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下學期語文三模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下學期語文三模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下學期語文三模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下學期語文三模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山東省部分地區(qū)高三下學期語文三模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山東省濰坊市2024屆高三三模語文試卷(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世謂受福佑者,既以為行善所致;又謂被禍害者,為惡所得。漢將李廣與望氣王朔燕語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常不在其中,而諸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然以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后人,然終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且固命也?”朔曰:“將軍自念,豈常有恨者乎?”廣曰:“吾為隴西太守,羌常反,吾誘而降之八百余人,吾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之,獨此矣!”朔曰:“禍莫大于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崩顝V然之,聞者信之。夫不侯猶不王者也。不侯何恨,不王何負乎?孔子不王,論者不謂之有負;李廣不侯,王朔謂之有恨。然則王朔之言,失論之實矣。(節(jié)選自《論衡·禍虛篇》)材料二:治國而緩法制者亡,理軍而廢紀律者敗。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驅之使就者,所以齊萬民也;紀律非士心之所樂,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嚴三軍也。昔者,李廣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將軍出塞者歲相繼也,而大小之戰(zhàn)七十余。遇以漢武之厚于賞功,克敵而取侯封者數十百人,廣之吏士侯者亦且數輩。而廣每至于敗衄①廢罪,無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當幕府之責。當時、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竊嘗究之,以廣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軍不用紀律,此所以勛烈、爵賞皆所不與,而又繼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將之恩,有死將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驕;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將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戰(zhàn)而百勝也。今廣之治軍,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頓舍、警嚴、管攝,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專為恩。所謂軍之紀律者,未嘗用也。故當時稱其寬緩不苛,士皆愛樂。而程不識乃謂:“士雖佚,樂為之死敵,然敵卒犯之,無以禁也?!贝似涠鞑患恿睿χy必也。昔者,司馬穰苴卒然擢于閭伍之間而將齊軍一申令于莊賈②而三軍之士莫不奮爭為之赴戰(zhàn)遂一舉而摧燕晉之師。以其得治軍之紀律,能使夫三軍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廣不求諸此,乃從妄人之談,而深自罪悔于殺已降,以為禍蓋莫大于此者,亦已疏矣。(節(jié)選自《何博士備論·李廣論》)[注]①敗衄:挫敗損傷,多指戰(zhàn)事失敗。②莊賈,春秋時齊人。司馬穰苴與莊賈約日中會于軍門,莊賈日夕方至軍中,司馬穰苴以按時不至,違犯軍令,依律斬首。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司馬穣苴卒然A摧于閭伍之間而將B齊軍C一申令D于莊賈E而三軍之士莫不奮爭F為之赴戰(zhàn)G遂一舉H而摧燕晉之師。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被,表被動,與《屈原列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中的“被”意思相同。B.后人,指居于人后,與《阿房宮賦》“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中的“后人”意思不同。

C.遂,指終于、竟,與《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遂”的意思并不相同。D.疏,指疏淺、荒謬,與《種樹郭橐駝傳》“搖其本以觀其疏密”中的“疏”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李廣向王朔表達了自己的困惑,認為自己一直參與漢朝打擊匈奴的戰(zhàn)事,屢建戰(zhàn)功卻未能封侯。B.材料一認為,孔子未被封王不是因為做了虧心事,李廣未被封侯也不是因為做了有所悔恨的事。C.為了使國家整齊劃一,一定要強制人們遵守不愿接受的法制,因為法制松弛會導致國家滅亡。D.將帥統(tǒng)領軍隊有的憑借恩德,也有的依仗軍紀,兩者各有利弊,優(yōu)秀的將領應該做到兼而有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紀律非士心之所樂,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嚴三軍也。(4分)(2)士雖佚,樂為之死敵,然敵卒犯之,無以禁也。(4分)14.兩則材料都引述了李廣未能封侯一事,但具體目的并不相同。請簡要概括。(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CEG11.A(被,指遭受)12.A(“屢建戰(zhàn)功”錯)13.(1)紀律并不是士兵心中樂于執(zhí)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們使他們遵守,是用它來嚴整三軍。(4分。譯出大意給2分,“循”“嚴”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2)士卒雖然安逸,樂意為他拼死作戰(zhàn),但是如果敵人突然襲擊他們,就沒有用來約束他們的辦法。(4分。譯出大意給2分,“佚”“卒”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14.材料一借之批判王朔的因果宿命論(2分),材料二借之強調治軍應嚴肅紀律(1分)。附:參考譯文材料一:世人認為受上天賜福保佑,是做好事招致的;又認為遭受禍害,是做壞事得來的。漢將李廣與望氣的術士王朔私下閑談說:“從漢朝打擊匈奴以來,我沒有不參加的,而各校尉以下,才能達不到一般人的水平,但是因為與匈奴打仗有功得以封侯的有幾十人。我不居于人后,但是最終沒有得到一點兒功勞,來取得封地,為什么呢?難道是我的骨相不應該被封侯呢?還是本來命中注定的呢?”王朔問道:“將軍您自己想想,可曾有悔恨的事呢?”李廣說:“我擔任隴西太守時,羌人曾經反叛,我引誘投降的八百多人,他們都被我用欺詐的方法在同一天殺死了。直到現在還為之悔恨的事,只有這一件。”王朔說:“災禍沒有比殺害已經投降的士兵更大的,這就是將軍你不能封侯的原因?!崩顝V認為正確,聽的人也相信是這樣。沒有被封侯如同沒有被封王。沒有被封侯有什么悔恨的事,沒有被封王又有什么虧心事呢?孔子沒有被封王,議論的人并不認為他有虧心事;李廣沒有被封侯,王朔卻認為他有悔恨的事。既然這樣,那么王朔的話,違背了事理的邏輯。材料二:治理國家如果法制松弛的,國家就會滅亡;治理軍隊如果紀律廢弛的,打仗就會失敗。法制并不是人們心中安于遵守的事,但是我一定驅使百姓遵守,是用它來使百姓整齊劃一;紀律并不是士兵心中樂于執(zhí)行的事,但是我一定要督促他們使他們遵守,是用它來嚴整三軍。過去,李廣率領軍隊屯兵邊境四十余年,憑借將軍的身份遠出邊塞作戰(zhàn),一年接著一年,經歷的大小戰(zhàn)斗有七十多次。當時漢武帝對于立功者的賞賜十分豐厚,由于打敗敵人立功而被封侯的有數十、上百人,李廣手下的將士被封侯的也有很多人。而李廣總是由于打敗仗被處罰,沒有建立一點兒功勞來取得封侯的爵賞,最終因違犯軍令自殺來抵擋幕府小吏的責難。當時、后世的士人,沒有不惋惜他的才能,而深深地悲嘆他多舛的命運。我曾私下探究過這件事,憑借李廣的才能競落了個這樣的結局,是因為他統(tǒng)率軍隊紀律不嚴明,這就是他功勛、爵賞都不能得到,而又最終陷于死地的原因。

士兵有的為了報答將領的恩德拼命作戰(zhàn)而死,有的為遵守將領的命令拼命作戰(zhàn)而死。士兵只知道為了報答將領的恩德拼死作戰(zhàn)卻不知道遵守將領的命令拼死戰(zhàn)斗,常常會發(fā)展為驕橫;士卒只知道遵守將領的命令拼死作戰(zhàn)卻不知道為了報答將領的恩德去拼死戰(zhàn)斗,常常會產生怨恨。善于統(tǒng)率士兵的將領,既能使士兵為了報答自己的恩德而拼死作戰(zhàn),又能使士兵為了執(zhí)行軍令而拼死作戰(zhàn),這樣的將帥就可以百戰(zhàn)百勝?,F在李廣治理軍隊,只是想使士卒人人都能安樂而舒適。至于部隊的編制、屯住、戒嚴、管理,一切廢弛簡略,以便使士卒的個人私愿得到滿足,而擅自對士兵施加恩惠。所說的軍隊紀律,是從來沒有用過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稱贊他對士兵寬容和緩不苛求,士兵都喜歡愛戴他。程不識卻說:“士卒雖然安逸,樂意為他拼死作戰(zhàn),但是如果敵人突然襲擊他們,就沒有用來約束他們的辦法?!边@就是他恩德沒有加上軍令,而功勞必定難以建立的原因。從前,司馬穰苴突然從普通百姓中提拔起來統(tǒng)帥齊國軍隊,一旦當他借斬殺莊賈而申明軍令,三軍將士無不奮勇爭先為他作戰(zhàn),于是一舉打敗燕、晉軍隊。這是因為他使用嚴明的紀律治理軍隊,能使全軍上下為遵守軍紀而死。李廣不從這方面尋求自己難以封侯的原因,竟然聽從狂妄無知之人的胡說,而深深自責悔恨曾經殺死已投降的士卒,認為災禍大概沒有比這更大的,也未免太疏淺了吧!山東省濟寧市2024屆高三三??荚囌Z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昔者,齊桓公與魯莊公為柯之盟,魯大夫曹判謂莊公曰:“齊之侵魯,至于城下,城壞壓境,君不圖與?”莊公曰:“嘻!寡人之生不若死?!辈芘性唬骸叭?,則君請當其君,臣請留其臣?!奔皶瑑删蛪瘍上嘞嘁静軇ナ謩υ卸M迫桓公于壇上曰:“城壞壓境,君不圖與?”管仲曰:“然,則君何求?”曹判曰:“愿請汶陽田。”管仲謂桓公曰:“君其許之?!被腹S之。曹判請盟,桓公遂與之盟。已盟,棄劍而去。左右曰:“要盟可倍,曹判可仇,請倍盟而討曹判。”管仲曰:“要盟可負,而君不負;曹判可仇,而君不仇,著信天下矣?!彼觳槐?。天下諸侯翁然而歸之。為鄄之會,幽之盟,諸侯莫不至焉;為陽谷之會,貫澤之盟,遠國皆來。南伐強楚,以致菁茅之貢;北伐山戎,為燕開路,三存亡國,一繼絕世,尊事周室,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功次三王,為五伯長。本信起乎柯之盟也。桓公與管仲、鮑叔、寧戚飲酒?;腹^鮑叔:“姑為寡人祝乎?”鮑叔奉酒而起曰:“祝吾君無忘其出而在莒也,使管仲無忘其束縛而從魯,使寧子無忘其飯牛于車下也?!被腹芟侔菰唬骸肮讶伺c二大夫,皆無忘夫子之言,齊之社稷,必不廢矣。”此言常思困隘之時,必不驕矣。齊桓公出游于野,見亡國故城郭氏之墟。問于野人曰:“是為何墟?”野人曰:“是為郭氏之墟也?!被腹唬骸肮险哧聻樾??”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惡惡?!被腹唬骸吧粕贫鴲簮海酥菩幸?,其所以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惡惡而不能去,是以為墟也?!被浮す珰w,以語管仲,管仲曰:“其人為誰?”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庇谑腔腹乙叭硕p焉。(節(jié)選自劉向《新序·雜事四》)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兩君A就壇B兩相C相揖D曹E手劍F援刃而進G迫桓公H于壇上。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文中意為抵得上、對付,與《木蘭辭》“木蘭當戶織”中的“當”意思不同。

B.其,文中表示祈使語氣,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吾其還也”的“其”用法相同。

C.倍,通“背”,違背,與《鴻門宴》“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用法和意思不同。

D.本,文中意為探究,與《伶官傳序》中“抑本其成敗之跡”中的“本”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國與魯國會盟時,曹判奮不顧身,持劍迫使齊桓公答應把汶陽土地給魯國,并與魯國簽訂盟約。

B.齊魯訂盟后,齊臣要求違約棄盟并討伐曹判,但桓公聽從管仲守約的建議,使天下諸侯翕然信服。

C.鮑叔祝酒時提及桓公逃難于莒、管仲四于魯、寧戚飯牛于車下的舊事,批評三人忘記了做人的根本。

D.桓公把出游的見聞告訴管仲,管仲認為桓公也存在“善善而惡惡”的情況,桓公于是賞賜了野人。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齊之侵魯,至于城下,城壞壓境,君不圖與?

(2)善善而惡惡,人之善行也,其所以為墟者,何也?

14.文中管仲、鮑叔、野人三人的話分別在治國理政上給了齊桓公怎樣的啟發(fā)?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3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10.BDG(正確標點:兩君就壇,兩相相揖,曹劌手劍援刃而進,迫桓公于壇上。)11.C(兩個“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12.C(“批評三人忘記了做人的根本”錯誤,鮑叔是提醒告誡大家不要忘記過去)13.(1)齊國進攻魯國,已經到了城下。城池(即將)被攻破,敵軍壓境,您不想辦法應對嗎?(4分。“至于”“壞”“圖”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2)尊重好人而憎惡壞人,是人很好的行為呀,郭氏之城變成廢墟的原因,是什么呢?(4分。“善善”“惡惡”“所以”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14.①管仲:要立信于天下;②鮑叔:要(不忘本初)居安思危;③野人:要務實重行。(共3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附:文言文參考譯文從前,齊桓公與魯莊公在柯邑締結盟約。魯國的大夫曹劌對莊公說:“齊國進攻魯國,軍隊已到城下?,F在,城池(即將)被攻破,敵軍壓境,您不想辦法應對嗎?"莊公說:“唉!我活著還不如死!”曹劌說:“既然這樣,那么大王您就對付齊國的國君,我來對付齊國的臣子?!钡搅藭说臅r候,兩國國君登上盟壇,兩位國相相互作揖,曹劌手握出鞘的寶劍走了進去,在壇上逼近齊桓公,說:“城池攻破,大軍壓境,大王還打算進攻嗎?”管仲說:“既是這樣,那您有什么要求呢?”曹劌說:“希望齊國歸還汶陽的田地?!惫苤賹腹f:"您還是答應他吧?!饼R桓公便答應了曹劌的要求。曹劌請求結盟,齊桓公就與魯國締結了盟約。結盟后,曹劌棄劍離開盟壇?;腹磉叺某甲诱f:“在要挾下締結的盟約可以背棄,曹劌可以視為仇敵,請大王允許我們背棄己訂的盟約,發(fā)兵討伐曹劌。”管仲說:“在要挾下締結的盟約是可以背棄的。但國君卻不背棄;曹劌可以視為仇敵,但國君卻不把他視為仇敵,國君就可以在天下顯揚信義了?!庇谑驱R國沒有背棄盟約。天下的諸侯一致地歸順了齊國。齊桓公主持鄄邑之會,幽地會盟,諸侯沒有不參加的;主持陽谷之會,貫澤會盟,邊遠的國家都來參加。向南討伐強大的楚國,因此楚國才敬奉菁茅的貢品;向北討伐戎國,替燕國開路。齊桓公三次使即將被滅亡的國家得以保存,一次使斷代的國家得以延續(xù),尊奉周王朝,九次會合諸侯,使混亂的周王朝的天下得以安定,他的功德僅次于三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推其根本,他的信義是從柯邑締結盟約開始建立起來的啊?;腹c管仲、鮑叔、寧戚飲酒,桓公對鮑叔說:“姑且為寡人祝禱吧?”鮑叔捧著酒站起來說:“祝愿我的君主不要忘記自己流亡在莒國的時候,使管仲不要忘記自己被囚禁在魯國的時候,使寧戚不要忘記自己在車下喂牛的時候。”桓公離開席位拜了兩拜說:“寡人與兩位大夫,都不會忘記先生的話語,齊國的社稷,一定不會覆滅了?!斑@是說經常回想困厄窘迫的時候,一定不會驕縱了。齊桓公外出到野外,看見滅亡的國家郭氏荒廢的城址,就問當地的農人:“這是什么廢墟?”農人說:“這是郭氏故城的廢墟啊!”齊桓公又問:“郭氏的故城怎么會成為廢墟呢?”農人說:“是郭氏尊重好人而憎惡壞人的緣故?!饼R桓公說:“尊重好人而憎惡壞人,是人很好的行為呀,郭氏之城變成廢墟的原因,是什么呢?”農人說道:“尊重好人卻不去任用他,討厭壞人又不鏟除他,郭氏之城因此成了廢墟?!饼R桓公返回后,把事情的經過告訴管仲,管仲說:“那個人是誰?”齊桓公說:“不知道啊?!惫苤僬f:“你也是一個郭氏啊。”于是齊桓公找來那個農人而賞賜了他。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三模)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獄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檢驗。蓋死生出入之權輿,幽枉屈仲之機括,于是乎決。法中所以通差令佐理掾者,謹之至也。年來州縣,悉以委之初官,付之右選,更歷未深,驟然嘗試,重以件作之欺偽,吏胥之奸巧,虛幻變化,茫不可詰??v有敏者,一心兩目亦無所用其智,而況遙望而弗親,掩鼻而不屑者哉!慈四叨臬寄,他無寸長,獨于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若灼然知其為欺,則亟與駁下;或疑信未決,必反下覆深思,惟恐率然而行,死者虛被澇漉。每念獄情之失,多起于發(fā)端之差;定驗之誤,皆原于歷試之淺。醫(yī)師討論古法,脈絡表里先已洞澈,一旦按此以施針砭,發(fā)無不中,則其洗冤澤物,當與起死回生同一功用矣。(節(jié)選自宋慈《洗冤集錄·序》)材料二:錢若水為同州推官,知州某性褊急,數以胸臆決事,不當。有富民家小女奴逃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訟于州,命錄事參軍鞠之。錄事嘗貸錢于富民,不獲,乃劾富民父子數人共殺女奴,棄尸水中,遂失其尸。或為元謀,或從而加功,罪皆應死。富民不勝榜楚,自誣服。具上,州官審覆,無反異,皆以為得其實。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錄事詣若水廳事,詬之曰:“若受富民錢,欲出其死罪耶?”若水笑謝曰:“今數人當死,豈可不少留熟觀其獄詞耶?”留之且旬日知州屢趣之不得上下皆怪之。若水一旦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獄者,密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知州驚曰:“安在?”若水因密使人送女奴于知州所。知州乃垂簾引女奴父母問曰:“汝今見汝女,識之乎?”對曰:“安有不識也?”因從簾中推出示之,父母泣曰:“是也?!蹦艘幻窀缸樱て菩悼v之。其人號泣不肯去,曰:“微使君之賜,則某滅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賜也,非我也?!逼淙巳ぴ勅羲畯d事,若水閉門拒之,曰:“知州自求得之,我何與焉?”其人不得入,繞垣而哭,傾家費以飯僧,為若水祈福。知州以若水雪冤死者數人,欲為之奏論其功,若水固辭,曰:“若水但求獄事正,人不冤死耳,論功非其本心也。且朝廷若以此為若水功,當置錄事于何地邪?”知州嘆服,錄事詣若水叩頭愧謝。遠近翁然稱之。(節(jié)選自司馬光《涑水記聞》)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留之A且旬B日C知州D屢趣之E不得F上下G皆怪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胥”指古代官府中的小吏,與蒲松齡《促織》“里胥猾黠”中的“胥”含義相同。B.“針砭”本是一種療法,后比喻發(fā)現或指出錯誤,與“針砭時弊”中“針砭”含義相同。C.文中“獄”意為罪案,與《左傳·曹劌論戰(zhàn)》中“小大之獄”的“獄”含義不同。D.文中“微”意為沒有,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微”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慈認為,當時的州縣官府往往把人命關天的刑獄之事委之于缺乏實際經驗的新入選官員,這些人容易于受到欺蒙,這會導致是非混淆,冤情叢生。B.宋慈曾經四次被任命為掌管刑獄的最高法官,他謙遜地認為自己沒有別的長處,唯獨對于案情的審理始終持審慎再三的態(tài)度,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C.錢若水的品行與同州官員形成對比。知州斷案主觀片面,錢若水多次勸阻,但知州不聽。同州錄事公報私仇、刑訊逼供,迫使富民承認殺死女奴之罪。D.回答錄事的訴求時,錢若水含笑回應,以此緩和對方激烈的情緒。而回答知州想為他上奏時,他先直陳內心的真實想法,再通過反問指出拒絕的理由,態(tài)度堅決。13.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若灼然知其為欺,則亟與駁下。(2)其人不得入,繞垣而哭,傾家費以飯僧,為若水祈福。14.請結合兩則材料概括作為刑獄官應具有的品質?!敬鸢浮?0.CEF11.C12.C13.(1)如果明顯發(fā)現(案件)作偽的,就立即駁回。(2)那人不能進入,就繞墻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產捐贈給寺廟,為錢若水祈福。14.①斷案公正、有擔當。例如宋慈面對疑案絕不“掩鼻而不屑”,堅持擔當。②注重調查,慎重、周密辦案,高度負責。例如宋慈斷案時堅持“審之又審”。③辦案有智,能發(fā)現案情疑點,處理案情方法得當。例如錢若水辦案“表里洞澈”。④廉潔自律。例如錢若水不接受獲釋富民的謝意,廉潔執(zhí)法?!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將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沒有結果,州里大小官員都責怪錢若水?!扒已铡弊鳌傲簟钡难a語,與前文的關系緊密,在其后C處斷開;“之”作賓語,在其后E處斷開;“上下皆怪之”意思是“州里大小官員都責怪錢若水”,主謂賓結構,在主語前F處斷開。故在CEF三處斷開。【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句意:吏胥在案卷中的作弊。/鄉(xiāng)里的小吏狡猾奸詐。B.正確。句意:一旦對癥下藥,針刺穴位。/像醫(yī)病一樣,指出時代和社會問題,又針又砭,求得改正向善。比喻指出時代和社會問題錯誤,勸人改正。C.錯誤。“小大之獄”的“獄”為罪案,與文中“獄”含義相同。句意:唯獨對于刑事案件。/大大小小的案件。D.正確。句意:如果沒有您的恩賜。/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錢若水多次勸阻,但知州不聽”錯誤,由原文“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和“若水一旦詣州,屏人言曰:‘若水所以留其獄者,密使人訪求女奴,今得之矣?!笨芍X若水只是對案件表示懷疑,并為知州找線索,文中沒有錢若水多次勸阻,但知州不聽的內容,故此項屬于文無據。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如果;“灼然”,明顯的樣子;“亟”,立即。(2)“垣”,圍墻;“費”財產;“飯”,名詞作動詞,養(yǎng)活,捐贈?!?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時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條進行概括即可。結合其他人“縱有敏者,一心兩目亦無所用其智,而況遙望而弗親,掩鼻而不屑者哉!”的做法可知,勘察現場時,嫌棄環(huán)境的惡劣,不親力親為,而宋慈與他們不同,面對疑案絕不“掩鼻而不屑”,堅持擔當。結合“慈四叨臬寄,他無寸長,獨于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可知,宋慈對于刑事案件,總是極其謹慎,反復審察,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辦案慎重認真,高度負責。結合“具上,州官審覆,無反異,皆以為得其實。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日不決”等信息可知,能發(fā)現案情疑點,巧妙應對知州的催促,處理案情方法得當,有智慧。結合“曰:‘微使君之賜,則某滅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賜也,非我也?!淙巳ぴ勅羲畯d事,若水閉門拒之,……”可知,獲釋富民表示謝意,錢若水強調是知州的功勞,拒絕富人入家表示謝意,可見他廉潔自律、不居功自傲參考譯文:材料一:刑事案件中判刑最重的要數殺頭,定此死罪主要依據初發(fā)的案情,真正弄清初發(fā)案情重要的是對被害者的尸體檢驗。決定一個人有罪無罪、是死是活的第一步,使冤屈得以昭雪,使罪犯難逃法網的關鍵,都取決于檢驗。這也就是法律中規(guī)定派遣縣令以及其佐官、司理參軍處理檢驗之事,一定要無比謹慎小心才行啊!然而多年來,一些州縣往往將此至關人命的要職委任給初仕之人或武官。他們閱歷尚淺,缺乏斷案經驗,一上任就接案審理,很容易輕信忤作在檢驗中的蒙騙、吏胥在案卷中的作弊,案情紛繁復雜、變化多端時,他們又茫然不知從何著手。即使是敏銳的人,單槍匹馬,對此局面也很難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更何況勘查現場時,有的人只是遠遠觀望而不親自驗證,甚至捂著鼻子以避腥臭而不愿細察。宋慈我四任刑官,沒有其他專長,唯獨對于刑事案件,總是極其謹慎,反復審察,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如果發(fā)現作偽明顯的,立即駁回重新審理;碰上疑團難解時,定要反復推敲認真分析,惟恐因一時的草率致使死者再遭折磨,靈魂不安。我總想到:案情判斷的錯誤,大多起于最初的記錄;檢驗結論的錯誤,都是由于經驗的缺乏。如同醫(yī)生討論病情,找到病根,一旦對癥下藥,針刺穴位,沒有不切中害,手到病除的,希望此集可用以洗除冤屈,昭明錯案,其功用能與醫(yī)生治病救人起死回生相同。材料二:錢若水擔任同州推官,知州性情急躁氣量狹小,多次憑臆測決斷事情而不恰當。有個富民家的小女奴逃跑了,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女奴的父母告到州里,知州命錄事參軍(州里掌管文書的官)審問這件案子。錄事曾向富民借過錢,沒借到,于是就揭發(fā)富民父子數人共同殺死了女奴,把尸體扔入水中,于是找不到尸體。(這父子幾人)有的被視為主犯,有的被視為幫兇,按罪名都應判死刑。富民受不了鞭杖拷打的酷刑,就自己屈招了。錄事呈報知州,知州等人復審后認為并無相反或異常的情形,都認為審出了此案的真實情況。只有錢若水懷疑此事,留下這案子,好幾天不判決。錄事參軍來到錢若水的辦公處所,責罵他說:“你是否接受了富家的賄賂,想開脫他們的死罪?”錢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說:“如今有好幾個人要判處死刑,怎么能不再仔細審核一下他們的供詞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將近十天,知州多次催促他,也沒有結果,州里大小官員都責怪錢若水。有一天,錢若水去見知州,讓他人退避后對知州說:“若水拖延此案的原因,是我在秘密派人尋找女奴,現在找到了?!敝蒹@訝地問道:“在哪里?”錢若水于是使人秘密地把女奴送到了知州那里,知州就垂下竹簾,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來,問道:“如果你們看到自己的女兒,還能認識她嗎?”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兒,哪有不認識的道理?!敝萦谑前巡卦谥窈熀竺娴呐谐鰜?,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了說:“她正是我們的女兒?!敝萦谑墙腥藥砀幻窀缸樱啃断录湘i釋放了他們。富民哭著不肯走,說.“如果沒有您的恩賜,我們一家就要全完了?!敝菡f:“這是推官的恩賜,不是我的功勞?!蹦侨擞众s往錢若水的辦公處,若水關上門不見他,說:“這是知州自己求得實情的,我又參與了什么?”富家父子不能進入,就繞墻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產捐贈給寺廟,為錢若水祈福。知州因若水替幾個被判死罪的洗雪了冤情,想為他上奏請功,錢若水堅決拒絕說:“我只求審判公正,不冤枉處死人罷了。論功行賞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歸功于我,那么將如何處理錄事參軍呢?“知州感嘆佩服。錄事到錢若水處叩頭表示慚愧道歉。于是遠近都一致稱贊錢若水。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北大新世紀高級中學2024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趙簡子圍衛(wèi)之郛郭,犀盾、犀櫓,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簡子投枹曰:“烏乎!吾之士數弊也。”行人①燭過免胄而對曰:“臣聞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無弊者。昔者吾先君獻公并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戰(zhàn)十有二勝,是民之用也。獻公沒,惠公即位,淫衍暴亂,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莨珱],文公授之,圍衛(wèi),取鄴,城濮之戰(zhàn),五敗荊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無弊也?!焙喿幽巳J櫓,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戰(zhàn)大勝。簡子曰:“與吾得革車千乘,不如聞行人燭過之一言也?!被蛟唬盒腥宋从幸哉f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敗,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見所以用人也。簡子未可以速去盾、櫓也。嚴親在圍,輕犯矢石,孝子之所愛親也。孝子愛親,百數之一也。今以為身處危而人尚可戰(zhàn),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愛親也,是行人之誣②也。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賞厚而信,人輕敵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長行徇上③,數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將眾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數,而道乎百無一人之行,行人未知眾之道也。(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二》)材料二:孔子適衛(wèi),衛(wèi)將軍文子問曰:“吾聞魯公父氏不能聽獄,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聽獄,有罪者懼,無罪者恥?!蔽淖釉唬骸坝凶镎邞质锹犞煨讨斠矡o罪者恥,何乎?”孔子曰:“齊之以禮,則民恥矣;刑以止刑,則民懼矣?!蔽淖釉唬骸敖颀R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孔子曰:“以禮齊民,譬之于御則轡也;以刑齊民,譬之于御則鞭也。執(zhí)轡于此而動于彼,御之良也。無轡而用策,則馬失道矣?!蔽淖釉唬骸耙杂灾笫謭?zhí)轡,右手運策,不亦速乎?若徒轡無策,馬何懼哉?”孔子曰:“吾聞古之善御者,執(zhí)轡如組,兩驂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禮而薄于刑,故民從命。今也廢禮而尚刑,故民彌暴?!保ü?jié)選自《孔叢子·刑論》)【注】①行人:掌管禮儀的官職。②誣:謊言。③長行徇上:為了君主而犧牲自己的高尚行為。10.(3分)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有罪者A懼B是聽C之D察E刑之F當也G無H罪者恥11.(3分)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革車千乘”意為一千輛兵車,與《勸學》中“筋骨之強”的句式不同。B.“速”意為快、迅速,與《六國論》中“始速禍焉”的“速”意思不同。C.“恥”意為對……感到羞恥,與《師說》中“而恥學于師”的“恥”用法相同。D.“盛于禮而薄于刑”的“而”與《論語》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12.(3分)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趙簡子包圍衛(wèi)國國都的城郭,敲響戰(zhàn)鼓但士兵卻不進攻,燭過認為這不是戰(zhàn)士的問題,而是趙簡子不會使用戰(zhàn)士。B.晉獻公善于用人,使得國家領土增加了許多;晉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奪取了鄴地,打敗了楚軍,得到霸主之名。C.衛(wèi)將軍文子聽人說公父氏不能“聽獄”,他向孔子求證,孔子通過對“有罪者懼,無罪者恥”的分析證實了這一說法。D.孔子認為治國和馭馬同理,善于駕馬的人拿著韁繩就像拿著絲帶一樣,車轅兩邊的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幫助。13.(8分)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秦人恣侵,去絳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2)今齊之以刑,刑猶弗勝。何禮之齊?14.(3分)孔子認為先王時期百姓服從命令,現在百姓更加暴亂的原因分別是什么?10.BEG11.A12.C13.(1)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離絳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也是用的這些民眾。(2)現在用刑法來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盡。為何還要用禮教來統(tǒng)一他們的言行呢?14.①先王重視禮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從命令。②現在廢掉禮教而崇尚刑罰,所以百姓更加暴亂。山東省菏澤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一(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魏文侯過段干木之間而軾①之,其仆曰:“君何為軾?”曰:“此非段干木之閭歟?段干木蓋賢者也,吾安敢不軾?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逼淦驮唬骸叭粍t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請相之,段于木不肯受。則文侯乃致祿百萬,而時往問之。于是國人皆喜,相與誦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無幾何,秦興兵欲攻魏,司馬唐諫秦君曰:“段干木賢者也,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謂善用兵矣。嘗聞君子之用兵,莫見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謂也。野人之用兵也,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地,塵氣充天,流矢如雨,扶傷輿死,履腸涉血,無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遠矣!魏文侯見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于堂而與之言。翟璜不悅。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今汝欲官則相至,欲祿則上卿至。既受吾賞,又責吾禮,無乃難乎?”(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材料二:段干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同而軾。其仆問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軾?”文侯曰:“段干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里。吾敢不軾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干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庇终垶橄?,不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于木敬上子夏友田子方故也。(節(jié)選自皇甫謐《高士傳》)【注】①軾:憑軾,古人乘車時表示敬意的動作。②地:指地位、權勢。③量:滿。10.材料二面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夫文侯A名B過C齊桓公者D蓋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相,解釋為“讓……做相國”,和《鴻門宴》中“使子嬰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B.以為,解釋為“認為”,和《過秦論》中“鑄以為金人十二”中的“以為”詞義不同。C.責,解釋為“要求”,和“求全責備”“責人從寬,責己從嚴”中的“責”詞義相同。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來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個平民百姓。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魏文侯聽從車夫的建議,請段干木做國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給段干木優(yōu)厚的俸祿,并且時常前往看望他,此舉受到國人的稱贊。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無知之人用兵,在戰(zhàn)場上和敵人奮勇拼殺、一爭高下,使無辜百姓尸橫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國家之亡、國君之死。C.魏文侯對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對翟璜卻傲慢無禮。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段干木是個看輕官位、俸祿的賢者,而翟璜卻要官得官,要俸祿得俸祿。D.魏文侯認為,段干木雖隱處窮巷,卻聲名遠揚,而自己雖然地位顯赫,富有財富,但聲名遠遠比不上段干木,理應對他憑軾以表敬意。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而魏禮之,天下莫不聞,無乃不可加兵乎?(2)少貧且賤,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見,造其門,其逾墻而避。14.君子用兵,為什么能夠做到“莫見其形,而攻已成”?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3分)10【答案】DFH【解析】句意:魏文侯的名聲超過齊桓公,大概是他尊重段干木、敬重卜子夏、以田子方為友的緣故啊?!罢摺病北砼袛?,應在“者”后D處斷開;“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都是動賓結構,應在“木”后F處和“夏”后H處斷開。故在DFH處斷句。1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錯誤。使動用法,讓……做相國。/名詞,丞相。句意:于是魏文侯就請段干木做國相。/讓子嬰做丞相。B.正確。認為。/用……做成。句意:秦君認為司馬唐說得很對。/冶煉它們鑄造成十二個銅人。C.正確。都是“要求”。句意:又要求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