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_第1頁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_第2頁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_第3頁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_第4頁
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化學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試題九年級化學(總分60分用時60分鐘)第一部分(選擇題共18分)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C-12O-16Na-23Mg-24A1-27C1-35.5Fe-56Cu-64Ag-108一、選擇題(共9小題,每小題2分,計1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古詩詞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髓。下列詩句“莫道雪融便無跡,雪融成水水成冰”中涉及有關物質(zhì)的說法錯誤的是A.冰和水由同種分子構成B.冰和水的化學性質(zhì)不同C.冰和水的分子間隔不同D.雪融成水屬于物理變化【答案】B【解析】【詳解】A、冰和水是同種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B、冰是固態(tài)的水,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化學性質(zhì)相同,故選項說法錯誤;C、冰是固態(tài)的水,它們的分子間隔不同,故選項說法正確;D、冰水轉(zhuǎn)化只是物質(zhì)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是物理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2.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A.加固體藥品 B.檢查裝置氣密性C.稀釋濃硫酸 D.測溶液pH【答案】C【解析】【詳解】A、取固體藥品時,先將試管橫放,用鑷子或紙槽將藥品放在試管口,實驗室不能用手觸摸藥品,該選項操作不正確;B、檢查該裝置氣密性時,用手握住試管,裝置中的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氣體會從長頸漏斗中逸出,則燒杯中的水不會有氣泡產(chǎn)生,則無法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該選項操作不正確;C、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濃硫酸沿燒杯內(nèi)壁緩慢倒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且瓶塞應倒放,該選項操作正確;D、測定溶液pH時,不能將pH試紙直接浸入待測液中,否則會污染待測液,該選項操作不正確。故選C。3.中國華為,華夏有為、華為公司作為我國高科技的代表,一直致力于核心技術的研發(fā)。華為自主研發(fā)的麒麟芯片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遙遙領先。該芯片的主要材料是高純度的單質(zhì)硅,如下圖分別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碳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硅屬于非金屬元素 B.硅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14C.硅原子與碳原子化學性質(zhì)相似 D.硅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28.09g【答案】D【解析】【詳解】A、硅為“石”字旁,屬于非金屬元素,該選項說法正確;B、元素周期表單元格中,左上角的數(shù)字表示原子序數(shù),原子序數(shù)=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則硅原子中的質(zhì)子數(shù)為14,該選項說法正確;C、原子序數(shù)=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則硅的核外電子排布為2、8、4,最外層電子數(shù)和碳原子相同,則化學性質(zhì)相似,該選項說法正確;D、相對原子質(zhì)量的單位為“1”,而不是“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4.化學實驗中的任意一個步驟出現(xiàn)問題都可能會導致實驗結果異常。下列對實驗異常情況的解釋不合理的是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測量結果偏大——紅磷過量B.配制5%的氯化鈉溶液時,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C.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水槽中的水變紅——試管口沒有塞棉花D.將鋁片放入稀鹽酸中,剛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鋁片沒有打磨【答案】A【解析】【詳解】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紅磷過量才能將氧氣耗盡,但不會造成測量結果偏大,故選項解釋不合理;B、配制5%的氯化鈉溶液時,量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讀數(shù)偏小,實際量取水的體積偏大,會造成溶液質(zhì)量偏大,則導致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故選項解釋合理;C、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沒有塞棉花,加熱時粉末狀的物質(zhì)進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變紅,故選項解釋合理;D、若鋁片沒有打磨,剛開始表面的氧化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無明顯現(xiàn)象,故選項解釋合理。故選A。5.某同學在化學筆記上對化學知識進行了歸納,其中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分類觀B.能量觀①煤、石油、天然氣都屬于傳統(tǒng)能源②純金屬、合金都屬于金屬材料③干冰、鐵銹、過氧化氫都屬于氧化物①金屬銹蝕、食物腐敗都是緩慢氧化,都放出熱量②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時溶液溫度降低③太陽能電池可將光能轉(zhuǎn)化為電能C.微粒觀D.元素觀①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zhì)②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氯化鈉分子和水分子③酸堿中和反應溶液中離子總數(shù)保持不變①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元素組成相同,性質(zhì)相同②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③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數(shù)目不變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詳解】A、①煤、石油、天然氣都屬于傳統(tǒng)能源,正確;②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正確;③干冰為固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過氧化氫均是由兩種元素組成,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均屬于氧化物,但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屬于混合物,不正確,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①金屬銹蝕、食物腐敗為和氧氣發(fā)生的比較緩慢、不易察覺的反應,屬于緩慢氧化,且過程中會放出熱量,正確;②硝酸銨溶解吸熱,溶液溫度降低,正確;③太陽能電池可將光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正確,該選項符合題意。C、①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單質(zhì),但C60是由分子構成的,不正確;②氯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不正確;③酸堿中和反應過程中,酸中的氫離子和堿中的氫氧根結合為水分子,則離子數(shù)量減小,不正確,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構成不同,則化學性質(zhì)不同,不正確;②物質(zhì)都是由元素組成,則富硒大米中的“硒”指的是元素,正確;③元素只有種類,沒有個數(shù),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zhì)量不變,不正確,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6.實驗室里,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四個實驗,經(jīng)分析可知,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證明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B.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C.驗證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產(chǎn)物D.探究鐵生銹條件【答案】D【解析】【詳解】A、該實驗中沒有加入二氧化錳的試管中帶火星的木條不會復燃,而加入二氧化錳的試管中,產(chǎn)生大量氣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只能說明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分解,要證明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還需要驗證反應后二氧化錳的化學性質(zhì)和質(zhì)量是否改變,故A不能達到實驗目的;B、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試管內(nèi)壓強減小,試管內(nèi)液面上升,所以不能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fā)生反應,故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均顯堿性,均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不能檢驗有無二氧化碳生成,故C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鐵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和水共同接觸,該實驗中左邊試管中的鐵釘與空氣和水接觸,會發(fā)生銹蝕,裝置內(nèi)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右邊試管中的鐵釘與干燥的空氣接觸,不會發(fā)生銹蝕,所以可觀察到紅墨水左高右低,可用于探究鐵生銹需要與水接觸,故D能達到實驗目的;故選:D。7.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有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所用試劑和操作方法均正確的是選項物質(zhì)試劑操作方法ANaCl固體【Mg(OH)2】過量稀鹽酸蒸發(fā)結晶BHCl(H2SO4)適量AgNO3溶液過濾CCaCl2(HCl)過量CaCO3過濾DFe粉(AgNO3固體)加水過濾、洗滌、干燥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詳解】A、氫氧化鎂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會引入新雜質(zhì),該選項不正確;B、硝酸銀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除去了主要物質(zhì),該選項不正確;C、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過濾能除去過量的碳酸鈣,該選項正確;D、加水后,鐵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除去了主要物質(zhì),該選項不正確。故選C。8.某同學在室溫下(20℃)稱7.5g固體物質(zhì)M,加入50mL水中(物質(zhì)M不與水反應,且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充分攪拌,最終得到無色溶液,同時通過傳感器測得溶液溫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根據(jù)實驗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物質(zhì)M一定易溶于水B.a、b兩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相等C.a、b、c三點時所得溶液一定都是不飽和溶液D.b→c的過程中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一定減小【答案】D【解析】【詳解】A、20℃時,向50mL水中加入7.5g固體,得到無色溶液,說明固體全部溶解,則該溫度下,100g水中至少可溶解7.5g×2=15g固體M,則M易溶于水,該選項說法正確;B、過程中溫度先升高后降低,說明溶解放熱,b點溫度比a高,說明b點溶解的固體比a多,則a、b兩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相等,該選項說法正確;C、結合前面分析可知,a點時溶液中還能繼續(xù)溶解M,則為不飽和溶液,且物質(zhì)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b點溶液也一定為不飽和溶液,降溫過程中,溶液中沒有晶體析出,則說明c點溶質(zhì)和a點相同,則均為不飽和溶液,該選項說法正確;D、結合前面分析可知,b→c的過程中,沒有晶體析出,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不變,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9.下列各圖像中有關量的變化趨勢與對應敘述相符合的是A.分別向等質(zhì)量的Mg和MgO中逐滴滴加等濃度的稀鹽酸至過量B.向含有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C.向一定量氫氧化鋇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過量D.向等質(zhì)量的鋁粉和鎂粉中分別逐滴滴加等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至過量【答案】C【解析】【詳解】A、由于等質(zhì)量的氧化鎂和鎂單質(zhì)中,氧化鎂中所含鎂元素質(zhì)量減小,根據(jù)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zhì)量不變,則氧化鎂生成的氯化鎂的質(zhì)量減小,該選項圖像不正確;B、向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鹽酸,鹽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待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鹽酸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則剛開始沒有氣泡產(chǎn)生,反應一段時間后才開始有氣泡產(chǎn)生,該選項圖像不正確;C、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中離子數(shù)目減小,則溶液的導電性減弱,待完全反應后,只剩下水,導電性為零,后來隨著稀硫酸的滴加,離子數(shù)目變多,則溶液的導電性增強,該選項圖像正確;D、剛開始滴加稀鹽酸時,稀鹽酸少量,則消耗的鹽酸質(zhì)量相同,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相同,待鹽酸過量時,由于、,消耗等質(zhì)量的鎂和鋁,鋁產(chǎn)生氫氣較多,該選項圖像不正確。故選C。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42分)二、填空及簡答題(共6小題,計24分)10.我國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唐代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介紹茶的專著,被譽為茶界“百科全書”。(1)唐代陸羽煎茶“清湯綠葉,味鮮醇,香撲鼻”?!跋銚浔恰保瑥姆肿咏嵌冉忉屍湓蚴莀_____。(2)《茶經(jīng)》中記載:“風爐以銅鐵鑄之…底一窗以為通飚漏燼之所…“燼”中含碳酸鉀,標出碳酸鉀中碳元素的化合價:______。(3)《茶經(jīng)》中關于煮茶的記載有“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原因是流動的山泉水中鈣和鎂化合物含量少,硬度小,煮茶最好。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陜西涇陽茯磚茶被譽為中國絲綢之路的“生命之茶”,茯磚茶在發(fā)酵過程中產(chǎn)生的“金花”又名冠突散囊菌,菌種在適宜環(huán)境下通過一系列生化反應降解成茯茶素(C14H12O6),茯茶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敬鸢浮?0.分子在不斷運動11.12.煮沸13.14:1:8

【解析】【小問1詳解】能聞到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拘?詳解】碳酸鉀中,鉀元素化合價為+1價,碳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化學式為K2CO3,設碳元素化合價為x,氧元素化合價為-2價,根據(jù)“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則(+1)×2+x+(-2)×3=0,解得x=+4,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shù)字表示元素化合價,符號在前,數(shù)字在后,則標出碳酸鉀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小問3詳解】煮沸能將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zhuǎn)化為沉淀,則能降低水的硬度?!拘?詳解】茯茶素(C14H12O6)中碳、氫、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14):(1×12):(16×6)=14:1:8。11.2023年9月23日亞運會在杭州開幕舉行,本屆亞運會以“中國新時代,杭州新亞運”為定位,秉持“綠色、智能、節(jié)儉、文明”的辦會理念。(1)本屆亞運會全部場館均使用綠色能源,這是亞運史上首次實現(xiàn)綠色能源全覆蓋。氫能應急電源車實現(xiàn)首次應用。氫氣被稱為“綠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寫一點即可)。(2)在亞運會場館內(nèi)分布著許多“直飲水”點,其“直飲水”主要生產(chǎn)流程為:自來水→活性炭→超濾膜分離→紫外線消毒→直飲水?;钚蕴烤哂衉_____的結構,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3)亞運會火炬名為“薪火”,寓意著中華文明薪火相傳。該火炬采用的生物質(zhì)燃氣是利用農(nóng)作物秸稈、林木廢棄物、牛羊畜糞等物質(zhì)作為原料轉(zhuǎn)化而成的。甲烷是常見的一種生物質(zhì)燃氣,其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4)保持“薪火”火種不滅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適當?shù)臏囟群蚠_____?!敬鸢浮浚?)產(chǎn)物只有水,沒有污染(2)疏松多孔(3)(4)與空氣或氧氣接觸【解析】【小問1詳解】氫氣燃燒只生成水,沒有污染,則被稱為“綠色能源”。【小問2詳解】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則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拘?詳解】甲烷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拘?詳解】燃燒的條件為:可燃物、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則若想使“薪火”火種不滅,則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適當?shù)臏囟群团c空氣或氧氣接觸。12.力爭2030年前實現(xiàn)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是我國政府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承諾。小明同學對二氧化碳的來源、吸收、轉(zhuǎn)化措施產(chǎn)生興趣,進行學習之旅。(1)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原因是______(答一點即可)。(2)二氧化碳的封存和捕捉根據(jù)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可以用水和堿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為比較“捕捉”效果,小組同學設計如圖1所示實驗,裝置a端連接氣壓傳感器,測得燒瓶內(nèi)壓強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如圖2所示。圖1中,甲、乙、丙注射器內(nèi)的試劑分別是水、飽和石灰水、氫氧化鈉濃溶液。分析圖2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______(選填裝置序號),乙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3)工業(yè)上用CO2與H2為原料,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獲得乙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X是______?!敬鸢浮?2.化石燃料的大量應用(合理即可)13.①.丙②.14.C2H4【解析】【小問1詳解】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應用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合理即可);【小問2詳解】分析圖2可知,在捕集過程中,使用NaOH溶液幾乎可將燒瓶內(nèi)的二氧化碳氣體全部吸收,故“捕捉”效果最好的是丙裝置;乙中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碳酸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小問3詳解】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shù)守恒,根據(jù)方程式可知,反應前C、H、O的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2、12、4,反應后C、H、O的原子個數(shù)分別為0、8、4,則一個X分子中含有C、H的原子數(shù)目是2、4,則其化學式為C2H4。13.金屬材料應用廣泛,以下是有關金屬的工藝及利用。(1)《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紅銅(純銅)升黃(黃銅)而后熔化造器”,由此可知黃銅的熔點比純銅______(填“高”或“低”)。(2)古代鐵制品“烤藍”是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措施之一?,F(xiàn)今將油漆均勻的涂抹在鐵制品外表也能起到防銹的作用,其防銹原理是______。(3)濕法冶金:為從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鎂的廢液中回收銀,向廢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與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生成,則濾渣中只有AgB.若濾液為有色溶液,則濾液中至少有2種金屬陽離子C.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濾液中一定有鎂離子、銀離子、鐵離子,也可能有銅離子D.所得濾液質(zhì)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質(zhì)量小(4)定量計算:質(zhì)量守恒定律的發(fā)現(xiàn)使得化學科學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在托盤天平兩端分別放質(zhì)量相同且盛有等質(zhì)量等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的燒杯,再向兩個燒杯中分別加入等質(zhì)量的鋅粒和銅鋁合金,充分反應后酸都有剩余,天平保持平衡,則銅鋁合金中銅、鋁的質(zhì)量比為______。【答案】13.低14.隔絕氧氣和水蒸氣15.BD16.47:18【解析】【小問1詳解】將銅制成黃銅后熔化,則說明合金的熔點比純銅低?!拘?詳解】鐵和氧氣、水共同接觸時會生銹,在鐵制品表面涂油漆,能隔絕氧氣和水,從而防銹?!拘?詳解】由于金屬活動性順序:鎂>鐵>銅>銀,則向含有硝酸銀和硝酸鎂的廢液中加入一定量鐵粉與銅粉,鐵、銅都不能和硝酸鎂反應,鐵先和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亞鐵,待鐵完全反應后,銅再與硝酸銀反應生成銀和硝酸銅,則:A、若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生成,則說明濾渣中不含鐵,但不能確定其中否還含有銅,則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可能含有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溶液中含有亞鐵離子時顯淺綠色,含有銅離子時前藍色,若濾液為有色溶液,只能說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鎂和硝酸亞鐵,不能確定其中是否含有硝酸銅和硝酸銀,則若含有硝酸銀時,一定含有硝酸銅,則濾液中至少有2種金屬陽離子,該選項說法正確;C、硝酸銀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向濾液中滴加稀鹽酸,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說明硝酸銀還有剩余,則濾液中的溶質(zhì)為硝酸銀、硝酸銅、硝酸亞鐵和硝酸鎂,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由于、,兩個反應中,反應后固體質(zhì)量均變大,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后溶液質(zhì)量均減小,則所得濾液質(zhì)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質(zhì)量小,該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D?!拘?詳解】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若反應后天平仍平衡,則說明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應相同,而、,即生成等質(zhì)量的氫氣時,消耗的鋅和鋁的質(zhì)量比為65:18,而加入的鋅粒和銅鋁合金質(zhì)量相同,則銅鋁合金中銅、鋁的質(zhì)量比為(65-18):18=47:18。14.春晚節(jié)目《滿庭芳·國色》以中國傳統(tǒng)紅、黃、青(靛藍)、白、黑作為節(jié)目五大色系帶火了“色彩新潮流”。化學課上,老師以中國傳統(tǒng)五大色系為基準,繪制了如圖所示反應關系(反應條件已略去)。A~G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zhì),A、C、D、F、G為上述五色中的一種,C為黑色固體,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D的化學式為______。(2)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3)反應③的實驗現(xiàn)象為______。(4)圖中涉及到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反應?!敬鸢浮?4.FeCl31516.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17.復分解【解析】【分析】B是人體胃酸的主要成分,則為HCl;A、C、D、F、G分別為紅、黃、青(靛藍)、白、黑中的一種,C為黑色固體,氧化銅為黑色固體,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氯化銅顯藍色,則C為氧化銅、E為水、F為氯化銅;氧化鐵為紅色,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溶液中含有鐵離子時顯黃色,則A為氧化鐵、D為氯化鐵;鹽酸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則G為氯化銀?!拘?詳解】由分析可知,D的化學式為FeCl3?!拘?詳解】反應②為氧化銅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拘?詳解】反應③為鹽酸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的氯化銀沉淀和硝酸,現(xiàn)象為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拘?詳解】根據(jù)分析可知,涉及的反應均為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的反應。15.碳酸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溫度/℃0102030406080溶解度/g712.521.539.748.846.445.8(1)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______。(2)將10℃時225g碳酸鈉飽和溶液轉(zhuǎn)化為20℃時碳酸鈉飽和溶液的操作是先升高溫度到20℃,再加入______g碳酸鈉固體。(3)如下圖實驗所示,燒杯④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4)如圖是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取40℃時碳酸鈉和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各100g,降溫至30℃,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A.兩種溶液中溶劑的質(zhì)量Na2CO3<NaClB.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Na2CO3=NaClC.析出晶體的質(zhì)量Na2CO3<NaClD.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Na2CO3=NaCl【答案】1545.8g

16.1817.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晶體18.AB【解析】【小問1詳解】由表中內(nèi)容可知,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45.8?!拘?詳解】1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12.5g,則225g碳酸鈉飽和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為,其中含有水的質(zhì)量為225g-25g=200g,而2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21.5g,則該溫度下2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的碳酸鈉的質(zhì)量為21.5g×2=43g,則若想溶液變飽和,需再加入43g-25g=18g。【小問3詳解】6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為46.4g<47g,則燒杯④中有未溶解的固體?!拘?詳解】A、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則等質(zhì)量的飽和溶液中,氯化鈉的溶液中含溶劑質(zhì)量較多,降溫過程中,溶劑質(zhì)量不變,則兩種溶液中溶劑的質(zhì)量Na2CO3<NaCl,該選項說法正確;B、30℃時,碳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同,且降溫后兩種溶液仍為飽和溶液,則兩種溶液中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Na2CO3=NaCl,該選項說法正確;C、由圖可知,由于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較大,則降溫過程中,析出碳酸鈉的質(zhì)量較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降溫后,兩種溶液中的溶劑質(zhì)量不同,溶解度相同,則溶質(zhì)質(zhì)量也不同,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AB。三、實驗及探究題(共2小題,計13分)16.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請回答問題。實驗一:(1)寫出圖1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2)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可制取氨氣,氨氣密度小于空氣且極易溶于水,則制取氨氣時應選擇的裝置組合為______(填序號)。實驗二:老師提供了兩種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方案:I。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Ⅱ、塊狀石灰石與濃鹽酸,請回答問題。(3)同學們認為方案I更合理,于是設計了如圖2所示實驗裝置,實驗開始前彈簧夾K1、K2均為關閉狀態(tài)。①實驗室利用裝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②利用B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應______(寫出有關K1、K2的操作)。③若裝置C燒杯中盛放的試劑為紫色石蕊溶液,打開K2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4)同學們思考后認為方案Ⅱ也能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于是按照方案Ⅱ進行實驗并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圖3裝置中。甲同學認為可以向裝置D中盛放______溶液,E中盛放濃硫酸,打開K3在b處即可收集到干燥純凈二氧化碳。【答案】16.集氣瓶17.AC18.①.②.打開K1、關閉K2③.燒杯中的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19.碳酸氫鈉##NaHCO3【解析】【小問1詳解】由圖可知,儀器a為集氣瓶?!拘?詳解】制取氨氣的反應為加熱固體混合物的方法,發(fā)生裝置選A;氨氣密度小于空氣且極易溶于水,收集裝置選C?!拘?詳解】①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由圖可知,若想用B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應關閉K2、打開K1。③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則打開燒杯中的溶液由紫色變?yōu)榧t色?!拘?詳解】由于濃鹽酸具有揮發(fā)性,會使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而碳酸氫鈉能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則可向裝置D中盛放碳酸氫鈉溶液。17.關于酸的研究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某小組以硫酸為主題開展多個實驗。(一)認識硫酸的物理性質(zhì)(1)濃硫酸長時間敞口放置,持續(xù)測定濃硫酸中各種量的變化如圖1、2所示,則圖1曲線縱坐標表示______。(二)探究硫酸的化學性質(zhì):稀硫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將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混合,觀察不到明顯現(xiàn)象,為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發(fā)生了反應,三位同學進行了以下實驗。(2)甲同學采用測定溶液pH變化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測得pH變化如圖3所示,則該同學是將______(填字母序號)。a.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b.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硫酸中乙同學采用測混合過程中的溶液溫度變化的方法,在實驗過程中測得反應混合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4所示,說明中和反應放熱。丙同學采用借助于酸堿指示劑的方法,用圖5所示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也能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咎岢鰡栴}】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的成分有什么?【清想與假設】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具M行實驗】(3)為了驗證猜想,同學們進行如下探究。實驗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方案一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Fe2O3粉末______。猜想二正確方案二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丁同學認為猜想三無需驗證,便可知其不成立,理由是______。戊同學認為方案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實驗結論】(4)通過探究,同學們一致確定猜想二是正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