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_第1頁
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_第2頁
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_第3頁
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_第4頁
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2024年張桂梅事跡概括篇

篇一:張桂梅事跡概括

師德標兵張桂梅先進事跡

她,沒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有著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

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分享著人間最美好的親情。

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們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愛的奉獻之歌。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福利院院長張桂梅。

傳遞真愛的使者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

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系,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于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

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癥。

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

1995年,身患癌癥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

后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脫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huán)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huán)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

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后,她承擔起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

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后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著工作的快樂。

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

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

到醫(y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

醫(y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后果就不堪設想。

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yè)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中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怎么能扔下他們不管呢!

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么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

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

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yī)院。

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

手術。

手術后,醫(y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yǎng)半年。

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后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臺。

張桂梅的事跡迅速傳遍華坪大地。

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匯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

聽了介紹以后,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并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h里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

希望她好好治病。

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

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

發(fā)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么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

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xù)。

她說,她的生命屬于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

正是由于這種感恩的心態(tài)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校園媽媽的情懷

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fā)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并連夜把他送到醫(y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

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y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沒有生活費而幾次提出退學。

可只有4個月就畢業(yè)了,眼看孩子中途輟學,張桂梅心痛不已,每周拿出30元,幫助他順利完成了學業(yè)。

有一段時間,班里的許多男生夜不歸宿,沉迷網絡游戲。

張桂梅得知后心急如焚,直接將行李搬到了男生宿舍,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學習。

通過言傳身教,終于使他們戒除了網癮,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健康向上的業(yè)余愛好。

此那以后,不少學生有趣地稱她為校園媽媽。

2024年,張桂梅遠在東北年近古稀的姐姐病危,很想見一見她這位已經20多年沒見過面的妹妹,并給她寄來了路費。

可這時,正趕上一個學生住院交不起住院費,她又把姐姐寄來的路費給學生交了住院費,并打電話請求姐姐諒解。

有一次,張桂梅在鄉(xiāng)下看到一個衣衫破舊的農村婦女心事重重。

一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山體滑坡,原來的房子被沖走,各級政府湊錢給她蓋了新房,但自己也借了些錢。

眼看孩子就要上學,自己又身帶殘疾,正為孩子上學的費用發(fā)愁。

張桂梅聽后沒有多想,對那位婦女說:

孩子我背走,你自己找點活干,什么時候有能力撫養(yǎng)孩子,就什么時候去接回來。

就這樣,她將這個素不相識的女人的孩子背出大山,供他吃住和上學讀書。

2024年3月,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成立,張桂梅義務擔任院長。

從那時起,她又把母愛給了失去父母的孩子們。

2024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邀請60位全國部分教師和教育專家到北戴河休假,并允許每人帶一位親人陪同。

張桂梅作為云南省唯一被邀請的教師,她的第一個念頭是要帶多年沒有見面的姐姐同去,但這個念頭一閃過后,她又想到了自己收養(yǎng)的孩子們。

于是,張桂梅帶上了兒童之家年紀最小的小蘿卜頭。

現在,兒童之家收養(yǎng)的孩子已經有20多人走向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17人分布在全省各地讀書。

另有50人還在兒童之家,在張桂梅媽媽的呵護下幸福成長。

張桂梅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她卻把自己的工資和來自其他方面的收入都用在了別人身上。

2000年,國務院給她頒發(fā)了5000元獎金,她作為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

2003年,三八婦女節(jié),昆明市總工會捐給她2萬元用于治病。

2005年,華坪縣委、縣政府獎給她1萬元獎金。

這些錢經過她的手以后,她又轉手用到了學生和貧困群眾身上。

2006年,張桂梅獲得云南省首屆興滇人才獎。

剛剛從昆明領獎歸來,她就把30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民族小學,用于新建教學樓。

同時,把兒童之家的一輛微型車和別人捐獻的一車衣服也捐給了這個學校。

幾年間,張桂梅累計用于資助學生、困難群眾和教育事業(yè)的捐款已接近50萬元,而自己卻沒有留下一分存款。

貧困女童的圓夢人

張桂梅在她收養(yǎng)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

不少孩子由于父母缺乏文化,從小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家庭也無法擺脫貧困。

這使張桂梅悟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解決偏遠山區(qū)的貧困問題,要從提高婦女素質入手。

因此,她一直十分關注偏遠貧困山區(qū)女童教育問題。

她認為,偏遠貧困地區(qū)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的落后又集中體現在女童受教育程度低。

女童教育成為提高偏遠貧困山區(qū)人口素質,改變貧困面貌的關鍵。

基于這樣想法,幾年來,她致力于興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并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張桂梅不止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心愿。

在中央人民廣播網演播室,她接受了9歲小記者吳梓曼采訪。

小記者向她提了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個魔法瓶,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張桂梅飽含深情地說:

我有一個夢想,夢想讓山里的孩子都有書讀,夢想山里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

看到十七大報告提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這句話,張桂梅激動不已。

她說:

國家提

出這樣的教育發(fā)展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山里的孩子渴望知識,渴望改變他們的命運,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

現在面臨的困難還很大,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山里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高中階段的教育。

作為黨代表出席黨的十七大歸來以后,張桂梅一邊忙著深入機關、學校、企業(yè)宣講十七大精神,一邊為興辦貧困女子高中、新建兒童之家奔波。

11月7日上午,在給全縣的企業(yè)老總宣講十七大精神時,張桂梅用自己親歷十七大的感受和一樁樁具體的事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老總們。

一位煤礦老板激動地說:

面對奉獻兩個字,我自愧不如。

什么是奉獻?在張老師身上就可以找到最好的答案。

不少老板表示,一定全力支持張桂梅,幫助她把愛的奉獻延伸下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張桂梅一直為之呼吁的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在十七大上已經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關注。

她苦苦追求的興辦貧困女子高中,也引起了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

10月31日,麗江市已經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正式決定啟動貧困女子高中建設項目。

現在,張桂梅的計劃是面向麗江市的華坪、永勝、寧蒗、玉龍4個縣的偏遠山區(qū)招收4個班200名貧困女生,并于2008年3月,先招初三預備班,9月正式就讀高中。

與此同時,長期借用華坪縣福利院房子生活的兒童之家的孩子們,也即將擁有他們自己的新家。

華坪縣已落實3畝土地,并由縣政府安排100萬元,中海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出資100萬元新建兒童之家。

目前,這個項目已經正式開工建設。

據悉,新的兒童之家建成投入使用以后,張桂梅收養(yǎng)兒童的規(guī)??梢詳U大到100人。

到那時,可以有更多的兒童分享到她的母愛。

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于漪先進事跡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被首批評為語文特級教師。

自1951年從復旦大學教育系本科畢業(yè)分配到中學任教,先后榮獲上海市中小學優(yōu)秀校長、上海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上海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戰(zhàn)線先進工作者、教育督導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yōu)秀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兩次被評為上海市教育戰(zhàn)線先進工作者、四次獲上海市勞動模范稱號、五次獲上海市三八紅旗手稱號,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任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會長等。

歷任第七、八、九屆上海市人大常委,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委員。

2024年9月獲得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榮譽稱號,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接見。

教育部號召全國教師向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學習。

一位師者60年的堅守與追求記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于漪

參與20多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的評審、領銜名師基地定期培訓、指導制定上海十二五師資隊伍建設規(guī)劃82歲高齡的她,依然鏗鏘行走、奮筆疾書、呼吁吶喊。

為了更多教師的成長,她不遺余力。

她,就是在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了整整60年的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語文特級教師于漪。

在于漪心目中,教師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yè),淡泊名利,勤勤懇懇,一步一個腳印攀登。

她就這樣努力攀登著,走到峰頂時,自己化作了山峰。

于漪說過三句話,平白樸實卻又內涵豐厚,道出了一位師者的堅守與追求。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一頭挑著學生的今天,一頭挑著國家的未來

在幾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于漪有一種切身的體會:

教師的責任大于天。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她認為上課不是簡單的技術性問題,它關系著每一個孩子的素質培養(yǎng),因為學校培養(yǎng)的是國家的后代、民族的后代。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面對孩子,于漪的心中充滿了沉甸甸的責任。

她為母語的邊緣化而痛心疾首,為功利化的課外作業(yè)擠占了學生的閱讀時間而傷感。在一次研討活動中,于漪憂心忡忡地說,新世紀中學生的心靈如同干涸的鹽堿地,缺少

精神養(yǎng)料。

她大聲疾呼:

不要讓題海毀了孩子們。

老師們要好好鉆研學科的規(guī)律,將語文教學與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無縫對接,喚醒孩子青春的心靈

正因為如此,對于《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242024年)

》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于漪高度認同。

她說,這是對急功近利教育行為的有力回擊,將會起到積極的正面引導作用,明天的國民素質取決于今天的教育質量。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正是著眼于全民族素質的提高。

對于一些新教材中傳統篇目保留過少、新增篇目太多的狀況,于漪隱隱擔憂:

教材固然需要介紹外國文學作品,打開學生的視野,但更要首先學好本民族的文化。

我們培養(yǎng)的人是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公民,應該深深打上中華民族的烙印,懷有一顆中國心。

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每個教師的責任。

于漪堅定地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導向不能動搖。

一肩挑著學生的今天,一肩挑著國家的未來。

有了這樣強烈的使命感,于漪自覺維護著師道的尊嚴。

她說:

我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讓自己的生命和我肩負的教書育人使命結伴同行。

站在為學生成長、為民族未來發(fā)展的高度,她鑄起偉大的師魂,自身也獲得了崇高的人格力量。

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于漪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修身養(yǎng)性為人師表。

她說:

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

對于學生的不懂事,于...

篇二:張桂梅事跡概括

一名山村教師,能贏得全社會的尊重,張桂梅靠的是全身心去立德樹人,她的事跡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所以我們應該去學習!下面為大家整理2024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先進事跡5篇,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張桂梅先進事跡1

貧困學生的及時雨

華坪女子高中絕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貧困家庭,家庭貧困的陰影對孩子影響很大。張桂梅在家訪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學生,還經常救濟學生家庭,甚至幫助全家人擺脫貧困。

船房鄉(xiāng)華榮村的文麗麗、文萍萍(化名)兩姐妹分別是華坪女子高中的高三和高一學生。兩姐妹的家不僅貧困,而且她們的父親眼睛患有嚴重疾病,在縣醫(yī)院無法醫(yī)治,需要到鄰近的攀枝花市醫(yī)院醫(yī)治,可因經濟困難,一直未能出行。今年國慶到她們家家訪時,張桂梅當場掏出500元給兩姐妹的父親,讓他盡快去看病。

張桂梅看到兩姐妹家有一間裝雜物的危房,人員進出十分危險,當即提出應該盡快拆除。陪同家訪的船房鄉(xiāng)鄉(xiāng)長李桂梅表示由鄉(xiāng)里幫助拆房,并幫助其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保障。兩姐妹和父母感動不已,全家攙扶著張桂梅送出村外。

12年來,張桂梅資助學生困難家庭的費用,都來自各級政府給她的獎勵補貼,還有社會各界的捐助。她希望把這些關愛帶到女子高中的孩子們身上。

我獲得的許多榮譽,是貧困山區(qū)老師集體的榮譽。黨和人民沒有忘記貧困山區(qū)的老師們,溫暖了老師學生們的心,激勵著我們更加努力做好貧困山區(qū)的教育工作。張桂梅誠懇地說。

張桂梅先進事跡2

校長就是心理醫(yī)生

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沒有專職的心理醫(yī)生。學校老師們開玩笑說:張桂梅校長就是心理醫(yī)生。

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家庭貧困的陰影,經常會使一些學生精神狀態(tài)低迷,學習成績滑坡。每當遇到這種情況,張桂梅不僅耐心地開導學生,而且親自去家訪,了解學生背后的家庭原因。她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輟學。

張桂梅每晚住在學生宿舍。高一年級的一名女生情緒低落,學習成績退步。張桂梅就讓她與自己同住,經常開導她。了解到女孩的父母經常打架,女孩還常被父親嫌棄辱罵。張桂梅3次到村中她家里為其父母調解,終于讓全家和好,小姑娘臉上有了笑容,學習也更努力了。我要救這個孩子,就要救她父母,救她全家!張桂梅說。

陳小琴(化名)最近考試成績才390多分,這個成績究竟是什么原因?今年國慶家訪,張桂梅帶著滿腹疑問來到船房鄉(xiāng)華榮村高三學生陳小琴家。陳小琴家是貧困戶,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受到村里幫扶,當了村里的保潔員。張桂梅明白了陳小琴的心病,親切地鼓勵她:大家都在幫助你家,你在學校的生活費有學校補助,你不用擔心家里,應該全力以赴地專心讀書。

12年來,華坪女子高中沒有一個學生因為貧困輟學,沒有發(fā)生過學生自殺、自殘的事件。12年來,跋山涉水的家訪,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甘苦張桂梅都了然于胸。

張桂梅先進事跡3

步履艱難的家訪路

頭幾年,張桂梅自己走山路家訪,曾因過度勞累昏睡在路旁。她嘗試過自己租車,也騎過馬和摩托,肋骨斷了兩次。后來縣里派車幫助她家訪,可幾乎每一個學生家里都還有一段要步行的小路。過去張老師能風風火火地走路,后來病越來越重,有些難走的路段需要攙扶。今年需要攙扶的時候就更多了。一直跟隨張桂梅家訪的華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王秀麗說。

今年10月2日至7日,張桂梅在6天里走遍華坪縣榮將鎮(zhèn)、石龍壩鎮(zhèn)、興泉鎮(zhèn)、船房鄉(xiāng)的37個村小組,走訪了39個農村學生家庭,平均每天走訪六七個學生家庭。最遠的家訪路是去高三學生羅青青(化名)的家。乘車40多公里到達船房鄉(xiāng)華榮村后,張桂梅還要走半個多小時的上山小路到羅青青家。在同事和羅青青的攙扶下,張桂梅一步一步地爬山坡,走幾分鐘就停下來大口大口地喘氣。路過一條淺淺的小溪時,她已無法抬腿跨過,只能拖曳著雙腳劃過水面。

自2024年創(chuàng)辦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始,12年來,每屆高三、每個農村學生,張桂梅都要利用假期盡量家訪一遍。她不是麗江人,卻已走遍麗江各地山山水水。她的足跡覆蓋約1552名學生的家庭,行程11萬余公里。

張桂梅把1804個貧困山區(qū)女孩送出大山,送進大學。她創(chuàng)辦的女子高中歷屆高中畢業(yè)生升學率100%,今年高考又創(chuàng)最好成績,159個考生中70人上一本。然而,張桂梅仍不甘心,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她仍舊拖著病體去家訪,她要去了解每個學生家庭的情況,去解除每個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學生再加把勁,明年高考打個漂亮仗。

張桂梅先進事跡4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這句話出自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一位堅守滇西貧困地區(qū)40多年的鄉(xiāng)村教師。從照片看,她身軀瘦小,臉龐滄桑,但目光堅毅而執(zhí)著。40多年來,她放棄了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qū)教育扶貧主戰(zhàn)場,用持之以恒的無私奉獻,幫助鄉(xiāng)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

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作為時代的燃燈者,張桂梅的故事讓許多網民熱淚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來,張桂梅笑對人生風雨坎坷,始終堅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教師崗位上。從寸寸青絲到頭發(fā)花白,未曾改變的是對山區(qū)學子的愛心,對教育事業(yè)的信仰。她幫助一個個孩子改變人生的軌跡,進而幫助一個個家庭改變困難的處境,這是何其崇高的事業(yè)啊!

張桂梅讓人熱淚盈眶,還因為她激發(fā)了人們對教師特別是鄉(xiāng)村教師群體的感懷。我們相信,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還有無數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他們終其一生或許默默無聞,用生命踐行使命,用情懷抒寫擔當,看似普通平凡,卻無比崇高。他們持之以恒的堅守和奉獻,溫暖了每一位學子的心靈。社會不該也不會忘記他們的貢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識文斷字的讀者心中都有一份師恩難忘的情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張桂梅恰似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又何嘗不是教師群體的寫照呢?致敬張桂梅,就是致敬每一

位潤育桃李的教師。謝謝你們讓知識傳承,讓文明賡續(xù),讓青春激蕩,讓學子成長,讓夢想飛揚!

致敬張桂梅,同時也表達了黨和國家尊師重教的一貫立場。事業(yè)發(fā)展,人才為先。我們期待有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yè),扎根基層,扎根西部,扎根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為國家發(fā)展和民族振興培養(yǎng)人才、積聚力量。

張桂梅先進事跡5

張桂梅校長又上熱搜了,但這一次不是讓全網熱淚盈眶,而是卷入觀點爭議,讓支持她的人感到心情復雜。她在一檔專訪節(jié)目中表達了對女性當全職太太的鮮明反對。她講道:一個學生領著丈夫和孩子回到華坪女中,準備給母校捐一筆錢,當她得知這名學生已做起全職太太,便直接轟人,你給我滾出去。家庭那么困難,把你供到現在,反而當起了全職太太?

當全職太太怎么了?為什么不能尊重別人的意愿呢?說尊重女性獨立,為什么不尊重女性成為全職太太這種獨立選擇呢?有誰比一個女性自身更知道什么對自己有利、什么能讓自己幸福、什么更適合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觀和幸福觀,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這種偏執(zhí)以如此強烈排斥的方式強加到學生身上?當全職太太怎么就對不起教育改變命運了,貧困生出身怎么就不能當全職太太了?一個個問題像雨點一樣飛向昨天被視為教育天使的張桂梅,天使的人設似乎因為那個滾字而黯然失色。幸虧是張桂梅說了這段話,網民能口下留幾分情,如果是一般人,早被群毆得鼻青臉腫了。

我覺得當全職太太是一個人的自由,也并不意味著就沒有自我和缺乏獨立,但我實在不忍去批評張桂梅的觀點。當然,會有一定的道義因素,面對這樣一個教育圣雄般的人物,批判本身似乎有失道義和力度。泰戈爾的那首詩,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見腳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來,當作火把點燃,照著自己向前走吧張桂梅就是這樣的人,把自己的肋骨拆下來當火把,點燃了很多大山里的女孩前行的路。她為了教育,為了改變那些女孩的命運,連自己的命都不要了,用命換了一代人的命運。說到關心、愛護、心疼、尊重那些大山里的女孩,我們這些蜷縮在都市咖啡廳里、在鍵盤上敲敲字、熱衷于談論抽象概念的人,怎么比得上她?我們談論的只是抽象概念,她接引了幾千個女孩走出大山,我們沒有理由覺得我們比她更懂貧困山區(qū)女孩教育這個命題。

這么說并不是失去了一個評論員的判斷力,好像一個人成為道德典范,身上有了道義光環(huán),就不能被批評了。不是這個意思。道德圣人也會有認知局限,張桂梅用生命在做教育,并不意味著她每句話都是對的。我說的不忍更包含著同情的理解這個意思,不要把支持還是反對全職太太當成一個抽象的命題,當成吐槽大會、脫口秀、大專辯論賽供選手抖機靈的辯題,而要進入張桂梅所生活和面對的那種環(huán)境中,進入貧困山區(qū)女孩教育這個具體語境中理解反對女性當全職太太這個命題,看到它的條件性、矛盾性、語境性和問題針對性。

很多人首先是被那個滾字刺激了,如果進入語境,就不會把這個字當成激烈對抗中那種粗野、排斥、敵對的意思,而會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