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_第1頁
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_第2頁
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_第3頁
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_第4頁
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級高中校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四川省眉山市縣級高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魯迅小說中,看客群體始終是以模糊不清的群體方式存在的,他們更多的是無名無姓,無思想無意識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時候他們僅僅只作為小說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環(huán)境而存在,但卻能夠使人感到強烈的壓迫,壓抑,甚至“吃掉"狂人”。這樣的力量群體更多的是一個個象征性的符號,是一張張大同小異的面孔。魯迅在描寫他們時往往以他們身上的某種特征來作為他們的稱謂,例如“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等等。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們內心的空洞蒼白,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意識,沒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渾渾噩噩的生活使他們既可憐又可悲。而魯迅小說中的看客描寫,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繪上,而是更注重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來挖掘他們的共同特點,他們內在靈魂的深處是愚昧無知,是精神極度空虛,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進取。

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幾乎都是無知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所以他們的生活才會是百無聊賴,對周圍事物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著狂熱的態(tài)度,對低級趣味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癡迷其中。因為無知,所以對別人的痛苦冷眼旁觀,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愚昧地實施著冷漠的語言和行動暴力。在魯迅的作品《吶喊》中,圍觀的人雖然擁有著健壯的體格,但是他們卻都是病態(tài)的,麻木的神情,無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殺頭當作盛宴來欣賞。這也是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魯迅認為只從身體上拯救國民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教育和拯救。

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他們的無情和冷眼旁觀。在他們的眼里,現(xiàn)實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戲構成的,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悲劇,對于他們來說都算是“好戲"。他們碌碌無為,對生活沒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總是以別人的痛苦來當作自己的快樂。在生活中把別人的悲劇當作茶余飯后談笑的內容,不停的嘲諷和譏笑別人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快樂。在每一次的圍觀中,他們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著參與,用不著付出,甚至還可以在高興之余戲謔一下被圍觀的人,沒有絲毫的人情味?!犊滓壹骸分械恼乒窈兔癖娡昝赖卦忈屃诉@些,他們在酒館期待著嘲諷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饒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當中,對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窺探成為他們尋求消遣的方式,這種消遣又恰巧的建立在別人的悲傷和不適中。

在魯迅的小說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進取,是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纯妥运降耐瑫r是他們的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在他們的眼里,只要能夠有口飯吃,不會在街頭凍死餓死就十分滿足??纯蛡兊纳姝h(huán)境即便不盡如意,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改變,他們日復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現(xiàn)狀,在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態(tài)時,看客們只是活著,快樂和痛苦在他們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轉眼間都被自己所遺忘。(摘編自《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

材料二:

從客觀角度分析,“看客”旁觀的行為有其歷史淵源,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愚、規(guī)民行、限民言,早已經(jīng)麻痹了群眾,迫使百姓收起了對他人的愛與對社會的責任,不敢有這樣高尚的權利,只能接受管理這一單一的義務。他們用無情冷漠的表情來掩蓋自己的內心的恐懼與無助,生怕一個出格就要被抓去殺頭。然而圍觀行為是不犯法的,甚至這是百姓們接觸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為民眾為數(shù)不多的“娛樂"方式了。

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鬧革命……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瀾?他們也是千千萬萬的庸眾之一,而直到今日,現(xiàn)實中仍然有他們的翻版,見人跳樓,觀看者還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為態(tài)度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足見人情冷漠。這是在侵蝕著原本美好的社會道德、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這樣一個病態(tài)的群體?魯迅早年想通過學醫(yī)濟世救民,后來恍然發(fā)現(xiàn)醫(yī)學只能救治人的肉體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要改變這種畸形的社會現(xiàn)象,根本是要改變國民的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使人們漸漸改變了思想,打開了心扉,使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重新煥發(fā)出生機。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越來越受到推崇,“幼有所育,教有所學,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不再遙不可及,社會環(huán)境是合眾人之力營造出來的,只有每個人的道德都提升上來,以眾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國格,整個國家社會才會更加美好和諧。中國已經(jīng)打破了那個沒有窗戶的鐵的黑屋子的困境!

(摘編自謝彤《以史為鑒,以人為鏡——淺析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小說中看客群體大部分外在形象模糊,甚至只是象征性符號,有時只代表小說的背景或人物生存的環(huán)境,但使人有強烈的壓迫感。

B.魯迅認為看客群體大多體格健壯,但精神是病態(tài)的,因此魯迅決定棄醫(yī)從文,要從精神上教育和拯救他們。

C.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是魯迅小說中“看客"行為在現(xiàn)實的翻版,侵蝕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蔓延。

D.魯迅知道學醫(yī)不能濟世救民,于是棄醫(yī)從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民的思想,打破了鐵的“黑屋子”的困境。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看客們內心空洞蒼白,精神極度空虛,生活渾渾噩噩,所以魯迅對他們的描寫是以模糊不清的群體方式存在。

B.魯迅小說中,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

C.在封建制度下,作為百姓們接觸外界的唯一渠道和“娛樂"方式,“圍觀”這一畸形現(xiàn)象被認為是正常的。

D.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受推崇,這使人們有可能去愛別人,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

3.下列選項中描述的情節(jié)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與材料二中“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不同的一項是()

A.《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即使窮困潦倒,也不愿脫下那作為讀書人標志的“又臟又破”的長衫,還用手一個個地排錢,來顯示自己的身份。

B.《故鄉(xiāng)》中的中年閏土,與我再次相見時,對“我"畢恭畢敬,生疏的一聲“老爺”使得親密無間的童年玩伴“隔了一層可悲的厚壁障"。

C.《阿Q正傳》中的阿Q以為革命就是喊口號,于是高喊“我要造反,我要革命”;以為革命就是盤頭發(fā),用一根筷子把盤起的頭發(fā)插上。

D.《祝?!分械南榱稚┞犃肆鴭尩脑挘眯量喾e攢的工錢捐了門檻,她認為自己已贖罪,便坦然地去拿祭祀的物品,但遭到四嬸的呵斥。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關于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二者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5.下面的語段是《阿Q正傳》結尾對阿Q被殺后看熱鬧的群眾的描寫,請結合材料一,分析這些“看客”們的心理特點。

至于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jù),不壞又何至于被槍斃呢?而城里的輿論卻不佳,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并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

【答案】1.D

2.A

3.C

4.①材料一側重于分析“看客"的三個心理特點:愚昧無知、精神空虛、自私自利;②材料二側重于分析“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在當今社會的危害和解決辦法。

5.①愚昧無知。阿Q是他們的同胞,同胞被殺,看客們卻當做盛宴來欣賞,認為槍斃沒有殺頭好看;未莊的看客們與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鄉(xiāng)人,但都說阿Q是壞的,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jù)。②精神極度空虛??纯蛡兙窨仗?,以別人的痛苦來當做自己的快樂,圍觀阿Q行刑是為了去看“好戲"。③自私自利??纯蛡冋J為別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莊的看客們都說阿Q壞,是因為怕被阿Q連累了,趕緊劃清界限。

【知識點】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比較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的探究題,解答此題,要首先明確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據(jù)自己的觀點,結合著文本的具體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闡述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D.“魯迅……打破了鐵的‘黑屋子’的困境"張冠李戴。根據(jù)材料二最后一段“社會環(huán)境是合眾人之力營造出來的,只有每個人的道德都提升上來,以眾人之高尚的人格成就高尚的國格,整個國家社會才會更加美好和諧。中國已經(jīng)打破了那個沒有窗戶的鐵的黑屋子的困境”,可知“打破‘黑屋子’困境"的不是魯迅,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

故答案為:D。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擴大了范圍,根據(jù)材料一最后一段的第二句“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這里的“他們中"是指“看客中的”而不是指所有的上層階級和下層民眾。

C.“唯一渠道"說法有誤。根據(jù)材料二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少有的渠道之一”可知“唯一"是錯誤的。

D.“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受推崇”張冠李戴。根據(jù)材料二的最后一段,可知“使人們有可能去愛別人,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的不是“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

故答案為:A。

3.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比較文中信息的能力。

C.材料二中“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是“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而C選項中阿Q行為表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沒有充分地發(fā)動和依靠群眾,所以很多人民群眾不理解,以為革命就是形式主義。

故答案為:C。

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根據(jù)材料一原文各段的總起概述句或總結句“而魯迅小說中的看客描寫,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繪上,而是更注重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來挖掘他們的共同特點,他們內在靈魂的深處是愚昧無知,是精神極度空虛,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進取”“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幾乎都是無知的"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他們的無情和冷眼旁觀”“在魯迅的小說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進取,是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可知,材料一側重于分析“看客”的三個心理特點:愚昧無知、精神空虛、自私自利。

而材料二中,根據(jù)第一段內容“從客觀角度分析,‘看客’旁觀的行為有其歷史淵源,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愚、規(guī)民行、限民言,早已經(jīng)麻痹了群眾,迫使百姓收起了對他人的愛與對社會的責任"可知,作者首先介紹了“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而第二段“直到今日,現(xiàn)實中仍然有他們的翻版……這是在侵蝕著原本美好的社會道德、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滋生蔓延"中,作者則由魯迅筆下虛擬人物,引出當今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從而說明其在當今社會的危害。第三段中,作者以一個設問句“怎么挽救這樣一個病態(tài)的群體?”引出話題,并自問自答,從“要改變這種畸形的社會現(xiàn)象,根本是要改變國民的思想"民主制度的確立,平等思想的傳播”“雷鋒精神、志愿服務、愛心捐款等社會互援形式越來越受到推崇"等角度,闡述了解決辦法。由此可知,材料二側重于分析“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在當今社會的危害和解決辦法。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側重于分析“看客"的三個心理特點:愚昧無知、精神空虛、自私自利;②材料二側重于分析“看客”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在當今社會的危害和解決辦法。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在材料一原文“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幾乎都是無知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所以他們的生活才會是百無聊賴,對周圍事物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著狂熱的態(tài)度,對低級趣味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癡迷其中"因為無知,所以對別人的痛苦冷眼旁觀,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愚昧地實施著冷漠的語言和行動暴力”中,作者對“看客"的愚昧無知心理進行了分析。而語段中,與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鄉(xiāng)人的未莊的“看客”們評判阿Q是否有罪的唯一依據(jù)就是“自然都說阿Q壞,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jù):不壞又何至于被槍斃呢”,而不是看阿Q做了什么事說了什么話,甚至對于阿Q被殺這件事,并沒有為此感到悲傷,而是覺得“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并無殺頭這般好看”。由此可見“看客"的愚昧無知。

材料一原文中,作者說“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他們的無情和冷眼旁觀。在他們的眼里,現(xiàn)實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戲構成的,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悲劇,對于他們來說都算是‘好戲’”,而在語段中,魯迅生動描繪了“看客"們“他們多半不滿足,以為槍斃并無殺頭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沒有唱一句戲:他們白跟一趟了”的丑惡心理。這一心理看似荒唐,卻充分展現(xiàn)了看客們精神空虛,以別人的痛苦來當做自己的快樂,圍觀阿Q行刑是為了去看“好戲"的心態(tài)。

材料一原文說“在魯迅的小說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進取,是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而語段中,“看客們"之所以說“至于輿論,在未莊是無異議,自然都說阿Q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看客們認為別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莊的看客們都說阿Q壞,是因為怕被阿Q連累了,趕緊劃清界限。由此可見他們的自私自利。

故答案為:①愚昧無知。阿Q是他們的同胞,同胞被殺,看客們卻當做盛宴來欣賞,認為槍斃沒有殺頭好看;未莊的看客們與阿Q是知根知底的同鄉(xiāng)人,但都說阿Q是壞的,被槍斃便是他的壞的證據(jù)。②精神極度空虛。看客們精神空虛,以別人的痛苦來當做自己的快樂,圍觀阿Q行刑是為了去看“好戲"。③自私自利??纯蛡冋J為別人的生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未莊的看客們都說阿Q壞,是因為怕被阿Q連累了,趕緊劃清界限。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文本一

三三(節(jié)選)

沈從文

楊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彎里,溪水沿到山腳流過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彎處忽然轉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處筑了一座石頭碾坊,這碾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叫楊家碾坊了。

從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連墻,嘉樹成蔭,正是十分興旺的樣子。住下看,夾溪有無數(shù)山田,如堆積蒸糕,因此種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無數(shù)水車,用椿木做成橫軸同撐柱,圓圓的如一面鑼,大小不等豎立在水邊。這一群水車,就同一群游手好閑的人一樣,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

一個堡子里只有這樣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歸這碾坊包辦,成天有人輪流挑了倉谷來,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閘的板,枧槽里水沖動了下面的暗輪,石磨盤帶著動情的聲音,即刻就轉動起來了。于是主人一面談著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籮篩子,到后頭上包了一塊白布,拿著個長把的掃帚,追逐著磨盤,跟著打圈兒,掃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篩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然而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許多人生活還從容,而為一堡子中人所羨慕的。

凡是到楊家碾坊碾過谷子的,都知道楊家三三。媽媽十年前嫁給守碾坊的楊,三三五歲,爸爸就丟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話也不說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親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還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飯同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生活毫無什么不同處。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地長大了。

媽媽隨著碾槽轉,提著小小油瓶,為碾盤的木軸鐵心上油,或者很興奮地坐在屋角拉動架上的篩子時,三三總很安靜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熱天坐到有風涼處吹風,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時候從碾米人手上得到一個蘆管作成的嗩吶,就學著打大儺的法師神氣,屋前屋后吹著,半天還玩不厭倦。

這磨坊外屋上墻上爬滿了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疏疏的樹林里,常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因為一個人在屋里玩厭了,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在這時,什么雞欺侮了另一只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后聽到雞聲代為討情時才止。

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樹覆蔭,六月里陽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這潭中養(yǎng)得有幾只白鴨子,水里的魚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習慣,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財產(chǎn)的一份。水壩既然全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鄉(xiāng)公約不許毒魚下網(wǎng),所以這小溪里魚極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來釣魚,看到潭邊幽靜,想蹲一會兒,三三見到了時,總向人說:“不行,這魚是我家潭里養(yǎng)的,你到下面去釣罷?!比巳纛B皮一點,聽到這個話等于沒聽到,仍然拿著長長的竿子,擱到水面上去安閑的吸著煙管,望到這小姑娘發(fā)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媽,高聲地說:“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guī)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

母親就從沒有照到女兒意思折斷過誰的竿子,照例將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比绽龖斶€記得夜間做夢,夢到大魚從水里躍起來吃鴨子,聽到這個話,也就沒有什么可說了,只靜靜地看著,看這不講規(guī)矩的人,究竟釣了多少魚去。她心里記著數(shù)目,回頭好告給媽媽。

有時因為魚太大了一點,上了釣,拉得不合式,撇斷了釣竿,三三可樂極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魚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氣,那時就應當輪到三三向釣魚人咧著嘴發(fā)笑了。但三三卻常常急忙跑回去,把這事告給母親,母女兩人同笑。

有時釣魚的人是熟人,人家來釣魚時,見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氣,就照例不忘記問:“三三,許我釣魚吧。"三三便說:“魚是各處走動的,又不是我們養(yǎng)的,怎么不能釣?!蓖患虑?,對待不同,原來是來人講禮,三三也講禮。

釣魚的是熟人時,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邊看魚上鉤,且告給這人,另一時誰個把釣竿撇斷的故事,到后這熟人回到磨坊時,把所得的大魚分一些給三三家。三三看著母親用刀剖魚,掏出白色的魚孵來,就放到地下用腳去踹,發(fā)聲如放一枚小爆仗,聽來十分歡樂。魚洗好了后,揉了些鹽,三三忙取麻線來把魚穿好,掛到太陽下去曬。到有客時,這些干魚同辣子炒在一個碗里待客。母親如想到折釣竿的話,將說:“這是三三的魚。"三三就笑,心想著:“怎么不是三三的魚?潭里的魚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p>

三三如一般小孩,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jié),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

(有刪改)

文本二:

小說的散文化(節(jié)選)

汪曾祺

散文化似乎是世界小說的一種(不是唯一的)趨勢。有些作者有意用“日記"文札”來作為文集的標題,有些完全不能稱為小說的東西,則命之為“小品"。魯迅的《故鄉(xiāng)》寫得很不集中?!渡鐟颉肥切≌f么?但是魯迅并沒有把它收在專收散文的《朝花夕拾》里,而是收在小說集里的。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可以說是具有連續(xù)性的散文詩。蕭紅的《呼蘭河傳》全無故事。沈從文的《長河》是一部很奇怪的長篇小說。它只是平平靜靜,慢慢地向前流著,就像這部小說所寫的流水一樣。這是一部散文化的長篇小說。

散文化小說的作者不大理解,也不大理會典型論。要求一個人物像一團海綿一樣吸進那樣多的社會內容,是很困難的。散文化小說的人像往往輕輕幾筆,神全氣足?!妒勒f新語》,堪稱范本。

有些作者好像完全不考慮結構,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蘇東坡所說的“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是散文化小說的作者自覺遵循的結構原則。

6.下列對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磨坊外屋上墻上爬滿了青藤……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作者通過寫三三生活的環(huán)境,生動地塑造出了一個秀美、靈動的湘西少女形象。

B.“這魚是我家潭里養(yǎng)的,你到下面去釣吧?!薄棒~是各處走動的,……怎么不能釣。"三三對潭邊釣魚者的雙重標準,展現(xiàn)出她的天真可愛。

C.小說中的“三三”和《邊城》中的“翠翠”,無論是成長的環(huán)境,還是人物的性格,都有許多相通之處,她們都是沈從文獨特審美的體現(xiàn)。

D.“三三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jié),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作者借助場景的轉換加快敘事的節(jié)奏,也將三三盼望長大的心情表現(xiàn)了出來。

7.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用大量筆墨介紹楊家碾坊及周圍環(huán)境和碾米過程,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以及當?shù)氐纳婢秤龊蜕鐣P系,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B.“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碾坊主人灰頭土臉的樣子,展示了兒童視角下的趣味。

C.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媽媽“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視角反映生活,沖淡了生活的悲劇色彩,營造了“哀而不傷"的審美效果。

D.三三的母親在文中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她圍著碾槽轉和對待別人來釣魚等情節(jié),寫出了她的勤勞和善良,以及面對生活的樂觀與堅強。

8.有人說文本一與《邊城》除了語言風格外,還有很多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9.散文化小說(也稱抒情小說),是介于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請依據(jù)文本二的內容,分析文本一體現(xiàn)了散文化小說的哪些特點?

【答案】6.D

7.B

8.①小說塑造了母親以及三三的形象,母親勤勞、善良、樂觀;三三天真、活潑、可愛;與《邊城》中的祖父、翠翠一樣,具有美好、淳樸的心靈;

②小說展示了淳樸的民風,鄉(xiāng)民們遵守鄉(xiāng)里公約,碾坊主人不介意別人在自家水前釣魚與《邊城》中重義輕財、好善樂施、互幫互助的純美民風一樣構建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

③小說與《邊城》一樣,贊美了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美好,也隱藏了人世淡然的悲苦。

9.①情節(jié)上,全無故事,平平靜靜敘述?!度肪劢箺罴冶て胀概恼鎸嵣?,平靜如水的講述中沒有完整曲折的情節(jié)和尖銳的沖突,呈現(xiàn)出情節(jié)淡化的特征。

②人物上,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著意于刻畫和細致的描寫,輕輕幾筆,神氣全足?!度吠ㄟ^全知敘述者的客觀講述和二三簡淡的對話展現(xiàn)母親和三三的人物形象。

③結構上,舒放自由。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本文寫碾坊,寫碾坊的勞作生活,寫三三的自娛自樂,寫三三看釣魚……看似零碎松散,卻并不雜亂無章,讀來如隨筆般自由和親切。

【知識點】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小說閱讀選擇題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要讀懂文章,主要分析對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jié)安排、環(huán)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3)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往往就是篩選的重點;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主旨或共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概括。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體裁特點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能力。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D.“三三盼望長大的心情"無中生有。語境寫出了三三慢慢成長的過程,交代三三如一般小孩慢慢長大的事實,沒有表現(xiàn)“三三盼望長大的心情”。

故答案為:D。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展示了兒童視角下的趣味"理解錯誤,這里運用的是全知視角,不是兒童視角。

故答案為:B。

8.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結合“照例將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狈治?,人們遵守鄉(xiāng)里的公約,三三母親不介意別人在自家水前釣魚,表現(xiàn)這里民風淳樸。而這與《邊城》中重義輕財、好善樂施、互幫互助的純美民風一樣。這些,都是沈從文著意展現(xiàn)的美好的“邊城"世界。

結合人物的對話內容分析,“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魚是各處走動的,又不是我們養(yǎng)的,怎么不能釣"等分析,三三對不同的釣魚人不同的態(tài)度,純真熱情,乖巧可愛。而母親一如既往地理解那些不講規(guī)矩的釣魚人,表現(xiàn)人物的善良。從中可見,小說塑造了母親以及三三的形象,母親勤勞、善良、樂觀;三三天真、活潑、可愛。而這與《邊城》中的祖父、翠翠一樣,具有美好、淳樸的心靈。所以,從人物形象上,我們也能感受到濃郁的《邊城》氣息。

根據(jù)文中交代“一個堡子里只有這樣一座碾坊,……成天有人輪流挑了倉谷來”可知,碾坊里的活很多,爸爸、媽媽為了生活,每天為碾坊忙碌。而“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因為爸爸去世了,母親接過爸爸的擔子,媽媽繼續(xù)為家庭生活而辛勞。可以看出,其實堡子里人們的生活并不完全是那么輕松快樂,這就如《邊城》里翠翠失去雙親,只能依靠爺爺生活一樣。但是,兩部作品都刻意淡化甚至隱藏人世淡然的悲苦,而借助三三、三三媽媽、翠翠等人的形象,重點體現(xiàn)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美好。

故答案為:①小說塑造了母親以及三三的形象,母親勤勞、善良、樂觀;三三天真、活潑、可愛;與《邊城》中的祖父、翠翠一樣,具有美好、淳樸的心靈;

②小說展示了淳樸的民風,鄉(xiāng)民們遵守鄉(xiāng)里公約,碾坊主人不介意別人在自家水前釣魚與《邊城》中重義輕財、好善樂施、互幫互助的純美民風一樣構建了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

③小說與《邊城》一樣,贊美了心靈的純凈與人性的美好,也隱藏了人世淡然的悲苦。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體裁特點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能力。

文本一小說非常具有特點,不同于一般的小說,小說形式上更接近散文,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說。首先,小說情節(jié)淡化。小說沒有明顯的矛盾沖突,沒有曲折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片段式生活的敘寫。這樣的寫法就接近于散文的寫法。如小說中只是記敘了三三的生活狀態(tài)。小說中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就如同對三三生活的記錄。

在小說中,沒有傳統(tǒng)小說的那種通過典型情節(jié)來塑造重點人物,而是只是簡單概述片段,故意將人物弱化。正文寫三三和母親等,并沒有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來進行塑造典型人物特征,只是將他們的生活場景簡單的敘述。

在結構上,作者并沒有嚴格依據(jù)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發(fā)展、高潮、結局這一小說典型結構去描寫,而是非常的舒放自由。一會兒寫碾坊,一會兒寫碾坊的勞作生活,又寫三三的自娛自樂,或者寫三三看釣魚……看似零碎松散,卻并不雜亂無章,讀來如隨筆般自由和親切。

故答案為:①情節(jié)上,全無故事,平平靜靜敘述。《三三》聚焦楊家堡普通母女的真實生活,平靜如水的講述中沒有完整曲折的情節(jié)和尖銳的沖突,呈現(xiàn)出情節(jié)淡化的特征。

②人物上,不講究塑造典型人物,很少著意于刻畫和細致的描寫,輕輕幾筆,神氣全足?!度吠ㄟ^全知敘述者的客觀講述和二三簡淡的對話展現(xiàn)母親和三三的人物形象。

③結構上,舒放自由。寫得輕輕松松,隨隨便便,瀟瀟灑灑。本文寫碾坊,寫碾坊的勞作生活,寫三三的自娛自樂,寫三三看釣魚……看似零碎松散,卻并不雜亂無章,讀來如隨筆般自由和親切。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田光見太子,太子側階而迎,迎而再拜。

坐定,太子丹曰:“今燕國僻在北陲,比于蠻域,而先生不羞之。丹得侍左右,斯乃上世神靈保祐燕國。”田光曰:“結發(fā)立身,以至于今,徒慕太子之高行,美太子之令名耳。太子將何以教之?"太子膝行而前,曰:“丹嘗質于秦,秦遇丹無禮,日夜焦心,思欲復之。論眾則秦多,計強則燕弱。欲曰合從,心復不能。常食不識味,寢不安席。縱令燕秦同日而亡,則為死灰復燃,白骨更生。愿先生圖之。”

于是舍光上館。太子三時進食,存問不絕,如是三月。太子怪其無說,就光辟左右,問曰:“先生既垂哀恤,許惠嘉謀。側身傾聽,三月于斯,先生豈有意歟?"田光曰:“微太子言,固將竭之。臣聞騏驥之少,力輕千里,及其罷朽,不能取道。太子聞臣時已老矣。欲為太子良謀,則太子不能;欲奮筋力,則臣不能。然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為人博聞強記,體烈骨壯,不拘小節(jié),欲立大功。太子欲圖事,非此人莫可?!?/p>

太子下席再拜曰:“若因先生之靈,得交于荊君,則燕國社稷長為不滅。唯先生成之。"田光遂行。太子自送,執(zhí)光手曰:“此國事,愿勿泄之!”遂見荊軻,曰:“光自度不肖,達足下于太子。夫燕太子,真天下之士也,傾心于足下,愿足下勿疑焉。"荊軻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今先生令交于太子,敬諾不違。”田光謂荊軻曰:“蓋聞士不為人所疑。太子送光之時,言此國事,愿勿泄,此疑光也。是疑而生于世,光所羞也。"向軻吞舌而死。軻遂之燕。

(節(jié)選自《燕丹子》)

材料二:

荊軻感燕丹之義,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將以存燕霸諸侯。事雖不成,然亦壯士也。惜其智謀不足以知變識機。始皇之道異于齊桓,曹沫功成,荊軻殺身,其所遭者然也。乃欲促檻車駕秦王以如燕童子婦人且明其不能而軻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茍可以報秦,雖舉燕國猶不顧,況美人哉?軻不曉而當之,陋矣。

(節(jié)選自李翱《李文公集·題燕太子丹傳后》)

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乃欲促檻車A駕B秦王C以如D燕E童子F婦人G且明其不能H而軻行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文中為連詞,表示修飾關系,與《六國論》中“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的“而"意思不同。

B.結發(fā),文中指男子成年束發(fā),與《孔雀東南飛》中“結發(fā)同枕席”中的“結發(fā)"意思不同。

C.美,文中指“以……為美”,與《離騷》中“高余冠之岌岌兮"的“高”用法相同。

D.三時,文中指早、午、晚,與《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云"的“三時”意思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燕太子丹對秦國懷恨已久,甘愿燕國與秦國與之同歸于盡。因此對田光倍加禮遇,期待他能為自己獻出好的計謀。

B.田光向燕太子丹推薦了荊軻后,親自前往游說,表示燕太子丹是天下難得的人物,值得為之效勞。

C.田光用駿馬年輕時,奔馳千里都是容易事;而到了老年衰朽,連行路都困難來類比自己,為后文推舉荊軻做了鋪墊。

D.田光見荊軻后告訴他自己雖沒有能力,但卻是值得被信任的人。他為了證明自己絕不會泄露計劃而自盡。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丹嘗質于秦,秦遇丹無禮,日夜焦心,思欲復之。

②荊軻感燕丹之義,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將以存燕霸諸侯。

14.根據(jù)材料二,簡要概括李翱是如何評價荊軻的。

【答案】10.AEH

11.C

12.D

13.①我曾到秦國做人質,秦王對我無禮,使我日夜焦慮,總想(予以)報復。

②荊軻感激燕太子丹對自己的恩義,就用匣子裝著(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來使燕國存續(xù),稱霸諸侯。

14.①荊軻稱得上一位壯士②荊軻的智謀不足,不能察知事情的變故③他不能覺察掌握好的時機④不明白自己是燕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犧牲品,稱得上淺陋(或為人淺陋)。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稱謂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shù)某煞?,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p>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涉及的問題的歸納概括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田光于是來見太子,太子站在臺階一側恭敬地接迎,迎了又再拜。

待坐下來后,太子丹說:“如今燕國處在偏僻的北疆,等于蠻荒之地,而先生卻不鄙薄這里,我才能夠侍奉左右,這真是祖宗神靈保佑呀?!碧锕庹f:“從我成年自立,直到現(xiàn)在,徒然欽慕太子高尚的操行,贊揚太子的美名啊。太子將教導我什么呢?"太子直起身,膝行向前靠近田光,淚流滿面地說:“我曾到秦國做人質,秦王對我無禮,使我日夜焦慮,總想給予報復。然而論人口則秦國眾多,比強盛則是燕國衰弱,打算合縱呢,我心里又等不及。以至常常吃飯不知自己席位在哪里,睡覺不能安臥,即使讓燕、秦兩國同歸于盡,也等于死灰復燃,地下白骨再生。希望先生考慮辦法!”田光說:“這是國家大事,請讓我思考。"

于是把田光安置到上等賓館住下,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時進獻食物,問候不斷。這樣過了三個月,太子怪異田光仍未提出建議,就來到他的住處,讓左右侍從人員退下,詢問道“先生既已垂降憐惜同情,答應惠賜好計謀,我側身等候恭聽請教,已經(jīng)三個月了。先生有什么想法嗎?”田光說:“即令太子未曾催問,也將竭盡心思。我聽說駿馬年輕時,奔馳千里都是容易事;到了老年衰朽,連行路都困難。太子知道我的時候,我已經(jīng)老了啊。打算替太子設想好計謀,太子卻不能接受;想為太子奮勇體力,則我做不到。私下里觀察太子門下客,沒有可當大用的。我所知交的荊軻,是非常勇猛的人,怒火升騰時也面不改色,鎮(zhèn)定自若。他為人廣聞強記,性格剛烈,身骨健壯,不拘泥小節(jié)而想建樹大功業(yè)。太子想要圖謀大事,非此人不可。"

太子離開坐席再三拜謝說:“如果得托先生的福,能與荊君結交,則燕國江山長保無虞,一切全靠先生成就!”于是田光要出發(fā)了。太子親自送行,握著他的手說:“這是國家大事,希望不要泄漏消息!"于是去見荊軻,說:“我自量沒出息,在太子前舉薦了足下。那位燕太子,真正是天下難得的人物啊,他對您傾心敬慕,希望您不要疑慮?!鼻G軻道:“我有個鄙陋的志向:曾說過只要心投意合,就奮不顧身;若情性歧異,則一毛不拔?,F(xiàn)在先生讓我與太子結交,敬奉尊命。"田光對荊軻說:“聽說士子絕不能被人所懷疑,太子送別我時,講過‘這是國家大事,請不要泄露’的話,這是不相信我呀。被懷疑而茍活在世間,我感到羞恥屈辱!”就對著荊軻咬斷舌頭自殺了。于是荊軻起身往燕國去。

材料二:

荊軻感激燕太子丹對自己的恩義,就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來存續(xù)燕國,稱霸諸侯。事情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稱得上是壯士??上闹侵\還不足以察知事情的變故和掌握好時機。秦始皇的政治理想,與齊桓公不同,曹沫劫持齊桓公能成功,荊軻刺秦王不成而被殺身,他們所遭遇的結果必然是這樣的。當荊軻想駕著囚車劫持秦王往燕國的時候,兒童婦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荊軻刺殺未果不是運氣不佳,實在是當然之事。燕太子丹的想法,如果可以報秦王的仇,即使是燕國被攻占都不顧惜,何況美女的手呢?荊軻不明此理而擔當刺秦王之事,實在是淺陋啊。

10.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語句的斷句能力。

句意:荊軻想駕著囚車,劫持秦王往燕國,兒童婦女尚且明白他不能做到,然而荊軻卻絕意去做了這件事。

“乃欲促檻車"的主語是荊軻,謂語是“促”,賓語是“檻車”,結構齊全,A處斷開;

“如燕”是動賓結構,“童子婦人"是下句主語,E處斷開。

“燕童子婦人且明其不能”與“而軻行之"形成對比,更能凸顯荊軻刺秦的毅然決然,故在H處斷開。

故答案為:AEH。

11.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表修飾;表轉折。句意:太子站在臺階一側恭敬地接迎。/有這樣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制。

B.正確。男子成年束發(fā);男女成婚。句意:從我(田光)成年自立。/結發(fā)夫妻生時同床共枕。

C.錯誤。二者用法不同:前者,形作意動,以……為美,贊揚;后者,形作動,加高。句意:贊揚太子的美名?。ㄒ蕴拥暮妹暈槊溃?。/加高我高高的帽子。

D.正確。句意:太子每天早、中、晚三時進獻食物。/早午晚殺氣騰騰戰(zhàn)云密布。

故答案為:C。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和分析能力。

D.“田光見荊軻后告訴他自己雖沒有能力,但卻是值得被信任的人”的說法錯誤。田光并沒有告訴荊軻自己是值得信任的人,而是用行動“向軻吞舌而死"表明他值得信任。

故答案為:D。

13.本題考查學生把文言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

(1)“丹嘗質于秦”,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丹嘗于秦質”,太子丹曾經(jīng)在秦國做人質;“遇”,對待;“復”,報復。

(2)“函”,名作動,用盒子裝;“劫”,劫持;“存”,動作使動,使……存續(xù)。

故答案為:①我曾到秦國做人質,秦王對我無禮,使我日夜焦慮,總想(予以)報復。

②荊軻感激燕太子丹對自己的恩義,就用匣子裝著(暗藏)匕首入秦劫持秦始皇,想以此來使燕國存續(xù),稱霸諸侯。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涉及的問題的歸納概括能力。

題干要求根據(jù)材料二,簡要概括李翱是如何評價荊軻的。

從“事雖不成,然亦壯士也”,看出李翱是肯定荊軻刺秦屬于壯舉。

從“惜其智謀不足以知變識機”,看出李翱認為荊軻智謀不足,不懂得變通。

從“燕丹之心,茍可以報秦,雖舉燕國猶不顧,況美人哉?軻不曉而當之,陋矣"這句話看出李翱認為荊軻只是燕國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一枚棋子,而且注定是犧牲品,而他毅然赴死,可以說是淺陋無遠見。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①荊軻稱得上一位壯士②荊軻的智謀不足,不能察知事情的變故③他不能覺察掌握好的時機④不明白自己是燕太子丹政治道路上的犧牲品,稱得上淺陋(或為人淺陋)。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和【注】仲蒙夜坐

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云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注】題中“和”,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詩人的友人。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斷雁"塵勞”等詞寫出孤雁哀號、塵世煩勞的景象,反襯詩人此時的心境。

B.頷聯(lián)對仗工整,視聽結合,描寫了北風呼嘯,霜氣肅殺,陰云密布,大雪將至的景象。

C.頸聯(lián)寫詩人與友人因飲茶難以入眠,故飲酒唱和,借以驅散濃重的寒意,抒豪邁之情。

D.本詩前兩聯(lián)側重描寫環(huán)境,后兩聯(lián)側重抒發(fā)感受,前后內容緊密關聯(lián),脈絡清晰。

16.黎靖在《人生之貴》中提到“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學以精為貴,情以摯為貴……"。在這首詩中,你體會到哪些可貴之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詩人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內心寧靜,悠然自得;②學以精為貴:墨水已結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破舊的棉衣勤奮苦讀,為學勤奮精進;③情以摯為貴:詩人將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摯。

【知識點】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詩人與友人因飲茶難以入眠”錯,本詩為酬和詩,由首聯(lián)“獨憑幽幾靜塵勞"可知,詩人是獨自一人。

故答案為:C。

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首聯(lián)“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寫詩人在大寒之夜“獨憑幽幾”,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靜塵勞”寫出作者獲得內心的寧靜,悠然自得。

②學以精為貴:尾聯(lián)“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則是寫硯臺里的墨水已經(jīng)結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破舊的棉襖勤奮苦讀,表現(xiàn)了詩人為學勤奮精進的品質。

③情以摯為貴:作為一首酬和詩,詩人將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表現(xiàn)出兩人的真摯感情。

故答案為:①心以靜為貴,欲以寡為貴:詩人雖倦于塵勞,卻能淡泊超然,內心寧靜,悠然自得;②學以精為貴:墨水已結冰,燈花也即將燃盡,詩人卻仍然裹緊破舊的棉衣勤奮苦讀,為學勤奮精進;③情以摯為貴:詩人將自己在大寒之夜的感受與遠方的友人分享,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感情真摯。

17.(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陳情表》中,“,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孤單無靠、缺乏慰藉的悲慘經(jīng)歷。

(2)2023年9月,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一句來夸贊杭州富庶的歷史,還可以用其中的“”一句來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古人常常借杜鵑抒發(fā)傷春、思歸、懷人等悲苦哀怨之情,如李商隱《錦瑟》中的“___”,李白《蜀道難》中的“___”,都曾提到這種動物。

【答案】(1)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錢塘自古繁華;重湖疊巘清嘉

(3)望帝春心托杜鵑;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有:“煢"孑”“吊"疊”“"嘉”“鵑"。

故答案為:(1)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2)錢塘自古繁華重湖疊清嘉

(3)望帝春心托杜鵑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榉种苯有阅瑢懞屠斫庑阅瑢?、開放性默寫三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有①_____________,這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芬芳饋贈。在世界范圍內,不同的“花語”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公認的情感表達。奧運會上“頒獎授花"是一種悠久而傳統(tǒng)的儀式,既是對獲獎選手的祝福和鼓勵,又是世界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體現(xiàn),更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現(xiàn)。

②_____________,北京冬奧會的頒獎花束首次采用了絨線花束,這是奧運歷史上第一次沒有采用鮮花作為運動員的頒獎花束,可謂獨具匠心。此花束采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海派絨線編結技藝鉤編而成的絨線花束,工藝復雜,寓意豐富,情意綿長。

絨花在本屆冬奧會頒獎儀式上“解鎖”了作為帽飾的新功能,也為頒獎禮服添彩增色。中國人自古就有遇到喜事簪花的習俗,既帶動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這項小巧精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也符合這種民俗文化,無形之中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幫助。這朵在北京傳承了300余年的絨花,③_____________,登上了國際舞臺,其蘊含的深刻文化精神也通過服裝這種外在表現(xiàn)形式綻放光彩。

18.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號,和文中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一個矮小而結實的日本中年人——內山老板走了過來。

B.每年——特別是水災、旱災的時候,這些在東洋廠里有“腳路"的帶工……

C.“畫得真好?!銥槭裁催@樣勇敢,不怕他?”

D.“順——山——倒——"林子里傳出我們伐木連小伙子的喊聲。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并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在橫線上??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答案】18.①借鮮花來表達美好感情的先例②與以往的傳統(tǒng)鮮花束不同③終于突破了地域限制

19.A

20.此舉既符合這種民俗文化,也帶動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這項小巧精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無形之中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幫助。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此類試題一般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填上與前文或后文相照應的語句即可。語句補寫題(也叫語段填句題)是新課標卷最具特色、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一種語言表達題型。所謂“語句補寫題”,就是指給出一個語段,空出兩至三個句子進行補寫,補寫后的句子與語段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語句通順。

(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

(3)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捎脡嚎s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18.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由“芬芳饋贈"花語”“情感表達"和“既是對獲獎選手的祝福和鼓勵”可推斷,這里是說很久以前人們就有用鮮花表達情感的做法,可填:借鮮花來表達美好感情的先例。

②前文說奧運會上“頒獎授花"是一種悠久而傳統(tǒng)的儀式,后面有“首次采用了絨線花束”“奧運歷史上第一次沒有采用鮮花作為運動員的頒獎花束"可知,北京冬奧會使用的花束與以往的鮮花不同,可填:與以往的傳統(tǒng)鮮花束不同。

③前面有“北京”后面有“國際"可見這朵絨花已經(jīng)突破了地域限制,走向了世界,可填:終于突破了地域限制。

故答案為:①借鮮花來表達美好感情的先例②與以往的傳統(tǒng)鮮花束不同③終于突破了地域限制

19.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

A項和文中的破折號都是解釋說明。

B.表示意思的遞進;

C.表示突然轉變話題;

D.表示聲音的延長。

故答案為:A。

20.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語病有:

成分殘缺,“既帶動了更多的目光聚光于這項小巧精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缺主語,在“既"前加上“此舉”;

語序不當,應將“帶動了更多的目光聚光于這項小巧精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與“符合這種民俗文化”互換位置;

搭配不當,“聚光于……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搭配不當,將“聚光”改為“聚焦"。

故答案為:此舉既符合這種民俗文化,也帶動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這項小巧精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上,無形之中為非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幫助。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自從古人寫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詩,多有把它當作品評山水的論斷。殊不知原詩只是著力烘襯桂林山水的妙處,并非要褒貶天下山水。本來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風致,桂林山水那種清奇峭拔的神態(tài),自然是絕世少有的。

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160里漓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

憑著我一支鈍筆,更無法替山水傳神,原諒我不在這方面多費筆墨。有點東西卻特別觸動我的心靈。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卻從來沒見過一座山,這樣凝結著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沒見過一條水,這樣泛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改成:“瞧瞧那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的碧綠的漓水,看一眼也叫人心醉。"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述更好,為什么?

22.下列句子中的“算”,與“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中的“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B.我一個人說了不行,得大伙決定了才算。

C.一連下了六七天的雨,今天總算晴了。

D.這回算你們走運,碰上個好說話的人。

【答案】21.①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漓水"上,顯得平平無奇;原句更能突出漓水“綠”的特點,點明了漓水“叫人心醉"的緣由。②修辭手法不同:改句僅保留了原文比喻的修辭手法,較為單一;原句還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把“碧綠碧綠的”單獨拎出成句,起到強調作用。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是一個長句,比較普通;原句與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風格相一致,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

22.D

【知識點】字詞在語境中的含義;語句表達效果的對比、鑒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語句(語段)表達效果的能力。比較句子的表達效果,應先分析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如句式特點、修辭運用等,再有針對性地結合文意加以分析。

(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的語境義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從詞語的使用對象、范圍、感彩等方面區(qū)別近義詞語,然后分析詞語所在的語境,從中理解最合乎語境的詞語。

21.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語句(語段)表達效果的能力。

①語義重心:原句在主語“漓水"后,用“碧綠碧綠”“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對漓水進行修飾和強調,更能突出漓水“綠”的特點,并指明了“叫人心醉"的緣由;改句將“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的碧綠的”作為定語,置于主語“漓水"前,只是直觀地陳述事實,顯得平平無奇。

②修辭手法:原句除了使用比喻,將“漓水”比作“最醇的青梅名酒”,還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在“漓水”之后,用兩個“碧綠"對“漓水”進行修飾,并且單獨成句,強調作用明顯;而改句只保留了原文“像最醇的青梅名酒"這一比喻手法,較為單一。

③語體風格:“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緊承“碧綠碧綠的"而來,韻律感強,且多用短句,與上下文風格相一致,和整個文段的文風也更和諧;改句只是一個簡單的長句,語義直白,比較普通。

故答案為:①重點不同:改句的重點落在“漓水”上,顯得平平無奇;原句更能突出漓水“綠"的特點,點明了漓水“叫人心醉”的緣由。②修辭手法不同:改句僅保留了原文比喻的修辭手法,較為單一;原句還使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把“碧綠碧綠的"單獨拎出成句,起到強調作用。③語體風格不同:改句是一個長句,比較普通;原句與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風格相一致,和整個文段的文風更和諧。

2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詞的語境義的能力。

“我也算游歷過不少名山大川”中的“算”,意思是“當作,稱得上”。

A.推測,料想。句意:杜牧曾快意游賞揚州,料想他今日重來此地,(看到揚州城的殘破景象)也一定會感到吃驚。

B.承認有效力。

C.“總算”,表示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以后某種愿望終于實現(xiàn)。

D.當作,稱得上。

故答案為:D。

四、作文(60分)

23.(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春天的郊外,花桃、果桃競相綻放,游人如織。果桃羨慕地對花桃說:“同是桃花,你花朵碩繁,嬌艷無比,而我的花朵卻淺淺淡淡,無人問津,真是慚愧啊!"花桃枝葉低沉:“可是你能結出甜美的果實,我只會消散在風中……"看花人停下腳步,認真說道:“無論如何,你們都對得起這個春天!"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人生思考,請以此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夸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

這是一則記敘性材料作文題。

【題干分析】

材料描述了桃花盛開,游人如織的場景。水蜜桃覺得自己的花很淺,羨慕自己的花多而精致;桃花羞于隨風消散,贊嘆桃果的甘甜;看花人說:“無論如何,你對得起這個春天!”

材料看似簡單直白,實際上卻充滿了深刻的寓意和思辨,幾方之言是審題的關鍵。首先,從桃花與郭濤的對話來看,桃花的價值在于人們的欣賞,所以“繁花似錦,玲瓏剔透”,引人注目;桃子的價值在于果實的香甜,所以它的花是“淺幽幽,無人問津”的,孤獨的。兩者互相羨慕,但其實各有各的優(yōu)點,很難講??梢?,這里體現(xiàn)的是生命的價值?,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職業(yè),各有各的特長,各有各的愛好。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但每個人都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履行自己的職責,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傳播自己的魅力。所以,每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生都是有價值的,只是它本身的價值不一樣??椿ㄈ说哪蔷洹澳銈兌寂涞蒙线@個春天"也值得細細琢磨?!爸档谩本褪遣还钾撈谕?,不認真對待?!按?內涵豐富,除了真正的意義,還可以指青春、生命、時代、民族、國家??梢?,這里體現(xiàn)的是人生價值的時代意義。桃花美而不果,桃花輕而實。雖然各有遺憾,但都在努力以最美的姿態(tài)綻放在春天。聯(lián)系自己,不要盲目羨慕別人,也不要追求完美。只要我們在最應該努力的年紀,全力以赴,努力工作,承擔責任,關心國家,那么我們就不會辜負我們的青春,也就是最沒有遺憾的人生,也就是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

從“人生思考”可知,文體是議論文??忌梢赃\用辯證思維,采用對比式論證方法,結合典型事例論證“淡而有實"的人生和“碩繁嬌艷”的人生各有其美麗和價值。還可以運用層進式結構,首先亮明觀點——積極向上的人生都是有價值的,然后結合具體事例分析不同的人生具有不同的價值,最后具體闡述新時代的青年人應該如何肩負責任和使命,不辜負大好的青春年華,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立意提取】

1.人生難求完美,只要努力去經(jīng)歷了、挑戰(zhàn)了,哪怕有遺憾,也足以安心。

2.不盲目羨慕別人,自己擁有的更值得珍惜。

3.懂得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更要懂得欣賞自己。

4.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負時代不負己。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shù)牡胤街苯踊蜷g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四川省眉山市縣級高中校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二下·眉山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魯迅小說中,看客群體始終是以模糊不清的群體方式存在的,他們更多的是無名無姓,無思想無意識的一群麻木不仁的人,甚至有時候他們僅僅只作為小說的背景或者人物生存的環(huán)境而存在,但卻能夠使人感到強烈的壓迫,壓抑,甚至“吃掉"狂人”。這樣的力量群體更多的是一個個象征性的符號,是一張張大同小異的面孔。魯迅在描寫他們時往往以他們身上的某種特征來作為他們的稱謂,例如“花白胡子"駝背五少爺”等等。外在形象的模糊的原因更多的是他們內心的空洞蒼白,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意識,沒有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渾渾噩噩的生活使他們既可憐又可悲。而魯迅小說中的看客描寫,并沒有僅僅停留在外貌特征的勾勒描繪上,而是更注重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來挖掘他們的共同特點,他們內在靈魂的深處是愚昧無知,是精神極度空虛,是思想自私自利,不思進取。

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幾乎都是無知的,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無知,所以他們的生活才會是百無聊賴,對周圍事物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有著狂熱的態(tài)度,對低級趣味有著濃厚的興趣甚至癡迷其中。因為無知,所以對別人的痛苦冷眼旁觀,沒有自己的思想判斷,愚昧地實施著冷漠的語言和行動暴力。在魯迅的作品《吶喊》中,圍觀的人雖然擁有著健壯的體格,但是他們卻都是病態(tài)的,麻木的神情,無知的精神,把自己的同胞被殺頭當作盛宴來欣賞。這也是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魯迅認為只從身體上拯救國民是遠遠不夠的,他們更多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教育和拯救。

精神世界的空虛造就了他們的無情和冷眼旁觀。在他們的眼里,現(xiàn)實生活就是由一出出戲構成的,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悲劇,對于他們來說都算是“好戲"。他們碌碌無為,對生活沒有任何的期待和向往,總是以別人的痛苦來當作自己的快樂。在生活中把別人的悲劇當作茶余飯后談笑的內容,不停的嘲諷和譏笑別人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快樂。在每一次的圍觀中,他們都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只需要看就行了,用不著參與,用不著付出,甚至還可以在高興之余戲謔一下被圍觀的人,沒有絲毫的人情味。《孔乙己》中的掌柜和民眾完美地詮釋了這些,他們在酒館期待著嘲諷孔乙己,使一次次陷入困境的孔乙己也不能得到嘴上的饒恕。在平庸枯燥的生活當中,對他人生活中痛苦的窺探成為他們尋求消遣的方式,這種消遣又恰巧的建立在別人的悲傷和不適中。

在魯迅的小說中,看客自私自利,不思進取,是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可悲小人。他們中無論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還是下層民眾都認為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要,哪怕是別人的生命??纯妥运降耐瑫r是他們的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在他們的眼里,只要能夠有口飯吃,不會在街頭凍死餓死就十分滿足??纯蛡兊纳姝h(huán)境即便不盡如意,但是他們從未想過改變,他們日復一日的沉溺于此,安于現(xiàn)狀,在這種不思進取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在面對復雜的人情世態(tài)時,看客們只是活著,快樂和痛苦在他們的心中留不下任何的烙印,轉眼間都被自己所遺忘。(摘編自《魯迅小說中的看客形象》)

材料二:

從客觀角度分析,“看客”旁觀的行為有其歷史淵源,延續(xù)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使民愚、規(guī)民行、限民言,早已經(jīng)麻痹了群眾,迫使百姓收起了對他人的愛與對社會的責任,不敢有這樣高尚的權利,只能接受管理這一單一的義務。他們用無情冷漠的表情來掩蓋自己的內心的恐懼與無助,生怕一個出格就要被抓去殺頭。然而圍觀行為是不犯法的,甚至這是百姓們接觸外界的少有的渠道之一,也就成為民眾為數(shù)不多的“娛樂"方式了。

孔乙己、祥林嫂默然死去;狂人大喊“救救孩子”;阿Q盲目地要鬧革命……這其中有多少“看客"明里暗里地推波助瀾?他們也是千千萬萬的庸眾之一,而直到今日,現(xiàn)實中仍然有他們的翻版,見人跳樓,觀看者還鼓掌大叫“往下跳”,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為態(tài)度在社會上屢見不鮮,足見人情冷漠。這是在侵蝕著原本美好的社會道德、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信任,助長著不正風氣的滋生蔓延!

怎么挽救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