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 課件 第5-8章 體驗自我成長-聚焦生活心理_第1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 課件 第5-8章 體驗自我成長-聚焦生活心理_第2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 課件 第5-8章 體驗自我成長-聚焦生活心理_第3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 課件 第5-8章 體驗自我成長-聚焦生活心理_第4頁
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版) 課件 第5-8章 體驗自我成長-聚焦生活心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

體驗自我成長第二節(jié)

在挫折中成長第一節(jié)

學會面對壓力第三節(jié)

做更好的決策01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生命個體,我們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懂得自己,懂得生活,懂得生命的意義?,F(xiàn)實中,有人躊躇滿志,有人心灰意冷;有人播種希望,有人承受痛苦……正如季節(jié)交替,風云變幻,世界呈現(xiàn)不一樣的色彩。生活的豐富多彩給予我們思想的富饒豐足,在順境時我們品嘗生活的樂趣與甜蜜,在逆境時我們同樣可以增強才能與心智。即使在人生的艱難時刻,我們也可以探尋希望之光、生命之泉,因為,我們如何對待世界,世界就如何對待我們。第一節(jié)

學會面對壓力一、什么是壓力生活中的我們多多少少會感受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壓力。據(jù)調查,人們在一周內至少會感到1~2次壓力,還有些人每天都生活在高壓之下。壓力是我們在適應環(huán)境和成長過程中無法回避的一個主要問題。從心理學角度看,壓力是指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和機體內部的狀態(tài)所造成的人的生理變化和情緒活動。內外環(huán)境中的各種因素作用于我們,都可以引起我們的心理反應,不管這些因素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比如,積極情境中的考入新學校、學習新專業(yè)、面試新單位……會給我們帶來壓力;消極情境中的考試不合格、人際關系糟糕……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還有其他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讓我們產生持續(xù)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比如,對生活事件的不良預期,或者一些身體疾病的原因等。有人會感到頭疼、疲勞或者抑郁,還有些人表現(xiàn)出易怒、暴躁、失眠、暴飲暴食或者大哭大叫……。1.智力水平正常一、什么是壓力但換個角度看,心理壓力具有某種警示功能,可使我們面對壓力來源,時時提醒自己,面對它、研究它、挑戰(zhàn)它,進而找到與壓力相處的方式,解除心理危機。1.智力水平正常一、什么是壓力這就是“壓力效應”。那些得過且過、沒有一點壓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像風暴中沒有載貨的船,往往一場人生的狂風巨浪便會把他們打翻。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生活、學習、工作帶給我們的各種壓力,努力將壓力變?yōu)閯恿?變成智慧,變成成長中的歷練和寶貴經驗的累積,讓自己成為“百萬噸級的巨輪掌舵人”。壓力具有兩重性,適度的壓力能夠提高機體的應激水平,激發(fā)個體的潛能,具有積極的意義;但過度的壓力則會成為我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阻礙身心成長和發(fā)展,甚至損害身心健康。1.智力水平正常二、壓力的類型某個事件對不同人或處于不同內外部條件下的一個人會產生不同刺激強度的壓力,即應激水平,比如突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好友的突然背叛等。按照刺激強度分類,壓力可分為良性應激、強應激、弱應激。(1)良性應激。良性應激是指那些促進性的、激勵性的或者導致個人成長的事件,比如期待中的新工作、良師益友的新要求。(2)強應激。強應激通常出現(xiàn)在需要應對的事情超出我們的能力限度的時候,出現(xiàn)壓力過度的情況。在高壓狀態(tài)下,我們的身體及心理都會處于一種強大的緊張狀態(tài)中,這容易對我們的身心產生不良的影響。(3)弱應激。弱應激也稱壓力不足,通常發(fā)生在缺乏一定刺激的情況下,比如我們的學習過于單調,對自身幾乎沒有什么要求,或者得過且過,產生所謂的空虛感。如果不能有效處理空虛,明確自身價值與努力方向,則可能放任本能欲望來獲得刺激,比如沉迷網(wǎng)絡,體驗毒品,甚至玩“自殺游戲”。1.按照刺激強度分類二、壓力的類型從時間維度來說,按壓力持續(xù)的時間和頻率來看,壓力又可分為兩種:急性壓力和慢性壓力。急性壓力是對迫在眉睫的威脅的暫時反應,威脅消失壓力就會解除。就像突然來臨的考試引發(fā)的急性壓力,當考試結束或對考試結果感到滿意,則壓力自行消失。慢性壓力是指經歷一段長期的、持續(xù)的壓力。比如撰寫畢業(yè)論文時,在長期的挑燈夜戰(zhàn)、查找資料、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不斷修改的過程中導致慢性壓力。慢性壓力的消除較為緩慢和困難,因而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較大。2.按照持續(xù)時間和頻率分類二、壓力的類型2.按照持續(xù)時間和頻率分類三、壓力的管理壓力與績效的關系曲線呈倒U形,在中等程度的壓力下,績效最佳。如果壓力大幅度超過壓力曲線的最佳點,績效就會降低。如果個體的壓力達不到壓力曲線的最佳點,則難以取得較高的績效。學習效率的研究表明,在適度的壓力水平下,我們的學習效率最高;而在過度的壓力或沒有壓力的狀態(tài)下,學習的效率降低。1.壓力與績效三、壓力的管理1.壓力與績效三、壓力的管理(1)問題關注的應對。即通過采取具體措施來緩解壓力給人帶來的問題與困難。例如,在很多事情一窩蜂涌來的時候,因為任務太多、時間太緊普遍會給人帶來壓力。這時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時間不夠。具體的應對措施,可以將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序,可以請他人來幫助自己完成一些輔助性工作,甚至可以要求延遲個別事情完成的時間或推掉個別可以不用自己來做的事情。(2)情緒關注的應對。即通過采取有效的情緒管理來舒緩壓力給人帶來的焦慮體驗。例如,當我們?yōu)橐患聨淼男睦韷毫Χ械浇诡^爛額、情緒極其糟糕時,可以找一個安靜的房間躺下來,將身體處于最舒服的姿勢,配合低緩的輕音樂,調節(jié)呼吸,冥想“資料卡片”中描述的情景。2.過度壓力的應對三、壓力的管理2.過度壓力的應對三、壓力的管理2.過度壓力的應對三、壓力的管理(3)意義關注的應對。即通過深入的哲學思考來梳理壓力給人帶來的精神困擾。我這么累,有意義么?我這樣拼,究竟為了什么?這樣的想法和疑問,會隨著壓力的增大而不斷出現(xiàn),我們甚至會在這種不斷的自我質疑、自我否定中,懷疑生活的意義。這就需要我們從哲學的高度來思考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方式。只有從源頭上弄清楚了,我們才能建立起理想信念,應對壓力的能力就會大大提升。2.過度壓力的應對三、壓力的管理2.過度壓力的應對三、壓力的管理應對壓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才是最好的。我們都是積極生活者,在每一次成功地應對壓力事件后,都可以讓我們收獲更多的自信與幸福。每一次的壓力情境會讓我們更加努力提高自己,激勵我們發(fā)揮潛能,實現(xiàn)個人成長。2.過度壓力的應對第二節(jié)

在挫折中成長一、什么是挫折心理學認為,挫折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了障礙或干擾,導致其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小的挫折不值一提,而大的挫折可以稱為失敗。古今中外,各行各業(yè),每個人在追求理想生活的過程中,都會遭遇挫折。有人在挫折中成長為響當當?shù)娜宋?有人在挫折中一蹶不振甚至從此銷聲匿跡。挫折是魔鬼,也是天使。挫折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在于我們如何看待它、對待它。1.智力水平正常二、挫折的構成生活中會出現(xiàn)自己的動機不能實現(xiàn)、需要不能滿足的事實,如學業(yè)失敗、愛情受挫、事業(yè)失敗、健康狀況受損或經歷其他不如意的事情等,我們把這些情況叫作挫折情境或挫折事件。1.第一階段:挫折情境二、挫折的構成對挫折情境中已經發(fā)生的事實情況,自己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認識和評價,感受失敗的原因。對挫折情境的評價和感受,存在個體差異。正如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那樣,挫折對于有些人是痛苦、是毒藥,而對于另一些人則是財富。2.第二階段:挫折認知二、挫折的構成對事件認識評價,會引發(fā)相應的情緒或行為反應,如困惑、憤怒、焦慮、緊張、退縮、逃避等,這些情緒或行為交織成負面的情緒感受,即挫折感。一般來說,挫折情境越嚴重,挫折反應就越強烈;反之,挫折反應就輕微。但是,當出現(xiàn)了挫折情境,而個體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的情況并不是那么嚴重,那就不會產生挫折反應,或者僅僅產生輕微的挫折反應。所以說,在挫折感產生的過程中,挫折認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應的性質及程度取決于挫折認知。人生的失敗、挫折將伴隨我們成長,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坦然面對它們。嘗試換個角度看問題,可以改變我們對其反應的性質及程度。正確對待挫折的刺激,可以激發(fā)我們面對困難的勇氣,百折不撓,不斷向前。3.第三階段:挫折反應三、挫折的類型按照挫折是否實際存在,可分為實質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1)實質性挫折。指已經實際發(fā)生的挫折,有實際的情境表現(xiàn),我們自己可以做出有效處理,他人可以給予有效的幫助。(2)想象性挫折。指當事人對想象中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挫折情境的預測,比如個別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擔心某一天可能會失去老師的垂青而產生一種挫折感。想象性挫折只是一種假想,因而難以做出具體、有效的處理,往往不被他人所理解,也難以得到他人有效的幫助。1.實質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三、挫折的類型按照挫折的嚴重程度可分為一般挫折和嚴重挫折。(1)一般挫折。指日常生活中在一些常見的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到的小挫折,如同學間偶爾爭吵幾句,乘車進城遇到堵車,去商店購物不巧碰上打烊等。這些日?,嵤码m然會引起心情不快,但很快就能過去,對人的影響一般比較小。(2)嚴重挫折。指在某些與自己關系密切、意義重大的事情上遭受的挫折,如高考落榜、親人亡故、觸犯法律等。這些事件會在人的內心產生巨大的震動,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同時,我們應看到,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度的,有時單個的挫折雖不嚴重,但若干一般挫折如果接踵而至或同時出現(xiàn),也會構成嚴重挫折。2.一般挫折和嚴重挫折三、挫折的類型按照對挫折是否有心理準備可分為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1)意料中的挫折。指我們已有察覺或已有了一定戒備后遇到的挫折,如親人久病而亡。(2)意料外的挫折。指當事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tài)下突然遭受的挫折,如遭遇車禍等。一般而言,意料外的挫折比意料中的挫折對人的打擊要大。3.意料中的挫折和意料外的挫折三、挫折的類型按照挫折的性質和內容可分為事業(yè)挫折和生活挫折。(1)事業(yè)挫折??梢跃唧w分為工作挫折、學習挫折、理想挫折等。工作挫折,主要指工作環(huán)境中或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挫折,如工作環(huán)境突然惡化,工作條件突然改變,工作成績不被承認,晉升、加薪方面受到壓制等。學習挫折,指在學習和智力活動中遭遇的挫折,如上課聽不懂老師講課,記憶力衰退,考試失敗等。理想挫折,指自己原來確定的奮斗目標雖經努力仍未達到,如考試失敗,未能獲得獎學金等。(2)生活挫折??梢跃唧w分為家庭挫折、戀愛挫折、交往挫折等。家庭挫折,主要指家庭遭遇了變故,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后果,如鄰里糾紛、父母離異等。戀愛挫折,主要指在戀愛方面產生了變故,如失戀等。交往挫折,主要指在人際交往中,當事人交往的需要和動機受到阻礙,如好朋友因誤解而分手,遭人誹謗、妒忌、猜疑等。4.事業(yè)挫折和生活挫折三、挫折的類型按照挫折持續(xù)的時間可將其分為短暫性挫折和持續(xù)性挫折。(1)短暫性挫折。指挫折持續(xù)時間較短,是暫時性的,這種挫折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消失,如一次考試沒有取得好名次、高齡老人的自然死亡等。(2)持續(xù)性挫折。指一種長期的挫折狀態(tài),既可能是持續(xù)的,也可能是接二連三的。由于導致挫折的條件和情境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往往使人長時期、持續(xù)地處于緊張狀態(tài)和挫折感之中。持續(xù)性挫折使人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往往會改變人的性格,使其感到焦慮不安、壓抑,進而遇事回避、萎靡不振,甚至出現(xiàn)有攻擊行為。5.短暫性挫折和持續(xù)性挫折四、受挫后的心理反應(1)堅持目標,繼續(xù)努力。受挫后,當事人能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經驗,通過分析,確定自己追求的目標是現(xiàn)實的,雖然暫時遇到了挫折,也應克服困難,找到擺脫挫折情境的辦法,毫不動搖地朝既定目標邁進,最終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達到預定的目標。(2)降低目標,改變行為。當一再嘗試既定目標仍不能成功時,當事人能調整目標,變換方式,通過別的方法和途徑實現(xiàn)目標,或者把原來制定的過高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往下調整,以圖獲得成功。這種對目標的重新審定和轉移,不是懼怕困難,而是實事求是的表現(xiàn),同時有利于避免由于目標不當難以達成而可能產生的焦慮情緒。1.積極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四、受挫后的心理反應(3)改換目標,取而代之。由于自身條件或社會因素的限制,當事人在既定的目標不能實現(xiàn)并受到挫折時,可以改換目標,使需要得到滿足。(4)尋求支持,重整旗鼓。在挫折的打擊下,有些人往往感到自己勢單力薄,力量有限,從而將注意力轉向尋求他人和社會的支持,或找親朋好友傾訴衷腸,或找領導、團體求助得到幫助和關心,以此來減輕挫折感和煩惱程度。1.積極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四、受挫后的心理反應(1)焦慮。焦慮是挫折后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適度焦慮可喚醒大腦皮質的覺醒狀態(tài),如考試前適度緊張,可增強注意力,提高記憶水平,對提高學習效率、發(fā)揮潛能等有一定的積極作用。而過度焦慮則會使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下降,思維紊亂,辨別能力降低等,嚴重的會導致心理疾病,發(fā)展成焦慮癥。(2)攻擊。挫折常常會引起人的憤怒情緒。當事人為了將憤怒的情緒發(fā)泄出去,就可能產生過激的舉動,即攻擊性行為。1)直接攻擊。指受挫者將憤怒的情緒直接發(fā)泄到造成自己挫折的人或物上,多以動作、表情、言語、文字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如采取辱罵、諷刺等形式侮辱對方人格,甚至侵犯對方身體,以發(fā)泄自己內心的不滿。2)轉向攻擊。不是直接攻擊造成挫折的一方,而是將其他人或物作為發(fā)泄的對象。2.消極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四、受挫后的心理反應(3)冷漠。這是一種與攻擊相反的行為反應。當個人遭遇挫折時表現(xiàn)出無動于衷、漠不關心的態(tài)度,似乎毫無情緒反應。其實,冷漠并非不包含憤怒的情緒成分,只是把憤怒暫時壓抑,以間接方式表現(xiàn)出來而已。表面上是冷漠退讓,內心深處則往往隱藏著很深的痛苦,是一種受壓抑極深的反應。(4)幻想?;孟胗址Q白日夢,指一個人企圖以自己想象的虛幻情境來應對挫折,借以擺脫現(xiàn)實的痛苦,并在虛幻情境中尋求滿足。此法偶爾用之,可使人暫時擺脫苦惱,緩沖情緒緊張,但對解決實際問題毫無益處;多用則會形成病態(tài)的行為反應。2.消極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四、受挫后的心理反應(5)逃避。指有些人遭受挫折后,往往不敢面對現(xiàn)實,而是躲開受挫的現(xiàn)實,放棄原來所追求的目標,回到比較安全的情境。有的人在生活中碰釘子,或者所追求的目標、理想一時不能實現(xiàn)時,便心灰意冷;有的人在學習、工作開始的時候積極性很高,但對困難估計不足,結果一遇挫折便退卻下來。例如,有的同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難以面對挫折的挑戰(zhàn),便在網(wǎng)絡世界里尋求安慰,甚至在電子游戲中渴求成功。逃避的顯著特點是,遇到挫折后便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逃避雖然能使心理緊張得到暫時緩解,但問題并沒有解決,長期下去會形成不良適應,使人害怕困難和挫折,不求進取。(6)自殘與自殺。自殘與自殺是遭遇挫折后的極端反應。如果挫折的打擊來得突然而沉重,受挫者對挫折的承受力又很低,有可能就會深陷于萬念俱灰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此時,如果得不到外界的幫助,就可能會自暴自棄,傷害自己的身體,甚至產生輕生厭世的想法并付諸行動。2.消極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五、挫折的應對策略(1)認識“失敗”的積極意義。實際生活中,人們把沒有成功或沒有達到目標都看作失敗,這種看法過于片面。許多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常常需要經過多次嘗試、不斷努力,才能有機會圓滿完成。每一次的失敗都會是下一次努力時的經驗與教訓,使其一步步接近成功。正如愛迪生在尋找做燈絲的材料時,每失敗一次,他都會高興地說:“呵!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不能做燈絲的材料?!爆F(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會一帆風順,成功者的成功之路都是一個又一個失敗鋪墊而成的。我們應坦然面對失敗,樹立“失敗是有價值的”的意識,投身社會,打磨錘煉,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2)相信挫折是可以改變的。在挫折面前,逃避不見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將失去一次錘煉自己的機會,一次證明自己可以的過程。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無數(shù)人杰以其非凡的經歷證明了人類意志的力量。1.樹立正確的挫折認知五、挫折的應對策略(3)從挫折中獲得更加堅強的意志品質。堅強的意志品質不是憑空而來的,除了從小有意識地培養(yǎng),挫折是培養(yǎng)強大意志力的關鍵途徑。堅強的意志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制力和堅韌性。具有自制力的人,善于抵制不符合行動目的的主客觀因素的干擾,不但能順利完成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即使面對枯燥無味的工作,即便遭遇再大的挫折、失敗也不會半途而廢。這種堅韌性又和自制力密不可分。堅韌性強的人,當遇到突如其來的事情,特別是棘手的事情時,能冷靜地分析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輕舉妄動。勝利時不驕傲自滿、忘乎所以;失敗時不悲觀失望,消極等待。而遭遇挫折時,能很快保持情緒的穩(wěn)定,清醒而理性地分析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意義,調動各種資源,采用更為有效的方法、路徑,重新開始新的嘗試。1.樹立正確的挫折認知五、挫折的應對策略(1)學會應對不良情緒。對于挫折情境,如果我們不能馬上解決,可能會產生怨天尤人、消極沉淪等不良情緒反應,這時候,學會與這些情緒相處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任由這些情緒控制自己,我們可能會做出讓自己感到后悔的沖動反應。在第四章里,我們介紹了許多應對情緒的方法,學會這些方法能幫助我們以更好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2.采取必要的心理應對五、挫折的應對策略(2)全面分析失敗的原因。人們把失敗歸因于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對以后的活動以及活動的效率有很大影響。把失敗歸因于主觀因素,會使人感到內疚和無助;把失敗歸因于客觀因素,會產生氣憤與不平。面對挫折,我們應全面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比如,有的同學總是把自己成績不好歸因于運氣不好,比如沒能猜中題目或埋怨老師的命題和評分,而不去思考自身的學習方法、習慣和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還有的同學正好相反,把成績不好全部歸因于自己,因而過多地抱怨或責備自己。這兩種情況,都是對學業(yè)失敗的片面歸因,缺乏全面性與完整性。正確的做法是,應當冷靜、客觀地從兩個方面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從而有效提高學習成績。2.采取必要的心理應對五、挫折的應對策略(3)靈活地應變與調整。外界條件與環(huán)境的變化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面對出乎意料的變化,我們需要做出及時的應變與調整,比如調整外部環(huán)境的計劃、目標等,或調整自我的需要、動機、期望值等。通過適時的調整,弱化挫折感給我們帶來的消極心理反應。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高自我預期會導致較強的挫折感,較低的自我期望形成較弱的挫折感。保持一個合理的期望值,對于挫折的感受會更具理性。2.采取必要的心理應對五、挫折的應對策略2.采取必要的心理應對五、挫折的應對策略人區(qū)別于動物的最大特點,是人們會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愿為之努力的動力,從而激勵自己不畏艱難、排除萬難、積極進取。樹立一個合適的奮斗目標,有助于我們形成這樣的勇氣和力量,一往無前,戰(zhàn)勝挫折。3.樹立合適的奮斗目標五、挫折的應對策略3.樹立合適的奮斗目標第三節(jié)

做更好的決策一、決策的含義與特點什么是決策呢?簡單地說,是人的主觀意志作用于客觀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比如三國時期劉備采納諸葛亮的建議,做出“占據(jù)荊、益兩州,聯(lián)孫抗曹,徐圖中原”的決策。從古至今,有關決策的經典事例不勝枚舉。成功的決策體現(xiàn)了決策者的智慧和勇氣,而失敗的決策則為后人提供了前車之鑒,成為他們決策的寶貴資源。決策,簡而言之,即“選擇、確定策略”,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決策過程中,個體需要運用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能力,對情景做出判斷和選擇。1.決策的含義一、決策的含義與特點(1)決策的普遍性。各種各樣的決策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時可見,小到醫(yī)院掛號、超市結賬的排隊問題(怎樣可以排得更快,然后排到最快的那一隊去),大到買房、升學、留學等重大問題,都需要我們反復思考、多方權衡后決策。(2)決策的選擇性。許多的日常選擇并不費力,依照我們的經驗與習慣可以輕松完成。但在面對緊急或重大選擇時,我們的決策會變得困難。好比“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一樣,我們常常在幾個選項之間徘徊不定、猶豫不決,我們感受到選擇的痛苦,甚至不能做出有效決策。2.決策的特點一、決策的含義與特點(3)決策的目的性。我們做決策的目的,就是想取得希望的結果,避免不希望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我們自己可以定義“好”或“壞”的決策。比如,父母希望我們能考大學,而我們只喜歡搗鼓機械設備,愿意選擇到職業(yè)學校學習一技之長。在我們看來,這個決策是符合個人特質、態(tài)度和價值理念的,我們認為掌握一技之長、成為企業(yè)藍領是最合適的決策。這個決策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我們認同藍領的價值,認為技術工人與工程技術人員沒有什么兩樣,都是一份好的工作,也都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生活前景。決策的目的需要建立在我們對自我的清晰認知上。2.決策的特點二、決策的心理(1)知覺。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決策有賴于知覺,而知覺則有賴于來自環(huán)境和來自知覺者自身的不同形式的信息。這就是說,知覺的產生既有來自外部環(huán)境的刺激,也有來自個人自身記憶中的符合外界刺激的相關信息。在決策的過程中,我們將環(huán)境的刺激與記憶中的信息相對照,使兩者產生某種聯(lián)結,也就是定向、抽取特征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斷循環(huán),直到獲得滿意的知覺為止。所以說,決策的過程即是知覺的過程,并且這個過程與我們原有的知識經驗有關。好比選擇穿哪件衣服一樣,是參加晚宴還是逛公園,選擇會有區(qū)別,根據(jù)出席場合的不同,去選擇正式的服裝或休閑的打扮,這是環(huán)境對個體的要求,而個體的經驗選擇符合知覺的環(huán)境信息。1.決策的心理基礎二、決策的心理(2)記憶。大腦的記憶功能,使人腦形成聯(lián)想機制和檢索機制。即在決策的過程中,一旦需要,就可以把記憶中存儲的信息提取出來。比如,要解決一個類似問題時,不用重新研究,就可以把上次解決問題時所收集的信息甚至結論直接提取出來使用,這也是舉一反三的過程。(3)思維。大腦通過信息加工,即思維過程進行決策。比如,選擇出行的交通工具,是選擇飛機、火車還是汽車,如果選擇后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就會退回重新選擇,這叫作“知覺策略”。從決策的角度來說,決策的整個過程就是由接連不斷的解決問題的嘗試構成的。任何決策都是在反復抽象、反復研究中形成的,這個過程即是思維的過程。通過自身積累的或者他人提供的知覺經驗,我們的大腦對信息進行加工和分析,可以讓我們獲得做決策時需要的信息依據(jù),有助于我們做出決策。決策的過程,是知識傳遞、信息加工和理論推斷的過程?,F(xiàn)代的人工智能和計算機專家系統(tǒng)運用的正是這種知覺模式。1.決策的心理基礎二、決策的心理(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又被稱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覺對象給知覺者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影響作用。具體地說,就是初次與某人或某事接觸時,在心理上產生對某人或某事帶有情感因素的定式,從而影響以后對該人或該事的判斷。定式對決策的影響有積極的作用和消極的作用。它的積極作用可以讓常規(guī)的程序化決策和數(shù)據(jù)處理實現(xiàn)高度的自動化;它的消極作用表現(xiàn)在,我們會因此形成對某一事物的“偏見”,這種不全面的認知往往因缺乏客觀的思考而讓我們做出錯誤的決策。所以,首因效應形成的思維定式和情感定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決策的成敗。2.影響決策的心理因素二、決策的心理(2)經驗定式效應。經驗定式效應是指決策者對某人或某事采取一貫的處理方法或用習慣性的措施處理該人或該事而造成的影響。在決策中,決策者若對情報和信息以經驗來處理,則很容易使決策產生偏差,誤導決策。但有時經驗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所以,經驗對決策的影響有好有壞,對以經驗做出的決策要加強關注,時刻反饋,有誤時及時糾正。(3)從眾效應。從眾效應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群體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的產生源于多種心理和行為上的原因。尋求一致是一種人所共有的、極為普遍的行為心態(tài)。從眾效應引起的是帶有一定盲目性的行為傾向,更多地表現(xiàn)為人際關系方面的依賴性和決定選擇方面的被動性。因此,它會對決策過程的優(yōu)化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決策的質量。2.影響決策的心理因素二、決策的心理在決策的過程中,決策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動機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出現(xiàn)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即為心理沖突。心理沖突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1)趨避沖突。趨避沖突是指既想達到某個目標又不想付出某種代價,而兩者又不能同時實現(xiàn),因而內心產生矛盾的情況。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既希望商品物美又不希望支付高價,而高質量的商品價格一般較高,便宜的商品其質量又不能讓我們滿意,這時即產生趨避沖突。3.決策的心理沖突二、決策的心理在決策的過程中,決策者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動機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出現(xiàn)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即為心理沖突。心理沖突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種:(2)雙趨沖突。正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趨沖突是指兩個好處都想要,因不可同時兼得而產生的矛盾心理。理性的決策者往往希望決策方案能夠一舉兩得或一舉多得,但客觀條件又常常使之難以實現(xiàn)。比如,想做的事情很多,但時間和精力有限,只能選擇其中一件事情去做,這時候雙趨沖突就會產生。(3)雙避沖突。雙避沖突是指因對兩種同樣不利的結果必須進行選擇時所產生的心理矛盾。如面對滔滔洪水,必須丟卒保車,炸堤泄洪以保重要區(qū)域。由于在哪里泄洪都會帶來損失,這種選擇困惑就是雙避沖突的表現(xiàn)。當然,決策中所面臨的心理沖突遠比上述情況復雜,這些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決策者的情緒及決策的效果。3.決策的心理沖突三、做出更好的決策判斷是決策的基礎。判斷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種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過程。我們在作出判斷之前,需要進行大量調查,這也是科學家經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氣象專家竺可楨每天觀察并記錄物候和天氣,由于戰(zhàn)亂的原因,最終保留下來的日記共計38年37天,在大量數(shù)據(jù)記錄的基礎上,形成了豐富的歷史物候資料和研究成果。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做出科學推斷,可以準確地說明問題,并做出良好的判斷。良好的判斷可以讓我們在做決策時更加明智。1.良好的判斷三、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需要認真地審視自己,弄清自己的價值所在,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比如,“做一名合格的藍領,實現(xiàn)自己的工匠價值”———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和目標的選擇可以指導我們更清晰地做出決策。我們經常會在學習和娛樂之間難以抉擇,而那些清楚自己在學校里希望獲得什么的同學,將會更有效地作出他們的日常決策。當他們在學習和娛樂的選擇上發(fā)生沖突時,能更好地分配時間,優(yōu)先滿足自己的目標需求。2.弄清自己的價值和目標三、做出更好的決策2.弄清自己的價值和目標三、做出更好的決策2.弄清自己的價值和目標三、做出更好的決策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總是希望有個完美的結果,因此在決策的過程中常常會思慮良久、猶豫不決甚至無法做出決策。對我們來說,接受一個合理的結果比追求完美來得更加明智,就像“最好的未必是適合的,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凡事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中考的結果與自我期望的不一致,我們或許把它稱為不完美,但現(xiàn)在看來,或許恰恰又是最合理的,因為掌握嫻熟的專業(yè)技能可能更適合我們的職業(yè)生涯,在滿足國家對技能人才迫切需求的同時,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3.接受合理的結果三、做出更好的決策由于環(huán)境的局限、個人的看法、不可預知的意外等原因,我們不可能保證所有的決策都是成功的。成功的決策讓人滿意,失敗的決策可以提供經驗。在失敗的決策中學習本身也是一項積極的決策。比如,某位同學在入學時選擇了電氣自動化專業(yè),經過一年的學習后,他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太好。理工科是這位同學的短板,選擇這個專業(yè)現(xiàn)在看來不是一個好的決策。這時候的他沒有放棄學業(yè),做出退學的決定,而是根據(jù)一年來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的興趣和自己的特長,為自己申請了一個更合適的專業(yè)。我們可以在自己的決策錯誤中學習,評估決策的后果,總結失敗的原因,選擇更加滿意的備選項,通過修正決策從而最終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生活賦予我們選擇的機會,讓我們在一次次的決策中改變與成長。我們在決策的過程中審視自己的問題和尚未開發(fā)的潛能,不僅僅是檢查日常行為背后的基本決策,更重要的是將改變的意愿轉化為改變的行動。因為,一旦我們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并真的下定決心去做的時候,就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這些真正的改變,可以讓我們成長得更好。4.善于利用失敗的決策三、做出更好的決策4.善于利用失敗的決策第六章

塑造健全人格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人格魅力第一節(jié)

認識健全人格01人格,是個體身上最具色彩的閃光點。具有偉大人格的人,在歷史長河中,有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于田園的陶淵明,有令人尊敬和愛戴的新中國總理周恩來,有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自強自尊的作家史鐵生……人格是精神,是信念,是內心的強大,更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古語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也。”這種讓人心悅誠服的東西,正是人格的力量。無數(shù)先賢和身邊的榜樣,他們砥礪人格,成就了自己大格局的人生。第一節(jié)

認識健全人格一、什么是人格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說,人格也叫“個性”,有時也叫“品格”,是人在社會舞臺上用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于他人的一種“角色”,或者說,是一個人區(qū)別于其他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所以,人格又被心理學家比喻成戴在臉上的“面具”或穿在身上的“制服”。一個人的人格,如果沒有遇到特別重大的刺激,一般在16~18歲時基本形成,以后就是不斷調整、修補和完善了。人格還有名譽、價值、道德品質及其他各種社會含義。我們有時會聽人說:“你放心,這件事情我用人格擔保,一定能做好?!边@里的“人格”更多地指一個人的名譽和價值觀。在某種情境下有人會氣憤地說:“這是對我人格的污辱!”這里的“人格”又屬于法律范疇,專指法律賦予每個人的精神尊嚴。我們也會在某種場合贊美某人很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定是受到別人接納、歡迎,并且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對他人產生影響的人。這樣的人,其人格不但健康,而且高尚。一、什么是人格這個故事生動地向我們說明,在人的素質結構中,人格起著近乎決定性作用,因為人與人之間最后的差別就在于人格。馬克思說,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體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在社會群體中,人之所以區(qū)別于人,本質的差別就在于人格特質的不同。二、人格的構成(1)氣質的四種類型?,F(xiàn)代人格心理學沿用了古希臘醫(yī)生希波克拉底體液說提出的四種典型氣質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1)膽汁質。其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但不平衡。這種類型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能忍受強刺激,能堅持長時間工作而不知疲勞,顯得精力旺盛、行為外向、直爽熱情、情緒興奮,但心境變化劇烈,脾氣暴躁,難以克制自我。2)多血質。其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平衡且靈活。這種類型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活潑好動、言行敏捷、反應迅速、行為外向,容易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多變,情緒不夠穩(wěn)定。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1)氣質的四種類型3)黏液質。其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強、平衡但不靈活。這種類型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反應快,情緒興奮性低但平衡;舉止平和,行為內向;做事有條不紊,但容易循規(guī)蹈矩;注意力容易集中,穩(wěn)定性強;不善言談,交際適度。4)抑郁質。其神經過程的特點是弱,而且興奮過程更弱。這種類型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慮,內心體驗深刻,行為極端內向;敏感,機智,注意細節(jié);膽小孤僻,情緒的興奮性弱,愛獨處,不愛交往;做事認真、仔細,動作遲緩,防御反應明顯。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2)氣質的特點。上述是較為典型的四種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xiàn),但真正屬于這四種氣質類型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數(shù)人是中間型或混合型的。生活中,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客觀科學地看待氣質類型。1)氣質具有穩(wěn)定性和可塑性。正所謂“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建立在人的神經過程特點基礎上的氣質類型受先天因素影響,所以遺傳因素相同或相近的人在氣質類型上比較相似。若沒有重大極端事件的影響,人的氣質類型相對穩(wěn)定。即使被影響后,如果條件合適,原來的心理面貌也會得到恢復。同時,我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會潛移默化地在我們的先天基礎上塑造氣質,正如“腹有詩書氣自華”,這與常練芭蕾舞的人舉手投足顯出優(yōu)雅氣質的道理一樣。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2)氣質的特點。上述是較為典型的四種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xiàn),但真正屬于這四種氣質類型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數(shù)人是中間型或混合型的。生活中,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客觀科學地看待氣質類型。2)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不同氣質類型的人都會有各自擅長的、適宜的工作。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類型既有優(yōu)點又有各自的局限性。所以,生活中自覺發(fā)揚特定氣質的積極方面,努力克服其中的消極方面,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就能在某個領域取得自己的成就。3)氣質類型能夠影響工作效率。不同社會實踐領域的工作對人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氣質類型對于工作的適宜性。比如,多血質的人可以從事環(huán)境多變或與人交往的工作,但難以從事較為單調、需要持久耐心的工作。抑郁質的人適合從事長期穩(wěn)定的、細致的、研究性的工作,但在人際交往方面就顯得有些困難。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2)氣質的特點。上述是較為典型的四種氣質類型的外在表現(xiàn),但真正屬于這四種氣質類型的人并不太多,大多數(shù)人是中間型或混合型的。生活中,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客觀科學地看待氣質類型。4)氣質類型對人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影響。氣質類型對于個體性格的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膽汁質的人容易形成果斷、勇敢、熱情的性格特征,但卻不容易形成克制、容忍的性格;多血質的人容易形成機智、開朗的性格特征,但不容易形成細致、耐心的性格特征。5)氣質類型影響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方式各有不同。比如,多血質的人機智靈敏,常用巧妙的辦法應付環(huán)境的變化;黏液質的人則常用忍耐的方式;膽汁質的人在不利環(huán)境下常會發(fā)生攻擊性行為;抑郁質的人敏感多慮,他們被動地適應環(huán)境,常常感到傷害和挫折。一般說來,氣質類型極端的人的情緒興奮性太強或太弱,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比較差,容易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3)氣質的完善?,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氣質的類型取決于遺傳,因此相對于主要靠后天形成的性格而言相對穩(wěn)定,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可改變。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往往說某人很有氣質,說的就是氣質所表現(xiàn)出來的社會特征。因此,只要我們在社會活動中,注重提升和強化自己的內在氣質,抑制和克服氣質成分中的不良因素,就能夠完善我們的氣質構成,也就能夠為我們的健全人格奠定堅實的基礎。1.氣質二、人格的構成(1)性格的定義。性格是表現(xiàn)在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和與這種態(tài)度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我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在生活中的我們追求什么、在意什么或者否定什么、拒絕什么,這些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做或不做哪些事情,以及怎樣去做的行為方式。一個人對現(xiàn)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行為方式,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又體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比如,我們對工作或學習的敬畏之心就是我們的態(tài)度,這樣的態(tài)度決定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過程中采取的認真勤學、一絲不茍的行為方式。簡言之,態(tài)度決定行為,行為的好壞反映我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性格不同于氣質。氣質更多地體現(xiàn)人格的生物屬性,性格則更多地體現(xiàn)人格的社會屬性。比如,一個人是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還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表現(xiàn)了這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態(tài)度特征,有明顯的社會道德評價的意義,直接反映了此人的道德風貌。因此,個體之間人格差異的核心是性格的差異。2.性格二、人格的構成(2)性格的結構。一般情況下,我們分析一個人的性格,主要考察其態(tài)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等。1)態(tài)度特征,是指一個人如何處理社會各方面關系的性格特征。比如,對集體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情、對勞動的負責、對學習的認真、對他人的誠懇等。2)意志特征,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自覺地進行調節(jié)的特征。比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自覺性、實現(xiàn)目標的堅韌性、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等。3)情緒特征,是指一個人的情緒對其活動的影響,以及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比如,我們善于控制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境狀態(tài),情緒穩(wěn)定而平和。2.性格二、人格的構成(2)性格的結構。一般情況下,我們分析一個人的性格,主要考察其態(tài)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緒特征和理智特征等。4)理智特征,是指一個人在認知活動中的性格特征,表現(xiàn)在認知的獨立性、想象的現(xiàn)實性和思維活動的精確性三個方面。比如,我們樂于觀察、善于思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觀點,這是獨立性的表現(xiàn);生活中有人愛幻想、有人求務實;有人看問題能全面分析,有人則可能僅僅從某個方面看問題等。性格的這幾方面特征彼此關聯(lián)、互相影響并有機地組成了一個整體。其中,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是核心,對社會、對集體的態(tài)度又是最為重要的態(tài)度。一個對社會、對集體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對學習或工作一定是刻苦敬業(yè)的,對他人是熱情誠懇的,對自己是嚴格要求的。因此,在分析一個人的性格時,抓住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也就可以由此預見他在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當然,如果要全面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征,需要結合不同場合的行為表現(xiàn)綜合考察。好比“俠骨柔情”說的就是一個人在不同場合表現(xiàn)的不同性格特征,體現(xiàn)了性格的豐富性。2.性格二、人格的構成(3)性格的分類。根據(jù)性格的傾向性,有人把性格分為內向型、外向型和中間型三類。內向型的人處世謹慎,思維縝密,不喜交際;外向型的人活潑開朗,善于交際,容易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中間型的人則介于兩者之間。按照人的獨立性程度,有人把性格分為獨立型和順從型兩類。獨立型的人辦事果敢,具有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易受外來事物的干擾,應激能力強;順從型的人獨立性較弱,易受環(huán)境的干擾,應激能力相對較弱。也有人將性格分為意志型、情緒型、理智型。情緒型的人通常易受情緒左右;意志型的人自制力較強;理智型的人處世冷靜,以理智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為。由于性格結構的復雜性,人的性格類型多種多樣,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性格特征都是多種類型的復合,只是其中的某些特征比較明顯罷了。我們現(xiàn)在的性格特征是什么?有哪些優(yōu)勢?有哪些缺點?這是我們需要自我認知以及在生活實踐中特別關注的。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是可以培養(yǎng)和改變的。一般來說,幼兒階段是性格的雛形期,小學階段是性格的構成期,中學階段是性格的發(fā)展期,青年時期是性格的塑造期,到了成年期性格才漸趨穩(wěn)定。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注重培養(yǎng)和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這對于我們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決定性的意義。2.性格二、人格的構成2.性格二、人格的構成2.性格三、健全人格的標準不同學派的心理學家對健全人格的探討大都從人的認知水準、情緒調控、意志品質和行為表現(xiàn)的角度來評判。下列是公認的人格健全的心理特質:(1)幸福感,這是最有價值的特質;(2)和諧,包括內部心理和諧發(fā)展及與環(huán)境的和諧;(3)有自尊感;(4)個人的成長,即潛能的發(fā)揮;(5)個人的成熟;(6)與環(huán)境保持良好接觸;(7)在環(huán)境中保持有效適應;(8)在環(huán)境中保持相對獨立。1.健全人格的心理特征三、健全人格的標準健全人格是各種人格特征的結合,綜合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1)內部心理和諧發(fā)展。人格健全者的需要和動機、興趣和愛好、智慧和才能、人生觀和價值觀、理想和信念、性格和氣質都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他們的內心協(xié)調一致,言行統(tǒng)一,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客觀要求,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準則,能及時調整個體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失去人格內在統(tǒng)一性,就會出現(xiàn)認知扭曲、情緒失控、行為變態(tài)等問題。2.健全人格的標準三、健全人格的標準健全人格是各種人格特征的結合,綜合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2)能夠正確處理和發(fā)展人際關系。人格健全者應能準確地從別人的言語、行為中體察對方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而且,他對別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而不是主觀臆測。此外,他對人的態(tài)度特征和人際交往技能應有助于建立適宜的人際關系。這樣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顯示出自尊和被他人尊重、理解和信任、同情和善良等優(yōu)良品質。很難想象那些嫉妒心很強的人能在互惠的基礎上與人合作,傲慢自大的人絕不會虛心地傾聽別人的意見。人格健全者,在日常交往中既不隨波逐流,也不孤芳自賞,能夠使自己的行為與朋友、同事、同學協(xié)調一致。(3)能有效運用智慧和能力并獲得成功。人格健全者能在學習、工作中被強烈的創(chuàng)造動機和熱情所推動,并且與他們的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從而使他們勇于創(chuàng)造,善于創(chuàng)造,經常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建樹。成功又為他們帶來滿足和喜悅,并形成新的動機和興趣,使他們能夠得到良性發(fā)展。2.健全人格的標準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人格魅力一、認識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態(tài)度、情緒、意志、品質等方面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積極向上的、正面的、溫暖的和有價值的。簡言之,人格魅力是一種人品、能力、情感的綜合體現(xiàn)。我們每一個個體,不僅是自然人,更是社會人,都處在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和組織結構中,我們不是孤立的存在,離不開與他人的交往。在態(tài)度、情緒、意志、品質等方面擁有優(yōu)秀特質的人,往往是群體中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認識人格魅力二、人格魅力的社會要素人格健全的人一般都同別人有良好的交往和融洽的關系。尤其在團隊中,他們可以很好地理解別人,包容別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夠對別人表示同情,具有給別人以溫暖、關懷和愛的能力。一個人如果長期缺乏與人的積極合作,就很難建立穩(wěn)定良好的人際關系,無法發(fā)揮自己作為團隊成員的應有價值,嚴重的會成為“嫌棄型”團隊成員,這將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及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1.合作二、人格魅力的社會要素共情是指能設身處地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對他人的情緒情感具備感受力和理解力。在與他人交流時,能進入對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能將心比心地體諒對方,并對對方的感情做出恰當?shù)姆磻?。共情的意義主要有:(1)共情可以使對方感到自己被接納、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產生一種愉快、滿足感,有助于雙方進一步溝通。(2)共情可以促進對方自我表達、自我探索,從而達到更多、更深的溝通。(3)共情可以使人更準確地察覺和理解另一個人的思想和感情。(4)共情有助于發(fā)展愛心、利他、寬容、合作、尊重、善解人意等人格品質。共情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人格修養(yǎng)的過程,需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只要懷著一顆真誠的心,共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和完善。2.共情二、人格魅力的社會要素真誠是一種優(yōu)異的人格品質,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真實。自己對他人或事情的看法,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應該是真實的。(2)誠懇。自己的態(tài)度能讓對方體會到是真心替他著想。(3)重視。不管自己的看法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都要讓對方體會到對他的重視,并且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情感,因此具有極強的感召力。3.真誠二、人格魅力的社會要素自信是健康人格的核心要素和一個人成功的源泉。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常常表現(xiàn)出樂觀進取、勇于奮斗、不向困難折腰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充滿著活力、親和力;對于別人的批評,他能夠坦然接受與面對。自信的人能夠了解自身的需求,懂得肯定并欣賞自己。同時,也更會欣賞他人,成語“惺惺相惜”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自信的人能夠清楚、直接、坦誠、適當?shù)乇磉_自己真實的情感、態(tài)度和想法;能夠對自己的生活與選擇負責,不盲從、不怨天尤人;能夠積極樂觀地對待周圍的事物,并在需要做出決策的時候,能夠以適度的應激水平,以正常的心智能力果斷獨立決策,從而引領或者促進問題的正確解決。4.自信二、人格魅力的社會要素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在性格上有許多共同的特征,主要有:(1)探索性。探索性的具體表現(xiàn)是“喜歡探索未知世界”“喜歡琢磨各種事”“專揀硬骨頭啃,嫌容易的沒意思”。(2)獨立性。獨立性的具體表現(xiàn)是“總是有與眾不同的見解”“不管別人怎么想和反對,也要明確說出自己的意見”等。(3)靈活性。具有靈活性的人容易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較好的開放性、寬容性,愛好廣泛,具體表現(xiàn)是“能很快適應新情況”“聞過則改”等。(4)堅韌性。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耐久力。頑強、執(zhí)著、熱情、努力,有獻身精神、毅力、忍耐性等,具體表現(xiàn)是“一旦開始就非干到最后不放手”“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等。5.創(chuàng)新精神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培養(yǎng)和提升我們的氣質。1.人格魅力來自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人格魅力產生于我們的社會交往。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和他人聯(lián)系時常常感受到情感或心理上的相互吸引,這種聯(lián)系讓我們感到溫暖,增添勇氣,感受快樂。有些人與我們或許只有一面之緣,卻能引起我們的注意,讓我們感到喜悅,并發(fā)自內心的欣賞。是什么打動了我們呢?是他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可能是在他的微笑里,也可能是在他待人接物的言談舉止里。他的存在給予我們一個感受或印象,即他是受人喜歡的,他的身上具有令人尊敬的、讓人喜悅的特質。這種特質吸引我們與他接近,與他交往,甚至成為朋友。2.人格魅力來自得體的人際交往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2.人格魅力來自得體的人際交往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朱張二人雖地位懸殊,但心靈相通,雙方不因權重而獻媚,不因位高而倨傲。他們的相互吸引來自對彼此品格和氣節(jié)的敬重,雖無承諾,情義在心中,雖無誓言,肝膽存天地,而成就他們動人關系的是人格魅力。2.人格魅力來自得體的人際交往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我們的魅力來自自身所擁有的“鉆石”寶藏,這些寶藏需要我們去挖掘和開拓,將自己的閃光之處放大一些,我們的自信就能增多一些。只要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那么,我們的本領可以增長,心胸可以更加開闊,見識可以無限豐富,氣質可以大大提升。自信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自信讓我們變得魅力無限。心理學上的杜根定律指出,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都屬于有信心的人。自信是激勵自己為達到所希望目標的積極態(tài)度,有信心的人從內心認定自己能行,就會形成奮斗的無窮動力,克服萬難,無所畏懼,最終實現(xiàn)自我超越。在生活中,我們找到自身隱藏的優(yōu)點,并將其放大,不斷建立自信,在目標的指引下,付出辛勞,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讓我們更有效率地投入學習和工作,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激情、更有意義,這是我們外貌之外的更持久的魅力。3.人格魅力來自自信的力量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培根曾說,利人的品德我認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仁者”,這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一個人擁有諸如善良的卓越的品格,會形成魅力并受人尊重。4.人格魅力來自品德的力量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4.人格魅力來自品德的力量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4.人格魅力來自品德的力量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讓我們無論身處何處,即使處于人生困境或低谷,都有來自內心的強大力量,克服困難,堅持不懈,迎接希望和光明。5.人格魅力來自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5.人格魅力來自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5.人格魅力來自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試飛員駕駛的是尚未定型的飛機,每一次試飛都是在“試錯”。在這個危機四伏的崗位上,經過一次又一次風險的考驗,李中華早已變得渾身是膽。在贏得了與死神掰手腕的競賽后,他的臉上洋溢著親切平和的笑容,渾身上下依然透著干練,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無畏的、勇敢堅毅的人格魅力。5.人格魅力來自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三、提升人格魅力的路徑5.人格魅力來自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第七章

促進同伴交往第二節(jié)

善待友誼與愛第一節(jié)

與同伴共成長01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往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蔽覀兊某砷L,都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的。在我們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伙伴。我們的童年,父母是我們最初的伙伴;學生時代,同學是我們最溫暖的伙伴;成家后,愛人是我們最長情的伴侶。交往的過程,就是心理交匯的過程,這個過程給予我們力量,賦予我們美好。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隨著認知能力的逐漸成熟,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漸漸減少,與同伴交往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接觸到一個更大的、全新的、更豐富的同伴群體,相互之間在語言、時尚、興趣、活動、愛好、價值觀等方面存在共同之處,我們更容易認可并理解彼此。與同伴的親密交往可以發(fā)展為友誼,也會因為異性之間的相互吸引而成為戀人。伴隨著內心成長的需求,一切清純美好的親密交往,都會讓我們內心充盈,精神愉悅,攜手走過一段美麗的青春,而由此形成的交往能力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第一節(jié)

與同伴共成長一、什么是同伴交往在發(fā)展心理學中,同伴交往專指兒童或青少年與同一年齡階段的伙伴之間的交往?;叵胍幌聝簳r的自己,我們出生后生長到兒童階段的最初幾年內,主要是在父母的呵護和教育下,模仿和學習各種社會規(guī)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走出家庭,與同齡孩子一起玩耍,與同學、老師交往。漸漸地,我們認識了社會,提高了對社會的認知能力和水平,更懂得了與同伴交往的意義。最終,我們獨立走向社會,開始自己的社會生活和人生發(fā)展。同伴的情感是我們兒時社會行為的強化物。同伴對我們某種行為的反應如果是積極的,就會強化我們的這種行為;反之就會弱化我們的這種行為。同時,同伴的行為是我們評定自己行為的一個參照物。社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當我們到了青少年時期,這種同伴交往尤為重要。因為這時候我們與同齡伙伴們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我們都想從同伴、集體對自己的反應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自己,進而完善自己。因此,這一時期的同伴交往往往影響我們一生的發(fā)展。而且這個時期,同伴交往與家庭關系的性質還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缺少家庭溫暖的一些同學來說,更傾向于在同齡伙伴中尋求安全感———這有時可能會對我們未來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但總的來說,促進自己與同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確實是我們健全心理素質、保證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課題。二、第一印象的建立對于一個陌生人的印象,比如他的外貌、穿著打扮、行為舉止這些有限的信息會讓我們對這個人形成一個最初的印象,即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形成的速度很快,但也會在我們的腦海里形成一個固定的、相對長時間的甚至是不可磨滅的印象。這種印象的好壞優(yōu)劣會影響之后我們與他是否進行交往、如何交往等行為選擇。而要改變這個印象,則需要一個較長的深入交往的過程。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中的第一印象效應或首因效應。我們?yōu)槭裁磿λ诵纬缮羁痰牡谝挥∠竽?概括起來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需要并且關注周圍的那些可能會與我們打交道的人,他(她)看上去是有禮的還是粗魯?shù)?是大度的還是自私的,是貧窮的還是富裕的……。有意識地對他人形成一個印象的判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預測他人的行為,決定自己的行為。二是形成對他人的印象可以幫助我們進行社會比較,將自身的某些方面與他人進行對照,對照的結果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適度地改變自己的行為。1.形成第一印象二、第一印象的建立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對別人的第一印象呢?(1)外表吸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外表的吸引力越高,我們對他的評價也就越積極。一個人的相貌、身材、穿著、性別、年齡都會影響我們對他的第一印象。幼兒園的孩子喜歡漂亮的年輕女老師,病人傾向于找年紀大一些的看上去更有經驗的醫(yī)生,這就是外表吸引力的影響。單從外表而對他人形成的印象,由于主觀性、片面性較強,容易使我們戴著有色眼鏡看對方。因此,我們既要防止被看上去還不錯的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也不能因為由外表帶來的第一印象不好而對一個人全盤否定,而應當全面、正確認識和了解他人。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二、第一印象的建立(2)鄰近性與相似點?!拔覍δ阍绞煜?我就對你越了解”說的是我們與他人在物理空間上的接近帶來的影響。比如同住一個小區(qū),同在一個社團,同在一個學?;虬嗉?又或者僅僅是座位在一起,讓我們有機會與他(她)接觸得更多,也就讓我們對他(她)的情況越熟悉,了解的機會也就越多。通常,坐得或住得離一個人越遠,與他(她)成為朋友的機會也越少。這個因素被稱為接近性或鄰近性。我們注意到或喜歡他人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看上去與我們相似?!拔镆灶惥?人以群分”說的就是那些具有相似的態(tài)度、愛好、興趣、品味的人通常會相互吸引。我們喜歡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反過來也正說明,我們喜歡我們自己。當然,在交往時的相似性涉及不健康的態(tài)度和行為時,這種吸引同樣會發(fā)生,比如一起抽煙、酗酒、打架或曠課、厭學。物理空間上的相鄰或興趣愛好方面的相似,讓我們在與對方初次接觸時產生一種自然的親近感、熟悉感。一般來說,鄰近或相似性程度越高,吸引力也就越強,這個因素對第一印象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二、第一印象的建立(3)語言與非語言信息。一個人的語言交流模式會影響我們對對方的知覺,比如他在說話時的語速、停頓或者音高等方面的特征。語言表達的流暢度、音量的高低、意思的明確性、習慣用語的表達等都會影響我們對于他人印象的形成。非語言信息也會影響我們對他人的印象,比如面部表情和手勢、姿態(tài)等身體語言。那些面帶微笑并注視我們雙眼的人,讓我們覺得他是友善的、值得信賴的;那些姿態(tài)挺拔的人要比精神頹廢的人給人留下更好的印象。同樣,在交談時對人指指點點、不停打斷別人的人則沒有那些善于傾聽的人留下的印象好。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二、第一印象的建立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二、第一印象的建立(4)社會規(guī)范與聲譽。我們總是傾向于與那些樂于助人的、親切的、認真負責的、能干的、具有正能量的人交往,而不大可能或主動與那些討厭的、可惡的、具有負能量的人互動。因為積極的行為是人們所期待的社會規(guī)范,那些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表現(xiàn)出積極行為的人給人更好的印象。聲譽會影響我們對他人的第一印象,特別是口碑好或口碑差的人。假如朋友跟我們說:“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人?!痹跊]有見到他之前,一個積極的印象就已經在我們腦海里形成了?!澳侨颂愀饬?我都后悔認識他?!边@句話會讓我們對未曾見面的“那人”產生一個負面的印象。無論我們聽到的這些評價是對還是錯,都會對我們與之交往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是聲譽的力量。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二、第一印象的建立(5)人格特質。第一印象的形成不僅包括外貌,也包括我們的狀態(tài),比如我們的言行舉止以及所包含的個性特征。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好性格,比如溫暖的微笑,耐心地傾聽,體貼與關懷,給人產生一種“很舒適”的感覺,那么,人們就愿意和他(她)接近,彼此能較快地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才干、能力、知識素養(yǎng)、性格修養(yǎng)等這些讓人欣賞的特質所形成的好印象會在對方的腦海中停留很久,甚至影響對其整個人的其他判斷。2.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三、交往中的錯誤印象刻板印象通常是對某一群體的人所持有的普遍看法,而這種看法一般是沒有什么事實根據(jù)的。生活中有許多這類印象,比如“東北人都會喝酒”“蒙古人騎馬上學”等。當我們在思想上認為“所有人都是這樣”的時候,腦海里就形成了刻板印象。如果刻板印象是負面的,那么,持有這種偏見的人就不太會與那個偏見目標再有什么深入的交往了。1.刻板印象三、交往中的錯誤印象積極偏差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暈輪效應,指的是從一小部分積極的特質表現(xiàn)就一致性地推斷其所有的特質都是積極的。比如一個學生的成績很好,進而推斷他在品德、交往、能力、個性等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相反,消極偏差是一種“惡魔效應”,指從一小部分消極的特質表現(xiàn)而一致性地推斷出其所有的特質都是消極的。比如看到一個同學穿著另類,進而覺得他的成績一定很差,甚至判斷此人一無是處。這些以偏概全、以點帶面的偏差認識,會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事實上,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好的或完全壞的,每個人都是由各種特質組成的復雜混合體,需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和評價。2.積極偏差和消極偏差三、交往中的錯誤印象錯誤印象的另一個來源是我們經常根據(jù)很少的信息對他人形成印象,比如他的穿著、他的文章、他的工作表現(xiàn),就讓我們在這些方面得出對這個人積極或消極的評價。再比如他工作積極或學習上進,即認為他是一個勤奮、好學、刻苦的人,但實際上在另一方面,他也許是強勢、不太好相處的。所以,當我們在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探尋原因時,為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最好的做法是一段時間內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去觀察,以便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獲得更多的了解。3.歸因偏差四、同伴交往中常見心理問題自戀是個體對于自身過分自信、過分自滿的一種自我陶醉的心理狀態(tài)。自戀的人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往往對他人表現(xiàn)冷漠或者不聞不問,與他人缺乏情感交流,處處為自己著想,強調自己的需要與感受,漠視他人的利益和處境,以自我為中心,處事容易極端化。在面對批評或挫折時,自戀的人要么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要么表現(xiàn)出劇烈的憤怒、羞辱或空虛。自卑的人往往由于自我評價過低,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大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在心理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感到低人一等,這同樣阻礙與同伴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自戀或自卑的人在交往中,因為缺乏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將自己估計得過高或過低,容易產生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人,無論有多么聰明,掌握多少所謂人際交往的技巧,也很難與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關系。1.自戀與自卑四、同伴交往中常見心理問題青少年在心理與生理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渴望與同齡人交往,渴望友誼,渴望知心朋友,這個時候,因為興趣、性格、行為習慣、生活背景、態(tài)度等方面相似性的吸引而形成少數(shù)幾個人組成的同伴關系,“小圈子”由此產生。在這個圈子里,同伴之間可以互相訴說苦悶,分享心情,提供被人接納和接納別人的機會,滿足個體歸屬感的需要,增強同伴之間的情感支持。但是,過度的“小圈子”交往會帶來一些不良影響。一方面,“小圈子”的成員會將自己局限在小群體中,缺乏與其他成員的溝通交流,容易造成排他現(xiàn)象,形成自私自利的小群體意識;另一方面,“小圈子”交往會給“圈內人”帶來封閉心理,通常他們只與固定的幾個人交往,接觸面狹窄,造成與更多其他人之間的關系趨于冷淡或緊張,這對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或更為廣泛的人際交往是極其不利的。2.小群體意識四、同伴交往中常見心理問題社交焦慮是個體由于害怕外界的消極評價而對社交產生不舒服的、恐懼的情緒,以及在社交情境中表現(xiàn)出退縮、回避的行為。這種社交中的不安和不參與會嚴重影響個體的適應性行為,進而妨礙個體的人際交往與環(huán)境適應。社交焦慮者的行為表現(xiàn)可能是退縮或壓抑,比如拒絕與他人交流,在團體活動中孤僻、離群;但也有少數(shù)人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滔滔不絕、非?;钴S,以此來掩飾內心的焦慮,而更多的是放棄自己的觀點和信念、采取他人喜歡的方式來投其所好。社交焦慮與內向不同。內向的人是安靜、保守的,不會過度放大外界的批評,也不會過度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而社交焦慮的人則會感受到趨避沖突(即同時具有趨近和逃避的心態(tài))的困擾,他們既想和別人接觸和交流,又擔心別人會對自己做出負面評價。社交焦慮是個體心理和情緒的一種亞健康狀態(tài)。為了從亞健康到健康,我們需要建立起積極的、具有自我支持性的思維方式,堅持社會適應性訓練,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3.社交焦慮五、提升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則同伴交往首先要堅持平等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心理人格上的平等,以及方式方法上的平等。相貌、成績、貧富等一切外在的差異都被忽略,大家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往才能深交。1.平等原則五、提升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則主要是心理相容,即人與人之間的融洽關系,與人相處時的接納、包容以及寬容、忍讓。主動與人交往,廣交朋友,交好朋友,不但交與自己相似的人,還要交與自己性格不同的人,求同存異、互學互補、處理好競爭與相容的關系,更好地完善自己。2.相容原則五、提升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則人際交往是一種雙向行為,我國自古就有“來而不往非禮也”之說,指只有單方獲得好處的人際交往是不能長久的。所以,要使雙方都受益,不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必須有精神的,交往雙方都要講付出和奉獻。3.互利原則五、提升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則信用是指一個人誠實不欺、信守諾言。古人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格言,現(xiàn)在有“誠信為立身之本”的原則。同伴在交往的過程中,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設法實現(xiàn),以免失信于人。4.信用原則五、提升同伴交往能力的原則人際交往中的寬容表現(xiàn)在對非原則性問題不斤斤計較,能夠以德報怨,包容大度。青年學生的個性一般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在交往中意見不一甚至產生矛盾。這就要求我們求同存異、謙讓大度、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態(tài)度、不計較對方言辭,并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寬容克制并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xiàn);相反,它是有度量、有人格的表現(xiàn)。寬容是建立良好同伴關系的潤滑劑,沒有寬容,非但不能贏得更多的朋友,反而可能會化友為敵。5.寬容原則六、增進同伴交往的人格魅力每個人都擁有自身獨特的心理品質,比如誠信、熱情、真誠、堅強、自信、謙虛等,這些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吸引著他人與我們交往。擁有良好心理品質的人能夠更多地得到他人的理解、欣賞和尊重,他的人際吸引力更強。1.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質六、增進同伴交往的人格魅力社交智力指善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動機,與人相處恰當?shù)皿w。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在學習或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似或相異性,選擇的交往對象更符合我們的感覺、動機,這樣的交往過程讓大家更愉快。社交智力在我們與他人的關系中表現(xiàn)出來。我們不僅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還能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也在交往中察覺他人的情緒,對他人的情感關系以及這種情感的意義有深刻的理解。就好比在日常交往中,要好的伙伴之間互相關心,感受對方的理解和付出;出色的領導關心同事和下屬,促進團隊合作;慈愛的家長關心孩子,形成親密的親子關系。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交往,都需要發(fā)展社交智力。2.發(fā)展社交智力六、增進同伴交往的人格魅力2.發(fā)展社交智力六、增進同伴交往的人格魅力日常交往中那些有知識、有修養(yǎng)、有魅力的人更具有人際吸引力,自身的修養(yǎng)是提升人際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修養(yǎng)通常來自生活細節(jié),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修養(yǎng),修養(yǎng)決定魅力。修養(yǎng)包含我們的衣著、言談舉止、氣質、文化、智慧、善良等很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在外在方面穿著整潔大方、言談舉止禮貌得體,可以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我們在內在方面學習科學文化,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可以提升我們的內涵修養(yǎng),產生持久的學識魅力。更重要的是,在豐富學識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下,我們能夠分清善惡,懂得美丑,明辨是非,在為人和處世方面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以大大提升我們的人際吸引力。當代學者周國平說:“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fā)生在兩個優(yōu)秀的獨立人格之間?!比撕腿说奈徒煌哺菀装l(fā)生在兩個優(yōu)秀的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之間,他們之間因為由衷的欣賞和尊敬而相互吸引。因此,個體的進步和優(yōu)秀,會讓他成為那個值得交往、欣賞和尊重的個體。正如這句話所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提高品行修養(yǎng)第二節(jié)

善待友誼與愛一、友誼友誼可以被定義為從相互關聯(lián)和陪伴的基本需求出發(fā),兩人或多人之間因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情感依戀。友誼以親密為核心成分,親密性也就成為衡量友誼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心理學家羅杰斯對這種親密性做了三點概括:(1)能夠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內心秘密。(2)對朋友充分信任,確信其“自我表白”將被朋友所尊重,不會被輕易外泄或用以反對自己。(3)限于被特殊評價的友誼關系中,即限于少數(shù)的密友或知己之間。1.什么是友誼一、友誼心理學家塞爾曼認為,兒童和青少年的友誼按以下五個階段發(fā)展:第一階段(3~7歲):沒有形成友誼概念,兒童之間因為共同的活動或玩具而在一起,只是短暫的游戲同伴關系。第二階段(4~9歲):單向幫助階段,這個時期的兒童要求朋友能夠服從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順從自己的就是朋友,否則就不是朋友。第三階段(6~12歲):雙向幫助階段,但屬于不能共患難的階段。兒童對友誼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點。第四階段(9~15歲):親密的共享階段,認為朋友之間可以互相分享,朋友之間能保持信任和忠誠,甘苦與共。第五階段(15歲以后):友誼發(fā)展的最高階段,是自主相互依賴的友誼階段。本階段以雙方互相提供心理支持和精神力量、互相獲得自我的身份為特征。2.友誼的發(fā)生一、友誼友誼的發(fā)生不僅僅在于接觸的頻率,更在于交往的質量。親密交談、積極傾聽和自我暴露,對于友誼的發(fā)生有積極的作用。(1)親密交談。很多時候,我們與大多數(shù)人保持友好關系,但只與信任的幾個好友分享內心的深刻感受和情緒。我們愿意向朋友傾訴近階段的人際矛盾,告訴他最近發(fā)生的一件窩火的或讓人感到難受的事,對方都能理解和接受我們的情緒和感受,并能照顧我們以及回應我們的需求。2.友誼的發(fā)生一、友誼友誼的發(fā)生不僅僅在于接觸的頻率,更在于交往的質量。親密交談、積極傾聽和自我暴露,對于友誼的發(fā)生有積極的作用。(2)積極傾聽。朋友之間能夠互相幫助、關心、支持和理解,那些給予我們安慰和建議的人們被稱為我們的社會支持,他們包括家人、老師、同學和其他一些人。在遇到困惑或困難的時候,我們大都會求助于朋友。有時候,一個普通朋友變?yōu)橛H密朋友僅僅是因為這個人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