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年福建省三明市湖村中學高二物理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1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多選題)某發(fā)電廠原來用電壓為U1的交流電輸電,后改用變壓比為1:50的升壓變壓器將電壓升高為U2后輸電,輸送的電功率保持不變.若輸電線路的總電阻為R線,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由公式I=可知,提高電壓后輸電線上的電流降為原來的B.由公式I=可知,提高電壓后輸電線上的電流增為原來的50倍C.由公式P=I2R線可知,提高電壓后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減為原來的D.由公式P=可知,提高電壓后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增大為原來的2500倍參考答案:AC【考點】遠距離輸電.【分析】根據(jù)P=UI得出輸送電流的大小,再根據(jù)求出輸電線上損耗的功率【解答】解:改用變壓比為1:50的升壓變壓器后輸送電壓變?yōu)樵瓉淼?0倍;A、根據(jù)I=,知輸送功率不變,輸送電壓變?yōu)樵瓉淼?0倍,則輸電電流降為原來的.故A正確.B、在公式I=中,U2必須是輸電線上損失的電壓,而不是輸送電壓,故B錯誤;C、由公式P=I2R線可知,提高電壓后輸電線上的功率損耗減為原來的,故C正確;D、在公式P=中,U2必須是輸電線上損失的電壓,而不是輸送電壓,故D錯誤故選:AC2.(單選)人乘電梯勻速上升,在此過程中人受到的重力為G,電梯對人的支持力為FN,人對電梯的壓力為FN’,則(
)A.G和FN是一對平衡力
B.G和FN’是一對平衡力C.G和FN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G和FN’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參考答案:A3.(多選)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負極接地,其電動勢為E、內(nèi)電阻為r,R1、R2為定值電阻,R3為滑動變阻器,C為電容器,圖中電流表和電壓表均為理想電表。在滑動變阻器滑動頭P自a端向b端滑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B.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C.電容器C所帶電荷量增多
D.a點的電勢降低參考答案:AD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子和質(zhì)子都是元電荷B.一個帶電體的帶電荷量為205.5倍的元電荷C.元電荷是最小的帶電單位D.元電荷沒有正、負之分參考答案:D5.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輸入端通過燈泡L1與輸出電壓恒定的正弦交流電源相連,副線圈通過導線與兩個相同的燈泡L2和L3相連,開始時開關(guān)S處于斷開狀態(tài).當S閉合后,所有燈泡都能發(fā)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A.副線圈兩端電壓不變B.燈泡L1亮度變亮,L2的亮度不變C.副線圈中電流變大,燈泡L1變亮,L2變暗D.因為不知變壓器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所以L1及L2的亮度變化不能判斷參考答案:C當S接通后,輸出功率變大,輸出電流變大,變壓器的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所以變壓器的輸入功率變大,輸入電流變大,燈泡L1的電壓增大,原線圈電壓減小,匝數(shù)不變故副線圈電壓減小,故A錯誤;由A可知,燈泡L1變亮,L2變暗,故BD錯誤,C正確。所以C正確,ABD錯誤。二、填空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16分6.一段導體兩端電壓是4V,在2min內(nèi)通過導體某一橫截面積的電量是15C,那么這段導體的電阻應是
Ω.參考答案:327.一個有初速的、電量為+4×10-8C為的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只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克服電場力做了8×10-5J的功。則A、B兩點的電勢差UAB為
,在此過程中,電荷的動能
(填“增加”或“減少”)了
eV。參考答案:?2000V;減少;5.0×10148.當具有5.0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屬表面而后,從金屬表面逸出的電子具有最大的初動能是1.5eV,為了使這種金屬產(chǎn)生光電效應,入射光的最低能量為
參考答案:3.5ev
9.已知空氣中的聲速V空=340m/s,有一聲波在空氣中的波長為λ空=1m,則該聲波的頻率為____HZ。該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已知V水=1450m/s)的波長為
m。若已知該聲波在鐵軌中傳播時的波長為14.4m,則可計算出鐵軌中的聲速為____
____m/s。
參考答案:340
4.26
489610.在磁感應強度B為0.4T的勻強磁場中,讓長0.2m的導體ab在金屬框上以6m/s的速度向右移動,如圖所示,此時ab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等于
V;如果R1=6Ω,R2=3Ω,其他部分的電阻不計,則通過ab的電流大小為
A。參考答案:0.48,0.2411.14.一個有初速的、電量為+4×10-8C為的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只受電場力作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克服電場力做了8×10-5J的功。則A、B兩點的電勢差=____,在此過程中,電荷的動能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了________eV.參考答案:12.如圖所示是使用光電管的原理圖,當用某種可見光照射到陰極K上時,電流表中有電流通過:(1)當變阻器的滑動端P向______滑動時(填“左”或“右”),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將會減小,當電流表電流剛減小到零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為U,則陰極K的逸出功為______________(已知電子電荷量為e,普朗克常量為h,可見光的頻率為)。(2)如果保持變阻器的滑動端P的位置不變,也不改變?nèi)肷涔獾念l率,而增大入射光的強度,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將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將會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如果將電源的正負極對調(diào),將變阻器的滑動端P從A端逐漸向B端移動的過程中,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先__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電源電壓足夠大)參考答案:
(1).右
(2).hv-eU
(3).不變
(4).增大
(5).增大
(6).保持不變(1)電流表中的電流減小,則兩極上的反向電壓增大,所以滑動變阻器應向右滑動,因為反向電壓為U時,電流表讀數(shù)為零,根據(jù)動能定理得: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根據(jù)光電效應方程可得,故(2)根據(jù)愛因斯坦光電效應方程,可知如果不改變?nèi)肷涔獾念l率,而增加入射光的強度,但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不變,由于光照強度越大,光子數(shù)目多,那么通過電流表的電量增大,則電流表示數(shù)將增大.(3)對調(diào)后反向電壓變?yōu)檎螂妷?,光電子受到的電場力是動力,滑動變阻器從A到B過程中兩極間的電壓增大,使得更多的光電子到達另一極,即電流增大,因為光電子數(shù)目由限,所以當所有光電子都到達另一極時,隨著電壓的增大,光電流不再增大,故先增大后保持不變13.在同一直線上依次有a、b、c三點,且bc=3ab,在a點固定一個帶正電的小球,在b點引入電量為2.0×10-8C的檢驗電荷,其所受電場力為2.0×10-6N。將該檢驗電荷移去后,b點的場強為____,c點場強為____。如果要使b點的場強為零,可在c點放一個電量是a點處帶電小球的電量的____倍的____電荷。參考答案:三、簡答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1分,共計22分14.(5分)電磁波是一個大家族,請說出這個家族中的幾個成員(至少說出3個)參考答案: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等。15.很多轎車中設(shè)有安全氣囊以保障駕乘人員的安全,轎車在發(fā)生一定強度的碰撞時,利疊氮化納(NaN3)爆炸產(chǎn)生氣體(假設(shè)都是N2)充入氣囊.若氮氣充入后安全氣囊的容積V=56L,囊中氮氣密度ρ=2.5kg/m3,已知氮氣的摩爾質(zhì)最M=0.028kg/mol,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6.02×1023mol-1,試估算:(1)囊中氮氣分子的總個數(shù)N;(2)囊中氮氣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參考答案:解:(1)設(shè)N2的物質(zhì)的量為n,則n=氮氣的分子總數(shù)N=NA代入數(shù)據(jù)得N=3×1024.(2)氣體分子間距較大,因此建立每個分子占據(jù)一個立方體,則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即為立方體的邊長,所以一個氣體的分子體積為:而設(shè)邊長為a,則有a3=V0解得:分子平均間距為a=3×10﹣9m答:(1)囊中氮氣分子的總個數(shù)3×1024;(2)囊中氮氣分子間的平均距離3×10﹣9m.【考點】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分析】先求出N2的物質(zhì)量,再根據(jù)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求出分子的總個數(shù).根據(jù)總體積與分子個數(shù),從而求出一個分子的體積,建立每個分子占據(jù)一個立方體,則分子間的平均距離,即為立方體的邊長,四、計算題:本題共3小題,共計47分16.如圖12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內(nèi)電阻r=1,電阻R1=5,R2=6,當電阻箱Rx調(diào)到6時,理想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1.0A。求:(1)電源電動勢E;(2)調(diào)節(jié)電阻箱,使理想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9A時,電阻R2消耗的電功率P2。參考答案:(1)R2、RX并聯(lián):R并=R2/2=3
------2分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電源電動勢E=I(R1+R并+r)=9V
------3分(2)根據(jù)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R2兩端電壓U2=E-I′(R1+r)=3.6V
------3分
R2消耗的功率:
------3分17.如圖所示,電源電動勢E=10V,內(nèi)電阻r=2,R1=28,R2=20,R3=60,電容C=4×10-8F,試求:⑴開關(guān)S斷開穩(wěn)定后,電容器所帶電量。⑵再突然閉合S,求S閉合后,通過R3的電量。參考答案:(1)S斷開UC=E=10V
Q=4×10-7C
(2)(4分)S合UC/=4V
Q/=1.6×10-7C
18.如圖所示的裝置,左半部為速度選擇器,右半部為勻強的偏轉(zhuǎn)電場.一束同位素離子流從狹縫S1射入速度選擇器,能夠沿直線通過速度選擇器并從狹縫S2射出的離子,又沿著與電場垂直的方向,立即進入場強大小為E的偏轉(zhuǎn)電場,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上.已知同位素離子的電荷量為q(q>0),速度選擇器內(nèi)部存在著相互垂直的場強大小為E0的勻強電場和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0的勻強磁場,照相底片D與狹縫S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交金融背景下的社區(qū)銀行產(chǎn)品開發(fā)
- 班級文化墻與德育教育的結(jié)合
- 社交媒體營銷實戰(zhàn)教育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策略
- 學期教學工作全面推進計劃
- 設(shè)計產(chǎn)品開發(fā)的創(chuàng)新路線計劃
- 林場管護合同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水果訂貨合同范本
- 解除購貨合同范本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辦公教育的變革
- 科技助力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趨勢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語文真題版有答案
-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知識競賽-競彩知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醫(yī)院DRG付費知識培訓課件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練習
- (2024年)保安培訓圖文課件
- 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素養(yǎng)知識講座
- 雷達干擾技術(shù)概述
-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shè)計表格式教案
- JBT 7901-2023 金屬材料實驗室均勻腐蝕全浸試驗方法 (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