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服務投標方案
目錄
第一章整體服務方案...............................16
1.1.項目背景.................................16
1.1.1.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16
1.1.2.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對策...........23
1.1.3.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危害概況...........28
1.1.4.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分析.....29
1.1.5.植保無人機在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33
1.2.種子采購及播種.............................48
1.2.1.種子選擇.............................48
1.2.2.種子采購.............................48
1.2.3.種子處理.............................48
1.2.4.土地準備.............................48
1.2.5.播種時間.............................48
1.2.6.播種方式.............................49
1.2.7.種子覆土.............................49
1.2.8.灌溉與施肥...........................49
1.3.施肥.....................................55
1.3.1.基肥施用.............................55
1.3.2.分蘗肥施用...........................55
1.3.3.穗肥施用.............................55
1.3.4.粒肥施用.............................55
1
1.4.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58
1.4.1.水稻病蟲害種類及危害.................58
1.4.2.水稻病害防治流程.....................59
1.4.3.水稻銹病的癥狀及防治技術.............64
1.4.4.水稻白粉病癥狀及防治技術.............72
1.4.5.水稻葉枯病癥狀及防治技術.............77
1.4.6.水稻赤霉病癥狀及防治技術.............82
1.4.7.水稻紋枯病癥狀及防治技術.............86
1.4.8.水稻全蝕病癥狀及防治技術.............92
1.4.9.水稻病毒病癥狀及防治技術.............97
1.4.10.水稻瘟病病癥狀及防治技術...........105
1.5.技術推廣服務.............................109
1.5.1.種子選擇與處理.......................109
1.5.2.土壤準備與施肥.......................118
1.5.3.播種技術指導.........................119
1.5.4.水肥管理.............................119
1.5.5.病蟲害防治...........................119
1.5.6.收獲與儲存...........................120
1.5.7.優(yōu)質米加工...........................120
1.5.8.水稻直播栽培技術.....................120
1.5.9.防除雜草.............................122
1.5.10.水稻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有...........123
1.5.11.管水及曬田.........................124
1.5.12.病蟲防治...........................125
2
1.5.13.選種與播種.........................125
1.5.14.田地準備...........................125
1.5.15.育苗和移植.........................126
1.5.16.施肥管理...........................126
1.5.17.病蟲害防治.........................126
1.5.18.灌溉和排水.........................127
1.5.19.收獲和儲存.........................127
1.6.項目總體管理制度........................128
1.6.1.項目經理管理制度....................128
1.6.2.項目過程管理制度.....................131
1.6.3.項目績效管理制度.....................132
1.7.人員管理制度.............................135
1.7.1.員工管理制度........................135
1.7.2.員工聘用制度........................149
1.7.3.勞動合同管理制度.....................151
1.7.4.員工考勤管理制度....................156
1.7.5.員工教育培訓制度.....................161
1.8.環(huán)境保護服務措施........................170
1.8.1.農藥污染對環(huán)境的危害.................170
1.8.2.農藥污染對土壤的影響及防治措施.....175
1.8.3.農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及防治對策.....181
第二章重點難點分析.............................186
2.1.開展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上的重點難點問題186
2.1.1.水稻增產不增收的原因分析...........186
3
2.1.2.水稻規(guī)模化種植存在的瓶頸性問題......188
2.1.3.水稻產業(yè)發(fā)展新建議..................189
2.2.合理化建議.............................192
2.2.1.選擇優(yōu)良品種.......................192
2.2.2.合理密植...........................192
2.2.3.科學施肥...........................192
2.2.4.節(jié)水灌溉...........................192
2.2.5.防治病蟲害..........................193
2.2.6.適時收獲...........................193
2.2.7.優(yōu)化田間管理.......................193
2.2.8.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的品種..........193
2.2.9.整理苗床...........................193
2.2.10.澆透底水與苗床消毒.................194
2.2.11.精細播種蓋土.......................194
2.2.12.苗床管理...........................194
2.2.13.插秧與大田管理.....................195
2.2.14.病蟲綜合防治.......................196
2.3.水稻種植重點難點分析.....................198
2.3.1.種子選擇...........................198
2.3.2.土壤管理...........................198
2.3.3.合理施肥...........................198
2.3.4.病蟲害防治..........................198
2.3.5.灌溉管理...........................199
2.3.6.氣候影響應對.......................199
4
2.3.7.收割與儲存...........................199
第三章物化補助服務方案.........................200
3.1.推廣水稻高產優(yōu)質新品種...................200
3.1.1.種子提供.............................200
3.1.2.技術支持.............................200
3.1.3.補助資金.............................200
3.1.4.市場開拓.............................200
3.1.5.保險服務.............................201
3.2.推廣水稻專用配方.........................228
3.2.1.目的與意義...........................228
3.2.2.配方原則.............................228
3.2.3.配方設計...........................229
3.2.4.配方的試驗與驗證.....................229
3.2.5.配方的推廣與實施.....................230
3.3.農戶指導方式.............................231
3.3.1.水稻營養(yǎng)障礙.........................231
3.3.2.水稻需肥特點.........................232
3.3.3.水稻配方施肥基本方法.................233
第四章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服務方案................237
4.1.病害蟲防治方案.........................237
4.1.1.背景分析.............................237
4.1.2.目標設定.............................237
4.1.3.具體措施.............................237
4.1.4.效益評估.............................239
5
4.1.5.水稻害蟲概述.........................239
4.1.6.粘蟲防治.............................241
4.1.7.稻蜘蛛防治...........................245
4.1.8.水稻蚜蟲防治.........................246
4.1.9.水稻吸漿蟲防治.......................251
4.1.10.稻稈蠅防治.........................252
4.1.11.水稻葉蜂防治.......................253
4.1.12.稻蛾防治...........................254
4.1.13.水稻種植的田間管理.................255
4.2.高效低毒農藥科學使用.....................259
4.2.1.選擇合適的農藥品種...................259
4.2.2.掌握正確的用藥時機..................259
4.2.3.確定適宜的用藥量.....................259
4.2.4.合理搭配不同農藥.....................259
4.2.5.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260
4.2.6.科學混配農藥.........................260
4.2.7.遵循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程................260
4.2.8.注重環(huán)境友好和可持續(xù)性...............261
4.2.9.做好用藥記錄與效果評估..............261
4.2.10培訓與教育...........................261
4.3.安全作業(yè)方式.............................262
4.3.1.選用低毒農藥.........................262
4.3.2.遵守安全用藥量與次數................262
4.3.3.掌握安全用藥期.......................262
6
4.3.4.遵循農藥混用原則.....................262
4.3.5.穿戴防護用品.........................263
4.3.6.保持操作環(huán)境通風良好................263
4.3.7.避免藥液接觸皮膚與眼睛..............263
4.3.8.清洗施藥器具.........................263
4.3.9.確保農藥儲存安全.....................264
4.3.10避免在食品種植區(qū)用藥.................264
4.3.11主要技術措施.........................264
4.4.培訓計劃.................................266
4.4.1.培訓需求與目標.......................266
4.4.2.培訓策略.............................267
4.5.培訓實施.................................269
4.5.1.培訓環(huán)節(jié)、培訓內容及學時分配........269
4.5.2.知識與技能要求.......................270
4.5.3.培訓實施與考核.......................272
第五章技術指導服務方案.........................274
5.1.技術指導.................................274
5.1.1.種植環(huán)境選擇.........................274
5.1.2.種子選擇與處理.......................274
5.1.3.整地與施肥...........................274
5.1.4.播種與育秧...........................274
5.1.5.水分管理.............................275
5.1.6.病蟲害防治...........................275
5.1.7.收獲與儲藏...........................275
7
5.1.8.種子挑選.............................276
5.1.9.土壤管理.............................276
5.1.10.播種技術...........................276
5.1.11.施肥指導...........................276
5.1.12.病蟲害防治.........................277
5.1.13.灌溉方法...........................277
5.1.14.收獲與儲藏.........................277
5.1.15.農業(yè)環(huán)保...........................277
5.2.示范宣傳................................279
5.2.1.優(yōu)質品種介紹.........................279
5.2.2.種植技術推廣.........................279
5.2.3.科學施肥指導.........................279
5.2.4.病蟲害防治...........................279
5.2.5.節(jié)水灌溉宣傳.........................280
5.2.6.高產栽培經驗.........................280
5.2.7.綠色農業(yè)理念.........................280
5.3.技術推廣服務.............................281
5.3.1.種子選擇與處理.......................281
5.3.2.土地準備與翻耕.......................281
5.3.3.播種與育秧...........................281
5.3.4.肥料施用技術.........................281
5.3.5.灌溉與排水管理.......................282
5.3.6.病蟲害防治...........................282
5.3.7.稻田除草技術.........................282
8
5.3.8.收割與干燥...........................283
5.3.9.儲存與運輸...........................283
5.4.無人機服務技術方案.....................284
5.4.1.植保無人機構造及原理................284
5.4.2.無人機植保作業(yè)流程...................304
5.4.3.水稻病蟲害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yè)方案...312
5.4.4.無人機飛防作業(yè)規(guī)范及操作行為準則...366
5.4.5.水稻病蟲害防治飛防技術規(guī)范..........387
5.4.6.防治水稻病蟲害飛防標準..............402
5.5.工作目標及思路.........................406
5.5.1.質量目標.............................406
5.5.2.安全目標.............................406
5.5.3.環(huán)保目標.............................407
5.5.4.總體目標.............................407
5.5.5.工作思路.............................408
5.6.“水稻”介紹...........................410
5.6.1.品種選擇.............................410
5.6.2.種植時間.............................411
5.6.3.合理密植.............................411
5.6.4.科學施肥.............................411
5.6.5.水分管理.............................411
5.6.6.病蟲害防治...........................412
第六章質量保證方案.............................413
6.1.質量目標.................................413
9
6.1.1.產量穩(wěn)定...........................413
6.1.2.品質優(yōu)良...........................413
6.1.3.抗逆性強...........................413
6.1.4.環(huán)??沙掷m(xù).........................413
6.1.5.經濟效益高.........................414
6.1.6.選種育種...........................414
6.1.7.土壤管理...........................414
6.1.8.合理密植...........................415
6.1.9.科學施肥...........................415
6.1.10.水分管理...........................415
6.1.11.病蟲害防治.........................415
6.1.12.收割貯藏...........................416
6.1.13.質量檢測...........................416
6.2.質量控制措施............................417
6.2.1.種子選擇...........................417
6.2.2.土地整理...........................417
6.2.3.合理密植...........................417
6.2.4.科學施肥...........................417
6.2.5.節(jié)水灌溉...........................418
6.2.6.病蟲害防治.........................418
6.2.7.收獲儲存...........................418
6.2.8.質量檢測...........................418
6.3.質量保證體系及措施.....................420
6.3.1.種子選擇...........................420
10
6.3.2.土壤管理.............................420
6.3.3.合理施肥.............................420
6.3.4.病蟲害防治...........................420
6.3.5.科學灌溉.............................421
6.3.6.收獲儲藏.............................421
6.3.7.加工與銷售...........................421
6.3.8.質量檢測與追溯.......................421
6.4.質量保障管理及制度.......................423
6.4.1.種子選擇............................423
6.4.2.土壤管理.............................423
6.4.3.肥料使用.............................423
6.4.4.灌溉與排水..........................423
6.4.5.病蟲害防治...........................423
6.4.6.種植技術規(guī)程.........................424
6.4.7.收獲與儲存...........................424
6.4.8.質量檢測與監(jiān)控.......................424
6.4.9.安全生產與環(huán)保.......................424
6.5.服務承諾.................................425
6.5.1.服務期服務承諾......................425
6.5.2.技術支持承諾.........................425
6.5.3.服務及時性的承諾....................426
6.5.4.安全防護承諾.........................427
6.5.5.施藥作業(yè)服務承諾.....................428
6.5.6.飛防操作服務承諾....................428
11
6.6.財務管理制度...........................430
6.6.1.財務工作管理制度....................430
6.6.2.借款借支管理制度....................432
6.6.3.費用報銷管理制度....................433
6.6.4.薪酬發(fā)放管理制度....................435
第七章應急處理方案.............................438
7.1.應急情況分析...........................438
7.1.1.氣象災害應急.........................438
7.1.2.生物災害應急.........................438
7.1.3.病蟲害防治應急.....................438
7.1.4.機械故障應急........................438
7.1.5.肥料短缺應急.........................439
7.1.6.水源污染應急.........................439
7.1.7.收獲期延遲應急.......................439
7.1.8.市場價格波動應急....................439
7.1.9.勞動力不足應急.......................440
7.2.應急計劃.................................441
7.2.1.應對自然災害.........................441
7.2.2.病蟲害防治...........................441
7.2.3.品種選擇.............................441
7.2.4.合理密植.............................442
7.2.5.科學施肥.............................442
7.2.6.節(jié)水灌溉.............................442
7.2.7.技術培訓.............................442
12
7.2.8.預警系統.............................443
7.2.9.市場信息.............................443
7.2.10.政策支持...........................443
7.3.應急措施................................445
7.3.1.當前形勢緊迫性.......................445
7.3.2.專家觀點.............................445
7.3.3.支撐數據.............................445
7.3.4.應急有效性說明.......................446
7.4.農藥中毒處理方案.......................447
7.4.1.目的.................................447
7.4.2.方法與控制過程.......................447
7.4.3.消毒劑中毒預防與急救措施...........449
7.5.重大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451
7.5.1.災情分級.............................451
7.5.2.災情報告.............................451
7.5.3.防控措施.............................451
7.5.4.應急防治保障措施....................455
第八章售后服務方案.............................457
8.1.售后服務計劃...........................457
8.1.1.技術支持與培訓.......................457
8.1.2.病蟲害防治服務......................457
8.1.3.肥料與農藥供應.......................457
8.1.4.種植技術咨詢.........................457
8.1.5.農業(yè)機械維修保養(yǎng)....................458
13
8.1.6.市場信息提供.........................458
8.1.7.收購與銷售協助.......................458
8.1.8.政策法規(guī)解讀.........................458
8.1.9.種植保險推薦.........................459
8.1.10服務內容.............................459
8.1.11服務流程.............................460
8.1.12員工培訓.............................460
8.1.13服務評估與改進.......................461
8.2.售后服務人員配置.........................462
8.2.1.技術支持專家.........................462
8.2.2.現場維修人員.........................462
8.2.3.電話客服人員.........................462
8.2.4.培訓與教育專員.......................462
8.2.5.配件與耗材供應人員...................463
8.2.6.客戶關系管理專員.....................463
8.2.7.物流與配送人員.......................463
8.2.8.質量檢測與保證團隊...................463
8.2.9.售后服務團隊領導.....................464
8.2.10.設備與工具維護人員.................464
8.2.11.選種育種...........................464
8.2.12.土地準備...........................464
8.2.13.合理密植...........................465
8.2.14.科學施肥...........................465
8.2.15.病蟲害防治.........................465
14
8.2.16.灌溉管理...........................465
8.2.17.收獲與加工.........................465
8.2.18.技術培訓...........................466
8.3.售后保障措施及承諾......................467
8.3.1.售后技術指導.........................467
8.3.2.問題快速響應.........................467
8.3.3.災害防護援助.........................467
8.3.4.產品質量保證.........................467
8.3.5.回購與賠償承諾.......................468
8.3.6.綠色環(huán)保保障.........................468
8.3.7.客戶回訪機制.........................468
8.3.8.種植保險服務.........................468
8.4.機構的穩(wěn)定性.............................470
8.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470
8.4.2.領導小組職責.........................470
8.4.3.應急救援程序.........................471
8.5.服務的便捷性.............................475
8.5.1.種子選擇.............................475
8.5.2.農技指導.............................475
8.5.3.機械化作業(yè)...........................475
8.5.4.銷售渠道.............................476
8.5.5.信息查詢.............................476
8.5.6.金融服務.............................476
8.5.7.土地流轉服務.........................476
15
第一章整體服務方案
1.1.項目背景
1.1.1.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
我國人口數量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而水稻是我國
三大農作物之一,其是否穩(wěn)定發(fā)展直接關乎我國的糧食安全
問題,因此,國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十分注重水稻種植技術以
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此促進水稻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不僅
可以穩(wěn)定解決糧食問題,還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創(chuàng)造更
大的經濟價值,提高當地農業(yè)工作者的收入。
(一)水稻種植背景
我國水稻種植時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早先水稻種植
源于長江流域,后來人們發(fā)現水稻的氣候適應能力強,逐漸
向我國南北方同時發(fā)展。因為水稻與水稻的生長時間截然不
同可以實現秋季收稻谷中種稻,夏季收稻插秧的農業(yè)運作模
式。因此我國古代的人民在長期經驗摸索條件下,開創(chuàng)出許
多合適的農用工具。目前為止,水稻的種植分布比較廣泛,
包括東北地區(qū)、北方地區(qū)、華北地區(qū)、西北地區(qū)、西南地區(qū)
以及華中和華東地區(qū)。因為地方區(qū)域不同,相應的氣候條件
也就不同,所以水稻的防治措施在不同的區(qū)域就有些不同。
下面對具體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做出簡要分析。
16
(二)水稻栽培技術
1.播種技術
要想提高水稻的產量需要選擇合理的播種技術,對于播
種工作者來說需要搞清三點要素即水稻的播種時間、播種深
度以及播種密度。首先對于播種時間來講,不同的地區(qū)有不
同的要求,應該基于品種的選擇、氣候條件的變化、當地土
壤條件選取合適的播種時間。如果時間過早則會造成稻苗過
早枯萎,如果播種時間過晚則會更容易發(fā)生病蟲害。其次是
播種深度,主要影響水稻的出苗率,因為播種深度直接影響
著水稻種子的生長條件,播種較淺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氣候
干旱,導致種子吸收不到水分,進而誘發(fā)缺苗的現象發(fā)生,
播種土層較深可能幼苗不能突破土層。最后播種密度則會影
響水稻營養(yǎng)吸收情況。因此播種技術對于水稻生長至關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水稻的種植與其他水稻一樣需要充足的水分
最為發(fā)芽基礎條件,所以工作人員需要選擇氣候潮濕而又溫
暖的時候下種,促進稻苗整齊。
2.田間管理
在種子播種進土地之后就進入田間管理階段,此時田間
工作人員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查苗,由于此時距離第一
批水稻出苗的時間不長,及時補苗不影響水稻最終的產量,
因此工作人員需要細心不放過一次機會。在查苗的過程中還
會出現弱苗現象發(fā)生,對于此現象應該先簡單觀察一下周圍
17
的幼苗的情況,然后對弱苗進行合理施肥,最后隔段時間繼
續(xù)觀察,找到弱苗的原因。另外,還需要合理控制水稻的生
長周期,保證不同時期水稻都可以有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以此
促進水稻健康生長。
(三)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1.化學防治措施
化學防治措施只要體現在農藥的使用上,在具體的水稻
種植過程中,將種子浸泡在配置好的殺蟲劑和殺菌劑的農藥
中,并加以攪拌進行浸種,可以有效起到病蟲害的防治。此
外,化學方法雖然可以較為有效地防治病蟲害,但是在實際
操作時應仔細閱讀藥劑使用說明書,以免使用不規(guī)范造成不
必要的損失。另外,在除草方面需要根據田地里不同的雜草
選取合適的藥劑,以便于在對人體傷害最小的前提下,達到
最佳的除草效果。與此同時,噴灑藥物時刻注意噴嘴的變化,
防治器材問題造成漏噴的情況發(fā)生,并在農藥使用結束時及
時清理農業(yè)用具,養(yǎng)成良好農藥噴灑習慣。
針對以上情況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化學藥劑多少都有
一些危害,因此工作人員在配置藥劑以及噴灑藥物時注意穿
戴防護服,對于剩余的藥劑妥善放置在陰涼處,而且廢棄的
藥劑容器不能隨意放到河流等流動性強的地方,防止造成更
大的環(huán)境污染。
2.物理防治措施
18
不同于化學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更多集中在除草階
段,利用一些人力物力做一些基礎防治措施。在稻田種植區(qū)
域,田間的雜草會與稻苗爭奪土壤中的養(yǎng)分,從而降低水稻
的生長質量以及生長速度。因此需要人為除草幫助稻苗充分
吸收養(yǎng)分。此外,人為除草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清理田間的雜
物,因為雜物可能滋生出一些有害菌,造成有害菌大量滋生
的情況。而及時清理雜物可以保證稻田里有良好的通風條件
以及水源補給,給予水稻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另外物理防治相
對于化學防治效率較慢,因此物理防治更多用于小規(guī)模田地
的種植,但是其效果較為明顯,沒有對人體以及環(huán)境造成傷
害,隨著科學持續(xù)發(fā)展,物理防治會出現更多使用的生產工
具,促進水稻病蟲害體系全方面發(fā)展。
3.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更多建立在生物食物鏈上,對于一些對水
稻有傷害的害蟲放入一些害蟲的天敵進而幫助人們消除害
蟲。例如:常見的害蟲為蚜蟲,于是工作人員選擇放入草蛉
等有益蟲消滅有害蟲。雖然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沒有污染高效
地進行防治,但是有些地區(qū)的生物防治技術不成熟,沒有研
究清楚后加入生物的食物結構,也沒有考慮清楚當地的生物
容納量,如果生物防治開展時沒有足夠調查,很有可能造成
更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的時候一定要仔細
調查生物特性。
19
總而言之,水稻是我國重要糧食之一,如果提高產量關
乎地區(qū)的糧食安全問題,因此水稻種植人員需要根據時令的
變化,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并在
此基礎上做到科學播種、選擇良種以及科學田間管理,提升
水稻的產量,促進農業(yè)發(fā)展。
(四)水稻中后期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1.中后期(拔節(jié)后,孕穗、抽穗到灌漿期)病害發(fā)生的
種類
主要有:赤霉?。话追鄄?;銹??;蚜蟲侵害等。發(fā)生于
水稻葉部的有:白粉??;銹病(包括葉銹病和條銹病);蚜
蟲;黏蟲等。好發(fā)于水稻穗部的有:赤霉病;白粉??;蚜蟲
等。
一般發(fā)生于水稻莖稈的有:紋枯??;莖基腐病(這兩種
病害應在水稻拔節(jié)初期加以預防)。這些病害都應在水稻發(fā)
病初期進行很好地預防和防治、會有理想的效果。
2.近年來水稻生長中后期病蟲害發(fā)生的特點
近些年來水稻赤霉病流行的風險較高;白粉病有持續(xù)重
發(fā)的趨勢;條銹病傳入率逐年增高;局部地區(qū)葉銹病,蚜蟲
發(fā)生加重。
3.水稻中后期病蟲害發(fā)生的態(tài)勢
總體綜合來看呈偏重發(fā)生態(tài)勢。赤霉病在蘇南、沿江、
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流行風險較大;白粉病在沿江、沿
20
淮、里下河、淮北大部地區(qū)可達4到5級;銹病總體為2級;
沿江、沿海局部地區(qū)達3級;蚜蟲在淮北、沿海、南部丘陵
等地達4級。
4.導致病蟲害發(fā)生的因素
結合赤霉病流行高發(fā)的趨勢來評估預測,其將在10年
內仍維持較高流行的風險。其主要因素有:
(1)耕作方式:秸稈還田菌源累積(還田秸稈生物量
巨大,鐮刀菌成為秸稈上主要真菌類群)、遲播、密植等;
(2)品種結構:抗病性弱、缺少多抗與高抗品種、品
種多、亂、雜等;
(3)氣候條件:其流行與否的關鍵因素是春季溫暖多
雨、霧霾、結露、高溫高濕、多雨低溫等;
(4)菌源情況分析:菌源充足,高致病性Fa替代FG
成為發(fā)病優(yōu)勢種。
5.中后期病蟲防治技術要點
(1)白粉?。喊盐蘸梅乐伟追鄄〉膬蓚€關鍵階段,拔
節(jié)孕穗期(壓基數),和揚花灌漿期(保功能葉),在其發(fā)
病初期及時防治。孕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用藥
預防。以病株率達到5%至10%,或病葉率達到1%至5%(對
于感病品種,或密植度較高,濕度較大的密閉田塊指標從嚴)
及時防治以減輕后期壓力。抽穗楊花至灌漿期,以病株率達
15%至20%,或病葉率在5%至10%,即可進行“一噴三防”,
21
以保護好植株上部三張功能葉(對保產增產意義極大)是重
點。
1)防治藥劑:
EBI類,環(huán)丙唑醇、氟環(huán)唑、丙硫菌唑、腈菌唑、戊唑
醇、已唑醇、丙環(huán)唑、苯醚甲環(huán)唑等;
QOIS:醚菌酯、嘧菌酯、氟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氯啶
菌酯等。
這兩類(EBI、QOIS)藥劑的復配劑,40%環(huán)丙唑醇15
至20毫升、12.5%氟環(huán)唑Sc50至60克;30%醚菌酯50至60
毫升,20%丙環(huán)唑EC30至40毫升,40%腈菌唑WP15至20克,
5%已唑醇Sc80毫升,25%比唑醚菌酯30至40毫升等。
苯菌酮、四氟氣醚唑。12.5%四氟咪唑EW40毫升、42%
苯菌酮Sc15至20毫升對白粉病的效果很好。
2)防治次數:正常情況下在抽穗揚花期1至2次;對
發(fā)病早發(fā)病重的,可在拔節(jié)孕穗到揚花灌漿期進行2至3次
防治。
3)注意事項:
①早發(fā)田塊須提早預防,重發(fā)田塊須用足藥量;
②齊穗后不提倡使用醚菌酯類藥劑防治白粉??;
③停用三唑酮;
④用足水量(尤其注重植保無人機施藥時水量要足),
噴勻噴透。
22
(2)銹病(葉銹、條銹病)防治技術要點
發(fā)病初期是防治最佳的窗口期。以穗期防治(結合白粉
病、赤霉病共同防治)為重點。當病葉率達到1%到5%是條
銹病始防的指標,病葉率達5%到10%為葉銹病始防的指標。
1)藥劑選用:已唑醇、戊唑醇、氟環(huán)唑、丙硫菌唑、
烯唑醇、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等。
2)注意事項:穗期總體防治中須用足藥量。
(3)粘蟲防治技術要點
屬于偶發(fā)性蟲害,主要發(fā)生在東部沿江、沿海等區(qū)域。
1)防治時期:幼蟲3齡前。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
中旬對達標田塊進行防治(可結合白粉病、銹病、蚜蟲等其
它病蟲害一并防治)。以6000頭/畝為防治指標。
2)可選藥劑:氯唑苯甲酰胺、滅幼脲、毒死蜱等。
1.1.2.水稻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對策
水稻作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在保障我國糧食供應方
面起著關鍵作用。我國在農業(yè)方面受病蟲害侵襲的現象極為
嚴重,病蟲害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維持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起較
大阻礙作用。其中,水稻病蟲害造成的問題尤為突出,病蟲
害使得水稻的產量及質量都有所下降,對我國人民生活造成
嚴重影響。
(一)水稻病蟲害發(fā)生現狀
現階段,我國水稻病蟲害主要分為如下幾種,即水稻銹
23
病、水稻紋枯病和水稻蚜蟲。其中,水稻銹病發(fā)生時間大多
在水稻變青后的兩個月之內,主要顯示癥狀為水稻葉子上逐
漸出現大紅斑,起初依附于單個葉子,后以病葉為中心向四
周大面積擴散,最終使全田受害。
而水稻紋枯病作為最常見的水稻病蟲害之一,近年來隨
著田間水稻產量的不斷提高,發(fā)病趨勢也逐漸加重。水稻紋
枯病的發(fā)病旺盛時期多為水稻拔尖時,該病害一般侵害水稻
的莖稈與葉鞘,隨時間推移,受到侵害的水稻會逐漸變黑,
最終腐爛,因而許多水稻在初期就已經死亡。
最后提到的稻蚜蟲,即為大家俗稱的“膩蟲”,膩蟲的
發(fā)病時期不固定,在水稻生長的整個期間均有可能,而其發(fā)
病特點也隨著水稻生長時期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變化。在
水稻尚在苗期時多位于水稻葉鞘、背面以及心葉部分,待到
水稻拔穗階段,便轉移到水稻莖稈處和稻穗處進行危害。受
到侵害的水稻起初會出現黃色的小斑點,后來逐漸擴大,嚴
重時導致整棵水稻死亡。
(二)水稻病蟲害防治現狀
1.防治方式少
對于水稻病蟲害帶來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不夠了解發(fā)生
原因及防治方法,對發(fā)生的病蟲害中的病蟲種類分辨不清,
無法做出多樣積極對策,只能采用單一的防治方法。且多半
采用化學方法,即為大量使用農藥在田間噴灑,短時間內解
24
決了病蟲害的威脅,但有效期短,且農藥對于水稻的危害更
為嚴重,使用農藥雜亂,不能對癥下藥,時間一久,殘留農
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重,并且容易出現病蟲害尚未根治,水稻
已經受到農藥毒害的局面,得不償失。
2.防治效率低下
水稻種植在農村田間,生產方式和防治方法都較為落后,
不能得到有效根治。農村勞動力不足,且人口素質高低不齊,
很難使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病蟲害,且大多人缺乏主
動意識,時常存在僥幸逃脫心理,不能做到及時向有關農業(yè)
部門匯報病蟲害情況,從而耽誤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使
得防治效率低下,田間損失嚴重。
3.病蟲害反復
由于近來全球變暖趨勢漸漸明顯,且有上升趨勢,故而
水稻病蟲害能夠得以快速繁殖,加之部分水稻種植區(qū)降水量
偏大,空氣溫暖濕潤,更是為病蟲害的生長發(fā)展起了加速作
用,直接地幫助了有害蟲蟲卵的越冬和羽化,即使遭到人為
捕殺,恢復速度也較快,使得病蟲害反復發(fā)生。
(三)防治水稻病蟲害對策
1.加大綜合治理力度
有關部門應運用現有的生物研究技術,積極培育新型品
種,并在選取種植的水稻苗時著重選擇抗病耐病的優(yōu)良品種。
在育種時格外注意各類病蟲害因素,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不
25
但能有效抵抗外界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擋
住病蟲害的侵襲,確保水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產。同時努
力研制有關農藥,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蟲害種類,研發(fā)出水稻
專用的藥物,并適時簡化水稻農藥用藥步驟,方便農民使用。
并且加大農藥推廣力度,幫助農民區(qū)分各類農藥,防止造成
農藥濫用而使環(huán)境遭到污染。
2.制定防治對策
對于水稻病蟲害中出現的幾類較為常見的問題進行有
效防治和解決。如對于水稻銹病,應選擇在合理時期內進行
水稻播種,適當增加施放有機肥、磷肥等肥料,并學習合理
使用氮肥,定期進行農業(yè)灌溉,掌握適度,避免旱澇情況的
出現。同時對水稻病蟲害部分區(qū)域進行藥物治療,可選擇在
水稻播種前對水稻種子進行藥物拌種處理,嚴格把握藥物劑
量大小,避免出現水稻被藥害的情況,或選取無公害污染小
的農藥,如用20%的粉銹寧以田間噴霧的形式進行處理,病
蟲害防治效果顯著。
對于水稻紋枯病在防治過程中,應注意如果使用農藥進
行噴霧,需摻入大量水,保證每株水稻都能得到藥物,又不
至于發(fā)生毒害,且防治時期要選擇在早春,及時進行中耕處
理。而在防治稻蚜蟲時應注意,在水稻播種前將種子拿出,
保證種子得到充分翻曬,可大大減少稻蚜蟲害發(fā)生的概率。
相關農業(yè)部門實施相應政策,積極建立水稻病蟲害監(jiān)測
26
系統,以此保證工作人員能及時獲取最新數據,掌握準確信
息,以便對發(fā)生的情況作出應對。政府部門方面對農民進行
認真引導,鼓勵建立統一防治的制度,方便共同管理,發(fā)放
病蟲害治理補貼,努力調動防治的積極性。成立一支專業(yè)化
機械化的防治隊伍,配合使用先進技術,保證水稻病蟲害得
到大面積的防治,共同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與質量,降低
人民勞動成本,做到省時省力,并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水稻農作的效益。
3.積極進行病蟲檢疫
通常情況下,跨區(qū)作業(yè)能使水稻播種和收割速度大大提
高,且減輕了人力負擔。但近年來,機手為求獲取更多報酬,
逐漸只注重工作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質量,許多由于機器
收割造成的飛塵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和一些害草種子,遇
到鳳時,便被四處傳播出去,灑落到有水稻作物的田間,加
速了病蟲害的傳播,擴大了病蟲害發(fā)生的范圍,直接對水稻
造成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因此應在檢疫區(qū)的關鍵處設置二次檢疫點,加大對水稻
的檢疫力度,避免有害物質和有害病原被攜帶到田間,從根
本上阻斷水稻病蟲害的源頭。
總之,水稻病蟲害的出現和擴大對我國社會穩(wěn)定和生態(tài)
發(fā)展都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因此防治水稻病蟲害格外重要,
應積極開展相關工作,保證防治對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這
27
對以后我國的環(huán)境發(fā)展和糧食保障都起著較為積極的作用。
1.1.3.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危害概況
我國水稻常見病蟲有70多種,危害嚴重的病害主要有
水稻銹病(條銹病、葉銹病、稈銹病)、白粉病、紋枯病、
赤
霉病、病毒病(水稻梭條花葉病、黃矮病、叢矮病等)、
黑穗病及全蝕病、根腐病、黑穎病、葉枯病等。其中條銹病
主要發(fā)生在西北、西南、淮北及鄂北等稻區(qū);白粉病除西南、
長江稻區(qū)嚴重發(fā)生外,黃淮稻區(qū)、西北稻區(qū)近年危害也較重;
紋枯病在江淮流域、黃淮平原的危害逐年上升,已成為水稻
上最重要病害之一;赤霉病在長江中下游稻區(qū)、淮河以南稻
區(qū)及東北三江平原發(fā)生為害普遍,黃淮灌區(qū)有些年份也嚴重
為害。病毒病多分布于北方稻區(qū),局部地區(qū)發(fā)生較重;長江
中下游地區(qū)以多黏菌傳水稻梭條花葉病等發(fā)生普遍。全蝕病
等根腐型病害,以前主要發(fā)生在淮河以北地區(qū),近年來逐漸
擴展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黑穗病等種傳為主的病害,近年來
部分地區(qū)由于放松種子處理工作,病害有所回升。
對水稻生產為害嚴重的害蟲有稻蚜、稻葉螨、吸漿蟲、
黏蟲、地下害蟲(蠐、螻蛄、金針蟲等)等,稻稈蠅、稻
葉蜂等在局部地區(qū)為害也較重。稻蚜在全國稻區(qū)均有發(fā)生,
以黃淮海平原、江淮、西北、華北等稻區(qū)發(fā)生頻率高,同時
傳播病毒病,造成混合為害。稻紅吸漿蟲以北方沿黃河、淮
28
河地區(qū)為害重,稻黃吸漿蟲在青海、陜西、豫西等高寒山區(qū)
時有發(fā)生。稻巖螨在北方發(fā)生數量大,稻葉爪螨多發(fā)生在黃
淮南部水澆稻地或低洼潮濕陰涼稻地及長江流域稻區(qū)。黏蟲
是全國性的禾谷類作物重要害蟲,在江淮一代多發(fā)區(qū)主要為
害稻類作物,但80年代以來發(fā)生輕,近年有上升趨勢。地
下害蟲在北方旱作地區(qū)發(fā)生普遍,為害后造成缺苗斷壟。
1.1.4.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分析
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我國有著廣泛的種
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導致水
稻的產量與品質降低,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是確保水稻優(yōu)質
高產的重要保障。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能夠在
保障病蟲害防治效果的基礎上,降低對水稻品質的影響,減
少對土壤以及環(huán)境的污染,有助于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因此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近年來得到了有效的推廣與
應用。
(一)應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意義
病蟲害會對水稻的產量和品質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在
水稻種植過程中,受地質條件、降雨情況、灌溉方式以及種
植密度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容易發(fā)生病蟲害。針對病蟲害
的防治,以往主要應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這種方式雖然能
夠起到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但是會造成化學農藥的殘留,
影響水稻的品質,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化學
29
農藥的應用也會對土壤以及周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利
于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
用,既能保障病蟲害防治的效果,也能減少對水稻品質和周
圍環(huán)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保障我國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
措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是指以農田的生態(tài)系統為基
礎,利用農業(yè)、生物以及物理等手段來防治病蟲害,盡量減
少對化學農藥的應用,避免出現化學農藥殘留。近年來,隨
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飲食健康,對食品安全問
題越來越關注。在此背景下,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到
了有效的推廣和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水稻生產的規(guī)范化水平,
有助于提升水稻的品質,同時也能更好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推
動我國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
1.農業(yè)防治技術首先要科學選種,在選種過程中,一方
面要選用高產優(yōu)質的水稻品種,另一方面要選用對病蟲害抗
性較高的水稻品種,同時盡量避免在同一區(qū)域內大面積種植
單一品種,應堅持生態(tài)多樣化種植。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蟲
害的發(fā)生幾率,同時也能更好地遏制病蟲害的蔓延。其次,
要合理選擇播種方式。在水稻播種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土壤
性質、氣候狀況以及水稻品種等多方面因素來確定合理的種
植方式。應盡量采用機械播種,這樣能夠確保播種的均勻度,
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長,提升其抗病蟲害的能力。除此之外,
30
還要注重合理的輪作,可以與甘薯、油菜以及大豆進行輪作,
甘薯、油菜以及大豆屬于非寄生類水稻,水稻與這些作物輪
作,不易感染病蟲害。再次,要科學施肥,施肥過程中應
采取測土配方進行施肥,結合水稻的生長需求以及土壤
的肥力狀況合理施肥,為水稻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促進
水稻的健康生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高危工作安全協議書
- 超市利潤分紅協議書
- 道路遷墳火化協議書
- 金供應商合同協議書
- 銷售生產訂單協議書
- 餐飲供應合同協議書
- 農村自流地換地協議書
- 餐具承包合同協議書
- 買車位只有認購協議書
- 金融物資轉讓協議書
- 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
- 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申請表(個人)
- 內部調撥單表格
- 2023年07月浙江建設技師學院200人筆試歷年??键c試卷附帶答案詳解
- 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闡真
- 2022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英語試卷及答案
- 新年春節(jié)廉潔過年過廉潔年端午節(jié)清廉文化中秋節(jié)廉潔過節(jié)優(yōu)秀課件兩篇
- GB/T 10920-2008螺紋量規(guī)和光滑極限量規(guī)型式與尺寸
- 認知宇宙飛船之星際探索
- 皮膚病理知識學習整理課件整理
- 人工智能課件213產生式表示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