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裝置設備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滿足工藝流程要求,按物流順序布置設備;
(2)工藝裝置的設備、建筑物、構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間距應滿足表5.1.10的要求,符合
安全生產和環(huán)境保護要求;
(3)應考慮管道安裝經濟合理和整齊美觀,節(jié)省用地和減少能耗,便于施工、操作和維修;
(4)應滿足全廠總體規(guī)劃的要求;裝置主管廊和設備的布置應根據(jù)裝置在工廠總平面圖上
的位置以及有關裝置、罐區(qū)、系統(tǒng)管廊、道路等的相對位置確定,并與相鄰裝置的布置相協(xié)
調;
(5)根據(jù)全年最小頻率風向條件確定設備、設施與建筑物的相對位置;
(6)設備應按工藝流程順序和同類設備適當集中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布置。在管廊兩側按流
程順序布置設備、減少占地面積、節(jié)省投資?處理腐蝕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設備宜按物性
分別緊湊布置;
(7)設備、建筑物、構筑物應按生產過程的特點和火災危險性類別分區(qū)布置。為防止結焦、
堵塞、控制溫降、壓降,避免發(fā)生副反應等有工藝要求的相關設備,可靠近布置;
(8)設備基礎標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標高,應結合裝置的堅向布置設計確定;
(9)在確定設備和構筑物的位置時,應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礎不超出裝置邊界線;
(10)輸送介質對距離。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應在設備布置設計時統(tǒng)籌規(guī)
劃。
2裝置中主管廊寬度、跨度和高度的確定應考慮哪些因素?
答(1)管廊的寬度:
1)管廊的寬度主要由管道的數(shù)量和管徑的大小確定。并考慮一定的預留的寬度,一般主管
廊管架應留有10%—20%的余量,并考慮其荷重。同時要考慮管廊下設備和通道以及管廊
匕空冷設備等結構的影響。如果要求敷設儀表電纜槽架和電力電纜槽架,還應考慮其所需的
寬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單層或雙層,必要時也可布置三層。管廊的寬度一?般不宜大于
10m;
2)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時,支柱跨距宜與空冷器的間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與空冷器支柱
中心線對齊;
3)管廊下布置泵時,應考慮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檢修通道的寬度。如果泵的驅動機用
電纜為地下敷設時,還應考慮電纜溝所需寬度。此外,還要考慮泵用冷卻水管道和排水管道
的干管所需寬度;
4)由于整個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數(shù)量較少。因此,在
必要時uj■以減小首尾段管廊的寬度或將雙層管廊變單層管廊。
(2)管廊的跨度:
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設遮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荷載所產生的允許彎曲撓度決定的,
通常為6—9m。如中小型裝置中,小直徑的管道較多時,可在兩根支柱之間設置副梁使管道
的跨距縮小。另外,管廊立柱的間距,宜與設備構架支柱的間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過。
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橫梁頂宜埋放一根(p20圓鋼或鋼板,以減少管道與橫梁間的摩擦力。
(3)管廊的高度可根據(jù)下面條件確定:
1)橫穿道路的空間。管廊在道路上空橫穿時.,其凈空高度為:
①裝置內的檢修道不應小于4.5m;
②工廠道路不應小于5.0m;
③鐵路不應小于5.5m;
④管廊下檢修通道不應小于3m。
當管廊有桁架時要按桁架底高計算。
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間,多在管底下布置泵??紤]到泵的操作
和維護,至少需要3.5m;管廊上管道與分區(qū)設備相接時,一般應比管廊的底層管道標高低
或高600?1000mm。所以管廊底層管底標局最小為3.5m。管廊下布置管殼式冷換設備時,
由于設備高度增加,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凈空。
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改變方向或兩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決于管道相互連接的
最小尺寸,一般以500?750mm為宜。對于大型裝置也可采用1000mm高差。
管廊的結構尺寸。在確定省廊高度時,要考慮到管廊橫梁和縱梁的結構斷面和型式,務必使
梁底利架底的高度,滿足上述確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對于雙層管廊,上下層間距一般為L2?
2.0m,主要決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徑。
至于裝置之間的管廊的高度取決于管架經過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如沿工廠邊緣成罐區(qū),不會影
響廠區(qū)交通和擴建的地段,從經濟性和檢修方便考慮,可用管墩敷設,離地面高300?500mm
即可滿足要求。
3塔的布置方式有哪幾種?塔與其關聯(lián)的設備的布置有什么要求?
答(1)塔的布置方式:
1)單排布置,一般情況下較多采用單排布置,管廊的一側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塔或立式容
器時,?般中心線對齊,如二個或二個以上的塔設置聯(lián)臺平臺時,宜中心線對齊或切線對齊;
2)單排布置,對于直徑較小本體較高的塔,可以雙排布置或成三角形布置,這樣,可以利
用平臺將塔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其穩(wěn)定性。但對平臺生根構件應采用可以滑動的導向節(jié)點,以
適應不同操作溫度的熱脹影響;
3)構架式布置,對直徑DNWlOOOmm的塔還可以布置在構架內或構架的一側。對用構架提
高其穩(wěn)定性和設置平臺、梯子。對于布置在構架上的分段塔,當無法使用機動吊裝機具時,
應在構架上設置檢修吊裝設施。
(2)塔與其關聯(lián)設備的布置要求:
塔與其關聯(lián)設備如進料加熱器、非明火加熱的重沸器、塔頂冷凝冷卻器、回流罐、塔底抽出
泵等,宜按工藝流程順序靠近布置,必要時可形成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tǒng),設在一個區(qū)內,這
樣便于操作管理。
4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管器與管廊的間距如何確定?
答:沿管廊布置的塔和立式容器與管廊的間距,按下列要求確定:
(1)在塔與管廊之間布置泵時,應按泵的操作、維修和配管耍求確定;
(2)塔與管廊之間不布置泵時,塔外壁與管架立柱中心線之間的距離,不宜小于3m。
5塔與塔之間或塔與其他相鄰設備之間的距離如何確定?
答:塔與塔之間或塔與其他相鄰設備之間的距離,除應滿足管道、平臺、儀表和小型設備等
布置和安裝的要求外,尚應滿足操作、維修通道和基礎布置的需耍。兩塔之間的凈距不宜小
于2.5m。
6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裝高度應符合哪些要求?
答:塔和立式容器的安裝高度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利用內壓或流體重力將物料送往其他設備或管道時,應由其內壓和被送往設備或管
道的壓力和高度確定;
(2)當用泵抽戲時,應由泵的汽蝕余量和吸入管道的壓力降確定設備的安裝高度;
(3)帶有非明火加熱重佛器的塔,其安裝高度,應按工藝要求的塔和重沸器之間的相互關
系和操作要求確定;
(4)應滿足塔底管道安裝和操作所需要的最小凈空,且塔的基礎面高出地面不應小于
200mm。
7換熱設備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與分儲塔關聯(lián)的管殼式換熱設備,如塔底重沸器,塔頂冷凝冷卻器等。宜接工藝流
程順序布置在分儲塔的附近;
(2)兩種物料進行熱交換的換熱器,宜布置在兩種物料進出口相連的管道最近的位置;
(3)一種物料與兒種不同物料進行換熱的管殼式換熱器,應成組布置:
(4)用水或冷劑冷卻幾組不同物料的冷卻器,宜成組布置;
(5)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宜取支座基礎中心線對齊,當支座間距不相同時,宜取一端支
座基礎中心線對齊。為了管道連接方便,地面上布置的換熱器也可采用管程進出口管嘴中心
線對齊;
(6)換熱設備應盡可能布置在地面上,但是換熱設備數(shù)量較多可布置在構架上:
1)浮頭式換熱器在地面上布置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①浮頭和管箱的兩側應有寬度不小于0.6m的空地,浮頭端前方宜有寬度不小于1.2m的空
地;
②管箱前方從管箱端算起應留有比管束長度至少長1.5m的空地。
2)浮頭式換熱器在構架上布置時,應滿足下列要求:
①浮頭端前方平臺凈空不宜小于0.8m;
②管箱端前方平臺凈空不宜小于Imn,平臺采用可拆卸式欄桿,并應考慮管束抽出區(qū)所需的
空間;
③構架高度應能滿足換熱器的管箱和浮頭的頭蓋吊裝需要。
(7)為了節(jié)約占地或工藝操作方便可以將兩臺換熱設備重疊在一起布置。但對于兩相流介
質或殼體直徑大于或等于L2m的換熱器不宜重疊布置;
(8)換熱器之間、換熱器與其他設備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0.7m;
(9)重質油品或污染環(huán)境的物料的換熱設備不宜布置在構架上;
(10)操作溫度高于物料臼燃點的換熱器的上方,如無樓板或平臺隔開,不應布置其他設備。
8重沸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明火加熱的重沸器與塔的間距,應按防火規(guī)范中加熱爐與塔的間距要求布置;
(2)用蒸汽或熱載體加熱的臥式重沸器應靠近塔布置,并與塔維持一定高差(由工藝設計
確定),二者之間的距離應滿足管道布置要求,重沸器抽管束的一端應有檢修場地和通道;
(3)立式重沸器宜用塔作支撐布置在塔側,并與塔維持一定高差(由工藝設計確定)。其
上方應留有足夠的檢修空間;
(4)一座塔需要多臺并聯(lián)的立式重沸器時,重沸器的位置和安裝高度,除保證工藝要求外,
尚應滿足進出口集合管的布置要求并便于操作和檢修。
9空冷器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空氣冷卻器(以下簡稱空冷器)宜布置在裝置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2)空冷器應布置在主管廊的上方、構架的頂層或塔頂;
(3)空冷器不應布置在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物料臼燃點和輸送、儲存液化燃設備的上方;
否則應采用非燃燒材料的隔板隔離保護;
(4)多組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時,應布置形式一致,宜采用成列式布置:應避免一部分成列
式布置而另一部分成排布置;
(5)斜頂式空冷器不宜把通風面對著夏季的主導風向。斜頂式空冷器宜成列布置,如成排
布置時,兩排中間應有不小于3m的空間;
(6)并排布置的兩臺增濕空冷器或干濕聯(lián)合空冷器的構架立柱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3m;
(7)空冷器管束兩端管箱和傳動機械處應設置平臺;
(8)布置空冷器的構架或主管廊的一側地面上應留有必要的檢修場地和通道。
10空冷器的布置如何避免自身的或相互間的熱風循環(huán)?
答:(1)同類型空冷器布置在同一高度;
(2)相鄰空冷器靠緊布置;
(3)成組的干式鼓風式空冷器與引風式空冷器分開布置,引風式空冷器應布置在鼓風式空
冷器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4)引風式空冷器與鼓風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時,應將鼓風式空冷器管束提高。
11加熱爐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加熱爐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明火加熱爐宜集中布置在裝置的邊緣井靠近消防通道,且應于可燃氣體、液化燒、甲
B類液體設備的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2)加熱爐與其他明火設備應布置在一起;
(3)兒座加熱爐可按爐子中心線對齊成排布置。兩座加熱爐凈距不宜小于3m:
(4)當采用機動維修機具吊裝加熱爐爐管時,應有機動維修機具通行的通道和檢修場地。
對于帶有水平爐管的加熱爐,在抽出爐管的一側,檢修場地的長度不應小于爐管長度加
2m;
(5)加熱爐外壁與檢修道路邊緣的間距不應小于3m:
(6)對于設有蒸汽發(fā)生器的加熱爐,汽包宜設在加熱爐頂部或鄰近的構架上;
(7)加熱爐與其附屬的燃料氣分液罐、燃料氣加熱器的間距,不應小于6m;
(8)當加熱爐有空氣預熱器、鼓風機、引風機等輔助設備時,輔助設備的布置應不妨礙其
本身和加熱爐的檢修;
(9)加熱爐與露天布置的液化燃設備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22.5m,當設備之間設置非燃
燒材料的實體墻時,其間距可減少,但不得小于15m。實體墻的高度不宜小于3m,距加熱爐
不宜大于5m,并應能防止可燃氣體竄入爐體:
當液化煌設備的廠房或甲類氣體壓縮機房朝向加熱爐一面為封閉墻時.,加熱爐與廠房的間距
可減少,但不得小于15m。
12立式容器布置的方式有哪些要求?
答:立式容器的外形與塔類似,只是內部結構沒有塔的內部結構復雜,立式容器的布置方式
和安裝高度等可參考塔的布置要求,另外尚應考慮以下要求:
(1)為了操作方便,立式容器可以安裝在地面、樓板或平臺上,也可以穿越樓板或平臺,
用支耳支撐在樓板或平臺上;
(2)立式容器穿越樓板或平臺安裝時,應盡可能避免容器匕的液面指示、控制儀表也穿越
樓板或平臺;
(3)立式容器為了防止粘稠物料的凝固或固體物料的沉降,其內部帶有大負荷的攪拌器時,
為了避免振動影響,應盡可能從地面設置支承結構;
(4)對于頂部開口的立式容器,需要人工加料時,加料點的高度不宜高出樓板或平臺1m,,
如高出1m時,應考慮設加料平臺或臺階。
13臥式容器的布置和安裝高度有哪些要求?
答:(1)臥式容器宜成組布置。成組布置臥式容器宜按支座基礎中心線對齊或按封頭切線
對齊。臥式容器之間的凈空可按0.7m考慮。
(2)在工藝設計中確定臥式容器尺寸時,盡可能選用相同長度不同直徑的容器,以利于設
備布置。
(3)確定臥式容器的安裝高度時,除應滿足物料重力流或泵吸入高度等要求外,尚應滿足
下列要求:
1)容器下有集液包時,應有集液包的操作和檢測儀表所需的足夠空間;
2)容器下方需設操作通道時,容器底部配管與地面凈空不應小于2.2m;
3)不同直徑的臥式容器成組布置在地面或同一層樓板或平臺上時,直徑較小的臥式容器中
心線標高可適當提高,使與直徑較大的臥式容器筒體項面標高一致,以便于設置聯(lián)合平臺。
(4)臥式容器在地坑內布置時.,應妥善處理坑內的積水和有毒、可燃易爆介質的積聚???/p>
內尺寸
應滿足容器的操作和檢修要求。對多雨地區(qū)可考慮在地坑上部設置雨棚。
(5)臥式容器的平臺的設置要考慮人孔和液面計等操作。頂部平臺標高宜比頂部管嘴法蘭
面低150mm。里面計上部接口高度距地面或操作平臺超過3m時,液面計應裝在直梯附近。
對于集中布置的臥式容器可設聯(lián)合平
臺。
14泵的布置方式有哪幾種?其布置有何具體要求?
答:(1)泵的布置方式有三種: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和室內布置:
1)露天布置露天布置的泵,通常集中布置在管廊的下方惑側面,也可分散布置在被抽吸設
備的附近。其優(yōu)點是通風良好,操作和檢修方便;
2)半露天布置半露天布置的泵適用于多雨地區(qū),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在上方管道上部
設雨棚?;驅⒈貌贾迷跇嫾艿南聦拥孛尕耙詷嫾芷脚_作為雨棚。這些泵可根據(jù)與泵有關設
計布置要求,將泵布置成單排、雙排或多排;
3)室內布置在寒冷或多風沙地區(qū)可將泵布置在室內。如果工藝過程要求設備布置在室內時,
其所屬的泵也應在室內布置。
(2)泵的布置具體要求如下:
1)成排布置的泵應按防火要求、操作條件和物料特性分組布置;泵露天、半露天布置時;
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自燃點的可燃液體泵宜集中布置:與操作溫度低于自燃點的可燃液體泵
之間應有不小于4.5m的防火間距;與液體燃泵之間應有不小于7.5m的防火間距;
2)泵成排布置時.,宜將泵端出。人口中心線對齊,或將泵端基礎邊線對齊;
3)泵雙排布置時,宜將兩排泵的動力端相對,在中間留出檢修通道;
4)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外側時,泵區(qū)通道的最小凈寬為2m,最小凈高為3m,泵端前面操
作通道的寬度,不應小于1m;
5)泵布置在管廊下方或外側時,不論是單排或雙排,泵和驅動機的中心線宜與管廊走向垂
直;
6)泵布置在室內時,兩排泵凈距不應小于2m。泵端或泵側與墻之間的凈距應滿足操作、檢
修要求且不宜小于1m;
7)除安裝在聯(lián)合基礎上的小型泵外,兩臺泵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0.7m;
8)泵的基礎面宜高出地面200mm。最小不得小于100mm;在泵吸入口前安裝過濾器時,泵基
礎高度應考慮過濾器能方便清洗和拆裝;
9)立式泵布置在主管廊下方或構架下方時,其上方應留出泵體安裝和檢修所需的空間;
10)輸送極度危害物質(如丙烯?氫氟酸等)的泵房與其他泵房應分隔設置;
11)消防水泵房應設雙動力源;
12)公用備用泵宜布置在相應泵的中間位置;
13)泵的布置應考慮管道柔性設計要求。
15壓縮機的布置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壓縮機組及其附屬設備的布置,應滿足制造廠的要求;
(2)壓縮機宜布置在被抽吸的設備附近,其附屬設備宜靠近機組布置;
(3)可燃氣體壓縮機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與明火設備、非防爆的電氣設備的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爆炸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
力裝置設計規(guī)范》GB50028和《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60的規(guī)定;
2)宜露天布置或半敞開布置。在寒冷或多風沙地區(qū)可布置在廠房內;
3)單機驅動功率等于或大于150kw的甲類氣體壓縮機廠房,不宜與其他甲、乙、丙類房間
共用一幢建筑物;壓縮機的上方,不得布置甲、乙、丙類液體設備,但自用的高位潤滑油箱
不受此限。
(4)單層布置的壓縮機,當基礎較高時,宜按需要設置操作平臺:當附屬設備較多時,宜
兩層布置。
16壓縮機的安裝高度應符合什么要求?
答:壓縮機的安裝高度,應根據(jù)其結構特點確定。進出n都在底部的壓縮機的安裝高度,應
符合下列要求:
(1)進出口連接管道與地面的凈空要求:
(2)進出口連接管道與管廊上管道的連接高度要求;
(3)吸入管道上過濾器的安裝高度與尺寸的要求;
(4)為了減少振動應降低往復式壓縮機的安裝高度。
17吊車的選用應符合什么要求?
答:(1)壓縮機的最大檢修部件重量超過l.Ot時,應設吊車:
1)起重量小于l.Ot,宜選用移動式三角架,配電動葫蘆或手拉葫蘆;
2)起重量1.0?3.Ot,宜選用手動梁式吊車;
3)起重量大于3.0?10.0t,宜選用手動橋式吊車;
4)起重量大于10.0t,宜選用電動橋式吊車。
(2)按壓縮機臺數(shù)和用途選用吊車:
1)壓縮機露天布置,可不設固定吊車;
2)壓縮機布置在單層廠房內數(shù)量超過4臺或雖然數(shù)量少于4臺,但基礎在2m以上,宜選用
手動橋式吊車;
3)壓縮機數(shù)量超過4臺或檢修次數(shù)頻繁、吊運行程較長時,宜選用電動橋式吊車。
18承重鋼構架、支架、裙座、管架,覆蓋耐火層有哪些要求?
答:《石油化工企業(yè)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160對承重鋼構架、支架、裙座、管架,覆蓋耐
火層要求、覆蓋耐火層的部位、耐火極限要求如下:
(1)下列承重鋼構架、支架、裙座、管架,應覆蓋耐火層:
1)單個容積等于或大于5m3的甲、乙A類液體設備的承重鋼構架、支架、裙座;
2)介質溫度等于或高于自燃點的單個容積等于或大于5m3的乙B、丙類液體設備承重鋼構
架、支架、裙座;
3)加熱爐的鋼支架;
4)在爆炸危險區(qū)范圍內的主管廊的鋼管架;
5)在爆炸危險區(qū)范圍內的高徑比等于或大于8,且總重量等于或大于25t的非可燃介質設
備的承重鋼構架、支架和裙座。
(2)承重鋼構架、支架、裙座、管架的下列部位,應覆蓋耐火層:
設備承重鋼構架:單層構架的梁、柱:多層構架的樓板為透空的算子板時,地面以上10m
范圍的梁、柱:多層構架的樓板為封閉樓板時,該層樓板面以上的梁、柱;
1)設備承重鋼支架或加熱爐鋼支架:全部梁、柱;
2)鋼裙座外側未保溫部分及直徑大于1.2m的裙座內側;
3)鋼管架:底層主管廊的梁、柱,且不宜低于4.5m;上部設有空氣冷卻器的管架,其全部
梁柱及斜撐均應覆蓋耐火層。
(3)涂有耐火層的構件,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h。當耐火層選用防火涂料時,應采用厚
型無機并能適用于煌類火災的防火涂料。
19裝置的控制室、變配電室、化驗室的布置應符合哪些防火規(guī)定?
答:(1)控制室、變配電室宜設在建筑物的底層,若生產需要或受其他條件限制時,可將
控制室、變配電室布置在第二層或更高層;
(2)在可能散發(fā)比空氣重的可燃氣體的裝置內,控制室、變配電室、化驗室的室內地面,
應至少
比室外地坪高0.6m;
(3)控制室朝向具有火災危險性的設備側的外墻,應為無門窗、洞口的非燃燒材料實體墻;
(4)控制室或化驗室的室內,不得安裝可燃氣體、液化爛、可燃液體的在線分析一次儀表。
當上述儀表安裝在控制室、化驗室的相鄰房間時,中間隔墻應為防火墻。
20一般的多層輔助廠房跨度、柱距、進深、層高和開間為多少?
答:建筑物的跨距、柱距、層高等除有特殊要求者外,一般應按照建筑統(tǒng)一模數(shù)設計。常用
模數(shù)如下:
(1)跨度:6.0,7.5,9.0,10.5,12.0,15.0,18.0(m);
(2)柱距:4.0,6.0,9.0,12.0(m);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柱距多用6m;
(3)進深:4.2,4.8,5.4,6.0,6.6,7.2(m);
(4)居高:2.4+0.3的倍數(shù)(m);
(5)開間:(2.7),3.0,3.3,3.6,3.9(m),.
21在什么情況下需設圍堰?圍堰設計應符合什么要求?
答:(1)在操作或檢修過程中有可能被油品、腐蝕性介質或有毒物料污染的區(qū)域應設圍堰;
處理腐蝕性介質的設備區(qū)尚應鋪設防腐蝕地面。
(2)圍堰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圍堰應比堰區(qū)地面的高出150—200mm;
2)圍堰內應有排水設施:
3)圍堰內地面應坡向排水設施,坡度不宜小于3%。。
22生產裝置的通道設置應符合哪些要求?裝置內通道的最小寬度和最小凈高是多
少?
答:進行設備布置時,應根據(jù)施工、維護、操作和消防的需要,綜合考慮設置必要的通道和
場地。在裝置內部,應用道路將裝置分隔成占地面積不大于10000m2的設備、建筑物區(qū)。當
合成纖維裝置的酯化聚合、抽絲與后加工廠房的占地面積大于10000m2時,應在其兩側設
置通道。裝置內主要車行通道,應與工廠道路銜接。
(1)裝置消防通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裝置寬度大于60m時,應在裝置內設貫通式消防通道:
2)裝置寬度小于或等于60m、且裝置外兩側有消防通道時,可不設貫通式消防通道。裝置
內的不貫通式道路應設有回車場地。
3)道路的寬度不應小于4m,道路路肩上管架與路面邊緣凈距不應小于1m,路面內線轉彎半
徑不宜小于7m,路面上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m。
(2)檢修通道應滿足機動檢修用機具對道路的寬度、轉彎半徑和承受荷載的要求、并能通
向設備檢修的吊裝孔。
(3)裝置內主要車行通道、消防通道、檢修通道應合并設置。
(4)操作通道,應根據(jù)生產操作、巡回檢查、小型維修等的頻繁程度和操作點的分布決定。
(5)裝置內通道的最小寬度和最小凈高要求如表5.1.47。
裝置內通道的最小寬度和最小凈高
通道名稱最小寬度/m最小凈高/m通道名稱最小寬度
/m最小凈高/m
消防通道4.0①4.5①管廊下泵區(qū)檢修通道2.0
(3.0)3.0(3.3)
主要車行通道4.0(6.0)②4.5(5.0)②操作通
道0.82.2
次要車行通道3.0(3.5)3.0(4.5)
注:①對于可能有大型通行機具通過的裝置,主要車行通道的凈寬和凈高要求如表5.1.47。
②表中括弧內的數(shù)據(jù)為化工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
23設備的構架或平臺的安全疏散通道,應符合哪些防火規(guī)定?
答:(1)可燃氣體、液化燒、可燃液體的塔區(qū)平臺、設備的構架平臺或其他操作平臺,應
設置不少于兩個通往地面的梯子,作為安全疏散通道。但長度不大干8m的甲類氣體或甲、
乙A類液體設備的平臺或長度不大于15m的乙B、丙類液體設備的平臺,可只設一個梯子;
(2)相鄰的構架、平臺宜用定橋連通,與相鄰平臺連通的走橋可作為一個安全疏散通道;
(3)相鄰安全疏散通道之間的距離,不應大于50m。
24裝置布置和發(fā)展趨勢歸結為“四個化”是指什么?
答:裝置布置和發(fā)展趨勢歸結為“四個化”即:露天化、流程化、集中化和模塊化。
(1)露天化:從近幾年實際設計中可以看出,除大型壓縮機布置在半敞開的廠房內以外、
其他設備給大多數(shù)布置在滾天。其優(yōu)點是節(jié)約占地,減少建筑物,有利于防爆,便于消防;
(2)流程化:以管廊為紐帶按工藝流程順序將緊湊設備布置在管廊的匕下和兩側;
(3)集中化:將幾個裝置合理地集中在一個大型街區(qū)內組成聯(lián)合裝置,按防火設計規(guī)范用
通道將各裝置分開,此通道可作為兩側裝置設備的檢修通道,也可作為消防通道。設中央控
制室,且朝著設備的墻不開門窗,用電子計算機控制操作;
(4)模塊化:裝置的工藝單元可采用模塊布置。如泵、汽輪機、壓縮機及其輔助設備采用
模塊布置,配管也可以模塊布置;又如加熱爐的燃料油、燃料氣管道系統(tǒng),裝置內軟管站管
道也可以模塊布置。甚至整個裝置采用模塊化設計,用于不同地區(qū)僅作局部修改即可重復利
用。
25管道布置設計的要求有哪些?
答:(1)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有;
1)管道布置設計應符合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的要求;
2)管道布置應統(tǒng)籌規(guī)劃,做到安全可靠、經濟合理、滿足施工、操作、維修等方面的要
求,并力求整齊美觀;
3)在確定進出裝置(單元)的管道的方位與敷設方式時,應做到內外協(xié)調;
4)廠區(qū)內的全廠性管道的敷設,應與廠區(qū)內的裝置(單元)、道路、建筑物。構筑物等協(xié)
調,避免管道包圍裝置(單元),減少管道與鐵路、道路的交叉;
5)管道應架空或地上繳設;如確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設在管溝內:
6)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的管道應敷設在管架或管墩上;
7)在管架、管墩上布置管道時,宜使管架或管墩所受的垂直荷載、水平荷教均衡;
8)全廠性管架或管墩上(包括穿越涵洞)應留有10%—30%的裕量,并考慮其荷重。裝
置主管廊管架宜留有10%—20%的裕量,并考慮其荷重;
9)輸送介質對距離、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徑管道的布置,應符合設備
布置設計的要求;
10)管道布置不應妨礙設備、機泵及其內部構件的安裝、檢修和消防車輛的通行;
11)管道布置應使管道系統(tǒng)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證管道柔性及管道對設備、機泵管口作用
力和力矩不超出過允許值的惰況下,應使管道最短,組成件最少;
12).應在管道規(guī)劃的同時考慮其支承點設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狀達到自行補償;
13)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減少氣袋或液袋。不可避免時應根據(jù)操作、
檢修要求設置放空、放凈。管道布置應減少“盲腸”:
14)氣液兩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為兩路或多路時,管道布置應考慮對稱性或滿足管道及儀表
流程圖的要求。
(2)管道除與閥門。儀表、設備等需要用法蘭或螺紋連接者外,應采用焊接連接。
下列惰況應考慮法蘭、螺紋或其他可拆卸連接:
1)因檢修、清洗、吹掃需拆卸的場合;
2)襯里管道或夾套管道;
3)管道由兩段異種材料組成且不宜用焊接連接者;
4)焊縫現(xiàn)場熱處理有困難的管道連接點:
5)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100mm的鍍鋅管道;
6)設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3)氣體支管宜從主管的頂部接出。
(4)有毒介質管道應采用焊接連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蘭或螺紋連接。有毒介質
管道應有明顯標志以區(qū)別于其他管道,有毒介質管道不應埋地撤設。
(5)布置固體物料或含固體物料的管道時,應使管道盡可能短。少拐彎和不出現(xiàn)死角:
1)固體物料支管與主管的連接應順介質流向斜接,夾角不宜大于45°;
2)固體物料管道上彎管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公稱直徑的6倍;
3)含有大量固體物料的漿液管道和高粘度液體管道應有坡度。
(6)需要熱補償?shù)墓艿溃瑧獜墓艿赖钠瘘c至終點則”整個管系進行分析以確定合理的熱補
償方案。
(7)敷設在管廊上要求有坡度的管道,可采用調整管托高度。在管托上加型鋼或鋼板墊枕
的辦法來實現(xiàn)。對于放空氣體總管(或去火炬總管)宜布置在管廊立柱的項部,以便于調整
標高。
(8)布置與轉動機械設備連接的管道時,應使管系具有足夠的柔性,以滿足設備管口的允
許受力要求。必要時可采用以下措施:
1)改變管道走向,增強自然補償能力;
2)選用彈簧支吊架;
3)選用金屬波紋管補償器;
4)在適當位置設置限位支架。
(9)布置與往復式壓縮機相連的管道時,應使管系的機械振動固有頻率和管道的氣柱固有
頻率避開機器的激振頻率.必要時可采用以下措施:
1)增設防振支架;
2)適當擴大管徑;
3)增設脈動衰減器或孔板;
4)合理設置緩沖器,避開共振管長,盡可能減少彎頭。
(10)不應在振動管道上彎矩大的部位設置分支管。
(11)在易產生振動的管道(如往復式壓縮機、往復泵的出口管道等)的轉彎處,應采用彎
曲半徑不小于1.5倍公稱直徑的彎頭。分支管直順介質流向外接。
(12)從有可能發(fā)生振動的管道上接出公稱直徑小于或等于40mm的支管時,不論支管上有
無閥門,連接處均應采取加強措施。
(13)自流的水平管道應有不小于3%。的順介質流向坡度。
(14)管道穿過建筑物的樓板、屋頂或墻面時,應加套管,套管與管道門的空隙應密封。套
管的直徑應大于管道隔熱層的外徑。并不得影響管道的熱位移。管道上的焊縫不應在套管內,
并距離套管端部不應小于150mm。套管應高出樓板、屋頂面50mm。管道穿過屋頂時應設防雨
罩。管道不應穿過防火墻或防爆蠟。
(15)布置腐蝕性介質、有毒介質和高壓管道時,應避免由于法蘭、螺紋和填料密封等泄漏
而造成對人身和設備的危害。易泄漏部位應避免位于人行通道或機泵上方,否則應設安全防
護。
(16)有隔熱層的管道,在管墩、管架處應設管托。無隔熱層的管道,如無要求,可不設管
托。當隔熱層厚度小于或等于80mm時,選用高100mm的管托;隔熱層厚度大于80mm時;選
用高150mm的管托;隔熱層厚度大于130mm時,選用高200mm的管托;保冷管道應選用保冷
管托。
(17)廠區(qū)地形高差較大時,全廠性管道敷設應與地形高差保持一致。在適當位置調整管廊
標高。管道的最小坡度宜為2%。。管道變坡點宜設在轉彎處或固定點附近。
(18)對于跨越、穿越廠區(qū)內鐵路和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或穿越段上不得裝設閥門、
金屬波紋管補償器和法蘭、螺紋接頭等管道組成件。
(19)有熱位移的埋地管道,在管道弧度允許的條件下可設擋墩,否則應采取熱補償措施。
(20)管道布置時管道焊縫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對接焊口的中心與彎管起彎點的距離不應小于管子外徑:且不小于100mm;
2)管道上兩相鄰對接焊口的中心間距:
a.對于公稱直徑小于150mrn的管道,不應小于外徑,且不得小于50mm;
b.對于公稱直徑等于或大于150m的管道,不應小于150mm;
3)環(huán)焊縫距支、吊架邊緣凈距不應小于50mm;需要熱處理的焊縫距支、吊架邊緣的最小凈
距,應大于焊縫寬度的5倍,且不得小于100mm。
26可燃液體、可燃氣體、液化燃的管道設計的原則是什么?
答:可燃液體,可燃氣體、液化爛的管道設計的原則是:
(1)管道不得穿越與其無關的建筑物;
(2)管道應架空或沿地敷設;
(3)必須采用管溝敷設時,應采取防止氣體或液體在管溝內積聚的措施,并在進、出裝置
及廠房處密封隔斷;
(4)管溝內的污水,應經水封并排入生產污水管道;
(5)取樣管道不應引入化驗室;
(6)金屬管道除特殊需用法蘭連接外,應采用焊接連接。
27哪些介質管道須靜電接地?管網(wǎng)的接地連接點和接地電阻值有何要求?
答:可燃氣體、液化燒、可燃液體、可燃固體的管道在下列部位應設靜電接地設施:
(1)裝置區(qū)中各個相對獨立的建(構)筑物內的管道,可通過與工藝設備金屬外殼的連接
(法蘭連接),進行靜電接地;
(2)管網(wǎng)內的泵、過濾器、緩沖器等處應設置接地連接點;
(3)管網(wǎng)在進出裝置區(qū)處、不同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邊界、管道分岔處的管道應進行接地,對
于長距離的無分支管道,應福隔80-100m與接地體可靠連接;
(4)對金屬管道中間的非導體管段(如聚氯乙烯管),除需做屏蔽保護外,兩端的金屬管
應分別與接地干線相接,或用6mrn多股銅芯絕緣電線跨接后接地;
(5)非導體管段上的金屬件應接地。
每組專設的靜電接地體的接地電阻值,宜小于100Ω;在山區(qū)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場所,
接地電阻值應小于1000Ω?
28管道敷設的方式有哪幾類?其優(yōu)、缺點是什么?
答:管道敷設方式有地面以匕和地面以下兩大類:
(1)地而以上通稱架空敷設。是工業(yè)生產裝置管道敷設的主要方式。具有便于施工、操作、
檢查、維修及經濟等優(yōu)點;
(2)地下敷設
1)埋地敷設:其優(yōu)點是利用地卜的空間,使地面以上空間較為簡潔,并不需支承措施;
其缺點是管道腐蝕性較強,檢查和維修困難,在車行道處有時需特別處理以承受大的載荷,
低點排液不便及易凝油品凝固在管內時處理困難,帶隔熱層的管道很難保持其良好的隔熱功
能等,故只有不可能架空敷設時,才予以采用;
2)管溝敷設;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并提供了較方便的檢查維修條件;還可敷設有隔熱層
的高溫、易凝介質或腐蝕性介質的管道;其缺點是費用高,占地面積大,需設排水點,易
積聚或單入油氣增加不安全因素,易積聚污物清理困難等。因此在裝置內只在必要時,才采
用管溝敷設。
29符合哪些條件的管道.允許將管道直接埋地布置?
答:(1)輸送介質無腐蝕性、無毒和無爆炸危險的液體、氣體管道,由于某種原因無法
在地上敷設的;
(2)與地下儲槽或地下泵房有關的工藝介質管道;
(3)冷卻水及消防水或泡沫消防管道;
(4)操作溫度小于150℃的熱力管道。
30埋地敷設管道的埋設深度有哪些要求?
答:埋地敷設管道的埋設深度應以管道不受損壞為原則,并應考慮最大凍土深度和地下水位
等影響。管頂距地面不宜小于0.5m;在室內或室外有混凝土地面的區(qū)域,管項距地面不宜
小于0.3m。通過機械車輛的通道下不宜小于0.7m或采用套管保護。
31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則是什么?
答:(1)大直徑管道應靠近管廊柱子布置;
(2)小直徑、氣體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間;
(3)工藝管道宜布置在與省廊相連接的設備一側:工藝管道視其兩端所連接的設備管口標
高可以布置在上層或下層;
(4)需設置“II”型補償器的高溫管道,應布置在靠近柱子處,且'II”型補償器宜集中
設置;
(5)低溫介質管道和液化燒管道,不應靠近熱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熱管道的正上方;
(6)對于雙層管廊,氣體管道、熱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壓總管、火炬干管、儀表和電
氣電纜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層;?般工藝管道、腐蝕性介質管道、低溫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層;
(7)管廊上管道設計時,應留10%—20%裕量。
32治塔管道布置設計時應如何考慮?
答:沿塔管道的布置設計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應滿足工藝管道及儀表流程圖的要求;
(2)管道布置應從塔頂部到塔底部自上而下進行規(guī)劃,并且應首先考慮塔頂管道和大直徑
的管道的位置和自流管道的走向,再布置壓力管道和一般管道,最后考慮塔底管道和小直徑
管道;
(3)應考慮方便操作、維修和安全可靠,經濟合理;
(4)每一條管道按照它的起止點都應盡可能短,但必須滿足管道柔性的要求;
(5)每一條管道應盡量沿塔體布置,并且注意有一個“好的外觀”;
1)有兩種惰況可考慮:一是每一條管道分別布置;二是按管道成組布置(這種方式加管道
的集中荷載較大時,應取得設備設計人員的同意);
2)在管道側沿塔外壁呈同心圓布置,或沿塔外壁呈切線布置。
33塔頂管道設計的要點是什么?
答:(1)塔頂管道??般有塔頂油氣、放空和安全閥出口管道。塔頂放空管道一般安裝在
塔頂油氣管道最高處的水平管段的頂部,并應符合防火規(guī)范的要求;
(2)塔頂油氣管道內的介質一般為氣相,管徑較大,管道盡可能短,要“步步低”,不宜
出現(xiàn)袋形管,且具有一定的柔性;
(3)每一根沿塔管道,需在上部設承重支架,并在適當位置設導向支架,以免管嘴受力過
大;
(4)分儲塔頂油氣管道一般不隔熱,只防燙;如該管道至多臺冷換設備,為避免偏流,應
對稱布置;
(5)塔頂為兩級冷凝時,其管道布置應使冷凝液逐級自流,油氣總管與冷凝路入口支管應
對稱布置,使流量均勻;
(6)當塔頂壓力用熱旁路控制時,熱套路管應保溫,盡最短,其調節(jié)閥應安裝在回流罐”
上部,且管道不得出現(xiàn)“袋形”,以避免積液;
(7)減壓塔頂油氣管道與塔開口直接焊接而不采用法蘭連接,以減少泄漏。
34塔體側面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答:(1)塔體側面管道一般有回流、進料、側線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
道等,為使閥門關閉后無積液,上述管道上的閥門宜直接與塔體管口直接相接,進(出)料
管道在同一角度有兩個以上的進(出)料開口時,管道應考慮一定的柔性;
(2)分福塔側線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調節(jié)閥其安裝位置應靠近汽提塔.以保證調節(jié)同前
有一段液住.其液柱的高度應滿足工藝的要求。
35塔底管道設計有何特點?
答:(1)塔底的操作溫度一般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時,其柔性應滿足有關標準或
規(guī)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連時,管道應短口少拐彎,又需有足夠的柔性以減
少泵嘴受力。塔底抽出線應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內嚴禁設置法蘭成儀表接頭等管件。塔
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應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產生汽
蝕現(xiàn)象,抽出管上的隔斷閥應盡最靠近塔體,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輔助重沸器,或者是兩個以上并聯(lián)的重沸器同時操作,而且要求在較寬的范圍
內調節(jié)其熱負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設閥門。塔底釜式重佛器帶有離心泵時,
重沸器的標高應滿足離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蝕余量,同時使塔底液面與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
形成的靜壓頭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氣管的壓力損失。因此,管道的布置應在滿足柔
性要求的同時,管道應短,彎頭應少。
36塔上人孔的布置應符合哪些要求?
答:(1)塔的人孔應設在塔的操作區(qū)內,進、出塔比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
設在同一方位上。
(2)設置人孔的部位必須注意塔的內部構件,一般應設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區(qū),不得設在塔
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區(qū)域內;
(3)塔體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層塔板布置一個;
(4)人孔中心距平臺面的高度一般為600mm至1000mm之間,最適宜高度為750mm;
(5)一座塔上的人孔宜布置在同一垂直線上,使其整齊美觀。
37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要求?
答:(1)塔的管口方位應滿足塔內件工作原理及結構的要求,設計時應注意設備內件整體
結構與管口的相對方位;塔頂氣相開口布置在塔頂頭蓋中部;塔的回流開口,一般布置在塔
板上方的管道側;氣相進料開口在塔板上方,與降液管平行;氣液混相進料開口在塔板上方,
并設分配管;
汽提蒸汽開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氣體分配管。側線產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圍
內,宜設抽出斗,對于中間降液管的雙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該處任意角度,設抽出
斗;塔底抽出口設在塔底頭蓋的中部,并設防渦流板,抽出口應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對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與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徑上,條件不允許時可以不
平行,但人孔與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凈距應不大于50mm;
(3)人孔吊裝的方位,與梯子的設置應統(tǒng)一布置,在事故時,人蓋順利關閉的方向與人疏
散的方向應一致;
(4)液位計接口可通過根部閥與液位計直接連接,也可通過根部閥與液位計連通管相接。
不得把液位計接口布置在進料口的對面60°角的范圍內,除非進料口有內擋板保護。與塔
直連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應加擋板。液位計、液位控制浮筒、報警等裝置常位于塔平臺
內或局部平臺端部,以便于
維修;
(5)壓力計接口應布置在塔的氣相區(qū)內,使壓力計讀數(shù)不受液位壓頭的影響;
(6)取樣口和測溫口的布置,氣相取樣口和測溫口應避開塔板降液槽的氣相區(qū),液相取樣
口和測溫口應設在降液管區(qū)域的塔板持液層內;對于易結晶的液相取樣管應被向塔板;
(7)塔頂部吊柱的定位應使旋轉時可達到平臺外起吊點上方,以及平臺所有人孔的位置。
38設備管口方位圖除表示管口外,還表示什么方位?
答:除表示工藝及公用介質管口外,還應該表示:
(1)儀表接管的方位,包括溫度、壓力、液位;
(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氣孔的方位;
(3)設備地腳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
(4)吊耳、接地板和銘牌的方位;
(5)內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強支撐的方位。
39如何確定臥式容器支座的固定側?
答:從該容器所需連接的管道中找出對柔性計算最重要的(難度或要求最高的)一根管
道,例如補償量大,管徑大的管道,作為決定支座型式的依據(jù)。固定側支座位置應有利于該
管道的柔性計算。
40臥式容器的管口方位有什么要求?
答:(1)在設備殼體上.的液體入口和出口間距應盡量遠。液體入口管應盡量遠離容器液
位計接口;
(2)液位計接口應布置在操作人便于觀察和方便維慘的位置。有時為減少設備上的接管口,
可將就地液位計、液位控制器、液位報警等測量裝置安裝在聯(lián)箱匕波位計管口的方位,應
與液位調節(jié)閥組布置在同一側;
(3)較鏈(或吊柱)連接的人孔蓋,在打開時應不影響其他管口或管道等;
(4)安全閥接管口應設在容器頂部。
41臥式容器的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容器(罐)的管道比較簡單;立式容器的管道布置大體上與塔的管道布置相似,也采取
沿罐壁進行設計,管道上的閥門也要求直接與開口相接:這樣可避免積液。臥式容器設備布
置時,一般將罐與管廊的長方向相垂直所以其管道如氣體出口管道、安全閥出口管道、
液體出口管道等都朝向管廊,并與管廊上的有關;主管相連接。容器頂部開口接出的管道,
其標高宜高于與管廊上相接的主管,以便于接在主管的頂部。容器底部的液體出口管道與管
底下的泵相連接時,其管底標高應不影響人的通行。
(1)對臥式容器的液體出口與泵吸入口連接的管道,若在通道上架空配管時,最小凈空高
度為2200mrn;
(2)與臥式容器底部管口連接的管道,其低點排液口距地坪最小凈空為150mm;
(3)安全閥的出口排入密閉管道系統(tǒng)時,應避免積液,并滿足安全閥出口管道順介質流向
成45°向下與密閉總管頂部相接,且無“袋形”。若安全閥安裝在遠離容器時,要校核從
容器至安全閥入口管道的壓力降;
(4)儲罐頂部管道的調節(jié)閥組布置在平臺上;
(5)應根據(jù)設備及管道布置惰況設置平臺。
42加熱爐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加熱爐管道布置隨加熱爐的爐型不同而異,在加熱爐管道布置時,應對其進、
出料管道、燃料系統(tǒng)管道、吹灰氣管道、滅火蒸汽管道等統(tǒng)一考慮;
(2)對圓筒爐進、出料總管,通常采用環(huán)形布置于爐體周圍,可支承在地面或爐體上。環(huán)
形總管應布置在看火門以上,以便于看火門的正常操作和維修;
(3)必要時在爐出口管道彎頭。三通或變徑較大之外,或者從爐頂垂直向下的底部位置,
設置防震支架:
(4)如果在管道設置爆破片,其方向不得朝向操作或設備;
(5)主要調節(jié)閥組通常布置在管廊與爐體之間并注意通道要求:
(6)蒸汽、燃料油或燃料氣管道上的閥門宜布置在看火門附近的垂直管道上,并滿足調節(jié)
和檢修的要求;
(7)在寒冷地區(qū),應根據(jù)規(guī)定對燃料油管道采用蒸汽伴熱:
(8)靠近噴嘴處的管道應采用便于拆卸的接連結構,以便清掃和維修;
(9)應在經常操作的在較高位置的閥門和觀察部位設置平臺和梯子;
(10)燃料管道的排放點,應遠高爐子至少15m,并應排入收集系統(tǒng),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11)與爐子連接的管道,盡量集中排列,以便于支撐,達到協(xié)調。美觀的目的;
(12)對加熱爐的進料管道,應保持各路流量均勻;對于全液相進料管道,一般各路都設有
流量調節(jié)閥調節(jié)各路流量,否則應對稱布置管道,氣液兩相的進出管道,必須采用對稱布置,
以保證各路壓降相同;
(13)環(huán)形油線應以最高溫度計算熱補償量,并利用管道自然補償來吸收其熱膨脹量。
43對加熱爐的燃料氣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燃料氣要設分配主管,使每個噴嘴的燃料氣都能均勻分布;燃料氣支管由分配
主管上部引出,以保證進噴嘴的燃料氣不攜帶水或凝縮油。在燃料氣分配主管末端裝有DN20
的排液閥,便于試運沖洗及停工掃線后排液,以及開工時取樣分析管道內的氧含量,排液管
上應設兩道排液閥以免泄漏,該閥能在地面或平臺上操作。燃料氣切斷總閥應設在距加熱爐
15m以外。
(2)在燃料氣管道上設置阻火器,就可以阻止火焰蔓延,阻火器按作用原理可分為干式阻
火器和安全水封兩種o工業(yè)生產裝置中加熱爐的燃料氣管上一般采用多層銅絲網(wǎng)的干式阻火
器。阻火器應放置在靠近噴嘴的地方。管道阻火器與燃燒器距離不宜大于12m。這樣,阻火
器就不致于處在嚴重的爆炸條件下,使用壽命可以延長。
44管殼式和套管式換熱設備的管道布置應如何考慮?
答:(1)工藝管道布置應注意冷、熱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熱流由上而下;
(2)管道布置應方便操作,并不妨礙設備的檢修;
(3)換熱設備的基礎標高,應滿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臺面不小于150mm;
(4)換熱設備的管道,只能出現(xiàn)一個高點和一個低點,避免中途出現(xiàn)“氣袋”或“液袋”,
并設高點放空,低點放凈;在換熱設備區(qū)域內應盡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繞行;盡量減少管道架
空的層數(shù),?般為2—3層;
(5)兩臺或兩臺以上并聯(lián)的換熱設備入口管道直對稱布置,對氣液兩相流換熱設備則必須
對稱布置,才能達到良好的傳熱效果;
(6)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上測量儀表,應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觀測和檢修的地方安裝:
(7)與換熱設備相接的易凝介質的管道或含有固體顆粒的管道副線,其切斷閥應設在水平
管道上,并應防止形成死角積液;
(8)在寒冷地區(qū),室外的換熱設備的上、上水管道應設置排液閥和防凍連通管。
45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其管道布置應如何設計?
答:(1)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區(qū)域內,可在地面或平臺面上.敷設管道,但不應妨礙通行和
操作;
(2)當管道上無調節(jié)閥或排液管時,管底距地面凈空應大于或等于150mm;
(3)調節(jié)閥組應平行于冷換設備布置;
(4)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之間管道布置的凈距應大于或等于650mm;
(5)管道布置應考慮各換熱設備的管箱和頭蓋的拆卸空間;
(6)并聯(lián)多組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應對稱布置。
46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
答:(1)管道必須有足夠的柔性,以補償在各種工況下設備和管道的熱膨脹;
(2)當重沸器管口同塔的管口對接時,如荷載條件允許,則最好在塔體上設支架支承重沸
器,而且支架的位置及形式應能滿足塔體及管道膨脹所產生的位移及荷載要求;
(3)配管時應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間;
(4)對殼體上帶膨脹節(jié)的單程固定管板式換熱器,在進行配管,柔性分析及設備的支撐設
計時,應考慮該膨脹節(jié)的影響;
(5)當重沸器的長度與直徑之比(L/D)大于6.0時:宜設導向支架;
(6)當重沸器的閥門和盲板離地評3nl以上,應在塔上設置平臺。
47管殼式臥式臥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
答:(1)在熱脹許用應力范圍內,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應盡可阻短而直、減少彎頭
數(shù)里,以減少壓降;
(2)當重沸器有2個升汽口時,為使其管內流綠相等,升汽省應對稱布置。若升汽管管徑
不同和布置不對稱時,應盡量使這二根管段的阻力相等。否則,阻力大的升汽管的流量小會
使熱量分配不勻;
(3)從重沸器內抽出的液體為飽和液體,如果管道系統(tǒng)產生壓降,液體就將開始閃蒸,產
生氣液兩相流體流動,影響控制和測量儀表的操作和精度。因此在布置飽和液體管道時;其
基本原則是使壓力降最小,并在測量或控制儀表前不出現(xiàn)垂直上.升管段;
(4)重沸器管程加熱介質的進口管道上通常裝有溫度調節(jié)閥及其閥組,這些閥門一般布置
在靠近重沸器管程進U的地面或平臺面上。
48空冷器的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答:(1)分儲塔頂至空冷器油氣管道,一般不宜出現(xiàn)“液袋”。當空冷器進出口無閥門或
為兩相流時,管道必須對稱布置,使各片空冷器流量均勻;
(2)空冷器的入口集合管應靠近空冷器管嘴連接,如因應力或安裝需要,出口集合管可不
靠近管嘴連接,集合管的截面積應大于分支管截面積之和;
(3)空冷器人口為氣液兩相流時,各根支管應從下面插入人口集合管內;以使集合管底的
流體分配均勻;同時在集合管下方設置停工排液管道,接至空冷器出口管道匕
(4)空冷器人口管道較高;如距離較長,需在中間設置專門管架以支承管道;
(5)濕式空冷器的軟化水回水系統(tǒng)為自流管道,因此,應注意管系的布置,并拐彎不宜過
多?;厮偣軕许樈橘|流向的坡度;
(6)空冷器的操作平臺上設有半固定蒸汽吹掃接頭,其閥門宜設在易接近處,并應注意蒸
氣接頭方向,保證安全操作。
49泵類的管道設計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泵的進、出口管道應設切斷網(wǎng),管道一定要有足夠的柔性,以減少管道作用在泵
管口處的應力和力矩;
(2)泵的吸入管道應滿足泵的“汽蝕余量”的要求,管道應盡可能短、少拐彎不得有氣袋。
如難以避免,應在高點設放氣閥;
(3)當泵吸入管較長時,宜設計成一定的坡度(i=5%。);泵比容器低時宜坡向泵,泵比
容器高時宜坡向容器;
(4)在緊靠泵人口管道切斷閥下游,應設過濾器或臨時過濾器,為防止泵的流體倒流引起
泵的葉輪倒轉,泵出口應裝有止回閥;
(5)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泵的管道。閥門手輪不得影響泵正常運行及維修檢查所需
空間;
(6)往復泵進、出口管道設計應考慮流體脈動的影響。
50泵的保護線有哪幾種?其作用是什么?
答:泵的保護線有6種,其作用是為了使泵體不受損害和正常運轉,根據(jù)使用條件設置泵的
保護管線。
(1)暖泵線——在輸送介質溫度大于200C的高溫油品時,有備用泵的情況下應設置DN20-
25暖泵線;
(2)小流量線——當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額定流量30%時;應設置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
運轉的小流量線;
(3)平衡線——對于輸送常溫下飽和蒸汽壓高于大氣壓的液體或處于泡點狀態(tài)的液體,為
防止進泵液體產生蒸汽或有氣泡進入泵內引起汽蝕應加平衡線;
(4)旁通線——用于泵的試運轉或非正常操作狀態(tài)下出口主閥關閉時,仍能使泵處于運轉。
一般在閥前后壓差非常高的場合設置帶有限流孔極的旁通閥;
(5)防凝線——輸送在常溫下凝固的高傾點或高凝固點的液體時,其備用泵和管道應設防
凝線,以免備用泵和管道堵塞;
(6)安全閥線——對于電動往復泵、齒輪泵和螺軒泵等容積泵,在出口側設安全閥線,當
出口壓力超過定壓值時,安全閥起跳,流體返回泵人口管。
51離心式壓縮機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答:(1)離心式壓縮機殼體有兩種形式:垂直剖分型用于高壓,其機前不得有管道及其他
障礙物;水平剖分型用于中、低壓,其機上部不得有管道和其他障礙物;
(2)進出口管道的布置在滿足熱補償和允許受力條件下,應盡量減少彎頭數(shù)量,以減少壓
降;
(3)進出口管嘴一般朝下,機殼體中心支撐,在運行中其熱脹量應由管道吸收;
(4)廠房內設置的壓縮機管嘴為上進上出時,在其進出管嘴管道上須設可拆卸短節(jié),以便
壓縮機檢修。
52往復式壓縮機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點是什么?
答:(1)壓縮機進出口管道布置應短而直,盡量減少彎頭數(shù)量,但出口管道有熱脹時,應
使管道具有柔性;
(2)管道布置應考慮液體自流到分液罐,當管道出現(xiàn)“液袋”時?,應設低點排凈;
(3)多臺機組并排布置時,其進、出口管道上的閥門和儀表應布置在便于操作,容易接近
的地方;
(4)為防止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振動,應進行必要的振動分析。管道布置應盡量低,支架敷
設在地面上,且為獨立基礎,加大支架和管道的剛性;
(5)壓縮機的介質為可燃氣體時,管道低點然凝,高點放空閥門應設絲堵、管帽或法蘭蓋,
以防泄漏,且機組周圍管溝內應充沙,避免可燃氣體的積聚;
(6)布置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時,應不影響檢修吊車行走;
(7)壓縮機的管道應布置在操作平臺下,使機組周圍有較寬敞的操作和檢修空間。
53壓縮機的管道氮氣吹掃和置換的目的是什么?
答:壓縮機檢修完畢后,工藝管道及壓縮機內殘存有空氣,當啟動壓縮機吸入油氣或其他可
燃、易爆氣體時,可能產生爆炸危險,因此,應在開機前引入氮氣置換。
54低溫管道的設計包括哪些范圍?
答:(1)低溫管道在各行各業(yè)中均有應用,尤其在石油化工企業(yè)中應用較為普遍。碳鋼管
在+5℃至一
19℃范圍內處于延性狀態(tài),可正常使用,如果使用溫度低于或等于一20℃,碳鋼管就逐漸變
為以脆性狀態(tài)為主,使用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所以,低于或等于一20C的管道屬于低溫管
道。
(2)低溫管道布置主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低溫脆性”,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合理選擇
“沖擊韌性”高的鋼板,同時從配管設計和管系制作匕防止脆斷和脆裂。第二是管道的保冷
結構設計和滿足保冷的設計要求,它直接關系到能耗和設備管道的操作、施工、檢修等。
55低溫管道布置要求有哪些?
答:(1)低溫管道的布置要考慮整個管道有足夠的柔性,要充分利用管道的自然補償。當
設計溫度很低而又無法自然補償時,應設置補償器。
(2)低溫管道布置時,應避免管道振動,尤其泵、壓縮機和排氣管,必須防止整條管道的
振動,若有機械的振源,應采取消振設施,在接近振源處的管道應設置彈性元件,如波紋補
償器等以隔斷振源。
(3)在碳素鋼、低合金鋼的低溫管道上,裝有安全閥、排氣管或排污閥的支管,需注意該
低溫液體介質排出后是否立即汽化,若氣化就需要大量吸熱,就要結露直至結冰,使管道溫
度降到很低,故此類支管在容易結冰范圍內應采用奧氏體不銹鋼材料,然后再使用法蘭連接
不同材質的支管。
(4)低溫管道彎頭處應力最大,所以彎頭處最容易脆裂,不應焊接支吊架。
(5)低溫管道上,靠近彎頭或三通處,一般不允許直接焊接法蘭。為了拆卸螺栓時不破壞
主管道上的保冷層,需要延長一段長度(接一短管)后再焊接法蘭。對接法蘭中只需保證法
蘭一端留有裝卸螺栓的間距。對于閥門組的配管應考慮能順利卸下其中任何一個閥而不影響
管道保冷結構。
(6)低溫保冷管道支架,必須有防止產生“冷橋”的措施;
1)低溫管道水平敷設時,一般在管道底部墊有木塊或硬質隔熱材料塊,以免管道中冷量損
失。
2)低溫管道垂直敷設時,支架若生根在低溫設備上時,在設備和管道上均應墊有木塊或硬
質隔熱材料塊。
56管道取樣管的布置原則是什么?
答:(1)取樣接管不宜設在有振動的設備和管道上,如泵、壓縮機等,也應避免設在與振
動設備直接相連接的管道上。如果難以避免,應采取減振動措施:
(2)取樣管設置應滿足工藝的要求,并應避免死角或“袋形”。且取樣閥應布置在便于操
作的地方,否則應設平臺,設備或管道與取樣閥之間的管段應盡量短。
(3)氣體取樣管引出位置:
1)從水平管上取樣時,取樣管應設在管道的頂部:
2)從立管上取樣時,當氣體自下而上流動時;取樣口應從立管向上45°傾斜引出;當氣體
中含有固體顆粒時,取樣管應伸到管中心:當氣體自上而下流動時取樣管應水平開設。
(4)液體取樣管引出位置;
1)垂直管道上液體自下而上流動時,取樣管可設在垂直管道的任意側;
2)垂直管道上液體自上而下流動時,除非能保證液體充滿取樣管,取樣管可設在垂直管道
的任意側,否則不宜在這樣情況下設取樣點;
3)水平管道:在壓力輸送條件下,取樣管可設在管道的任意部位;當液體中含有固體顆料
時,取樣管宜設在水平管道的兩側;在自流的水平管道上取樣時,取樣管應設在管道的底部。
(5)極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有毒介質的取樣,不允許就地放空取樣,應采取密閉循環(huán)取
樣。
57裝置內火炬總管布置有何特殊要求?
答:(1)裝置內火炬總管般布置在主管廊上層的邊緣,或沿管廊柱成T形管架支承火炬
總管;
(2)火炬總管應坡向裝置邊界線處的分液罐或全廠火炬總管,并不宜有“袋形”,否則,
應采取排液措施;
(3)確定火炬總管位置時,要考慮安全閥及其排放管高于火矩總管,并不宜有“袋形”,
排放管應順介質流向45。斜接到火炬總管頂部,盡可能地減少局部阻力;
(4)當火炬總管在裝置邊界線處設有“8”字盲板和切斷閥時,應在切斷閥前(裝置內側)
設DN20~40排凝管,并在根部設雙道切斷閥。凝液應回收,不得隨意排放;
(5)火炬總管應在可能吹掃全部管道的端部設蒸汽或氮氣吹掃管。當掃線介質為蒸汽時,
火炬總管應設水平敷設的"n”型補償器或波紋補償器”。
(6)火炬總營應有防止滑落的管卡或擋鐵;
(7)在火炬總管上,不得有死角,當改變管道走向時,應采用R21.5DN彎頭。
58裝置內火炬的設置應滿足哪些要求?
答:(1)嚴禁排入火炬的可燃氣體攜帶可燃液體;
(2)火炬的高度應使火焰的輻射熱不致影響人身及設備的安全;
(3)火炬的頂部應設引燃燈或其他可靠的點火設施;
(4)距火炬簡30m范圍內,嚴禁可燃氣體排放。
59管道排氣、排液的目的是什么?在管道何處需設置排氣或排液?
答:(1)排氣的目的:
1)當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生寫字教學的研究
- 2024年中考數(shù)學壓軸突破幾何中的折疊題型匯編(含答案解析)
- 牡丹江2024年10版小學五年級英語第三單元期中試卷
- -PEP-2024年10版小學英語第4單元期中試卷
- 2024年高分子材料項目資金申請報告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天津市某中學2024屆高三年級下冊考前熱身訓練數(shù)學試題(含答案解析)
- 強化學生管理校風校紀集中整頓活動月實施方案
- 2024年電壓力煲項目資金籌措計劃書代可行性研究報告
- 轉讓幼兒園經營權協(xié)議書(3篇)
- 幼兒園元宵節(jié)活動總結與反思范文
- 生物體中結構色
- 博物館教育資源與當前語文課程融合的探究
- GA 1468-2018寄遞企業(yè)安全防范要求
- 防范和懲治統(tǒng)計造假、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guī)行為的政策解讀(統(tǒng)計培訓課件)
- 地源熱泵監(jiān)理細則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課件
- 設備部-工作總結及-計劃-課件
- CreloxPCRISPRCas技術和病毒載體在課件
- 導管滑脫預防措施pdca循環(huán)圖應用分析(羅燕小組)課件
- 無產權證房屋買賣合同
- 學會欣賞學會贊美-主題班會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