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階段提升練(十)板塊十 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新探索-改革開放新時期(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1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階段提升練(十)板塊十 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新探索-改革開放新時期(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2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階段提升練(十)板塊十 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新探索-改革開放新時期(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3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階段提升練(十)板塊十 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新探索-改革開放新時期(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4頁
(通史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階段提升練(十)板塊十 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道路的新探索-改革開放新時期(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冊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提升練(十)(時間:40分鐘滿分:85分)編者選題表考點角度題號新時期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祖國統(tǒng)一和外交活動1982年修憲時的獨特性1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中國與蘇聯(lián)的外交關系3新時期的改革開放及社會生活農村經濟體制改革4國企改革提高工人積極性5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6對外開放揭開序幕7改革開放不斷深化8新時期的理論創(chuàng)新、科教與文化美籍華裔科學家對祖國科技發(fā)展的貢獻9新中國高科技的發(fā)展10教育的撥亂反正11“雙百”方針恢復的背景12綜合13、14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通常情況下,修改憲法都以前一部憲法為基礎。1982年,我國修訂憲法時,鄧小平等一些領導人主張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憲法為基礎,而應該以1954年憲法為基礎進行修訂。這一主張從側面說明()A.憲法的修訂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B.1954年憲法確定的若干原則一度被破壞C.“文化大革命”時期憲法修訂違背了社會主義原則D.1982年憲法是我國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解析:B一般而言憲法是嚴肅的,其基本原則是不能更改的,修憲應該在原有基礎上進行,A項錯誤;1954年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正確的,以其為基礎,有利于撥亂反正回到正軌,從側面反映出1975年和1978年的憲法受“左”傾思想的干擾,破壞了1954年憲法的若干正確原則,B項正確;“文化大革命”時期憲法雖存在嚴重的“左”傾思想,但并未違背社會主義原則,C項錯誤;材料介紹了1982年憲法修訂的基礎,而非其內容、作用,不足以說明其地位,D項錯誤。2.為了清理改革路上的障礙,讓農民盡快分享改革紅利,2015年12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授權的方式在試點縣區(qū)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guī)定。過去,耕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不能用來抵押貸款;如今松綁了,可以用來抵押貸款。這一改革()A.是在法治框架內的改革B.是先改革再總結經驗再立法C.目的是讓貧困人口盡快獲得改革紅利D.是不用法律依據(jù)的嘗試解析:A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是在法治框架內的改革,故A項正確;先改革再總結經驗再立法不符合材料內容,故B項錯誤;“農民”不等于貧困人口,故C項錯誤;“不用法律依據(jù)的嘗試”不符合題干材料“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授權的方式”史實,故D項錯誤。答案為A。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中國護照不論在護照種類上,還是在內容格式上,都經歷了多次變革,先后印制了30多種版本的護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護照均為中俄文對照;1971版、1975版改為中法英文對照。這種變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國()A.實現(xiàn)了與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封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解析:D據(jù)材料中“1950版、1953版、1958版護照均為中俄文對照”可知與當時中國實行的“一邊倒”的外交方針有關,而“1971版、1975版改為中法英文對照”源自于中蘇關系惡化,中美關系改善,中國依據(jù)國際、國內形勢的需要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故D項正確。結合題干中的時間信息可知當時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只是改善,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與西方外交的正?;?故A項排除;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中蘇結盟有利于打破歐美對華經濟封鎖,故B項錯誤;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故C項錯誤。4.(2018·廣東茂名一模)1981年,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潤生說:“集體經濟已難以維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會主義的目標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貧困?!彼笤诓糠重毨У貐^(qū)試點搞包產到戶。這反映了()A.農村尚未開始包產到戶的實踐B.中央內部未就農村改革統(tǒng)一思想C.集體經濟的失敗已經成為社會共識D.包產到戶不符合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要求解析:B早在1978年,已經有部分農村地區(qū)私下里開展了包產到戶的實踐。而到了1981年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要求試點搞包產到戶,說明中央內部并未對包產到戶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也就是說中央內部未就農村改革統(tǒng)一思想,故選B。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排除A。人民公社的弊端不代表集體經濟的失敗,且材料只反映杜潤生一個人的觀點,不能代表社會共識,排除C。在當時“包產到戶”符合生產力水平,能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且仍屬于公有制經濟,符合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排除D。5.1985年,國務院下發(fā)通知規(guī)定,企業(yè)職工工資的增長應依靠本企業(yè)經濟效益的提高,國家不再統(tǒng)一安排企業(yè)職工的工資改革和工資調整。允許具有相同學歷、資歷的人,隨所在企業(yè)經濟效益的不同和本人貢獻大小,工資收入出現(xiàn)差距。這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A.放棄對企業(yè)職工工資的管理B.拉開企業(yè)職工收入檔次C.提高企業(yè)職工的生產積極性D.擴大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解析:C材料反映的是企業(yè)職工工資制度改革,允許職工工資與貢獻大小、企業(yè)效益掛鉤,目的主要是提高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推動經濟發(fā)展,故選C項。放棄管理不符合史實,國家實行宏觀經濟管理,排除A項;B項不是國家實行工資改革制度的主要目的,排除;擴大企業(yè)的經營自主權屬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目的,而材料突出的是職工個人,D項與材料無關。6.(2018·河南洛陽二模)1985年,沈陽市防爆器械廠被宣布破產,成為新中國首個破產的公有制企業(yè),企業(yè)職工在工廠門口哭成一片,難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業(yè)在被宣告破產時,卻得到了職工的理解和支持。這一現(xiàn)象說明()A.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增強了企業(yè)活力B.國有企業(yè)改革進一步走向成熟C.社會保障的完善減輕了改革的阻力D.市場經濟觀念已成為社會共識解析:D由材料信息前后對比可知,在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剛開始時,職工對于公有制企業(yè)的破產不理解,但十年后的1995年,在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背景下,卻得到了職工的理解和支持,說明市場經濟觀念已成為社會共識,故選D項。材料反映的是企業(yè)破產的情況,無法體現(xiàn)增強企業(yè)活力,排除A項;B項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強調的是職工對于企業(yè)破產態(tài)度的變化,排除B項;社會保障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7.1978年10月,廣東省向國務院提交了《關于寶安、珠海兩縣外貿基地和市政規(guī)劃設想》的報告。提出要在三五年內把寶安、珠海兩縣建設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農業(yè)相結合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并成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區(qū),新興的邊防城市。這一報告()A.是廣東省落實中央改革開放決策的體現(xiàn)B.充分利用了廣東經濟領先于全國的優(yōu)勢C.揭開了廣東省作為對外開放窗口的序幕D.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提供了借鑒解析:C中央做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在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時間上與材料不符,故A項錯誤;充分利用了廣東經濟領先于全國的優(yōu)勢與材料信息不符,廣東之所以成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是因為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華僑眾多的優(yōu)勢,故B項錯誤;揭開了廣東省作為對外開放窗口的序幕與材料“提出要在三五年內把寶安、珠海兩縣建設成為具有相當水平的工農業(yè)相結合的出口商品生產基地,并成為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區(qū),新興的邊防城市”相符,故C項正確;對外開放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間不是借鑒關系,故D項錯誤。8.下圖為中國出口工業(yè)制成品結構圖,推動這一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結構調整B.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對中國的推動C.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D.經濟高速增長造成的資源短缺解析:C信息技術革命指的是互聯(lián)網的普及與全球化,與工業(yè)品出口結構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故A項錯誤;經濟全球化雖然在“冷戰(zhàn)”后獲得更快速度的發(fā)展,但該外因并不是促成中國出口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故B項錯誤;進入21世紀,特別是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對外開放達到了一個新的層級和高度,故C項正確;進入21世紀,在經濟高速增長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科技,而科技的普及只會使資源的消耗下降而非增加,故D項錯誤。9.鄧小平在1977年接見美籍華裔科學家牛滿江、陳省身和三位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李政道、楊振寧等時,高度評價他們?yōu)樽鎳l(fā)展做出的貢獻。這些科學家對祖國的貢獻是()A.與中國科學家合作研究B.指導中國留美學生深造C.為中國引進美國先進科技D.交流學術與科學發(fā)展建議解析:D中美建交前的1977年,不可能出現(xiàn)美籍華裔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家合作研究的情況,故A項錯誤;同理,B項錯誤;為中國引進美國先進科技非題干人物的能力能及,故C項錯誤;美籍華裔科學家為祖國交流學術和科學發(fā)展提供建議是可行的,故D項正確。10.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覽會展品表時間國家代表性展品1876年中國絲綢、茶葉、銀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1876年美國大功率發(fā)電機、電動機、電話、留聲機等2010年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可食用環(huán)保包裝材料,多媒體信息技術等2010年美國將日光轉化為電力,屋頂花園,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上表兩屆博覽會展品的變化表明()A.中國國際地位有較大提升B.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日漸凋零C.環(huán)境保護引起更多關注D.兩國產業(yè)結構逐漸趨同解析:C據(jù)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覽會展品,可以得出新中國科技的進步,而國際地位的提升不能體現(xiàn),故A項錯誤;材料中能體現(xiàn)中國科技進步,但是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凋零,故B項錯誤;2010年中美兩國的展品“可食用環(huán)保包裝材料”“日光轉化為電力”“再生竹制成的地板”同時涉及環(huán)境保護問題,故C項正確;單憑代表性展品,無法得出兩國產業(yè)結構逐漸趨同,也與史實不符,故D項錯誤。11.1977年10月12日,國務院發(fā)出了恢復高考的文件。學生報考資格的政治審查主要看本人表現(xiàn),破除唯“成分論”。這是我國當時()A.提出“三個面向”的需要 B.教育撥亂反正的需要C.開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興國”提出的需要解析:B鄧小平提出“三個面向”是在1983年,故A項錯誤;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高考是在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故B項正確;“文化大革命”已經結束,“教育革命”并非真正的革命,已不再適應社會,故C項錯誤;“科教興國”提出是在1995年,故D項錯誤。12.鄧小平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我們要繼續(xù)堅持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文藝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方針,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fā)展,在藝術理論上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的自由討論?!边@次講話的歷史背景是()A.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勝利完成B.鄧小平提出全面整頓的思想C.改革開放與現(xiàn)代化建設開始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解析:C鄧小平提倡繼續(xù)堅持“雙百”方針應該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三大改造發(fā)生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鄧小平提出全面整頓思想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都應排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紀初,此時鄧小平已經逝世,因此,A、B、D三項都是錯誤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13題25分,14題12分,共37分)13.19世紀7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先后兩次組織留學教育,影響深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緒元年(1875年),按照計劃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學。其中最幼者10歲,最長者16歲,平均年齡12歲。在120名幼童中,絕大多數(shù)是從廣東、江浙等地選拔出來的?!?20名學生中,專修法律的約占1/3,專修路礦工機等工科者約占2/3?!獜堌M之等主編《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材料二1978年12月26日,新中國向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學者留學生。他們是從當年14717名報名參加留學生選拔考試的人中遴選出來的。1981年底,清華大學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學學者全部歸來,校方欣喜萬分,將9位學者的留學簡況制表記錄,以志來者:1978年清華大學第一批赴美留學人員情況系別姓名派往學校所學專業(yè)回國時間化工系曹小平伯克利加州大學理論固體物理1981.4.11無線電系彭吉虎圣地亞哥加州大學波導光學1981.1.3工程物理系張育曼伯克利加州大學反應堆物理計算1981.10.19工程物理系趙南明伯克利加州大學生物物理1981.4.14計算機系鄭衍衡普渡大學平行處理及多機系統(tǒng)1981.3.6自動化系李衍達麻省理工學院地震波的信息處理1981.4.11水利系張楚漢伯克利加州大學壩工抗震1981.6.1機械系柳百成威斯康星大學鑄工冶金學1981.1.1化工系崔國文麻省理工學院高溫陶瓷1981.1.1——清華大學新聞網(1)據(jù)材料一、二,比較19世紀70年代和1978年兩次赴美留學的異同。(13分)(2)據(jù)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結合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簡要分析兩次赴美留學出現(xiàn)的原因,評價留學教育對我國現(xiàn)代化產生的影響。(12分)解析:第(1)問,相同點,從材料一中“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緒元年(1875年),按照計劃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學”和材料二中“1978年12月26日,新中國向美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派出了第一批52名中青年學者留學生”得出都是政府派遣,都派往美國學習,從材料一“在120名學生中,專修法律的約占1/3,專修路礦工機等工科者約占2/3”、材料二的表格中系別和所學專業(yè)可以看出都側重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目的是通過發(fā)展科技增強國力,并且留學生回國后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不同點,根據(jù)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年齡、來源等不同,根據(jù)材料二中“他們是從當年14717名報名參加留學生選拔考試的人中遴選出來的”得出新中國的留學競爭激烈,根據(jù)材料一可知清政府時期競爭不激烈。第(2)問,第一小問原因,根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次留學是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為了培養(yǎng)科技、法律和翻譯人才,出發(fā)點是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后一次留學原因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我國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第二小問影響,根據(jù)所學可以分析得出,留學教育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從而為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人才。答案:(1)同:都是向美國學習;以科學技術為主;目的都是通過培養(yǎng)人才實現(xiàn)國家強大;都是國家推動的結果;留學生回國取得了較大成績。異:清政府組織的留學生以幼童為主,新中國的留學生是中青年學者;清朝留學生以廣東、江浙地區(qū)為主,而新中國以各大高校為主;清朝赴美留學競爭不激烈,新中國的留學競爭激烈。(13分)(2)原因:隨著洋務運動的開展,為了培養(yǎng)科技、法律和翻譯人才,維護清政府的統(tǒng)治;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教育被擺到了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影響:留學教育促進了中國教育的近代化,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促進了中外交流,推動了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