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測11走向共和——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1.(2023·全國甲卷,28)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彼栒偾嗄耆送渡響騽 _@反映出()A.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2024·南陽高一期末)下面為譚延闿對起義新軍攻入長沙場景的描述。這可從側面印證()息一仆至,稱:“報告大人,新軍攻城!”巡撫余誠格云:“沒有的事,再打聽罷!”我們剛欲下樓梯,又一仆至,云:“報告大人,新軍進了城!”余撫又云:“沒有的事,再打聽罷。”新軍到撫署時,撫署衛(wèi)隊立刻投誠。余誠格見勢不妙,從撫署后墻挖了一個洞逃走A.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革命爆發(fā)具有必然性C.新軍勢力迅速崛起D.辛亥革命達到了高潮3.下列一組漫畫選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報》,對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革命黨之新軍之官場之上海報館轟擊嘩變逃避之忙碌A.辛亥革命獲得民眾廣泛支持B.辛亥革命以上海為領導中心C.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軍閥統(tǒng)治D.新聞媒體高度關注武昌起義4.(2024·成都高一期末)武昌起義后,軍政府以“十八星旗”為國旗,意在建立一個以中原漢地為核心的單一民族國家。后來,孫中山順應形勢發(fā)展,改國旗為“五色旗”,強調“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孫中山意在()A.宣揚新生政權的合法性B.推動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吸引群眾積極參與革命D.追求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5.(2024·哈爾濱高一期末)有學者研究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三民立國共和肇始;下聯(lián):五權憲法民主方興”。依據(jù)對聯(lián)內容,合適的橫批為()A.三民主義 B.民主科學C.竊取果實 D.中華民國6.(2023·阜陽高一期末)下圖為民國六年總統(tǒng)簽署的委任狀,上有時任總理署名。這說明當時()A.北洋軍閥專制統(tǒng)治結束B.仍然實行責任內閣制C.《臨時約法》已被廢除D.府院之爭得到有效緩解7.(2023·佛山高一期末)以下是1912年3月11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部分內容,這說明()第一章第三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二章第五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第三章第十八條規(guī)定: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A.辛亥革命提高國家認同B.革命黨否定君主專制制度C.舊三民主義被徹底否定D.參議員主導國家政治生活8.(2023·湖州高一上調研)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打上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B.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D.建立了共和政體9.(2023·十堰高一期末)有學者認為,自辛亥革命以后,對于中國在政府變更之后如何保持國家“同一性”的探討,已經(jīng)從歷史上“正統(tǒng)”的承續(xù)規(guī)范轉化為近代歐洲列強主導的國際法。而作為整體認同對象的“中華”或“中國”概念,逐漸脫離了原來的“華夷之辨”的語境,“獲得了帶有現(xiàn)代性因素的歷史文化共同體與國家政治體符號性質的客觀內涵”。該學者意在說明,辛亥革命()A.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B.增強了中國國家主權觀念C.催化了中國多元一體民族的形成D.強化了中國對列強的依附10.(2023·綿陽高一階段練習)1922年,梁啟超寫道:“任憑你像堯、舜那樣賢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樣強暴……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材料可用來說明辛亥革命()A.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B.最終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C.在民族革命方面獲得成功D.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11.(2023·成都高一期末)1911年11月川東北革命黨起義軍攻占廣安,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幼年鄧小平見到“男子紛紛剪去發(fā)辮,女子也開始‘放腳’”“革命隊伍威風凜凜”“豪紳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農(nóng)民聽說打倒貪官,免除苛捐雜稅,歡喜極了”。據(jù)此可知,這場革命()A.推動了武昌起義爆發(fā)B.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C.徹底鏟除了封建制度D.沖擊了封建主義勢力12.(2024·定西高一期末)如圖漫畫選自民國四年結束之際出版的《神州日報》,漫畫作者對本年度重要事件進行了總結。漫畫后面是堆的厚厚的已經(jīng)捆扎好的各式各樣的文件,上面分別寫著“中日民四條約”“黨人錄”“水災星文”“風災電”“請愿書”“勸進表”;最前面則放著幾張剛剛運送來的還未來得及捆扎的文件,上面寫著“滇事近聞一束”。該漫畫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A.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B.北洋軍閥的割據(jù)混戰(zhàn)C.民國初年自然災害頻仍D.袁世凱積極復辟帝制13.(2024·白銀高一???孫中山指出:“袁氏未去,當與國民共任討賊之事;袁氏既去,當與國民共荷監(jiān)督之責,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于國內?!边@說明孫中山()A.具有強烈的排外情緒B.不主張反對袁世凱C.極力維護民主共和制D.率先發(fā)起護國運動14.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國政府4艘萬噸級木甲運輸艦,《東方雜志》特別指出:“從前中國所需軍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國訂造,今則情形一變,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國工業(yè)史乃一新紀元?!痹斐伞靶录o元”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政策法令的推動B.群眾性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D.輿論宣傳激發(fā)了國人愛國熱情15.(2023·湖北卷,8)1915年5月22日,《申報》刊登了一則上海中國明明眼鏡公司的聲明:“近有喪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營業(yè)失敗,侮蔑本公司貨物,謂販自日本,實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獨本公司無絲毫日貨,即中國全國眼鏡界上,吾亦敢斷言絕無絲毫日貨混雜其間?!痹摤F(xiàn)象反映()A.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B.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fā)展C.民族企業(yè)發(fā)展形勢嚴峻D.中外商業(yè)競爭愈發(fā)激烈16.(2024·重慶高一期末)下表為《1912年上海地區(qū)女性報刊一覽表》(據(jù)談社英《中國婦女運動通史》等整理)。這反映出,當時上海()名稱宗旨婦女時報提倡女子學問,增進女界智識民國女報開通女界,提倡女學,扶植女權,養(yǎng)成女子參與政治之智識女鐸報為開通中國女界知識,補助學校不及起見……為女子德、智、體三育之扶助女子共和日報灌輸女子政治及實業(yè)之思想中華女報發(fā)達女權女權報養(yǎng)成女子獨立精神、提倡男女平權女權月報發(fā)揚女子固有本能,恢復女子固有權利A.女性報刊成為主流 B.新文化運動正興起C.男女平等成為共識 D.女性權利得到關注17.(2024·昆明高一期末)1915年古德諾稱:“中國數(shù)千年以來……大多數(shù)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睏疃纫矊⒚駠闪⒁詠碚蝿邮帯⑷嗣袼馔纯?,悉歸罪于共和政體。這從側面反映出()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B.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主要原因C.部分人對現(xiàn)實的客觀評述D.新文化運動開展的必要性18.(2024·酒泉高一期末)1917年,胡適在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等八項主張;并指出:“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焙m的這一主張旨在()A.通過文學改革助力國家革新B.推動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C.強調文學應反映大眾的生活D.促進國人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19.(2024·大慶高一期末)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錢玄同曾說:“‘三綱’像三條麻繩,纏在我們的頭上,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一代代纏下去,纏了兩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這頭上纏的三條麻繩?!庇纱丝梢酝茢喑鲂挛幕\動()A.倡導破除舊禮教 B.提倡新文學形式C.反對舊教育體制 D.完全否定傳統(tǒng)文化20.(2023·駐馬店高一期末)針對中華民國建立后的種種亂象,魯迅曾深有感觸地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币灿腥丝吹矫褡骞I(yè)的短暫春天、新文化運動,認為這是一個“孕育著希望的時代”。以下表述最能體現(xiàn)這一時期時代特征的是()A.民主與專制的較量B.文明與陋習的交織C.啟蒙與保守的博弈D.新“聲”與舊“音”的碰撞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40分)21.(2023·駐馬店高一階段練習)(2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實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它的實施既顯現(xiàn)出清政府無可奈何的境地,又折射出其試圖絕處逢生的勇氣。然而,由于清政府自身的矛盾性、財政的短缺以及中央權威的弱化,使得新政的推行步履維艱;加之內部營壘的反戈以及外部力量的沖擊,導致新政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但是,這并不能抹殺新政的積極影響,它所構建的現(xiàn)代官僚機構,賦予的公民權利,開辟的公民政治參與途徑,客觀上開啟了我國早期政治現(xiàn)代化的征程?!幾詣⒋娲妗肚迥┬抡c我國早期政治現(xiàn)代化的啟動》材料二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建立,孫中山為之奮斗了多年的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建立起來,這是他的政治近代化從思想理論到實踐的重大發(fā)展和飛躍。辛亥革命后,孫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并沒有停滯不前,南京臨時政府在《臨時約法》中提出的一系列的近代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綱領和原則,表明孫中山的近代化思想在政治方面的發(fā)展更趨成熟、完善。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他對蘇俄和西方的政治進行比較、分析,各取所長。他的政治近代化思想和理論,隨著時代潮流的發(fā)展而向前發(fā)展了。在反帝反封建的前提下,孫中山進一步完善了他的三民主義,以新的民權主義為核心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最終成熟和完善起來,成為具有完備理論形態(tài)的完整意義上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這一思想和理論,直至孫中山的晚年,始終不變。——摘編自王玉祥《孫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評析》(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新政在政治近代化方面的進步性和局限性。(12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孫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的歷史意義。(10分)22.(2023·海南高一期末)(1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心中認為是錯誤的,即便是孔子的言論,我也不敢說它是正確的,何況那些比不上孔子的人呢?!薄叭诵模瑹o間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薄傲贾氯擞谄降?,亦即使之得自由。蓋人求得心,則一切外在之標準悉喪失其威權,而言語行為皆純由個人自決?!薄幾酝蹶柮鳌秱髁曚洝凡牧隙w自認為獨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權利,一切信仰,唯有聽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斷無盲從隸屬他人之理……舉凡殘民害理之妖言,率能征之故訓,而不可謂誣,謬種流傳,豈自今始!固有之倫理、法律、學術、禮俗,無一非封建制度之遺……吾寧忍過去國粹之消亡,而不忍現(xiàn)在及將來之民族,不適世界之生存而歸削滅也……誰人之事,雖祖宗之所遺留,圣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并重?!幾躁惇毿恪毒锤媲嗄辍?1915年9月)(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王陽明與陳獨秀二者思想的共同點。(8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敬告青年》撰寫的背景。(10分)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共20題,每題3分,共60分)1.(2023·全國甲卷,28)清末,陳去病在《論戲劇之有益》一文中說:“此其奏效之捷,必有過于勞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軍》《駁康書》《黃帝魂》《落花夢》《自由血》者殆千萬倍?!彼栒偾嗄耆送渡響騽?。這反映出()A.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B.戲劇開始由愉悅達官顯貴轉向民眾C.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D.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答案C解析隨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革命思潮興起,陳去病認為戲劇通俗易懂,對宣傳革命的作用比《革命軍》等著作作用更大,故戲劇成為宣傳革命的手段,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傳統(tǒng)戲曲的演出逐漸衰落的內容,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戲劇受眾的變化,排除B項;材料并非強調反清書籍宣傳革命思想的作用在弱化,排除D項。2.(2024·南陽高一期末)下面為譚延闿對起義新軍攻入長沙場景的描述。這可從側面印證()息一仆至,稱:“報告大人,新軍攻城!”巡撫余誠格云:“沒有的事,再打聽罷!”我們剛欲下樓梯,又一仆至,云:“報告大人,新軍進了城!”余撫又云:“沒有的事,再打聽罷?!毙萝姷綋崾饡r,撫署衛(wèi)隊立刻投誠。余誠格見勢不妙,從撫署后墻挖了一個洞逃走A.民族危機不斷加深B.革命爆發(fā)具有必然性C.新軍勢力迅速崛起D.辛亥革命達到了高潮答案B解析根據(jù)材料可以看出巡撫余誠格面對革命形勢,全然無能,這既說明革命形勢的成熟,也說明清朝的地方政府已經(jīng)腐敗不堪,由此可見革命爆發(fā)具有必然性,B項正確;材料反映革命黨與清政府之間的階級矛盾,不是民族危機,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新軍攻入長沙,未涉及新軍勢力的崛起,排除C項;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達到高潮的標志性事件,排除D項。3.下列一組漫畫選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報》,對漫畫反映的歷史信息解讀正確的是()革命黨之新軍之官場之上海報館轟擊嘩變逃避之忙碌A.辛亥革命獲得民眾廣泛支持B.辛亥革命以上海為領導中心C.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軍閥統(tǒng)治D.新聞媒體高度關注武昌起義答案D解析據(jù)“1911年10月13日”“革黨之轟擊”“新軍之嘩變”“上海報館之忙碌”可知,在武昌起義爆發(fā)之際,報館的忙碌體現(xiàn)出新聞媒體對武昌起義的關注,故選D項;辛亥革命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排除A項;材料中僅涉及上海報館,不能說明上海是辛亥革命的領導中心,且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北伐戰(zhàn)爭開始于1926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4.(2024·成都高一期末)武昌起義后,軍政府以“十八星旗”為國旗,意在建立一個以中原漢地為核心的單一民族國家。后來,孫中山順應形勢發(fā)展,改國旗為“五色旗”,強調“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孫中山意在()A.宣揚新生政權的合法性B.推動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吸引群眾積極參與革命D.追求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答案D解析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象征18省團結的“十八星旗”,并成為中華民國國旗,說明近代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增強,民族國家觀念增強,此舉意在追求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D項正確;“五色旗”主要在于增強民族凝聚力,無法證明新生政權的合法性,排除A項;推動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不屬于孫中山此舉的目的,排除B項;采用“五色旗”時清政府已經(jīng)被推翻,孫中山此舉的目的不在于吸引群眾積極參與革命,排除C項。5.(2024·哈爾濱高一期末)有學者研究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后,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三民立國共和肇始;下聯(lián):五權憲法民主方興”。依據(jù)對聯(lián)內容,合適的橫批為()A.三民主義 B.民主科學C.竊取果實 D.中華民國答案D解析三民主義雖然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但是材料不僅涉及三民主義,還提到五權分立,A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大旗,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果實,排除C項。6.(2023·阜陽高一期末)下圖為民國六年總統(tǒng)簽署的委任狀,上有時任總理署名。這說明當時()A.北洋軍閥專制統(tǒng)治結束B.仍然實行責任內閣制C.《臨時約法》已被廢除D.府院之爭得到有效緩解答案B解析材料的核心是“總統(tǒng)簽署”和“總理署名”,民國六年是1917年。根據(j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可知,當時實行責任內閣制,B項正確;北洋軍閥專制統(tǒng)治結束的時間是1928年,排除A項;材料體現(xiàn)的正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所設定的責任內閣制,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xiàn)府院之爭,排除D項。7.(2023·佛山高一期末)以下是1912年3月11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部分內容,這說明()第一章第三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二章第五條規(guī)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第三章第十八條規(guī)定: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A.辛亥革命提高國家認同B.革命黨否定君主專制制度C.舊三民主義被徹底否定D.參議員主導國家政治生活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勝利后,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其中“中華民國”國號的使用極大地增強了國人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提高了國家認同,A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否定君主專制制度的信息,排除B項;1912年舊三民主義沒有被否定,1924年才提出新三民主義,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參議員產(chǎn)生的辦法,不能反映參議員主導國家政治生活,排除D項。8.(2023·湖州高一上調研)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為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打上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B.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D.建立了共和政體答案C解析皇帝制度在中國存續(xù)了兩千多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在中國的統(tǒng)治,故選C項;A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題干強調的是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民主共和理念的傳播,排除B項;題干沒有強調新的政體建立,而是強調舊的政體結束,排除D項。9.(2023·十堰高一期末)有學者認為,自辛亥革命以后,對于中國在政府變更之后如何保持國家“同一性”的探討,已經(jīng)從歷史上“正統(tǒng)”的承續(xù)規(guī)范轉化為近代歐洲列強主導的國際法。而作為整體認同對象的“中華”或“中國”概念,逐漸脫離了原來的“華夷之辨”的語境,“獲得了帶有現(xiàn)代性因素的歷史文化共同體與國家政治體符號性質的客觀內涵”。該學者意在說明,辛亥革命()A.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B.增強了中國國家主權觀念C.催化了中國多元一體民族的形成D.強化了中國對列強的依附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國”一詞從封建王朝看重的“正統(tǒng)”“華夷之辨”的標志轉變?yōu)椤皫в鞋F(xiàn)代性因素的歷史文化共同體與國家政治體符號”,這說明辛亥革命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A項正確;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增加了“中國”一詞的近代化含義,有利于中國向近代民族國家轉型,B項不是材料主旨,排除;中國多元一體民族形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C項;強化了中國對列強的依附不是學者的意圖,排除D項。10.(2023·綿陽高一階段練習)1922年,梁啟超寫道:“任憑你像堯、舜那樣賢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樣強暴……再要想做中國皇帝,乃永遠沒有人答應?!辈牧峡捎脕碚f明辛亥革命()A.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B.最終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C.在民族革命方面獲得成功D.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答案D解析根據(jù)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共和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從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專制的合理性,D項正確;辛亥革命后,中國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排除A項;新中國成立后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作主,排除B項;民族革命強調民族獨立,但材料強調的是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排除C項。11.(2023·成都高一期末)1911年11月川東北革命黨起義軍攻占廣安,成立“大漢蜀北軍政府”。幼年鄧小平見到“男子紛紛剪去發(fā)辮,女子也開始‘放腳’”“革命隊伍威風凜凜”“豪紳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農(nóng)民聽說打倒貪官,免除苛捐雜稅,歡喜極了”。據(jù)此可知,這場革命()A.推動了武昌起義爆發(fā)B.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C.徹底鏟除了封建制度D.沖擊了封建主義勢力答案D解析材料“豪紳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反映出這場革命沖擊了封建主義勢力,D項正確;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排除A項;改變了中國社會性質的是鴉片戰(zhàn)爭,排除B項;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并沒有徹底鏟除封建制度,排除C項。12.(2024·定西高一期末)如圖漫畫選自民國四年結束之際出版的《神州日報》,漫畫作者對本年度重要事件進行了總結。漫畫后面是堆的厚厚的已經(jīng)捆扎好的各式各樣的文件,上面分別寫著“中日民四條約”“黨人錄”“水災星文”“風災電”“請愿書”“勸進表”;最前面則放著幾張剛剛運送來的還未來得及捆扎的文件,上面寫著“滇事近聞一束”。該漫畫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A.清王朝的統(tǒng)治土崩瓦解B.北洋軍閥的割據(jù)混戰(zhàn)C.民國初年自然災害頻仍D.袁世凱積極復辟帝制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民國四年”“請愿書”“勸進表”“滇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授受“勸進”當上了皇帝,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護國戰(zhàn)爭爆發(fā),D項正確;此時已經(jīng)是民國時期,清王朝早已被推翻,排除A項;1916年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陷入割據(jù)混戰(zhàn),排除B項;該漫畫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袁世凱積極復辟帝制,“民國初年自然災害頻仍”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13.(2024·白銀高一???孫中山指出:“袁氏未去,當與國民共任討賊之事;袁氏既去,當與國民共荷監(jiān)督之責,決不肯使謀危民國者復生于國內?!边@說明孫中山()A.具有強烈的排外情緒B.不主張反對袁世凱C.極力維護民主共和制D.率先發(fā)起護國運動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信息可知,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稱帝,并且反對任何危害民國的人,極力維護民主共和制,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孫中山對外國勢力的態(tài)度,不能體現(xiàn)孫中山的排外情緒,排除A項;孫中山反對袁世凱稱帝,排除B項;唐繼堯、蔡鍔、李烈鈞在云南率先發(fā)起護國運動,排除D項。14.1918年,江南造船所承造美國政府4艘萬噸級木甲運輸艦,《東方雜志》特別指出:“從前中國所需軍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國訂造,今則情形一變,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國工業(yè)史乃一新紀元?!痹斐伞靶录o元”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政策法令的推動B.群眾性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D.輿論宣傳激發(fā)了國人愛國熱情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yè)獲得了較快發(fā)展的機會,這主要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C項正確;A、B、D三項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5.(2023·湖北卷,8)1915年5月22日,《申報》刊登了一則上海中國明明眼鏡公司的聲明:“近有喪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營業(yè)失敗,侮蔑本公司貨物,謂販自日本,實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獨本公司無絲毫日貨,即中國全國眼鏡界上,吾亦敢斷言絕無絲毫日貨混雜其間。”該現(xiàn)象反映()A.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B.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fā)展C.民族企業(yè)發(fā)展形勢嚴峻D.中外商業(yè)競爭愈發(fā)激烈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一戰(zhàn)時期,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迎來了短暫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眾的愛國熱情高漲,紛紛抵制日貨,由此可知當時的外交關系影響社會輿論,A項正確;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1915年處于一戰(zhàn)時期,歐洲列強放松對華經(jīng)濟侵略,使我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迎來黃金時期,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外國企業(yè),無法得出中外商業(yè)之間競爭愈發(fā)激烈的結論,排除D項。16.(2024·重慶高一期末)下表為《1912年上海地區(qū)女性報刊一覽表》(據(jù)談社英《中國婦女運動通史》等整理)。這反映出,當時上海()名稱宗旨婦女時報提倡女子學問,增進女界智識民國女報開通女界,提倡女學,扶植女權,養(yǎng)成女子參與政治之智識女鐸報為開通中國女界知識,補助學校不及起見……為女子德、智、體三育之扶助女子共和日報灌輸女子政治及實業(yè)之思想中華女報發(fā)達女權女權報養(yǎng)成女子獨立精神、提倡男女平權女權月報發(fā)揚女子固有本能,恢復女子固有權利A.女性報刊成為主流 B.新文化運動正興起C.男女平等成為共識 D.女性權利得到關注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地區(qū)女性報刊較多,且這些報刊的宗旨均與女性的政治、經(jīng)濟、教育等權利有關,反映了女性權利受到關注,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上海地區(qū)的七種女性報刊,沒有涉及整體的報刊數(shù)量,不能反映女性報刊成為主流,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開始于191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報刊中對女性權利的關注,未體現(xiàn)男女平等成為“共識”,排除C項。17.(2024·昆明高一期末)1915年古德諾稱:“中國數(shù)千年以來……大多數(shù)之人民智識不甚高尚……四年以前由專制一變而為共和,此誠太驟之舉動?!睏疃纫矊⒚駠闪⒁詠碚蝿邮?、人民所遭痛苦,悉歸罪于共和政體。這從側面反映出()A.民主共和思想未深入人心B.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主要原因C.部分人對現(xiàn)實的客觀評述D.新文化運動開展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古德諾對中國建立共和制缺乏信心,楊度不贊同中國的共和體制,直接反映了民主共和思想在社會上的影響并未達到深入人心的程度,部分人仍舊被專制思想所束縛,這從側面反映了新文化運動開展的必要性,D項正確;A項是材料現(xiàn)象,不符合“側面反映”,排除;袁世凱復辟帝制的主要原因是想要謀求更多政治權力,排除B項;材料中的描述并不客觀,排除C項。18.(2024·酒泉高一期末)1917年,胡適在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講對仗”“不避俗字俗語”等八項主張;并指出:“白話文學為中國文學之正宗,又為將來文學必用之利器?!焙m的這一主張旨在()A.通過文學改革助力國家革新B.推動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C.強調文學應反映大眾的生活D.促進國人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可知,胡適提倡白話文。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健將提倡通過文學改良來救國,A項正確;據(jù)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領導者對西方文化全盤肯定,對東方文化全盤否定,B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信息不涉及文學與大眾生活之間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不能反映胡適主張文學改革以促進國人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排除D項。19.(2024·大慶高一期末)新文化運動倡導者錢玄同曾說:“‘三綱’像三條麻繩,纏在我們的頭上,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一代代纏下去,纏了兩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這頭上纏的三條麻繩?!庇纱丝梢酝茢喑鲂挛幕\動()A.倡導破除舊禮教 B.提倡新文學形式C.反對舊教育體制 D.完全否定傳統(tǒng)文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錢玄同認為“三綱”等封建禮教因新文化運動而破除,思想得到解放,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xiàn)提倡新文學形式,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三綱”等封建禮教的破除,沒有體現(xiàn)反對舊教育體制,排除C項;材料未反映新文化運動完全否定傳統(tǒng)文化,排除D項。20.(2023·駐馬店高一期末)針對中華民國建立后的種種亂象,魯迅曾深有感觸地說:“見過辛亥革命,見過二次革命,見過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看來看去,就看得懷疑起來,于是失望、頹唐得很了?!币灿腥丝吹矫褡骞I(yè)的短暫春天、新文化運動,認為這是一個“孕育著希望的時代”。以下表述最能體現(xiàn)這一時期時代特征的是()A.民主與專制的較量B.文明與陋習的交織C.啟蒙與保守的博弈D.新“聲”與舊“音”的碰撞答案D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中華民國建立后,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各個方面既有一些成就,又有不足之處,新“聲”與舊“音”的碰撞的表述符合題意,D項正確;材料不僅提到政治方面的新舊碰撞,還提到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方面,民主與專制的較量只是政治方面,排除A項;中華民國建立后,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與不足之處,不能簡單地用文明與陋習來概括,排除B項;啟蒙與保守的表述主要是思想方面的碰撞,材料是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多方面論述的,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共2小題,共40分)21.(2023·駐馬店高一階段練習)(2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實行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改良運動。它的實施既顯現(xiàn)出清政府無可奈何的境地,又折射出其試圖絕處逢生的勇氣。然而,由于清政府自身的矛盾性、財政的短缺以及中央權威的弱化,使得新政的推行步履維艱;加之內部營壘的反戈以及外部力量的沖擊,導致新政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但是,這并不能抹殺新政的積極影響,它所構建的現(xiàn)代官僚機構,賦予的公民權利,開辟的公民政治參與途徑,客觀上開啟了我國早期政治現(xiàn)代化的征程。——摘編自劉存存《清末新政與我國早期政治現(xiàn)代化的啟動》材料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