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0/38/wKhkGGYSaL2ACR6aAAF6505t5yc452.jpg)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0/38/wKhkGGYSaL2ACR6aAAF6505t5yc4522.jpg)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0/38/wKhkGGYSaL2ACR6aAAF6505t5yc4523.jpg)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0/38/wKhkGGYSaL2ACR6aAAF6505t5yc4524.jpg)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2/30/38/wKhkGGYSaL2ACR6aAAF6505t5yc452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講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
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一、霸權穩(wěn)定論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內容簡介霸權穩(wěn)定論,是現(xiàn)代國際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都強調霸權的存在于國際體制的穩(wěn)定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必然聯(lián)系。并在美國對外戰(zhàn)略中占有主導地位。霸權穩(wěn)定論的發(fā)展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就是有查爾斯·金德爾伯格首創(chuàng),由羅伯特·吉爾平加以完善的霸權穩(wěn)定論;另一個就是后期經羅伯特·基歐漢修正后的“后霸權合作理論”。
霸權穩(wěn)定論的主要代表作有:查爾斯·金德爾伯格的《世界大蕭條:1929—1939》,羅伯特·吉爾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戰(zhàn)爭與變革》和《國際關系政治經濟學》,羅伯特·基歐漢《霸權之后: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主要內容1.霸權穩(wěn)定論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來源
2.霸權穩(wěn)定論的基本內容
3.霸權衰落及其對策
4.霸權穩(wěn)定論與后霸權主義
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霸權穩(wěn)定論的時代背景和理論來源1.1.霸權穩(wěn)定論產生的時代背景1.2.霸權穩(wěn)定論的理論來源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1.霸權穩(wěn)定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1.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
(1)世界貿易的飛速發(fā)展
(2)國際經濟制度的創(chuàng)設:布雷頓森林體系、關貿總協(xié)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3)美國霸權的確立2.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的新危機
(1)經濟大滯脹的出現(xiàn)
(2)固定匯率的結束
(3)美國霸權的衰退Back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2.霸權穩(wěn)定論的理論來源1.國際公共產品理論國際公共產品理論是經濟學中公共產品理論在國際關系中的發(fā)揮和運用。(1)國際經濟自由體制,包括自由貿易體制、穩(wěn)定的金融貨幣體制、能糾正對外經濟不平衡的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xié)調機制,以及公海自由航行和度量衡的標準化。(2)國際安全保障體系,國際政治安全與穩(wěn)定,對沖突進行抑制和調解(3)國際經濟援助體系,對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提供有效和充分的經濟技術援助。Next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國際體系理論沃勒斯坦通過對15世紀以來國際社會興衰治亂的歷史考察創(chuàng)立了世界體系論。在《現(xiàn)代世界體系》中,他認為,每一個歷史時期的國際社會都因霸權的存在而持續(xù)發(fā)展。每當一個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擁有支配力量的國家出現(xiàn),國際體系就是穩(wěn)定的。一旦這樣的霸權消失,國際社會就會動蕩不安。
(1)每個霸權的興衰與其他在三個經濟領域的效率有關。他們都是現(xiàn)在農業(yè)—工業(yè)取得優(yōu)勢,然后在商業(yè),最后在金融領域占有優(yōu)勢。
(2)每個霸權國家在其霸權期間都奉行全球自由主義,反對重商主義對貿易的限制。
(3)霸權國家的全球軍事力量的模型是相同的,即霸權主要是海上力量Next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霸權周期理論
(1)喬治·莫德爾斯基,根據康德拉基耶夫的長波理論,從技術變革對經濟社會政治的影響角度對葡萄牙、荷蘭、英國和美國的霸權興衰進行深入研究,認為霸權循環(huán)大約是100年,為兩個康德拉基耶夫周期。
a.霸主國家必然衰退,并被另一個霸主所取代
b.霸權的交替只能以戰(zhàn)爭的形式進行
c.霸主最主要的威脅來自于它所創(chuàng)建的國際秩序中發(fā)展最快、實力最接近的大國
d.霸主國家與挑戰(zhàn)者可能兩敗俱傷
(2)麥金德爵士:國家之間的不平等增長導致每100年爆發(fā)一次世界霸權戰(zhàn)Back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小資料莫德爾斯基認為,世界政治中存在著五個長周期:1540-1560年的葡萄牙周期、1640-1660年的荷蘭周期、1740-1763年的第一次英國周期、1850-1873年的第二次英國周期以及1973年-2000年的美國周期。1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思考霸權周期產生的動力是什么?1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霸權穩(wěn)定論的基本內容2.1.理解霸權的三種模式
2.2.霸權和國際體系的穩(wěn)定
2.3.霸權體系下的利益分配
2.4.霸權的興衰趨勢
1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1.理解霸權的三種模式
(一)基本力量模式:霸權就是指在物質資源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的國家,包括原料、資本、市場以及在高附加值產品中的競爭優(yōu)勢。
(二)力量行動模式:霸權國家應該具有基本的力量要素,同時應該具備使用它以確立和維持某種國際秩序的意愿。(三)馬克思主義的霸權概念:霸權存在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國家體系之中的一種機制,一個大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將它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甚至文化上的原則和意愿強加于國家體系之中。Back1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2.霸權和國際體系的穩(wěn)定1.世界經濟領域的霸權:金德爾伯格人為,一個自由開放的世界經濟需要一個居于霸主或主導地位的強國來維持,提供資本貸款,建立匯率機制、宏觀政策協(xié)調、保持市場開放和充當“最后貸款者”,具體包括:(1)保持資本流向貧窮國家;(2)至少使幾種主要貨幣的匯率保持井然有序;(3)使重要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得到適度協(xié)調;(4)對呆滯產品開放市場,對緊缺商品提供額外供應,并進行統(tǒng)一分配;(5)一旦發(fā)生金融危機,必須成為最后貸款者。
吉爾平認為,自由開放市場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必須基于三個前提,即霸權、自由意識形態(tài)和共同利益。
Next1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PPT內容概述第二講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c.霸主最主要的威脅來自于它所創(chuàng)建的國際秩序中發(fā)展最快、實力最接近的大國。(2)國際體系中的威望:威望,一個具有一定的特殊內容的命令將為一定的人群所服從的可能性。霸權國對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并非出于無私的動機,相反是自私的考慮。“初期的理論家們把經濟上的相互依存看作是導致政治聯(lián)合的巨大力量。相互依賴的脆弱性程度取決于各種行為體為獲得替代選擇的相對能力及其付出的代價?,F(xiàn)實主義者的致命缺陷就在于,他們用理論邏輯的嚴密性犧牲了現(xiàn)實的復雜性。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在根本上是中美兩個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由于兩者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它們未來的走向帶給國際體系巨大的不確定性。相互依賴的行為主體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抽象的作為整體的國家(及其政府),而是社會中的企業(yè)、集團和個人。相互依賴并不是國家之間互動的結果,而是大量的非國家行為體跨國交往的產物第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世界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霸權:
(1)國際體系中政治聯(lián)盟之間權力的分配:a.帝國結構:一個強國控制較多弱小國家;b.二元結構:兩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控制和調節(jié)各自勢力范圍內以及相互之間的互動關系;c.均勢結構:三個以上的國家通過施展外交、更換盟友以及挑起公開沖突來控制相互行為。
(2)國際體系中的威望:
威望,一個具有一定的特殊內容的命令將為一定的人群所服從的可能性。威望并不等同于實力,但最終取決于經濟和軍事實力,因此是實力的聲望,是國際關系中的通用貨幣。
(3)國際體系中的權力與規(guī)則:a.涉及外交和國家之間的政治交往;b.涉及某些戰(zhàn)爭的法規(guī);c.涉及到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和其他領域的交往.
1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3.霸權體系下的利益分配1.霸權國家的利益
(1)吉爾平認為:a.領土征服,以此獲得更多的經濟、安全和其他利益;b.擴大對其他國家行為的影響;c.對世界經濟的控制或至少是施加影響。
(2)沃勒斯坦:有選擇地干預市場,急速資本積累2.國際體系的公共利益
(1)自由的國際貿易體制
(2)穩(wěn)定的國際貨幣體制
(3)國際安全保障體制3.國際體系的相互受益相互收益是霸權國合法性的基礎,也是國際體系穩(wěn)定的基礎。Back1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對于第二點,吉爾平進一步指出:對于一個霸主來說,其“統(tǒng)治權”的合法性主要取決于三個要素。第一,它取決于這個強國在最近的霸權戰(zhàn)爭中的勝利,以及它所表現(xiàn)出的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他國的能力。第二,由于局支配地位的大國提供了諸如某種有利可圖的經濟秩序或者某種國際安全一類的“公共物品”,故其統(tǒng)治常常被人們所接受。第三,這種大國所居的支配地位可望在意識形態(tài)、宗教或者別的方面得到與其有共同價值觀念的一系列國家的支持。1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4.霸權的興衰趨勢
1.市場機制的競爭性使力量對比不斷發(fā)生變化2.邊際成本與收益的反向運動3.對“搭便車”行為的不滿Back1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霸權衰落及其對策3.1.軟權力論和相對權力論3.2.霸權衰落的對策2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1.軟權力論和相對權力論1.約瑟夫·奈的軟權力論:
(1)“硬權力”,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軍事、政治、經濟和資源稟賦,是一種對抗性權力;(2)“軟權力”,即一國文化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確立國際規(guī)范及制度的能力,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即價值標準、市場經濟和西方文明,是一種說服與合作的權力,強調社會聯(lián)系、經濟相互依存和國際機制對國家的影響,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點。2.布魯特·拉塞特的相對權力論(1)強迫他人行事的能力;(2)對結果控制的能力區(qū)別權力的基礎和對結果的控制能力,權力基礎的弱化并不必然導致對結果控制能力的枯竭。Back2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2.霸權衰落的對策1.消除增加成本的原因:削弱或摧毀挑戰(zhàn)者2.界定一個廉價的防衛(wèi)圈3.減少國際承諾和義務4.責任分擔:“美歐平等伙伴關系”、“日美合霸論”5.國際機制Back2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霸權穩(wěn)定論與后霸權主義4.1.對霸權穩(wěn)定論的批判4.2.后霸權主義和國際機制論4.3.霸權穩(wěn)定論評價2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1.對霸權穩(wěn)定論的批判1.理論層面上:
(1)霸權并非國際合作的必要和充分條件,非霸權國家也有可能合作解決與建立和維護國際經濟秩序相關的問題。
(2)過分忽視國內因素
(3)過分強調國家和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忽視個社會之間多渠道聯(lián)系所造成的復雜影響。2.實際層面上:
(1)美國霸權沒有衰落
(2)國際公共產品本質上是霸主的私有物品
(3)國際公共產品是具有排他性的俱樂部產品2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2.后霸權主義和國際機制論1.無霸合作是困難的,但并非不可能盡管霸權有助于解釋當代國際機制的創(chuàng)設,但是霸權的衰落并不必然導致對這些國際制度的相應衰退。國際機制建立以后,合作并不必然需要一個霸權領導者的存在,霸權后合作是可能的。2.國際機制合作替代霸權秩序:
(1)國際機制能夠明確法律責任
(2)提供完全信息,減少不確定性
(3)降低交易成本Next2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體系和后霸權體系得比較2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3霸權穩(wěn)定論的評價與沃勒斯坦的世界體系論不同,霸權穩(wěn)定輪突出了政治結構的變動對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對此,吉爾平教授的評價是:該理論與完全注重經濟因素的二元經濟論及現(xiàn)代世界體系論必然有聯(lián)系。霸權穩(wěn)定論指出,政治環(huán)境是國際自由經濟秩序存在的條件,霸主的興衰是結構變革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它對于我們理解國際政治經濟學的動力做出了一份貢獻。2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案例分析
霸權國與國際公共物品—美國在地區(qū)金融危機中的選擇性援助行為2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提綱案例的背景霸權穩(wěn)定論的分析及局限啟示2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二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案例背景國際政治經濟學(IPE)中的霸權穩(wěn)定論在國際經濟秩序特別是國際金融秩序的穩(wěn)定性與單極國際權力結構之間建立起了因果聯(lián)系。根據其核心代表人物羅伯特·吉爾平對該理論的權威總結:一個占支配地位的大國是自由國際經濟興起并保持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因為它符合霸權國的利益,霸權國會因此而主動供給穩(wěn)定國際經濟秩序所需要的國際公共物品。霸權國的衰落將會導致其對國際公共物品供應的減少。具體到國際金融領域,金融霸權的存在將有利于國際貨幣體系的穩(wěn)定。3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雖然是國際金融領域中不折不扣的霸權國,但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卻并不充足,而且傳統(tǒng)作為國際公共物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公共屬性越來越弱,其私有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頻繁發(fā)生的地區(qū)金融危機得不到有效而及時的救援,90年代也因此成為二戰(zhàn)以后國際金融體系最不穩(wěn)定的十年(亞洲金融危機是典型代表)。3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有霸而不穩(wěn)”的局面?可見,單靠霸權穩(wěn)定論無法解釋國際公共物品—具體一點,就是國際金融援助資產—的供給問題。本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全面而有效地解釋國際公共物品,特別是國際金融領域的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我們認為霸權穩(wěn)定論是一種國際體系層次(system-level)的理論,它并不是一個充分的國際公共物品理論。3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穩(wěn)定論解決了霸權國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能力(capability)問題,但是卻沒有解決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意愿(willingness)問題,霸權國的存在是國際金融體系穩(wěn)定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解釋霸權國是否會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另外一個重要變量就是霸權國對國際威脅和自身利益的認知,這就需要研究者將研究的視角從體系層次拉回到國家層次,認真分析霸權國本身的戰(zhàn)略意圖。3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穩(wěn)定論的分析及局限權力是分析國家戰(zhàn)略和國際關系的起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時,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根據霸權穩(wěn)定論,霸權國的出現(xiàn)為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提供了前提條件。就當時的美國實力和國際社會百廢待興的局勢而言,創(chuàng)立一個開放、自由的世界經濟需要美國的主導,而美國也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建立起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和貿易體系,以此推進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其具體表現(xiàn)就是由美國主導建立了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貿總協(xié)定“三駕馬車”所構成的新的國際經濟秩序,被霸權穩(wěn)定論者認為是霸權國為國際經濟穩(wěn)定提供的重要公共物品。3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二戰(zhàn)后英國的衰落和美國的崛起,讓英國人很不情愿地將創(chuàng)立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的權力交給美國,其表現(xiàn)就是英國提出的“凱恩斯計劃”不得不讓位于美國的“懷特計劃”,而“懷特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建立IMF。IMF的宗旨是“穩(wěn)定國際匯率,促進貿易,加強國際間經濟合作,并監(jiān)督國際經濟和各國經濟的發(fā)展;通過提供短期貸款,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時不平衡而產生的外匯資金需求”,其主要任務包括監(jiān)督、協(xié)調和融通資金三方面3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穩(wěn)定論者認為,在無政府的國際體系中沒有一個世界政府來提供國際公共物品,因此,只能依靠霸權國家為國際體系中的國家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所謂的公共物品包括穩(wěn)定的國際金融和貨幣體制、完善的國際自由貿易體制、國際宏觀經濟的協(xié)調機制、穩(wěn)定和平的國際政治體系等等。雖然純粹的國際公共物品在無政府的國際體系中實際上是很少見的,但就IMF的功能而言,它確實具備了某些國際公共物品的性質。因此,作為國際公共物品的IMF可謂是作為霸權國的美國為當時的國際貨幣體系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3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從戰(zhàn)后到20世紀70年代,整個國際金融體系都是在包括IMF在內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之上運作,該體系規(guī)定了美國作為世界政治經濟中的“中央銀行”的強大地位。但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學術界開始了關于美國衰落的討論,這一討論也直接與對國際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性前景的憂慮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1971年,尼克松宣布終結美元和黃金的自由兌換,國際貨幣的固定匯率制變?yōu)楦訁R率制?!澳峥怂蓻_擊”構成了“美元霸權”衰落的前奏。因此,人們很容易將70年代以后國際經濟體系的動蕩歸結為美國霸權的衰落。3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但20世紀90年代,在經濟領域,在信息革命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推動下,美國創(chuàng)造了新經濟的奇跡,其國內生產總值(GDP)連續(xù)10年保持高速增長,美國綜合競爭力穩(wěn)居世界第一,國內生產總值接近世界的1/3。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稱這一時期美國經濟的繁榮為“喧囂的90年代”。美國的強大似乎又重新成為篤定的事實正如約瑟夫奈指出的縱觀歷史自羅馬衰落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此強大,足以凌駕于其他國家之上。3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如果說第二個“美國世紀”真的來到,世界真如約翰·伊肯伯里所說的進入到“美國獨霸”的時代,那么,根據霸權穩(wěn)定論,霸權國會成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管理者,特別是霸權國建立起來的國際金融機制(主要包括IMF)會是維護金融穩(wěn)定的重要公共物品。一旦國際金融發(fā)生危機,霸權國及其建立的國際公共物品能發(fā)揮某種“起死回生”的關鍵作用,國際金融體系會因此重回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的“黃金穩(wěn)定期”,但事實卻并非如此。3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三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0世紀80年代,里根入主白宮后,掀起了一場保守主義的經濟學革命。美國的主要經濟部門特別是美國財政部以及聯(lián)邦儲蓄委員會所信奉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理念,從80年代開始全面影響IMF和世界銀行。由于這些機構都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因此,這些遵循新自由主義經濟理念的政策舉措被稱之為“華盛頓共識”??肆诸D時期,美國政府推銷“華盛頓共識”的努力更加積極,認為不斷增強國際貿易和金融一體化進程、推動新興市場的經濟發(fā)展,對支撐美國的經濟增長來說非常重要。4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金融的自由化和國際化削弱了國家的力量,當資本自由流動為華爾街提供了新的盈利機會的時候,發(fā)展中國家卻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之下,這部分地促成了90年代動蕩不安的金融危機。在這些金融危機中,美國并非都發(fā)揮了霸權穩(wěn)定論所說的“穩(wěn)定者”的角色。以下,我們通過兩個案例來說明。4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案例1:美國與墨西哥金融危機1994年12月,墨西哥政府進入全面的金融危機期。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這次金融危機源自政治危機和定價過高的比索之間一次不幸的碰撞。對于這場金融危機,克林頓政府內部并非沒有爭論。剛被任命為財政部長的羅伯特·魯賓的第一個反應是“讓市場自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美聯(lián)儲主席格林斯潘也認為在自由競爭的社會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應該通過自己的力量克服經濟困難,同時,他還擔心由于救援所帶來的道德風險問題將無助于墨西哥根除危機的內在根源。4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但是,他們都很快意識到,一個富強而穩(wěn)定的墨西哥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于是,在危機爆發(fā)之后的兩三天之內,格林斯潘、魯賓和財政部副部長勞倫斯·薩默斯,主管美國經濟事務的“三劍客”,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展開協(xié)調行動,開始了美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國際金融救援行為。4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保衛(wèi)美國自身的經濟安全和經濟利益,是美國在這次危機中采取果斷行為的首要原因。作為北美自由貿易區(qū)(NAFTA)的成員之一,墨西哥的經濟穩(wěn)定對美國至關重要。根據美聯(lián)儲的一項估計,在最壞的情況下,墨西哥的危機以及隨后可能產生的“蔓延”會使美國的年增長率下降0·5%到1%。4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維護NAFTA的成功形象,是美國迅速而堅決地支援墨西哥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墨西哥危機的背景是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圓滿結束。墨西哥的崩潰將會給那些反對NAFTA的人提供一個絕好的攻擊機會,他們一直認為墨西哥的低工資對美國工人來說意味著不平等競爭。4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同時,在為墨西哥提供官方援助時,國家安全委員會(NSC)支持美國這項具有激進傾向的措施也有自己的理由:墨西哥對于美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它不但是美國戰(zhàn)略石油的主要供應者,而且是穩(wěn)定美洲的關鍵。如果墨西哥發(fā)生嚴重經濟危機,不僅會使中南美洲出現(xiàn)連鎖反應,給美國國內外市場造成更為嚴重的沖擊,還會由于非法移民大量進入美國,對美國社會造成強大壓力。4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因此,穩(wěn)定墨西哥經濟直接關系到美國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利益,美國必須對墨西哥進行救援。4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案例2:美國與韓國金融危機20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為了爭取加入具有“發(fā)達國家俱樂部”之稱的經濟合作組織(OECD),在美國的壓力下,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改革。1997年秋季,受泰銖貶值的影響,韓元受到極大沖擊,國家面臨破產的危險。美國最初基本是隔岸觀火,美國主導下的IMF救援遲緩,而且條件苛刻。這與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時美國的“快速反應”形成鮮明對照。4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IMF與韓國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談判,終于在1997年12月3日夜間批準向韓國提供總額為155億特別提款權(相當于5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這是迄今為止數額最大的貸款。在整個援助計劃中,IMF出資200億美元,余下的數額由亞洲開發(fā)銀行等組織及美國和日本分擔。這次由IMF牽頭的金融援助行為是人類有史以來對一個國家實施的最大規(guī)模的援助行為。這筆資金雖然幫助韓國度過了危機,但同時,IMF卻附帶了一攬子的經濟改革計劃,要求韓國對其經濟結構和金融體系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對資金和金融市場進行徹底開放,并且要求重組金融部門,外國企業(yè)擁有韓國企業(yè)的股份從7%擴大到50%,同時實行更加自由化的資本市場和貿易自由化。這些改革措施正是美國所支持的“華盛頓共識”的核心內容。IMF希望以此打開西方幾十年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打開的韓國經濟大門。4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四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盡管這次援助行為美國始終在后臺,但IMF的援助行為卻體現(xiàn)了美國的意志。冷戰(zhàn)期間高度競爭的國際軍事環(huán)境,使韓國作為一個后發(fā)國家確立了政治強人和威權統(tǒng)治,以及政府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主導地位。在這期間,美國出于全球安全戰(zhàn)略的需要,對韓國這種國家主義的發(fā)展道路持寬容態(tài)度。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美國從意識形態(tài)和經濟利益雙重目標上都越來越難以容忍所謂的“韓國模式”。5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事實上,更準確地講,美國財政部使用了IMF的力量進行了回應,危機給美國敲打“韓國模式”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美國借助IMF向韓國施加了巨大的改革壓力,迫使韓國走上了依照“華盛頓共識”進行改革的不歸之路,既實現(xiàn)了美國經濟意識形態(tài)在韓國的成功擴張,同時為美國金融資本進入韓國提供了方便之門。5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但在另一方面,韓國金融危機對世界金融體系構成了一種未知的或者潛在的威脅。韓國是一個與世界其他地區(qū)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主流經濟體。IMF和可以對基金組織施加影響的美國政府的高官都擔心,韓國在經濟上的徹底崩潰會對美國領導的自由經濟體造成重大的傷害。金融危機也會隨之越過太平洋,危及美國自身。這是美國所不愿看到的。5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同時,對韓國的金融資助,對美國來說還源于朝鮮半島本身所具有的極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美國如果聽憑韓國經濟崩潰,將危及美國的東北亞乃至整個亞太戰(zhàn)略。對此,連最開始對援助韓國并不太積極的財政部長魯賓也無法反駁韓國在戰(zhàn)略上的重要性。他在回憶錄中寫道:“韓國陷入危機無論在地緣政治還是在經濟上都標志著某種全新挑戰(zhàn)的出現(xiàn),韓國是美國重要的軍事盟友,美國在靠近北朝鮮邊境地帶駐扎了3·7萬軍隊,一種擔心是韓國的不穩(wěn)定會給北朝鮮做出挑釁舉動造成可乘之機。”5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因此,出于這種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雙重利益考慮,自始至終美國政府從未表示過對韓國危機要撒手不管。但是,只要韓國不接受苛刻的條件,美國是不會提供強力援助的。這首先是因為美國不會輕易拿納稅人的錢去堵韓國的“天洞”,從財政部到國會,一直對此十分消極。其次,從美國的經濟利益考慮,韓國不被逼到最后一步,不會徹底低頭,不會將市場的大門徹底打開5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不僅僅是對韓國,對整個東亞金融危機,美國的援助行為都鮮明體現(xiàn)了其兩方面的利益考慮。美國借助這些國家金融危機所提供的契機,利用IMF的國際制度壓力,迫使他們在國際資本面前屈服,一舉摧毀了“東亞模式”的神話,歷史上第一次強國沒有經過戰(zhàn)爭而是單憑金融力量摧毀了許多新興國家的民族意志,從而實現(xiàn)了美國在東亞數十年來都未實現(xiàn)的經濟意識形態(tài)的目標。5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正如吉爾平所說:90年代以來,在幾次折磨國際經濟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實質上左右了IMF的反應。IMF越來越體現(xiàn)霸權國本身的利益要求。美國完全根據自身的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利益以及意識形態(tài)考慮來決定自身以及IMF的金融援助行為,這種選擇性的援助行為使得金融援助這一公共資產不可避免地私有化了,公共物品的私有化直接加劇了90年代國際金融體系的動蕩不安。5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啟示將經濟學中的公共物品概念運用到無政府狀態(tài)的國際體系中,一直遭到學者的各種質疑。鄧肯·斯奈德爾(DuncanSnidal)和布魯斯·拉塞特(BruceRussett)兩位學者指出,從根本上說,吉爾平等所謂的國際公共物品實質上是霸主國為維持霸權所需要的私有物品。以國際貿易為例,二戰(zhàn)后美國一直聲稱其開放的市場是為維持世界自由貿易體制所作出的犧牲,但是從結果來看,美國通過這一體制而順利進入了世界各國市場,并從中撈取了數倍于開放本國市場所付代價的好處。因此,美國是自由貿易體制的純得益國。簡而言之,在斯奈德爾和拉塞特看來,所謂國際公共物品是一種虛擬的存在,是霸權國為追求自己利益而恣意玩弄的、毫無公共性的工具而已。5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在整個冷戰(zhàn)期間,美國認為最大的威脅就是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因此,美國樂意為所謂的自由世界提供公共物品,以維護自由世界的穩(wěn)定和繁榮。冷戰(zhàn)后,美國供給公共物品下降的一個根本因素,就在于作為其最大敵人和對手的蘇聯(lián)瓦解,美國對于國際經濟穩(wěn)定的責任心已經大大下降。因此,美國已經不需要以往的這些公共物品作為團結的粘合劑,其供給公共物品的意愿也大打折扣,甚至以前建立起來的公共物品也慢慢被霸權國私有化了。5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綜上所述,霸權穩(wěn)定理論并不能完全說明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霸權穩(wěn)定論將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歸咎于霸權國的能力,霸權國提供的國際公共物品會隨著它在世界經濟中重要性的下降而減弱,并進而認為20世紀70年代霸權國美國的相對衰落直接導致了具有國際公共物品屬性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對此,蘇珊·斯特蘭奇尖銳地批評道,霸權穩(wěn)定論關于70年代美國衰落的論斷根本就是一個“神話”,國際經濟秩序的紊亂(也即國際公共物品的缺失)并非由于美國的衰落,而完全是美國主觀政策的結果。5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五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因此,霸權穩(wěn)定論在著力強調霸權國供給公共物品的能力變化時,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霸權國供給公共物品的意愿變化,而本案例認為,后者也是決定國際公共物品供給的關鍵性變量之一。正是因為這種忽略,霸權穩(wěn)定論無法解釋公共物品的私有化問題。我們需要新的理論來解釋霸權國通過對國際制度的控制而帶來的國際公共物品私有化的問題。6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質,在國內社會,通常由政府而非市場來供應公共物品。而在無中央集權機構的國際社會中,通過集體合作來供應公共物品通常會比較困難,因為每個國家都有“搭便車”(free—riding)的傾向。對此,經濟學家曼庫爾·奧爾森認為,集團越小,成員越少,集體行動或者國際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為了合作而進行的談判或組織的成本就越高。奧爾森的研究成為霸權穩(wěn)定論的基石,霸權穩(wěn)定論者以此認為,在沒有霸權國的情況下,國家更可能面臨“集體行動的困境”。因此,建立和維持開放而統(tǒng)一的世界經濟需要一個強大的領袖或“霸主”,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強有力的領袖,就極難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家之間開展有效的國際合作。6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對此,我們也認為霸權國的存在方便并且更有利于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但是,霸權穩(wěn)定論并沒有說明,如果有了這樣一個領袖或者“霸主”,是否國際經濟就一定能穩(wěn)定呢?答案是否定的,這還需要考慮霸權國的意愿問題。霸權穩(wěn)定論只是解決了國際公共物品供給的能力問題,而忽視了國際公共物品供給的意愿問題。霸權國在主觀上究竟是否愿意領導其他國家一起保證國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給,取決于霸權國對自身利益和戰(zhàn)略目標的判斷。霸權國對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并非出于無私的動機,相反是自私的考慮。6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穩(wěn)定論認為,霸權國提供公共物品的動機是自身對這種公共物品有著最大的需求,這使它去克服“搭便車”的沖動。但是霸權穩(wěn)定論的這一論斷是籠統(tǒng)的而且是相當含混的,因為更多的時候,霸權國對自身的利益需求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之中,這種變化直接影響了霸權國供給國際公共物品的意愿,顯然霸權穩(wěn)定論并沒有對這種利益的變化給予更多的關注。其原因在于霸權穩(wěn)定論堅持的是一種體系層次的研究路徑,而分析霸權國利益需求的變化,必須要有以國家中心的研究路徑加以補充。國際體系所提供的環(huán)境和國家層面的戰(zhàn)略抉擇共同決定了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6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總之,霸權穩(wěn)定論并不能很好地解釋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體系“有霸而不穩(wěn)”的情況。霸權國家并非總是愿意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相反它總是有一種將公共物品私有化的沖動,90年代美國在地區(qū)金融危機中的選擇性援助行為證明了這種判斷。6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我們基本上接受霸權穩(wěn)定論的命題,即霸權國的存在是國際政治特別是國際經濟體系穩(wěn)定的重要前提條件,因為霸權國的領導有利于國際合作的實現(xiàn),也就有利于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但是,在一個霸權國始終存在的國際體系中,如果霸權國本身對自身的利益和戰(zhàn)略目標的判斷發(fā)生轉移,該體系下的公共物品的供給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想全面分析國際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就必須分析霸權國本身的戰(zhàn)略意愿,也就必須將研究的視角從體系層次回落到單元層次。6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權穩(wěn)定論者的問題在于僅僅從霸權國供給公共物品的能力角度,尋求對國際經濟體系中公共物品豐裕程度的解釋,忽略了或者說不太愿意去考慮霸權國供給公共物品的意愿,而后者也是導致國際公共物品供給變化的根本性因素。本案例致力于還原部分被“霸權穩(wěn)定論”所剪切掉的歷史事實—將研究的層次從國際體系回落到國家,著重考察霸權國對自身利益的考量。6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二、相互依存論6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內容簡介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理論最早是從經濟出發(fā)來研究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國際體系的發(fā)展變化,后來逐步擴展到政治、文化和軍事等領域的相互依賴。早期主要以理查德·庫帕(RichardCooper)及其相互依存經濟學為代表,后來由羅伯特·基歐漢和約瑟夫·奈及其復合式相互依存為代表,綜合國際關系現(xiàn)實主義和自由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國家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國際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從而提出一種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相互依存論。
Next6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主要內容
1.經濟相互依存論
2.復合相互依賴理論
3.國際機制及其變遷
4.對相互依存論的評價6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六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經濟相互依存論
內容簡介經濟相互依存論是以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庫珀為主一批學者所提出來的。在其《相互依存經濟學:大西洋國家的經濟政策》一文中,庫珀指出,“相互依存”是指一國經濟發(fā)展與國際經濟發(fā)展之間的敏感反應關系。研究相互依存是正確把握國與國之間關系的關鍵,國與國之間經濟交往的擴大既增加了各國因地制宜地實現(xiàn)其發(fā)展目標的機會,同時又限制了其獨立自主地制定內外政策的自由。Next7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主要內容1.1.時代背景和個人資料1.2.經濟相互依賴理論的主要內容1.3.對經濟相互依賴理論的評價7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1.時代背景和個人資料1.時代背景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60年代,世界經濟飛速發(fā)展,各國經濟特別是發(fā)達工業(yè)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空前擴大,相互影響不斷加深。1960年比1913年,國際貿易擴大了10倍,國際資本流動增加了2倍,國際通訊增加了2.7倍,留學生增加了14倍。“最近幾十年的基本發(fā)展趨勢表明,各種形式的跨國聯(lián)系每10年翻一番”。這表明,被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所中斷的國際經濟交往重新恢復生機,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2.個人資料
理查德·庫珀是美國著名自由派經濟學家,曾經出任過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他從各國之間生產要素的空前流動以及由此而來的相互影響日益加深這一現(xiàn)象,提出了經濟相互依存論。Back7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2.經濟相互依賴理論的主要內容1.經濟問題政治化2.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3.全球經濟一體化7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經濟問題政治化(1)經濟上相互依存的發(fā)展使國家主權不可侵犯原則大打折扣。
各國在制定政策目標和工具選擇時,不得不考慮其他國家的經濟狀況和政策,獨立自主地制定本國內外經濟政策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2)傳統(tǒng)“低級政治”與“高級政治”之間的界限被打破。
美日歐之間的經濟摩擦表面化、國際貨幣體制的動蕩和歐洲聯(lián)合趨勢加強等表明,國際經濟問題不可能在其自身領域解決,已經到了必須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親自出面才能解決的重大外交問題。Back7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國際行為主體多元化
所謂國際行為主體是指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參與國際活動,并能夠承擔相應得責任和義務的行為體,即具備一定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長期以來,民族國家是唯一的國際行為主體?,F(xiàn)在,各種非國家行為主體日益壯大,特別是跨國公司和其他國際組織,其活動更加頻繁,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并不斷削弱民族國家的影響。1969年,美國跨國公司總產值達到1400億美元,超過出美國和蘇聯(lián)之外任何國家。20世紀70年代,美國跨國公司在國內的生產總值已經超過美國對外貿易總值,其海外子公司在海外的生產幾乎等于美國出口的4倍。Back7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全球經濟一體化
(1)超國家關系理論:國家不再是國際關系中唯一的行為主體,非國家行為主體已經結成了橫跨國境、深入一切領域的網絡。國際空間的擴大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參與是超國家關系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2)全球共同體理論:從政治外交角度對超國家關系理論的發(fā)展和深化。認為,既然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已經把世界聯(lián)成一體,因此應該在國際關系中研究范式的轉變,要求人們拋棄“民族國家主義”,專而采取“全球中心”的研究范式。Back7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3.對經濟相互依存論的評價庫珀等學者以其敏銳的眼光看到了世界潮流的變化,確定了人類未來發(fā)展的目標。雖然他們也看到了相互依存的一些消極影響,但由于受其根深蒂固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從世界的和平和有序出發(fā),強調經濟效率,并認為相互依存下的合作將導致資源的更優(yōu)配置和世界和平,忽視各國對主權和自由的重視。Next7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俺跗诘睦碚摷覀儼呀洕系南嗷ヒ来婵醋魇菍е抡温?lián)合的巨大力量。在他們看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帶來了相互得益和相互制約浪潮,并最終將全球導向沒有國境的世界。但是,他們過低估計了各國政策決定的持續(xù)性和正統(tǒng)性,無論是社會精英還是掌權者都不會放棄國家主權”?!_伯特·帕特奈姆(RobertPutnam)
“他們決不會把經濟大權委托給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活動是沒有邊界的,但跨國公司的所有權是有國籍的??鐕镜慕洕顒邮窃谥鳈鄧以O定的框架之中進行,沒有主權國家的存在就沒有跨國公司的發(fā)展”?!_伯特·吉爾平(RobertGilpin)
Back7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復合相互依賴理論
庫珀主要研究國家之間由于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對其政策決策的影響,而基歐漢和奈則主要是建立以政治角度分析相互依賴的一個清晰框架,即從國際政治權力的角度研究國家之間經濟上的相互依存關系。羅伯特·基歐漢(RobertKeohane,1941—),1966年獲得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執(zhí)教于斯沃莫爾學院,斯坦福大學、柏蘭德斯大學和哈佛大學,1996年起任杜克大學政治學教授至今。兼任《國際組織》雜志編輯。1977年與約瑟夫·奈合作出版了《權力與相互依賴:轉變中的世界政治》,1984年出版《霸權之后:國際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
Next7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七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約瑟夫·奈(JosephNye,1937—),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先后任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文理學院副院長、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以及《外交事務》和《國際安全》編輯。1977-1979年任卡特政府負責科技、能源的助理國務卿,1993-1994年任克林頓總統(tǒng)全國情報委員會主席,1994-1996年任負責國際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其主要著作有《國際地區(qū)主義》(1968)、《跨國關系與世界政治》(與基歐漢合著,1971)、《權力與相互依賴》(與基歐漢合著,1977)、《能源與安全》(與大衛(wèi)·迪斯合編,1981)、《生活在核時代》(與霍夫曼等人合著,1983)、《理解國際沖突》(2000)。Next8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基本概念
依賴(Dependence)是指為外力所支配或受到其巨大影響的一種狀態(tài)。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就是彼此相依賴(MultualDependence)。世界政治中的相互依賴,指的是以國家之間或不同國家的行為體之間相互影響為特征的情形。相互依賴源自于跨國貨幣、商品、人員和信息的交流。但是僅僅相互交流和聯(lián)系并不等于相互依存,只有當相互交流發(fā)展到需要彼此付出代價的相互影響時,才能形成相互依存。如果相互交往并沒有帶來顯著的需要有關各方付出代價的結果,則它不過是相互聯(lián)系而已。
Next8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主要內容2.1.相互依賴的類型2.2.相互依賴的性質及其與權力的關系2.3.復合相互依賴的特點及其政治過程2.4.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理論的批判8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1.相互依賴的類型
1.均等依存:在某一領域具有同等資源的國家之間,如美蘇之間的核均勢;
2.絕對依存:在某一領域具有絕對不相稱資源的國家之間,日本對美國在核安全;
3.相對依存:處于以上兩種情況之間,雖然存在不平衡,但又不像絕對依存的差距那么大。第2、3兩類屬于“非對稱性相互依賴”,可以成為一種權力資源。Next8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霸谶@種關系中,依賴性較小的一方常常擁有較大的權力資源,一旦發(fā)生變化所付出的代價相對較小。但是,這種優(yōu)勢并不能保證,在非對稱性依賴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而獲得的政治資源一定會導致在對結果的控制方面占有優(yōu)勢。以資源類型為衡量標準的權力與以對結果的影響為衡量標準的權力之間很少出現(xiàn)一一對應關系”?!_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權力與相互依賴》,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2頁。Back8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2.相互依賴的性質及其與權力的關系1.相互依賴的性質2.相互依賴的性質與權力之間的關系8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相互依賴的性質
(1)敏感性(Sensitivity)相互依存:在某種政策框架范圍內做出反應的程度,即一國發(fā)生的變化導致另一國發(fā)生變化速度的快慢和付出代價的大小。衡量敏感性并非只有跨國交往規(guī)模一個尺度,交往變化所付出的代價對社會和政府的影響也是衡量尺度之一。
(2)脆弱性(Vulnerability)相互依存:每個國家試圖改變政策以減少外部事件強加的代價而遭受損失的程度。相互依賴的脆弱性程度取決于各種行為體為獲得替代選擇的相對能力及其付出的代價。從長期來說,取決于政治意愿、政府能力和資源能力。Back8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相互依賴的性質與權力之間的關系
(1)外部變化的直接影響往往表現(xiàn)為敏感性相互依賴。如果成本過高則可能表現(xiàn)為脆弱性。就理解相互依賴的政治影響而言,脆弱性相互依賴更重要,它既適用于經濟政治關系,也適用于社會政治關系。(2)特定層面或領域的脆弱性相互依賴可能導致處于弱勢的國家將斗爭升級。Next8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只有現(xiàn)存規(guī)則和規(guī)范被理所當然地遵守,或心懷不滿的國家必須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才有可能迅速改變其政策時,敏感相互依賴才有可能提供強大的政治影響力。在向行為體提供權力資源方面,脆弱性相互依賴的重要性大與敏感性相互依賴。如果忽視脆弱性基本模式,操縱非對稱性敏感性相互依賴的努力有可能徒勞無力。當不同層面的權力資源分配出現(xiàn)不一致時,從一種權力資源轉向另一種更為有效但代價更高的權力資源最有可能發(fā)生。(跨國公司——東道國)如果一國因其經濟脆弱性而被激怒,它有可能試圖利用軍事力量來改變不利的情勢。(日本應對美國戰(zhàn)略禁運、美國應對石油危機)Next8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3.復合相互依賴的特點及其政治過程1.復合相互依賴的特點2.復合相互依賴的政治過程8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八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復合相互依賴的特點
(1)各國之間聯(lián)系渠道的多元化,各種跨政府聯(lián)系和跨國聯(lián)系興起。(2)問題之間沒有等級之分,軍事安全并非總是所有國家之間的首要問題。(3)軍事手段的適用范圍縮小,效用下降。Back9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復合相互依賴的政治過程(1)聯(lián)系戰(zhàn)略:傳統(tǒng)上,強國利用自己總體優(yōu)勢獲取在某些弱勢問題上的主導權;在復合相互依賴下,武力的效用下降,各種問題越來越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聯(lián)系戰(zhàn)略越來越行不通。它限制了強國利用其總體優(yōu)勢控制所有問題,但同時增強了弱小國家把自己在某一問題上的強勢與其它問題聯(lián)系起來從而增強其權力的可能性。(2)議程設置:傳統(tǒng)上,議程設置取決于均勢的實際或預期變化,國家所感知的安全威脅等,其他問題只有在影響安全和軍事實力的情況下才會變得重要;在復合相互依賴下,由于諸多問題之間并不存在明確的等級之分,議程的形成和控制將變得作更加重要。
Next9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跨國關系和跨政府關系:行為主體的多元化將削弱國家作為唯一國際行為主體的地位,國家政策受到越來越多的內外影響,使其對國家利益的界定因時間、問題和政府部門的不同而迥異
。與此同時,聯(lián)系渠道的多樣化,特別是跨國關系和跨政府關系的發(fā)展,也為政治家提供了廣泛的選擇,從而超越黨派和國境的限制。
“與那些看上去在某些問題領域有更多資源但卻四分五裂的國家相比,能更好地保持一致性的國家(因中央集權的政治傳統(tǒng)所致——如法國)能夠更好地處理不平衡的相互依賴關系”。
(4)國際組織:有助于議題的確定,往往是多國聯(lián)盟的催化劑和弱國擬定聯(lián)系戰(zhàn)略的場所。因此,促進國際合作。其制度規(guī)范雖然沒有約束力,但可以使得反對者顯得極其自私并難以自圓其說。
Next9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現(xiàn)實主義與復合相互依賴的政治進程比較Back9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4.對傳統(tǒng)國際關系理論的批判1.對傳統(tǒng)自由主義的批判2.對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批判9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對傳統(tǒng)自由主義的批判
傳統(tǒng)自由主義認為,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將會促進相互收益,帶來世界和平,并將全球帶入一個無國界的時代?;鶜W漢與奈認為,這是一種缺乏充分前提的盲目樂觀:
(1)只存在各國都必須依賴的一種國際經濟制度,或者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已經處于危險之中;
(2)各國都易受到這種危險所引起的災難性的嚴重破壞;
(3)只存在一種解決辦法,而且也不用去尋找其他解決辦法和爭辯由誰來承受解決問題的代價。Next9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古典經濟學家采用第一種方法(注重有關各方的共同收益或共同損失),在相對優(yōu)勢的分析上獨樹一幟:沒有受到扭曲的國際貿易將為有關各方提供純利。不幸的是,只強調共同獲益有可能掩蓋另一個關鍵性問題:這些收益如何分配?相互依賴的許多重大政治問題仍然與政治學的老問題有不解之緣:‘誰將得到什么’?”?!稒嗔εc相互依賴》,第10頁。Back9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對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的批判
(1)一旦軍事力量在某些問題上不起作用,傳統(tǒng)的實力概念就失去了準確性;
(2)軍事對峙緩和表明不同的問題需要不同類型的力量來對付;
(3)經濟貿易商相互影響和相互關聯(lián)變得更加緊密,傳統(tǒng)國家利益的指導原則就變得含糊不清;
(4)現(xiàn)實主義從“零和博弈”的角度出發(fā),強調國家對相對收益的關注優(yōu)于對共同收益的關注,據此認為,國際合作非常困難?;鶜W漢和奈認為,國家在關注先對收益的同時也關注共同收益。Next9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F(xiàn)實主義理論與相互依存理論之間的比較Back9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國際機制及其變遷5.3.1.國際機制的涵義和功能
5.3.2.國際機制變遷的解釋模式9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九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1.國際機制的涵義和功能1.國際機制的涵義:“相互依賴關系發(fā)生在調節(jié)行為體行為并控制其行為結果的規(guī)則、規(guī)范和程序的網絡之中,或受該網絡的影響。我們將對相互依賴關系產生影響的一些列控制性安排(GoverningArrangement)成為國際機制”(第20頁)
2.國際機制的功能:國際機制是國際體系的權力結構與該結構內政治、經濟談判之間的中介因素,具有避免無政府狀態(tài)、降低沖突潛能和實現(xiàn)有控制發(fā)展的功能。國際體系的結構對國際機制的性質有著深刻的影響;反過來,國際機制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支配著體系內發(fā)生的政治談判和日常決策。Back10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2.國際機制變遷的解釋模式1.經濟進程解釋模式2.總體權力結構解釋模式3.問題結構解釋模式4.國際組織解釋模式
10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經濟進程解釋模式傳統(tǒng)經濟學家認為,國際機制變化將是一個逐漸適應跨國經濟活動的新規(guī)模和新形式的過程。政府可以通過調整來逐步適應這種變化,為了本國的自主權益抵制國際制度的變化將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但這種解釋必須以下三個前提:(1)技術變革和經濟相互依存的加強,將使現(xiàn)存的各種國際制度過時;(2)政府對提高生活水平的國內政治要求作出極為迅速的反應;(3)資本、商品以及勞務的國際性流動所帶來的巨大收益,成為促使政府改變或重建國際制度以恢復其效用的有力因素。Next10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然而,政治現(xiàn)實往往與僅僅基于技術和經濟趨勢的預測大相徑庭。顯然,政府在做出決策時,繼續(xù)為安全、自主權及其他價值觀而犧牲經濟效益。進一步說,這種簡單化的經濟增長模式對從一種均衡狀況轉向另一種均衡的困難輕描淡寫……實際上,政治學家將權力定義為‘無需為適應變革而調整的能力’。在決策中,調整至關重要,因為強大利益集團對代價變化及其分配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某些政策是否能夠贏得支持”?!稒嗔εc相互依賴》,第42頁。
Back10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總體權力結構解釋模式
傳統(tǒng)觀念認為,在一個體系中,安全問題處于首位,軍事實力的分配(加上支撐軍事實力的經濟基礎)決定權力結構,國家之間的權力分配狀況決定國際機制的性質,而國家間權力結構的變化,將導致構成國際機制的規(guī)則隨之發(fā)生變化。由于權力資源可以在不同問題領域裝換,各個問題領域的結果具有強烈的趨同性。
但是,在某個問題上擁有主導決策權,并不意味著對其他問題領域也可以施加有效的控制。而且,忽視了由各國多渠道聯(lián)系——以多國公司和其他跨國行為體、政府官僚機構之間的非正式聯(lián)系為表現(xiàn)形式——所引致的復雜性。Back10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3.問題結構解釋模式不同的問題領域具有由不同的權力資源所決定的政治結構,而這些政治結構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獨立于經濟、軍事實力總體分布狀況。各個問題領域不可能有效的聯(lián)系起來,權力資源也不可能輕易地轉化。當某一問題領域中的權力資源應用于其他問題領域時,就會失去其部分或全部效力。問題結構解釋模式,雖然不像總體權力結構模式的解釋力那么強,因為需要較多的信息。但能夠分清各種問題領域,對特殊情況做出明晰的預測,具有很大的區(qū)別力。當然,一旦矛盾激化并全面對抗,各種問題聯(lián)系起來,權力資源就可以轉化,問題解釋模式的價值就會下降。二者共同的弊端是只注重國家的權力潛能,忽視國內和跨國行為主體。Next10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爱斒褂梦淞Υ鷥r高昂或不存在重大安全問題的時候,總體結構模式的解釋力受到限制,而問題結構模式的解釋力更強。一旦不同問題之間成功地建立起聯(lián)系,問題模式的解釋力就會下降,因為特定問題領域的政治后果不能簡單地用該領域的政治資源來解釋”?!稒嗔εc相互依賴》,第54頁。Back10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國際組織解釋模式
在一定意義上講,由多層次的聯(lián)系、規(guī)范和制度構成的國際組織是另一種形式的國際政治結構。這些網絡、規(guī)范和制度一旦建立起來,就難以根除甚或做出重大調整,從而構成解釋機制變遷的重要的獨立性因素。
盡管國際組織模式包含有基本結構模式所忽略的重要因素,但它本身仍然存在重大局限性:(1)比基本結構更為復雜,需要更多信息。它并沒有預測國際機制如何因國際結構等單一變量而改變。實際上,它強調與國際組織相關的政治進程,給選擇、決策和多層次談判留下巨大空間;(2)相對于基本結構模式,國際組織模式所賴以建立的因素更為短暫,更有可能發(fā)生逆轉。國際組織模式的有效性取決于行為體不會因為試圖利用彼此的脆弱性相互依賴而摧毀機制。相反,如果這種情況發(fā)生,則總體的或問題領域內的基本權力資源將再次成為重要的因素。Next10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叭绻c既有網絡或制度中的既定行為模式發(fā)生沖突,即使(總體上或在某一問題領域內)具有超強能力的國家政府也難以實現(xiàn)其意愿。在這種情況下,總體結構或問題結構模式的預測是不正確的:即指不再與國家能力的基本形式相一致,其原因是國際組織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稒嗔εc相互依賴》,第57頁?!霸诂F(xiàn)實主義條件下,權力的基本分配格局將居于主導地位(特別是在可以使用武力的情況下),國際組織模式對國際機制變遷的解釋無足輕重。而在符合相互依賴的條件下,我們可以預測,國際組織的規(guī)范、程序以及與之相關的政治進程將影響機制變遷的形式”——《權力與相互依賴》,第59頁。Back10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對相互依存論的評價4.1.相互依存論的理論貢獻4.2.關于相互依存論的爭論Back10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零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1.相互依存論的理論貢獻
1.將非國家因素引入國際關系研究中,并將其系統(tǒng)化;
2.將權力與相互依存結合起來,拓寬了國際關系研究的視野;
3.將國際機制和相互依存結合起來,為后來的機制研究以及新自由制度主義的提出奠定了基礎。Back11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4.2.關于相互依存論的爭論1.與霸權穩(wěn)定論在國際機制與霸權國家關系上的爭論。相互依存論認為,國際機制可以限制國家行為,促進相互合作;霸權穩(wěn)定論認為,國際機制是由霸權國家制定和維持,霸權的衰落將導致國際機制的崩潰。
2.與國家主義理論在國際機制與國家利益關系上的爭論。國家主義認為,國際機制可以幫助國家避免不協(xié)調的行為,但并不是獨立發(fā)揮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成為一種權力資源11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案例
中美相互依賴的結構11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提綱案例背景中美關系的基本特性復合依賴理論的分析啟示113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三頁,共一百七十七頁。1.案例背景進入21世紀后,中美關系被視為當代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同時也是雙方都不得不認真處理的最“復雜”的雙邊關系。近年來,通過首腦會晤、熱線、經濟戰(zhàn)略對話、高層戰(zhàn)略對話以及各個層次的對話和溝通機制,兩國政府實現(xiàn)了密切的互動。114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四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前美國常務副國務卿羅伯特·佐利克提出美國“需要期望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中方進一步主張中美“更應該是建設性合作者”。在對話、合作的同時,中美關系中的矛盾、摩擦、沖突和猜忌還依然存在,如中國的軍力建設和透明度問題、貿易不平衡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知識產權保護與盜版問題,美國的“擴展民主”戰(zhàn)略、北約全球化問題、日美同盟的轉型與提升等。在雙邊關系最敏感、最危險的臺灣問題上,依然存在隱憂。115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五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復雜性、敏感性不僅需要從政策的角度加以重視,更需要從理論的角度加以解讀。在充滿矛盾與悖論的現(xiàn)實面前,理論的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緊迫和必要。現(xiàn)有的國際關系理論主要來自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學者的創(chuàng)造,源自西方和美國國家利益和對外戰(zhàn)略的需要,其中蘊涵著我們可以汲取的有益的思想素材,但其本身并不能對當前的中美關系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116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六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冷戰(zhàn)結束以來的中美關系“展現(xiàn)了國際關系史上沒有先例、難以解釋的一個矛盾”。一方面是經貿關系、社會交流的飛速擴大和發(fā)展,另一方面是政治上互不信任、戰(zhàn)略上敵意不減。發(fā)生在中美兩國間的經貿關系和政治關系似乎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政治上的大起大落、戰(zhàn)略上的猜疑和敵意似乎不是經貿關系可以補救的,而貿易和投資數量的增加、經濟的相互依賴、人員和社會的交流也沒有受到政治和安全問題的影響。117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七頁,共一百七十七頁。沿著這兩條同步延伸而方向迥異的道路,思想界和理論界對中美關系現(xiàn)狀和前景的看法自然會出現(xiàn)分歧和對立。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要在21世紀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而我國的戰(zhàn)略目標是要在21世紀中葉成為中等發(fā)達國家。這兩個戰(zhàn)略目標使中美之間出現(xiàn)了結構性的戰(zhàn)略矛盾”,“美國與日本、歐洲的戰(zhàn)略矛盾主要是經濟領域的競爭,與俄國的主要矛盾是安全方面的,而與中國則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三個方面都有著嚴重的矛盾”。118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八頁,共一百七十七頁。另一種觀點認為,“冷戰(zhàn)結束十年后,一個以互利的經濟貿易關系為核心、以貿易和安全方面的合作為支柱的新基礎已經取代了舊基礎”,“穩(wěn)定的互利合作關系、長期和平共處,當然是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然而這個目標必定只能在解決矛盾和沖突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119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一十九頁,共一百七十七頁。2.中美關系的基本特性理論是灰色的,現(xiàn)實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任何理論在從現(xiàn)實中抽象其邏輯要素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他一些因素?,F(xiàn)實主義者的致命缺陷就在于,他們用理論邏輯的嚴密性犧牲了現(xiàn)實的復雜性。而在現(xiàn)實中,中美雙方的現(xiàn)實主義者正在陷入自我證明的循環(huán)之中:一方的結論往往成為另一方論證的依據,在學者之間建構中美關系的“安全困境”。因此,拋開既有的理論邏輯和結論,回復到現(xiàn)實世界和中美關系的初始假定,更加有助于啟發(fā)新的理論思維。120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二十頁,共一百七十七頁。中美關系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在根本上是中美兩個國家的性質所決定的。中美都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大國,彼此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由于兩者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它們未來的走向帶給國際體系巨大的不確定性。在過去和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中美兩個國家的這些基本特性將持續(xù)地在兩國關系中發(fā)揮作用和影響。121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二十一頁,共一百七十七頁。
特征1:中美關系的大國性
從物質上衡量,中美作為大國的實力和地位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異議。這兩個國家都擁有遼闊的國土、龐大的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政治上作為大國的標簽,擁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在經濟上,美國的消費和中國生產已經成為全球增長“發(fā)動機”。在軍事上,雖然兩者的實力還很不對稱,但都是國際“核俱樂部”理所當然的成員。在主觀認識上,中國作為大國、“崛起的大國”地位依然充滿了爭議。122精品ppt·實用借鑒第一百二十二頁,共一百七十七頁。特征2:中美關系的差異性中美是差異性很大的兩個國家,這一點在理解上也不需要做太多的說明。兩國的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不同,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社會文化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因素,美國是一個普遍信教的社會,而中國在根本上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家。近年來,隨著美國社會的保守化,宗教因素在美國政治和外交的影響越來越大,信仰方面的差異也成為影響中美互信的一大障礙。中美關系的差異性,一方面會阻礙兩國之間的理解和溝通;另一方面,從長遠看,決定了中國不可能走美國式的發(fā)展道路,照搬美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模式。123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二年級數學上冊 六 測量第2課時 課桌有多長說課稿 北師大版
- 《1 負數 》(說課稿)-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學人教版
- 2024秋四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第19課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說課稿 新人教版001
- 代銷材料合同范例
- 路塹紫穗槐種植施工方案
- 5《守株待兔》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慶城硅pu跑道施工方案
- 5《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說課稿-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京東店鋪運營合同范例
- 住宅劃地出售合同范本
- 廣西南寧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義務教育質量檢測綜合道德與法治試卷(含答案)
- 梅大高速塌方災害調查評估報告及安全警示學習教育
- 2025年供應鏈管理培訓課件
- 2025中智集團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幼兒園2025年春季學期保教工作計劃
- 《保利公司簡介》課件
- 中藥硬膏熱貼敷治療
- 《攜程旅行營銷環(huán)境及營銷策略研究》10000字(論文)
- 2024年高頻脈沖電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餐飲行業(yè)優(yōu)化食品供應鏈管理計劃
- cnc加工崗前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