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浙江省金華市磐安縣第二中學生物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生物膜的敘述,正確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決定B.構成膜的脂質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膽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產生ATP均在膜上進行D.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的膜都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與運輸2.下列有關生物學研究和實驗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時,若部分標志物脫落,則實驗所得到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偏大B.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時,為了減小誤差需要設置預實驗C.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濾紙條上的色素帶顏色自下而上依次呈黃綠色、藍綠色、黃色、橙黃色D.“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采用的實驗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擬活動本身就是構建動態(tài)的物理模型3.下列關于新物種形成的敘述,與事實不相符的是()A.異地的物種形成需要種群間遺傳差異的積累B.四倍體和二倍體雜交得到的三倍體是新物種C.新物種可以在親本物種所在地區(qū)產生D.一個新物種可以擴展形成多個基因庫4.下列為某家族ABO血型與某遺傳疾病的遺傳系譜圖,其中有些家庭成員的血型已經清楚(見圖中標注)。已知該地區(qū)人群中IA基因頻率為1.1,IB基因頻率為1.1,i基因頻率為1.8;人群中該遺傳病的發(fā)病率為1/11111。已知控制血型與疾病的基因是獨立遺傳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遺傳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9號為該病男患者的概率為1/313C.3號與4號再生一個O型孩子的概率為9/21D.5號與B型血男性生一個O型血兒子的概率為1/175.下列關于實驗操作的分析,正確的是()A.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用臺盼藍和蔗糖溶液處理后無法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B.觀察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時,低倍鏡找到染色體數目改變的細胞后換高倍鏡觀察C.將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混勻后,滴加HCl或NaOH溶液用于研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D.檢測酵母菌數量時,靜置培養(yǎng)液再取樣,計數時不宜統(tǒng)計所有壓在方格界線上的菌體6.為了研究兩個小麥新品種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新品種與原種(對照)葉片的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過程中光照強度和C02初始濃度必須一致B.可用單位時間內進入葉綠體的C02量表示凈光合速率C.每組實驗應重復多次,所得數據取平均值D.三個品種達到最大凈光合速率時的溫度沒有顯著差異7.下列相關實驗中涉及“分離”的敘述正確的是A.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細胞質與細胞壁分離B.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色素分離是因其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可以觀察到姐妹染色單體彼此分離的過程D.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使噬菌體的DNA與蛋白質分離8.(10分)下列有關種群數量及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誘殺害蟲的雄性個體以破壞正常的性別比例來降低種群數量B.常通過調查某種群的數量來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C.捕撈湖泊中的魚類使其數量維持在K/2,能持續(xù)獲得最大產量D.保護野生動物的根本途徑是改善棲息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二、非選擇題9.(10分)熱帶森林中不會出現個別種類樹木“獨霸天下”的現象,限制某種樹占統(tǒng)治地位的重要機制就是真菌、節(jié)肢動物等樹木天敵對宿主的專一性。樹木的天敵在它周圍創(chuàng)造出一個使其種子無法存活的區(qū)域,而一些種子在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幫助下“逃出”這片“種子陰影”區(qū),在新的落腳點存活下來。請回答下列問題:(1)真菌、節(jié)肢動物等樹木天敵的存在,致使同種樹木無法在同一片區(qū)域過度聚集。從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說明樹木天敵能維持熱帶森林的________。(2)鳥類和哺乳動物等作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消費者,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題干可知,真菌與樹木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4)由題干可知樹木種子離開“種子陰影”區(qū)后,傳播到較遠的新地,能生存的原因是________。10.(14分)某植物果皮的顏色有紅色、黃色和橙色三種,相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各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用A、a,B、b,C、c……表示,為探究該植物果皮顏色的遺傳規(guī)律,某科研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四組實驗中顏色相同的親本基因型相同)。實驗甲:黃色×黃色→黃色實驗乙:橙色×橙色→橙色:黃色=3:1實驗丙:紅色×黃色→紅色:橙色:黃色=1:6:1實驗丁:橙色×紅色→紅色:橙色:黃色=3:12:1請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四組實驗分析,該植物果皮的顏色至少由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注:以下題目不考慮可能存在的其他純合基因)(2)黃色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紅色親本自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3)實驗丁中子代果皮顏色表現為橙色的個體的基因型有____種。在市場上,該植物果皮顏色表現為橙色的果實比較暢銷,欲從以上四組實驗中選擇材料,用最簡單的方法培育出純合的果皮顏色表現為橙色的植株,請寫出實驗思路和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____11.(14分)在適宜溫度和CO2濃度條件下,某實驗小組測得某森林林冠層4種主要喬木的幼苗葉片的生理指標如圖所示。其中光補償點是指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時的光照強度,光飽和點是指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強度?;卮鹣铝杏嘘P問題。(1)光反應階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將水分解成氧氣和[H];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光照強度為39μmol·m-2·s-1時,石櫟葉肉細胞消耗ADP的場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的4種植物中,最耐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已知只有一條X染色體的果蠅為雄性,而性染色體組成為XXY的果蠅為雌性,果蠅的紅眼(E)對粉色眼(e)為顯性。現準備純種紅眼和粉色眼雌、雄果蠅各若干只,將紅眼雌果蠅與粉色眼雄果蠅雜交,F1全為紅眼,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紅眼雌果蠅:紅眼雄果蠅:粉色眼雄果蠅=2:1:1。分析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該對相對性狀的遺傳所遵循的遺傳定律的細胞學基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發(fā)現F2中出現了一只粉色眼雌果蠅,為探究該果蠅出現的原因,研究者取該果蠅體細胞制作了臨時裝片,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處于________期的細胞,發(fā)現其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則其性染色體組成應為________,該果蠅出現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探究控制E、e這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否位于ⅹ、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研究者將純種紅眼雄果蠅與正常的粉色眼雌果蠅進行雜交:①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這對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②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這對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若讓F1所有個體自由交配得F2,F2所有個體自由交配得F3,則F3的性狀及分離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果蠅中e的基因頻率為_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A【解析】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決定,因此A正確;構成細胞膜的脂質有磷脂和少量的固醇,不含有脂肪,因此B錯誤;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都會產生ATP,第一階段發(fā)生在細胞質基質中,第二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中,第三階段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光合作用的光反作用階段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進行,因此C錯誤;

核糖體不具膜結構,因此D錯誤。答案選A.【點睛】本題考查細胞膜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對生物活動過程中有關內在知識聯系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2、B【解析】

模型方法是現代科學方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數學模型和概念模型等類型。“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模擬活動本身就是在構建動態(tài)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據活動的體會建構概念模型?!驹斀狻緼、根據標志重捕法的估算公式:種群數量=(重捕個體數/重捕中標記數)×初次捕獲標記數,如果部分標志物脫落使重捕中標記數變小,實驗所得到數值與實際數值相比將偏大。A正確;B、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時,為了減小誤差應在實驗得出的活性較好的溫度范圍內,設置更小的溫度梯度進行實驗,B錯誤;C、用紙層析法分離葉綠體色素時,濾紙由下往上,呈現的色素帶順序是:葉綠素b(黃綠色)、綠素a(藍綠色)、葉黃素(黃色)、胡蘿卜素(橙黃色),C正確;D、采用模型方法研究“建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模擬活動本身就是在構建動態(tài)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據活動中的體會構建概念模型,D正確;故選B。3、B【解析】

物種是生物最小的分類單位,判斷生物是否屬于同一個物種,關鍵看它們是否存在生殖隔離,即能夠交配并且后代可育的,屬于同一個物種。種群,是指同一時間和空間同一物種的集合體,是物種的具體存在單位,也是進化和繁殖的單位。物種的形成方式有同地和異地之分,異地即地理隔離,同地如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變?yōu)樗谋扼w,也可以產生新的物種?!驹斀狻緼、異地的物種形成需要種群間遺傳差異的積累,致使兩種群基因庫差異較大,再也無法進行交流,即產生新的物種,A正確;B、四倍體和二倍體雜交得到的三倍體不育,不能稱為一個物種,B錯誤;C、新物種可以在親本物種所在地區(qū)產生,如二倍體加倍變成四倍體,四倍體即是一個新的物種,C正確;D、一個新物種在不同的區(qū)域可以形成不同的種群,可以擴展形成多個基因庫,D正確。故選B。4、D【解析】

分析系譜圖:1號和2號均正常,但他們有一個患該遺傳病的女兒,即“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ㄏ鄳幕蛴肊、e表示),據此答題。【詳解】A、據分析可知,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A錯誤;B、6號的基因型及概率為1/3EE、2/3Ee,人群中患病的概率為1/11111,即ee的概率為1/11111,則e的概率為=1/111,因此E的概率為99/111,根據遺傳平衡定律,EE的概率為(99×99)/(111×111),Ee的概率為2×99/111×1/111,人群中正常個體中Ee的概率為Ee/(EE+Ee)=2/111,因此,9號患病為男性的概率為2/3×2/111×1/4×1/2=1/616,B錯誤;C、關于血型,3號的基因型及概率為IAi:IBi:ii=(2×1.1×1.8):(2×1.1×1.8):(1.8×1.8)=1:1:4,則3號為O型血的概率為4/6=2/3,3號個體產生i配子的概率是1/6×1/2+1/6×1/2+4/6=5/6,4號個體產生i配子的概率是1/2,因此3號和4號再生一個O型血孩子的概率為5/6×1/2=5/12,C錯誤;D、5號個體有A型、B型和AB型三種血型,其中產生i配子的概率是1/4×1/2×2=1/4,6號B型血有兩種基因型IBiB或IBi,其中基因型是IBi的概率為(2×1.1×1.8)/(2×1.1×1.8+1.1×1.1)=16/17,因此5號與B型血男性生一個O型血兒子的概率為1/4×16/17×1/2×1/2=1/17,D正確。故選D。5、B【解析】

1、當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液泡逐漸縮小,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即發(fā)生了質壁分離;2、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實驗的原理: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該實驗的步驟為選材→固定→解離→漂洗→染色→制片;該實驗采用的試劑有卡諾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體積分數為15%的鹽酸溶液和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溶液(解離)。3、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實驗流程為:(1)酵母菌培養(yǎng)(液體培養(yǎng)基,無菌條件)→(2)振蕩培養(yǎng)基(酵母菌均勻分布于培養(yǎng)基中),滴加培養(yǎng)液時,應先加蓋玻片,再在蓋玻片的邊緣滴加培養(yǎng)液→(3)觀察并計數→重復(2)、(3)步驟(每天計數酵母菌數量的時間要固定)→繪圖分析。【詳解】A、臺盼藍可以將死細胞染色,不能將活細胞染色,而細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用臺盼藍和蔗糖溶液處理后,細胞如果是獲得,并且蔗糖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可以觀察到藍色范圍變大,說明細胞發(fā)生了質壁分離,A錯誤;B、觀察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變化時,低倍鏡找到染色體數目改變的細胞后換高倍鏡觀察,B正確;C、研究pH對酶活性的影響,需要先對酶和底物分別調節(jié)pH后再混合,C錯誤;D、檢測酵母菌數量時,需要將培養(yǎng)液振蕩搖勻再取樣,計數時壓在線上的菌種,按照記上不記下,記左不計右的原則,D錯誤。故選B?!军c睛】本題綜合考查教材實驗,需要考生識記實驗的原理、材料、操作步驟、結果及結論。6、B【解析】

A、該實驗過程中的光照強度和C02初始濃度均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在實驗過程中必須一致,A項正確;B、可用單位時間內植物從外界環(huán)境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凈光合速率,B項錯誤;C、為了減少實驗誤差,每組實驗應重復多次,所得數據取平均值,C項正確;D、題圖顯示,三個品種達到最大凈光合速率時的溫度都是25℃左右,沒有顯著差異,D項正確。故選B?!军c睛】本題以實驗為依托,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考查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解答此類問題的關鍵是:由題意并從題圖中提取有效信息,準確把握實驗目的,采取對比法認真分析曲線的變化趨勢,從中找出實驗變量(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由此依據實驗設計的原則對照各選項作出合理判斷。7、B【解析】

A、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實驗中,蔗糖溶液使原生質層與細胞壁分離,A錯誤;B、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因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B正確;C、植物根尖細胞有絲分裂實驗中,通過解離使細胞死亡固定在某個時期,可以找到不同分裂時期的圖像,不能觀察到姐妹染色單體彼此分離的過程,C錯誤;D、在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離心的目的是把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和被侵染的細菌分離開來,D錯誤。故選B。8、B【解析】

種群是指一定自然區(qū)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內的雌雄個體能夠自由交配并產生可育的后代。決定種群數量的因素主要有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等因素?!驹斀狻緼、誘殺害蟲雄性個體,使種群的性別比例失衡,導致出生率降低,降低種群數量,A正確;B、年齡組成預測種群數量變化,B錯誤;C、為能持續(xù)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應使被捕魚群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水平,此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C正確;D、保護野生動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改善棲息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境容納量,D正確。故選B。二、非選擇題9、物種豐富度能夠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有助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寄生真菌、節(jié)肢動物等樹木天敵對宿主的專一性,新落腳點的真菌和節(jié)肢動物攻擊的是不同樹種,從而讓遠道而來的樹種生存下來【解析】

種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間和時間的同一物種的集合體,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間內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體,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生物群落(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環(huán)境所構成的一個生態(tài)學功能系統(tǒng)。種群豐富度指群落內物種數目的多少。物種豐富度越大其結構越復雜,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大?!驹斀狻浚?)樹木的天敵在它周圍創(chuàng)造出一個使其種子無法存活的區(qū)域,而一些種子在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幫助下“逃出”這片“種子陰影”區(qū),在新的落腳點存活下來,這就避免了出現個別種類樹木“獨霸天下”的現象,從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說明樹木天敵能維持熱帶森林的物種豐富度。(2)鳥類和哺乳動物等作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消費者,其作用是能夠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有助于植物的傳粉和種子的傳播等。(3)分析題干可知,樹木是真菌的宿主,真菌與樹木的種間關系是寄生。(4)真菌、節(jié)肢動物等樹木天敵對宿主的專一性,新落腳點的真菌和節(jié)肢動物攻擊的是不同樹種,從而讓遠道而來的樹種生存下來,因此樹木種子離開“種子陰影”區(qū)后,傳播到較遠的新地,也能生存下來。【點睛】本題考查了物種豐富度、種間關系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成分的作用,重在考查學生對題干的解讀以及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10、3aabbcc紅色:橙色:黃色=27:36:19實驗思路:選擇實驗乙的子代中果皮顏色表現為橙色的個體進行自交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篩選出自交子代果皮顏色均表現為橙色的個體及其子代(或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個體),即可獲得純合果皮顏色表現為橙色的個體【解析】

由實驗甲和實驗乙可知,橙色親本的基因型中僅含有一對雜合基因,且黃色親本為純合子。實驗丙中子代的組合數為8,黃色親本為純合子只能產生一種配子,可推出紅色親本可產生8種配子,即可推出紅色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Cc(若有其他基因,則應為純合狀態(tài),可不考慮)。根據題干可推知,該果皮的顏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紅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_B_C_,黃色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cc,其余基因型均為橙色?!驹斀狻浚?)由分析可知紅色親本為AaBbCc,可推知果皮顏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2)黃色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cc。紅色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Cc,其自交的子代中紅色個體所占比例為3/4×3/4×3/4=27/64,子代中黃色個體所占比例為1/4×1/4×1/4=1/64,橙色個體所占比例為1-27/64-1/64=36/64,所以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色:橙色:黃色=27:36:1。(3)實驗丁中子代的組合數為16,由前面幾組雜交組合可知,橙色親本含有一對雜合基因,可以產生兩種配子,紅色親本含有3對雜合基因,可以產生8種配子,可推出橙色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以橙色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cc為例,實驗丁親本為Aabbcc×AaBbCc,子代中橙色個體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9種。由分析可知,實驗乙橙色親本的基因型中僅含有一對雜合基因,則子代橙色個體的基因型有兩種(一種為純合子,一種僅含有一對雜合基因),選擇實驗乙中的子代橙色個體自交,選擇后代不出現性狀分離的個體即為純合橙色個體?!军c睛】本題考查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類型,解題關鍵是由實驗組合推斷出基因和性狀的對應關系,再應用自由組合定律分析計算。11、將ADP和Pi合成ATP細胞質基質、線粒體、葉綠體青岡青岡的光補償點較低,更適應弱光環(huán)境【解析】

據題干和題圖分析可知: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強度,光補償點時呼吸作用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光飽和點以后影響各種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不再是自變量光照強度,而是溫度或二氧化碳濃度等。實驗設計應遵循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驹斀狻浚?)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是水的光解,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光反應階段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一是將水分解成氧氣和[H];二是將ADP和Pi合成ATP。(2)光照強度為39μmol?m-2?s-1是石櫟幼苗葉片的光補償點,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葉肉細胞消耗ADP(合成ATP)的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和葉綠體。(3)對比4種植物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可知,青岡的光補償點和光飽和點均最低,最適合在較弱的光照環(huán)境中生長,在4種植物中最適合在較弱的光照環(huán)境中生長?!军c睛】本題考查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關鍵是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識圖識表能量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2、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