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_第1頁
【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_第2頁
【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_第3頁
【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_第4頁
【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選擇性必修中冊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閱讀(三)與文言文關(guān)聯(lián)【教材篇目】1屈原列傳/司馬遷2蘇武傳/班固3過秦論/賈誼4五代史伶官傳序/歐陽修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钜犹m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司馬遷《屈原列傳》)材料二: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

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yuǎn)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歐陽修《五代史宦者傳論》)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A而人主以為去B己C疏遠(yuǎn)D不若E起居飲食F前后左右之親G可恃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確的一項是(

)A.令尹,是楚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最高官銜,是掌握政治事務(wù),發(fā)號施令的最高官。

B.不肖,不才,不賢,義同《西江月》詞寫賈寶玉的“古今不肖無雙”中的“不肖”。

C.治國,安定太平之國,與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之意不同。

D.碩士,健碩之士,指體格強健、勇武有力之人,與古代漢語中的“虎士”之意接近。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

確的一項是(

)A.子蘭慫恿父親懷王前去秦國會盟,致使懷王最終未能回來,楚國人和屈原因此怪罪和怨恨子蘭。

B.材料一敘議結(jié)合,敘中有情,寥寥數(shù)語而人物形象盡顯;議中有情,意含褒貶,傾向鮮明。

C.宦官取得君王信任后,把控君王,擾亂國家,其禍患與女子色侍君王攪擾朝政的禍患一樣嚴(yán)重。

D.宦官專政是中國封建專制產(chǎn)物,作者意在警告帝王們不要輕信宦官,漸積養(yǎng)禍,有其進步意義。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2)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5.結(jié)合材料,從君主角度,簡要分析其亡國或亡身的原因。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文段一:屈平既絀,其后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zhì)事楚,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背淹踟澏艔垉x,遂絕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背古ィ瑲w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fā)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zhàn)于藍(lán)田。魏聞之,襲楚至鄧。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睆垉x聞,乃曰:“以一儀而當(dāng)漢中地,臣請往如楚?!比绯?,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fù)釋去張儀。是時屈平既疏,不復(fù)在位,使于齊,顧反,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節(jié)選自《屈原列傳》)文段二: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書曰:“始寡人與王約為兄弟,盟于黃棘,太子入質(zhì),至歡也。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今聞君王乃令太子質(zhì)于齊以求平。寡人與楚接境,婚姻相親。而今秦、楚不歡,則無以令諸侯。寡人愿與君王會武關(guān),面相約,結(jié)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秦,虎狼也,有并諸侯之心,不可信也!”懷王之子子蘭勸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與謀曰:“吾王在秦不得還,要以割地,而太子為質(zhì)于齊。齊、秦合謀,則楚無國矣!”欲立王子之在國者。昭雎曰:

王與太子俱困于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詐赴于齊

。齊湣王召群臣謀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饼R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質(zhì)而行不義于天下也?!逼淙嗽唬骸安蝗弧[辛⑼?,因與其新王市曰:‘予我下東國,吾為王殺太子。不然,將與三國共立之?!饼R王卒用其相計而歸楚太子。楚人立之。十八年,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十九年,楚懷王發(fā)病,薨于秦,秦人歸其喪。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臣光曰:“甚哉秦之無道也,殺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競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嗚呼,楚之君誠得其道,臣誠得其人,秦雖強,烏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務(wù)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保ü?jié)選自《通鑒紀(jì)事本末·秦并六國》)1.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在答題卡上填上相應(yīng)的字母。王與太子A俱困B于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詐I赴于齊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絀,同“黜”,指罷免官職,與之意同的還有“罷”“奪”“去”“擢”等詞語。

B.從,同“縱”,合縱,聯(lián)合抗秦,與“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的“從”意思不相同。

C.質(zhì),即作人質(zhì),作抵押品,與《屈原列傳》中“厚幣委質(zhì)事楚”的“質(zhì)”意思不相同。

D.婚姻,指兒女親家,與《鴻門宴》中“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的“婚姻”意同。3.下列句子與所給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故內(nèi)惑于鄭袖A.信而見疑

B.方正之不容也

C.不獲世之滋垢

D.莫不欲求忠以自為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昭王寫信給楚懷王說明秦楚的關(guān)系,并希望和他相會。楚懷王看到信后,想赴會,但又不敢去,內(nèi)心猶豫不決。

B.昭雎與子蘭對楚懷王前去秦國一事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但最終楚懷王聽取了子蘭的勸說,去了秦國,結(jié)果在秦國人被扣留。

C.楚懷王從秦逃跑卻被發(fā)現(xiàn),秦國人封鎖通往楚國的路,懷王只好逃到趙國,但趙國人不敢接納他,懷王最后被秦國人追上。

D.楚懷王發(fā)病去世后,楚人將他的靈柩送回楚國。楚國人都非常哀憐他,對其死感到很悲傷。從此楚國不再尊重秦國。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而設(shè)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2)太子陵殺寡人之重臣,不謝而亡去,寡人誠不勝怒,使兵侵君王之邊。(

3)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6.司馬光認(rèn)為楚懷王沒有掌握正確的治國之道,請從文段一概括具體事例。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居軍三年,吳師自潰。吳王帥其賢良,與其重祿,以上姑蘇。使王孫雒行成于越,曰:“昔者上天降禍于吳,得罪于會稽。今君王其圖不穀,不穀請復(fù)會稽之和。”王弗忍,欲許之。范蠡進諫曰:“臣聞之,圣人之功,時為之庸。得時不成,天有還形。今君王不斷,其忘會稽之事乎?”王曰:“諾?!辈辉S。使者往而復(fù)來,辭愈卑,禮愈尊,王又欲許之。范蠡諫曰:“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非吳乎?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吳耶?夫十年謀之,一朝而棄之,其可乎?王姑勿許,其事將易冀已。”王曰:“吾欲勿許,而難對其使者,子其對之。”范蠡乃左提鼓,右援枹,以應(yīng)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禍于越,委制于吳,而吳不受。今將反此義而報此禍,吾王敢無聽天之命,而聽君王之命乎?”王孫雒曰:“子范子,先人有言曰:‘無助天為虐,助天為虐者不祥。’今吳稻蟹不遺種,子將助天為虐,不忌其不祥乎?”范蠡曰:“王孫子,昔吾先君固周室之不成子也,故濱于東海之陂,

黿鼉魚鱉之與處而鼂黽之與同渚余雖靦然而人面猶禽獸也

,又安知是淺淺①者乎?”王孫雒曰:“子范子將助天為虐,助天為虐不祥。雒請反辭于王?!狈扼辉唬骸熬跻盐朴趫?zhí)事之人矣。子往矣,無使執(zhí)事之人得罪于子。”使者辭反。范蠡不報于王,擊鼓興師以隨使者,至于姑蘇之宮,不傷越民,遂滅吳。(節(jié)選自《國語·越語》)材料二: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然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而不見者,其所謂忠者不忠,而所謂賢者不賢也。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列傳》)【注】①淺淺:巧言貌。1.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黿鼉魚鱉

A之與B處C而鼂黽之與D同渚E余雖靦然F而人面G猶禽H獸也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穀,又作“不谷”,先秦諸侯的謙稱,表達(dá)同樣意思的詞還有“朕”“不善”“寡人”等。

B.其,在文中的意思是難道,與《師說》里“其皆出于此乎”中“其”字的含義和用法不同。

C.執(zhí)事,文中為主管其事,也可為對對方的敬稱,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敢以煩執(zhí)事”。

D.至于,在文中指到達(dá),還可以表示事情達(dá)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另一種情況。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越王出兵圍困了吳國三年,吳軍自己崩潰了,吳王帶著他的謀臣和貴族們逃到了姑蘇臺,派王孫雒向越國求和。

B.范蠡認(rèn)為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違背天時,并以當(dāng)年在會稽蒙受恥辱之事來勸諫越王應(yīng)當(dāng)機立斷,拒絕與吳國和解。

C.王孫雒告誡范蠡,越國連吳國的稻和蟹的種子都不放過,還不接受吳王的求和,這是在助天作惡,是要遭到報應(yīng)的。

D.司馬遷認(rèn)為國君總是希望得到忠臣賢才來輔佐自己,可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這就是忠臣不忠、賢臣不賢的緣故。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非吳乎?(

2)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5.越王與懷王,一個成功復(fù)仇,一個客死異國,他們身上有何不同之處?請簡要概括。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械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節(jié)選自班固《蘇武傳》)材料二: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弊訛闈h臣,安得不云爾乎?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fù)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于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jié),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dāng)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

。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jié),欲使遠(yuǎn)聽之臣望風(fēng)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fù)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而主豈復(fù)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fù)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愿足下勿復(fù)望陵。(節(jié)選自李陵《答蘇武書》)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方框內(nèi)依次填入與正確答案相對應(yīng)的序號。而妨功

A害能之臣B盡C為萬戶侯D親戚貪E佞之類F悉為廊廟宰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足下,舊時交際用語,一般用于上稱下或同輩相稱,表達(dá)對對方的尊敬之情。

B.除,文中指宮殿的臺階。與《答司馬諫議書》中“興利除弊”的“除”不同。

C.春秋,常表示整個一年,泛指歲月;文中指年紀(jì),“春秋高”意思為年紀(jì)老。

D.茅土,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按封國所在方向取相應(yīng)顏色的土,包以茅草而授之。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陵從多角度勸降蘇武,沒有成功。李陵陳述蘇武兄弟慘死,母親去世,妻子改嫁,兒女生死未卜的悲慘遭遇,想以此打動蘇武。

B.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勸蘇武投降,遭到蘇武反駁。李陵用自身經(jīng)歷和漢武帝的行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蘇武投降,言辭懇切。

C.李陵回信中為自己投降進行了辯護。李陵給蘇武的回信中表明自己并非是貪生怕死的小人,之所以沒有選擇為氣節(jié)而死,是想要有所作為。

D.李陵回信中為蘇武回漢朝后打抱不平。李陵認(rèn)為漢朝對蘇武守節(jié)的獎賞微薄,這樣很難讓遠(yuǎn)方的臣民效命,說出了李陵和蘇武的心里話。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2)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5.根據(jù)材料二,簡要概括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后,對漢朝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训奂次唬瑪?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薄瓎斡谡贂涔賹?,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節(jié)選自班固《蘇武傳》)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蓖跖枨?。屈平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節(jié)選自司馬遷《屈原列傳》)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賜錢二百萬以葬

舉賢以自佐

B.惶恐飲藥而死

人而不仁,如樂何

C.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為之于未有

D.

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踐華為城,因河為池2.下列句子全都表現(xiàn)蘇武“忠心事漢,不辱使命”的一組是(

①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芡醣赜滴?,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⑤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尬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飲酒敘談之中勸降蘇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B.面對李陵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蘇武全然不為所動,在恭敬中現(xiàn)冷峻,表現(xiàn)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

C.李陵勸降最后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dāng),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義形象。

D.選文通過李陵與蘇武的對比,及李陵勸降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p>

2)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5.請概括蘇武、屈原兩人的品格特征的異同。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選文一蘇武傳(節(jié)選)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蔽湓唬骸拔涓缸油龉Φ?,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fù)再言!”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選文二答蘇武書(節(jié)選)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fù)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足下又云:“漢與功臣不薄?!绷晗葘④?,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fù)戟而長嘆者也!何謂“不薄”哉?陵謂足下當(dāng)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

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jié),欲使遠(yuǎn)聽之臣望風(fēng)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者也。陵雖孤恩,漢亦負(fù)德。愿足下勿復(fù)望陵。(選自李陵《答蘇武書》,有刪節(jié))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

確的一項是(

)A.武使匈奴

使:出使

B.今得殺身自效

效:效力、出力

C.

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

誠:實在、確實

D.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

圖:料想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因謂武曰

蒙故業(yè),因遺策

B.空自苦亡人之地

臨不測之淵

C.報恩于國主耳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且漢厚誅陵以不死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誠甘樂之A.單于壯其節(jié)

B.憂勞可以興國

C.天下云集響應(yīng)

D.

內(nèi)立法度4.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皆為陛下所成就A.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B.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C.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組5.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

B.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

C.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

D.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復(fù)何望哉?6.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確的一項是(

)A.“扶輦下除”,輦,皇帝的車子;除,是門與屏(今所謂照壁)之間的通道。

B.“太夫人已不幸”,太夫人,稱蘇武的祖母。不幸,遭遇了不幸運的事情。

C.“位列將,爵通侯”,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通侯,爵位名,漢朝繼承秦制。

D.“茅土之薦”,“茅土”,白茅和五色土,為古代受封者得以有國建社的表征。7.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蘇武感情“素厚”:李陵不僅對蘇家的變故關(guān)心了解,而且親自為其祖母送葬,如今又為了改善蘇武的伙食而不辭辛勞親至大海上為他“置酒設(shè)樂”。

B.選文一李陵勸說蘇武的話既事實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動了蘇武的內(nèi)心,以致蘇武無言以對,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報君的套語陳詞來答復(fù)李陵。

C.選文二李陵自陳內(nèi)心,他“不死”是為報恩,并列舉了范蠡、曹沫、勾踐的例子來說明這樣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沒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傷。

D.選文二李陵不同意蘇武“漢與功臣不薄”的說法,他從自己先祖李廣遭際講起,至蘇武滯留匈奴十九年歸漢卻未得到厚遇的現(xiàn)狀,斥責(zé)了漢廷做法的不妥。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雖孤恩,漢亦負(fù)德。(

3)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8.請從選文一內(nèi)容中概括,李陵從哪些方面勸說蘇武投降匈奴?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節(jié)選自《過秦論·上篇》)材料二: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焚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quán),此言取與守不同術(shù)也。

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

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節(jié)選自《過秦論·中篇》)材料三:秦王足己而不問,遂過而不變。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禍。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dāng)此時也,也非無深謀遠(yuǎn)慮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秦俗多忌諱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沒矣。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諫,智士不謀也。天下已亂,奸不上聞,豈不悲哉?。ü?jié)選自《過秦論·下篇》)1.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秦離戰(zhàn)國

A而王天下B其道C不易D其政E不改F是其所以G取之H守之者無異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與“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屈原列傳》)兩句中“與”含義相同。

B.材料二“后雖有淫驕之主”與“后雖欲復(fù)見我”(《蘇武傳》)兩句中“雖”含義相同。

C.材料二中的“三王”指的是夏禹、商湯、周文王,與材料三中“三主”的含義不同。

D.材料三“然所以不敢盡忠指過者”與“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所以”含義不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過秦論》上、中、下三篇著重論述了秦王朝的興亡過程,作者意在借古諷今,目的是勸誡統(tǒng)治者對人民實行寬松政策。

B.材料一運用多組對比,如秦國與九國實力的對比、秦國自身盛衰的對比,說明九國與秦滅亡的原因均在于“仁義不施”。

C.材料二認(rèn)為,秦王如果選擇和商、周帝王一樣的治國理政的道路,那么后代即使出現(xiàn)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患。

D.材料三認(rèn)為,也有深謀遠(yuǎn)慮懂得形勢變化的人士,只是由于秦朝的風(fēng)氣多有忌諱的禁規(guī),如果進忠言自己則會慘遭殺戮。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

2)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5.作者在三則材料中都分析了有關(guān)秦朝滅亡的原因,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孝公既沒,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當(dāng)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于是六國之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guān)而攻秦。秦人開關(guān)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強國請服,弱國入朝。延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材料二: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說楚王曰:“凡天下強國,非秦而楚,非楚而秦,兩國敵侔交爭,其勢不兩立。而大王不與秦,秦下甲兵,據(jù)宜陽,韓之上地不通;下河?xùn)|,取成皋,韓必入臣于秦。韓入臣,魏則從風(fēng)而動。秦攻楚之西,韓、魏攻其北,社稷豈得無危哉?且夫約從者,聚群弱而攻至強也。夫以弱攻強,不料敵而輕戰(zhàn),國貧而驟舉兵,此危亡之術(shù)也。夫從人者,飾辯虛辭,高主之節(jié)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禍,無及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計之也。秦下兵攻衛(wèi)、陽晉,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數(shù)月而宋可舉。舉宋而東指,則泗上十二諸侯,盡王之矣。凡天下所信約從親堅者蘇秦,封為武安君而相燕,即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于市。

夫以一詐偽反覆之蘇秦而欲經(jīng)營天下混一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

今秦之與楚也,接境壤界,固形親之國也。大王誠能聽臣,臣請秦太子入質(zhì)于楚,楚太子入質(zhì)于秦,請以秦女為大王箕帚之妾,效萬家之都,以為湯沐之邑,長為昆弟之國,終身無相攻擊。臣以為計無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獻書大王之從車下風(fēng)①,須以決事?!背踉唬骸俺袞|海之上。寡人年幼,不習(xí)國家之長計。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聞之,敬以國從。”(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有刪改)【注】①從車下風(fēng):謙辭,獻給您的車下風(fēng),表示不敢直接獻給大王。材料三: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①守此,豈好為異論哉?能勿茍而已矣??芍^不惑于流俗而篤于自信者也。戰(zhàn)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于說之易合。其設(shè)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谎詰?zhàn)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節(jié)選自曾鞏《戰(zhàn)國策目錄序》,有刪改)【注】①二子者,文中指孔子、孟子。1.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夫以一詐偽

A反覆之蘇秦B而欲經(jīng)營C天下D混一諸侯E其不可成也F亦明矣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借指國家。

B.“是故愿大王之孰計之”的“熟”是“仔細(xì)”之意,與《師說》中“孰能無惑”的“孰”含義相同。

C.“須以決事”的“須”是“等待”之意,與“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中“須”含義不同。

D.“而蔽其患”的“蔽”是“掩飾”之意,與《屈原列傳》中“讒諂之蔽明也”的“蔽”含義不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第二段寫秦國的強盛引起諸侯恐懼,他們不惜代價招納人才。采取“合從”策略,結(jié)成強大的抗秦聯(lián)盟,結(jié)果被秦制服。

B.材料二張儀認(rèn)為,如果楚王不與秦國聯(lián)合,會導(dǎo)致韓國、魏國投降秦國,從而使楚國兩面受敵,處于非常危險的境地。

C.材料二張儀游說楚王,目的是瓦解合縱聯(lián)盟,組織連橫陣線。楚王沒有接受他的主張,只是恭敬地送他回國。

D.材料三曾鞏認(rèn)為戰(zhàn)國時代的游說之士為了迎合國君的需要,茍且地提出一時的權(quán)宜之計,最終使任用他們的國家滅亡。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當(dāng)是時也,商君佐之,內(nèi)立法度,務(wù)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2)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5.請結(jié)合曾鞏對戰(zhàn)國游士的評價,簡要評述張儀游說楚王這件事。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禮樂則修,分義則明,舉錯則時,愛利則形。如是,百姓貴之如帝,高之如天,親之如父母,畏之如神明。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謂道德之威。禮樂則不修,分義則不明,舉錯則不時,愛利則不形,然而其禁暴也察,其誅不服也審,其刑罰重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黭然而雷擊之,如墻壓之。如是,百姓劫則致畏,嬴則敖上,執(zhí)拘則聚,得間則散,敵中則奪。非劫之以形勢,非振之以誅殺,則無以有其下,夫是之謂暴察之威。無愛人之心,無利人之事,而日為亂人之道;百姓歡敖,則從而執(zhí)縛之,刑灼之,不和人心。如是下比周賁[注]潰以離上矣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夫是之謂狂妄之威

。此三威者,不可不孰察也。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選自《荀子·強國》)材料二: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字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選自《過秦論》)【注】賁:同“奔”,跑。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yīng)位置的標(biāo)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的橫線處。如是

A下比周B賁潰C以離上矣D傾覆E滅亡F可立而待也G夫是之謂H狂妄之威。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分義,“分”謂上下有分,遵守名分;“義”謂各得其宜,為所宜為,這是儒家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B.不時,意思是不合時宜,其中“時”的用法與《項脊軒志》“小鳥時來啄食”中的“時”用法相同。

C.以為,是“以之為”的省略,屬于古今異義詞,與《石鐘山記》“酈元以為”中的“以為”用法不同。

D.因,文中指憑借、依仗,與《蘭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中的“因”詞義相同。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根據(jù)統(tǒng)治者采取的措施、管理的目的和管理的結(jié)果的不同,把統(tǒng)治的威嚴(yán)分為三種,認(rèn)識深刻。

B.“三威”之下,百姓的生活和命運不同,對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也不同,暗含“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C.秦始皇攻取南方諸地之后,俘虜了當(dāng)?shù)氐慕y(tǒng)治者,委派下等的官員到這些地方去行使治理的職權(quán)。

D.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擴大了疆域,加強了統(tǒng)治;他志得意滿,自認(rèn)為國家長治久安,可以綿延不絕。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賞不用而民勸,罰不用而威行,夫是之謂道德之威。(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5.材料二中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采取的措施,與材料一中“三威”的哪一種最符合?請簡要說明理由。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喪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選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文本二: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yuǎn),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及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安危出A其喜怒B禍患伏C于帷闥D則向之E所謂F可恃者G乃所以為H患也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指《尚書》,意為“上古之書”,與《詩經(jīng)》《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

B.用事,指封建統(tǒng)治者當(dāng)權(quán)執(zhí)政或官員擔(dān)當(dāng)職責(zé),與其意義相近的有“視事”“致仕”“當(dāng)國”。

C.忍,意為“毒辣、狠心”,與《鴻門宴》中“君王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義相同。

D.恃,意為“依賴、依靠”,與成語“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義相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歐陽修擅長寫史論,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給國家?guī)砦:α⒄?,逐層剖析宦者禍國的行徑,夾敘夾議,分析詳盡。

B.歐陽修認(rèn)為宦者之禍更甚,是因為宦官終日隨侍國君,關(guān)系日漸親密,國君日益疏遠(yuǎn)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C.有時國君發(fā)覺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鏟除禍患,卻或因操之過急而被宦官挾持成為人質(zhì),或使奸雄們借機生事。

D.唐昭宗親近宦者,遠(yuǎn)離賢士,當(dāng)他開始悔悟時,卻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宦官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勢力,難以根除。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2)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5.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和《五代史宦者傳論》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國不當(dāng),就會有“身死國滅”的危害。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明君治國的做法。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文本一:《書》曰:“滿招損,謙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喪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選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文本二:五代史宦者傳論歐陽修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yuǎn),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及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湥m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1.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安危出

A其喜怒B禍患伏C于帷闥D則向之E所謂F可恃者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