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高考歷史一輪課時練習:新航路開辟后的食物物種交流一、單選題1.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傳播到歐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表明糖(
)A.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 B.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C.促進了世界的文化交流 D.促進了世界歷史進程的發(fā)展2.17世紀的西班牙,人們會隨著各自口味偏好不斷改良巧克力的配方,以增添各種風味。17世紀中期的英國,只要經過授權的咖啡店或茶館都可以提供可可飲品,任何人都可以購買這種飲料。這反映出當時西歐(
)A.與美洲物種交流頻繁 B.飲食習慣發(fā)生變化C.百姓生活必需品豐富 D.食物生產能力提高3.有學者指出,近代早期的希臘人、塞爾維亞人因玉米的傳入擺脫了平原地區(qū)的兩大孿生災禍——瘧疾肆虐和土耳其征服者的嚴重壓迫,巴爾干半島的政治經濟平衡開始變化。最后,希臘、塞爾維亞重新獨立,德、俄成為世界列強。1500年之后的475年間,玉米、馬鈴薯、甘薯支撐起近代歐洲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口增長了7倍。這可用于說明美洲作物的傳播(
)A.進一步緩和了全球糧食緊張問題 B.改變了新舊大陸人們的飲食結構C.客觀上推動了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 D.實現(xiàn)了歐洲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4.據學者研究,17世紀以來,原產自南美洲的金雞納的抗瘧作用被歐洲人發(fā)現(xiàn)后,引發(fā)了歐洲各國對金雞納的競相爭奪,造成南美地區(qū)金雞納樹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嚴重破壞。這一觀點(
)A.辯證地分析了全球聯(lián)系加強的影響 B.從生態(tài)環(huán)境角度看待歐洲海外擴張C.忽視了金雞納的重要醫(yī)學價值 D.看到了物種交換帶來的局限性5.1492年哥倫布把從美洲帶回的可可豆作為禮物獻給西班牙國王和王后,此后巧克力的飲用方法及制造工藝也相繼傳入歐洲,后經歐洲人的開發(fā)利用,它由飲料又發(fā)展成一種代表歐洲飲食文化特色的食品。由此可推斷巧克力(
)A.原料在歐洲廣泛種植 B.消費對象是社會上層C.制造的工藝不斷提高 D.徹底改變歐洲人飲食6.16世紀,小麥傳入北美洲南部地區(qū)并被大量栽種,一些部落的農業(yè)生產發(fā)生了改變。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收割本來是婦女的任務,但當小麥被大量種植后,收獲任務變重,男人逐漸成為收割小麥的主力。據此可知,新物種小麥的傳入(
)A.降低了女性經濟地位 B.引發(fā)了勞動分工變化C.沖擊了社會等級結構 D.推動了洲際文化交流7.馬鈴薯傳入歐洲之初并不受歡迎。到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馬鈴薯變?yōu)闅W洲人喜愛的糧食儲備。1815年馬鈴薯成為整個北歐地區(qū)的主要糧食作物。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數(shù)百萬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馬鈴薯成為近現(xiàn)代首個“便利食品”。馬鈴薯作用的變化(
)A.得益于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B.印證了物種交流的雙重影響C.保障了歐洲人口的持續(xù)增長 D.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8.可可起源于南美,16世紀初,西班牙人將可可帶回歐洲后逐漸成為歐洲人最重要的飲品原料之一。17~18世紀,歐洲人將可可種植技術帶到了加納、菲律賓、印度等地,可可也逐漸發(fā)展成為當時國際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由此可知(
)A.物種交流改變了殖民地經濟結構 B.物種的跨洲際傳播具有單向性C.新航路開辟促進早期全球化發(fā)展 D.歐洲殖民者開始主導世界市場9.美洲糧食作物對清朝人口增長的巨大意義已經成為一種常識,但有學者通過計量史學研究發(fā)現(xiàn):至遲在19世紀中期,玉米、番薯提供人均糧食占有量43.83斤,供養(yǎng)2473萬—2798萬人,至少太平天國(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壓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由此可知(
)A.美洲糧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引發(fā)清朝的人口壓力B.傳統(tǒng)糧食作物在中國人口增長的問題上居功至偉C.歷史認識往往會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而發(fā)生變化D.美洲糧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長的根本因素10.有學者認為,讓英國出現(xiàn)工業(yè)革命的關鍵是原產于亞馬孫的橡膠;中國民間引進了番薯和玉米,因為容易在山地種植,這讓處于小冰期的明清度過了饑荒問題,卻又使其陷入了馬爾薩斯式的“人口陷阱”。該學者意在(
)A.闡明高產農作物的傳入并非好事 B.指出世界走向近代的原因和過程C.論述物種交換對文明進程的影響 D.揭示全球性物種交流網絡的形成11.植物學家讓·魯埃爾于1536年編制的植物錄已列入玉米,但直到1700年農學家仍對玉米在法國種植感到驚奇。在巴爾干各國,玉米至少有十幾種不同的名稱,但為逃避稅收和貢賦,農民只在菜園或在遠離通衢大道的地塊種植玉米。這反映出玉米的引種和傳播(
)A.存在漫長的認知轉變過程 B.與國家政策導向密切相關C.其經濟價值尚未得到重視 D.刺激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12.來自異域的糖,不僅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習慣,而且從貴族生活的象征逐漸變?yōu)槌鞘袆诠さ纳钤?。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美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表明糖()A.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 B.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C.促進了各洲間的文化交流 D.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13.明代萬歷《惠安縣續(xù)志》載:“番薯,是種出自外國?!q大祲(注:嚴重歉收),米石可兩三四金,乃持薯全活人食。薯起八、九月,抵今春仲,可供一年之半,其利至能令谷賤以病富人,與五谷抗長爭烈,而又易生,無事糞多力勤,其入巨,每畝地多者收五六千斤。計北邊沃壤,傳獲當倍是;然則以足供年食之半推之,其可省邊半餉,歲運半漕,可知也。豈非天地再開辟一嘉生哉?”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因甘薯來自呂宋,故又名“番薯” B.番薯初始的推廣,與時值饑荒息息相關C.新物種引入,助推動當?shù)睾M赓Q易發(fā)展 D.番薯因其產量高,造成谷賤傷農的后果14.哥倫布到達美洲時,新舊大陸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歐洲人給美洲帶來了馬、牛、羊、豬等牲畜和一些禽類,以及各種麥類、甘蔗、咖啡等農作物。美洲則向世界貢獻了玉米、馬鈴薯、甘薯、西紅柿、鱷梨、南瓜、菠蘿、可可、煙草等農作物和古柯堿、金雞納皮等重要藥材。據此可知,新航路開辟(
)A.確立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 B.促進了洲際物種大交流C.大力推動了種族交流和重新分布 D.拓展了歐洲的政治勢力15.15世紀末,新航路的開辟促使美洲的玉米、土豆、紅薯等農作物,以及火雞和羊駝等動物逐步向歐亞大陸擴散和傳播。同時,歐亞大陸的小麥、大麥、水稻等農作物,葡萄和香蕉等水果,以及羊、豬和馬等動物傳播至美洲大陸。這一現(xiàn)象(
)A.奠定了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基礎 B.促進了新舊大陸生產方式的變革C.豐富了新舊大陸的飲食結構 D.推動了全球各地農牧業(yè)迅速發(fā)展二、材料分析題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明清時期,我國人口增殖很快,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糧食奇缺的嚴重矛盾。這時,也正是中西交通相當發(fā)達的時期,為了解決糧食的不足,以玉米、番薯、馬鈴薯這三種作物為中心,一些海外作物開始大量引入我國。這些農作物的傳入和推廣,是我國農業(yè)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傳入和傳播的歷程,不僅有關心農業(yè)生產的商人、知識分子、官吏乃至乾隆皇帝的推動,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各族人民反復試種和辛勤勞動的結果?!幾圆芰帷睹乐藜Z食作物的傳入、傳播及其影響研究》材料二:高產作物的傳入,對我國社會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到了清中后期,隨著它們在全國范圍的廣泛種植,在我國經濟發(fā)展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能夠增加糧食總產量,對解決缺糧問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糧食商品化的發(fā)展,也為山區(qū)墾殖提供了基本條件,不但促進了經濟作物種植的發(fā)展,而且直接促進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幾躁悩淦健队衩缀头碓谥袊鴤鞑デ闆r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玉米、番薯、馬鈴薯等作物引入中國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高產作物引入我國的歷史影響。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下圖示意玉米在世界的傳播路線。材料二
據載,到16世紀末歐洲人已用玉米面、小麥粉,還有其他谷類的粉混合烤制面包。在威尼斯的烏迪內地區(qū)有1586年以來持續(xù)不斷的玉米價格記錄。17世紀玉米種植在威尼斯已十分重要,并向倫巴第、維羅納方向延展。玉米在意大利基本用作人們的食物,玉米粥、通心粉和玉米餅在意大利中北部是日常飲食,而且常常是窮人的主食。農民、貧民食用玉米,出售小麥。因為隨著玉米單產和總產的增長,18世紀歐洲的小麥價格已是玉米的兩倍。其影響如同18世紀下半葉的英國旅行家貝爾所說的那樣,“在17世紀,尤其是在18世紀,由于玉米充當了(歐洲)農民的主食,小麥就能提供大宗的商品糧”?!幾詮埣睹乐抻衩壮鮽鳉W洲論略》(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洲作物玉米在世界傳播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玉米種植對歐洲的影響。3.物種大交流對人類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作答。材料一
新航路開辟以后,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lián)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種相互流傳,特別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不僅改變了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加。舊大陸的馬、牛、羊等動物來到氣候適宜、水草豐足的新大陸,其繁殖的數(shù)量遠遠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養(yǎng)量,地表植被逐漸遭到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殖民者大量種植于美洲的經濟作物如煙草、可可、棉花等,導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壞。巴西東北部和東南部地區(qū)在葡萄牙殖民者到達之前,覆蓋著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奧格蘭德州已經沒有原始森林的痕跡了?!幾园仔〖t《從生態(tài)環(huán)境視角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的變化》材料二
隨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新的商品開始在歐洲市場上出現(xiàn)。美洲的煙草、可可,中國的茶葉、瓷器,印度的蔗糖、香水,北亞和北美的毛皮,都成了國際貿易的重要商品。咖啡、大米、香料、布匹等的交易量也大增。歐洲人還取得了許多新的漁場、林場。由地理大發(fā)現(xiàn)帶來的舶來品還使一些新的工業(yè)行業(yè)得到了蓬勃發(fā)展。1500—1700年,至少1/5的金銀被歐洲人用于裝飾,生產金銀質的花邊、布料、刺繡品、首飾,金銀加工工業(yè)得到發(fā)展。再以香料為例,以前威尼斯商人從地中海沿岸收購的香料,每年不過2100噸。在直通印度的新航路開辟之后,每年運往里斯本的香料就驟增到7000噸。到1503年,里斯本的胡椒價格已降到威尼斯的1/5。歐洲的各種商品,主要是手工業(yè)產品也大量傾銷到東方沿海國家、東非、美洲,流入北亞?!幾允拠痢⑺甯C瘛妒澜缃洕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物種交流對人類社會的影響。(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16世紀以來世界物種交流的原因及特點。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紀以來,人口的遷移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大麥、燕麥、水稻等農作物,橄欖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蔗、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木幾愿咧袣v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與東北地區(qū)。但是,僅以這些地區(qū)生產的糧食,猶不足維持明代中葉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開始,有許多新的農作物引進中國,最為重要者為甘薯與玉米。甘薯“畝可得數(shù)千斤,勝種五谷幾倍”,初入中國時,地方官員當作歉收時的救荒糧,玉米亦是如此。兩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補稻米與麥類之不足。且不拘土壤與地形,或可在山地種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將過去認為無法使用的土地變?yōu)檗r田?!驗橥恋厥褂玫姆绞礁淖儯吘壨恋氐闹脖桓淖?,也嚴重地改變了地貌與生態(tài)?!幾栽S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6世紀以來物種傳播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玉米、甘薯在中國廣泛種植對明清社會經濟的影響。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大約到1550年,人們開始在意大利威尼斯平原大規(guī)模種植玉米,將其當作糧食,而不再作為觀賞作物。玉米從西班牙和意大利向周圍擴散。據載,1571年以前,威尼斯人已開始食用玉米,到16世紀末人們已將玉米面、小麥粉和其他谷類的粉混合并烤制面包。文獻記載的種植、生產、銷售、轉讓玉米的情況也漸漸多了起來?!捎谀秃?,玉米在一些地區(qū)可以代替冬季谷類作物進行栽培,或者在冬季用玉米地取代草場,歐洲多種作物的輪種開始推行,漸漸取代了傳統(tǒng)的冬季休耕的農作制度。18世紀80年代,英國學者楊格對玉米在法國南部的重要性的記載彰顯了這一事實:“沒有玉米,就必須休耕。而休耕,人們就得缺糧挨餓。人們可以依賴玉米為生,為小麥季做準備。同時還可以用玉米的秸稈葉片把牲口喂肥。所以它是一大寶物。”——摘編自張箭《新大陸玉米在歐洲的傳播研究》(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玉米在歐洲種植和推廣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玉米種植對歐洲的影響。答案:一、1.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近代世界。材料“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傳播到歐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體現(xiàn)的是蔗糖的傳播發(fā)展對人口流動、經濟形態(tài)和殖民擴張的影響,說明蔗糖對世界歷史進程的推動發(fā)展,D項正確;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A項;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僅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B項;世界文化交流無法體現(xiàn)對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17世紀的歐洲。根據材料可知,17世紀以來,巧克力的制作配方不斷得到改良,增添了各種風味飲品,這種飲品進入咖啡店或茶館,成為了大眾化的消費飲料,這有助于改變西歐的飲食習慣,B項正確;材料僅涉及巧克力飲品大眾化的趨勢,無法得出西歐與美洲物種交流頻繁的結論,排除A項;可可飲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材料無法得出百姓生活必需品豐富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西歐食物生產能力提高的相關信息,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根據材料“玉米”“希臘、塞爾維亞重新獨立,德、俄成為世界列強”等可知,玉米與從美洲傳入的其他糧食飼料、多用途作物馬鈴薯、甘薯等一起,支撐起近代以來,特別是工業(yè)革命以來人口的快速增長,而希臘、塞爾維亞、德國、俄國人口的增長,為其提供了發(fā)展政治軍事力量的人口基礎,客觀上推動了世界歷史發(fā)展進程,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全球糧食緊張問題”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新大陸飲食結構發(fā)生變化的相關信息,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只體現(xiàn)了物種交流對人口增長的促進作用,沒有體現(xiàn)“生產方式的根本變革”,“根本變革”的說法也太絕對了,排除D項。故選C項。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以來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歐洲殖民擴張引發(fā)對金雞納的爭奪,從而破壞了南美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種分析是立足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B項正確;材料觀點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角度看待歐洲海外擴張,沒有體現(xiàn)辯證的角度,排除A項;材料觀點是從生態(tài)環(huán)境角度看待歐洲海外擴張,材料沒體現(xiàn)學者對金雞納醫(yī)學價值的態(tài)度,排除C項;金雞納的抗瘧作用被發(fā)現(xiàn)后而引發(fā)歐洲各國對金雞納的競相爭奪,體現(xiàn)了物種交流的積極性,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根據材料可知,巧克力的制作工藝傳到歐洲經歐洲人的開發(fā)利用使其成為歐洲飲食文化特色,C項正確;材料并未表明巧克力原料在歐洲種植,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其巧克力的消費對象,排除B項;“徹底改變歐洲人飲食”的說法過于絕對,表述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美洲)。在小麥傳入前,收割是婦女的任務;小麥傳入后,男人逐漸成為收割小麥的主力。據此可知,新物種的傳入使北美洲南部地區(qū)原有的勞動分工發(fā)生變化,B項正確;材料并沒有體現(xiàn)女性經濟地位的變化及社會等級結構受到沖擊,排除A、C兩項;材料沒有涉及洲際之間的文化交流,排除D項。故選B項。7.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歐洲人口出現(xiàn)了較快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增加,馬鈴薯作為高產作物受到重視,說明馬鈴薯的推廣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D項正確;題干材料與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無關,排除A項;B項“雙重影響”材料無法體現(xiàn),排除B項;C項“保障了歐洲人口的持續(xù)增長”說法絕對,且無法從材料得出,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18世紀(世界)。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從16世紀到18世紀源于南美的可可逐漸發(fā)展成為當時國際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這一現(xiàn)象正是早期全球化的表現(xiàn),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新航路的出現(xiàn),C項正確;僅僅一種作物的傳播無法改變經濟結構,排除A項;物種的跨洲際傳播都是雙向的,排除B項;材料只是敘述了起源于南美的可可,可是成為當時國境流通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無法得出歐洲殖民者開始主導世界市場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9.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近代(中國)。根據材料“美洲糧食作物對清朝人口增長的巨大意義已經成為一種常識”“至少太平天國(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壓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計量史學等研究方法的運用及歷史研究的深入,對同一史實的認識會發(fā)生變化,C項正確;“美洲糧食作物的引進和推廣引發(fā)清朝的人口壓力”與材料“至少太平天國(人口峰值)之前的人口壓力并非源自美洲作物”不符,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xiàn)傳統(tǒng)糧食作物在中國人口增長的問題上的貢獻,排除B項;“美洲糧食作物不是刺激清朝人口增長的根本因素”與材料“美洲糧食作物對清朝人口增長的巨大意義已經成為一種常識”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10.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明清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橡膠影響了英國的工業(yè)革命,番薯和玉米的傳入對中國明清封建社會發(fā)展進程產生了影響,由此可見,學者意在論述物種交換對文明進程的影響,C項正確;明清時期,高產農作物的傳入中國利大于弊,排除A項;近代化主要指的是政治上的民主化,經濟上的工業(yè)化,思想上的理性化,但是材料主要涉及“物種交換”,排除B項;材料僅僅涉及美洲作物向英國與中國的傳播,構不成網絡,排除D項。故選C項。1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但為逃避稅收和貢賦,農民只在菜園或在遠離通衢大道的地塊種植玉米”等可知,玉米在引種歐洲后的兩百年時間內未能成為重要的農作物并規(guī)模性種植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對這一新進物種的高額稅收,促使農民只能在非國家管控的邊緣性土地上進行種植,B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對玉米的認識歷程與國家政策的關系,未體現(xiàn)出認知轉變過程,排除A項;材料恰恰體現(xiàn)出政府認識到了玉米的經濟價值,排除C項;材料只體現(xiàn)出農民在“菜園或在遠離通衢大道的地塊種植玉米”,而非提高土地利用率,排除D項。故選B項。12.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據材料“源自亞洲的甘蔗種植與蔗糖制造技術被歐洲殖民者傳播到美洲,引發(fā)了‘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可知,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的發(fā)展,D項正確;“改變了歐洲人的飲食結構”“推動了奴隸貿易的開展”僅符合材料的部分內容,無法涵蓋材料全部內容,排除A、B項;“蔗糖革命”與“人口大遷移”催生出種植園經濟和殖民地奴隸制度,這不僅是文化的交流,還是殖民侵略,且促進各洲文化交流說法絕對化,排除C項。故選D項。13.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時期的中國。材料中提到“去歲大祲(注:嚴重歉收),米石可兩三四金,乃持薯全活人食”,說明在饑荒年份,甘薯成為了重要的食物來源,對救荒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番薯的推廣確實與饑荒時期息息相關,B項正確;甘薯并不是來自呂宋,而是來自美洲,排除A項;材料中并未提及甘薯的引入對海外貿易有直接的推動作用,“新物種引入,助推動當?shù)睾M赓Q易發(fā)展”無法證實,排除C項;材料中提到“其利至能令谷賤以病富人”,由此可知是“病富人”,而不是“傷農”,排除D項。故選B項。1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以來的世界。據題意可知,哥倫布到達美洲后,將舊大陸的物種帶到了新大陸,同時新大陸的物種也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qū),說明新航路開辟促進了洲際物種大交流,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開辟以來的物種交流,并不能體現(xiàn)歐洲為中心世界市場的確立,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物種的交流,而非種族交流和重新分布,更不能體現(xiàn)歐洲勢力的拓展,排除CD項。故選B項。15.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世紀末(世界)。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和新貿易路線的開辟,促使美洲和歐亞大陸之間農作物及動物物種的交流,這有利于兩個地區(qū)的有關物種擴大范圍,從而生產更多的動植物,為人們提供更多更好的食品,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育嬰員高級練習題庫(附參考答案)
- 分子生物學測試題含答案
- 2024安徽合肥市廬江縣部分國有企業(yè)招聘補檢及進一步檢查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安康嵐皋祥瑞城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級家政服務員考試模擬題與參考答案
- 12《坐井觀天》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五四制)語文二年級上冊
- 2024四川長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產品研發(fā)高級經理等崗位測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教師資格考試《幼兒保教知識與能力》??荚嚲?
- 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兩課時)
- 2024中國融通地產所屬單位總會計師崗位招聘1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鋼筋安裝施工技術交底
- 2025年下學期八年級物理備課組工作計劃
- 聘任全職圍棋教練合同范例
- 2025年全國煤礦企業(yè)安全管理人員考試題庫(含答案)
- 華大新高考聯(lián)盟2025屆高三11月教學質量測評生物含答案
- 心水病的中醫(yī)護理方案
- 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審批表
- 成品油運輸 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體育賽事直播服務投標管理辦法
- 高三沖刺畢業(yè)家長會課件2024-2025學年
- 【申報書】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yè)群建設項目申報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