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輪復習地理試題(老高考新教材) 滾動突破練一_第1頁
高考二輪復習地理試題(老高考新教材) 滾動突破練一_第2頁
高考二輪復習地理試題(老高考新教材) 滾動突破練一_第3頁
高考二輪復習地理試題(老高考新教材) 滾動突破練一_第4頁
高考二輪復習地理試題(老高考新教材) 滾動突破練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滾動突破練一(2023·山東泰安二模)我國某學校高三(2)班地理興趣小組在校園內開展日照觀測活動,發(fā)現(xiàn)從9月23日開始,正午太陽光可透過窗戶照射進本班教室(見下圖)。10月23日之后因南側高樓對陽光的遮擋,本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時間后,正午太陽光再次照進本班教室。據(jù)此完成1~3題。1.該??赡芪挥?)A.吉林省 B.河南省C.福建省 D.云南省2.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陽光照再次照進高三(2)班教室的時間約為()A.當年11月23日 B.當年12月22日C.次年2月21日 D.次年3月21日3.與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間,樓上高三(8)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A.同時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一樣B.同時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更長C.更早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一樣D.更早出現(xiàn),持續(xù)時間更長顯熱通量指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fā)生的湍流形式的熱交換。為研究青海湖對湖區(qū)氣候的影響,研究人員選取青海湖附近的陸地上空作為試驗區(qū),與青海湖區(qū)上空顯熱通量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夏季某日青海湖區(qū)與試驗區(qū)的顯熱通量差異(如圖)。據(jù)此完成4~5題。4.圖中顯熱通量差異的原因是()A.太陽輻射差異B.地面輻射差異C.大氣逆輻射差異D.熱傳導差異5.近年,青海湖面持續(xù)擴大。受顯熱通量變化的影響,青海湖區(qū)()①晝夜溫差增大②夜晚降水增多③陸風勢力增強④揚沙天氣增多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2023·遼寧丹東二模)海風鋒指沿海地區(qū)海風向陸地推進過程中遇到陸地上較熱的氣團,其交界面具有類似鋒面的特征。下圖示意某年7月14日海風鋒在渤海西岸的活動過程。據(jù)此完成6~7題。6.當日海風鋒的移動方向是向()A.西北 B.西南 C.東南 D.東北7.海風鋒遇到較弱冷鋒時會產生雷暴天氣,是因為()①提高地面溫度②帶來豐沛水汽③加劇氣流抬升④增大晝夜溫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烏魯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四周被高山環(huán)繞,入湖河流眾多,河流水是其主要補給水源。流域內降水主要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該湖屬于咸水湖,湖水鹽度季節(jié)變化顯著。據(jù)此完成8~9題。8.入湖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A.降水 B.季節(jié)性積雪融水C.冰川融水 D.地下水9.該湖鹽度最高的季節(jié)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23·廣東韶關二模)墨西哥灣海面之下約1006米的海底有一個巨大的圓形鹵水池(形成過程如下圖)。其鹵水的鹽度是普通海水的3—10倍,含氧量低,其周邊有大量海洋生物遺體。據(jù)此完成10~11題。10.墨西哥灣深海鹵水池的形成過程是()①新巖層產生裂隙②鹽巖層受壓拱起③鹽水匯聚低洼地④高濃度鹽水溢出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11.鹵水池的周邊存在大量生物遺體的原因有()①鹵水池附近覓食的生物多②鹵水的防腐作用強③鹵水池上方海水運動較強④鹵水池附近含氧量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023·北京東城二模)下圖為松嫩平原地質剖面圖。讀圖,完成12~13題。12.圖中()A.鐵力處花崗巖形成年代最老B.剖面線西端的巖層為侵入巖C.通肯河與呼蘭河間有向斜構造D.林甸處第四紀沉積物厚400米13.綏化處地層形成的主要地質過程是()A.古生代巖漿侵入—古生代沉積—抬升侵蝕—下沉第四紀沉積B.中生代沉積—抬升侵蝕—下沉第四紀沉積—古生代巖漿侵入C.中生代沉積—擠壓褶皺—抬升侵蝕—下沉第四紀沉積D.古生代巖漿侵入—抬升侵蝕—第四紀沉積—擠壓褶皺(2023·河北高考適應性考試)陜北黃土高原煤炭資源開發(fā)區(qū),常發(fā)生沉陷、滑坡等災害,使土壤質量劇減。下圖為沉陷區(qū)土壤含水量變化。據(jù)此完成14~15題。不同坡位裂縫帶和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14.裂縫帶與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坡中、坡底、坡頂 B.坡底、坡中、坡頂C.坡頂、坡中、坡底 D.坡底、坡頂、坡中15.裂縫帶土壤有機質與土壤含水率變化一致,原因可能是裂縫帶()A.含水量高,有機質分解快B.土壤通氣性好,有機質分解快C.含水量低,有機質分解慢D.土壤保溫性差,有機質分解慢16.(2023·廣東深圳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生物避難所通常是指在氣候變惡劣的條件下動植物能夠存活的區(qū)域。生物避難所能在冰期保護原有及遷入物種免遭劫難,受保護物種在冰期后以此為起點,借風力、流水、動物等媒介擴散并演化出亞種和新物種。末次冰盛期長白山和朝鮮半島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最重要的兩個避難所。下圖示意中國東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難所分布及擴散路線。(1)簡述末次冰盛期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樹種可以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擴散的有利條件。(2)分析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長白山大規(guī)模向朝鮮半島擴散的原因。(3)末次冰盛期結束后,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樹種多樣性顯著提高,對此作出合理解釋。17.(2023·河北邯鄲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瓦約村地處青藏高原,隸屬于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卡若區(qū),是川藏鐵路的途經區(qū)。區(qū)域內地勢起伏明顯,溝谷坡度大,高海拔冰川發(fā)育多,森林植被發(fā)育少。歷史上,古河道和現(xiàn)在的河道相連,并一度演變?yōu)楹?隨著河流的改道,目前該地區(qū)已經成為聚落集聚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該地區(qū)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相對頻發(fā),給川藏鐵路的修建帶來一定的威脅。目前圖中斷層相對穩(wěn)定。在靠近達德溝口處,發(fā)現(xiàn)了多層的河湖交匯相沉積物。(1)說明達德溝形成泥石流的條件。(2)分析地層中存在多層的河湖交匯相沉積物的原因。(3)簡述我國研究瓦約村古河道對川藏鐵路建設和運行的意義。18.(2023·河北張家口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海拉爾河徑流量年內分配不均,4—5月和7—8月都有洪水過程,但成因和特征不同,主汛期7—8月的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量的32%—42%。近30年來,海拉爾河流域氣候呈現(xiàn)干冷變化趨勢,徑流量減小,對河漫灘濕地影響顯著。下圖示意海拉爾河流域。(1)比較海拉爾河4—5月與7—8月洪水的差異。(2)說明近30年來海拉爾河流域氣候變化導致河流徑流量減小的原理。(3)簡述海拉爾河徑流量減小對河漫灘濕地的影響。19.(2023·湖南衡陽二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山地降水受水汽含量、氣流運動、坡度、坡向、坡高等因素影響。材料二太行山脈是我國東部地區(qū)一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某地理學者自西北向東南沿小五臺山—大房山一線開展研究工作,統(tǒng)計了沿線地形、氣流運動速度與年降水量變化情況,如圖所示。(1)研究區(qū)水平距離110千米附近降水量最多,說明其原因。(2)與大房山相比,小五臺山附近形成降水量較小的高值區(qū),推測其形成條件。滾動突破練一1~3.1.A2.C3.B解析第1題,結合圖示信息可知,該地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附近)該校正午太陽高度為48°,根據(jù)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知,該地位于42°N,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吉林、河南、福建和云南四省被42°N穿過的是吉林省,A正確。第2題,結合材料“10月23日之后因南側高樓對陽光的遮擋,本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消失”可知,10月23日正午陽光恰好被南側高樓遮擋,之后該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每天正午陽光都會被南樓遮擋,冬至之后,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大,但仍被南樓遮擋,直到下一次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10月23日相同時,正午太陽高度和10月23日相同,正午陽光再次恰好被南樓遮擋,之后正午陽光可以照進教室內。根據(jù)對稱原則可知,太陽直射同一緯度對應的兩個日期關于冬至或夏至對稱,10月23日到冬至約兩個月,即下一個日期為冬至后約兩個月,即次年2月21日前后,C正確。第3題,結合上題分析,該地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期間,正午太陽光會被南樓遮擋,即其他日期內(2月21日到10月23日)正午太陽光都可以照進教室。夏至日正午兩個教室都有太陽光照,因此兩個教室的正午光照同時出現(xiàn),在10月23日時因南側高樓對陽光的遮擋,高三(2)班教室內的正午光照消失,但高三(8)班在樓上,仍未被遮擋,有正午太陽光照,因此高三(8)班正午太陽光照持續(xù)時間更長。4~5.4.B5.D解析第4題,材料表明,顯熱通量指由于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大氣與下墊面之間發(fā)生的湍流形式的熱交換,由圖可知,該日大約9:30到20:30,顯熱通量差異小于0,說明白天青海湖區(qū)比試驗區(qū)顯熱通量少,即青海湖區(qū)空氣從湖面吸收的熱量少于試驗區(qū)空氣從地面吸收的熱量,其原因是白天地面比湖面吸熱升溫快,向空氣傳遞的熱量更多,因此是地面輻射差異,B正確;試驗區(qū)臨近青海湖,兩地太陽輻射、大氣逆輻射、熱傳導差異都不大,A、C、D錯誤。第5題,青海湖面持續(xù)擴大,顯然湖泊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調節(jié)能力增強,晝夜溫差會變小,①錯誤;夜晚湖泊氣溫較陸地氣溫高,形成低壓,湖面擴大,湖區(qū)氣流上升強度增大,降水增多,②正確;夜晚陸地降溫快,形成冷高壓,湖面形成低壓,湖面擴大,湖陸氣壓差異增大,陸風增強,③正確;由于湖面擴大,地下水位上升,湖床裸露較少,沙源減少,揚沙天氣減少,④錯誤。故選D。6~7.6.A7.B解析第6題,該區(qū)域位于渤海西岸,結合圖中信息,12:00后,陸地吸熱快,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此時陸地上有較熱的空氣層,強海風從海面向陸地推進的過程中遇到陸地上較熱空氣層而形成鋒面,結合圖示風向以及橫坐標的“東南”信息,海風自東南向西北吹拂,使得海風鋒向西北方向移動,故選A。第7題,冷鋒向南移動,海風鋒向內陸推進,氣團相遇,海風鋒從海洋移動到陸地,帶來豐沛的水汽,②正確;海風鋒和冷鋒都能降低地面溫度,為水汽凝結提供溫度條件,①錯誤;海風氣溫較陸地氣溫低,冷鋒也帶來冷空氣,加速陸地暖氣團抬升,加劇了空氣對流運動,促使雷暴天氣產生,③正確。產生雷暴天氣與增大晝夜溫差關系不大,④錯誤。故選B。8~9.8.B9.C解析第8題,圖中湖泊的緯度在北緯37.5°附近,流域內降水主要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說明冬季氣溫較低,積雪堆積,在春季因為氣溫回升,積雪融化,B正確;該湖泊是咸水湖,說明深居內陸,降水較少,A錯誤;通過該地緯度和海拔可知,該地冰川面積小,C錯誤;湖水鹽度季節(jié)變化顯著,地下水不是當?shù)睾粗饕难a給水源,D錯誤。第9題,由經緯度位置可知,該地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影響,降水少,氣溫高,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因此從夏季到秋季鹽度一直升高,直至秋季副熱帶高壓帶南移,降水增加,因此鹽度最高的季節(jié)出現(xiàn)在秋季,C正確。10~11.10.B11.D解析第10題,讀鹵水池形成過程圖可知,鹽巖層受水平擠壓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產生很多裂隙,高濃度鹽水隨著裂隙溢出海底,與普通海水因鹽度差異,形成鹽躍層,最后高鹽度鹽水在低洼地匯聚形成鹵水池。故形成過程是②①④③,故選B。第11題,鹵水池含有營養(yǎng)鹽類,附近覓食的生物多,①正確;鹵水鹽度高,防腐作用強,使大量生物遺體保留下來,②正確;鹵水池水鹽度高,上方普通海水鹽度低,形成鹽躍層,不利于上下水體交換,上方海水運動較弱,③錯誤;鹵水池附近含氧量低,不利于生物腐爛分解,因此大量生物遺體保留下來,④正確。故選D。12~13.12.A13.C解析第12題,結合圖中信息可知,鐵力處花崗巖形成年代為古生代,在圖中形成年代最老,A正確;剖面線西端的巖層為玄武巖巖層,是巖漿噴出形成的,B錯誤;通肯河與呼蘭河間有背斜構造,C錯誤;林甸處第四紀沉積物厚約200米,D錯誤。第13題,從圖例以及剖面圖巖層接觸關系可以看出,綏化處地層形成的主要地質過程是中生代沉積形成沉積巖,在內力作用下受到擠壓,形成褶皺,后抬升并被外力作用侵蝕,最后地殼再次下沉并接受第四紀沉積,C正確。14~15.14.B15.B解析第14題,根據(jù)圖中信息可以判斷出坡頂裂縫帶與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最小,坡底裂縫帶與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最大,坡中裂縫帶與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大小介于坡底與坡頂之間,所以裂縫帶與非裂縫帶土壤含水率變化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坡底、坡中、坡頂,B正確。第15題,根據(jù)圖中信息,結合所學內容可以判斷出裂縫帶含水率低于非裂縫帶,有機質含量低,裂縫帶增加了土壤裸露面積,土壤通氣性好,有機質氧化分解快,B正確。16.答案(1)末次冰盛期時海平面降低,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陸地相連;三地相距較近;半島之間地形較平坦,沒有高大山脈阻隔。(2)末次冰盛期時氣溫降低,植被向更溫暖的低緯度擴散;朝鮮半島面積較大、地形多樣,生長空間廣闊;長白山脈阻擋冬季風南下,朝鮮半島受寒潮影響小;朝鮮半島與長白山相距較近且位于冬季風的下風向。(3)末次冰盛期時不同的生物避難所存在環(huán)境差異,分化出不同的樹種;末次冰盛期結束后,擴散媒介更為活躍,有利于物種演化和擴散;末次冰盛期結束后,水熱條件改善,適合更多樹種生存和演化。解析第(1)題,末次冰盛期,由于大量的水形成冰,導致海平面降低,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陸地相連,再加上三地本身相距較近,半島之間地形較平坦,沒有高大山脈阻隔,導致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樹種可以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之間順利擴散。第(2)題,相較而言,朝鮮半島緯度低,且北部長白山脈阻擋冬季風南下,朝鮮半島位于冬季風的下風向,受寒潮影響小;朝鮮半島氣候相對溫暖,而末次冰盛期時氣溫降低,植被向更溫暖的低緯度擴散,再加上朝鮮半島面積較大、地形多樣,生長空間廣闊,導致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由長白山大規(guī)模向朝鮮半島擴散。第(3)題,由圖可知,長白山和朝鮮半島是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兩個避難所,但在其他區(qū)域還存在多個避難所,如華北地區(qū)、山東半島、小興安嶺、遠東地區(qū)等,不同的生物避難所存在環(huán)境差異,因此分化出不同的樹種;而末次冰盛期結束后,水熱條件得到改善,適合更多樹種生存和演化。此外末次冰盛期結束后,風力、流水、動物等擴散媒介更為活躍,也有利于物種演化和擴散。17.答案(1)溝谷長,坡度大;泥沙碎屑物豐富;有較為充足的冰雪融水和大氣降水。(2)達德溝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使河流水流速度減慢,泥沙沉積;當新的流水注入河道,低速運動的水流就會挾帶小粒徑的礫石和砂沖入湖相層,并且由于流速較慢,挾帶的礫石和砂較少,顆粒較細的湖相沉積上堆積的礫石和砂也就較薄;后來,由于流水的注入,湖面擴大,湖相沉積又覆蓋在砂礫層之上,如此往復,就會形成河流沉積與湖相沉積交錯疊置的現(xiàn)象。(3)了解川藏鐵路沿線的水文條件,為橋涵建設提供依據(jù);了解川藏鐵路沿線的地形、地質條件,保證鐵路地基穩(wěn)定;了解川藏鐵路沿線地質等自然災害,減少鐵路建設和運行中的隱患。解析第(1)題,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泥石流形成的條件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有足夠的溝谷長度和坡度,二是有豐富的碎屑物,三是有充足的水。再結合背景材料中區(qū)域內地勢起伏明顯,溝谷坡度大,高海拔冰川發(fā)育多,森林植被發(fā)育少,即可得出結論。第(2)題,要分析河流湖泊沉積物形成的前提,即河道受到泥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沉積物多次疊加而形成河湖沉積物。達德溝泥石流堵塞河道之后形成堰塞湖,此時河流流速減慢,泥沙開始沉積;當新的水流繼續(xù)注入河道,此時河流搬運而來的礫石和砂逐漸堆積在最開始形成的湖相沉積之上;隨著河流不斷注入,湖泊面積不斷擴大,湖相沉積條件逐漸形成,湖相沉積物又覆蓋在砂礫層之上,如此往復,就會形成河流沉積與湖相沉積交錯疊置的現(xiàn)象。第(3)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