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體-磚墻的細部構造(房屋構造)_第1頁
墻體-磚墻的細部構造(房屋構造)_第2頁
墻體-磚墻的細部構造(房屋構造)_第3頁
墻體-磚墻的細部構造(房屋構造)_第4頁
墻體-磚墻的細部構造(房屋構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墻體的細部構造表面抹灰貼面加厚墻做飾面毛石一、勒腳3、位置—室內地坪以下、室外地面以上的一段墻體。4、高度——高于室外地面500mm;室內外地面之差;1、定義—外墻墻身下部靠近室外地面的構造處理。2、作用—防潮、防機械碰撞,裝飾立面。二、散水1、定義——沿房屋四周在室外地面上設置的排水坡。2、作用——將室外地面的雨水排向遠處,保護墻基。3、位置——房屋四周靠墻的室外地面。4、構造要求——寬度600~1000mm,并應比屋檐的挑出尺寸大150-200mm,坡度3%~5%。見右圖5、常見做法:磚鋪散水塊石散水三合土散水混凝土散水散水600~10003%~5%200自由落水滴水線202、作用——將建筑物附近地面雨水排入下水道。4、入口處理——明溝斷開或做暗溝。見右圖。1、定義——沿建筑物外墻四周的排水溝。3、位置——外墻四周緊臨墻根處。三、明溝四、墻身防潮層

(一)作用: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礎墻上升和勒腳部位的地面水影響墻身,保持室內干燥衛(wèi)生。

層。

(二)設置位置

當室內地面墊層為透水材料時(如爐渣、碎石等),其位置可與室內地面平齊或高于室內地面60mm當室內地面墊層為混凝土等密實材料時,防潮層的位置應設在墊層范圍內,低于室內地面60mm處,同時還應至少高于室外地面50mm當內墻兩側地面出現高差時,應在墻身內設高低兩道水平防潮層,并在土壤一側設垂直防潮層(3)分類:墻身防潮層應在所有內外墻連續(xù)設置,且按構造形式不同分為水平防潮層和垂直防潮層。(4)具體做法:a.水平防潮層的做法1)油氈(卷材)防潮2)防水砂漿防潮3)混凝土防潮4)鋼筋混凝土基礎圈梁代替防潮層b.墻身垂直防潮層

做法:在防潮層部位先抹20mm厚的砂漿找平層,然后干鋪油氈一層或用熱瀝青粘貼油氈一層。油氈的寬度應與墻厚一致,或稍大一些,油氈沿長度鋪設,搭接≥100mm。

特點:防潮較好,但使基礎墻和上部墻身斷開,減弱了磚墻的抗震能力。適于非抗震地區(qū)。油氈防潮層

做法:一種是抹一層20-30mm的防水砂漿。另一種是用防水砂漿砌筑4~6皮磚。砂漿屬剛性材料,易產生裂縫,沉降大或有較大振動的建筑慎用。防水砂漿防潮層

做法:在室內外地坪之間澆注60mm厚的混凝土防潮層,內放3φ6、φ4-250的鋼筋網。

由于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可把防水要求和結構做法合并考慮。

特點:整體性好,造價高混凝土防潮層

做法:在磚墻下部設地圈梁,通過調整其位置起到防潮的作用,不需要專門設墻身水平防潮層。筋混凝土基礎圈梁代替防潮層防潮層2、垂直(綜合)防潮層(1)、設置方法:墻體在兩側地面以下60mm處分別設水平防潮層,并在兩防潮層間墻靠土的一側加設垂直防潮層。(2)、垂直防潮層做法:水泥砂漿抹面,外刷一道冷底子油,兩道熱瀝青五、過梁

定義:門窗洞口或其它洞口的上部的橫梁。

作用:支承并傳遞洞口上部荷載,裝飾立面。

位置:門窗或其它洞口的上部。

類型:磚砌過梁

磚拱過梁

鋼筋磚過梁

鋼筋混凝土過梁(一)鋼筋混凝土過梁2、擱置長度——過梁兩端伸入墻內的長度應不小于240mm。1、截面尺寸——寬度一般等于墻厚;高度應根據跨度及荷載經計算確定,并應是磚厚的倍數,常用60mm、120mm、180mm、240mm等。鋼筋混凝土過梁按照施工方式分為現澆和預制兩種。(二)磚拱過梁這種過梁是將磚豎砌而成,有平拱和弧拱兩種。磚不應低于MU10,砂漿不低于M2.5。凈跨度宜小于等于1.2m,不應超過1.8m。

(三)鋼筋磚過梁

鋼筋磚過梁用磚應不低于MU7.5,砂漿不低于M2.5。洞口上部應先支模,上放直徑為5-6mm的鋼筋,間距小于120mm,伸入兩邊墻內應不小于240mm,鋼筋上下應抹砂漿層。

適用于跨度不超過1.5m,上部無集中荷載的洞口。鋼筋磚過梁平拱磚過梁鋼筋磚過梁鋼筋混凝土過梁半圓磚拱六、窗臺窗洞口的下部設置的構件

外窗臺----窗戶安裝在墻體內側,是為了防止在窗洞底部積水,并流向室內。內窗臺----窗戶安裝在墻體外側,是為了排除窗上的凝結水,以保護室內墻面,及存放東西、擺放花盆等。懸挑窗臺-------凸出墻面不懸挑窗臺----與外墻面平齊七、圈梁(二)作用:在水平向將墻體和樓板箍住,加強房屋的空間剛度及整體性,防止由于基礎的不均勻沉降、振動荷載等引起的墻體開裂,提高房屋抗震性能。(一)定義:圈梁是沿房屋外墻、內縱墻和部分橫墻在墻中設置的連續(xù)封閉的梁。(三)平面位置:房屋外墻、內縱墻和部分橫墻中。(四)豎向位置:一般設于地坪、樓蓋、屋蓋等位置。(五)設置數量:圈梁的數量與房屋層數、高度、地基土狀況及地震烈度等因素有關。(六)構造做法:圈梁有鋼筋磚圈梁和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兩種,通常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七)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一般設置在洞口的上方。其截面和配筋應與圈梁相對應,并應滿足搭接補強要求。八、構造柱

(一)定義:構造柱是設在墻體內的鋼筋混凝土現澆柱。(二)作用:與圈梁共同形成空間骨架,以增加房屋的整體剛度,提高抗震能力。(三)設置位置:外墻四角、縱橫墻交接處、樓梯間四角、較大洞口兩側、長墻的中部。

(四)構造做法22九

、墻身加固措施

圈梁和構造柱共同作用:

圈梁作用:它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增加墻體穩(wěn)定、減少由于地基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墻體開裂,并防止較大震動荷載對建筑物的不良影響;

構造柱的作用:它從豎向加強墻體的連接,于圈梁一起構成空間骨架,提高建筑物的整體剛度和墻體的延性,約束墻體裂縫的開展,從而增加建筑物承受地震作用的能力。

十、

抗震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