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練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_第1頁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練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_第2頁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練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_第3頁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練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_第4頁
2023年高考語文二輪復習練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30實用類文本閱讀——傳記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下筆不覺師造化

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隱居的時期。這并不是純粹的巧合,無需應酬雜務的寧靜

生活可以讓他深思內(nèi)省,促使畫作和自然風景、隱居生活進一步契合。池陽湖畫風之變是一次突變,源自

他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也來自他蓄積已久的思考,還來自苦澀現(xiàn)實對他心靈的影響。其弟子王伯敏多

年后還難忘他老師的教誨:“讀書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

則明白一切事理。作畫,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便猛進?!?/p>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南北國畫家都參加。

此時在上海美專任教的黃賓虹參加了展出工作,并發(fā)表了評介文章《美展國畫談》。文章提倡士大夫

的逸品畫格,以為不必求悅于人,人不知而不慍,才是真畫者;還以為當時滬上流行的一種是細謹、工于

涂澤的媚人習氣,另一種是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以浮滑為瀟灑、以輕軟為秀潤,真畫者反不

合時宜。他希望畫者能堅持避俗趨雅的操守,力求華滋渾厚的畫風,不要因一時俗世棄取而改變。

黃賓虹一向以為書畫同源,所以稱作畫為“寫畫”。他以為上古時代書畫不分,如伏羲畫八卦,倉頡

造字的一種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橫線、縱線、弧線等線條形式;漢以后雖分書畫,

但仍是道歸于一,三代以上筆法可從甲骨、古玉、銅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編輯的《濱虹草堂古印譜》

里曾談到古印上的籍篆文字:點畫的肥瘦方圓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繪畫筆法;而結(jié)構(gòu)的疏密、參差離合、

抑楊頓挫、回環(huán)往復,更可見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畫時要置備金石拓本在案頭。他由古璽印這種上

古金石實物、臨近原的藝術形式中悟出筆法要旨,認識到書法、文字、金石、繪畫都是同一來源,即來源

于自然山水,從而找到回歸造化之路。

黃賓虹常提到古代書法家從觀察自然中有所領悟,如在雨后看車行泥沼,車輪在泥中轉(zhuǎn)動猶如筆被紙

墨所滯卻仍圓轉(zhuǎn),不疾不徐、不粘不脫,由此筆法大進。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來詮釋自己的筆法,如“平”

就是如風吹水動、一波三折;“圓”如行云流水、宛轉(zhuǎn)自如,而石有棱角、樹有梗杈,則是圓中有方;“變”

則如石有陰陽向背、樹有交互參差,山有起伏顯晦、水有緩急動靜。1922年他在給友人陳柱尊的信里說到,

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來作畫。

可見,他已將山水自然之理、《說文》六書之法、書法、畫法相互打通。

現(xiàn)代畫家以畫為道抑或以畫為藝,這種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上的對比,在黃賓虹和張大千身上表現(xiàn)得

最為明顯。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黃賓虹一生平靜淡泊。張大千1925年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26歲就揚名南北,后又去北平辦畫展,被稱為“南張北溥”,可謂名滿天下;而黃賓虹雖較早就有“南黃

北齊”之稱,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這時他已經(jīng)80歲了。黃賓虹自來滬上就以

鑒賞、鑒別真?zhèn)沃Q;而張大千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大行家羅振玉、黃賓虹及其老師曾髯,

可謂出神入化。還有對畫與錢的關系,黃賓虹一生力避賣畫,多以畫贈友人知已,雖有潤筆,與他的名氣

相比也很低,他一直嚴守傳統(tǒng)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過著清寂的學人生活;而張大千卻有著對金錢的開

通看法和瀟灑追求,有過極高的潤格,也賣商品畫,出手闊綽。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最終體現(xiàn)在他們的畫中,

黃賓虹的畫是典型的恪守傳統(tǒng)的雅正的士夫畫,張大千的畫則有趨向民間、時尚的意趣。兩人都是一代宗

師,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認可的領域不同而已。

(摘編自吳晶《畫之大者一一黃賓虹傳》)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針對當時滬上流行的細謹、涂澤的媚人習氣和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黃賓虹推崇細膩、輕

軟的逸品畫格,倡導做“真畫者”。

B.有的書畫家常能從觀察自然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諦,如由雨后看車行泥沼悟得筆法的疾徐粘脫,由石的

陰陽向背、樹的交互參差悟出筆法的變化。

C.張大千有著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模仿的水平也極為高超,以至于他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書

畫大行家羅振玉等人。

D.本文通過記述黃賓虹博采眾長,描寫他在中國繪畫藝術上的理論創(chuàng)見與突出成就,為我們刻畫了一位

藝術家的感人形象。

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上海流行媚人習氣和欺人畫風,真畫者反不合時宜,所以,黃賓虹一直不愿在上海舉辦畫展,直

到80歲了才舉行了第一次畫展。

B.作者認為我國書法、文字、金石、繪畫同源異流,道歸于一,要研究中國書法、繪畫的筆法意蘊,就

應當從上古時期的甲骨、古玉、銅器人手。

C.上古時代書畫不分,如伏羲畫八卦,倉頡造字的一種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國文字中有橫線、縱線、

弧線等線條形式,這些就是書法、文字、金石、繪畫的同一來源。

D.過著清寂的學人生活的黃賓虹與對金錢有著開通看法和瀟灑追求的張大千盡管在境界上與被認可的領

域不同,但不影響他們都成為繪畫方面的一代宗師。

3.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

【答案】1.A

2.D

3.①減少應酬雜務,生活清凈,便于深思內(nèi)省和作畫;②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使他的畫風發(fā)生了突變;

02/15

③甘于寂寞的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夠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藝猛進。

【解析】L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推崇細膩、輕軟的逸品畫格”

錯誤。原文說“……以浮滑為瀟灑、以輕軟為秀潤,真畫者反不合時宜”,說明黃賓虹不推崇輕軟的逸品

畫格。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由于……,所以……”錯。原文只說“但

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這時他已經(jīng)80歲了”,前后事件無因果關系,選項強加因

果。B.“就應當從上古時期的甲骨、古玉、銅器人手”錯。原文說“三代以上筆法可從甲骨、古玉、銅器

中求之”,選項添加定語“上古時期”,縮小了范圍。C.“上古時代書畫不分”“這些就是書法、文字、

金石、繪畫的同一來源”錯。原文說“他以為上古時代書畫不分,如伏羲畫八卦,倉頡造字的一種主要方

式就是象形……”,可見“上古時代書畫不分”只是黃賓虹這樣認為;另外原文只說“他以為上古時代書

畫不分,如伏羲畫八卦,倉頡造字的一種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橫線、縱線、弧線等

線條形式”,并沒有文字表明“這些就是書法、文字、金石、繪畫的同一來源”,選項無中生有。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包S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fā)生在他隱

居的時期。這并不是純粹的巧合,無需應酬雜務的寧靜生活可以讓他深思內(nèi)省,促使畫作和自然風景、隱

居生活進一步契合”,由此可知,減少應酬雜務,生活清凈,便于深思內(nèi)省和作畫?!俺仃柡嬶L之變是

一次突變,源自他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也來自他蓄積已久的思考,還來自苦澀現(xiàn)實對他心靈的影響”,

由此可知,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使他的畫風發(fā)生了突變?!白x書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

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則明白一切事理。作畫,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

道理,畫便猛進”,由此可知,甘于寂寞的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夠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藝猛進。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袁隆平出生在戰(zhàn)亂年代,1930年的北平?!奥 弊州叄谑潜黄鹈奥∑健?。父親是國民政府鐵路局

官員,他從小便與父母、兄弟顛沛流離:北平、江西、湖南、重慶。1953年從西南農(nóng)學院畢業(yè)后,他被分

配到湖南安江農(nóng)校做老師。他沒有政治身份,家庭歷史又“成分”不佳,偏居鄉(xiāng)下小城,多的是土地,少

的是機遇。

1956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國務院組織制定全國科學發(fā)展規(guī)劃。袁隆平意識到這是讓自己發(fā)揮

長處的機會,他帶領學生科研小組做試臉,希望能研究出一種高產(chǎn)的作物。當時蘇聯(lián)生物學家米丘林、李

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在中國流行,袁隆平就嘗試無性嫁接,最后均以失敗告終。無性雜交不能改變植

物的遺傳性。1960年全國大饑荒,填肚子只能用雙蒸法(米飯蒸兩次,看起來更多)。袁隆平曾在路邊、

橋底、田展上看見5具餓死的尸體,走出校門就是狼藉一片。湖南農(nóng)民對他說“施肥不如勤換種”,他就

開始用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學研究育種,最后在茫茫稻田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從此開始了長達

半個多世紀的雜交水稻研究。整個60年代,他經(jīng)歷過“文革”的動蕩、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在經(jīng)

費短缺的情況下不斷實驗,尋找最佳的雄蕊敗育野生稻。1970年,他的助手李必湖在沼澤里發(fā)現(xiàn)了一株完

美的雄性不育野稻,40歲的袁隆平驚喜發(fā)現(xiàn)這就是他尋找10年之久的目標,并為它起名“野敗”。野生

敗育的稻子成了成功的先鋒?!耙皵 背蔀殡s交稻的第一個母本,從此雜交水稻登上了中國農(nóng)業(yè)舞臺的中

心。到今天,那一株幸運之稻,已經(jīng)演化為覆蓋全國農(nóng)田近60%的后代。

“野敗”之后,時任湖南省委第一書記的華國鋒在1970年的湖南省農(nóng)業(yè)科技大會上將袁隆平請上主

席臺,他說:“一些人囿于認識的局限和世俗的眼光,對袁隆平這樣一個安江農(nóng)校的普通教員及其雜交水

稻研究,還抱有種種成見,袁隆平面臨著僅僅靠他們自身努力根本無法克服的困難?!?/p>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幾萬株“野敗”;1975年,升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華國鋒,提出在南方13

個省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的決定:第二年多事之秋的中國在糧食上卻迎來了大豐收——這一年全國試種208

萬畝雜交水稻,增產(chǎn)幅度在20%以上??缛?0年代,雜交水稻迎來了最輝煌的10年,袁隆平在1981年菲

律賓召開的國際水稻研究科研會議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1996年,在成功突破“兩系法”后,袁隆平主動請纓立項“超級雜交稻”,4年后,他的稻種已經(jīng)能

在每畝土地上收獲700公斤的糧食,轟動世界。2006年,在袁隆平提出超級稻后的第十年,聯(lián)合國停止對

華的糧食援助,標志著中國26年糧食受捐贈歷史畫上了句號。

“失敗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時間,是什么支撐著你?”記者問。他說:“講大道理的話,就是為人

民服務。但我覺得還有一方面是我的好勝心,有個內(nèi)在的動力,我就是還想爭取新的東西?!?/p>

這便是科學家的本心,他們天然對獲得答案有著強烈渴望。為了這種渴望,袁隆平錯過了母親的彌留

之際,錯過了兒子的成長,70年代里唯一一次請假還是妻子突發(fā)病毒性腦炎的時候。一連10天在醫(yī)院照

顧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時代與妻子最長的一次獨處:在病床前為她念詩、唱歌、講故事……等妻子醒來,

他又踏上了前往田野的道路。

科學家、富豪,袁隆平對這些稱呼都不太滿意,他喜歡說自己是''種田人"。為了那畝田,他其實愿

意放棄很多東西。80年代他最盛名時,湖南省組織部請他出任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院長,正廳級。他拒絕說:“我

不適合,當院長,意味著我要離開雜交水稻的研究崗位?!?/p>

他說:“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有些事情,我們

也要勇于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堅守?!?/p>

1.下列對文本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袁隆平之所以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是因為他受到I960年全國大饑荒的巨大震撼。他曾在路邊、田

梗上看到5具餓死的尸體,心情沉痛。

B.袁隆平1996年成功突破“兩系法”后,主動承擔“超級雜交稻”的研究項目。4年后取得轟動世界的

04/15

成就,于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C.袁隆平謙遜低調(diào),對自己定位清晰,他認為自己不適合當院長,即使他是做科研的,也不希望被叫做

“科學家”,只是自謙為“種田人”。

D.袁隆平秉持科學家的本心,對獲得答案有著強烈的渴望。為此,他沒因家事耽誤工作一天,無法盡到

孝敬父母、關愛兒子、照顧妻子的義務。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章首段交待袁隆平的家庭背景與社會地位,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凸顯他輝煌的事業(yè)成就

與人格魅力作了鋪墊。

B.文章為了凸顯培育雜交水稻的艱難,描述了袁隆平從培養(yǎng)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雜交水稻,到種出畝產(chǎn)

700公斤糧食的過程。

C.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對我國的糧食增產(chǎn)有巨大的推進作用,他大大推動了我國結(jié)束糧食受聯(lián)合國

援助這一時刻的到來。

D.文章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袁隆平突破技術研究、客觀條件、世俗認知等困境,促使雜交水稻登上中國

農(nóng)業(yè)舞臺中心的故事。

3.袁隆平為什么會達到如此高的科學成就?請結(jié)合文本,說說你的看法。

【答案】1.C

2.B

3.①不向命運低頭,能抓住機遇實現(xiàn)自身價值。②堅守本心,摒棄浮躁,勇于放棄對功名利祿等身外之

物的迷戀,終生致力于自己的目標。③將自己的工作與民生疾苦緊密關聯(lián)在一起,“為人民服務”。④不

畏困難,勇于挑戰(zhàn),愈挫愈勇?!拔揖褪沁€想爭取新的東西”,不斷給予自己前行的動力,永遠渴望新的

答案與成功。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因為他受到1960年全國大饑荒的巨大震撼”

錯,袁隆平在1956年即開始研究雜交水稻。B.“4年后取得轟動世界的成就,于是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錯。原文為“袁隆平在1981年菲律賓召開的國際水稻研究科研會議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D.

“沒因家事耽誤工作一天”錯,從文中寫他請假照顧妻子可知。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的能力。B.“培養(yǎng)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雜交水稻”錯。

原文說他“最后在茫茫稻田中發(fā)現(xiàn)了?株天然雜交水稻”。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傳主形象的能力。結(jié)合“1956年,黨中央號召向科學進軍,國務院組織制定全國科

學發(fā)展規(guī)劃。袁隆平意識到這是讓自己發(fā)揮長處的機會,他帶領學生科研小組做試驗,希望能研究出一種

高產(chǎn)的作物”“整個60年代,他經(jīng)歷過‘文革’的動蕩、海南的烈日、云南的地震,在經(jīng)費短缺的情況

下不斷實驗,尋找最佳的雄蕊敗育野生稻”概括出:不向命運低頭,能抓住機遇實現(xiàn)自身價值。結(jié)合“為

了那畝田,他其實愿意放棄很多東西。80年代他最盛名時,湖南省組織部請他出任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院長,正

廳級。他拒絕”“我們一生有很多東西需要堅守,如果浮躁了,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概括出:堅

守本心,摒棄浮躁,勇于放棄對功名利祿等身外之物的迷戀,終生致力于自己的目標。結(jié)合“袁隆平曾在

路邊、橋底、出境上看見5具餓死的尸體,走出校門就是狼藉一片”“講大道理的話,就是為人民服務”

概括出:將自己的工作與民生疾苦緊密關聯(lián)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結(jié)合“我覺得還有一方面是我的好

勝心,有個內(nèi)在的動力,我就是還想爭取新的東西”“這便是科學家的本心,他們天然對獲得答案有著強

烈渴望”概括出:不畏困難,勇于挑戰(zhàn),愈挫愈勇。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段一:

音樂中的啟蒙

1929年4月1日,米蘭?昆德拉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父親是鋼琴家、音樂教授。

昆德拉孩提時代相當一部分時間是在父親的書房里度過的,那是一段愉快的藝術時光。在這里,他經(jīng)常悄

悄地聽父親給學生講課;在這里,父親親自教他彈鋼參,引領他一步步走進音樂世界;在這里,他帶著好

奇心,任意瀏覽父親眾多的藏書。父親每天都會要求兒子嚴格按照樂理來練習綱琴,兒子也喜歡彈綱琴,

只是在練習時常常會有一些即興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時就已顯露出來。

昆德拉十三四歲時,正值二戰(zhàn)期間,父親安排他師從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爾?哈斯學習作曲。

這實際上是一種友誼的特殊表達,因為哈斯先生是猶太人,當時,他已被迫戴上了黃星標志,人們像躲瘟

疫一般躲避著他。

昆德拉忘不了老師的一段話:"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有許多驚人薄弱的樂段。但恰恰是這些薄弱處使

強有力的樂段大放異彩。它就像一片草坪,要是沒有草坪,我們看到從地上長出的漂亮大樹時是不會興奮

的。”這是一段讓昆德拉咀嚼了一輩子的話。后來,哈斯先生被關進集中營,再也沒有出來。昆德拉始終

把他當作“我個人神殿中的一位"。他寫下的第一首詩,就是《紀念保爾?哈斯》。

文段二:

詩情里的鋒芒

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昆德拉興趣極為廣泛。他最早沉迷于造型藝術,一心想當?shù)袼芗液彤嫾?。他一度?/p>

為家鄉(xiāng)小有名氣的小畫家,曾為劇院和出版社畫過不少插圖。之后,他又狂熱地愛上了音樂。他考入布拉

格查理大學哲學系后,還經(jīng)常去聽音樂課。

在迷戀音樂的同時,昆德拉還投入到寫詩的熱情之中。

他的那位堂兄——詩人盧德維克又直接將他往詩歌道路上推了一把。堂兄是戰(zhàn)時捷克一個超現(xiàn)實主義

06/15

小組成員。這個小組中不僅有詩人,還有畫家和雕塑家,全都赫赫有名。昆德拉對他們十分仰慕,但由于

生性靦腆,未能與他們結(jié)識。堂兄也發(fā)現(xiàn)了昆德拉身上的藝術天賦,總是盡量為他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還將他

引薦給評論家格羅斯曼。正是在堂兄的影響和鼓勵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寫詩沖動。

從昆德拉的第一本詩集《人:一座廣闊的花園》中,人們聽到了不同的聲音。當時的捷克文壇教條主

義盛行,公式化的詩歌到處泛濫,而昆德拉的詩卻帶有明顯的超現(xiàn)實主義色彩和批判精神。他有一首諷俞

詩,題為《法拉桑城兒童浪漫曲》,矛頭就指向當時的詩壇狀況和社會風氣。這首詩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一個孩子騎著一匹小馬來到一座美麗得猶如甜奶餅的城市——法拉桑城,娶了那里的公主。這座城市

有個奇怪的規(guī)定:人人只許歡欣,絕對不能憂傷。一只小狗,禁不住孤獨,哀嗥了幾聲,便被投進了監(jiān)獄。

公主十分美麗,樂隊為他們奏樂,市民為他們歡呼,一天接著一天,沒有任何變化。孩子感到厭煩,對小

馬說道:這里老是歡呼,老是歌頌,老是萬歲,我已膩味透頂。與其如此生活,不如趕快逃走。小馬善解

人意,帶他離開了這“甜蜜的天堂”。

這樣的詩,自然會觸怒不少人。因此,他的詩集一經(jīng)問世,批評的聲浪就接踵而至。這在某種程度上

倒也提高了昆德拉的聲譽。

(節(jié)選自高興《米蘭?昆德拉傳》)

鏈接材料:

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shù)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

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們卻在不經(jīng)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

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

(米蘭?昆德拉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當托爾斯泰構(gòu)思《安娜?卡列尼娜》的初稿時,他心中的安娜是個極不可愛的女人,她的凄慘下場似

乎是罪有應得。這當然跟我們看到的定稿大相徑庭。這當中并非托氏的道德觀念有所改變,而是他聽到了

道德以外的一種聲音——我姑且稱之為小說的智慧。所有真正的小說家都聆聽這超自然的聲音。因此,偉

大的小說里蘊藏的智慧總比它的創(chuàng)作者多。認為自己比其作品更有洞察力的作家不如索性改行??墒?,這

小說的智慧,究竟從何而來?所謂小說又是怎么回事?

(米蘭?昆德拉演講稿《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孩提時代,昆德拉在父親的要求下學習鋼琴,但他練習時常常即興發(fā)揮而不重視樂理,因而在鋼琴上

的成就并不大。

B.二戰(zhàn)期間人們把哈斯當作“瘟疫”一樣躲避,父親卻讓昆德拉師從哈斯學習作曲,可見父親具有正直

勇敢的品格。

C.哈斯先生對貝多芬音樂中“驚人薄弱的樂段”有獨特的認知,這段話或許包含著他對人生低谷和高潮

的哲理思考。

I).昆德拉的詩歌帶有鮮明的超現(xiàn)實主義色彩和堂兄的影響與鼓勵不無關系,堂兄盧德維克稱得上昆德拉

詩,歌創(chuàng)作的引路人。

2.下列對米蘭?昆德拉作品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詩集《人:一座廣闊的花園》并未得到文壇的認可,但它的問世在客觀上提高了昆德拉的聲譽。

B.作為一首諷喻詩,《法拉桑城兒童浪漫曲》用浪漫的筆調(diào)對專制虛偽的社會風氣進行了直接的批判。

C.《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闡述了對輕與重的思考:相較于沉重的生活,“平凡”的生命更令人恐懼。

D.昆德拉在《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中指出,小說不是作家的附庸物,它有自己獨立的智慧和思想。

3.昆德拉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他為什么能取得如此矚目的文學成就?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

說明。

【答案】1.A

2.D

3.①家庭的熏陶和師友的引導,使他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和發(fā)展機緣。②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廣泛的興趣,

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靈感和素材的基礎。③正宜的品性、批判的精神和睿智的思想,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注

入了思想的內(nèi)核。

【解析】L本題考查考生對材料重要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常常即興發(fā)揮而不重視樂理,因而在

鋼琴上的成就并不大”分析錯誤,“常常會有一些即興發(fā)揮”不能證明昆德拉“不重視樂理”,“因而”

一說也強加因果。故選A。

2.本題考查考生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關信息的能力。A.“并未得到文壇的認可”錯誤,這樣的詩有“不

同的聲音”,并不意味著未得到文壇的認可;B.“直接的批判”錯誤,本詩用童話的方式暗諷現(xiàn)實,不能

稱之為“直接的批判";C.“‘平凡’的生命更令人恐懼”錯誤,由鏈接材料1中“我們卻在不經(jīng)意間遺

漏了另外一種恐懼”可知,昆德拉并未強調(diào)“平凡”的生命比沉重的生活更令人恐懼。故選D。

3.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回到文本篩選昆德拉能取得文學成就的種種原因。

“他經(jīng)常悄悄地聽父親給學生講課:在這里,父親親自教他彈鋼琴,引領他一步步走進音樂世界;在這里,

他帶著好奇心,任意瀏覽父親眾多的藏書。父親每天都會要求兒子嚴格按照樂理來練習鋼琴,兒子也喜歡

彈鋼琴,只是在練習時常常會有一些即興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時就己顯露出來”“昆德拉十三

四歲時,正值二戰(zhàn)期間,父親安排他師從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爾?哈斯學習作曲”,由文段一可知,

家庭的熏陶和哈斯老師的教誨對他的成長有較大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造力和叛逆性格那時就已顯露出來”也

是他獲得成功的因素;“少年和青年時期的昆德拉興趣極為廣泛”“德拉的詩卻帶有明顯的超現(xiàn)實主義色

08/15

彩和批判精神”“在堂兄的影響和鼓勵下,昆德拉有了最初的寫詩沖動”,由文段二可知,廣泛的興趣和

批判精神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注入了活力,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J'靈感和素材的基礎。而堂兄的影響和鼓勵讓

他有了最初的寫詩沖動;“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所有真正的

小說家都聆聽這超自然的聲音。因此,偉大的小說里蘊藏的智慧總比它的創(chuàng)作者多",由鏈接材料可知,

他對人牛和作品的哲理思考,表現(xiàn)出睿智的思想,這使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馬:有沒有特別脆弱的時候?

李:我不認為自己是強悍的人,但也還不那么脆弱,不然早死了。我想得開,很多事無所謂。

馬:我讀到過一個細節(jié),一位記者采訪您,說采訪稿有一個地方應該修改一下,您就將筆遞給他,讓

他改。這位記者說他感到很驚訝,也很感動!

李:只要說的有道理,對的,我都會接受,不管是誰講的,這很正常嘛。

馬:但另一面,您又很固執(zhí),堅持己見。(笑)

李:我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我不會刻意去討好誰、遷就誰,不管在學術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這是

我的性格。所以雖然“腹背受貴”,但“我自啟然不動”。

馬:如何評價自己?覺得歷史將會如何看待您?

李:我從來不評價自己,評價留待他人或后人,不管別人說我是或不是都無所謂。

馬:您七十歲、八十歲時,雖有不少熱心人張羅,但您卻拒絕過生日。

李:人家要給我搞活動,我統(tǒng)統(tǒng)拒絕。我不參加對自己的祝壽活動,但愿意參加,也很欣賞別人的祝

壽活動。

馬:最后想問一個問題:作為跨世紀的九旬老人,能否談談人生感悟?

李:至今未悟。

馬:哈哈...

李:當今要說“悟”,在此艱難時日里,還是孟老夫子的“三不”吧:“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摘編自馬群林《人生小紀:與李澤厚的虛擬對話》;馬一馬群林,李一李澤厚)

材料二:

李澤厚是一個知識很多、朋友很少的人,一個哲學、歷史、美學、文學都“很通”但人情世故卻很“不

通”的人,一個能夠把握“時代”脈搏而往往不識“時務”也絕不追趕“時髦”的人。他的性格實在是很

“孤僻”的。他除了喜好喝酒之外,還喜好旅游與散步。旅游時喜歡追尋文化遺跡,并不熱衷“自然風光”。

除了下雪與酷熱,他幾乎天夭都散步,且很多時候是獨自散步。每星期還去游泳一次,冬天可以在寒冷的

游泳池里游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在高溫的“桑拿浴”里也很經(jīng)得住煎熬。

李澤厚的學術包括哲學、文化學、倫理學、美學、思想史研究等等,內(nèi)涵極為豐富廣闊,既有廣度又

有深度。他是一個既有原創(chuàng)性又有體系性的思想家,僅就他提出的獨特的學術命題如“歷史本體論”“西

體中用”“歷史主義與倫理主義的二律背反”“樂感文化”“儒道互補”“儒法互用”“巫史傳統(tǒng)”“情

本體”“度范疇”等,就說不盡。這些命題并不是都有爭議,但也確實并非得到“普遍認同”,其中有些

理念,就被香港《明報》的一篇文章評為“兩邊不討好”。我們本就采取“價值中立”的知識立場,只對

歷史負責與對人民負責,面對的是真理,“兩邊不討好”其實很正常。

李澤厚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全世界。2010年紐約NoRToN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哲學選本,選了二千

多年來世界最優(yōu)秀的哲學家148名,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到康德,李澤厚也入選;其中144名都是西方

哲學家,東方入選的只有4名。美學家選了十三名,平均兩百年一個,其中也有李澤厚。此事的意義絕不

亞于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要說“大國崛起”,這就是“崛起”的一種象征。要珍惜呵,我常對自己說。

西方有一個“康”,即康德;東方也有一個“康”,即康有為。論精神資深,康德對李澤厚的影響大

大超過康有為的影響。記得李澤厚有篇文章的題目是“循康德馬克思前行”,西方這兩位偉大哲人對于李

澤厚顯然更為重要。不過,說李澤厚與康有為“同道”,還是說得過去,因為李澤厚也是“改良派”,也

主張要改革不要革命。

李澤厚在這個時代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理性人文思索,包括理性的政治思索,理性的哲學思索,理

性的倫理思索,理性的大文化思索。他最寶貴的價值是他的思想完全揚棄情緒,極為理性。在中國,幾乎

找不到另一個人可以和他相比。四九年之后至今六十年的中國學術,存在著兩個基本弱點:一是籠統(tǒng),二

是情緒化。而李澤厚完全沒有這兩個弱點。他的思想總是帶有歷史的具體性,而且總是很理性。

李澤厚不是已經(jīng)過時,而是未被充分認識?;蛘哒f,不是“已經(jīng)過時”,而是“尚未到時”,他的思

想恐怕還得三十年或五十年之后才能被充分認識。

(摘編自《劉再復:李澤厚的價值尚未被充分認識》,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澤厚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強悍的人,也不是一個十分脆弱的人,可以算是一個曠達、平和的人。

B.李澤厚性格固執(zhí),不會變通。他不會刻意去討好誰、遷就誰,雖然“腹背受責”,依然“我自堵然不

動”。

C.李澤厚的學術成果涉獵范圍比較廣,內(nèi)涵極為豐富廣闊,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很有創(chuàng)新的味道。

D.康德、馬克思和康有為對李澤厚都有影響。不過,李澤厚與康有為“同道”,主張要改革不要革命。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10/15

A.李澤厚雖然很“不通”人情世故,但是他還是能用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

B.李澤厚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全世界。他在哲學和美學方面的突出貢獻是中國崛起的一種象征。

C.李澤厚的思想完全揚棄情緒,極為理性,他的理性人文思索超前性強,很難被他所在的時代理解。

D.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李澤厚的影響很大,晚年的李澤厚對儒家文化的一些精華內(nèi)容仍有深刻印象。

3.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有哪些有益的啟示?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簡要回答。

【答案】LB

2.C

3.①在學術上既要堅持原則,又能接受正確意見。②要重視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③

求學必須追求“學”“膽”“識”兼?zhèn)?,學會理性思索問題。④要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成長的

營養(yǎng),厚植文化自信根基。⑤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確保身心健康。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李澤厚性格固執(zhí),不會變通”表述錯誤,李澤厚

不會刻意去討好誰、遷就誰,雖然“腹背受責”,依然“我自宜然不動”,這突出的是李澤厚堅持原則,

而不是“性格固執(zhí),不會變通”。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C.“很難被他所在的時代理解”錯。材料二”這些

命題并不是都有爭議,但也確實并非得到‘普遍認同',其中有些理念,就被香港《明報》的一篇文章評

為‘兩邊不討好‘。我們本就采取‘價值中立’的知識立場,只對歷史負責與對人民負責,面對的是真理,

‘兩邊不討好‘其實很正?!薄袄顫珊癫皇且呀?jīng)過時,而是未被充分認識?;蛘哒f,不是‘已經(jīng)過時’,

而是‘尚未到時’,他的思想恐怕還得三十年或五十年之后才能被充分認識”中的意思是李澤厚的思想(包

括理性人文思索)未被充分認識,也會有些人理解不了,選項表述絕對,曲解文意。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由“我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我不會刻意去討好

誰、遷就誰,不管在學術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這是我的性格”“只要說的有道理,對的,我都會接受,不

管是誰講的,這很正常嘛”可知,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的啟示之一為:在學術上既要

堅持原則,又能接受正確意見。

由“李澤厚的學術……內(nèi)涵極為豐富廣闊,既有廣度又有深度。他是一個既有原創(chuàng)性又有體系性的思想家,

僅就他提出的獨特的學術命題……”可知,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的啟示之二為:要重

視拓寬知識面,拓展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由“李澤厚的學術包括哲學、文化學、倫理學、美學、思想史

研究等等,內(nèi)涵極為豐富廣闊”可知,李澤厚具有“學”:由我們本就采取‘價值中立'的知識立場,只

對歷史負責與對人民負責,面對的是真理,‘兩邊不討好‘其實很正常”可知,李澤厚具有“膽”;由"李

澤厚在這個時代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理性人文思索,包括理性的政治思索,理性的哲學思索,理性的倫

理思索,理性的大文化思索……他的思想總是帶有歷史的具體性,而且總是很理性”可知,李澤厚具有“識”,

據(jù)此可知,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的啟示之三為:求學必須追求“學”“膽”“識”兼

備,學會理性思索問題。

由“不過,說李澤厚與康有為‘同道',還是說得過去,因為李澤厚也是‘改良派',也主張要改革不要

革命”可知,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的啟示之四為:要善于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

成長的營養(yǎng),厚植文化自信根基。由“……還喜好旅游與散步。旅游時喜歡追尋文化遺跡,并不熱衷“自

然風光”。除了下雪與酷熱,他幾乎天天都散步,且很多時候是獨自散步。每星期還去游泳一次……”可

知,李澤厚在治學方面的表現(xiàn)對中學生的成長的啟示之五為:必須重視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

確保身心健康。

五、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材料一:

“據(jù)臺灣東森新聞、臺灣中時電子報等媒體報道,臺灣著名詩人、《鄉(xiāng)愁》作者余光中先生今日辭世,

享年90歲?!?/p>

很多人對余光中的印象源于20世紀后期的《鄉(xiāng)愁》。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時,余光中不過四十余歲。事實

上,余先生的鄉(xiāng)愁早已貫穿整個人生,整個詩文創(chuàng)作。

余先生一生漂泊,從江南到四川,從中國大陸到臺灣,求學于美國,任教于香港,最終落腳于臺灣高

雄的西子灣畔,多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藝術的熏陶研習,讓余先生在中西文學界享有盛譽,往返

于兩岸多國,卻依然從未有過“歸屬感”。他詩文的主題,多離不開“離鄉(xiāng)”“鄉(xiāng)愁”“孤獨”“死亡”,

讀他的詩,迎面而來的是一種入骨的蒼涼與頑強。

1966年,不到四十歲的余先生寫了《當我死時》。詩中,他想到生命的終結(jié)是返鄉(xiāng),回到最初的自己,

踏上當年的故土,“這是最縱容最寬闊的床,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然而就在不久前,因為天氣多變、氣溫偏低的緣故,余光中到醫(yī)院檢查后決定住院靜養(yǎng),沒想到疑似

中風,肺部感染,故而轉(zhuǎn)進加護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兒們也從國外趕回,謝絕采訪。12月14日,這位文

壇的“璀璨五彩筆”過世,享年90歲,親人與文壇好友十分傷痛。

一一選自陶瀾《光輝譯者心》

材料二:

畢業(yè)沒幾年,余光中被派去美國愛荷華大學留學。那時,臺灣和美國的現(xiàn)代化程度差別很大。余光中

雖然熱愛西方詩歌,但一想到美國人瞧不上臺灣,心里就覺得委屈。加上那年家里也發(fā)生一些大事:母親

去世,自己同妻子新婚才兩年,大女兒剛出生,還沒看清孩子的臉,他就匆匆地出發(fā)了。每一個孤寂的長

夜里,他都想回到臺灣,回到“藍星”詩社,和朋友們一起為中國的現(xiàn)代詩奮斗。

1964年,三十六歲的余光中回到臺灣,他質(zhì)問自己,怎么都已經(jīng)三十六歲了?拜倫、徐志摩,都在這

12/15

一年結(jié)束生命:王勃、濟慈,不到這年紀,便合上了詩集,豎起了石碑。那一年余光中唯一的兒子出生僅

三天就夭折了。喪子之痛加上詩人對于‘'我是誰”的質(zhì)問,使他心力交瘁。好在美國的音樂,在一定程度

上使他獲得救贖。

余光中非常喜歡美國西部的民歌,南部的藍調(diào)以及新生事物搖滾樂。特別是搖滾樂,甚至影響了他一

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格。他在散文集中大量介紹了搖滾樂,并將西方音樂的節(jié)奏融入詩中,借此抒發(fā)心中的很

多不平。連余光中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些詩歌被楊弦拿去譜了曲,繼而引發(fā)了臺灣的第一波校園民謠風

潮?!苯o我一把吉他和一肩風里飄飄的長發(fā)……”當時楊弦被余光中這些極富旋律感和節(jié)奏感的文字所打

動,將《江湖上》等詩改編成歌曲,如今最為海內(nèi)外讀者所熟知的《鄉(xiāng)愁》也是其中之一。

1971年至1972年間,余光中在臺灣寫下了《鄉(xiāng)愁》。他回憶說,當時二十分鐘一氣呵成,“不是因

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后來《鄉(xiāng)愁》在大

陸被選入教科書,電視臺也用,很多人都會背。

2009年,導演陳懷恩接拍余光中傳記紀錄片《逍遙游》。片中除了日常工作生活狀態(tài)外,導演還安排

余光中帶著夫人到墾丁——余光中在臺灣唯一寫過游記的地方——故地重游。余光中一路為夫人解釋景

物,還在海邊童心大發(fā),打起了水漂,并傳授訣竅——石頭要扁,形狀要圓,出手要快,脫手要平穩(wěn)而飛

旋----出水為鳥,入水為魚。

一選自《余光中:中國文字的煉丹人》

材料三:

他還是那本赫赫有名的《梵?高傳》的中譯本第一人。

余光中大學畢業(yè)兩年后的那段時間,他的妻子范我存一直不在他身邊,日益濃郁的思念之情把他的身

體和精神狀況推向了深淵?!澳鞘俏乙簧顭赖臅r期,身多病而心常亂,幾乎無日安寧?!本驮谶@個時

候,一次偶然的機會里,他讀到了歐文?斯通的《梵?高傳》英文本。正是這本書,使余光中像崇拜梵?高

的繪畫一樣崇拜起梵?高的“苦難”來。他決定翻譯此書。他把自己的大計劃與梁實秋先生商量。恰好梁

實秋先生也讀過這本奇書,可是覺得書太長,又牽涉到許多西方藝術史上的專業(yè)問題,就勸初涉譯事的余

光中不如節(jié)譯算了。但余光中認定,一本書既然值得翻譯,就該全譯,否則干脆不譯。

一動手翻譯,果然艱難。余光中后來回憶道:“本已身心俱疲,又決定要攬下這么一件大工程,實在

非常冒險。開始的時候,只覺不勝負擔,曾對朋友說:,等到我譯到梵?高發(fā)瘋的時候,我自己恐怕也要

崩潰了。'可是隨著譯事的進展,我整個投入了梵?高的世界,朝夕和一個偉大的心靈相對……在一個元

氣淋漓的生命里,在那個生命的苦難中,我忘了自己小小的煩惱……就這樣,經(jīng)過十一個月的凈化作用,

書譯好了,譯者也度過了難關。世?高瘋了,自殺了,譯者卻得救了?!?/p>

一選自新浪網(wǎng)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鄉(xiāng)愁》是余光中的代表作,還曾被改編成歌曲,選入大陸的教科書。雖然他寫下《鄉(xiāng)愁》的時候不

過四十余歲,但他的一生都在書寫鄉(xiāng)愁,找尋精神的棲所。

B.余光中到美國留學,內(nèi)心非常不愿意。異地他鄉(xiāng)的孤寂,母親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剛出世,

匆匆而別讓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著能夠回到臺灣。

C.余光中在回憶《鄉(xiāng)愁》創(chuàng)作時說,“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

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表達出一種對祖國的深情。

D.“梵?高瘋了,自殺了,譯者卻得救了”一句,是說余光中投入了梵?高的苦難世界,與梵?高偉大

的心靈相對,忘記了自身的小小煩惱,獲得了精神上的力量。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筆下的主題多離不開“離鄉(xiāng)”"鄉(xiāng)愁"‘‘孤獨""死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