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3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3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3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3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氣的運動第3節(jié)氣壓帶和風帶對氣候的影響課時作業(yè)新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第三節(jié)[基礎鞏固練]加拿大西南沿海區(qū)域夏季常盛行西北風,冬季盛行西南風,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多集中在冬季。讀該區(qū)域1月和7月某平均等溫線分布圖。據(jù)此完成1~3題。1.影響7月等溫線彎曲的主要因素(C)A.氣壓帶——風帶移動和地形B.氣壓帶——風帶移動和洋流C.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和地形D.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和洋流2.溫哥華局部山地降水特別豐富,且多集中在冬季是因為冬季該區(qū)域(D)①盛行冷濕氣流②盛行暖濕氣流③風向與山脈平行④風向與山脈垂直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推想該區(qū)域夏季時的大氣氣壓基本狀況是(D)A.低壓中心位居該區(qū)域南部B.低壓中心位居該區(qū)域西部C.高壓中心位居該區(qū)域南部D.高壓中心位居該區(qū)域西部[解析]第1題,7月等溫線向西北彎曲,氣溫是陸地高于海洋,這是受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影響;7月等溫線東側大致和落基山脈平行,是受地形影響,C正確。該地常年受西風帶限制,沒有氣壓帶、風帶移動,A、B錯誤。旁邊有暖流,洋流主要影響海洋氣溫,對陸地氣溫會導致氣溫由海洋向陸地減小,D錯誤。故選C。第2題,溫哥華冬季吹西南風,風從暖流吹來,因此該地冬季盛行暖濕氣流;西南風大致與落基山脈走向垂直,利于氣流急劇抬升,形成降水,②④正確,①③錯誤。D正確。故選D。第3題,加拿大西南沿海區(qū)域夏季常盛行西北風,由于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夏季時海洋是高壓,高壓中心位于本區(qū)的西方,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同時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偏轉(zhuǎn)為西北風。D正確。故選D。柑橘喜溫煦潮濕的氣候,不耐低溫,生長最適溫度為23~31℃,年降水量以1200~2000mm為宜。西班牙的柑橘出口量在世界數(shù)一數(shù)二,該國在橘樹行間種植雜草。下圖為西班牙柑橘生產(chǎn)布局示意圖。據(jù)此完成4~6題。4.圖示地區(qū)降水量南北差異較大的因素是(A)A.大氣環(huán)流 B.洋流C.地形 D.人類活動5.該半島的柑橘產(chǎn)區(qū)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是因為(B)A.地勢平坦 B.光熱足夠C.土壤肥沃 D.降水豐富6.橘樹行間種植雜草對土壤的主要作用是(C)A.夏季防止水土流失 B.夏季增大晝夜溫差C.冬季增加土壤肥力 D.冬季削減土壤蒸發(fā)[解析]第4題,該地南部靠近30°N,緯度偏低,受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時間較長,因此降水較少,而北部受西風帶的影響時間長,降水較多,因此該地區(qū)南北降水差異大的緣由是大氣環(huán)流的不同,A正確;洋流影響下的降水會出現(xiàn)東西差異,而不是南北差異,B錯誤;地形差異不大,對降水的影響不大,C錯誤;人類活動對于降水的影響程度并不大,D錯誤。故選A。第5題,從圖中可以看出,陰影區(qū)位于東部沿海地區(qū),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秋季光照強,利于柑橘的生長和成熟,光熱條件是影響果樹生長的最重要的因素,B正確;柑橘喜溫煦潮濕的氣候,地形、土壤對其影響小,A、C錯誤;地中海氣候區(qū),雨熱不同期,生長季雨量不豐沛,D錯誤。故選B。第6題,該地夏季氣溫高,降水少,水土流失少,A錯誤;與裸地相比,種植雜草會減小溫差,B錯誤;冬季降水較多,種植的雜草枯死腐化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C正確;冬季雜草枯死后,覆蓋在土壤表層,可以削減土壤水分蒸發(fā),但由于冬季降水多,氣溫低,蒸發(fā)弱,所以削減土壤水分蒸發(fā)不是主要緣由,D錯誤。故選C。下圖是位于北半球亞熱帶大陸東、西兩岸沿海地區(qū)年降水量逐月累計曲線圖。讀圖,據(jù)此完成7~8題。7.曲線①所示地區(qū)冬季的氣候特征(B)A.和順多雨 B.和順少雨C.燥熱干燥 D.寒冷干燥8.曲線②所示地區(qū)的氣候資料與下圖最相符的是(C)[解析]第7題,曲線①和②位于北半球的亞熱帶大陸東、西兩岸沿海地區(qū),由所學氣候分布學問可知,其分別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或地中海氣候。曲線①年降水量逐月累計量在夏半年(6~9月)累計較多,說明降水集中在夏季,是亞熱帶季風氣候;曲線②年降水量逐月累計量在冬半年(10月~次年2月)累計較多,說明降水集中在冬季,是地中海氣候。①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受來自亞歐大陸內(nèi)部的西北風影響,氣候特征是和順少雨,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8題,依據(jù)上題分析可知,曲線①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則曲線②是地中海氣候。A選項圖中最冷月均溫在0℃以下,氣溫較高的夏季(7、8月)降水多,氣溫低時降水少,是溫帶季風氣候,A不符合題意;B選項圖中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氣溫高時(7月)降水多,氣溫低時(1月)降水少,是亞熱帶季風氣候,B不符合題意;C選項圖中最冷月均溫在0℃以上,氣溫高時(7、8月)降水少,說明夏季燥熱干燥,氣溫低時(12月、1月、2月)降水多,說明冬季和順多雨,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C符合題意;D選項圖中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氣溫較高的7月降水量在500mm以上,是熱帶季風氣候,D不符合題意。故選C。三圈環(huán)流在近地面形成了幾個氣壓帶和風帶,且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由此對氣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據(jù)此完成9~10題。9.因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而形成的氣候類型是(B)①熱帶季風氣候②亞寒帶針葉林氣候③熱帶草原氣候④地中海氣候⑤亞熱帶季風氣候⑥溫帶季風氣候A.①②③ B.①③④C.③④⑤ D.④⑤⑥10.澳大利亞大陸西部是熱帶沙漠氣候,而同緯度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卻是熱帶雨林氣候,雖然氣候存在差異,但都是受(A)A.東南信風的影響 B.西南季風的影響C.東北信風的影響 D.中緯西風的影響[解析]第9題,熱帶季風氣候是由風帶氣壓帶季節(jié)性移動及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形成的,①正確;熱帶草原氣候是由低緯信風與赤道低氣壓帶交替形成的,③正確;地中海氣候是由中緯西風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形成的,④正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是由海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形成的,⑤⑥錯誤;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的形成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無關,②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10題,澳大利亞大陸西部是熱帶沙漠氣候,常年受低緯信風限制,低緯信風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為離岸風,水汽少,比較干燥,形成了燥熱干燥的沙漠氣候,而同緯度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地處低緯信風的迎風坡,且低緯信風在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由海洋吹向陸地,攜帶豐富的水汽,降水豐富,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A正確;西南季風為熱帶季風氣候的夏季風,B錯誤;東北信風位于北半球,C錯誤;中緯西風位于溫帶,D錯誤。故選A。[實力提升練]地處非洲西部的利比里亞是世界上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首都蒙羅維亞是離美洲最近的海港,海運久負盛名。該地降水豐富,被稱作“非洲雨都”。下圖為利比里亞簡圖及蒙羅維亞氣候資料圖。據(jù)此完成11~13題。11.蒙羅維亞5~9月的主導風為(A)A.西南風 B.東南風C.西北風 D.東北風12.蒙羅維亞降水豐富的主要緣由是(D)A.受東南季風影響 B.鋒面雨多C.寒流影響大 D.地形雨較多13.從氣候角度看,利比里亞不發(fā)達的關鍵是(C)A.氣候異樣 B.氣候干熱C.氣候濕熱 D.光照強[解析]第11題,由圖可知,該地位于5°N-8°N,5月至9月,北半球夏季時,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在北半球偏轉(zhuǎn)為西南季風,西南風為主導風向,B、C、D錯誤,A正確,故選A。第12題,結合所學學問,5月至9月,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zhuǎn)為西南季風,帶來幾內(nèi)亞灣大量潮濕氣流,蒙羅維亞受地形抬升,迎風坡多地形雨,降水豐富,A錯誤,D正確;此地緯度較低,冷空氣難以影響到此地,難以形成鋒面雨,B錯誤;此地受幾內(nèi)亞灣暖流影響,增溫增濕,C錯誤。故選D。第13題,由圖和材料可知,該地位于赤道地區(qū),氣溫高,降水豐富,氣候濕熱,環(huán)境惡劣,不利的氣候影響該地生產(chǎn)生活,不利于發(fā)展經(jīng)濟,C正確,B、D錯誤。由圖可知,該地氣候較穩(wěn)定,未出現(xiàn)氣候異樣現(xiàn)象,A錯誤。故選C。南島位于新西蘭南部,西海岸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夏季氣溫在20℃~30℃,冬季氣溫在零下至10℃之間。米爾福德桑德國家公園是新西蘭最大的國家公園,峽灣國家公園是其一部分,園內(nèi)多峽灣,海岸呈鋸齒形。海岸線曲折,公園內(nèi)某些地區(qū),大雷雨會隨時駕臨 。南島東南部的扣扣奇海灘有600萬年以上的摩拉基大圓石,碳酸鹽包袱內(nèi)核,類似珍寶構成,表面布滿龜背紋理。下圖示意南島地理位置及摩拉基大圓石景觀。據(jù)此完成14~16題。14.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的海岸呈鋸齒形,主要是因為(B)A.盛行風導致風力侵蝕作用強B.冰川侵蝕導致峽灣曲折C.板塊消亡邊界形成的島弧鏈D.大洋中脊巖漿活動活躍隆起15.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的某些地區(qū),隨時駕臨 的大雷雨主要是(C)A.鋒面雨 B.對流雨C.地形雨 D.氣旋雨16.摩拉基大圓石上龜背紋理形成的主要緣由是(D)A.風力侵蝕 B.化學風化C.生物風化 D.物理風化[解析]第14題,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位于盛行西風帶,導致風力侵蝕作用強,但風力侵蝕難以形成鋸齒形海岸,A錯誤;據(jù)材料及圖分析可知,新西蘭峽灣國家公園的海岸呈鋸齒形,且海岸線曲折,是典型的冰川地貌,故其形成緣由是冰川侵蝕導致的,B正確;地理上島弧鏈,指大陸邊緣連綿呈弧狀的弧狀島嶼群,是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屬于板塊消亡邊界,而鋸齒形明顯是侵蝕作用形成的,C錯誤;南島位于板塊消亡邊界,而大洋中脊位于板塊生長邊界,D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第15題,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西海岸,且南島四面環(huán)海,來自海洋的潮濕水汽受地形的抬升作用,氣流上升運動猛烈,即大暴雨主要是地形雨,C正確;由于是隨時駕臨 ,所以不是鋒面雨、對流雨和氣旋雨,A、B、D錯誤。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第16題,地質(zhì)時期,摩拉基大圓石碳酸鹽包袱內(nèi)核,類似珍寶構成,又經(jīng)沉積作用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來地殼抬升使海底上升,最終圓石上覆物質(zhì)被侵蝕而露出,長期袒露在水面之上,由于南島氣溫年際變更較大,溫度變更導致熱脹冷縮,巖石表面開裂,形成網(wǎng)狀裂隙,即龜背紋理,屬于物理風化,D正確,B、C錯誤;風力侵蝕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而該地為溫帶海洋性氣候,A錯誤。綜上所述,D正確,A、B、C錯誤,故選D。17.左圖示意某季節(jié)氣壓帶、風帶分布,右圖示意世界局部地區(qū),據(jù)此完成下列要求。(1)說明①②兩氣壓帶形成緣由的差異。(2)分別簡述倫敦和羅馬所屬氣候類型的分布規(guī)律。(3)推斷左圖所示季節(jié)倫敦和羅馬的氣候特征是否一樣,并說明理由。[答案](1)①為極地高氣壓帶,為熱力因素形成;②為副熱帶高氣壓帶,為動力因素形成。(2)倫敦為溫帶海洋氣候,溫帶海洋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羅馬為地中海氣候,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區(qū)分布面積最廣。(3)一樣。氣壓帶風帶南移,為北半球冬季,倫敦和羅馬都主要受盛行西風帶限制,和順多雨。[解析]第(1)題,讀圖可知,①②均為高壓帶。①位于極地旁邊,應為極地高氣壓帶,是由于氣溫低導致氣流下沉而形成的,為熱力緣由形成;②位于北回來線旁邊,應是副熱帶高氣壓帶南移,副熱帶高氣壓帶是赤道上空空氣向極地運動時受地轉(zhuǎn)偏向力影響,在南北緯30°旁邊上空形成西風,不能向極地接著移動,赤道上空空氣源源不斷流過來,在南北緯30°上空積累,產(chǎn)生下沉氣流形成,為動力緣由形成。第(2)題,由所學學問并結合圖可知,倫敦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羅馬為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主要是由于終年受盛行西風限制,西風從西邊海洋帶來暖濕氣流,海洋性強,年溫差小,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主要是由于氣壓帶風帶移動,導致該地區(qū)夏季被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冬季被盛行西風限制形成,因此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第(3)題,由左圖可知,氣壓帶位置偏南,如赤道低氣壓帶移動到了赤道以南,說明太陽直射點移動至南半球,應為北半球冬季。由上題可知,倫敦終年受盛行西風帶限制,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和順多雨,羅馬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限制,高溫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風帶限制,和順多雨。故二者在圖示季節(jié)氣候特征一樣。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在青藏高原四周地區(qū),形成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氣環(huán)流,稱為高原季風。青藏高原隆升形成后,以其巨大的熱力及動力效應,對亞洲季風的形成起著巨大作用,對四周地區(qū)的氣候產(chǎn)生重要影響。若將青藏高原移除,將對北半球的熱量分布產(chǎn)生明顯影響。下圖為亞洲季風示意圖(圖1)和移除青藏高原后全球各緯度氣溫變更曲線圖(圖2)。(1)下圖表示青藏高原緯向剖面示意圖,請在圖中用箭頭畫出高原季風與冬、夏季風的風向環(huán)流示意圖。(2)簡述青藏高原的隆升對我國西北內(nèi)陸氣候的影響。(3)推想移除青藏高原后北半球氣溫變更對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答案](1)(2)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印度洋暖濕氣流很難進入我國西北地區(qū),造成我國西北地區(qū)干旱少雨。青藏高原與蒙古高原將西北地區(qū)夾在中間,形成一個走廊,使得西北地區(qū)冬季多風。(3)北半球高、低緯度間氣溫差異增大,加強了三圈環(huán)流的強度,季風環(huán)流減弱。[解析]第(1)題,由于青藏高原隆起,冬季高原面上的氣溫更低,從而形成冷高壓,氣流從高原向四周流淌。而夏季則形成熱低壓氣流從四周流向高原,高原上的東部盛行風也為東南風,與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夏季風風向相同。如圖所示: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