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_第1頁
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_第2頁
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_第3頁
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_第4頁
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近期名校模擬試題匯編文言文(雜記類文本)一、(浙江杭州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帝問右丞相周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又問:“一歲錢谷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惶愧,汗出浹背。上問左丞相陳平,平曰:“有主者。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谷,責治粟內(nèi)史。”上曰:“君所主者何事?”平曰:“宰相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zhèn)撫四夷、諸侯;內(nèi)親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钡鄯Q善。絳侯(勃封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乃謝病請歸相印。上許之,平專為丞相。

笠翁曰: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其事與周勃同情,總由平日未嘗經(jīng)理,卒然問及,不能即舉其數(shù)。但平有飾非之智,勃無口給之能,故覺彼善于此,掩過一時之耳目,非勃才果出平下,當以相任獨歸之也。夫庶吏董天下之事,宰相總庶吏之成。文帝問曰:“一歲決獄幾何?錢谷出入幾何?不問節(jié)目而問大綱,正所謂總其成也。知而舉之,不過兩言而盡,有何難對與不屑對之有哉?若問某郡決獄幾何、錢谷出入幾何,欲其條分而縷析之,則如此冗屑之事,誠非宰相所宜知。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訪繩墨于工師,未有不隨取隨應,隨問隨答者。豈得曰“大匠恥親繩墨之事,紀綱不任鎖鑰之繁,君其問諸若輩”乎?惜蕭何已死,備顧問者無人,設此時猶居相位而躬承是問,吾知其必能應對如流,不爽毫發(fā)。何以知之?因其西入咸陽時,早已收藏圖籍,留心經(jīng)世之務,不似諸君爭取財物,置天下大計于不問,至此時一詰而茫然也。文帝不察,卒為所欺,不可謂非至明之一累也。噫!后世論此者皆謂陳平能識大體可謂相臣之法是千古讀書人盡墮術中而不之覺。受其欺者,豈獨一漢文帝而已哉?。ü?jié)選自李漁《笠翁別集》)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后世論A此者B皆謂陳平能識C大體D可謂相臣E之法F是千古讀書人G盡墮術中H而不之覺。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卒,通“猝”,其含義與《屈原列傳》“懷王卒行”,《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中的“卒”不同。B.董,意為監(jiān)督管理,《諫太宗十思疏)“雖董之以嚴刑”句及現(xiàn)代漢語“董事”一詞中的“董”字均作此解。C.恥,意為感到恥辱,其詞類活用方式與《師說>“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成語“不恥下問”中“恥”均不同。D.爽,意為過錯,其含義與《促織》“即道人意中事,無毫發(fā)爽”、《氓》“女也不爽”中的“爽”均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段為作者引述的史料,根據(jù)史書的記史范疇推斷,以上史料引自《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三書均有可能。B.因不能答復漢文帝的詢問而陷入尷尬的周勃,得到陳平的同情,但周勃最終還是辭去丞相一職,陳平得以專任丞相。C.對漢文帝的詢問,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不同的答復顯示了三人不同的個性。作者對三人做出了不同評價。D.漢文帝被陳平的話術欺騙,贊賞陳平的回答。雖然受騙者不止?jié)h文帝一人,但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勃謝不知。(2)今以總目叩大臣,猶之覓鎖鑰于家督。5.本文認為陳平“不對決獄、錢谷之問”實際是在掩飾其不了解情況的疏失。作者這樣推斷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答案】1.BDF

句意:后世評論這件事的人,都說陳平能夠識大體,可以說是宰相的典范,這是千百年來的讀書人都陷入了這種看法而沒有意識到。

“后世論此者”作“謂”的主語,“者”后停頓,B處斷開;“陳平能識大體”作“謂”的賓語,構成動賓短語,D處斷開;“謂相臣之法”,“謂”與“相臣之法”構成動賓短語,F(xiàn)處斷開;

2.C

A.正確。通“猝”,突然;最終;士卒。句意:突然問到。/懷王最終還是去了。/可靠的官員和精銳的步兵,手持鋒利的武器,詢問路人。B.正確。句意:一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雖然可以用嚴刑來監(jiān)督他們。/管理事務。C.錯誤。三個“恥”字均為意動用法,解釋為“以……為恥”。句意:大工匠以親自處理繩墨之事為恥。/對于自身,卻以從師學習為恥。/不把向?qū)W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D.正確。句意:沒有絲毫差錯。/那上面就寫著求神的人心中所想問的事情,沒有絲毫差錯。/我做妻子沒差錯。

3.A

B.“得到陳平的同情”錯誤,原文中“同情”意為“事情實質(zhì)相同”。C.“周勃、陳平、蕭何的答復不同”錯誤,蕭何已死,并未回答漢文帝的詢問,文中表述為作者假設。D.“李漁由此認為漢文帝并非真正的明君”錯誤,文中認為,漢文帝受騙為“至明之一累”,并未否定文帝為明君。

4.(1)“天下一年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自己不了解。(關鍵詞)“決獄”,判決的案件;“幾何”,多少;“謝”,謝罪。(2)現(xiàn)在拿總綱要點詢問大臣,猶如向管家索要鑰匙。(關鍵詞2)“總目”,總綱要點;“叩”,詢問;“覓鎖鑰于家督”,狀語后置,“于家督覓鎖鑰”。

5.陳平認為丞相只負責大政,不問具體事務,所以未答復漢文帝的詢問。但李漁認為漢文帝所問正是國家大政,陳平的不答正是因不了解而無法答復。

參考譯文:孝文皇帝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謝罪說不知道。孝文皇帝又問:“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謝罪說不知道,慚愧自己不能回答,急得汗流浹背。于是皇上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說:“有主管的人。陛下若問判決案件的情況,可詢問廷尉;問錢糧收支的情況,可詢問治粟內(nèi)史?!被噬险f:“你所主管的是些什么事呢?”陳平說:“宰相一職,對上輔佐天子調(diào)理陰陽,順應四時,對下養(yǎng)育萬物適時生長,對外鎮(zhèn)撫四夷和諸侯,對內(nèi)愛護團結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夠勝任他們的職責。”孝文帝稱贊他回答得好。絳侯周勃自知才能比不上陳平,就托病請求辭去右丞相的職務。孝文帝答應他,陳平獨自擔任整個丞相的職務。笠翁說:陳平?jīng)]有回答關于案件審理和錢糧收支的問題,他的情況與周勃相同,都是因為平日不曾親自管理這些事務,突然問到,不能立即說出具體數(shù)字。只不過陳平有掩蓋錯誤的智慧,而周勃沒有應對的口才,所以讓人覺得陳平在這方面更優(yōu)秀,這只是暫時蒙蔽了人們的耳目,并不是周勃的才能真的比陳平差,不應該把重任只交給陳平。一般官吏負責管理天下的事務,而宰相則負責總結官吏們的成績。文帝問的是:一年審理的案件有多少?錢糧的收支有多少?他沒有問具體的細節(jié)而是問總體情況,這正是所謂的總結成績。如果知道這些數(shù)字,回答起來不過一兩句話就能說完,有什么難處或者是不值得回答的呢?如果問的是某個郡審理的案件有多少、錢糧的收支有多少,想要詳細地分條解釋,那么這些瑣碎的事情確實不適合宰相去了解。現(xiàn)在用總體的目標來詢問大臣,就像是到家宰那里找鑰匙,或是向工匠詢問繩墨,沒有不隨時拿取、隨時回答的。怎么能說“大工匠以親自處理繩墨之事為恥,管家不愿意承擔鑰匙的繁瑣,君主應該去問那些人”呢?可惜蕭何已經(jīng)去世,沒有人能夠作為顧問,如果他在位還能親自回答這些問題,我知道他一定能夠?qū)Υ鹑缌?,沒有絲毫差錯。怎么知道的呢?因為他在西入咸陽時,就已經(jīng)收集了圖書,留心于治理國家的事務,不像其他人只顧爭奪財物,把天下大計放在一邊不聞不問,到了關鍵時刻一問三不知。文帝沒有察覺到這一點,最終被欺騙,這不能不說是因為他的至明之累。

唉!后世評論這件事的人都說陳平能夠識大體,可以說是宰相的典范,這是千百年來的讀書人都陷入了這種看法而沒有意識到。受到欺騙的,難道只有漢文帝一個人嗎?二(安徽滁州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凡戰(zhàn),所謂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則出兵以攻之,無有不勝。法曰:“可勝者,攻也?!比龂?,魏曹操遣朱光為廬江太守,屯皖,大開稻田,又令間人招誘鄱陽賊帥,使作內(nèi)應。吳將呂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眾必增,如是數(shù)歲,操難制矣,宜早除之?!蹦司哧惼錉睢S谑菍O權親征皖,一朝夜至。問諸將計策,諸將皆勸作高壘。蒙曰:“治壘必歷日乃成,彼城備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圖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數(shù)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今觀此城不甚固以三軍銳氣四面攻之不移時可拔,及水以歸,全勝之術也?!眳侵鳈鄰闹?。蒙乃薦甘寧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亦蒙以精銳繼之。侵晨進攻,蒙手執(zhí)槍鼓,士卒皆騰踴自升,食時破之。既而張遼至夾石,聞城已拔,乃退。權嘉蒙功,即拜廬江太守。(《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司馬法》言:‘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此亦攻守一道乎?”靖曰:“有國有家者,曷嘗不講乎攻守也。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陳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守者,不止完其壁堅其陳而已,必也守吾氣而有待焉。大而言之,為君之道;小而言之,為將之法。夫攻其心者,所謂知彼者也;守吾氣者,所謂知己者也?!碧谠唬骸罢\哉。朕常臨陳,先料敵之心與己之心孰審,然后彼可得而知焉;察敵之氣與己之氣孰治,然后我可得而知焉。是以知彼知己,兵家大要。今之將臣,雖未知彼,茍能知己,則安有失利者哉。”靖曰:“孫武所謂‘先為不可勝’者,知己者也;‘以待敵之可勝’者,知彼者也。又曰:‘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臣斯須不敢失此誡?!保ā短铺诶钚l(wèi)公問對》)6.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觀A此城不甚固B以三軍C銳氣D四面E攻之F不移G時可拔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戰(zhàn)”中的“凡”字,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凡百元首”的“凡”意思相同。B.乘雨水,指趁著雨水,“乘”與《登泰山記》中“自京師乘風雪”的“乘”意思不同。C.有國有家者,泛指諸侯和大夫,先秦時,諸侯的封地稱為國,卿大夫的封地稱為家。D.完其壁,文中是指鞏固營壘,其中的“壁”與成語“作壁上觀”中的“壁”意思不同。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派遣朱光擔任廬江太守,朱光率兵在皖地開墾田地種稻,同時又派間諜聯(lián)絡吳地的起義首領,呂蒙認為應該趁早除掉曹操。B.孫權采納呂蒙建議,親自出征,一天一夜到達皖地,向眾將征詢攻城之策,大家建議采取構筑攻城高壘之法,呂蒙則持不同意見。C.天剛亮吳軍就發(fā)起進攻,呂蒙擂鼓督戰(zhàn),士兵奮勇登城,很快就攻克了該城,孫權為獎勵呂蒙所建功勛,當即任命他為廬江太守。D.唐太宗臨陣對敵時,常常先分析敵我作戰(zhàn)意圖誰更審慎周密,并察明敵我士氣誰更旺盛,他認為這是兵家必須掌握的重要原則。

9.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若淹留數(shù)日,水必向盡,還道艱難,蒙竊危之。(2)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陳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10.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中稱贊呂蒙“勇而有謀”,請結合材料一簡要概述呂蒙的謀與勇之處。

【答案】6.BDF

句意:據(jù)我觀察,現(xiàn)今該城并不是很堅固,憑借我軍銳不可當?shù)氖繗?,從四面實施圍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按顺遣簧豕獭弊鳌坝^”的賓語,故應在B處斷開;“以三軍銳氣”作“四面攻之”的狀語,為了表示強調(diào),可在D處斷開;“四面攻之”省略主語“我軍”,句意完整,故應在F處斷開。

7.D

A.正確?!胺病?,都是“大凡、所有的”的意思。句意:大凡戰(zhàn)爭。/所以的帝王。B.正確?!俺恕?,趁著;/冒著。句意:況且我軍是趁著雨季從水道而來。/從京城冒著風雪啟程。C.正確。D.“意思不同”錯,都是“營壘”的意思。句意:所謂防守,也不是僅僅指完善營壘的守備,鞏固營陣的防御。/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zhàn)。

8.A

A.“除掉曹操”錯,應是除掉朱光。9.(1)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擱時日,上漲的江水必將退盡,返回時道路就會非常艱難,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關鍵詞)“淹留”,停留;“水必向盡”,水一定會漸漸退去;“竊”,私下里,私自;“危”,意動用法,認為……危險。

(3)所謂進攻,不僅僅是指攻打敵人的城池和軍陣,還必須擁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

(關鍵詞)“夫攻者,不僅攻其城擊其陳而已,必有攻其心之術焉”,判斷句;“陳”,軍陣;“術”,方法。

10.謀之處:①建議早日除掉朱光。②反對構筑攻城高壘,建議速戰(zhàn)速決。勇之處:親自率兵,擂鼓督戰(zhàn)。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凡戰(zhàn)爭中所說的進攻,是指在了解了敵情之后所采取的作戰(zhàn)行動。即是說當了解到敵人確有被打敗的可能時,就要出兵進攻它,這樣作戰(zhàn)便沒有不勝利的。誠如兵法所說:“敵人有被我戰(zhàn)勝的時候,就要實施進攻作戰(zhàn)。”三國時期,魏公曹操派遣朱光為廬江太守,朱光率兵駐屯在皖地,大力開田種稻,同時又讓間諜到吳地鄱陽聯(lián)絡起義首領,讓他們充當內(nèi)應。東吳大將呂蒙說:“皖地田地肥美,如果稻禾一旦成熟收割,魏軍必定擴充兵員,像這樣幾年,曹操強大的態(tài)勢一形成便難以制服了。因此,應當盡早拔掉朱光這顆釘子?!边M而他又詳細地陳述了該地的情況。于是,孫權親自出征皖地,一晝夜就到達這里。孫權接見眾將,征詢攻城之策,大家都建議采取構筑攻城土山高壘之法,只有呂蒙提出不同看法,說“構筑土山高壘必須經(jīng)過好多天才能完成,等到那時,敵人的城防已經(jīng)整修加固,外部的救兵必將趕到,該城就無法攻破了。況且我軍是趁著雨季從水道而來,倘若在此停留而耽擱時日,上漲的江水必將退盡,返回時道路就會非常艱難,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據(jù)我觀察,現(xiàn)今該城并不是很堅固,憑借我軍銳不可當?shù)氖繗?,從四面實施圍攻,不用多久就可破城,然后趁著水位高漲而還軍,這才是全勝無損之策啊?!眳侵鲗O權聽后采納了他的意見。呂蒙就推薦甘寧擔任登城都督,率兵進攻在前,呂蒙率領精銳主力隨后跟進。天剛亮時吳軍發(fā)起進攻,呂蒙手持鼓槌擂鼓督戰(zhàn),士兵們個個龍騰虎躍,奮勇登城,僅到吃早飯時候就攻克了該城。接著不久,魏將張遼率領援兵到夾石,聽說皖城已被攻破,不得不率兵退回。孫權為了獎賞呂蒙此戰(zhàn)所建功勛,當即任命他為廬江太守。

(《百戰(zhàn)奇略》)材料二:唐太宗問:“《司馬法》上說:‘國家雖然強大,樂兵好戰(zhàn)就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安恬忘戰(zhàn)則必有危險?!@里講的也是攻守統(tǒng)一的道理嗎?”李靖回答說:“凡是有國有家的,怎么能不講求攻守之道呢?所謂進攻,不僅僅是指攻打敵人的城池和軍陣,還必須擁有瓦解敵人軍心的方法。所謂防守,也不是僅僅指完善營壘的守備,鞏固營陣的防御,還必須保持旺盛的士氣,待機破敵。這從大的方面來說,是做國君的應該熟諳的道理;從小的方面來說,是做將領的必須掌握的方法。能夠瓦解敵人的軍心,這就是所謂的知彼;能夠保持己方旺盛的士氣,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碧铺谡f:“的確如此,我每逢臨陣對敵,總是先分析敵人的作戰(zhàn)企圖與我方的作戰(zhàn)意圖誰更審慎周密,然后敵人作戰(zhàn)企圖是否高明,就可以知道了;察明敵人的士氣與我軍的士氣誰更旺盛,然后我方能不能奪取勝利,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說知彼知己是兵家所必須掌握的重要原則?,F(xiàn)在的將領,即使不了解敵人,但如果能夠做到了解自己,怎么還會失利呢?”李靖說:“孫武所說的‘先創(chuàng)造自己不會被敵人戰(zhàn)勝的條件’,這便是知己;‘等待捕捉能夠戰(zhàn)勝敵人的機會’,這就是知彼。孫武又說:‘不會被敵人戰(zhàn)勝的主動權搡在自己的手中,能否戰(zhàn)勝敵人則取決于敵人是否有隙可乘。我時刻不敢違背這些警戒?!保ā短铺诶钚l(wèi)公問對》)三(遼寧遼陽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始,故人唐宰相魯公開府南服①,余以布衣從戎。明年,別公漳水湄。后明年,公以事過張睢陽及顏杲卿所嘗往來處,悲歌慷慨,卒不負其言而從之游,今其詩具在,可考也。余恨死無以藉手見公,而獨記別時語,每一動念,即于夢中尋之?;蛏剿亻?,云嵐草木,與所別之處及其時適相類,則徘徊顧盼,悲不敢泣。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治。先是一日,與友人甲、乙若丙約,越宿而集。午,雨未止,買榜②江涘。登岸,謁子陵祠。還,與榜人治祭具。須臾,雨止,登西臺,設主于荒亭隅,再拜,跪伏,祝畢,號而慟者三,復再拜,起。又念余弱冠時,往來必謁拜祠下。復東望,泣拜不已。有云從南來,氣薄林木,若相助以悲者。乃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歌闋,竹石俱碎,于是相向感惜。復登東臺,撫蒼石,還憩于榜中。榜人始驚余哭,云:“適有邏舟之過也,盍移諸?”遂移榜中流,舉酒相屬,各為詩以寄所思。薄暮,雪作風凜,不可留,登岸宿乙家。夜復賦詩懷古。明日,益風雪,別甲于江,余與丙獨歸。行三十里,又越宿乃至。其后甲以書及別詩來,言:“是日風帆怒駛,逾久而后濟,既濟,疑有神陰相,以著茲游之偉?!庇嘣唬骸叭羯裰滩豢芍H黄澯我嗔紓テ錇槲脑~因以達意亦誠可悲矣!”余嘗欲仿太史公著《季漢月表》,如《秦楚之際》③。今人不有知余心,后之人必有知余者。(選自謝翱《登西臺慟哭記》,有刪改)[注]①唐宰相魯公:借唐宰相顏真卿代指宋宰相文天祥。文中“公”指文天祥。②榜:漿,代指船。③《史記》中有《秦楚之際月表》,列舉秦、楚、漢之間的大事。謝翱欲仿其體例作《季漢(宋)月表》?!凹緷h”實指“季宋”。一個朝代的末尾稱“季”。材料二: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北亦未敢遽輕吾國。不幸呂師孟構惡于前,賈余慶獻諂于后,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shù)呂師孟叔侄為逆,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北雖貌敬,實則憤怒,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北驅(qū)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

(選自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有刪改)1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然茲游A亦良B偉C其為D文詞E因以達F意G亦誠H可悲矣1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衣,文中指平民,與《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的“布衣”意思相同。B.卒,最終,與《孔雀東南飛并序》中“謂言無罪過,供養(yǎng)卒大恩”的“卒”意思不同。C.三,文中指多次,與《鴻門宴》中“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三”意思相同。D.薄,文中指迫近,與《陳情表》中“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薄”意思不同。13.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首先追述了作者與文天祥的交情,營造了一種“悲歌慷慨”的情緒氛圍,既交代了寫作因由,也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調(diào)。B.材料一作者與友人為祭悼文天祥做了籌劃與安排,在西臺行跪拜禮,放聲大哭,共同祭悼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文辭情濃意切。C.材料一作者回想少年時拜謁子陵祠的往事,祭拜后又抒情,全文感情達到高潮,表達了要追隨文天祥并以死報國的決心。D.材料二文天祥寫自己在元朝營地的舉動和所思所想,他毫不畏懼,據(jù)理抗爭,震動元朝統(tǒng)治者,并表達了以死報國的決心。1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逾久而后濟,既濟,疑有神陰相,以著茲游之偉。(2)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shù)呂師盂叔侄為逆。15.材料一中,作者為何想寫《季漢(宋)月表》?請簡要回答。

【答案】11.CEG

句意:但這次聚游確實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實在是很可悲的!“然茲游亦良偉”為主謂句,其后C處斷開;“其為文詞”主謂賓結構完整,其后E處斷開;“達意”是動賓結構,“亦誠可悲矣”前面省略主語“這”,“達意”后G處斷開。12.D

A.正確。句意:我以平民的身份投軍在他麾下。/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農(nóng)親耕。B.正確。最終;完成,引申為報答。句意:最終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游于黃泉。/自問沒有什么錯,一心盡孝報大恩。C.正確。句意:又大哭好幾聲。/多次舉起(他)所佩帶的玉玦向項王示意。D.錯誤。都是“迫近”。句意:云氣迫近樹林。/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13.C

C.“表達了要追隨文天祥并以死報國的決心”于文無據(jù),屬于過度解讀。原文只是表現(xiàn)了對文天祥的追懷與敬仰,表示要寫《季漢月表》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寄托自己的情感。

14.(1)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后,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偉觀。(得分點)“濟”,渡河;“陰”,暗中;“著”,顯示。(2)我揣度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tǒng)帥不守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

(得分點)“度”,揣度;“數(shù)”,列舉;“逆”,叛國。15.宋朝滅亡是大事,作者認為只能通過詩文來記錄是可悲的,于是想寫《季漢(宋)月表》,表達他的民族立場,并希望后人能了解自己的用心。參考譯文:

材料一:當初,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魯郡公在南方設立辦事機構,我以平民的身份投軍在他麾下。第二年,在漳江邊上與他分別。又過了一年,魯郡公因事路過張睢陽廟和顏杲卿曾往來處,慷慨悲歌,最終沒有辜負自己的諾言,追隨諸先烈游于黃泉,如今他的遺詩都留在人間,可以為證。我遺憾一死之后只能空著兩手見魯郡公于地下,幸而還偏偏記得與他分別時的言語,每當我想到這些情景時,就會在夢中重溫一遍。有時遇到山水林池臺榭及云霞草木,與我們分別時的情狀恰巧相像時,就會令我徘徊流連仔細察看,悲痛異常而不敢哭泣。過了五年即到今天,我在嚴子陵釣臺又設祭大哭。昨天,我與友人甲、乙、丙相約好第二天聚會。中午,雨還沒停,我們在江邊雇了條船。然后上岸,瞻仰嚴子陵祠堂。回到船中,與船夫一道置辦了祭祀用具。過了一會兒,雨停,我們登上西臺,在荒亭角上安放了牌位,然后下拜,跪下行禮,祝誦完畢后,又大哭好幾聲,然后再下拜,起立。這時我又想起自己年輕時,經(jīng)過這里一定要來祠堂瞻拜。又對著東方,哭拜不止。這時,有云從南邊飄來,云氣迫近樹林,好像加重了悲哀的氣氛。我用竹如意敲著石塊,演奏楚歌來招他的魂。歌畢,竹如意與石塊俱已碎裂了,于是大家就相互感嘆。我們又登上東臺,撫摸青石,然后回到船中休息。船夫方才因我痛哭過而感到驚奇,說:“剛才有巡邏船在此經(jīng)過,我們何不移舟別處?”因此移船到河中心,設酒舉杯相勸,各自作詩來寄托自己的哀思。傍晚,雪飛風寒,舟中不可久留,(我們)就上岸住到乙家。夜里再次寫詩懷古。到了第二天,風雪更大了,我就與甲在江邊分別,僅與丙兩人一同歸去。走了三十里,又隔了一夜才到家。之后,甲寄來書信與賦別的詩歌,說:“這天船鼓風快速行駛,耽擱了很久才渡過河,過河后,真疑心有神靈在暗中相助,以顯示這次聚游的偉觀?!蔽艺f:“這事是否有神靈相助當然不能確知。但這次聚游確實是件壯舉,我們僅能賦詩作文,來表達情懷,實在是很可悲的!”我曾經(jīng)想模仿司馬遷作《秦楚之際月表》的體例作《《季漢月表》?,F(xiàn)在也許沒有人能了解我的用心,但后代人一定會了解我的用心。材料二:剛到元營時,據(jù)理抗爭,言詞激昂慷慨,元軍上下都很驚慌震動,他們也未敢立即輕視我國??刹恍业氖牵瑓螏熋显缇屯医Y怨,賈余慶又緊跟著媚敵獻計,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國,國事就不可收拾了。我揣度不能脫身,就徑直上前痛罵元軍統(tǒng)帥不守信用,列舉呂師孟叔侄的叛國行徑,只要求死,不再考慮個人的利害。元軍雖然表面尊敬,其實卻很憤怒,兩個重要頭目名義上是到賓館來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圍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國了。不久,賈余慶等以祈請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軍驅(qū)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單。我按理應當自殺,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四(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二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凡戰(zhàn),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zhàn),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法曰:“不戰(zhàn)在我?!碧莆涞轮?,太宗帥兵渡河東討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時年十七,從軍,與太宗登玉壁城觀賊陣,顧謂道宗曰:“賊恃其眾,來邀我戰(zhàn),汝謂如何?”對曰:“群賊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以力爭。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將竭,當自離散,可不戰(zhàn)而擒也?!碧谠唬骸叭暌娮R與我相合。”后果食盡夜遁,追入介州,一戰(zhàn)敗之。(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不戰(zhàn)》)材料二:太宗曰:“兩陳相臨,欲言不戰(zhàn),安可得乎?”靖①曰:“昔晉師伐秦,交綏而退?!端抉R法》曰‘逐奔不遠,縱綏不及’,臣謂綏者,御轡之索也。我兵既有節(jié)制,敵兵亦正行伍,豈可輕戰(zhàn)哉!故有出而交綏,退而不逐,各防其失敗者也。孫武云‘勿擊堂堂之陣,無邀正正之旗’。若兩軍體均勢等,茍一輕肆,為其所乘,則或大敗,理使然也。是故兵有不戰(zhàn)有必戰(zhàn)夫不戰(zhàn)者在我必戰(zhàn)者在敵?!碧谠唬骸安粦?zhàn)在我,何謂也?”

靖曰:“孫武云‘我不欲戰(zhàn)者,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zhàn)者,乖其所之也’。敵有人焉,則交綏之間未可圖也,故曰不戰(zhàn)在我。夫必戰(zhàn)在敵者,孫武云‘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敵無人焉,則必來戰(zhàn),吾得以乘而破之,故曰必戰(zhàn)者在敵。”太宗曰:“深乎,節(jié)制之兵!得其法則昌,失其法則亡。卿為纂述歷代善于節(jié)制者,具圖來上,朕當擇其精微,垂于后世。”靖曰:“臣前所進黃帝、太公二陣圖,并《司馬法》、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歷代名將,用其一二,成功者亦眾矣。但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臣敢不奉詔,當纂述以聞?!保ü?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注】①靖:指李靖,唐代名將,封衛(wèi)國公,世稱李衛(wèi)公。1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是故兵A有不戰(zhàn)B有C必戰(zhàn)D夫不戰(zhàn)者在E我F必戰(zhàn)G者H在敵17.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敝,意為使……疲憊、困乏,與《送東陽馬生序》中“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的“敝”意思不同。B.行伍,代指軍隊。古代兵制,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哆^秦論》中“躡足行伍之間”與文中皆此意。C.邀,意為邀請,與白居易《琵琶行》中“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的“邀”意思相同。D.朕,太宗自稱。在《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中作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成為皇帝專用的自稱。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戰(zhàn)在我”的重點在于面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不利情況以及敵方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應充足的形勢,我方應避其鋒芒,持久防御,以靜制動。B.面對李世民的詢問,李道宗認為,敵方兵鋒勢不可擋,當用計加以摧敗,避免正面迎敵。待其糧草耗盡,可不戰(zhàn)而擒獲其眾。他的見解得到了李世民的肯定。C.《孫子兵法》有云,若我軍不想與敵人作戰(zhàn),哪怕只是在地上畫出界限權作防守,敵人也無法同我軍作戰(zhàn),那是因為我軍誘使敵軍搞錯了進攻的方向。D.面對太宗的旨意,李靖則認為,他呈送的黃帝、太公二陣圖、《司馬法》及諸葛亮奇正之法均已詳備,而史官知用兵者甚少,記載文字太少,恐難以奉詔。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2)故有出而交綏,退而不逐,各防其失敗者也。

【答案】16.BDF

句意:所以用兵有不戰(zhàn),有必戰(zhàn)的說法。不與敵人作戰(zhàn)是由于我方的條件不足;必與敵人作戰(zhàn)是在于敵人有隙可乘?!坝斜貞?zhàn)”與“有不戰(zhàn)”結構一致,前省略主語“兵”,且“夫”為發(fā)語詞,用于句首,故“有必戰(zhàn)”單獨成句,前后BD處斷開;“必戰(zhàn)者在敵”與“不戰(zhàn)者在我”結構一致,單獨成句,F(xiàn)處斷開。

17.C

A.正確。使……疲憊、困乏;破舊,破敗。句意:而應當加固營壘,持久防御來使對方疲憊、困乏。/我卻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和他們生活在一起。B.正確。句意:敵軍的隊伍也很嚴整。/置身于戍卒的隊伍中。C.錯誤。攔擊,堵截;邀請。句意:不要襲擊旌旗整齊的敵人。/我們移船靠近邀請她出來相見,叫下人添酒回燈重新擺起酒宴。D.正確。

18.D

19.(1)如今我們挖深壕溝筑高營壘,來挫敗敵人鋒芒,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zhàn)。

(關鍵詞)“深”,深挖;“高”,筑高;“挫”,挫敗。(2)所以才有兩軍出兵后各自撤退,退而不追的情況,這都是為了預防各自的失敗。(關鍵詞)“出”,出戰(zhàn),出兵;“交綏”,敵對雙方的軍隊各自撤退;“防”,預防。

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凡作戰(zhàn),如果處于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力對比于我不利的形勢下,或者敵人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應源源不斷,對于此種敵人都不可立即與其進行決戰(zhàn),而應當加固營壘,持久防御來使對方疲憊、困乏(以消耗和拖垮敵人)。這樣,就可以最后打敗敵人。誠如兵法所說:“不輕易與敵決戰(zhàn)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碧瞥涞露辏赝趵钍烂穹蠲受姈|渡黃河討伐割據(jù)勢力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當時十七歲,隨軍從征,與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觀察敵人陣勢。李世民回過頭來問道宗說:“敵人依仗其兵多勢眾,企圖與我軍決戰(zhàn),你說我們應當怎么辦?”道宗回答說:“敵人鋒芒正銳不可直接抵擋,但容易以計謀使它屈服,難以單憑武力同它爭勝。如今我們挖深壕溝筑高營壘,來挫敗敵人鋒芒,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zhàn)。等到其糧草耗盡,必定自然離散,那時我們將不戰(zhàn)而擒獲敵人?!崩钍烂穹Q贊地說:“你的見解與我的想法完全相合?!逼浜螅瑪橙斯患Z盡而連夜北逃,李世民率軍追到介州,一戰(zhàn)而把劉武周軍打得大敗。材料二:太宗問:“雙方對陣,要想不戰(zhàn),怎能辦得到呢?”李靖答:“從前晉國與秦國作戰(zhàn),剛一接觸雙方就退兵了。《司馬法》說‘追擊逃軍不要追得太遠,追擊退兵不能靠得太近’,我所說的‘綏’,就是駕馭馬的韁繩。我軍的行動既有節(jié)制,敵軍的隊伍也很嚴整,這樣怎敢輕于交戰(zhàn)呢!所以才有兩軍出兵后各自撤退,退而不追的情況,這都是為了預防各自的失敗。孫武說‘不要攻擊陣容強大的敵軍,不要襲擊旌旗整齊的敵人’。假若雙方勢均力敵,一旦輕舉妄進,為敵所乘,就會大敗,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用兵有不戰(zhàn),有必戰(zhàn)的說法。不與敵人作戰(zhàn)是由于我方的條件不足;必與敵人作戰(zhàn)是在于敵人有隙可乘?!碧趩枺骸安慌c敵人作戰(zhàn),是由于我方的條件不足,這是指什么說的呢?”李靖答:“孫武說‘我軍不想和敵人作戰(zhàn),雖然只是在地上畫出界限權作防守,敵人也無法同我軍作戰(zhàn),那是因為我軍把敵軍引到別的方向,與他預定的企圖相反(我軍誘使敵軍搞錯了進攻的方向)’。如果敵人有善于指揮的人,在兩軍交戰(zhàn)時,就難于取勝。所以說不與敵戰(zhàn),是因為自己的條件還不具備。至于必與敵人作戰(zhàn),是在于敵人有隙可乘。孫武說‘善于調(diào)動敵軍的人,向敵軍展示一種或真或假的軍情,敵軍必然據(jù)此判斷而跟從;給予敵軍一點實際利益作為誘餌,敵軍必然趨利而來,從而聽我調(diào)動;一方面用小利調(diào)動敵軍,一方面要嚴陣以待,用重兵伺機破敵’。所以,如果敵方?jīng)]有善于指揮的人,必然輕率來戰(zhàn),我便乘隙擊破他,所以說必與敵人作戰(zhàn),是在于敵人有隙可乘。”太宗說:“節(jié)制之師的道理很深奧?。≌莆者@個法則就會勝利,違背這個法則就會失敗。你可去編纂歷代善于節(jié)制軍隊戰(zhàn)斗行動的戰(zhàn)例,并繪制成圖呈送上來。我要選擇其中最好的傳于后世?!崩罹复穑骸拔乙郧俺仕偷狞S帝、太公二陣圖和《司馬法》以及諸葛亮的奇正之法都已經(jīng)很詳細了。歷代名將運用其中一、二而取勝的為數(shù)很多。但史官懂得用兵的很少,因此,他們不能記載戰(zhàn)爭實跡。我哪敢不奉詔,一定遵照命令編纂上報?!蔽澹ò耸“诵B?lián)考二模T8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shù)月不省舍。因間請?zhí)I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shù)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曩章戴①有請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绷凶釉唬骸瓣傥嵋匀隇檫_,今汝之鄙至此乎?居!將告汝所學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后,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guī)?,若人之為我友?nèi)外盡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女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jié)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

(節(jié)選自《列子·黃帝》,有刪改)材料二閔子騫始見于夫子,有菜色②,后有芻豢之色③。子貢問曰:“子始有菜色,今有芻豢之色,何也?”閔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門,夫子內(nèi)切磋以孝,外為之陳王法,心竊樂之;出見羽蓋龍旗裘旃相隨,心又樂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賴二三子切磋而進之。內(nèi)明于去就之義出見羽蓋龍旗旃裘相隨視之如壇土矣是以有芻豢之色?!痹娫唬骸叭缜腥绱?,如琢如磨?!保ü?jié)選自《韓詩外傳》,有刪改)【注】①章戴:尹生名。②菜色:形容人臉色干枯蒼白泛黃,好像平日只吃蔬菜而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引申為心境混亂憂煩的神色。③芻豢(chúhuàn)之色:形容人臉色紅潤有光澤,好像是常吃肉類葷食、營養(yǎng)豐富的樣子。引申為平和喜悅的神色。2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內(nèi)A明于去就之義B出C見羽蓋D龍旗E旃裘相隨F視之G如壇土矣H是以有芻豢之色。2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進二子之道”與《庖丁解?!贰俺贾谜叩酪?,進乎技矣”中的“進”含義不同。B.“列子又不命”與成語“耳提面命”中的“命”含義不同。C.“今復脫然”與《歸去來兮辭(并序)》“脫然有懷”中的“脫然”含義相同。D.“心竊樂之”與《諫太宗十思疏》“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中的“樂”含義相同。2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閔子騫與尹生在求道過程中都有情緒的起伏,閔子騫先有快樂后有糾結,最后釋然尹生先因請教無果而心生怨恨,后因受到批評又深感慚愧。B.列子在學道五年后始有起色,學道七年后得到了先生“并席而坐”的禮遇,學道九年后與自然融為一體,心境如枯葉隨風飄蕩,達至道境。C.列子學道獲得進展主要表現(xiàn)在對是非利害的態(tài)度上:最初悟道之時不敢言是非利害最后得道時不知是非利害所在,實現(xiàn)了心靈的徹底超越。D.閔子騫因出身貧寒而臉色暗淡無光,入孔子之門學習后,他變得容光煥發(fā),這讓他的同門子貢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前去詢問緣由。2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女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2)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賴二三子切磋而進之。24.兩則材料都對學道之法進行了探討,請簡述其異同。

【答案】20.BFH

心中能明辨去留的大義,當我外出看見既有華麗的車子又有威武的龍旗、穿著華麗的人跟隨的(場景),就如同看到泥土一般,因此容光煥發(fā)?!皟?nèi)”與下文的“出”在語法結構上相對,“內(nèi)明”與“出見”是兩個相對應的動詞性短語,B處應斷開;根據(jù)語境,“出見”的賓語的中心語是“相隨(的場景)”,“羽蓋龍旗旃裘”是中心語“相隨(的場景)”的修飾語,結構完整,F(xiàn)應斷開;

“矣”是句末語氣助詞,H處應斷開。

21.B

A.正確。深入理解;超過。句意:學得了二位先生的道術。/臣所喜愛的,是自然的規(guī)律,這已經(jīng)超過了對于技術的追求。B.錯誤。二者都指“教導”。句意:列子又沒有傳授什么。/提著耳朵叮囑,當面給予指點和教導。C.正確。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