵、憶;動詞需要重讀,如爭、擊、翔、糞土、擊、遏等。3.你能感受到這是一首什么風格的詞?(提示:樂觀豪邁、開闊大氣。)4.思考:你感受到了詩人哪些方面的大氣?⑴默讀圈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詞。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⑵自由的大聲誦讀,說說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詩人的大氣。示例: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卓然而立、中流砥柱的英氣。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閑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詩人“獨立”,表現(xiàn)出愛秋而不畏寒的卓然而立的形象和中流砥柱的氣概。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寫景視野的開闊豪氣。比如“看”領起的七句,遠觀近看,仰視俯視,大開大合,開闊大氣。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問江山問大地的情感大氣;特別是“悵”領起的三句。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藐視權貴改造舊世界的凌云壯氣!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lián)Q新天”到“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詩人的凌云壯志得以實現(xiàn)。⑶教師補充:如果說豪邁氣派反映的是毛澤東精神世界的質地,那么宏大氣象說的就是他精神世界的容量?!拔鍘X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座座頂天立地的磅礴大山蜿蜒起伏,猶如溫順細碎的浪花、輕輕一握的泥丸——這是他精神世界的空間包容度?!跋鼗蕽h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是他精神世界的時間包容度。30歲離開湖南、奔向革命風暴中心的時候,他就寫下了“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以這樣的決絕氣勢抒寫自己改造舊中國的信念意志。從此,諸如昆侖、寰宇、四海、五洲、汪洋、北國、長城之類的宏大詞匯就成了他詩作中最常見的意象關鍵詞。本詞無一例外的使用了大美的宏大意象。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1925年春,他回湖南老家指導農民運動。同年秋,毛澤東自韶山赴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面對如畫的秋景,追懷在長沙的求學生活和革命斗爭經(jīng)歷,不禁浮想聯(lián)翩,寫成這首境界開闊、氣勢恢弘的不朽詩篇。5.教師范讀。6.學生朗誦展示。任務活動三品一品,品“大美”1.在朗誦的基礎上,請學生們概括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分別找到統(tǒng)領上下闋的關鍵字詞(詩眼),并概括全詞描述了哪幾幅圖畫。⑴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其中“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承上啟下。⑵上闋的關鍵詞是“看”下闋的關鍵詞是“憶”。⑶四幅圖畫——寒秋獨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2.請同學們齊讀上闕“看”領起的七句,看看詩人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大美體現(xiàn)在哪里,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感情。⑴一個“看”字一直統(tǒng)領到哪?這里詩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⑵討論: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山上:遠眺江中:近觀天空:仰視水底:俯察⑶在這幾句寫景的句子中,你覺得哪些動詞用得最好?為什么?層林盡染染:寫出了色彩濃烈百舸爭流爭,寫出了千帆競發(fā)的熱烈場面鷹擊長空擊,寫出了雄鷹展翅奮發(fā)、強勁有力之狀魚翔淺底翔,突出了魚兒自由輕快之態(tài)競自由競,有力突出了萬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教師補充:詩詞特別講究煉字,除了上面幾個字外,比如開頭一句的“立”字也很有韻味。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中流砥柱的氣概。聯(lián)系當時背景,詩人遭軍閥通緝,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何等的坦蕩從容!聯(lián)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獨釣寒江雪”,這是他政治革新失敗以后,被貶到永州后寫的,表露了他決不妥協(xié)的決心。一個“獨釣寒江”,一個“獨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3.“會當擊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品意象,品語言,發(fā)揮想象力,一幅幅充滿強烈動感、強勁力度、濃烈色彩的立體秋色圖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盡顯詩人的拿云“大氣”!詩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爸鞒粮 痹谶@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上闕通過寫景抒情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任務活動四比一比,比“大志”1.過渡:詩人立而觀景,借景抒情,蓄積的情感終于爆發(fā)為直白的發(fā)問,升華為哲理的思考。這時站在我們面前的已經(jīng)不是普通的詩人,而是一個關懷天下的哲人。深沉的思索自然喚起了詩人對年輕時的革命同志和革命活動的思念和追憶,那是怎樣的人和事呢?2.請同學們齊讀下闕“恰”字引起的七句,說說詩人刻畫了一群什么樣的同學少年形象。“同學少年”的精神風貌如何?“風華正茂”——青春年少,才華橫溢?!皶鈿?揮斥方遒”——熱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為己任?!爸更c江山,激揚文字”——激昂慷慨,奮筆疾書;關心國家命運,針砭時弊,宣傳真理?!凹S土當年萬戶侯”——蔑視官僚軍閥,救國救民,敢于斗爭。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小結:刻畫了一群敢于向舊世界宣戰(zhàn)的斗士,他們風華正茂、奮發(fā)有為、敢于斗爭、藐視權貴,有改造舊世界的革命大無畏精神。3.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1910年,外出求學的毛澤東,臨行前寫了一首勵志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經(jīng)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魯迅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愿都是他們在青少年時確立的志向。如今缺乏大氣格局的青少年又是怎樣的呢?人情味缺乏、惰性十足、不善堅持、不愛吃苦、缺乏鉆勁、好吃零食、沒有規(guī)劃、不重積累、缺乏誠信、沉迷網(wǎng)絡等并不少見。另外,還有性別錯位:男生比較偽娘,女生比較威武等等不一而足。通過鮮明的對比,相信同學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不足。任務活動五議一議,議“大局”1.評議:作者筆下的秋景與古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古人的悲秋情懷——自古逢秋悲寂寥: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屈原——哀秋冬之緒風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詩人筆下的秋:數(shù)量(萬、百)、范圍(遍、漫)、程度(盡染、碧透)、力度(爭、擊、競);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掃盡千古悲秋之氣;感情基調:熱愛、積極。作者借此表達自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2.思考: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這與一個人的哪些方面有關?觀看視頻《詩人毛澤東》后談談自己的看法。明確:與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是杰出的政治家,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他胸懷大志、以天下為己任,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3.感悟:請同學們聯(lián)系自身和現(xiàn)實談談當代“同學少年”們應該有怎樣的大志和怎樣的大局意識?應該如何去實現(xiàn)大志樹立大局意識?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理清思路,確立中心發(fā)言人。

小組發(fā)言示例:學習毛澤東的自信、樂觀、豪邁的英雄主義豪氣。面對“敵軍圍困萬千重”的險惡局面,是“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迷人味道;在突破敵軍圍追堵截的長征路上,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的熱烈景象;面對“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形勢,詩人感受到的卻是“大地微微暖氣吹”的氣息!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延續(xù)繼承了毛澤東同志的這種精神,一群青年學子,他們崇尚行勝于言,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或奔赴西部,燃燒激情;或扎根基層,放飛夢想;或攜筆從戎,筑我長城;或投身主流,譜寫青春;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乘風破浪……他們將自身命運與時代和祖國的命運牢牢系在一起,選擇了更加厚重的人生。4.小結:奮斗精神永不過時,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里,我們更要以大無畏的精神面對高中三年,書寫下人生最光輝的一頁。任務活動六寫一寫,寫“大作”寫1.課文總結: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大氣的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大美的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有大志的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有大局的斗士。請同學們再次回到文本,齊讀課文,感悟詩人的大氣。2.課后作業(yè):在如今多元化的社會中,有的人追求立大志成大業(yè)的人生,也有人欣賞生活中的小確幸、個人的快樂和隨意。你對于人生的大與小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呢?請同學們課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3.課堂總結:課文雖然已經(jīng)結束了,但是我相信同學們的心中已經(jīng)種下了一顆種子,并且將要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種子生根,發(fā)芽。請同學們齊讀這段話,作為我們這節(jié)課的結束語:播下一種心態(tài),收獲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擁有一顆積極的心態(tài),樹立理想,掌控命運,讓中國夢從我們這里起航!教學手記: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fā)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jù)作者說,在那段時間里,“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干凈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飆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所動蕩了。”(《我的作詩的經(jīng)過》)閱讀這首詩,讀者最突出的感受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子。附群文閱讀(一)閱讀下面三首詩歌,并結合《沁園春·長沙》的學習內容,完成后面的學習任務。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天凈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題菊花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1.《山居秋暝》一詩頷聯(lián)以工整的對句和傳神的筆墨描繪了一幅氣韻生動的圖畫,可謂有聲有色,清爽空靈,請發(fā)揮想象描繪出這動人的畫面。答案皎潔的月亮,灑下水一般明凈的光輝,照在松林之間;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潺潺流淌,發(fā)出悅耳的響聲,像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意近即可)2.悲秋是中國古典詩賦的傳統(tǒng)主題。在歷代詩人、作家的筆下,“悲”和“秋”永遠難以分開,借秋景來托怨情、興別恨。上面幾首經(jīng)典的詠秋作品,和《沁園春·長沙》比較一下,在營造的意境上有什么不同?同是寫秋,意境不同,必然要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思考問題。答案王維的《山居秋暝》,描繪了秋天傍晚新雨后的山村景色,勾勒出一幅幽靜清新的美好圖畫;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描繪出秋風中的游子倍感秋天的蕭條和冷落的意境;黃巢的《題菊花》,寫出了這樣一種情懷:作者既悲菊花在秋天的清冷,又要改變它的命運,讓菊花與桃花一起在蜂飛蝶舞的春天開放。作為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的詩體現(xiàn)了一種抗爭的精神。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光明、絢麗、壯美,能激發(fā)人昂揚、奮發(fā)、熱烈的情緒,實乃博大胸襟、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的體現(xiàn)。3.下面是古今專家對《沁園春·長沙》和《題菊花》的評點,你對這些觀點持什么看法?任選一則闡述一下你的理由。①現(xiàn)任湖州市中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莫銀火:豪氣干云(毛澤東《沁園春·長沙》)。②張端義《貴耳集》:跋扈之意(黃巢《題菊花》)。答案(示例)《沁園春·長沙》中的秋景,光明、絢麗、壯美,能激發(fā)人昂揚、奮發(fā)、熱烈的情緒,是詞人博大胸襟、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的體現(xiàn),可以稱得上是“豪氣干云”?!额}菊花》托物言志,抒發(fā)了詩人力圖主宰社會的豪邁思想,這種對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集中地反映出農民階級領袖人物推翻舊政權的豪邁意志和信心。“跋扈”二字其實是對詩人這種抗爭精神的評價。(二)沁園春?雪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肚邎@春·長沙》和《沁園春·雪》的美學比較

偉人毛澤東的古典文學造詣頗深。他的詩詞氣魄宏偉豪邁,意象豐富,語言精美,韻律嚴謹,是歷史上難得的瑰寶。以“沁園春”為詞牌的詞,《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是毛主席生前發(fā)表的詞作中僅有的兩首。這兩首詞作相隔十一年問世,由于受到環(huán)境、自身情況和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和影響,兩首詞的美學構建與審美表達也有所不同?!肚邎@春·長沙》和《沁園春·雪》兩首詞用古體詞格的形式,形象地表達了當今事物。這兩首詞都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磅礴大氣、意境深遠。從美學的視角來比較分析兩首詞,可以更加深刻地領會毛澤東詩詞“雙絕”的藝術魅力和一代偉人成長中的思想情感的變化。

二、“沁園春”兩詞的意境美

詩詞作為我國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其非常注重營造意象。曾有學者稱意象為詩詞的“靈魂”和精髓。詩詞的意象又蘊含著審美,其文化根基深厚。《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兩首詞,從美學角度來看,作者從上闋對景物的描寫,完成了崇高美的構建。這種崇高美外化成為高大、遼闊、雄偉、巍峨、壯麗等景象。讀者帶著自己的“期待視野”與詩詞藝術的歷史視野相遇,將詩詞的意象留白補充完整,從而形成的能動創(chuàng)造力變能感受作者見景生情的心境。這便是詩詞構建意境美的魅力所在。

在《沁園春·長沙》中,作者用“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和“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這兩部分,通過短短的篇幅描繪出來一幅多姿多彩、動靜結合的立體的江南秋景畫卷。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作者獨立于橘子洲頭所見到的色彩絢麗的秋景?!叭f山紅遍”、“層林盡染”、“百舸爭流”,類比于當時的紅色革命,大有“燎原之勢”,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熱情和對革命與國家前途的樂觀主義憧憬。

而《沁園春·雪》則運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總體概括了北國雪景,把讀者引入一個廣袤無垠的冰雪世界,造境獨到優(yōu)雅,冠結全篇。通過表描寫“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與之前的“千里”、“萬里”兩句相照應。其意境的大氣磅礴,展現(xiàn)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和雄偉的氣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動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活潑奔放的氣勢。整個上闋,用了全景式的描述,描繪出了雄偉綺麗的北國風光?!坝c天公試比高”這一句,突出了北國“山”、“原”與天相連,更具奮發(fā)向上態(tài)勢和無畏競爭的活力。

三、“沁園春”兩詞的語言美

“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古典詩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話語世界,較為強調文化信息和美感效應的傳遞。毛澤東《沁園春·長沙》和《沁園春·雪》之所以能成為動人的詩篇,除了將意美構建得恰如其分,其語言的辭采則更為出眾?!扒邎@春”兩首詞中透露出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其語言精練、引經(jīng)據(jù)典,將畫面、色彩、結構、動態(tài)等因素結合起來,讓詩詞更為生動、形象,喚起了讀者的無限聯(lián)想和想象。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于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xiāng)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時所作的一首詞。該詞在空間處理上,從山上、江中寫到天空、水底,將遠景和近景相結合,并分別選擇了樹、魚、鷹和船等幾種典動植物加以輔助描繪,讓靜態(tài)美和動態(tài)美相呼應。描繪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其空間所呈現(xiàn)出來的立體美感,給讀者一種身臨其境的享受。這種寒秋嚴霜肅殺的氛圍,卻被紛呈的色彩和勃勃生機的萬物激發(fā)出了熱烈和奮發(fā)的情狀。作者很自然地將“言外之物”與當時風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工農革命運動結合起來,畫中顯神,“立象盡意”綜合地表現(xiàn)了作者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肚邎@春·長沙》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如“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用“崢嶸”來無形而不凡的歲月化作有形的“崢嶸”的山峰,新穎、形象,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梢姡@首詞是以情為經(jīng)線,景為緯線,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xiàn)了詞人為改造舊中國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

《沁園春·雪》創(chuàng)作于1936年2月,是結束了艱苦的長征并粉碎了國民黨一系列的“圍剿”,準備揮師東征抗日之際,在中國北方秦晉高原所見的雪景所抒發(fā)的曠達豪邁的情感。該詞上闋描寫了北國壯麗的雪景,縱橫千萬里,展示了大氣磅礴、意境,抒發(fā)了詞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吧轿桡y蛇,原馳蠟象”將雪的形貌、神態(tài)和氣魄,都描繪得出神入化。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欲與天公試比高”則顯然又融入了詩人的胸懷、抱負和理想。這首詞的下闋,用“紅裝素裹”一成語,給讀者喚起一個盛裝美人的形象。而詞人的遐想?yún)s遠遠超出了實景紅日與白雪交輝映照的奇麗景色的界限?!凹t裝素裹”是虛筆,意指革命勝利后,中國改天換日一片光明的新氣象,縱情歌頌了祖國的偉大山河,賦予它美的性靈,并在下闋中視通幾千年,指點江山主沉浮,發(fā)出對未來的憧憬的號召。

四、“沁園春”兩詞的韻律美

古詩詞的美不僅在于辭采,也在于韻律。古詩詞法度嚴謹,有“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它通過對聲韻、平仄、押韻和格式、對仗、律節(jié)的應用,具有工整的形式和豐富的節(jié)奏感。詞,又稱“長短句”。原指配樂歌唱的一種詩體,但比詩又更講究音韻。其律格之嚴謹體現(xiàn)為,一字之差都有可能破壞整首詞的藝術感或音樂感。

《沁園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