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大學試題(文學)-中國文化要略歷年考試高頻考點試題附帶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第1卷一.參考題庫(共25題)1.簡述臺的用途與內蘊。2.明代中期以后畫家眾多。()被稱為“吳派四大家”,以水墨寫意見長。其后()創(chuàng)支派“()”,()創(chuàng)支派“()”。此外,還有以()為代表的“()”,以吳偉為代表的“()”等。明代畫家()被稱為“大寫意”畫家,放筆縱橫,水墨淋漓,隨意揮灑,不拘成法,甚至用()的技法畫牡丹。明末大畫家中陳洪綬(老蓮)擅長人物畫,形象夸張變形,高度概括,以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3.宋代初年,錢塘的一位讀書人編過一本《()》,內收當時常見的單姓408個,復姓76個。據(jù)1987年的調查報告,全國漢族姓氏中以()姓最多,其次為()姓和()姓,再次為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這19個姓占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以上。4.提出“勾三股四弦五”的是《()》。5.中國人崇尚(),對()、()、()的崇拜尤其突出。6.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7.明代“三大針灸巨著”是()的《()》、()的《()》、()的《()》。8.明中葉以后,元雜劇衰落,陜甘一代的民間曲調與元雜劇結合形成最早的()。9.簡述荀子。10.中國歷史上發(fā)生了四次大的滅佛事件,叫“三武一宗”,即:()。11.四大石窟:()。云岡石窟始于()年間,特點是()。龍門石窟始于()(公元494年),特點是()。敦煌石窟始鑿于()(公元366年),是一個(),公元()年,在莫高窟第()窟發(fā)現(xiàn)了(),內藏從4世紀到10世紀的各種珍貴文書、文物五六萬件,是研究中國文化極寶貴的資料,但三分之二以上的敦煌遺書被外國人所掠奪。洞內的這些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由此形成了享譽世界的“()”。12.1898年,光緒皇帝召見主張變革的()等人,決定實施新法,史稱“()”,又稱“()”,但僅維持了103天。結果,光緒皇帝被囚(),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處死。13.搶奪婚14.二十四節(jié)氣15.金文又稱(),是商周時代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其中以()金文最多。16.()、()和(),合稱為童生試。童生試及格后為(),然后可參加鄉(xiāng)試,及格后為(),第一名為()。舉人參加會試,及格后為(),第一名為()。最后參加殿試,被錄取后成為()。鄉(xiāng)試又稱秋闈、棘闈,所發(fā)榜為桂榜。會試又稱禮闈、春闈,所發(fā)榜為杏榜。“連中三元“指在()中都考取第一名。17.公元前770年,()在()和()聯(lián)軍的攻打下兵敗被殺,西周滅亡。其子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18.簡述孔子。?19.火藥:隋唐():戰(zhàn)國():漢():隋唐。20.桂林山水和云南石林等地地貌均為()地貌。21.我國著名的藏書樓有:明代()建的()、明末清初()的()、()的()、清代()的()、清末()的()、清代()的()。22.中國科舉制的最后一次考試是()。23.魏晉玄學的早期代表人物有()和()。24.“三臺”指漢代的(),唐代的(),因此稱宰相為“臺輔、臺衡、臺鼎”,稱其任職和去職為“上臺、下臺”。25.中國文化中的花木四君子為()。第2卷一.參考題庫(共25題)1.詞是由民間的()發(fā)展而來。晚唐詩人()主要作詞,與李商隱并稱“溫李”,其詞與韋莊等人的共編入《()》,因而被稱為()。2.界上最早的針灸學專著是魏晉時()的《()》。至北宋時針灸專家(),以針灸療法制造針灸銅人,作為針灸的樣本,而后,他又寫成《()》,進一步普及和規(guī)范了針灸療法。3.玄學是什么?4.在封建社會,姓氏不僅代表一個人的(),還標志一個人的()。5.中國的戲曲起源于原始的(),后來巫術盛行,巫人以舞降神,巫舞逐漸演變?yōu)槊耖g歌舞和小調。古代在每年臘月還舉行一種驅鬼逐疫的儀式,叫做“()”或“()”。由四個人頭戴面具,身穿熊皮,手執(zhí)戈盾,口中發(fā)出儺儺之聲,這叫“()”;或由十二人朱發(fā)畫衣,手執(zhí)麻鞭,甩動作響,高呼各種專吃惡鬼的神名,這叫“()”,以后逐漸演變?yōu)閼蚯?,就叫“儺戲”。古代還有一些專門以樂舞戲謔為職業(yè)的人,在天子、諸侯設宴時進行一些樂舞滑稽表演,這些人叫作“()”、“()”。以上這些樂舞,都可看作是戲曲的起源。6.第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書院學規(guī)是由()制定的《()》。7.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漢字是()和()。?8.漢賦有賈誼《吊屈原賦》、()、枚乘《七發(fā)》?!皾h賦四大家”指()、()、()、()。9.中國制圖學之父為(),西晉人,提出了“()”的理論,即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10.穆罕默德死后,伊斯蘭教的統(tǒng)治集團不斷運用()和()手段向外傳播伊斯蘭教。在它的傳播和發(fā)展過程中,圍繞最高權力的繼承問題,統(tǒng)治集團內部展開了不斷的爭權奪利的斗爭,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別進而發(fā)展為宗教派別。由于伊斯蘭教實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也由于它一開始就擁有宗教武裝,因此伊斯蘭教的宗派斗爭總是伴隨著劇烈的軍事沖突。其教派名目繁多,對立情緒相當嚴重。11.魏晉南北朝:曹植《洛神賦》、王粲《登樓賦》、()、()、左思《三都賦》、()、()、()、()江淹《恨賦》和《別賦》、庾信《哀江南賦》12.美學特性說13.我國的紙寫本書籍在()時已經出現(xiàn)了,但簡冊和帛書同時存在,而且還是主要的書籍形式。到了(),隨著造紙術的改進和紙張的大量出現(xiàn),紙寫本才取代簡冊和帛書,成為書籍的主要形式。14.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中,提出“()”這一價值原則的人是()。15.司馬相如、班固、楊雄、張衡被稱為“()”。16.西安東郊的“()”修建于秦漢時期。17.()的產生標志著社會文明有了劃時代的進步,標志著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累積為精神財富。18.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的“封”指的是在()。19.漢武帝時開創(chuàng)了“()”?,設在京師長安的西北城郊,這是中國當時的最高學府。20.影響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第二大學說是()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和()。21.農家的代表人物是(),他研究農業(yè)政策和生產技術。22.明代劉基散文集《()》,宋濂的傳記性散文《()》、《()》。明代有以()、()和()為代表推崇唐宋古文的唐宋派。明后期的公安派以()兄弟三人為代表,主張散文“獨抒性靈”,不拘客套。袁宏道有《虎丘記》、《滿井游記》等。還有竟陵派的鐘惺、譚元春等人,主張散文表現(xiàn)“幽情單緒”,使文章的題材更窄。明末散文家張岱有散文集《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張溥的《五人墓碑記》。23.石鼓文24.文化一般可以劃分為那四個層次各個層次的基本情況如何,最核心的是哪個層次。25.明代規(guī)模最大的類書是《()》。第3卷一.參考題庫(共25題)1.儒學2.()最初只是管理教育的行政機關,后來在發(fā)展演變中與()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國子學,成為兼有行政機關和最高學府兩種性質的東西。到清代又取代太學,成為國家唯一的最高學府,但其職權已大大縮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領導機關。國子監(jiān)的最高領導人為(),習慣上稱作(),一般都由學識淵博、聲望較高的儒家學者擔任。北京國子監(jiān)的第一任祭酒是()著名學者()。國子監(jiān)的副職是(),協(xié)助祭酒管理全監(jiān)事務,類似今天的常務副校長。()以下為(),坐繩愆廳辦公;(),坐典簿廳辦公;(),坐典籍廳辦公,類似今天的大學圖書館館長,清代著名史學家()曾任此職;()和(),分坐博士廳和六堂工作,負責講解經義,他們就相當于今天的大學教師和講師。入國子監(jiān)學習的人叫()。3.清代樸學是什么?4.儒家的學者有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后世有人貶稱為“()”,除中年一度做過魯國的司寇和周游列國外,主要是授徒講學,號稱有“()”。他的一些見解和談話,由弟子們記錄和整理成《()》。后世常把儒家學說稱為“()”或“()”。5.西方的烹調傾向于科學,中國的烹調則傾向于()。6.貼經7.關于佛教,有反佛和融佛兩種觀點?!埃ǎ绷χ魅鍖W與佛教、道教與佛教互相融合,這種思潮在魏晉時已很明顯,認為佛的“()”和儒的“五常”可以調和一致,有的則主張三教合一。這些思想為后來的學者所繼承和發(fā)揮,到()達到了頂峰,代表人物有宋代的(),他認為()是治皮膚病的,()是治血脈病的,佛是治骨髓病的,三教相通,可治根本。佛教自身為了在中國的生存與發(fā)展,也極力適應中國人的需要和傳統(tǒng)。到宋代()產生和佛教()流行以后,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就基本結束了。此后的反佛思想就很微弱了。8.“河南”之名始于(),簡稱“豫”。9.中醫(yī)診治強調“四診”、“八綱”,“四診”指“()”;“八綱”為“()”。10.其他的史書還有()和()。實錄由漢代()和()發(fā)展而來。我國最早的實錄是()時出現(xiàn)的兩本《()》,分別記錄()和()的言行。制度史一類的史書的首創(chuàng)者是()史學家(),著有《()》。記錄典章制度的史書還有一類叫(),只記述一朝一代的典章,此類史書的編撰始于(),由唐德宗時的()首作《()》。11.簡述玄學。?12.公元前594年,()首先實行()制度,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的多少征稅。其后各國仿效,土地賦稅制登上了歷史舞臺,封建制的生產關系產生。13.顏氏家訓14.建安七子:()。15.簡單介紹幾種樂器。16.《通典》17.曲子18.簡述樸學。19.甲骨文包括原始()和()。甲骨文之后是(),又叫(),是商周時代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其中以周代金文為多。到了戰(zhàn)國末年,字體逐漸接近()。20.初唐的四大書法家是()。21.傳說中的遠古帝王,其姓都帶()字旁,反映了()關系,如炎帝()姓,黃帝()姓,少昊()姓,虞舜()姓,夏禹()姓。22.東漢時期成書的《水經》已經記載了一百三十余條合流的簡況,因其太略,()著《()》,詳加補充,擴大篇幅,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余條河流源頭、支流、河道以及沿河流域的水文、地形、物產、古跡,成為一部內容豐富的地理學巨著。23.我國清代以前有哪些選官制度?24.建于唐貞觀年間的()是現(xiàn)存最早的宗祠,位于今山西省聞喜縣禮元鎮(zhèn)。25.簡述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第1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一、軍政禮儀場所,即封建國家(包括諸侯國)的重大政治、軍事活動,都要選擇在高臺上舉行隆重而盛大的儀式,如立國、?即位、閱兵、拜將、會盟、凱旋等等。高臺卓然而立,人可居高臨下,于臺上舉行某種儀式,不但能顯示隆重、莊嚴的氣氛,而且?還能給人以崇高、偉大的感覺。因此選擇高臺作為軍政重大禮儀的場所,實際體現(xiàn)了人類對崇高境界的追求,是人們借助客觀實體?以滿足自尊的心理要求。歷代文獻記載的許多重大臺禮,都內含這種意蘊。如陜西漢中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拜將臺,周瑜的點將臺,曹操的教弩臺等。尤其是劉邦拜將所帶來的事業(yè)上的成功,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把臺的尊崇與知識分子的價值及其力量聯(lián)?在一起。這使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形成了一種認識:臺禮是招賢納士的最高禮遇。 二、宗教祭祀場所,即由對天的迷信和崇拜而產生的祭祀活動和通天儀式,也選擇在臺上舉行?!吨芏Y》已有圜丘祭天的記載。?隨著神仙學說的流行,人們把高臺建筑當作通向天宮的路徑,至少也作為接近神明并與神明溝通的環(huán)境。此后,由于秦始皇和漢武?帝熱衷于求仙活動,因此他們建造了很多高臺,企圖借此向高空發(fā)展,與天宮接近。 三、思親望歸之所,即筑高臺以登望,借以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臺的這一功用大抵也始于春秋戰(zhàn)國。如漢武帝后悔太子劉?據(jù)受冤,筑歸來望思臺以思太子。王昭君離家入宮后,鄉(xiāng)人筑臺而望,后人稱為昭君臺,等等。凡親人分離兩地,均筑臺相望以表?思念之情,如遠離家鄉(xiāng)的征人筑臺望鄉(xiāng),稱望鄉(xiāng)臺;丈夫出征在外,妻子筑臺而望,稱望夫臺;等等。臺的這種妙用,就其美學意?義來說,是追求高而達遠的境界;就其心理因素來說,是目之所及則心之所達,這在感覺上縮短了與親人的距離。 四、登高覽勝之所,即將高臺作為游賞之地。它可以是園林的組成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建筑。它的美學依據(jù)同樣是高而達遠,?但它不是要縮短心理上的距離,而是要擴大視野,開闊胸襟,獲得最充分的美感享受。自商周以來,臺的這種功用一直相沿不衰。?如章華臺、姑蘇臺、漢武帝時柏梁臺、曹操所筑銅雀、冰井、金鳳三臺等等。 五、藏書觀象場所,即于臺上觀測天象,收藏典籍。這兩種均為實用,但其思想內蘊不盡相同。筑臺觀象,取其臺高際天,是?古代通天思想的反映。據(jù)知周代已開始這一活動,今河南登封尚存周公測景臺遺址。此后,西漢于長安、東漢于洛陽分別建靈臺,?都為觀測天象之所?,F(xiàn)存完好的河南登封觀星臺和北京觀象臺,是元、明兩代建造的天文觀測所。而筑臺藏書,大約于防火的實際?目的有關。漢代規(guī)定“金匱石室”藏書之制,并先后建蘭臺(又稱蕓臺)、天祿閣、石渠閣為藏書處,均為高臺建筑。 六、物事紀念場所,即高臺成為紀念性的建筑物。這一功用起于何時已難考證了。如伏羲八卦臺、陜西周至授經臺、河南開封?古吹臺、倉頡造字臺、延陵季子掛劍臺、屈原天問臺、劉邦歌風臺等等。另外,中國古代的許多名人都有讀書臺,如董仲舒讀書臺、?張衡讀書臺、曹植讀書臺、昭明太子讀書臺、李白讀書臺、蘇軾讀書臺、李綱讀書臺等等。顯然這些讀書臺并非本人當時為讀書而?建,都是后人敬仰先賢,為推崇他們的苦讀精神和禮贊其歷史業(yè)績而建。2.參考答案: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董其昌;華亭派;陳繼儒;蘇松派;戴進;浙派;江夏派;徐渭;潑墨勾染;3.參考答案:百家姓;李;王;張4.參考答案:周髀算經5.參考答案:多神信仰;天地;祖先;君師6.參考答案:千佛洞7.參考答案:楊繼洲;針灸大成;徐鳳;針灸大全;高武;針灸聚英8.參考答案:梆子戲秦腔9.參考答案: 荀子,儒家,名況,字卿,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曾任齊“稷下學宮”的祭酒,后到楚國任蘭陵令,據(jù)說也曾回過趙國,去過秦國。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著有《荀子》。其法治思想是從禮義出發(fā),以人治為本,還是儒家的內核,故歸入儒家為好。 性惡說:和孔孟一樣提倡“禮義”,但出發(fā)點不同。荀子強調“性惡”,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即“善”是人為的表現(xiàn),而不是人的本性。因為人性惡,所以要靠后天的力量來助人為善。,其方法一是“修身”,二是“師法”,即通過教化。 強化君權:政治思想。主張強化君權,但重視民的作用,認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明于天人之分:唯物主義觀點。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即天道不能干預人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各有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社會治亂的根本在人不在天。“人定勝天”10.參考答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榮11.參考答案: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省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北魏;造像雄偉,大佛很多;北魏太和十八年;大佛較少,古人題記、碑刻及洞壁浮雕豐富多彩;前秦建元二年;由建筑、繪畫、雕塑組成的綜合性藝術寶庫;1900;17;藏經洞;敦煌學12.參考答案:康有為、梁啟超;康梁變法;戊戌變法;瀛臺13.參考答案:云南地區(qū)的景頗族、傈僳族、傣族、苗族都曾實行過搶奪婚。它是男子通過搶奪手段與女子成婚。事實上,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到奴隸社會初期確實存在過搶奪婚。但后來的搶奪婚有真假之分。真搶是官富之家搶奪民女,這是階級壓迫的表現(xiàn),而不是民俗。假搶則只是形式,在此以前,雙方早已換過婚禮,選定成親日子,但在迎親那天,男方還是要組織一幫人,隱蔽在約定的地點,等到新娘一到,一擁而上,捆綁回家,新娘則大呼救命,女方家人假追一通。也有的地方,雙方真打,但都不會傷命,男方失敗,賠罪了事。14.參考答案:為了讓歷法更好的配合天象和自然季節(jié),用以安排農業(yè)生產,古人創(chuàng)制了“二十四節(jié)氣”。從史料來看,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是“二分”與“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秴问洗呵铩酚殖霈F(xiàn)了立春、春分、立夏、立秋、秋分、立冬等節(jié)氣。到西漢初年的《淮南子》,則出現(xiàn)了全部的二十四節(jié)氣。實際上,所謂二十四節(jié)氣是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二十四個不同的位置,因其位置不同,其所反映的氣溫、物候、雨量變化也不同,古人以此為變化來確定它們的名稱,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5.參考答案:鐘鼎文;周代16.參考答案:縣試;府試;院試;秀才;舉人;解元;貢士;會元;進士鄉(xiāng)試、會試、殿試17.參考答案:周幽王;申國;犬戎;18.參考答案: 孔子,儒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后人貶稱“孔老二”。一生中除中年一度做過魯國的司寇和周游列國外,主要是授徒講學,號稱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他的一些見解和談話,由弟子們記錄和整理成《論語》,是其思想的集中反映。 仁:中心思想。仁為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之首?!叭收邜廴恕?,即人與人之間要彼此相愛?!叭省钡囊饬x幾乎包括了一切美德。“愛人”就要“推己及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把自己想要的好處也給別人;另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得的東西、不想做的事情,絕不要強加于人。一個具備了“仁”的人,必須“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必須“言忠信,行篤敬”。如果能做到這些,那么“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這樣,一個人就具備了理想的人格。在這里,孔子表現(xiàn)出對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對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義思想”的明確體現(xiàn)。 正名:政治思想。即按照一定的是非標準恢復綱紀,否則“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立信:主張政府要獲得人民的信任。“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敝鲝堄玫赖陆袒霓k法來治理國家,而不主張使用強權暴力。 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核心主張。另外還主張“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提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要人們“毋意(臆測)、毋必(武斷)、毋固(固執(zhí))、毋我(自以為是)”,等等。 天命:“天命”指天或上帝的命令,“天”是宇宙和人類社會的最高主宰,“天”有時可以作為意志的能賞罰的人格神存在,也有自然意義,即不斷運行的自然界;“命”是支配社會生命的盲目的異己力量。孔子尊天,但懷疑鬼神。他認為祭神,所以神存在,對鬼神的最好辦法是“敬而遠之”。 中庸:最高的道德?!爸小笔恰皥?zhí)兩用中”“中立不倚”。度量以取中,無過無不及?!坝埂敝浮安灰住?。中庸與“和”有關系,容忍種種特殊成分,建立和諧秩序,和諧而不極端。(和而不同) 思想的局限性:主張恢復周禮,看不起勞動人民,鄙視婦女等。19.參考答案:指南針;造紙術;雕版印刷術20.參考答案:喀斯特21.參考答案:范欽;天一閣;毛晉;汲古閣;錢謙益;絳云樓;楊以增;海源閣;陸心源;[百百]宋樓;瞿鏞;鐵琴銅劍樓22.參考答案:光緒三十年甲辰恩科23.參考答案:何晏;王弼24.參考答案:尚書臺、御史臺、謁者臺;尚書省(中臺)、門下?。|臺)、中書?。ㄎ髋_)25.參考答案:梅蘭竹菊第2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曲子詞;溫庭筠;花間集;花間派2.參考答案: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王惟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3.參考答案:是晉時期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它是以老莊思想為主旨,又糅合儒家經義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說。(“玄”就是老子所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深奧難測而又無法用語言明確的某種狀態(tài)、關系或道理,研究這種深奧難測的狀態(tài)關系或道理的學問,就可稱為“玄學”。)4.參考答案:血統(tǒng);門第和地位5.參考答案:樂舞;驅儺;大儺;方相;儺舞;俳優(yōu);倡優(yōu)6.參考答案:朱熹;白鹿洞學規(guī)7.參考答案:甲骨文;金文8.參考答案:淮南小山《招隱士》;司馬相如、班固、揚雄、張衡;司馬相如《子虛賦》和《上林賦》;揚雄《長楊賦》和《羽獵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9.參考答案:裴秀;制圖六體10.參考答案:軍事;商業(yè)11.參考答案:蔡邕《述行賦》;禰衡《鸚鵡賦》;孫綽《天臺山賦》;陶淵明《閑情賦》;潘岳《懷舊賦》;鮑照《蕪城賦》;12.參考答案:是李澤厚先生關于中國文化內在特點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是社會政治哲學始終占主導地位,并且同兵、農、醫(yī)、藝四大實用文化聯(lián)系密切,它的哲學追求是美感和樂感,而不是苦感和罪感。13.參考答案:東漢;三國時代14.參考答案:中庸;孔子15.參考答案:漢賦四大家16.參考答案:灞橋17.參考答案:文字18.參考答案:泰山上封土為壇以祭天19.參考答案:太學20.參考答案:道;老子;莊子(簡稱“老莊”)21.參考答案:許行22.參考答案:郁離子;秦士錄;送東陽馬生序;唐順之;茅坤;歸有光;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23.參考答案:石鼓文就是刻在十塊鼓行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是大篆的代表。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詩,每面鼓上一首,共十首,內容為歌頌國君田獵事跡。其字體既不同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齊,結構又近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過渡的一種字體,在漢字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關于石鼓文的時代,古時的文人學者都認為是周宣王時制作的,如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梅堯臣和蘇軾等,在他們的詩文中都是這么認為的。南宋史學家鄭樵第一次提出石鼓文為秦刻石。直到近代,意見才趨于統(tǒng)一,認為是春秋時期秦國的石刻文字,時間大約在公元前770年至前325年之間,是研究漢字發(fā)展和石刻藝術的重要文物之一。24.參考答案: 一為物態(tài)文化層,指人在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實在的事物; 二為制度文化層,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規(guī)范自身行為和調節(jié)相互關系的準則; 三為行為文化層,指人在長期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習慣和風俗,它是一種社會的、集體的行為,不是個人的隨心所欲; 四為心態(tài)文化層,指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包括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文學藝術作品。其中第四層為核心部分。25.參考答案:永樂大典第3卷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所謂“儒”,最早是在奴隸主貴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樂禮儀的官員,如巫、史、祝、卜等。后來,這些人在社會變動中逐漸分化,流落到民間。有的為諸侯執(zhí)掌禮儀,成為“君子儒”;有的則只能替人辦理喪葬祭禮,成為“小人儒”。由于這些人熟悉“詩書禮樂”,待人“溫文爾雅”,其學問和道德都高于常人。到孔子出現(xiàn)后,因其弟子眾多,影響擴大,“儒”就成了孔門弟子的專稱,由孔子創(chuàng)立的學說被稱為“儒學“。后經孟子、荀子等人繼承和發(fā)展,成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影響最大的思想流派。到漢武帝時,儒家被推上獨尊地位,指導中國社會生活達數(shù)千年。2.參考答案:國子監(jiān);國子學;祭酒;國子祭酒;元代;姚燧;司業(yè);司業(yè);監(jiān)丞;典簿;典籍;章學誠;博士;助教;監(jiān)生3.參考答案:樸學:清代的儒家學者因思想和社會的變遷又歸向經學,像漢儒一樣注重訓詁和考據(jù),而這種訓詁和考據(jù)之學被稱為“質樸之學”,簡稱“樸學”。4.參考答案:孟子;荀子;孔老二;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論語;孔孟之道;孔孟之學5.參考答案:藝術6.參考答案: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題型之一,就是背寫經文,即由主考官任擇經書中一頁,遮蓋左右兩邊,中間只露一行,另剪紙為貼,遮蓋數(shù)字,讓應考者背寫出來,全對即全通。7.參考答案:融佛;五戒;宋代;張商英;儒;道;理學;禪宗8.參考答案:唐9.參考答案:望(望色)、聞(聞味)、問(問情)、切(切脈);陰、陽、表、里、寒、熱、虛、實10.參考答案:實錄;制度史;起居注;日錄;南北朝;梁皇帝實錄;梁武帝;梁元帝;唐代;杜佑;通典;會要;唐代;蘇冕;會要;11.參考答案: 玄學是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哲學思潮,它是以老莊思想為主旨,又糅合儒家經義而產生的一種新的學說。“玄”即老子說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深奧難懂而又無法用語言明確表達的某種狀態(tài)、關系或道理,研究這種深奧難測的狀態(tài)、關系或道理的學問,就可稱為“玄學”,而魏晉間的名流學士則多稱之為“玄談”、“談玄”或“玄風”等等?!靶W”之風,早在三國魏時已經出現(xiàn),當時有何晏和王弼二人喜好老莊,何晏著有《道德論》和《論語集解》,王弼著有《周易注》和《老子注》等,二人都主張“貴無”,認為“天地萬物以無為本”,強調“反本歸真,一任自然”。到魏晉之際,有嵇康、阮籍、郭象等人,大力宣揚何、王二人的觀點,遂使玄學大盛。嵇康、阮籍都是“竹林七賢”中的人物,他們的根本點是宣揚道家的自然主義思想,抨擊虛偽的儒家名教。當時的一般學人群起仿效,崇尚清談,不拘禮教,行為放蕩,使“自然”與“名教”完全對立起來。這時,便有裴[危頁]wěi、郭象等人針對這種無德無行的現(xiàn)象,主張“貴有”,反對“貴無”,力圖使自然與名教、儒家與道家等統(tǒng)一起來。直到東晉以后佛道二教流行,玄學才走向衰微。 玄學實際是以“本末有無”為核心所展開的本體和本性之學,它所探求的是宇宙存在的根據(jù),是企圖透過宇宙萬有的現(xiàn)象,直接探求其本體和本性。宇宙本體是“無”,形形色色的存在是“有”,“無”是“有”的根據(jù),“本”是“末”的根據(jù),“一”是“多”的根據(jù),“靜”是“動”的根據(jù),等等。若就人的本性而言,玄學認為人性自然,人性的表現(xiàn)應當順應自然,不能有任何模仿或造作。雖然在自然與名教的關系上,玄學家們的觀點不同,但在人性自然上看法還是一致的。玄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影響了魏晉南北朝三百余年的社會生活,但其思想及其思辨方法,如“得意忘言”、“得意忘象”等對中國文學藝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2.參考答案:魯國;初稅畝13.參考答案:南北朝末年和隋代初年,一位叫顏之推的教育家,據(jù)說是孔子弟子顏淵的后代。他博覽群書,學問淵博,很重視家庭教育。他搜集歷代家教典故,結合自己的家教實踐,寫成《顏氏家訓》二十篇,其中有“教子、勉學、兄弟、治家、風操、慕賢、涉務、雜藝”等篇目,涉及封建家庭教育的各個方面,其精華部分在塑造人們的民族文化心理、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方面,起過積極的作用;有關尊老愛幼、勤政廉潔、為人正直、勤奮學習、節(jié)儉樸素等內容,至今仍有積極意義,因此可以說《顏氏家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家庭教育專著。其后,便有“家規(guī)、家則、家箴、家約”等出現(xiàn)。14.參考答案:孔融、王粲、劉楨、陳琳、阮瑀、應瑒、徐干15.參考答案: 編鐘:是商周(包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重要樂器,在八音系統(tǒng)中屬金,打擊樂器,其特點是組合性、系列化,規(guī)模較大,用大小不同的銅鐘來顯示音質。據(jù)文獻記載,鐘的數(shù)目為16枚。但近代出土的編鐘多不合此數(shù)。陜西扶風縣出土的西周晚期編鐘,一套只八枚;河南信陽市出土的春秋末期編鐘為13枚。迄今為止最大的編鐘是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戰(zhàn)國編鐘,連同一枚磬,共計65枚,分三層懸掛,音域可包括現(xiàn)代鋼琴的所有黑白鍵音響。其規(guī)模之大,音質之好,制作之精,反映了當時制銅工藝和音樂文化的水平。 竽:形態(tài)像笙而比笙大,故被視為大笙,在八音系統(tǒng)中屬竹,吹奏樂器,最早見于商代,戰(zhàn)國時很流行。文獻記載的竽長四尺二寸,有36根簧管。但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出土的漢竽有22根,分前后兩排。 琴:常與瑟合稱,在八音系統(tǒng)中屬絲,彈弦樂器,在中國音樂史上至為重要,被視為音樂藝術的代表,故古人以“琴棋書畫”概括一個人的才藝。周代已經產生,大約到漢代基本定型。琴身為狹長的木質音箱,琴面張弦七根,故又名“七弦琴”,是歷代的主要伴奏樂器之一。古代樂曲通過琴保存下來的相當豐富,演奏流派也很多,并有宋代朱長文所著《琴史》、傳為東漢蔡邕所著的《琴操》以及近代楊宗稷所著《琴學叢書》等專著傳世。古代的愛情故事也多與琴有關,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箜篌:又寫作空侯、坎侯,古代的彈弦樂器,分臥式和豎式兩種。據(jù)東漢應劭《風俗通》載,臥箜篌為漢武帝時的樂人侯調所造,樣子像琴而略小,七弦,用撥彈奏。豎箜篌則是豎琴的前身,后漢時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區(qū),是古波斯樂器。琴體彎曲而秀長,張弦22(也說23),奏時抱在懷中用兩手彈撥。魏晉以后十分流行。? 篳篥:吹奏樂器,南北朝時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隋唐流行甚廣,是一種九孔的豎笛,龜茲樂、天竺樂、安國樂、疏勒樂、高昌樂等,都離不開它。據(jù)《樂府雜錄》記載,唐德宗時有一將軍尉遲青善吹篳篥,技藝冠絕古今。? 琵琶:亦作批把,彈弦樂器,種類很多。一類是秦琵琶,是由中國古樂器演變而來,但也受了胡樂的影響。其形狀為圓體直柄、四弦、12柱(音位),后因魏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彈奏此器,稱之為“阮咸”,并增加為13柱?,F(xiàn)在日本正倉院收藏有唐代阮咸。一類是曲項琵琶,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隋唐時代盛極一時,名人高手不斷涌現(xiàn),在敦煌壁畫和雕塑中都有它的形象,因形制不同而稱為龜茲琵琶、五弦琵琶、小忽雷、大忽雷等,其共同特點是半梨形曲頸。唐宋以后不斷改進,演奏技法也日益豐富,如反彈琵琶之類。唐詩中描寫琵琶的作品很多,尤以白居易的《琵琶行》最著名。16.參考答案:唐代史學家杜佑所著,是一本制度史方面的史書。其時間上至遠古,下至唐肅宗、代宗之際,把歷史典章制度分為“食貨”(記述土地財政制度)、“選舉”(敘述科舉選士、官吏考核制度)、“職官”(敘述官制)、“禮”(敘述禮儀制度)、“樂”(敘述樂制)、“兵刑”(敘述軍事和刑法制度)、“州郡”(敘述地理沿革)、“邊防”(敘述境外邦國)等八典,全書以事類為中心,按朝代先后編次,不但匯集了各代典章制度的詳細材料,而且引錄了很多前人的評論,也寫入了作者本人的看法。因此后人評論此書,說它“詳而不煩,簡而有要,原原本本,皆為有用之實學”。17.參考答案:指配詞演唱的歌曲;所配的歌詞稱為“曲子詞”。它是市民生活的產物,“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配以長短句的歌詞,以通俗流暢的語言和活潑多樣的節(jié)奏,演唱于歌樓舞肆之間,贏得大多數(shù)市民及出入歌樓舞肆的貴公子和士大夫們的歡迎,后經文人加工,形成宋代詩歌的主要創(chuàng)作形式。18.參考答案: 理學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學者因思想和社會的變遷又歸向經學,像漢儒一樣注重訓詁和考據(jù),而這種訓詁考據(jù)之學被稱為“質樸之學”,簡稱“樸學”,也稱“考據(jù)學”。樸學以清代為盛,尤以乾隆、嘉慶時的樸學最輝煌,形成所謂“乾嘉學派”。 清代樸學,實源于明末清初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幾位大儒。這些人感于亡國切膚之痛,斥責理學空談心性誤國,大力提倡經世致用之學,要經世致用就要有根有據(jù),其結果就是走向考據(jù)。 顧炎武,又稱顧亭林,世稱亭林先生,清代儒林第一人,以考古求真為宗旨。其著作《日知錄》和《天下郡國利病書》是幾十年讀書治學的結晶,被認為“無一字無來歷”。他反對不講實際學問而空談理性的理學,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行己有恥,博學于文”,認為探討濟世治國的學問與砥礪操守節(jié)氣同等重要。 黃宗羲,世稱梨洲先生,雖屬理學家,卻精于史學研究,具有強烈的民主思想。所著《明儒學案》是第一部研究中國哲學斷代史的著作,而《明夷待訪錄》為考古論今之作,突出表達了他的進步思想。他認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王夫之,世稱船山先生。明亡曾舉兵抗清,后隱居深山,后人集其著作為《船山遺書》。他總結和發(fā)展了中國古代唯物論和辯證思想,達到了中國古典哲學的高峰。他認為宇宙是由“氣”構成的物質實體,而“理”不過是客觀規(guī)律;指出“氣”變化日新,動靜相對;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守其故而不能新”,其思想、行為與節(jié)操,堪稱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位偉人。 顏元,世稱習齋先生,是一位專講實學的思想家,因反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