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2024學年贛州市九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

試卷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6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題。(4分)

贛州五大城門之一一一涌金門,自宋朝以來,一直是贛州繁華碼頭之一。贛州發(fā)往北邊的貨物可以從章江、

貢江的任意碼頭出發(fā),而從北邊過來的客與物,在①贛江而上行了數日,又經十八灘驚險之后,

往往是選擇在這第一碼頭涌金門上岸。所以,涌金門商賈如云,貨物如雨,交易旺盛,錢財廣通,從這個

意義上說,涌金門之名②。

1、文中加點字注音和填入橫線①處的字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A.gu夙B.jia搠C.gu溯D.jia塑

2、填入文中橫線②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天經地義B.名副其實C.當之無愧D.徒有虛名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3-5題。(4分)

贛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客家民俗文化是以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她具有質樸無

華的風格,務實避虛的精神。與閩西、粵東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的原因而為

世人所矚目。它包括歷史、姓氏宗族、民居、飲食、服飾、民間文藝等諸多民風民俗。千百年來,客家人

在由北向南的長途跋涉和頻繁的遷徙中創(chuàng)造的絢麗多姿的文化()獨特的風情風貌源遠流長。,

從而使客家民俗文化成為漢民族文化中光彩奪目的一頁。

3、文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正確的一項是()(1分)

A.與閩西、粵東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內容豐厚和歷史悠久的原因而為世人所矚目

B.與粵東、閩西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內容豐厚和歷史悠久的原因而被世人所矚目

C.與粵東、閩西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的原因而被世人所矚目

D.與閩西、粵東相比,贛南客家民俗文化以其歷史悠久和內容豐厚而為世人所矚目

4、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1分)

A.、B.?C.oD.!

5、下列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語句,銜接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因為她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B.她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C.可見,她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D.因此,她保留了古老漢民族固有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

6、給空缺處選填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

學校開展“心隨手動?剪我所想”主題活動,在“剪紙價值我來說”分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各抒己見,

發(fā)表了自己對剪紙價值的看法。活動接近尾聲,作為主持人,你就同學們的討論內容作了以下總

結:O

A.”同學們的觀點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希望我們今后能再接再厲,更深入地了解剪紙!”

B.“同學們的討論非常精彩,希望這次活動能讓我們更多地關注剪紙,傳承傳統(tǒng)技藝!”

C.“剪紙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技藝,我們應該無條件地傳承它,希望能引起同學們的重視!”

D.“在大家的熱烈討論中,我們對剪紙有了全面的認識,大家以后一定會熱愛剪紙的!”

二、古代詩文閱讀(本大題共6小題,20分)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7-8題。(每小題2分,共4分)

寒夜江口泊舟儲光羲

寒潮信未起,出浦纜孤舟。

一夜苦風浪,自然增旅愁。

吳山遲海月,楚火照江流。

欲有知音者,異鄉(xiāng)誰可求。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聯(lián)敘事,交代時間、地點和“泊舟”的孤單,寫詩人在寒夜里的浦江口岸停船歇腳。

B.頸聯(lián)的“遲”字用得精妙,遲遲望不見月亮,揭示出詩人因山川阻隔而不能望月思鄉(xiāng)的愁緒。

C.尾聯(lián)由寫景轉為抒情,一個問句透露出詩人雖身處異鄉(xiāng)卻尋到知音的喜悅和感慨。

D.這首詩語言淺易流暢,像與人交談般自然、有條不紊,將語言的淺淡精潔表現得淋漓盡致。

8、首聯(lián)的“孤”字營造出的意境,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2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10分)

【語段一】柳范為侍御史,時吳王恪好畋獵①,損居人田苗,范奏彈之。太宗因謂侍臣曰:“權萬紀事我

兒,不能匡正,其罪合死。”范進曰:“房玄齡事陛下,式不能諫止畋獵,豈可獨罪萬紀?”太宗大怒,

拂衣而去。久之,獨引范曰:“何得逆折我?"范曰:“臣聞主圣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盡愚直?”太

宗意乃解。

(選自《太平御覽?職官部?卷二十五》,有刪改)

【語段二】皇甫德參上書曰:“陛下修洛陽宮,是勞人也;收地租,是厚斂也;俗尚高髻,是宮中所化也

2

太宗怒曰:“此人欲使國家不收一租,不役一人,宮人無發(fā),乃稱其意!”魏征進曰:“賈誼當漢文之時,

上書云'可為痛哭者三,可為長嘆者五②'。自古上書,率多激切。若非激切,則不能服人主之心。激切

即似訕謗。所謂‘狂夫之言,圣人擇焉③'。惟在陛下裁察,不可貴之。否則于后誰敢言者?”乃賜絹二

十匹,命歸。

(選自《大唐新語?卷三?極諫》,有刪改)

【注】①畋(tian)獵:打獵。②可為痛哭者三,可為長嘆者五:語出賈誼《治安策》,原話為“可為痛

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③狂夫之言,圣人擇焉:語出《史記?淮陰侯列傳》,意為

“即使是狂夫的話,圣人也會有選擇地聽”。

9、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3分)

(1)猶()(2)乃()(3)責()

10、翻譯文中畫線句子。(4分)

(1)臣聞主圣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盡愚直?

(2)若非激切,則不能服人主之心。

H、閱讀兩則語段,從勸諫方式上分析為何柳范和皇甫德參先前都激怒了唐太宗,后來唐太宗卻又原諒了

他們。(3分)

(三)理解性默寫(6分)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國家領導人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所發(fā)表的演講中引用",”[李白《行

路難(其一)》]來寄語中俄關系將繼續(xù)破浪前行。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盡顯詩人慷慨激昂氣概,充滿哲理意味的千古警句是:

(3)《岳陽樓記》中“"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

三、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8分)

文學有什么用處林少華

①幾年前,中國石油大學找我去演講,講和石油無關的文學。講罷,進入“互動”環(huán)節(jié),一個男生忽一下

子站起來提問,問我文學到底有什么用。石油用處大了,可文學呢?

②也巧,從會場可以望見窗外有兩株梧桐,套用魯迅的修辭,一株是梧桐,還有一株也是梧桐,時值深秋,

碩大的葉片正從樹上翩然飄落。于是我急中生智,指著窗外回答說:喏,看見了吧?同樣看見梧桐葉飄落,

3

懂文學的人看了,可能感覺飄落的是一首詩,一支歌,一縷秋思;而不懂文學的人看了,或熟視無睹,或

覺得僅僅是一片落葉。這就是文學的用處、文學的作用。因此,懂文學的人相比于不懂文學的人,心靈生

活要豐富好多倍,精神紋理要細膩好多倍,也因此幸福和快樂好多倍。

③再以梧桐落葉為例,如果葉落時細雨霏霏,你想起的可能是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

滴”,平添縫綣的情愫;而若夜空中月牙彎彎,你腦海中或許現出蘇東坡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從而品味獨處的幽思。再比如,看見楊柳泛綠,想起“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

看見河邊養(yǎng)菜,想起“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養(yǎng)菜花”(辛棄疾);看見村頭桃花,想起“人面不知

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看見海棠,想起“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蘇軾);

看見梨花,想起''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從中不難看出,文學使我們生活中

隨處可見的尋常景物有了不尋常的神采和底蘊,觸發(fā)了我們妙不可言的感受和聯(lián)想。一句話,讓我們的生

活有了詩意。什么叫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就叫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文學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文學

看似無用,實則其為用大矣,無用之大用!

④我還有個念頭:如果讓我把世人大體分成聰明的和不怎么聰明的兩大類,那么,聰明人就是不花錢即能

獲得快樂的人,例如剛才所說的看一枚梧桐落葉就能產生審美愉悅的人;而不怎么聰明的人呢,大約就是

花錢換取快樂的人,比如花很多錢打高爾夫、開“瑪莎拉蒂”豪車等。關于聰明人,蘇東坡就是其中一位。

喏,你聽他是怎么說的:“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边€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

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p>

還有一句說得甚是直截了當:“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⑤說得多好?。o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觀可樂的一面。比如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比如月亮和竹柏,無所不

在,無處不有,而且一分錢也不用花即可讓自己樂在其中,即可“共適”,說白了,快樂不勞而獲。而不

少人卻對此無動于衷甚至不屑一顧,寧可花大把錢去另尋歡樂。為什么呢?無他,“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

耳”一一閑人,就是懂文學的人,就是聰明人。是的,真正的內心快樂,深切的內在激情,都不是花錢能

買來的。反過來說,快樂和錢財無關,而和文學有關、和文學審美有關。

⑥什么是文學的用處?這就是文學的用處。(有刪改)

13、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和論證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第③段中“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指文學使我們生活中的尋常景物有了不尋常的神采和底蘊,觸發(fā)了

我們妙不可言的感受和聯(lián)想。

B.文章從“文學讓我們的生活有了詩意”“文學讓人獲得快樂"''文學使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觀可樂的

一面”三方面論證中心論點。

4

C.文章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觀點。

D.本文的中心論點是文學有什么用,全文圍繞這一中心論點展開論述。

14、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本文觀點的一項是()(2分)

A.周國平認為“好的作品必須有兩樣東西,一是好的內容,二是好的文字表達,這兩樣東西不是在寫作

時突然產生的,而是靠自己平時多下功夫”。

B.宋濂“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沉迷于讀書學習的文學世界里。

C.柳宗元寄情于山水,伐竹取道,探山訪水,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排解自己的苦悶,寫下《小石潭記》。

D.看見楊柳濃綠,不禁想起“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等含有“柳”的詩句。

15、選文第④段舉蘇東坡是聰明人的例子,歐陽修也是聰明人嗎?請結合《醉翁亭記》相關內容簡要分析。

(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題。(6分)

材料一:

璀璨的中華文明孕育出了浩瀚的古籍文獻,時間的流逝已讓大量古籍遭受不同程度的損毀。近年來,我國

持續(xù)加大古籍保護的力度,取得顯著成效,可古籍保護仍存在修復速度趕不上老化速度的難題,大量古籍

亟待搶救。根據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的介紹,目前,我國還有1000多萬冊古籍沒有得到有效保

護。

古籍修復專業(yè)人員不足,是保護工作面臨的又一大難題。2007年,全國圖書館系統(tǒng)擁有的古籍修復師不

足百人,學歷以高中、大專為主,年齡多在40歲以上。通過在職培訓、師徒傳承、高校教學等形式的培

養(yǎng),目前,修復師已有1000余人,半數擁有本科、碩士或博士學位,年輕人已成為主力。但面對大量需

要修復的珍貴古籍,仍給人以“螞蟻搬山”之感。

材料二:

古籍修復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要把古籍保護立法擺上日程。專家在今年提交了《關于盡快推進古籍保護立法的提案》,建議以法

律手段規(guī)范古籍的存藏利用,讓古籍工作有法可依,讓古籍保護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

其次,發(fā)力古籍修復人才培養(yǎng),打造一支專業(yè)化古籍修復隊伍。專家建議,需加大人才培養(yǎng)力度,從考核

機制、待遇保障等方面為人才解決后顧之憂,讓古籍保護成為受人尊敬、具有高度職業(yè)榮譽感與社會認可

度的職業(yè),才能讓古籍修復人員的定力更持久地保持下去。

第三,改善古籍館藏條件。修復工作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始的,要等到人員設置、經費保障等各方面條件

5

成熟以后才能做;如果缺乏修復工作著手的現實條件,而館藏條件尚可,古籍破損程度不嚴重,寧愿維持

現狀,也不要動它。也可設立符合國家標準的古籍博物館,將一些不具備存藏條件單位的古籍,統(tǒng)歸博物

館統(tǒng)一保管保護;對一些民間存藏的古籍,也可試行古籍寄存制度。

材料三:

如今,傳媒形式的多樣化,正可以為古籍等冷門學科領域的大眾化傳播賦能。尤其進入數字化時代,古籍

的保護修復、活化利用、普及傳播,都產生了新的變化。一方面要做好保護工作,采用各種新科技手段留

住歷史的真實面貌,如通過人工智能對古籍內容進行深度處理和知識提取,實現古籍文本的結構化、體系

化甚至圖譜化,使其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得以傳承;另一方面則要充分挖掘深植于傳統(tǒng)文化中與新發(fā)展理念

高度契合的內容,如天下為公、民為邦本、自強不息、親仁善鄰等,使之成為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也讓古籍

中蘊含的思想觀念、生活情感,能穿過歲月長河,與當代人產生心靈共振。

16、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表明古籍修復速度趕不

上老化的速度,古籍修復專業(yè)人員不足,是保護工作面臨的兩大難題。

B.材料二指出專家建議以法律手段規(guī)范古籍的存藏利用,讓古籍保護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法制化。

C.材料三提示我們,進入數字化時代,我們應該創(chuàng)新保護古籍的方式方法,讓現代科技助力古籍保護。

D.上述材料圍繞古籍保護進行介紹,講述了古籍修復的現狀、具體做法以及多樣化的傳媒形式使古籍保

護事業(yè)成果顯著。

17、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現實條件不足,在古籍館藏條件尚可,破損程度不嚴重的情況下,就不要輕易修復古籍。

B.通過相關的培訓、傳承及教學,目前古籍修復師的主力軍為年輕人且學歷有所提升。

C.挖掘古籍中蘊含的各種內容能夠讓當代人獲得豐厚的文化滋養(yǎng),產生心靈共振。

D.新科技手段的使用能夠促進古籍的保護修復、活化利用等工作,讓古籍得以更好傳承。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16分)

廬山余秋雨

找到廬山不是專門去旅游,是與一大群文人一起去開會的,時間是1979年夏天。那里召開的,是一個全

國規(guī)模的文藝理論討論會。

廬山本是夏天開會的好地方,但據我所知,那里好像從來沒有開過文人大會。原因說起來太復雜,不管怎

樣,現在總算有了第一回。

但是,回過去看,廬山本來倒是文人的天地。在未上廬山之時我就有一些零碎的印象,好像是西漢時期著

名的文人之一司馬遷“南登廬山”并記之于《史記》之后,這座山就開始了它的文化旅程。在兩晉南北朝

6

時期,它的文化濃度之高,幾乎要鶴立于全國名山中了。那時,慧遠和陸修靜曾居住在廬山,他們駐足的

東林寺和簡寂觀便成了此后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的精神棲息點。這兩人中間,慧遠的文學氣息頗重,他的

五言詩《游廬山》寫得不錯,而那篇600多字的《廬山記》則是我尤為喜歡的山水文學佳品。但是,使得

這慧遠和陸修靜突然與廬山一起變得文采斐然的,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差不多的時候廬山還擁有

過陶淵明和謝靈運。陶淵明的歸隱行跡、山水情懷和千古詩句都與廬山密不可分,謝靈運的名氣趕不上陶

淵明,卻也算得上我國文學史上五言山水詩的鼻祖。這兩位大詩人把廬山的山水作了高品位的詩化奠基,

再加上慧遠和陸修靜,整個廬山就堂而皇之地進入了中國文化史。

后來的人們似乎一直著迷于慧遠、陶淵明、謝靈運、陸修靜共處廬山的那種文化氣氛,設想出他們幾個人

在一起的各種情景。由頭也是有一點的,例如陶淵明應該是認識慧遠的,但他與慧遠的幾個徒弟關系不好,

對慧遠本人的思想也頗多抵悟,因此交情不深。倒是謝靈運與慧遠有過一段親切的交往,其時慧遠年近八

旬,而謝靈運還不到而立之年,兩人相差了50來歲,雖然忘年而交,令人感動,畢竟難于貼心,難于綿

延。這些由頭,到了后人嘴里,全都渾然一體了。例如唐代已記述謝靈運與慧遠一起結社,而事實上慧遠

結社之時才6歲。流傳特別廣遠的故事是慧遠、陶淵明、陸修靜三人過從甚密,一次陶、陸兩人來東林寺

訪慧遠,慧遠歷來送客不過門前虎溪,這次言談忘情,竟送過了虎溪,這就使后山的老虎看得不習慣了,

吼叫起來,三人會意而笑,那就是中國古代極有名的佳話“虎溪三笑”。為此,李白、黃庭堅等詩人還特

意寫過詩,蘇東坡還畫過《三笑圖贊》,我在鄭振譯著《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也見到過一幅采自“程

氏墨苑”的《虎溪三笑》圖。但究其實,陸修靜來廬山的時候,陶淵明已去世34年,而慧遠更已逝去45

年。

我深知,道出這個故事的虛假性非常煞風景。到底是李白、蘇東坡他們高明,不僅興高采烈地為這個傳說

增彩添色,而且自己也已影影綽綽地躋身在里邊。文人總未免孤獨,愿意找個山水勝處躲避起來;但文化

的本性是溝通和被理解,因此又企盼著高層次的文化知音能有一種聚會,哪怕是跨越時空也在所不惜,而

廬山正是這種企盼中的聚會的理想地點。

因此,廬山可以證明,中國文人的孤獨不是一種脾性,而是一種無奈。即便是對于隱逸之圣陶淵明,中國

文人也愿意他有兩個在文化層次上比較接近的朋友交往交往,發(fā)出朗笑陣陣。有了這么一些傳說,廬山與

其說是文人的隱潛處,不如說是歷代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達到跨時空溝通的寄托點。于是李白、白居易、

歐陽修、蘇東坡、陸游、唐寅等等文化藝術家紛來沓至,周敦頤和朱熹則先后在山崖云霧之間投入了哲學

的沉思和講述。如果把時態(tài)歸并一下,廬山實在是一個鴻儒云集、智能飽和的圣地了。

我是坐著汽車上廬山的。在去九江的長江輪上聽一位熟悉廬山的小姐說,上廬山千萬不能坐車,一坐車就

沒味,得一級一級爬石階上去才有意思。她一邊詳盡地告訴我石階的所在,一邊又開導我:“爬石階當然

7

要比坐車花時間花力氣,但這石階也是現代修的,古人上山連這么一條好路都沒有呢。”她的話當然有道

理,可是船到九江時天已擦黑,我又有一個裝著不少書籍的行李包,只略作遲疑,我就向汽車站走去。廬

山的車道修得很好,只見汽車一層層繞上去,氣溫一層層冷下來,沒多久,牯嶺到了。牯嶺早已儼然成為

一座小城,只逛蕩一會兒就會忘了這竟然是在山頂。但終究又會醒過神來,覺得如此快捷地上一趟廬山,

下榻在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賓館里,實在有點對不起古人。是啊,連船上不相識的小姐都拿著古人來誘惑我,

而我還是貪圖了方便。一方便,也就丟棄了它對人們的阻難,也就隨之丟棄了它對世俗的超拔,那還能構

得成跨時空的精神溝通么?

古代文人上廬山,自然十分艱苦,他們只憑著兩條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溝。當時的山,道路依稀,食物

匱乏,文人學士都不強壯,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

18、通讀文章,梳理文人在廬山的文化旅程,補全下列表格。(6分)

時間廬山的文化旅程事件

西漢時期文化旅程的開始(1)_________

(2)_________文化濃度很高,幾乎鶴立于慧遠和陸修靜居于廬山

全國名山中,進入中國文化陶淵明和謝靈運把廬山的山

史水作了詩化奠基

唐代以后(3)_________佳話“虎溪三笑”流傳,文人

為之寫詩、作畫,為傳說增彩

添色

文化藝術家紛來沓至,周敦頤

和朱熹也先后投入哲學的沉

思和講述

19、文章首段寫作者去廬山的相關內容有何作用?(3分)

20、文章與馬麗華的《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都寫了作者的“旅途”所見所思,兩文表達的思想情感是

否相同?請簡要分析。(4分)

21、古代有許多吟詠廬山的名作,如蘇軾的《題西林壁》、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請選擇其中一首,

結合文中作者對廬山文化的探索,簡要分析詩歌表達了文人怎樣的感觸。(3分)

材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8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四、名著閱讀(10分)

22、下列對相關名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朝花夕拾》比較完整地記錄了魯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段和經歷,其中《阿長與山海經》

《五猖會》等篇目主要寫身邊之人。

B.《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書中寫到螢火蟲的光亮是由呼吸器官產生的,而且它們可

以隨心所欲地調節(jié)身上的光亮。

C.艾青的《光的贊歌》一詩中,作者借“光”這一神奇的物質,贊美“光”帶來的社會文明,表達了對

堅韌頑強的生命的由衷贊美。

D.《水滸傳》把英雄好漢們聚居的八百里水泊梁山描繪成一個“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理想社會,表

達了作者的美好向往。

23、閱讀以下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共4分)

現在看看《陶庵夢憶》,覺得那時的賽會,真是豪奢極了,雖然明人的文章,怕難免有些夸大。因為禱雨

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那時

卻還要扮故事,而且實在奇拔得可觀。他記扮《水滸傳》中人物云:”……于是分頭四出,尋①黑矮漢,

尋②梢長大漢,尋③頭陀,尋④胖大和尚,尋⑤茁壯婦人,尋⑥姣長婦人,尋⑦青面,尋⑧歪頭,尋⑨赤

須,尋⑩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須。大索城中;無,則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鄰府州縣。用

重價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漢,個個呵活,臻臻至至,人馬稱妮而行……”這樣的白描的活古人,

誰能不動一看的雅興呢?可惜這種盛舉,早已和明社一同消滅了。

——選自《朝花夕拾?五猖會》

23、仿造示例寫人物,譬如:①黑矮漢指宋江,②梢長大漢指阮小七,③頭陀指武松。

請選擇以上畫橫線中④-?人物中的綽號,寫出對應的人物o(要求最少選擇4個人物,共4分)。

24、美國作家賽珍珠翻譯《水滸傳》時,將書名譯成“AllMenAre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

魯迅先生認為這個書名譯得不夠妥當,因為梁山泊的人是“并不將一切人們都作兄弟看的”。對魯迅先生

的這一觀點,有同學表示不太理解。請在下面三個故事中任選一個,概述相關內容并作簡要分析,幫助同

學理解魯迅先生的觀點。(3分)

①林沖遞交投名狀②武松血洗鴛鴦樓③李逵江州劫法場

9

五、寫作(50分)

25、閱讀下面的材料,選擇一個題目寫作。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點兒,回家還夸口說:“今天我?guī)椭堂玳L

高了!"他兒子聽說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題目一工將材料擴寫成一篇具體、生動的文章,題目自擬。要求: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題目二:從材料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請任選一個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不得泄露個人信言息;不少于600字。

參考答案

1C

2B“天經地義”指非常正確不容置疑的道理?!懊逼鋵崱敝该暬蛎Q與實際完全一致。“當之無愧”

指擔得起某種榮譽或某個職務,無須感到慚愧?!巴接刑撁敝缚沼心撤N名聲,指名不副實。結合句子“涌

金門商賈如云,貨物如雨,交易旺盛,錢財廣通”可知,這里要表達的意思是涌金門的名稱與實際一致,

因此只有“名副其實”符合語境。

3D4A5B

6BA項“同學們的觀點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不恰當,應該以肯定的態(tài)度為主;B項既有肯定,又有對同

學們的期待,恰當;C項“無條件地傳承它”不恰當,正確的做法應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D項“全面

的認識”“大家以后一定會熱愛剪紙的”語氣太過絕對,不恰當。故選B項。

7C尾聯(lián)中詩人寫自己獨處客地,難尋知音,直抒悲懷,透露出詩人獨自漂泊異鄉(xiāng)的凄楚悲情,流露出詩

人對家鄉(xiāng)和故人的思念,C項表述有誤。

8、空曠幽寂的意境,奠定了全詩凄涼的感情基調(類似的意思便可)

9、(1)尚且,還(2)才,這才(3)責備

10、(1)我聽說皇帝圣明臣子就會直言進諫,陛下仁德英明,我怎么敢不竭盡自己的忠誠直言進諫呢?

(2)如果(言辭)不激烈懇切,就不能說服君主的心。

11、柳范和皇甫德參先前在勸諫唐太宗時,都是直言進諫,不講究勸諫藝術,因此激怒了他(1分)。唐

太宗原諒他們,一方面是因為柳范后來的言論和魏征的言論注重理據、委婉,讓人易于接受(1分);另

一方面是因為唐太宗是一位明君,善于反思和自省。(1分)

參考譯文【語段一】柳范擔任侍御史,當時吳王李恪喜歡打獵,損壞了農田中的莊稼,柳范上奏彈劾他。

太宗因此對侍衛(wèi)大臣說:“權萬紀侍奉我的兒子,不能匡偏正訛,論罪應當處死?!绷哆M言說:“房玄

齡侍奉陛下,尚且不能阻止(陛下)狩獵,怎么能只怪罪權萬紀呢?”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過了不

10

久,(太宗)單獨召見柳范說:“(你)為什么當面忤逆我?”柳范回答說:“我聽說皇帝圣明臣子就會

直言進諫,陛下仁德英明,我怎么敢不竭盡自己的忠誠直言進諫呢?”太宗的情緒這才緩解。

【語段二】皇甫德參上書說:“陛下您修建洛陽宮,是勞役人民;收取地租,是征收重稅;民間崇尚高髻

(的風氣),(也)是宮里傳出去的?!碧铺诖笈f:“這個人想要讓國家不征收一點租稅,不役使一

個人,宮中的人都沒有頭發(fā),才符合他的意思!”魏征進諫說:“賈誼在漢文帝當政時,上書說‘值得為

之痛哭的事情有三件,值得為之長嘆的事情有五件‘。自古以來(臣子)上書,(言辭)多數都激烈懇切。

如果(言辭)不激烈懇切,就不能說服君主的心。(然而言辭)激烈懇切就好像毀謗。所謂‘即使是狂夫

的話,圣人也會有選擇地聽‘。只有陛下裁決(有度)觀察(明晰),不隨意責備他們。否則以后誰敢進

言呢?”于是(唐太宗)賜給皇甫德參二十匹絹,讓他回去。

12、(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3)浮光躍金靜影

沉璧

13AB第③段論證了“文學讓我們的生活有了詩意”,第④⑤段論證了“文學讓人獲得快樂”,因此文章

應是從這兩方面論證中心論點;C文章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觀點;D文章的中心論

點應為“文學讓人的心靈生活更豐富,讓人的精神紋理更細膩,也讓人更幸福和快樂”。

14AA項主要論述的是好的作品的標準,與文章的論點無關。

15、示例一:是聰明人。由“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

守自謂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可知,歐陽修寄情滁州山水美景,沒有花一分錢就從

中獲得了快樂。因此,他是聰明人。

示例二:是聰明人。由“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可知,歐陽修看到山間早晚景色的變化以及四

季不同的美景,感到“樂亦無窮”。他的快樂不勞而獲,因此,他是聰明人。(表態(tài)1分,理由分析2

分)

16D閱讀三則材料可知,材料一講述了古籍修復的現狀,材料二向我們介紹了古籍修復的具體做法,材

料三指出傳媒形式的多樣化可以為古籍等冷門學科領域的大眾化傳播賦能,并未指出其使古籍保護事業(yè)成

果顯著。

17C根據材料三中“另一方面則要充分挖掘深植于傳統(tǒng)文化中與新發(fā)展理念高度契合的內容?…與當代

人產生心靈共振”可知,挖掘深植于傳統(tǒng)文化中與新發(fā)展理念高度契合的內容才能夠讓當代人獲得文化滋

養(yǎng),產生心靈共振,C項中“挖掘古籍中蘊含的各種內容”說法不正確。

18、(1)司馬遷“南登廬山”并記之于《史記》(2)兩晉南北朝時期(3)成為文化知音聚會的理想地

11

點,鴻儒云集、智能飽和的圣地

19、①開門見山,交代去廬山的時間、起因;②引出下文,為下文寫文人在廬山的文化旅程做鋪墊;③引

發(fā)讀者好奇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20、不相同。文章主要通過寫作者去廬山開會,引發(fā)出對文人在廬山“文化旅程”的思考和探索,表現了

文人渴望與文化知音聚會,渴望超拔俗世而達到跨時空的溝通,也表達了作者對文人艱苦探索精神的贊美;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通過寫作者在各拉丹冬見到的壯美景象,突出表現了各拉丹冬地區(qū)的原始風景給

作者帶來的精神震撼和心靈觸動,表達出作者對自然的敬畏、禮贊。

21、示例一:《題西林壁》中寫出了廬山千姿萬態(tài)的面貌,進而引發(fā)蘇軾的哲學思考,寫自己不能辨認廬

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揭示了人生哲理:即我們只有超越自身局限,才能客觀地認識事

物的全貌。蘇軾在廬山的自然景物觸發(fā)下,由對山峰的觀察上升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