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_第1頁
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_第2頁
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_第3頁
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_第4頁
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閱讀古典詩詞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袁行霈古典詩詞的分析欣賞,是一種文學批評能力和審美能力的表現(xiàn),而這兩方面能力的提高,要靠平時的修養(yǎng)。這里所說的修養(yǎng),包括生活閱歷,理論水平,文學史知識,閱讀古文的能力等等。本文結合同學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講一講閱讀詩詞時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一、從字詞句入手閱讀古典詩詞首先要弄懂作品的字句。遇到典故,要了解它的出處、原意,以及它在這首詩中的意義。這是進一步分析和欣賞作品的基礎。如果字句都不懂,或者是理解錯了,哪些地方用了典故也不知道,就談不上閱讀和欣賞了。在古代漢語里,單音節(jié)詞的數量很多,往往一個字(一個音節(jié))就是一個詞,就有它獨立的意義。而古典詩詞的篇幅又多半是短小的,很講究用字的經濟。優(yōu)秀的作品,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作用,都是經過認真選擇的。所以,在閱讀古典詩詞的時候,就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琢磨、體會,不要滿足于了解大意。只了解一首詩大概的意思,或者只了解詩里每一句大概的意思,都不算弄懂了這首詩,也就無從分析欣賞。所謂"咬文嚼字"帶有一點貶義,但對分析欣賞古典詩詞卻是很有用的。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開頭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個"生"字就很容易忽略過去。"共潮生"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不用"升起"的"升",而要用"生長"的"生"呢?仔細想一想就會感到詩人用字之妙。詩人是要告訴我們,那一輪明月是伴隨著海潮一同生長的。用"升起"的"升"比較平淡,"明月共潮升"不過是很平常的景色,很平常的說法。用"生長"的"生"就加進了詩人主觀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她們像一對孿生的姊妹,一同生長,一同嬉戲。這個"生"字使整個詩句變活了。詩詞里的虛詞在表達感情和語氣上常常起著重要的作用,不要忽略過去。例如杜甫的《又呈吳郎》中間兩聯(lián):"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其中,"不為……寧""只緣……轉須""雖……卻"都是虛詞,這些虛詞用得很好,使語氣委婉、含蓄,便于吳郎接受。"不為困窮寧有此?"是問句,其中包含著這樣的意思:西鄰的婦人到你那兒打棗確實是不對的,發(fā)生這樣的事,當然是不好的。進而又為婦人辯護:"她不是因為困窮怎么會干出這樣的事來呢?"順便說一下,"困窮"這個詞在古代是窘蹙、艱難的意思?!吨芤住?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和今天所說的"窮"意思不同。"困窮"這個詞的意思,重點在表示走投無路。今天所說的"窮"的意思,古代用"貧"。杜甫在這首詩的第七句說:"已訴征求貧到骨",可見杜甫用"窮"和"貧"是有區(qū)別的。"貧到骨"就毫無辦法了,走投無路了,就"窮"了?!盾髯印ご舐浴罚?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由此可見"困窮"究竟是什么意思。"不為困窮寧有此?"杜甫這句詩的意思是說,那個婦人實在是毫無辦法了,走投無路了,不得已才來打棗的。我們可以設想,打人家?guī)讉€棗是不能救貧的,那婦人也不是因為一般的貧就去人家院子里打棗。她是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一點辦法也沒有的地步,已經"貧到骨"了,也許快要餓死了,所以才來打幾個棗子充饑。杜甫用"困窮"這個詞恐怕是費了一番斟酌的,我們也不可輕易放過。再看"只緣恐懼轉須親"這一句,只因她心懷恐懼,反而要對她格外親切,使她可以放心地來打棗。"轉"是轉而、反而的意思。一般情況下,有人偷偷來打棗,頂多不阻止就是了。這個婦人自己知道打人家的棗不對,心里懷著恐懼,倒是應該親切地對待她才是。這個"轉"字,表現(xiàn)了杜甫對勞苦人民的體貼。"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上句的"雖"字和下句的"卻"字搭配起來,一句批評西鄰的婦人,一句批評吳郎:婦人的顧慮雖然是多余的,可是你的舉動也欠考慮。重點還是在后一句對吳郎的批評上。因為有上一句作陪襯,所以一點也不顯得生硬。杜甫這首詩對虛詞的運用,很值得我們注意研究。我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一句詩字詞都懂了,但整個句子還是不懂,不知道這些詞之間的關系,不知道它們合起來說明什么意思。這就涉及到詩詞的特殊句法的問題了。例如楊炯的《從軍行》:"牙璋辭鳳闋,鐵騎繞龍城。"上句的主語顯然不是"牙璋","牙璋"是古代發(fā)兵用的兵符,"牙璋"自己不能"辭鳳闋",是出征的主將接受了"牙璋",率領軍隊離開鳳闋(朝廷)。為了和下句"鐵騎繞龍城"對仗,上句真正的主語省略了,變成"牙璋辭鳳闋"。又如王維的《隴西行》:"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這十個字沒有什么難懂的,但句子的組織有點特別。詩人的意思是,一走馬就是十里,一揚鞭就是五里,報警的馬飛快地奔馳而來。這是兩個倒裝句,按一般的寫法是:一走馬十里,一揚鞭五里。但是這樣寫,一個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詩歌語言的正常節(jié)奏,讀起來拗口。象現(xiàn)在這樣,"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不但上口,也因為將"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強調,而突出了馬的速度之快。在研究字詞句的時候,有兩點必須注意:(一)不要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對字詞的解釋要有依據,不能讓詩人遷就自己。有的同學讀左思的《詠史》詩,認為"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這兩句中的"振衣"不是抖衣去塵的意思,而是"山風掀起衣襟",以為這樣才能顯出詩人的"雄氣"。這種解釋就缺乏訓詁上的根據。"振衣"這個詞只能當"抖衣去塵"講,不能當風吹衣襟講?!冻o·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沐"是洗發(fā),"浴"是洗身。剛洗了發(fā)的人必定彈一彈帽子再戴上,剛洗了身的人必定抖一抖衣服再穿上,怕帽子上和衣服上的塵土弄臟了干凈的頭發(fā)和身體。"振衣"這個詞的意思是很清楚的,跟風吹毫無關系。西晉詩人陸機的《赴洛道中作》里有這樣兩句:"撫幾不能寐,振衣獨長想。"這個"振衣"也只能是抖衣的意思??梢姲炎笏嫉?振衣千仞岡"講成"登上高高的山岡,呼呼的山風把他的衣襟高高地掀了起來",是沒有根據的。"振衣"就是抖衣,在這里有去掉塵俗,追求高潔的意思。(二)對詩詞中的詞語,不但要理解它們的意義,還要能分辨它們的色彩,體會它們的感情韻味。一個詞語的感情和韻味,是由于這個詞語在詩詞中多次運用而附著上去的。凡是熟悉古典詩詞的讀者,一見到這類詞語,就會想起一連串有關的詩句。這些詩句連同它們各自的感情和韻味一起浮現(xiàn)出來,使詞語的意義變得豐富起來。而這種感情和韻味,往往難以用訓詁的方法予以解釋,也是一般辭典中難以包括的。例如"白日",除了指太陽以外,還帶著一種特殊的情韻。曹植說"驚風飄白日"(《箜篌引》),左思說"皓天舒白日"(《詠史》)。"白日"這個詞有一種光芒萬丈的氣象,用"白"來形容太陽的光亮,給人以燦爛輝煌的聯(lián)想。盛唐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開頭的"白日"二字和詩里那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相吻合。我們只有理解和體會了"白日"這個詞的這種感情和韻味,才能更好地欣賞王之渙的這首詩。二、段落和層次字、詞、典故和句子都弄懂以后,還要進一步分析全詩的結構。一首詩詞,整個地囫圇地讀不容易消化。我們可以進行分解,分解成幾塊,一塊一塊地研究,然后再綜合歸納。怎么分解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段落、分層次,長詩分段落,短詩分層次。長詩可以分成幾個段落,找出每一段的大意,然后再找出各段的聯(lián)系,各段之間是怎樣過渡的,哪是主,哪是輔,詩人的思路是怎樣的,詩的脈絡是怎樣貫穿的,等等。經過這樣一番分析,詩的主題思想就容易抓住了。怎樣分段呢?主要是根據詩的內容的變化。有的詩不是一韻到底,中間換了韻,換韻的地方可能就是劃分段落的地方。例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全詩三十六句,共九韻,每韻構成一個小的段落。當然,分成九段太瑣細了,還可以歸并一下。我把曹操的《短歌行》分成四段,就是兩韻并為一段。但不管怎么說,參考用韻分段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方法。有的詩不換韻,那么就完全要根據內容來分段了。下面我就舉幾首長詩,示范性地分一下段落。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一共一百句,我們可以分成三大段:第一段從開頭到"沈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這段的大意是自敘懷抱。第二段從"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到"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這段的大意是寫途徑驪山的感觸。第三段從"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到末尾,這段的大意是敘述回家以后的情況。又如:杜甫的《北征》,可以分為五大段。第一段從開頭到"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這段的大意是抒寫離開朝廷時傷時憂國的心情。第二段從"靡靡逾阡陌,人煙眇蕭瑟"到"遂令半秦民,殘害為異物",這段的大意是敘寫沿途所見所感。第三段從"況我墮胡塵,及歸盡華發(fā)"到"新歸且慰意,生理焉得說",這段的大意是敘寫回家以后的情形。第四段從"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到"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這段的大意是發(fā)表平亂治綱的政見。第五段從"憶昨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到末尾,這段的大意是說唐朝中興有希望。短詩,四句、八句,或再長一點,不用分段,但是可以分層次。律詩、絕句,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短詩的各個層次之間,銜接的痕跡不明顯,常常是跳躍的。所以短詩分層次并不難,但是要說明各個層次是怎樣銜接過渡的,就要動動腦筋了。例如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就是一首跳躍性很強的詩。頭兩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感嘆時光的流逝,抒寫心中的煩憂。三四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又換了一個角度,從時光的流逝跳到眼前這餞別上來:面對一派秋色,正好可以在這謝朓樓上痛飲一番。這兩句是不是和上兩句沒有關系呢?當然不是。上兩句所說的心中的煩憂不正是可以借酒來消除嗎?五六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這兩句是由上一句的"謝朓樓"的樓名引發(fā)出來的。由謝朓樓聯(lián)想到謝朓的詩,又進一步聯(lián)想到漢代的文章和建安風骨,說自從西漢文章和建安詩歌呈現(xiàn)異彩以來,謝朓又以清秀獨樹一格。由一個樓名引出一段文學史來,聯(lián)想得也夠遠了。但李白的用意并不在講謝朓,而是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他用了"中間"這兩個字,可見還是要接著往下講的。這就是接下來的七八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懷著逸興要上青天攬明月的是哪些人呢?包括漢代的文學家們,包括謝朓,也包括詩人自己。李白是說自己和他們一樣,懷著逸興,想飛上青天去擁抱明月。以這樣的志氣和才情,在社會上竟沒有出路,李白怎么能不愁呢?所以詩又回到"愁"字上來。最后四句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詩從憂愁說起,最后又回到憂愁上來。詩的內容跳躍得很厲害,跌宕起伏,幾經轉折,但感情發(fā)展的脈絡仍然是可以找到的。遇到這類詩,就需要分析它的結構,分出層次來,然后再找到各個層次之間的脈絡。一旦找到脈絡,全詩就豁然貫通了。再講講詞。詞一般分上下兩片,兩片的意思常常是有轉折有發(fā)展的。只要找出上下兩片的大意,再注意下片開頭的地方,也就是換頭的地方,其發(fā)展的脈絡是不難找到的。三、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大意是說:"吟詠古人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不了解他們的為人,可以嗎?所以要討論他們那個時代。這就是追上去和古人交朋友。"我借用孟子"知人論世"這句話是想說明,要想深入理解古人的詩詞,僅僅掌握了詩詞的字詞句的種種含義以及詩詞的段落層次還是不夠的,應該進一步結合作者的生平、思想、文學主張,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去分析研究,這樣才能深入。例如白居易的《宿紫閣山北村》和《輕肥》,如不結合中唐時期宦官跋扈專權的歷史背景,就不能深入理解它們的社會意義。白居易的《賣炭翁》,如不結合有關中唐宮市的歷史資料去讀,就不能理解這首詩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如果不知道它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回時所寫,就會把它當成一首普通的寫景詩或紀行詩。如果我們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就會體會到詩人那種輕松喜悅的心情,那種解放感。李白在流放途中上三峽時心情是十分沉重的,他當時寫過一首題目叫《上三峽》的詩:"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當他遇赦回來時,順著那條剛剛走過的流放路,重又泛舟于三峽之間,他一定想趁著這個機會飽覽三峽的壯麗風光??上€沒有看夠,沒有聽夠,沒有來得及細細領略三峽的美,船已飛駛而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喜悅之中又帶有幾分惋惜和遺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詩里的這些復雜感情如果不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怎么能體會得出來呢?再如李白的《行路難》是政治性很強的作品。如果不知道這是他離開長安時寫的,不了解他在長安遭受的誹謗打擊,就不容易理解它的政治內容。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只有結合安史之亂前夕的局勢去分析,才能分析得透徹。李賀的《致酒行》《天上謠》,李商隱的《回中牡丹為雨所敗》《賈生》,也只有結合他們的生平遭遇去分析,才能分析得深入,否則只是隔靴搔癢。隋代詩人王績的《野望》,一個不熟悉文學史的人也許并不覺得它有什么重要??墒侨绻Y合南朝詩壇的情況來看,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就會為它的樸素叫好。王績能以他的澹遠樸素的詩風自拔于那種頹靡綺麗的風氣,是十分難得的。陳子昂的《感遇》,也許大家覺得沒有什么意思,可是結合南朝詩風來看,結合初唐整個詩壇的狀況來看,結合陳子昂的文學革新主張來看,就會明白這些詩的意義了。在分析作品的時候,作家的生平思想,作品的寫作背景,最好融匯到你們的分析中。如果僅僅是把它們羅列出來,和后面的分析掛不上鉤,仍然是沒有用的。背景材料要用得恰當,在該用的時候用上,也不要講得太多,能說明問題就行了。如果分析一首白居易的詩,先講他的生平,從小講起講到老,再講他的思想,再講他的文學主張,再講他寫這首詩的背景,這樣一股腦地講下來,豈不是太羅嗦了嗎?四、關于主題思想和藝術特點一般說來,一首詩詞的字句弄懂了,結構弄清楚了,關于這首詩詞的背景材料也掌握了,那么它的主題思想是不難找到的。古典詩詞雖然數量很多,寫法各異,它們的主題思想也千差萬別,但是仍然可以大致地歸納成幾類。有的是揭露政治黑暗和民生疾苦;有的是表現(xiàn)愛國主義精神;有的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憤懣;有的是表達退隱山林潔身自好的感情;有的是描寫自然山水;有的是描寫邊塞風光;有的是寫愛情相思;有的是寫社會風俗;有的是寫人生的感慨;有的是向往神仙世界厭棄現(xiàn)實社會。以上的分類,當然是不完善的,不能把所有詩歌的主題思想都包括進來,但普遍的主題大概就是這些了。遇到一首詩,可以先看它是屬于哪一類,是寫山水呢,還是寫邊塞?是寫愛情呢,還是寫求仙?確定大的類別并不難。確定了類別以后,還必須再做具體的分析說明。只說一首詩的主題思想是退隱山林,當然太簡單了。還應當說出這首詩里所表現(xiàn)的退隱思想是怎樣的,如果能指出是厭惡官場的丑惡,不肯同流合污,這就比較具體了。分析主題思想,比較困難的是那些有寄托有影射的作品。詩里寫的是美人香草、愛情相思、歷史故事,但寄托了別的思想。那些題為《詠懷》《詠史》《感遇》的作品常常是這樣。遇到這類詩就要透過表面,看到實質。例如盛唐詩人張九齡的《感遇》其七(江南有丹橘),從表面上看來寫的完全是橘樹,但寄托著詩人自己堅貞的人格。詩人被奸相李林甫排擠在南方,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于是借著生長在南方的丹橘寄托自己的感情。又如李商隱的《瑤池》,寫的是前代周穆王和西王母的故事,但諷刺了唐代皇帝的求仙。遇到這類作品要格外注意。但是千萬不要牽強附會,象漢代的儒者解說《詩經》那樣。應該結合詩人的思想,一貫的寫法,參考前人的評論,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既不失之于膚淺,也不失之于穿鑿。這中間的分寸一定要掌握好。至于詩詞的藝術特點,那就更沒有一定的講法了。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錘煉字句,夸張想象,比喻指代,以小見大,化虛為實,對比襯托,視聽通感,動靜變化,穿插烘托,對偶用事等等人們常常講到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你們當然可以有選擇地用到詩詞的藝術分析中去。像雄壯、含蓄、婉約、豪放、自然、樸素、風趣、高雅等等前人歸納出來的各種藝術風格,你們也可以用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