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_第1頁
《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_第2頁
《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_第3頁
《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_第4頁
《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初中物理課堂“微探究”活動設計的實踐與研究》結題報告二通過一學期的小課題研究,發(fā)現“微探究”,已經成為自己進行教學設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篩選微探究內容、進行精細化設計、課堂實踐檢驗、反思提升修改完善,也已成為教學生活的常態(tài)。下面就對教材中的探究點進行歸類,發(fā)現背后的規(guī)律,總結探究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課本內容進行的探究

(一)對前后知識間聯系的探究

對彈簧測力計原理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而且力的大小又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物體形變程度大小,來測量力的大小。如彈簧受到的拉力,彈簧就會伸長,而且受到的拉力越大,就深得越長。

(二)對規(guī)律的探究

(1)液體壓強公式的推導。課本的推導方式缺乏明確的指向性,學生往往無法自主進行。因此可進行如下改進:如圖所示液柱向下的壓強是由其重力產生的,如何用已知物理量表示呢?

p=F/S=G/S=mg/S=ρVg/S=ρShg/S=ρgh。

(2)連通器原理的推導。由于水不流動,液片受平衡力,這兩個壓力相等,壓強相等;因為連通器內裝的是同一種液體,高度相等,液面應保持相平。

(3)當通過實驗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后,進一步分解F浮=G排=m排g=ρ液gV排,得出浮力的兩個有關因素:排開的液體的密度和體積。

(三)對課本插圖的探究

(1)想想議議中的“曹沖稱象”(故事講述了曹操獲得了一頭大象,大家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卻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稱。后來曹操的小兒子曹沖用船和石頭稱出了大象重量),利用了哪些浮力知識呢?

(2)在遠洋輪船的船舷上,都漆著五條“吃水線”,又稱“載重線”,如圖所示。其中標有W的是北大西洋載重線,標有S的是印度洋載重線。這說明什么?

(四)對課后習題的探究

(1)學生學習應該經歷“由易到難”和“由繁到簡”兩個過程。很好的詮釋了課堂練習達標率不高、學生未能有效掌握的癥結所在。“由易到難”是教與學的一般過程,而“由繁到簡”則是學生學習終結,總結規(guī)律和方法,形成能力的必由之路。

如:學生在課堂練習中,還是出現了很多錯誤,原因就在于沒有“由繁到簡”。若在例題應用之后,引導學生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方法,則準確率會大幅提高。一般方法: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再如:一個作圖題把學生們難住了。畫出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汽車受力的示意圖。學生畫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很多,關鍵在于學生對物體受多對平衡力,

感覺到不知所措。若引導學生理解物體受多對平衡力時,與只受一對平衡力效果相同,也處于平衡狀態(tài),不同方向上的平衡力分別平衡。

(2)總結解決矯正課中綜合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固體――先壓力F=G,再壓強P=F/s;液體――先壓強p=ρgh,再壓力p=F/S。將水平自由放置固體壓力公式F=G和液體壓強公式p=ρgh加以拓展,解決柱狀固體和液體壓力壓強問題。

二、情境創(chuàng)設的探究

(1)對于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的重力方向,可以幽默一下:我們站在這里很穩(wěn)當,我們腳下的阿根廷人是不是得抓住點東西,才不會掉下去?讓學生清楚所謂的豎直向下,應該是指向地心。

(2)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實驗。提出問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浮力,那沉入水中的石塊受浮力嗎?如果受浮力的話,如何測量?

(3)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船-諾克?耐維斯號是一艘新加坡籍、屬於超大型原油運輸船等級的超級油輪它的排水量為48萬t。提出問題:什么叫做排水量,根據排水量可求哪些物理量?

(4)氣球和飛艇的應用:我們用嘴巴或者氣筒吹起的氣球,能飛向天空嗎?那我們看到的飛向空中的氣球是怎么回事?兩種氣體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熱氣球是如何升空的呢?

三、實驗的探究

(一)系列實驗的設計

(1)流體壓強一節(jié)中,設計了如下系列實驗:①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實驗:選擇了課本上一個液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示意圖和一個“吹紙”實驗,進行觀察與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現象,總結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

②飛機的升力實驗:讓學生觀察機翼模型的實驗,由實驗現象和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產生向上的升力來自于機翼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即壓強差。

③“吹紙杯”實驗。為了讓學生看清楚過程,可以用稍小的力吹,可以觀察到上面的紙杯跳起(未掉落),再用較大的力吹,看到紙杯掉落。

④“漏斗吹乒乓球”實驗。停吹后,乒乓球掉下來,問學生:這不是能掉下來嗎?

⑤課堂習題替代實驗“電吹風吹乒乓球”,而且移動電吹風時,乒乓球隨著一起移動,老師解釋:當電吹風移動時,乒乓球偏離風口,靠近風口一側空氣流

速快氣壓小,這樣的壓強差就壓著乒乓球,跟隨著電吹風一起運動。

⑥自制噴霧器實驗。先讓學生嘗試,可以看到紅水在管中上升。技巧:拿兩段管子,其中一管可以用另一管遮住一部分,這樣流速會更大,效果會更明顯。

(2)突破物體的浮沉條件(尤其懸?。嶒炘O計。在以往浮沉條件探究實驗中,懸浮狀態(tài)很難拿捏,本次試驗就很好的突破了這一點:“阿基米德原理實驗”中的重物桶,通過用石塊、鐵釘以及訂書釘進行調節(jié)。

接下來依次進行下沉條件、上浮條件的探究,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首先是下沉:觀察物體在水中的下沉過程(增大重物桶的重力),提出問題:下沉物體受力大小有什么關系?沉到底為什么會靜止不動?

其次是上?。河^察物體在水中的上浮過程(減小重物桶的重力),提出問題:

上浮物體受力大小有什么關系?露出液面后為什么會靜止不動?

(二)實驗的創(chuàng)新設計

(1)二力平衡實驗的創(chuàng)新。第一次設計:重點放在了改進實驗自制教具上,針對小車側面圖,不能有效展示扭轉角度(不在一條直線上)的缺陷,改用硬紙片代替小車,使得它的最大面示人。

第二次設計:重點放在了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上。本著集約化的原則,首先確認“方向相反”是必須的條件之一,直接確認。然后在“力的大小”和“是否在同一直線”這兩個猜想的基礎上,分別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

第三次設計:在兩次課堂實踐后,感到本實驗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控制變量法的實驗設計,實效性不強。因此,可以刪繁就簡。讓學生觀察硬紙片的平衡狀態(tài)后,猜想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結果后,在探究其他。

反思:而對于實驗中,對于硬紙片受重力,使得拉繩不嚴格在一條直線上的問題,解決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減輕紙片重力,采用更輕的材料;二是增大兩側鉤碼質量,增大拉力。針對實驗可視性不強的問題,可以增大紙片面積,增加拉繩的粗度,利用實驗展臺(近期完成設計)提升實驗裝置高度,加以解決。

(2)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實驗有兩種設計:一是按照課本上的方法,通過“易拉罐排水”實驗,感受易拉罐按得越深,浮力越大,猜想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第一節(jié)課中已探究過浮力大小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因此,猜想浮力與排開液體的質量有關。而液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進一步猜測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

二是通過“易拉罐排水”實驗,感受易拉罐按得越深,浮力越大,猜想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排開液體的質量、排開液體的重力有關。浮力既然是一個力,不妨比較一下它和重力的大小關系。當通過實驗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后,進一步分解F浮=G排=m排g=ρ液gV排,得出浮力的兩個有關因素:排開的液體的密度和體積。

(三)實驗的有效整合

(1)用一個“整體實驗”代替幾個彼此割裂的分實驗。在《力及其作用效果》一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一把尺子自主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小組交流后進行班級展示,學生邊演示邊講解:力的大小和作用點影響鋼尺的彎曲程度;力的方向影響鋼尺的彎曲方向。教師點撥:實驗時要運用控制變量法,如改變力的大小時,要保持方向和作用點不變。最后總結: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影響力的作用效果,我們稱之為力的三要素。

(2)對實驗進行跨章節(jié)的整合。《第二節(jié)彈力》探究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