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鞏固基礎練習卷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1頁
第一單元 鞏固基礎練習卷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2頁
第一單元 鞏固基礎練習卷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3頁
第一單元 鞏固基礎練習卷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4頁
第一單元 鞏固基礎練習卷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練習卷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對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shù)人不降。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上聞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名,召見,問以政道。對曰:“隋主好自專庶務,不任群臣,群臣恐懼,唯知稟受奉行而已,莫之敢違。以一人之智決天下之務,借使得失相半,乖謬已多,下諛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誠能謹擇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敗,以施刑賞,何憂不治!”上善其言,擢為侍御史。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迸峋刎谒宥矣谔疲瞧湫灾凶円玻龕郝勂溥^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B.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C.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D.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zhèn)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shù)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子,甲為天干首位,子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是紀日。B.宗室,是古代社會中對與君主同一宗族血親的稱謂,歷代皇族例稱為宗室。C.海內(nèi),即國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環(huán)繞著大海,故稱國境之內(nèi)為海內(nèi)。D.庶務,指國家的各種政務,后來指朝堂之上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唐太宗贊同封德彝的意見,認為天子應該養(yǎng)育百姓,不應辛勞百姓以養(yǎng)活自己的宗族,于是將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為縣公。B.在討論制止偷盜一事時,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認為應減輕賦稅,選用清官,使百姓衣食無憂,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C.唐太宗向張玄素詢問政事,張說隋亡在于君王專權(quán),以致下諛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賢能之臣,考核成敗,賞罰分明,一定能夠大治。D.裴矩是隋朝的舊臣,進入唐朝后,忠于國事,不做面從之臣,敢于進言,對唐太宗的不當行為諫諍,受到唐太宗的認可和當眾表揚。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2)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5.文末《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評價說“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說的是什么道理?他這樣說的目的是什么?二、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歲晏行①(節(jié)選)杜甫歲云暮矣多北風,瀟湘洞庭白雪中。漁父天寒網(wǎng)罟凍,莫徭②射雁鳴桑弓。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nóng)。高馬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③茅茨空。[注]①詩歌寫于唐與吐蕃作戰(zhàn)時期,此時五十七歲的杜甫攜家人從夔州出三峽來到岳州。②莫徭:少數(shù)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嘗免征役。③杼柚:織布機的部件。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聯(lián)上句承接題上“羅晏行”,點明時令節(jié)候,描寫出一年將盡、北風呼嘯的景象。B.第一聯(lián)下句“瀟湘洞庭”點明詩人行經(jīng)之地,瀟湘洞庭都飄揚著雪花,氣氛悲涼慘淡。C.第二聯(lián)通過想象,虛寫漁父在天寒地凍時捕魚、莫徭無奈射雁,表現(xiàn)百姓生活的艱難。D.第三聯(lián)通過對比寫百姓生活,去年軍糧不足、米價上漲,今年糧食豐收,但米賤傷農(nóng)。7.詩歌的最后一聯(lián)與杜甫的《自京杜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都表達了當時怎樣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三、選擇題8.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秦時與臣游

游:交往B.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緣故C.沛公起如廁

如廁:上廁所D.再拜獻大王足下

再拜:拜兩次9.下列選項中,有關文化常識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鉤心斗角”一詞出自《阿房宮賦》,原指宮室建筑結(jié)構(gòu)的交錯和精巧,后比喻用盡心機,明爭暗斗。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與中心區(qū)相連;斗角,指屋角相對。B.古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同時賜以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C.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千乘之國”意思是指擁有許多兵馬的國家,出自《論語·先進篇》。D.《左傳》和《史記》都有高超的敘事藝術?!蹲髠鳌窋⑹略攤?,寫人生動,細節(jié)傳神;《史記》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10.下列選項中,對課內(nèi)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羽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簡直怒不可遏。但是第二天見到劉邦來謝罪,卻洋洋自得,還將曹無傷告密之事和盤托出。這充分體現(xiàn)了項羽恃勇驕橫、胸無城府、拙于應變的性格。B.去鴻門“謝罪”,雖有項伯居中調(diào)停,實則深入虎穴,劉邦做到忍辱負重、能屈能伸?;氐杰娭辛⒄D曹無傷,則體現(xiàn)他的堅決果斷。C.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是深明大義的愛國志士;他能在兩軍交戰(zhàn)、生死未卜之時出使秦師,勇闖秦營,是一位勇士;同時他還是一位不卑不亢、機智善辯的辨士。D.“子路率爾對曰”之后“夫子哂之”,“率爾”一詞充分體現(xiàn)出子路魯莽直率、好勝自詡的性格特征。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攝(夾、處)乎大國之間

比(比較)及三年B.異乎三子者之撰(才能)

何傷(妨害)乎C.吾與(贊成)點也

宗廟會(諸侯相見)同D.其言不讓(謙讓)

孰(誰)能為之大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連詞)B.若無罪而就死地(好像,動詞)C.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如果,連詞)D.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這樣,代詞)14.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不屬于通假字的一項是(

)A.然則廢釁鐘與B.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盋.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D.蓋亦反其本矣15.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失其所與,不知 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秦伯說,與鄭人盟 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16.下列句子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

)A.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愛:喜愛B.蒞中國而撫四夷也

蒞:蒞臨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罔:陷害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于王

疾:疾病17.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貪婪(Ián)

湮沒(yīn)

遐想(xiá)

撒手人寰(huán)B.驚詫(chà)

杜撰(zhuàn)

蹤跡(jī)

刨根究底(páo)C.鄙視(bǐ)

威嚇(hè)

柵欄(zhà)

冷嘲熱諷(fěng)D.浩瀚(hàn)

怪誕(dàn)

漆黑(qī)

爭妍斗奇(yàn)18.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

)A.千乘之國(shèng)吾與點也(yǔ)

風乎舞雩(yú)

浴乎沂(xīn)B.毋吾以也(wú)

莫春(mù)

三子者之撰(zhuàn)鏗爾(kēng)C.冠者五六人(guàn)

愿為小相(xiàng)饑饉(jǐn)

哂之(shěn)D.喟然嘆曰(kuì)

曾皙(xī)

以俟君子(sì)

舍瑟而作(sè)1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張良出,要項伯。 B.秦王還柱而走。C.范增數(shù)目項王。 D.秦伯說,與鄭人盟。四、選擇類2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有相同一項是(

)A.①非曰能之,愿學焉

②焉有仁人在位

③焉用亡鄭以陪鄰?B.①不識有諸?

②言舉私心加諸彼而已

③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C.①而況大軱乎?

②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

③提刀而立D.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則盍反其本矣

③吾其還也2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一致的一項是(

)A.依乎天理 B.不推恩無以保妻子C.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22.與“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兩項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C.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D.若是其甚與?2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傲物則骨肉為行路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約為婚姻C.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何必勞神苦思D.必固其根本

沛公居山東時2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焉用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B.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救助C.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侵損、削減 D.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張五、混合默寫25.按要求填空。(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詠而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2)子路自信地認為,國家即便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下,他也可以只用三年的時間,就達成自己的政治目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3)世事洞明皆學問,_________。(《紅樓夢》第五回)2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皙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吹風、一路歡歌回家的美麗動人景象“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3)《齊桓晉文之事》中,通過“________,________”,可以達到使頭發(fā)花白的老年人不用扛著或頂著東西走在路上的和諧社會的句子。六、微寫作27.《論語》中曾多次論及君子的修養(yǎng),如:君子不憂不懼;君子不器;君子坦蕩蕩;君子不重則不威……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種品質(zhì)?請結(jié)合《論語》相關語句,談談你的理解。(200字左右)答案及解析:1.B

2.D

3.B

4.(1)皇上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暗地里叫身邊人賄賂官員進行試探。(2)君主厭惡聽到自己的過錯,忠臣就會變?yōu)樨?君主喜愛聽到正直的言論,佞臣就會變成忠臣。

5.①第一問: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隨著君主的好惡而行動。②告誡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痉治觥?.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皬娮谑摇笔恰版?zhèn)天下”的目的,中間不能斷開,“故”表結(jié)果的連詞,引領下文,“故”前斷開,所以排除A、D;“雖”為連詞,經(jīng)常用于句首,所以在“雖”前面斷開,“皆為王”作謂語,主謂間不該斷開;“遍封宗子”中“宗子”作賓語,“子”后斷開;“于天下利乎”,這是疑問句,承前省略主語“此(這樣做)”,獨立成句。據(jù)以上分析排除C。整句話的翻譯為: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D.“跟軍國大事相關的各種急務”錯誤。庶務,就是指國家的各種政務。亦指這些事務的經(jīng)辦人員。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嚴刑峻法反而不能達到目的”錯誤。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太宗認為沒有必要使用嚴刑峻法,并非否認嚴刑峻法的作用,選項概括不準確。故選B。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話的得分點為:“患”,擔心;“賕”,賄賂;“左右”,身邊的人。第二句話的得分點為:“惡”,討厭;“過”,過錯;“佞”,諂媚。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寫作目的的能力。首先要解釋“君者表也,臣者景也”這句話,《資治通鑒》是一部專為皇帝編撰的介紹歷代興亡得失的作品,其創(chuàng)作目的就是告誡君主如何吸取歷代教訓,這為考生作答給出了提示。司馬光的評價源于上文對唐太宗三個善于納諫的故事,說明君王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和執(zhí)政水平,上行下效,成為臣子的表率,實現(xiàn)良好的君臣互動。參考譯文:唐高祖顯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這一天,唐太宗在東宮顯德殿即位。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zhèn)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shù)十人。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封德彝回答道:“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yǎng)護百姓,怎么可以勞頓百姓來養(yǎng)護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唐太宗和群臣討論如何平息盜賊。有人請求用嚴格的法令來禁止,太宗面含嘲笑著說:“百姓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勞役繁重,官吏貪污,民眾饑寒切身,所以才不顧廉恥的。朕應當捐棄奢華,減少費用,輕徭薄賦,任用清廉的官員,讓百姓衣食有余,自然就不做盜賊了,哪里需要用重法!”這樣過了幾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遺,外面的大門都不用關閉,商旅之人可以在荒郊野外露宿都不用擔心治安問題。太宗聽說了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的名聲,召見他詢問政道,張玄素答道:“隋主喜歡自己把持所有事務,不愿意信任群臣,因此群臣恐懼,只知道受命奉行而已,沒有敢違抗的。以一人的智慧決定天下事,即使能夠做到得失相半,犯的錯誤也已經(jīng)很多了,加上君主被下面阿諛奉承所蒙蔽,不亡國還等什么!陛下如果能夠謹慎地選擇群臣,將政事分別交付給他們,自己安坐在朝廷上考查其成敗而施以刑法或者賞賜,如果能夠這樣,何必擔心天下治理不好呢?太宗認為他說的很有道理,將他升為侍御史。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太宗聽了很高興,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zhuǎn)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zhuǎn)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6.C

7.詩句都寫統(tǒng)治者的驕奢浮逸和勞動者的悲涼處境,概括了封建社會兩種階級的對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基本情形,表現(xiàn)了詩人對統(tǒng)治者的憤恨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回答憂國憂民的思想亦可)?!窘馕觥?.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本題C項,“虛寫”錯,直寫眼前情景,漁父網(wǎng)凍捕不成魚,莫搖出于無奈而射雁,既表現(xiàn)百姓生活之艱難,也流露出詩人的憫農(nóng)之情。故選C。7.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概括與對情感主旨的把握。解答此類題目,要仔細閱讀詩歌內(nèi)容,結(jié)合注釋、背景等理解作者的情感?!案唏R達官厭酒肉,此輩杼柚茅茨空”,厭,同饜,吃飽喝足。此輩,指農(nóng)家夫婦。杼柚,織布機上的兩個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車駟馬的達官貴人吃厭了酒肉,男耕女織的農(nóng)民終年辛勤卻一無所有,這就深刻地暴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道出了人間的不平。前四句傷窮民之漁獵者,此四句又傷窮民之耕織者,再以民生為念,令人感泣?!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貴人家門前飄出酒肉的味道,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xiàn)象。二者都寫到了統(tǒng)治者與勞動者生活處境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這種階級對立的思考,對統(tǒng)治者的憤恨與對勞動者的同情。8.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君安與項伯有故,意思是“您怎么和項伯有老交情”。故:老交情。故選B。9.D【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左傳》敘事詳備,寫人生動,細節(jié)傳神;《史記》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說法錯誤?!蹲髠鳌钒选洞呵铩分械暮喍逃浭?,發(fā)展成為完整的敘事散文,《左傳》中的記言文字,主要是行人應答和大夫辭令,包括出使他國專對之辭和向國君諫說之辭等。這類記言文字無不簡潔精練,委曲達意,婉而有致。《史記》敘事簡練含蘊,詞約義豐,從大處落筆,善于以小見大,敘述手法多樣化,寫人善用“互見法”,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因此,應是“《左傳》長于記述辭令,敘事簡潔;《史記》敘事詳備,寫人生動,細節(jié)傳神”。故選D。10.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A.“拙于應變”理解有誤。文中刻畫項羽的情節(jié)有:一聽說劉邦欲王關中,立刻大怒,簡直是怒不可遏;但第二天見到劉邦謝罪,卻洋洋自得,并脫口把曹無傷告密之事和盤托出;樊噲尖銳的指斥,竟未能引起他的反感;聽說劉邦逃走,也仍處之泰然,這充分顯示了項羽簡單暴躁而又剛愎自用的性格。沒有選項中說的“拙于應變”。故選A。11.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B.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C.古今都是對人的尊稱;D.古義:那人,此指秦穆公。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故選C。12.A【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義項。A項,“比及三年”中的“比”應該解釋成等到;句意:到了三年以后。故選A?!咀⒁狻繌土曃难詫嵲~應注意:1.文言實詞由于時間流逝,與現(xiàn)代漢語用法、詞義往往有較大差異。古今通假、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語言現(xiàn)象是閱讀文言文的主要障礙之一,復習時應把這些作為重點,通過比較、歸納,真正掌握這些內(nèi)容。2.復習文言實詞,不能光靠背記詞義,應詞不離句,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考慮它們在句中的具體意義。學習古漢語語法知識,是為了幫助理解詞義,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語法知識。3.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一定要以熟悉課文為前提,課文的注釋要認真看,課后的練習要認真做,在理解的基礎上逐步積累詞語,并能舉一反三,靈活理解,從而提高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的能力。13.A【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設題,然后根據(jù)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因為四個選項只有一個不對,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進行排除。A項,“若”,動詞,可譯為“像”。故選A。14.C【詳解】本題考查理解掌握課內(nèi)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用字現(xiàn)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從本質(zhì)上說體現(xiàn)的是文字之間一種共時的關系。解答此類題型,要注重課堂知識的積累,同時也要能夠從具體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斷出有可能的通假字。A項,“與”通“歟”,疑問語氣詞,可譯作“嗎”。B項,“說”通“悅”,可譯作“高興,喜悅”。C項,“彼”,人稱代詞,可譯作“對方;他”。D項,“蓋”通“盍”,可譯作“何不”;“反”通“返”,可譯作“回到”。故選C。15.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通假字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知”通“智”,明智;句意為:失去同盟者,是不明智的。C.“說”通“悅”,高興;句意為:秦伯很高興,跟鄭國人結(jié)盟。D.“共”通“供”,供給。句意為:使者來來往往,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故選B。16.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愛:吝惜,舍不得。句子翻譯為:老百姓都認為大王吝惜。B.蒞:統(tǒng)治。句意翻譯為: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D.疾:憎恨。句子翻譯為: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故選C。17.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字音辨析能力。字音題考查的重點是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方言字。要注意以義辨音,以形辨音,用普通話的標準讀音來矯正錯誤的習慣誤讀。題干要求選出“加點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A項,“湮沒”的“湮”應讀yān,意思是埋沒;B項,“蹤跡”的“跡”應讀jì,意思是指行動所留的痕跡;D項,“爭妍斗奇”的“妍”應讀yán,意思是形容百花競放,十分艷麗。故選C。18.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漢語字音的能力。A.“浴乎沂”的“沂”應讀作“yí”。故選A。19.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通假字的把握能力。A項,“要”通“邀”,邀請。B項,“還”通“環(huán)”,環(huán)繞。C項,無通假字。D項,“說”通“悅”,喜悅,高興。故選C。20.A【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代詞,這件事/哪里/哪里。句意:不敢說能做,愿意學這件事/哪里有仁德之人在君位/哪里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B.之乎/之于/各、眾。句意:不知道有這件事嗎/說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提供給大王。C.遞進/轉(zhuǎn)折/修飾。句意:何況是大的骨頭呢/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卻常有善心/我提著刀站立起來。D.如果/它的/還是。句意:如果像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為什么不回到它的根本上來呢/我們還是回去吧。故選A。21.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古義:生理上的天然結(jié)構(gòu)。今義:天然的道理。B.古義:妻子兒女。今義:丈夫的配偶。C.饑饉,即災荒,指因為糧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嚴重缺乏的狀況。古今義相同。D.古義:少年,不到20歲的人。今義:兒童。故選C。22.BD【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是主謂倒裝,應為“汝之不惠甚矣”。句意:你太不聰明了。A.賓語前置句,應為“保民而王,莫能御之也”。句意:愛護百姓,推行王道,就沒有誰能夠阻擋。B.主謂倒裝,應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啊。C.狀語后置句,“于百姓之以王為愛”是后置狀語,“于”是標志。句意:大王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吝嗇感到奇怪。D.主謂倒裝,應為“其甚若是與”。句意:像這么嚴重嗎?故選BD。23.C【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縱情”,古義,任憑自己的感情;今義,盡情。“行路”,古義,路人,陌生人;今義,走路。B.“非?!?,古義,不同一般的事;今義,副詞,很、非常。“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系。C.“懈怠”,松懈懶惰;“勞神苦思”,勞神費思。二詞古今意義相同。D.“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指事物的本質(zhì)?!吧綎|”,古義,崤山以東;今義,山東省。故選C。24.B【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B.濟:渡河。句意:早上渡過黃河,傍晚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故選B。25.

風乎舞雩

攝乎大國之間

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

人情練達即文章【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錯字有:“雩”“攝”“饉”“練”。26.

為國以禮

其言不讓

風乎舞雩

詠而歸

謹庠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