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_第1頁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_第2頁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_第3頁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_第4頁
《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5篇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抖鸥υ娙住方虒W設計1教學目的: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2、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現手法。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教學重點:1.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2.初步鑒賞品味詩歌的美點。3.把握詩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教學難點: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2.初步掌握一些詩歌常見的表現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教學方法:1.朗讀教學法。2.古詩五步教學法。3.詩歌境界教學法。課時安排:三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二、簡介作者及背景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詩中自稱少陵野老,后人稱他杜少陵。杜甫:號稱“詩圣”,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朝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這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望岳》寫于所謂“開元盛世”,其時詩人才二十四五歲,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寫于“安史之亂”前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三、辨音識字,掃除文字障礙1.給加粗字注音。(1)岱宗夫如何岱(dài)(2)決眥入歸鳥眥(zì)(3)白頭搔更短搔(sāo)(4)渾欲不勝簪簪(zān)2.解釋下面加粗的詞。(1)造化鐘神秀鐘:聚集(2)陰陽割昏曉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3)會當凌絕頂會當:終當、終要凌:不盡(4)渾欲不勝簪渾:簡直(5)蕩胸生曾云曾:通“層”四、朗讀課文1、播放錄音,學生朗讀。注意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感、正音正字。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教師從節(jié)奏、語調、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導。3、師生同讀,同時多媒體顯示朗讀節(jié)奏、重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4、分組朗讀交流,理解詩歌的竟境美。五、閱讀賞析《望岳》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首句“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泰山到底怎樣呢?蒼翠的山巒在齊魯大地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那種欣喜驚嘆仰慕的情形,非常傳神。語出驚人,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欣賞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烘托泰山之高。這兩句是遠望泰山所見的高大形象?!霸旎娚裥?,陰陽割昏曉”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這是近望泰山所見的景象。“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或高或低;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仔細看才能看見。這是細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寫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的意愿,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這顯然是詩人神游玉皇頂之所見。2、理解賞析詩歌的竟境美。(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眾山?。?。(2)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了詩人凌云的壯志,勃發(fā)的雄心,表達了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3)作者當時為什么有這樣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2、詩人年輕,意氣風發(fā)。3、漫游泰山,熱情歌頌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進而透露出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3、學生齊背《望岳》。《春望》賞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睂懘和姡簢荚跍S陷后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觸目驚心呢!一座繁華似錦的城市,曾幾何時,竟被毀壞到了“無余物”“無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這一聯(lián)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睂懘和校髡哂|景生情?;B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詩的前四句,都統(tǒng)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仿佛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后半部分——想望親人?!胺榛疬B三月,家書抵萬金。”寫所盼:自安史叛亂以來,“烽火苦教多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急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睂懰迹悍榛鸨榈?,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白發(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五、比較兩首詩風格的異同1.學生齊背《望岳》《春望》。2.請學生辨析兩首詩的風格。明確:《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風格沉郁,具有悲愴美。六、布置作業(yè)1.默寫《望岳》《春望》。2.預習《石壕吏》。板書設計:遠望所見:寄情于物望岳近望望翹首望景憂細望所感:觸景生情國春望思所盼:親盼低頭思親所思:《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2【學習目標】1、總體感知詩歌內容,了解詩意,體會詩情,背誦詩篇。2、大致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詩歌的風格變化的原因?!緦W習重難點】1、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風格變化。2、揣摩品味一些精妙的或廣為流傳的名句,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分析能力。【學習流程】1、資料積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作者,與李白并稱“李杜”。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F在我們要集中學習的是他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三首詩歌,從中可我們以看出作者思想的發(fā)展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請利用課余時間完成:(1)歸納整理關于杜甫生平思想的有關材料。(2)了解三首詩相關背景資料,特別要了解《石壕吏》展現的是怎樣的一場戰(zhàn)爭?回顧學過的歷史,結合課文下面注釋,了解這場戰(zhàn)爭并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3)杜甫“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別”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整體感知(1)《望岳》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2)《石壕吏》詩中描寫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戰(zhàn)爭之慘烈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老婦已被官吏捉走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閱讀賞析賞析《望岳》與《春望》。(1)兩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各是哪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2)合作探究:①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②《春望》與《望岳》比較,詩歌風格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4、合作探究:閱讀賞析《石壕吏》(1)老婦人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怎樣?(2)石壕村這戶人家,留下的老翁、兒媳、幼孫三人以及被捉的老嫗的命運將會是怎樣呢?5、有人認為《石壕吏》中老婦的話不是一口氣說出來的,而是吏一步一步逼問出來的。試據此想象吏與婦對話的情景,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把《石壕吏》這首詩改寫為現代短文。提示:可以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對詩中的情節(jié)進行具體的描述?!抖鸥υ娙住方虒W設計3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領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和精美語言,積累一些文言詞語和詩歌的修辭方式。提高對詩歌藝術的審美能力。2、過程與方法: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充分理解杜甫詩歌的思想內容,感受作者人格的偉大。教材簡析:杜甫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號稱“詩史”。這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歷史時期:《望岳》寫于所謂“開元盛世”,其時詩人才二十四五歲,詩中熱情地贊美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也透露了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寫于“安史之亂”前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和對民生疾苦的關注與同情。學習時要用心把握詩作風格的變化。課前準備:1、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不懂的文言字詞,查閱相關的作家作品及寫作背景知識。2、教師:查閱資料,準備錄音機、磁帶或制作課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學習內容:杜甫的《望岳》、《春望》教學步驟:一、導入:由對聯(lián)“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及“草堂傳后世,詩圣著千秋?!币攵鸥?。杜甫:號稱“詩圣”,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大膽地揭露了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廣泛而尖銳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難和社會矛盾,內容深刻。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朝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被稱為“詩史”?,F在我們來集中學習他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三首詩歌,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發(fā)展變化和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二、學習《望岳》:1、播放錄音,學生朗讀。注意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感、正音正字。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教師從節(jié)奏、語調、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導。3、師生同讀,同時多媒體顯示朗讀節(jié)奏、重音,要求學生讀出感情。4、分組朗讀交流,理解詩歌的竟境美。(1)這首詩歌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來?明確: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泰山地域之廣闊(齊魯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鐘神秀),山勢之高峻(陰陽割昏曉;會當凌色頂,一賢眾山小)。(2)全詩中最讓你感到心胸激蕩的兩句?說說偏愛這兩句的理由。(3)作者當時為什么有這樣的理解呢?明確:1、唐朝盛世。2、詩人年輕,意氣風發(fā)。3、漫游泰山,熱情歌頌了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進而透露出詩人早年兼濟天下的遠大抱負。5、合作探究: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6、朗讀背誦,并以“我想對杜甫說,詩人啊,你………”的句式,講講你學了《望岳》的感受與收獲。三、閱讀賞析《春望》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出節(jié)奏、讀準重音、讀出感情。2、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這首詩與《望岳》在內容上有哪些不同?詩歌風格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四、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升級1、學生合作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并分別以這兩首詩的題目為上、下聯(lián)的開頭,試寫一組對偶句。(示例:《望岳》敘寫少年志,《春望》抒盡家國愁)。2、有人將“國破山河在”一句中的兩個字調換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條保護環(huán)境的警示語,你能寫出這個句子嗎?(明確:國在山河破)3、把這兩首詩譯成現代詩歌,盡量做到押韻。五、朗讀背誦這兩首詩。第二課時學習內容:《石壕吏》教學過程:一、導入:從年青時期朝氣蓬勃到中年目睹戰(zhàn)亂的杜甫,詩歌中吟詠的感情也發(fā)生了變化,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讀一讀杜甫的《石壕吏》。二、介紹有關《石壕吏》的寫作背景758年,為平息安史之亂,唐將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jié)度使,率兵二十萬圍攻安慶緒所占的鄴郡(現河南省安陽縣),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河南省孟縣西),并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徑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自己目睹的事實,寫了一組詩《三吏三別》,《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三、誦讀品悟:1、多媒體范讀,學生聽讀。正音正字,掌握節(jié)奏,領會情感。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準節(jié)奏,讀出情感。3、學生譯讀全詩,借助注釋和參考資料,疏通詩文大意,并在小組內交流。4、探究交流:杜甫曾言“語不驚人死不休”。你認為在這首詩中有哪些驚人之語?試作賞析。四、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升級:完成課后練習二。五、課堂小結:這三首詩是在作者不同的人生經歷中所作的,總體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變化過程,作者在詩風和詩情上也有了一定的變化。大家一定要細細品味,認真體會。六、朗讀背誦《杜甫詩三首》。《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4【教學目標】1.理解詩人在真實的敘述中所寄寓的漂泊天涯的落魄感以及同情百姓疾苦、為國擔憂的感情。2.運用多種方法誦讀作品,聯(lián)系作者經歷,感知一個飽經憂患、胸懷天下的“詩圣”形象。說明: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其所處的時代正是唐帝國由盛而衰的一個急劇轉變的時期,他的一生顛沛流離,貧病交加,充滿了悲劇色彩。他的詩作不僅有對個人境遇的嗟嘆,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鮮明的時代色彩,充溢著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本課選錄的三首詩,都是杜甫中后期的優(yōu)秀作品。學生讀這三首詩,可以從讀入手,通過熟讀來感知詩的內容,進而通過對詩中關鍵字詞的品讀,聯(lián)系作者的個人經歷,領悟詩歌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詩人的復雜感情,并且產生對詩人的敬仰之情,有興趣誦讀杜甫的作品。課時建議:2課時?!窘虒W重點與難點】1.《石壕吏》:體會詩人在巧妙的敘事中所表達的對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對悍吏的譴責。2.《又呈吳郎》:體會本詩措辭委婉、以情動人的特點,并感受“不為”、“只緣”、“已訴”、“正思”、“即”、“便”、“雖”、“卻”等詞的表達效果。3.《登岳陽樓》:體會詩人在描寫宏偉壯麗的景象中所寄托的心憂天下、嗟嘆自身的悲憤與感傷。說明:《石壕吏》一詩句句敘事,無抒情語,無議論語,但寓褒貶于敘事,傾向性十分鮮明,所以引導學生體會詩人于巧妙的敘事中藏有不盡之意是學習本詩的重點?!队殖蕝抢伞肥且皇讋裾]別人的詩作,所以引導學生體會本詩委婉的措辭、循循善誘的勸導顯得很有必要;同時,本詩一些散文化虛詞的運用,使得整首詩更加抑揚頓挫,耐人尋味,應該引導學生好好品味?!兜窃狸枠恰芬辉娨云湟饩车暮犒愰_闊為人稱道,但水勢浩森、無邊無際的巨大景象中卻有一個北望長安,涕泗滂沱的詩人,如何引導學生把握這一點是學習本詩的重點與難點?!窘虒W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導入新課介紹:《唐詩鑒賞詞典》名句索引中選自杜甫作品中的名句約有五十多句。由此可見,杜甫確實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同時,引導學生共同回憶自己熟悉的杜甫詩作。搜索記憶庫,同想杜甫的詩作。熟悉的作品有:《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贈花卿》、《絕句》、《旅夜書懷》等。激活學生的記憶庫存,比較直觀地體會杜甫詩作的豐富及對我們的深遠影響,引發(fā)學生學習本-果選錄的三首詩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了解作者生平請學生交流課前查閱的有關杜甫的資料,明確杜甫生活的時代,大唐帝國正經歷著由盛而衰的劇變,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課前準備杜甫的生平資料,查閱三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間、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的遭遇等,在課堂上交流。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提煉資料的習慣,另一方面,促使學生將作者與作品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賞讀《石壕吏》l.整體感知:(1)散讀全詩,讀準字音,疏通文意,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2)提問:初讀本詩,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重點研讀(1)細讀老婦“致詞”的十三句話,想象老婦面對悍吏怎樣的逼問才有這樣一番說辭,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什么。(2)提問:除了老婦的致詞以外,作者還在哪些詩句中讓我們感受到當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愛憎?3.集體背誦,小結。1.(1)戍(shù):駐守某一地方。且:姑且,暫且。已:停止,完畢。學生散讀本詩,明確本詩主要敘寫了一戶普通家庭在戰(zhàn)爭中的不幸遭遇。(2)詩人在詩中抨擊了石壕吏的兇暴氣焰和冷酷無情,同時對人民遭受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2.學生研讀、批注:(1)①“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②“你們家還有別人嗎?”(室中更無人。)③“你撒謊!不是還有個孩子在哭嗎?”(唯有乳下孫。)④“孩子的母親呢。快把她叫出來!”(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⑤“這怎么行!你們家必須有一個人要跟我們走?!保ɡ蠇灹﹄m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這種“藏問于答”的表現手法,讓我們進一步感受到悍史的蠻橫、兇悍,老婦的悲傷、凄苦。(2)學生圈畫、批注詩句,體會作者反映的社會現實和流露的思想情感。例1:“暮投石壕村”句中“暮”、“投’、“村’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表現了當時兵荒馬亂、雞犬不寧的社會現實。例2:“有吏夜捉人”句是全詩的提綱,“夜捉”兩字如實地描繪了悍吏抓了手段的狠毒,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此的揭露與批判。例3:“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說明老百姓長期以來飽受抓丁之苦,即使到了深夜也睡不安穩(wěn),有風吹草動立刻“逾墻’而逃。例4:“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中“呼”與“啼”形成強烈對照,體現了“吏”的暴戾兇悍,老婦的悲傷凄苦,同時“一何”修飾“啼”與“苦”,加重了感情色彩。例5:“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中,夜久”表明老婦哭訴、悍吏百般威逼的過程很漫長,聯(lián)系前文的“暮”、“夜”更能強烈感受到這一點,同時聯(lián)系“如聞泣幽咽”句,“夜久”還表明詩人對老婦一家的遭遇萬分關切,徹夜難眠,關心百姓疾苦之情溢于言表。例6:“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一句既敘事又抒情,一方面照應文章開頭,另一方面也是對“請從吏夜歸”的補充,如果說前面我們對悍吏是否會帶走這樣一個孤苦的老婦還心存疑問的活,至此我們已經全然明白了結果,我們再次體會到了悍史的暴戾和人民的疾苦。陸時雍稱贊《石壕吏》“其事何長,其言何簡”,詩人十分善于裁剪,在簡潔的敘事中抒了情、發(fā)了議論,愛憎十分強烈。1.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本詩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傾向。2.引導學生品味作者是將“吏”的蠻橫、兇悍在老婦“致詞”的轉折中暗示出來。杜甫的詩可謂字字珠璣,“精煉”更是本詩獨特的藝術風格,所以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整首詩的情感基調之后,細細品味詩句中的關鍵字詞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品味關鍵字詞的過程中,體會作者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悍吏的兇暴囂張、人民的悲苦無助的。當然在品讀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認識體會為主,不必面面俱到,更不能任意拔高。賞讀《又呈吳郎》l.提問:從題目“又呈吳郎’來看,吳郎是誰?2.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首詩給吳郎?3.提問:“又’是針對什么而言的?4.提問:吳郎是晚輩,作者在這里為什么要使用敬詞“呈”?5.自讀全詩,思考作者是從哪三個方面入手來勸解吳郎的?6.上述三個角度的勸說,作者運用了一系列的虛詞,請圈畫并指出其表達效果。1.查閱資料明確:吳郎是杜甫的一個親戚,杜甫把自己住的草堂讓給了他。2.這個草堂前有幾棵棗樹,杜甫住的時候,常有一個寡婦來打棗,杜甫從不干涉,但吳郎來了以后,就在草堂插上籬笆,禁止打棗,寡婦就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詩去勸告吳郎。3.因為杜甫以前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此處用“又”。4.作者在這里特意用了敬詞“呈”,是想讓吳郎易于接受。5.自讀全詩并梳理:(l)前四句詩作者自敘以前的事,用自己如何對待寡婦撲棗來啟發(fā)吳郎。(2)5、6兩句委婉地指出吳郎的行為確有不妥之處。(3)最后兩句指出戰(zhàn)亂、苛稅是寡婦撲棗的社會根源。6.圈畫關鍵詞:“不為”、“只緣”、‘已訴”、“正思”、“即”、“便”、“雖”、“卻”等,感受這些經常出現在散文中的虛詞如今出現在律詩當中,能夠化呆板為活潑,使得整首詩既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與“委婉地勸說”的'目的相配。從解題入手,引導學生明確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學生理解整首詩奠定基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作者對吳郎委婉的規(guī)勸,感受作者對窮苦人處境的體諒,對國家大局的關注。引導學在在感知詩作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為了承載這樣的內容,作者選用了什么樣的形式,這樣的形式對承載這樣的內容有何效果。賞讀《登岳陽樓》l.提問:詩人登臨岳陽樓時的人生境遇如何?2.散讀《登岳陽樓》中的前四句詩。(1)要求學生用一個詞語來描繪你所想象的詩人筆下的洞庭庭的景色。(2)提問:前四句詩中哪兩個字顯示了洞庭湖的景色特點?3.散讀《登岳陽樓》中的后四句詩,依據所表達的內容,為杜甫設計一段內心獨白。4.提問:洞庭湖開闊的景象似乎與詩人涕泗滂沱的情感并不相稱,對此你怎樣看?5.總結本詩的主要地位:《登岳陽樓》被評為“登樓第一詩”,現今岳陽樓上二樓正壁還懸掛著毛澤東親筆書寫的詩屏。1.反饋:根據所掌握的杜甫生平資料,可以發(fā)現這首詩是詩人辭世前兩年的作品,當時他漂泊在湘江帶,貧病交迫,暮冬叫節(jié)到達岳州,登上了岳陽樓。2.(1)可能會選用“水勢浩瀚”、“雄偉壯闊”、‘水天一色”、“氣勢磅礴”等詞語。(2)“坼”字捕寫洞庭湖的千層巨浪沖裂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顯示洞庭湖水的磅礴氣勢;‘浮”字描寫洞庭湖主宰著天地萬物的沉浮顯示出洞庭湖的壯闊。3.抓住“無一字”、“老病”、“孤舟”、“戎馬”、‘涕泗”等關鍵詞語來體會詩人的感傷不僅只為一己.更為遭受兵亂的國家與百姓。4.感受作者在這里是用宏大的景象反襯自己的渺小無助,用偉岸的氣勢反襯自己的無足輕重,景色雖然闊大,但寄寓著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滄海桑田的感觸。跟讀、誦讀、背讀,爭取熟讀成誦。1.了解詩人當時的境遇,有助于體驗詩人“涕泗”的情感宣泄與心路歷程。2.通過誦讀、品析,去感受前四句詩所展現的開闊宏麗的意境。3.引導學生揣摩詩人的情感,同時還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4.引導學生理解“漂泊西南天地司”的杜甫登樓看景時的獨特感受。5.通過他人對杜詩的推崇,激發(fā)學生熱愛杜詩的情感,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布置作業(yè)朗讀、背誦三首詩。在本課選錄的三首詩中,任選一首詩,從一個角度談談你的認識或體會。進一步落實“課堂教學目標”?!舅悸伏c撥】本篇課文共三首古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三首詩的理解,以及學生的知識積累和喜好,選擇課堂品讀和課后自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也可選擇課前布置自讀筆記、課堂交流討論的形式組織教學?!揪毩暸e隅】我們在賞讀本文選錄的三首詩的過程中,已經領略了“詩圣”杜甫的特點,其作品情感豐富,字句凝練。請再任意選讀杜詩五首,并選擇其中一首圈畫批注,談談自己的看法??稍诎嘀薪涣??!抖鸥υ娙住方虒W設計5教學目標1、了解杜甫生平、寫作背景以及對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的影響。2、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教學重點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教學難點走進詩人的情感,感受詩人深沉的痛苦和無盡的哀思。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人們喜歡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苯裉?,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詩圣”杜甫一首關于“登高”的詩,詩的題目就是《登高》。題解: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二、品讀詩歌師: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學習一首古詩,首先就是要進行的朗讀,不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嗎?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品讀詩歌。誦讀時請同學們注意四點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把握節(jié)奏,三是注意輕重,最后要求讀出感情。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誦讀。生(自由朗讀1分鐘左右)師:請同學們聽一段視頻朗讀。(展示一段名家的視頻朗讀)同學們聽的都很認真,接下來請我們班的同學讀一讀。(選兩位學生進行朗讀,師或學生作簡評,以鼓勵為主)生:齊讀師:同學們讀得都很不錯,但我認為同學們還可以在這基礎上讀得更出色。在剛才的誦讀提示中,最后一點要求是要讀出感情,那么,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們知道,詩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是為了表達思想和內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說,詩人的作品,是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那么,我們了解和把握詩人在詩作中的情感,我們就可以把這首詩讀得更好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杜甫在這首詩中寄寓的情感。同學們都朗讀了這一首詩,也對這首詩有了初步感知,同學們能否用一個字或一個詞說一說你讀完后的整體感受。生:悲傷、憂愁、孤獨……師:詩人的悲在詩歌中體現在哪里?或者說詩人悲從何來?同學們先思考幾分鐘(停1-2分鐘)我們發(fā)揮集體的力量,進行小組討論,以前后四位同學為一組討論詩人的悲在詩歌中體現在哪里?生:分組討論。(討論激烈,氣氛較好)師:討論結束。同學們坐回原位,請組內選一位代表回答。生:詩人的悲首先體現在所見秋景的悲,主要體現在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上: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師: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生:八種。有風、天、猿、渚、沙、鳥、落木和長江。特點是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落木蕭蕭和長江滾滾。師:這些各具特點的意象即詩人所見的秋景之悲是如何體現的?生:急風,是說風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風,這樣的風更冷。急風凜冽,不僅吹在詩人身上,更是吹在詩人的心里。生:天高闊遠,在茫茫天地之間,詩人更覺自己的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涌上詩人的心頭。生:猿的啼叫是哀傷的。哀猿聲聲,使詩人悲涼的心境更添一層。師:高猿長嘯,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生:清渚和白沙。從色調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調,更顯環(huán)境的冷清和凄涼。詩人觸景生情,自然內心也倍感凄涼。師:回鳥,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毛澤東筆下也有一只鳥,在《沁園春長沙》中這樣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請同學們想一想,毛澤東筆下的鳥與詩人筆下的有什么不同?生:這是兩只完全不同的鳥。毛筆下的鳥是一只展翅高飛、壯志凌云的鳥(鷹擊長空);而詩人筆下的鳥是一只無家可歸、低沉徘徊、孤獨哀傷的鳥(回鳥徘徊)。師:看到蕭蕭而下的落木和滾滾東逝的流水,詩人又會想到什么?生:落木即落葉,到了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意味著生命的終結??吹铰淙~詩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盡頭,內心無限凄涼。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東逝的流水會讓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鬃釉陂L江邊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師:除了秋景之悲外,詩人的悲還體現在哪里?生:除了秋景之悲外,悲還體現在詩人的境遇之悲,集中體現在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師:詩人的境遇之悲具體體現在哪里?生:萬里悲秋常作客,詩人長年漂泊他鄉(xiāng),壯志難酬,處境艱難。師:如何理解尾聯(lián)中的“艱難”一詞?(聯(lián)系課文注解)生: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漂泊在外,生活艱難,壯志難酬。師:詩人自身處境艱難,還處處為國為民憂心,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生: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年老了又身纏重病。生:詩人孤身一人去登臺,倍感凄涼。生: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內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終沒有遂愿,心中萬千愁緒無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師:請大家根據下面例子仿寫,對詩人的悲進行總結概括,“詩人悲在重九登臺,倍思鄉(xiāng)親”。生:詩人悲在老年孤獨,重病纏身。生:詩人悲在孑然一身,獨自登臺。師:正如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所評:系舟“萬里”,故鄉(xiāng)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為氣”,節(jié)令凄涼,此其二;“?!蹦耆绱耍恢浣K,此其三;異鄉(xiāng)“作客”,寄人籬下,此其四。“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體弱“多病”,纏身不愈,此其六;孑然“孤”獨,此其七;重九“登臺”,倍思鄉(xiāng)親,此其八。所以,整首詩以“悲”字為核心,是貫穿全詩的主線。詩人由內心傷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有觸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唉!怎一個“悲”字了得?。繋煟簩υ娙说那楦邪盐蘸土私饬酥?,我們能否把這首詩朗讀得更好呢?同學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朗讀。剛才這一段朗讀與先前的一段朗讀,哪一段讀得更好,請同學評一評。生:這一段朗讀比先前一段朗讀讀得更好,語調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凄涼。師:我們班的同學是最棒的,相信同學們一定也能讀得很好。(指名1——2名學生朗讀或讓開始時讀過的學生重讀,再讓學生自己點評。)師(小結):全詩借登高所見蕭瑟、悲涼秋景,抒發(fā)作者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悲傷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三、延伸拓展有古語說“女傷春,士悲秋”。(展示幾幅秋之悲涼的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風葉荻花秋瑟瑟”等,讓學生感悟“悲哉秋之為氣”。)四、作業(yè)1、收集杜甫詩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積累起來.2、課外收集并賞讀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3、選擇詩句中你最喜歡的一句,用散文話的語言描述出詩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字。(1)題解杜甫詩以律詩見長,《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代宗大歷二年(767)九月重陽節(jié)登高時所作。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2)學生自讀感悟自讀全詩根據注腳,解讀詩歌的內容與結構(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重在寫景,以天、風、沙、渚、猿嘯、鳥飛、落木、江水構圖;后四句依景抒情,寫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憂國傷時的感情。)思考情景間的聯(lián)系感悟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師生討論:前四句所繪的秋景圖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溶鑄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是一幅凄涼的秋景圖。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使頓生悲情;接著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一種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自然而生,尤其是“無邊、不盡”,透出其沉郁悲涼,不僅寫出了空間的廣漠,更強調無處不含悲秋之氣。)師生討論: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內化為整個民族的苦難與艱辛的?(第三聯(lián)從時空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到鑫病殘生,“萬里、百年”呼應上聯(lián)的“無邊、不盡”,使悲秋具體而沉痛。第四聯(lián)從白發(fā)日多寫到護病斷飲,使人聯(lián)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時世的艱難。這樣,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紙上。)鑒賞對仗工整的形式美。請同學以詩中的某一聯(lián)為例,研討對仗工整的形式美。(例句:首聯(lián)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對仗極其工整。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詩八句皆對,顯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比較閱讀感悟與王維的《山居秋暝》比較,感悟兩位詩人不同的風格特征。(兩詩均以“秋景”為描寫對象,但景物特點、繪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較大差異。)(3)譯詩風猛天高猿叫聲悲哀,島清沙白鳥飛翔徘徊。無邊的秋葉刷刷落下,沒頭的長江滾滾奔來。萬里漂泊悲傷居他鄉(xiāng),年老多病一人登高臺。國衰國破可恨白發(fā)增。窮困潦倒?jié)峋埔餐YI。(4)分析、《登高》一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表現了作者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感。全詩語言精煉,詞約義豐。蕭瑟的秋天,詩人的筆下寫得有聲有色。首聯(lián)落筆闊大,在獵獵的秋風中,詩人登上高處,隨風傳入耳畔的是長嘯的猿聲,日中所見的是清水白沙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這兩句包容了六種物象風、天、猿、渚、沙、鳥。猿鳥哀鳴,飛鳥徘徊,描繪出一幅凄清的畫面。此聯(lián)中“風急”二字絕妙精煉,猿哀、鳥鳴及下聯(lián)的`落木蕭蕭,長江滾滾都是由此產生。頷聯(lián)詩人具體描寫秋景,“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狀景逼真,意境雄渾綿邈。此聯(lián)已成煤后人傳誦的名言侍句。以上四句寫景,為下文悲秋抒情作了鋪墊,實際上作者已經融情入景,景中已自有情。在寫景的基礎上引發(fā)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蕭瑟凄涼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的描繪流露出強烈的感情色彩。頸聯(lián)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義,詳述了人生凄苦的境況,“悲秋”二字,使人深感凄愴之情?!俺W骺汀眲t表明作者飄泊淪徙的生活?!柏S年”指暮年,面對蒼涼寥廓的秋景,詩人想到自己客居他鄉(xiāng)、老邁多病的處境,悲涼之情頓生?!蔼毜桥_”將凄清的景物和悲涼的心情結合起來,令人頓生同情。尾聯(lián)含義深刻,概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現實,發(fā)現了詩人的衰嘆。“艱難苦恨”導致了詩人“多病”和“繁霜鬢”的境遇。特別是因多病而斷酒,詩人的悲情更難以排遣,這些都道出對時世“艱難”的不滿,對自己人生之秋的悲嘆。律詩一般都是中間兩聯(lián)對仗,而且對得自然妥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胡應麟《詩藪》內篇五卷中贊譽它“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边€稱它是唐人七律中,甚至是古今七律中第好詩。此詩雖是一首悲歌,但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涼和消沉,詩人雄俊奔放的筆勢帶給我們的是一種悲壯豪邁、心胸闊大的感覺。詩的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前兩聯(lián)的寫景并后兩聯(lián)的抒情張本,寫秋景,物象含蓄,極富特征,特別是在頸聯(lián)才點出“秋”字,表明詩人構思用字的精妙。后兩聯(lián)的抒情將國家的現實和詩人遭遇聯(lián)系起來,感情表露得深沉、曠遠,表現了杜甫高超的藝術功力。《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6【教學目標】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2.背誦三首詩歌,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3.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感受詩人的憤激之情。4.把握情景交融的創(chuàng)作方法,熟悉律詩的格律知識。5.了解杜甫“致君堯舜上”的抱負與憂國憂民的情懷,品味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窘虒W重點】感受、品味詩歌意境【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提高鑒賞能力?!窘虒W時數】三課時【教學方法】朗誦法、點讀法、探究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語設計?杜甫,作為唐代詩壇上的又一顆璀璨明星,與李白并稱為“雙子星座”。韓愈曾推崇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著名評論家胡應麟就曾稱贊杜甫的詩說“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杜甫的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格,語言極其精練,尤長于古體詩和律詩。?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詩三首,通過他的詩來體會一下沉郁頓挫的風格,品味詩歌的意境。二、知識積累1.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唐玄宗開元中,他南游吳越,北游齊趙,過著“裘馬清狂”的生活。天寶五年(746),他到長安,進取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的小官。安史之亂起,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不久又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乾元二年(759),他棄官西行,度關隴,客秦州,寓同谷,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一生寫了1400多首詩,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詩圣”。?杜甫出身在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以稷、契自許,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曾自負地說:“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但杜甫一生卻在苦難和窮困中度過,這更使他更接地氣,“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比松耐纯嗪兔癖姷募部?,增添了他內心的辛酸苦累和傷感,憂國憂民的情緒積郁心中,奔流而出化作了詩。2.古體詩又叫古風,形成于漢魏六朝,在句數、字數、平仄、用韻、對仗方面均較自由。近體詩是與之相對的概念,也叫今體詩,唐代詩人在梁陳詩人對詩律研究和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律詩和絕句這兩種新詩體。律詩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lián),依次稱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末聯(lián)(或尾聯(lián));每聯(lián)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guī)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偶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lián)須對仗。近體詩的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lián),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只是不一定對仗?!厩锱d八首其一】一、背景介紹:《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766)年秋天。當時,安史之亂雖然結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臨北方軍閥重新割據的危險;另外,唐朝與吐蕃在劍南川西的戰(zhàn)爭也接連不斷?!肚锱d八首》就是在這樣國家仍然動蕩不安、詩人依舊客居他鄉(xiāng)的社會背景下寫成的。八首詩各自獨立而又互相勾連,一脈相通,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chuàng)新方面都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jié)奏。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孤獨抑郁的感情。3.掌握詩歌內容。(1)詩歌大意明確:第一、第二聯(lián)形象描繪了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第三聯(lián)由眼前叢菊的開放聯(lián)系到“故園”,第四聯(lián)寫追憶“故園”的沉思又被白帝城黃昏的砧聲所打斷。(2)概括主要內容。明確:這首詩歌通過對巫山巫峽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繪,烘托出陰沉蕭森、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氣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撲面驚心,抒發(fā)了詩人憂國之情和孤獨抑郁之感。4.合作探究(1)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明確:玉露、楓樹林、波浪、風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2)這首詩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明確:“凋傷”“蕭森”可以看出秋氣的肅殺,“他日淚”“孤舟”可以看出詩人的憂傷與孤獨。(3)以“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為例分析“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明確:波浪洶涌,仿佛天也翻動;巫山風云,下及于地,似與地下陰氣相接。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是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不見天日。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極度不安,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悶不平,也象征了國家局勢的危急。詩人用豪邁、宏闊寫出哀愁,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把自己的深刻感情融入了進去,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4)賞析名句“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賞析:這兩句集中體現了詩歌的主旨。此時詩人身在夔州,暮年飄零,羈旅江上,面對第二次看到菊花的開放卻是秋天滿目的蕭條,不覺潸然淚下;聯(lián)想到自己的老病孤舟,又不覺引起了詩人對國家盛衰及個人身世的感慨。目睹國家殘破,而自己又不能有所作為,詩人不忍明言,這正是他憂國傷時感情的集中體現。三、課堂小結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此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從夔州的秋天起興引出了他的感發(fā),而他感發(fā)的重點則在對“故園”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較一般的悲秋之作遠為深厚。第二課時【詠懷古跡】一、介紹寫作背景《詠懷古跡》也是一組七律組詩,和《秋興八首》同作于大歷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帶有很多古跡,有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傳。?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1.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jié)奏。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沉郁怨憤的感情。3.掌握詩歌內容。(1)串講詩句明確:首聯(lián)點出王昭君的出生地,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頷聯(lián)敘述昭君的遭遇,感慨無窮,從正面贊揚了昭君的堅強性格。后四句指斥君王昏聵,致使昭君遺恨千古,從側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人們既贊揚她的美好品質,又同情她的不幸。(2)概括主要內容明確:這是一首借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懷抱的詠懷詩。詩人敘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異國的悲劇,同時把自己去國離鄉(xiāng)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與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宮見妒,他入朝見妒;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間”;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歸來,他思念長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寫自己的悲憤。4.合作探究(1)這首詩給我們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王昭君(2)找出其中點明感情的詞語怨恨(3)昭君怨恨什么?詩眼:“怨恨”:“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遠嫁異邦,遠葬他鄉(xiāng),月魂空歸,思念故鄉(xiāng)的`幽怨。(4)品鑒借古詠懷的寫作手法。?明確: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了自己的怨憤之情。借古詠懷,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三、課堂小結詩人漂泊異地,遠離故鄉(xiāng),處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鄉(xiāng)之情,也借昭君遺恨絕域,曲折表達自己失遇無路,才不得用的感慨。?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這一評論確是說出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的昭君悲劇形象,時時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間。?第三課時【登高】一、介紹寫作背景: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寫這首詩的時候,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藩鎮(zhèn)勢力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杜甫只能繼續(xù)漂泊,許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悶,有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辛,有個人的多病、未酬的壯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郁悶,他抱病登臺,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當時杜甫身居夔州,已經五十六歲,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憂憤,致使詩人身患重病。重陽登高無心游賞,觸景傷懷,抒發(fā)了自己的內心的感慨。二、熟讀詩歌,掌握內容:1.請學生吟誦詩歌,感受音韻和節(jié)奏。2.結合背景,明確感情基調。?明確:哀愁、苦痛、悲憤之情。3.理清思路,掌握詩歌內容。詩文哪里寫景?哪里抒情?明確: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尤其要注意“萬里悲秋常作客”這一句,它在結構上有重要作用,把眼前景與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2)請學生串講詩句的意思。明確:首聯(lián)描繪了六個意象,勾勒出一幅秋天肅殺的圖景。頷聯(lián)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頸聯(lián)由眼前景到心中情,使人感到詩人的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尾聯(lián)將“悲秋”之意進一步深化。(3)概括主要內容:這首詩歌寫了詩人登高所見秋江的廣闊圖景,抒發(fā)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4.學生在掌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詩。三、合作探究1.詩歌意象特點風——急天——高猿——嘯哀——孤獨無依、漂泊痛苦渚——清?(意境凄涼)沙——白?鳥——飛回2.情景特點落木——無邊,蕭蕭,下——生命之短暫(?沉郁)長江——不盡,滾滾,來——時間之永恒?(高昂)3.意境:蒼涼、雄渾、沉郁而悲壯4.情懷:萬:表明了離國別家,漂泊路途之遠;常:表明了離家萬里,流浪他鄉(xiāng)的時間之久作客:客居他鄉(xiāng);多:感嘆年老多病,精神疲憊不堪;獨:感嘆獨自登臺,形單影只,萬分凄涼;恨:感嘆過分的愁苦和憤恨,以致兩鬢過早地斑白了;停:感嘆因窮困潦倒沒酒可喝,只好停下酒杯;苦:是極度;極度(痛恨兩鬢染霜)5.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是什么明確:前兩聯(lián)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首聯(lián)兩句出現六個意象,好像六個特寫鏡頭,仰觀云天秋風,俯察江水洲渚,繪形繪色,繪聲繪動,勾勒出了一幅嚴秋肅臨天下的生動圖畫。特別要注意“猿嘯哀”和“鳥飛回”兩個細節(jié),簡直就是包括詩人在內的千千萬萬個流離失所者的寫照。詩人寓情于景,蕭索慘淡的畫面映照出詩人內心的凄涼,哀猿的啼聲暗示著詩人的悲苦。頷聯(lián)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從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到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我們可以感到詩人浩茫而紛亂的思緒。6.名句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明確:這兩句勾畫出一幅更廣闊的長江秋景。正因為有了“無邊”“不盡”,使詩的境界顯得廣闊深遠;再加上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葉落意味著一年將盡,容易產生時光易逝的感覺;亙古如斯,超越了時間的限制,抒發(fā)了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這兩聯(lián)確實已將詩人的“艱難苦恨”包含無遺,用語之精當,氣象之宏偉,在所有的登高詩篇中可謂絕唱。四、課堂小結“百年多病獨登臺”,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其中的“獨”字多么痛苦??!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這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的境況,杜甫的偉大就在此。《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7一、教材分析本文的這三首詩是杜甫在不同歷史時期寫的,學習時,在讀讀背背的基礎上用心把握作品風格的變化,并體會作者遠大的抱負和憂國憂民的情操。二、學情分析學生對于詩歌的背誦比較喜歡,但理解其中的語言及意境方面有一定的困難,應在課堂上組織好合作與探究的.活動,助其感悟詩中所含的意蘊。三、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背誦課文,準確掌握重點實虛詞含義和用法。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誦讀增體味詩歌的意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背誦課文,準確掌握實虛詞含義和用法。教學難點:詩歌的思想內容。五、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六、教學準備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并搜集杜甫的資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七、教學課時:二課時八、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望岳》本課時教學目標能背默前兩首詩歌,流利翻譯,把握詩歌主旨。授課過程一、導語:(2分鐘)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唐朝著名大詩人杜甫的兩首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兩首詩,一起來感悟一下詩人遠大的抱負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杜甫在25歲的時候,他父親杜閑在山東兗州任司馬,他曾借省親之機去山東各處游歷,這首詩就是那個時期寫的。我們讀杜甫“安史之亂”后的詩作,往往會覺得他是個沉郁寡歡的老人;可是,讀這一首感覺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氣都將使你感奮不已。(或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佳作浩如煙海,名家燦若繁星。今天,讓我們走近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聆聽他筆下流淌出來的歌聲。)二、朗讀,正音:(3分鐘)岱、夫、眥。三、學生再次朗讀,背誦詩歌。(4分鐘)四、學生分小組探討字詞、句子意思,教師統(tǒng)一訂正:(7分鐘)《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8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2、能力目標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3、德育目標通過討論喚起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及思考。重點:賞析詩歌,體會感情。難點: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教學流程:(包括:1、設疑自探;2、解疑合探;3、質疑再探;4、運用拓展。)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知道“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嗎?[美貌]知道都是在說誰么?[西施。楊玉環(huán)。貂禪。昭君]。不用說她們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給人帶來好運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紅顏多薄命”,《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學過的《馬嵬》中的楊貴妃不也是這樣嗎?還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這樣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劇是否也是這樣的……二、設疑自探(一)學始于疑大家有哪些疑問?請?zhí)岢鰜怼?、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2、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3、作者表面上敘寫了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實質上在寫什么?試結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加以分析。教師可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為:1、景物?2、情感?3、拓展?(二)自探要求1、請大家針對以上問題先進行獨立探究2、時間三分鐘三、解疑合探大家在小組內交流對以上問題的看法,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做好展示評價的準備。展示——兩分鐘后,出示展示任務分配及要求例:問題一:——第一組展示(前黑板)問題二:——第四組展示(前黑板)問題三:——第五組展示(前黑板)評價——展示接近尾聲時出示評價任務分配及要求:例:問題一:第二組評價問題二:第六組評價問題三:第七組評價答案解析:問題一:【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案啊北臼且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問題二:【明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xiāng),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xiāng)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xiāng)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問題三:【明確】作者借昭君其人其事,除了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了自己的怨憤之情。作者運用了借古詠懷的寫作手法,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四、課堂小結杜甫《詠懷古跡》組詩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將自身之感、時事之情融入詩中。顯然詩人在寫昭君的`怨恨之情時,是寄托了自己的怨憤之情的。清人李子德說:“只敘明妃,始終無一語涉議論,而意無不包,后來諸家,總不能及?!边@一評論確是說出了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它自始至終全從形象落筆,“獨留青冢向黃昏”“環(huán)珮空歸夜月魂”的昭君悲劇形象,總會時時地縈繞在我們的心間。五、質疑再探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到這里我們都已解決了,大家在探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新的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現在提出來。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明確】頸聯(lián)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六、運用拓展自主編題——我做小老師,我來考考你小組推薦優(yōu)秀習題,由出題人領著同學們完成。請學生閱讀白居易的《王昭君(二首)》,試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作比較,說說二者在風格上有什么異同。王昭君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其二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七、課堂總結:1、由學科班長對本節(jié)課作點評總結。2、師總結:我們學了借古人古事寄托感慨,大家以后也可自己作詩并引用典故補充修改“秀出我的風采”——展示要求:1、書寫要認真、規(guī)范,答案要點要清晰全面;2、口頭表述聲音要洪亮、清楚;講解完后要問:“大家是否還有什么補充?”3、非展示的同學繼續(xù)討論,做好補充評價準備。評價要求:1、評價同學聲音要洪亮、清楚;2、先點評展示同學應該注意的問題;再點評展示的答案,力爭進行補充或必要的拓展;最后對展示組進行評判打分3、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9【教學目的】1、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主旨。2、賞析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3、通過討論喚起學生對歷史人物的關注及思考?!窘虒W重點】賞析詩歌,體會感情?!窘虒W難點】理解寓意,把握主旨?!窘虒W方法】點撥-研討式。盡可能找詩歌的精彩處與學生的興趣點相交匯的部位設疑提問,啟發(fā)引導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性感受與領悟?!窘虒W時數】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知道“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形容什么的嗎?[美貌]知道都是在說誰么?[西施。楊玉環(huán)。貂禪。昭君]。不用說她們都是很美的,但美就能給人帶來好運么?[不]哦,大家想起了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自古紅顏多薄命”,《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不就是這樣嗎?我們學過的《馬嵬》中的楊貴妃不也是這樣嗎?還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這樣嗎?今天,讓我們走進被人們譽為“詠昭君之絕唱”的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看看昭君的悲劇是否也是這樣的……二、《詠懷古跡》簡介1、詩體:一組七言律詩,共五首;2、內容:緬懷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3、主旨:借古跡古人抒發(fā)自己的心懷(漂泊之感和思念故鄉(xiāng)之情)。三、整體感知1。朗讀(1)學生單讀指出所讀優(yōu)缺點。(2)教師范讀。(3)學生集體朗讀,注意音調。語速。感情。2。結合注釋、感知詩歌。思考: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怨恨)。四、賞析詩歌1。這首詩寫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開始就寫她的怨恨?(明顯不是)寫什么?(寫景)寫的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明確】“群山萬壑赴荊門”,多么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案啊北臼且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2。開篇不寫昭君,卻描繪了這樣一幅圖畫,目的何在?【明確】引出歌詠對象昭君。(板書)3。(討論)明代評論家胡震亨認為,這么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適合、不協(xié)調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明確】不同意。常言道:地靈人杰,正是因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鐘靈毓秀,才孕育出昭君這樣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么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里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發(fā)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zhèn)ヅ浴K裕嬅娴牡咨玫牟皇顷幦岬男沱惗顷杽偟膫グ?,是較為和諧的。(大巧若拙)另外,從昭君墓碑上的字也可見她的形象: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4、頷聯(lián)對仗很工整,怎樣對仗的?有何效果?(你能說說這聯(lián)主要講了昭君的什么嗎?)“一去”與“獨留”,“一”與“獨”同義互文,將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寫得入骨三分??梢?,昭君是多么孤獨!“紫臺”對“青?!?,一個富麗繁華,一個荒涼冷落,對比多么懸殊!“連”對“向”,“連”字寫出塞之景,“向”字寫思漢之心,筆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詩解意》)?!八纺睂Α包S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黃昏”一般指時間,而在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間,即和無邊的大漠連在一起的,籠罩四野的`黃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曠凄清!它是那樣的大,仿佛能夠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獨有一個墓草長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為什么?青冢有恨??!一年年、一天天,向人們展示著千古的悲哀!就這么兩句工整的對偶,內涵卻相當豐富:上句寫她生前的不幸與孤苦,下句寫她死后的孤寂與冷落,一句話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對比反襯:寫盡了昭君一生的悲劇(板書)5、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明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看歷史。囿于當時民族觀念的局限,當時人對周邊少數民族是恥于同類的,更何況遠嫁匈奴呢?據《后漢書》記載:昭君遠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鄉(xiāng),然而多次上書希望回故鄉(xiāng)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還要按照當地的習俗再嫁給匈奴王的兒子,直至最后身死異國。我們姑且不論這種回鄉(xiāng)無望的絕望對她的打擊有多大,就是那種與華夏倫理綱常相悖的習俗使其無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板書:民族偏見思鄉(xiāng)怨恨胡俗6、昭君的確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樣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讓她遠嫁匈奴?【明確】頸聯(lián)上句“畫圖省識春風面”對此做了交待。這句詩用了一個典故。(因課文有注釋,可讓學生講,以訓練其表達能力。)7、昭君的悲劇是由毛延壽造成的嗎?【明確】不是。有人曾為毛延壽鳴不平,寫過這樣兩句詩:“意態(tài)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金圣嘆也曾對此發(fā)表評價,大意是:毛延壽則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終身,難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嗎?搜羅那么多良家婦女充斥后宮專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連親自挑選之勞都不肯費,也未免太過分了??梢?,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清。劉獻廷<<詠昭君詞>>曾聞漢主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媸。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于君不知。由此可知當時皇帝的昏庸糊涂,昭君一樣的宮女的不幸。8、“環(huán)珮空歸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明確】從字面上看,作者認為,既然大錯已經鑄成,你的魂靈歸來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雖骨留青冢,但魂靈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養(yǎng)她的父母之邦,可見其懷念故國之心是多么強烈?。∠襁@樣一個美女,竟然淪落到如此下場,怎不感動?怎不傷心?一個“空”字,將詩人的悲憤之情、傷悼之意傳達得淋漓盡致。【小結】顯而易見,這兩句與上兩句前后呼應,交叉銜接。正因為元帝“省識春風面”,才有昭君“一去紫臺連朔漠”的悲??;正因為昭君“空歸月夜魂”,才有其“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凄涼??傊瑢φ丫瘎〉母醋隽嗣鞔_揭示。(板書)9、既然昭君的悲劇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對元帝持何態(tài)度?【明確】“怨恨”兩字點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來琵琶所演奏的總是從匈奴傳來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調,原來那正是昭君永遠在訴說著她不得生還故鄉(xiāng)的怨恨!讀到這里,我們的耳邊是否又會響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聲?(放琵琶曲,渲染悲劇氛圍,感染學生。)【小結】詩歌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板書:首聯(lián)引出歌詠對象入題頷聯(lián)寫昭君悲劇的一生鋪墊頸聯(lián)揭示昭君悲劇根源鋪墊尾聯(lián)點明昭君之怨高潮五、朗讀、背誦(體會昭君綿綿無絕期的怨恨之情)六、歸納寓意【點撥啟發(fā)】《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作者個人情懷的抒發(fā),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1、簡介寫作背景(為下文歸納寓意做準備。略)2、討論、歸納。聯(lián)系寫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遭貶。自己一片赤誠,盡忠進諫,皇帝卻不分忠佞,無辜貶斥自己,當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說。所以詩題叫《詠懷古跡》,顯然作者在詠嘆昭君不幸的同時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達昭君千載之怨的同時也在暗中表達自己的深沉怨恨。板書昭君畫圖省識漢元帝詩人漂泊西南唐皇帝身死異國有志難展借古傷今七、拓展到此咱們對昭君和詩人杜甫應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下面請同學們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個怎樣的形象?附:(1)詩的大意千山萬壑逶迤不斷奔赴荊門;此地還遺留生長明妃的山村。一別漢宮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著黃昏。憑看圖漢元帝豈識月貌花容?昭君佩帶玉飾徒然月夜歸魂。千載流傳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傾訴的分明是滿腔悲憤。(2)詩中重點詞語理解。1、明妃:即王嬙、王昭君,漢元帝宮人,晉時因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后人又稱明妃。昭君村在歸州(今湖北秭歸縣)東北四十里,與夔州相近。2、尚有村:還留下生長她的村莊,即古跡之意。3、一去句: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匈奴后,從此不再回來,永遠和朔漠連在一起了。紫臺:猶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賦》:"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臺稍遠,關山無極。"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4、畫圖句:意謂元帝對著畫圖豈能看清她的美麗容顏。5、環(huán)佩句:意謂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歸,只有她的魂能月夜歸來,故曰"空歸"。應上"向黃昏"。環(huán)佩:婦女裝飾品,指昭君。6、千載兩句:琵琶本西域胡人樂器,相傳漢武帝以公主(實為江都王女)嫁西域烏孫,公主悲傷,胡人乃于馬上彈琵琶以娛之。因昭君事與烏孫公主遠嫁有類似處,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記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為《昭君怨》。作胡語: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論:曲中的怨訴。《杜甫詩三首》教學設計10【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主題;探究詩作風格的變化。2.熟讀成誦,涵泳體悟。3.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窘虒W重難點】1.涵泳背誦。2.理解詩歌主題。3.把握詩作風格?!菊n時安排】二課時【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屏顯杜甫圖片)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作在總體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變化過程,號稱“詩史”。今天就讓我們與詩圣同行,去感受他博大的思想情懷。(板書標題、作者;屏顯:與詩圣同行。)二、活動建構——與詩圣同行1.第一板塊:忘情吟誦(屏顯)。(1)教師范讀。聽清讀音,把握停頓、重音。(2)自由朗讀。(3)指生朗讀。校正讀音,明確節(jié)奏。(4)齊讀全詩。(5)合作譯詩。結合注釋,疏通詩意;提出疑問,討論解決。2.第二板塊:詩意描述(屏顯)。(1)假如你是詩人,請試著用描述的口吻描寫泰山的雄偉景象。(2)假如你是詩人,請試著用感嘆的口吻抒寫你站在戰(zhàn)亂后的長安城上的感受。(3)假如你是詩人,請試著用講故事的口吻再現當年石壕那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先自行準備,再小組交流,最后小組推薦同學向全班描述?;顒拥娜磕康脑谟谕ㄟ^詩意地描述,檢驗、強化、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因此活動完畢后的評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解說是否準確(符合原意)、清晰(順序合理)、生動(描繪細致)。一句話,關鍵考查活動參與者對文本理解的準確度。教師可視其情況做點必要的補充,如“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這兩句,就要指出這里說的是泰山山脈,它在山東中部,從東平湖東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長約二百公里。詩的末聯(lián)提到的“絕頂”才是指泰山的主峰玉皇頂。3.第三板塊:品析妙點(屏顯)。杜甫曾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話。在這三首詩中,你認為哪些詞、句,或者標點用得好,談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可示例。(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上句寫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虛筆。為什么要用虛筆?因為泰山的秀美實在是一言難盡,不如只寫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這是詩人的強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詩人心靈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寫泰山的高大,這是實寫?!瓣庩枴狈种干降哪?、北兩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曉;山北日光不到,在晝猶昏。“割”字提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來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此聯(lián)向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āⅧB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一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并無區(qū)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4.自由背誦。第二課時一、活動建構——與詩圣同行第四板塊:感受情懷(屏顯)。1.這三首詩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詩句感受出來的?補充背景。(1)《望岳》。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竊比稷與契”,常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自喻的年輕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間,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結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一時期寫的。詩人的背后是一個鼎盛的唐王朝,所以在他的詩里便投射了足夠的“盛唐氣象”。(2)《春望》。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三月(約757)杜甫在長安時所作。安史之亂的叛軍攻破京都長安,杜甫投奔唐肅宗,中途被叛軍俘獲,帶回長安。此時的長安被焚劫一空,滿目凄涼,目睹一片蕭條、破敗的長安城,詩人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詩。(3)《石壕吏》。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刹坏絻蓚€月,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在鄴成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洛陽一帶又騷動起來。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都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這番經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和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最廣。2.討論明確。(1)《望岳》。抒寫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達了詩人的雄心壯志和遠大的思想抱負。(2)《春望》。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3)《石壕吏》。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3.帶著詩人的感情去讀每一首詩,要讀得入情入境。指生讀,再指生讀,齊讀。二、整合總結1.辨析比較。這三首詩寫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除了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同外,它們還有哪些不同點?提示:內容、詩人關注的焦點(自我抱負——國家、百姓命運)、語言風格(豪邁激昂——沉郁悲愴——沉郁頓挫)等。2.由學生的有關辨析比較內容作結?!懊耖g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郭沫若)詩人在年輕的時候抱定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遠大志向。年輕時候的詩作就充滿了昂揚的氣勢。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也使詩人更多地看到了勞動人民的痛苦,也時時地為國而擔憂,他的心與受苦受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