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1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2-2024三年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1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2-2024三年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1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2-2024三年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1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2-2024三年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1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2022-2024三年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全國通用)專題01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1.(2024·吉林·中考真題)考古學者通過對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研究,揭示人類的(

)A.進化過程 B.農耕生活 C.王朝更迭 D.政權并立【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過對他們的研究,揭示了人類進化的過程,A項正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進入了農耕生活,排除B項;夏朝才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排除C項;早期人類時期還未建立政權,所以不存在政權并立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2.(2024·天津·中考真題)研究中華文明起源最可信的依據是(

)A.文字記載 B.考古發(fā)現(xiàn) C.專家推測 D.民間傳說【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考古發(fā)掘是最直接,最原始的,屬于第一手史料,因此最為可信的依據是考古發(fā)現(xiàn),B項正確;文字記載、專家推測屬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依據,排除AC項;民間傳說屬于沒有可靠的來源,排除D項。故選B項。3.(2024·青海·中考真題)2024年2月,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入圍“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終評。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是研究青海歷史的(

)A.口述史料 B.實物史料 C.文獻史料 D.二手史料【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指當事人、親歷者直接記錄或留下的資料和遺物、遺跡等原始資料。材料中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是研究青海歷史的實物史料,屬于第一手史料,B項正確;口述史料,是人們對往事的口頭回憶而寫成或整理成文字的史料,與題干信息“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不符,排除A項;文獻史料,是指記載在某載體上用來研究或討論歷史的根據,與題干信息“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不符,排除C項;二手史料是指由歷史學家或其它研究者從一手史料中提取的信息,通過對相應史料的編纂、編寫和編著而形成的史料,與題干信息“該遺址發(fā)現(xiàn)有石(城)墻、房屋建筑基址、(銅)冶鑄遺存等重要遺跡”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4.(2024·云南·中考真題)經過考古學家的長期發(fā)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厚達6米的灰燼積層,灰燼中有很多石塊、獸骨和樸樹籽等。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可用來說明北京人(

)A.學會了制作陶器的方法 B.已經掌握農作物種植技術C.居住于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D.使用火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厚達6米的灰燼積層,灰燼中有很多石塊、獸骨和樸樹籽等”可知,材料說明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燒烤食物,并會長時間保存火種,D項正確;陶器的發(fā)明,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北京人生活的時代是舊石器時代,排除A項;原始農耕生活時代的原始居民開始種植糧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會種植糧食,排除B項;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會建造房屋,排除C項。故選D項。5.(2024·新疆·中考真題)考古學家在北京人地層處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發(fā)現(xiàn)了不同動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以采集狩獵為生 B.已經會人工取火 C.開始種植農作物 D.會使用磨制石器【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同動物的化石”可知,大量的樹籽、孢粉及動物化石說明植物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獵為生,A項正確;題干未涉及北京人用火信息,北京人不會人工取火,排除B項;大量的樸樹籽,還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能說明北京人種植農作物,排除C項;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排除D項。故選A項。6.(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在該遺址可發(fā)現(xiàn)(

)A.用火遺跡 B.骨針化石 C.炭化稻粒 D.陶器葬品【答案】A【解析】據可知,北京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這反映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A項正確;骨針化石是山頂洞人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炭化稻粒是河姆渡遺址發(fā)現(xiàn)的,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陶器是新石器時代,北京人屬于舊石器時代,因此,陶器葬品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7.(2024·黑龍江·中考真題)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在遺址中可以看到(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銅器 D.鐵器【答案】A【解析】據題干“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直立人遺址”和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屬于直立人,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制作各類工具,他們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A項正確;使用磨制石器的是新石器時代,北京人是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青銅器最早是夏朝的禮器,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鐵器制作的農具是春秋后期出現(xiàn)的,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8.(2024·甘肅金昌·中考真題)下表為我國不同地區(qū)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這些器物均有“龍”的元素。這說明(

)三星塔拉遺址紅山玉龍(內蒙古)陶寺遺址彩繪龍紋陶盤(山西)齊家文化遺址凸堆龍紋紅陶罐(甘肅)良渚遺址龍首玉鐲(浙江)A.地理環(huán)境影響人類文明發(fā)展 B.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C.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點 D.當時社會階級分化明顯【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題干中在不同地區(qū)文化遺址出土龍形玉器或龍形圖案、雕飾,說明這些地區(qū)雖然地域上有所差異,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說明了多元一體的特點,C項正確;題干只展示了不同地區(qū)的器物,未涉及地理環(huán)境,排除A項;題干反映的是不同地區(qū)的龍紋器物,不能說明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強,排除B項;不同地區(qū)的龍紋器物,無法反映社會階級的分化,排除D項。故選C項。9.(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下圖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紅山文化遺址。對其研究,可以了解(

)紅山文化玉龍A.中華文明起源 B.奴隸社會瓦解 C.封建國家形成 D.皇帝制度確立【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紅山文化遺址”“玉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山文化發(fā)源于東北地區(qū)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分布范圍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qū),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tài)初期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起源,A項正確;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tài)初期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屬于原始社會,不是奴隸社會,排除B項;我國封建國家形成是在公元前221年,排除C項;皇帝制度確立于秦朝,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萬公斤碳化稻谷,經換算,這些稻谷約可以供今天的一個成年男性吃71年。這些稻谷可能屬于(

)A.權貴 B.奴隸 C.平民 D.地主【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萬公斤碳化稻谷,經換算,這些稻谷約可以供今天的一個成年男性吃71年”和所學知識可知,對良渚遺址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這時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部落中出現(xiàn)了權貴階層,A項正確;奴隸和平民是進入到奴隸社會才有的社會身份,而且他們屬于被剝削者,不可能擁有那么多的糧食,排除BC項;地主是進入到封建社會才有的社會身份,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4·廣東·中考真題)下表是廣東、浙江兩地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相關圖片。據此推知,當時(

)遺址玉鉞玉琮龍首玉環(huán)石峽遺址良渚遺址A.青銅冶煉技術成熟 B.南北經濟差異明顯C.農業(yè)生產工具先進 D.兩地存在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石峽遺址的玉器圖片和良渚遺址的玉器圖片”可看出,有相似的風格因素,反映了兩個區(qū)域存在文化交流,相互影響,D項正確;“玉鉞”“玉琮”“龍首玉環(huán)”不屬于青銅器,無法得出青銅冶煉技術成熟,排除A項;從材料圖片可知,有很多相似之處,體現(xiàn)不出南北經濟差異明顯,排除B項;良渚玉琮是良渚人拜神的器物,玉鉞則是軍事權利的象征,“玉鉞”“玉琮”“龍首玉環(huán)”不是農業(yè)生產工具,無法得出農業(yè)生產工具先進,排除C項。故選D項。12.(2024·湖南·中考真題)如圖是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該文物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掌握(

)A.種植技術 B.制陶技術 C.鑿井技術 D.紡織技術【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和所學知識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彩陶以紅底黑色紋飾為主,紋飾多是幾何圖案,還有動植物紋飾,其中以魚紋、鹿紋為多,圖案栩栩如生。所以,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文物人面魚紋彩陶盆說明當時的人們已掌握制陶技術,B項正確;種植技術主要是農業(yè)方面,比如種植水稻、粟等,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鑿井技術是指在巖、土中挖掘井的技術,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紡織技術主要涉及紡紗和織布的技術,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4·廣西·中考真題)廣西南寧豹子頭遺址和桂林甑皮巖遺址出土了一萬年前的陶器殘片。這些殘片證實廣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術。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A.文獻典籍 B.神話傳說 C.考古發(fā)現(xiàn) D.影視資料【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廣西南寧豹子頭遺址和桂林甑皮巖遺址出土了一萬年前的陶器殘片。這些殘片證實廣西先民已掌握制陶技術”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考古發(fā)現(xiàn),如發(fā)現(xiàn)的陶器殘片、化石、遺跡等屬于一手史料或直接史料,是研究廣西南寧豹子頭遺址和桂林甑皮巖遺址的最主要最可靠依據,C項正確;距今一萬年前并沒有留下可考的歷史文獻典籍,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而且后人所寫的文獻典籍難免帶有主觀色彩,不是主要依據,排除A項;神話傳說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是也帶有夸大或迷信成分,不是最主要的依據,排除B項;影視資料屬于第二手史料,加入了虛構成分和主觀色彩,不是最主要的依據,排除D項。故選C項。14.(2024·安徽·中考真題)距今8000多年的內蒙古興隆洼遺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這些房屋排列整齊,內有石鋤、石鏟等生產工具及陶缽、陶罐等生活用具。據此可知,當時該地區(qū)(

)A.處于舊石器時代 B.形成了早期國家 C.出現(xiàn)了定居生活 D.產生了貧富分化【答案】C【解析】據題干“距今8000多年的內蒙古興隆洼遺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這些房屋排列整齊,內有石鋤、石鏟等生產工具及陶缽、陶罐等生活用具?!笨芍?,當時該地區(qū)出現(xiàn)了定居生活,C項正確;處于舊石器時代說法錯誤,題干上興隆洼遺址反映的是原始農耕文明時期,排除A項;;形成了早期國家與題意不符,題干信息反映的是內蒙古興隆洼遺址的定居生活,排除B項;產生了貧富分化與題意不符,題干中未涉及貧富分化的信息,反映的是定居生活,排除D項。故選C項。15.(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圖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時期文物,可用于佐證(

)A.中華早期文化分布較廣 B.游牧民族的狩獵場景C.“龍的文化”已經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答案】A【解析】從題干可以,玉龍出土于遼河流域,蛋殼黑陶高柄杯出土于黃河流域,骨耜出土于長江流域,這些早期文明成果都是來自不同的流域,這說明中華早期文化分布較廣,A項正確;題干出土的文物有些事農業(yè)工具,手工業(yè)品等,未體現(xiàn)狩獵場景,排除B項;“龍的文化”已經定型這一說明不符合史實,而且題干不僅僅只涉及“龍的文化”,排除C項;蛋殼黑陶高柄杯,說明半坡居民的手工業(yè)水平,不能說明其耕作生活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16.(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該遺址因為地處東南沿海,地下水位較高,保存了豐富的有機質遺存,如干欄式建筑。在遺址下層,還普遍發(fā)現(xiàn)有稻類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積層。據此判斷“該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東南地區(qū)”“干欄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結合所學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的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欄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種植水稻,C項正確;元謀人遺址在西南地區(qū),排除A項;北京人遺址、半坡遺址都在北方地區(qū),排除BD項。故選C項。17.(2024·重慶·中考真題)在湖北屈家?guī)X遺址,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guī)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tǒng),以及大量稻作遺存、磨光黑陶等。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

)A.炎黃部落起源B.原始農耕生產C.史前制瓷技術 D.大禹治水過程【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guī)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tǒng),以及大量稻作遺存”及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原始農耕生產,B項正確;根據所學內容可知,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lián)盟時期,黃帝聯(lián)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之戰(zhàn)中打敗炎帝,炎帝歸順黃帝,炎黃部落結成聯(lián)盟,與題干“距今約5100年的規(guī)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tǒng),以及大量稻作遺存、磨光黑陶等”不符,排除A項;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史前時期人們還沒掌握制瓷技術,由陶器制作到瓷器制作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發(fā)展過程,題干中也未涉及瓷器,排除C項;大禹治水距今3000多年,與題干中“距今約5100年”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8.(2024·重慶·中考真題)下表所列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我國遠古時期(

)遺址名稱時間遺存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距今11000—9000年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橋頭遺址距今11000—8500年炭化的稻米、稻殼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距今7500—3000年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A.早期人類起源 B.原始農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C.冶煉技術水平 D.原始部落聯(lián)盟間的關系【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北京門頭溝東胡林遺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浦江橋頭遺址、炭化的稻米、稻殼”“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陶片上稻、粟、豆類等印痕”和所學知識可知,在這些遺址中,出現(xiàn)了水稻、粟、黍、豆類等農作物,體現(xiàn)了原始農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B項正確;早期人類起源涉及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農作物品種,而不是冶煉技術,排除C項;材料不涉及部落聯(lián)盟,無法得出原始部落聯(lián)盟間的關系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19.(2024·江蘇揚州·中考真題)在揚州發(fā)現(xiàn)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被評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2001年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A.古邗溝遺址 B.龍虬莊遺址 C.唐城遺址 D.瓜洲古渡【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龍虬莊遺址,位于江蘇省高郵市龍虬鎮(zhèn)龍虬莊村,距高郵市區(qū)約8公里。遺址地處淮河下游的里下河平原,距今7000—5000年前,是中國江淮東部地區(qū)新石器中期重要的聚落遺址。2001年6月25日,龍虬莊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項正確;邗溝開鑿于春秋時期,排除A項;唐城遺址主要與唐朝的歷史有關,排除C項;瓜洲古渡與唐朝鑒真東渡日本有關,排除D項。故選B項。20.(2024·山西·中考真題)2024年是中國甲辰龍年。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就普遍流行著對龍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區(qū)史前時期文化遺址中的龍形器物,共同印證了(

)A.中原地區(qū)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業(yè)的水平高超C.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特點 D.黃河流域孕育早期國家【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圖一彩繪龍紋陶盤(山西陶寺遺址)、圖二玉豬龍(內蒙古紅山文化遺址)、圖三玉龍(安徽凌家灘遺址)”可知,在不同地區(qū)文化遺址中,都出土了龍形狀的器物,說明這些地區(qū)雖然地域上有所差異,但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充分說明了多元一體的特點,C項正確;題干并未對三處文明遺址作對比,因此無法得出哪個文明程度高,排除A項;彩繪龍紋陶盤,并不屬于玉器,排除B項;圖一屬于黃河流域遺址,圖二屬于遼河流域遺址,圖三屬于長江流域遺址,且題干并未反映出早期國家夏商周時期的信息,排除D項。故選C項。21.(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興隆洼遺址中出土了石鋤、石鏟、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魚鏢等復合工具,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了經過人工棧培的粟。據此推斷,興隆洼時期(

)A.原始農業(yè)發(fā)展 B.家畜飼養(yǎng)出現(xiàn)C.原始聚落發(fā)展 D.糧食剩余出現(xiàn)【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興隆洼遺址中出土了石鋤、石鏟、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魚鏢等復合工具,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了經過人工棧培的粟”,可知與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聚落,意思是人類聚居和勞動的場所,以農耕畜牧為基礎的定居聚落的出現(xiàn),是人類通向文明社會的共同的起點。因此材料反映興隆洼時期原始聚落發(fā)展,C項正確;原始農業(yè)發(fā)展,與刀、匕形器、魚鏢等復合工具不符,排除A項;家畜飼養(yǎng)是指以飼養(yǎng)家畜為主來達到某種目的,遠古時期人們飼養(yǎng)家畜為的是解決溫飽問題,與題干信息“興隆洼遺址中出土了石鋤、石鏟、石斧等石制工具以及刀、匕形器、魚鏢等復合工具,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了經過人工棧培的粟”,沒有聯(lián)系,排除B項;糧食剩余出現(xiàn),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22.(2024·內蒙古包頭·中考真題)西安半坡遺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粟的遺存。在其中一個深不足1米,底徑約1米的窖穴內有粟粒朽灰堆積,專家推測其為儲糧窖。據此可知,半坡先民(

)A.掌握人工取火技術 B.處于打制石器時代C.過著農耕定居生活 D.依靠食物采集為生【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西安半坡遺址的房屋、窖穴、墓葬中發(fā)現(xiàn)了很多粟的遺存。在其中一個深不足1米,底徑約1米的窖穴內有粟粒朽灰堆積,專家推測其為儲糧窖”可知,半坡人已經會種植粟,也就是出現(xiàn)了原始農業(yè)。隨著原始農業(yè)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居住的場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種區(qū)域的附近了,C項正確;距今約3萬年的山頂洞人就已經掌握了人工取火技術,且材料中沒有涉及半坡先民用火情況,排除A項;打制石器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產工具,但不能作為定居的依據,排除B項;材料主旨反映半坡先民過著農耕定居生活,粟的遺存并不能推導出半坡先民依靠食物采集為生,排除D項。故選C項。23.(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蘇州塘北遺址的良渚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出土了房屋基址,還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古水稻田遺跡、墓葬等。墓中隨葬玉石器等,顯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這表明當時的人們()A.過著原始農耕生活 B.還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C.開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答案】A【解析】據題干“蘇州塘北遺址的良渚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出土了房屋基址,還發(fā)現(xiàn)了大面積古水稻田遺跡、墓葬等。墓中隨葬玉石器等,顯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可知,這表明當時的人們過著原始農耕生活,A項正確;題干中墓中隨葬玉石器等,顯示墓主人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說明有了貧富差距,還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說法錯誤,排除B項;開始使用打制石器說法錯誤,良渚文化遺存是新石器時期,排除C項;以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夏朝,時空觀念錯誤,良渚文化時期不是夏朝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24.(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遺址發(fā)現(xiàn)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tǒng),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這可用于印證良渚古城(

)A.初步產生物品交換 B.已經出現(xiàn)早期國家C.廣泛使用青銅工具 D.開始推廣牛耕技術【答案】B【解析】根據“古城和外圍水利系統(tǒng),據估算,其工程總量超過1000萬立方米”聯(lián)系所學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距今5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qū)已經出現(xiàn)早期國家,進入了文明社會,B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原始社會時期人們?yōu)榱松嫱ㄟ^物品交換來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源,排除A項;商朝時期廣泛使用青銅工具,排除C項;牛耕技術開始推廣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25.(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處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由野豬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絲狀態(tài)的家蠶以及大量的農作物。這反映了當時(

)A.農桑文明的出現(xiàn) B.山頂洞人的存在C.紡織技術的成熟 D.城市功能的完備【答案】A【解析】據題干“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一處距今5300多年的都邑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由野豬牙雕刻而成的、外形酷似正在吐絲狀態(tài)的家蠶以及大量的農作物”和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當時出現(xiàn)了原始農業(yè),也存在種桑養(yǎng)蠶現(xiàn)象,這說明了當時中原地區(qū)農桑文明的出現(xiàn),A項正確;山頂洞人的化石是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fā)現(xiàn)的,與題干中河南省遺址不符,排除B項;正在吐絲狀態(tài)的家蠶反映的是當時出現(xiàn)了養(yǎng)蠶繅絲,不能說明當時紡織技術的成熟,排除C項;題干信息中未出現(xiàn)該遺址有城市功能,反映的是原始農業(yè)的產生和養(yǎng)蠶繅絲的出現(xiàn),因此,城市功能的完備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26.(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源于約8000年前的“龍”形,遍布中華大地,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今天,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這最能體現(xiàn)的中華人文精神是(

)A.華夏認同 B.革故鼎新 C.道法自然 D.和而不同【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源于約8000年前的“龍”形,遍布中華大地,貫穿整個新石器時代直至今天,成為中華民族共有的圖騰”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意在說明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圖騰,說明中華民族有著認同感,A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革故鼎新的問題,排除B項;道法自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道家的思想,排除C項;和而不同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思想,排除D項。故選A項。27.(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鑄就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黃帝 B.堯 C.舜 D.禹【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炎黃部落聯(lián)盟以后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A項正確;堯、舜、禹是黃帝之后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為部落聯(lián)盟貢獻了力量,但并非是人文初祖,排除BCD項。故選A項。1.(2023·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脊艑W者在云南、北京等地發(fā)現(xiàn)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如下圖位于M處的遺址最有可能是(

)A.北京人遺址 B.河姆渡遺址C.半坡遺址 D.二里頭遺址【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脊艑W者在云南、北京等地發(fā)現(xiàn)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是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如圖位于M處的遺址最有可能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的北京人遺址,A項正確;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排除B項;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排除C項;二里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排除D項。故選A項。2.(2023·山東青島·中考真題)遺址是古人無聲的語言,是與我們跨越時空的對話。周口店遺址是中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之一。該遺址能夠告訴我們(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種植水稻C.半坡人會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開墾耕種【答案】A【解析】據題干“周口店遺址”結合所學可知,周口店遺址,又稱“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鎮(zhèn)龍骨山,誕生于約三至七十萬年前,是世界范圍內更新世古人類遺址中內涵較豐富、材料較齊全、較有科研價值的遺址之一。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木棒;靠采集、狩獵為生;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A項正確;河姆渡人在浙江余姚,排除B項;半坡人在陜西西安,排除C項;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屬于神話傳說,排除D項。故選A項。3.(2023·山東東營·中考真題)下圖是1959年古人類學家根據發(fā)掘出來的頭骨化石復原的某原始人類頭像。這一原始人類是(

)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答案】C【解析】根據課本北京人的相關內容以及圖片可知,圖片反映的是北京人頭部復原圖。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生活在約70--2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一帶,屬于直立人,會使用天然火,懂得保存火種,會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C項正確;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的云南元謀,圖片沒有涉及,排除A項;藍田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到115萬年,圖片沒有涉及,排除B項;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會人工取火,圖片沒有反映,排除D項。故選C項。4.(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距今150萬年的元謀人,A項正確;北京人距今30萬年不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排除B項;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項。故選A項。5.(2023·吉林·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研究北京人、山頂洞人等遠古人類最可靠的證據是(

)A.傳說 B.文獻 C.化石 D.影像【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始人類時期,沒有文字,研究原始人類歷史的主要依據的是化石和遺址。北京人、山頂洞人等早期人類的研究中,最重要的證據是化石,C項正確;傳說屬于后世的編造和藝術加工,不具有客觀性,排除A項;原始人類時期,沒有文字記錄,排除B項;影像屬于后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不具有客觀性,排除D項。故選C項。6.(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下列古人類中,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使用打制石器和火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馬壩人 D.山頂洞人【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測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他們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和石砧等,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叫做“舊石器時代”。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因此,題干遠古人類是指北京人,B項正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馬壩人距今12.95萬年至13.5萬年,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均與題干“約70萬—20萬年”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項。7.(2023·甘肅蘭州·中考真題)考古學者在云南省元謀縣發(fā)掘出遠古人類的兩顆門齒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fā)現(xiàn)了炭屑和燒骨。這說明元謀人(

)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經從事農業(yè)生產C.已經進入磨制石器時代 D.廣泛使用青銅工具【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還發(fā)現(xiàn)了炭屑和燒骨?!笨芍谠\人遺址,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兩顆門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塊燒骨。證明元謀人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A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元謀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未體現(xiàn)從事農業(yè)生產,排除B項;元謀人屬于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項;我國在商周時期廣泛使用青銅工具,排除D項。故選A項。8.(2023·湖南邵陽·中考真題)比較“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現(xiàn)代人頭像”圖片可知,北京人(

)“古猿頭像”

“北京人頭部復原像”

“現(xiàn)代人頭像”A.仍然保留猿類特征 B.能夠使用磨制石器C.完全具備現(xiàn)代人特征 D.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答案】A【解析】據題干“古猿頭像”“北京人頭部復原像”“現(xiàn)代人頭像”可知,北京人與現(xiàn)代人差別較大,與古猿的形態(tài)相似,A項正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項;山頂洞人具備現(xiàn)代人的特征,排除C項;北京人未開始從事農業(yè)生產,排除D項。故選A項。9.(2023·廣西·中考真題)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遺址共發(fā)現(xiàn)了6個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這些化石可用于研究(

)A.人類起源 B.農耕生活 C.部落聯(lián)盟 D.社會制度【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考古工作者在北京人遺址共發(fā)現(xiàn)了6個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A項正確;農耕生活,與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相關,而北京人遺址中的北京人是居住在山洞中的原始人類,排除B項;部落聯(lián)盟,是指原始社會末期幾個親近部落由于某種需要結成暫時或永久性的聯(lián)盟的社會組織,與北京人遺址中的北京人的史實不符,排除C項;社會制度,是指反映并維護一定社會形態(tài)或社會結構的各種制度的總稱,包括社會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制度,與北京人遺址中的北京人的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題)我國擁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鄖縣人)遺址,是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元謀人與北京人之間的空隙。該遺址屬于我國(

)A.百萬年人類史范疇 B.一萬年文化史范疇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疇 D.原始農耕時代范疇【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該遺址填補了元謀人與北京人之間的空隙,所以距今約百萬年左右,屬于我國百萬年人類史范疇,A項正確;該遺址時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屬于一萬年文化史范疇,排除B項;該遺址時代位于北京人之前,不可能屬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疇,排除C項;距今約7000多年,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原始農耕文化開始興起,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地區(qū)之一,與題干材料“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百萬年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2023·湖南懷化·中考真題)考古學家在某一早期人類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古人類頭骨化石,頭骨具有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額骨突出等特征;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用火痕跡。該早期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答案】B【解析】據題干“頭骨具有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額骨突出等特征;遺址中還發(fā)現(xiàn)有灰燼、燒石和燒骨等用火痕跡。”結合所學可知,北京人的外表與現(xiàn)代人基本相似,但還保留著猿的某些特征,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下肢較上肢略長,能直立行走,學會保存火種,B項正確;元謀人遺址只發(fā)現(xiàn)了門齒化石,并未發(fā)現(xiàn)古人類頭骨化石,排除A項;山頂洞人的體貌特征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排除C項;半坡人已進入農耕時代,從事農業(yè)生產,體貌特征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排除D項。故選B項。12.(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一位導游在介紹某遺址時提到的關鍵詞有:約70萬—20萬年、保存火種、打制粗糙石器。該遺址可能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C.山頂洞人遺址 D.河姆渡人遺址【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年至20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苦的斗爭,過著群居生活。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B項正確;元謀人生活在距今約170萬年的云南省元謀縣,排除A項;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頂部,排除C項;河姆渡人距今約7000年,是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排除D項。故選B項。13.(2023·江蘇常州·中考真題)人類發(fā)展歷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質的工具進行勞動。下列勞動工具中,最能直接證明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居民生產狀況的是(

)A.石器 B.骨耜 C.銅鏟 D.鐵鏵【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時代,農具出現(xiàn)了骨耜,B項正確;打制石器是舊石器時期的工具,與河姆渡人不符,排除A項;河姆渡人還不會使用金屬工具,銅鏟、鐵鏵不符合題意,排除CD項。故選B項。14.(2023·西藏·中考真題)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人已經開始了原始農耕生活,其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A.水稻 B.粟 C.黍 D.玉米【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人懂得種植水稻,A項正確;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早懂得種植粟,排除B項;黍,是黃米,五谷之一,有粘性,起源于我國北方地區(qū),排除C項;玉米是明朝時從美洲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排除D項。故選A項。15.(2023·山東菏澤·中考真題)山東淄博趙家徐姚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在該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紅燒土,即用火燒烤過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這可印證該遺址居民(

)A.能夠飼養(yǎng)家畜B.廣泛使用石器C.過著定居生活 D.從事農業(yè)生產【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在該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紅燒土,即用火燒烤過的黏土,常用于建造房屋”可知,山東淄博趙家徐姚遺址已經懂得燒制黏土、建造房屋,這說明該遺址居民已經開始過定居生活,C項正確;能夠飼養(yǎng)家畜,廣泛使用磨制石,從事農業(yè)生產等,都是原始農業(yè)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但材料未體現(xiàn)這些,排除ABD項。故選C項。16.(2023·山東聊城·中考真題)“人類第一次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增殖天然的產品,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下列先民中從事這一“活動”的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山頂洞人【答案】C【解析】由材料“人類第一次通過自己的活動來增殖天然的產品,從而改變了整個社會的經濟面貌,對人類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可知,這是對栽培谷物等農業(yè)種植方面的描述,據此分析,河姆渡人最早種植水稻,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C項正確;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生活在舊石器時代,以采集、狩獵等為生,沒有從事原始農業(yè)生產,排除ABD項。故選C項。17.(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題)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以下三個從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圖1

稻谷

圖2

豬紋陶缽

圖3

骨耜A.人類的起源 B.原始農耕生活C.遠古的傳說 D.早期國家產生【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圖片“河姆渡遺址出土文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它們共同反映了原始農耕生活:河姆渡人遺址發(fā)現(xiàn)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跡,表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農業(yè)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河姆渡人還會制作陶器和玉器,如豬紋陶缽,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yǎng)的出現(xiàn)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fā)展,是原始農業(yè)興起和發(fā)展的重要標志,B項正確;人類起源的內容主要包括元謀人、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等,排除A項;遠古的傳說主要包括黃帝、炎帝,堯舜禹時期的傳說等,排除C項;夏商周時期屬于早期國家的產生,排除D項。故選B項。18.(2023·山東濟南·中考真題)城子崖遺址是龍山文化的命名地,其制陶工藝最具特色。在對城子崖遺址首次發(fā)掘中,出土的龍山文化的標志性陶器是(

)A.彩陶 B.紅陶 C.灰陶 D.黑陶【答案】D【解析】城子崖遺址,新石器時代城址,位于濟南市章丘區(qū)龍山鎮(zhèn)龍山村東北,巨野河東岸、膠濟鐵路的北側,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年代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100年。在遺址內首次發(fā)現(xiàn)以磨光黑陶為顯著特征的新石器時代遺存,最初稱之為“黑陶文化“,后以遺址命名為“龍山文化“,現(xiàn)在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D項正確;龍山文化的標志性陶器是黑陶,不是彩陶、紅陶、灰陶,排除ABC項。故選D項。19.(2023·貴州銅仁·中考真題)下圖是根據遠古人類考古遺址繪制的復原畫。至今,我國西南地區(qū)一些少數(shù)民族還在采用這種古老的建筑形式。修建這種房屋的遠古居民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答案】C【解析】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以木樁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這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對中國古典建筑產生了重要影響,C項正確;元謀人和北京人過的是穴居生活,排除AB項;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而題中房屋是干欄式建筑,排除D項。故選C項。20.(2023·北京·中考真題)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以下材料可作為我國原始農業(yè)發(fā)展證據的是(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C.農耕生活想象圖 D.曲轅犁模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我國原始農業(yè)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考古工作者發(fā)現(xiàn)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遺存,反映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B項正確;A項圖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會用石塊、獸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種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項;想象圖不能作為證據,排除C項;曲轅犁反映的是唐朝農業(yè)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B項。2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題)我國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城址是湖南澧縣的(

)A.北京人遺址 B.山頂洞人遺址 C.城頭山遺址 D.河姆渡遺址【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城頭山古文化遺址,是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是中國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的遺址,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發(fā)現(xiàn)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C項正確;北京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均在北京,河姆渡遺址在浙江,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22.(2023·山東濟寧·中考真題)考古發(fā)現(xiàn),河姆渡遺址中有大量稻谷、谷殼、稻稈和稻葉堆積,稻谷外形完整,顆粒大小接近現(xiàn)代的栽培稻。這可以證明河姆渡人(

)A.懂得人工取火 B.人工栽培水稻C.飼養(yǎng)多種家畜 D.使用鐵制農具【答案】B【解析】據題干“河姆渡遺址中有大量稻谷、谷殼、稻稈和稻葉堆積,稻谷外形完整,顆粒大小接近現(xiàn)代的栽培稻?!笨芍幽范稍歼z址出現(xiàn)大量的稻谷說明河姆渡人已經掌握人工栽培水稻的技術,B項正確;人工取火、家畜飼養(yǎng)與水稻種植無關,排除AC項;鐵制農具最早使用是在春秋時期,排除D項。故選B項。23.(2023·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中國新聞兩報道:“紅山文化是中華文化滿天星斗中閃亮的一顆,”由此可知,紅山文化(

)A.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重要成員B.是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唯一依據C.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魚紋彩陶盆”D.直接證明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紅山文化發(fā)源于東北地區(qū)西南部,“紅山文化是中華文化滿天星斗中閃亮的一顆”說明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發(fā)展,A項正確;“唯一依據”說法過于絕對,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的依據,有考古發(fā)現(xiàn)、文獻記載、影視資料等,排除B項;仰韶文化代表性的器物是“人面魚紋彩陶盆”,排除C項;紅山文化無法直接證明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排除D項。故選A項。24.(2023·新疆·中考真題)在河南東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處距今8000多年的舞陽賈湖遺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豬骨骼。這證實賈湖居民(

)A.已經學會保存火種 B.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C.過著原始農耕生活 D.會制作簡單樂器骨哨【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豬骨骼”分析可知,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家豬骨骼證明賈湖居民已經學會水稻種植和畜養(yǎng),他們過著原始的農耕生活,C項正確;已經學會保存火種,與材料反映的從事原始農耕生活無關,排除A項;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與材料反映的從事原始農耕生活無關,排除B項;會制作簡單樂器骨哨,與材料反映的從事原始農耕生活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5.(2023·廣東·中考真題)距今約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時期的良渚文化遺址權貴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等。這說明,當時(

)A.原始農業(yè)形成B.社會分化出現(xiàn)C.禪讓制度盛行 D.中央集權確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表明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裝飾的物品、手工藝品等,說明社會分化出現(xiàn),B項正確;“象牙梳、象牙雕筒”“玉琮、玉鉞、漆器、象牙器”與農業(yè)無關,排除A項;禪讓制度是部落聯(lián)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秦朝確立中央集權制度,排除D項。故選B項。26.(2023·甘肅金昌·中考真題)原始人類經歷了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推動上述演進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術的進步 B.生活方式的轉變C.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改進【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的演進過程?!焙退鶎W可知,制造和利用生產工具是人類進人文明時代的標志,而生產工具的改進是原始人類從群居到聚族而居、從采集到種植、從狩獵到飼養(yǎng)家畜這個演進過程的決定力量,D項正確;采集到種植等的轉變和建筑技術的進步無關,排除A項;生活方式的轉變有助于推動人類的演進,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項;飼養(yǎng)水平的提高與從采集到種植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27.(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中國農業(yè)生產具有悠久的歷史。下列能反映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生活的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C.山頂洞人遺址 D.河姆渡人遺址【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文明的代表,河姆渡人遺址能夠反映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生活,D項正確;元謀人遺址發(fā)現(xiàn)在云南元謀縣,且尚未進入農業(yè)文明時期,排除A項;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在北京周口店,不屬于長江流域,且尚未進入農業(yè)定居生活時代,排除B項;山頂洞人遺址發(fā)現(xiàn)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洞穴中,也不屬于長江流域,且尚未進入農業(yè)定居生活時代,排除C項。故選D項。28.(2023·湖北武漢·中考真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參觀河姆渡遺址時說,河姆渡先民開拓了人類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這反映了(

)A.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 B.手工業(yè)成為當時主要的生產部門C.河姆渡居民開始飼養(yǎng)家禽家畜 D.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起源地之一【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河姆渡先民開拓了人類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苯Y合所學可知,河姆渡居民屬于長江流域的居民,題干表明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起源地之一,D項正確;河姆渡居民不是黃河流域居民,排除A項;手工業(yè)沒有成為當時主要的生產部門,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河姆渡居民開始飼養(yǎng)家禽家畜,排除C項。故選D項。29.(2023·福建·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國史前時期(

)A.先民的審美觀念 B.國家的政治形態(tài)C.漢字的基本結構 D.青銅的冶煉技術【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這兩件彩陶上面都有精美的紋飾,可以用來研究先民的審美觀念,A項正確;我國史前時期尚未出現(xiàn)國家的政治形態(tài),排除B項;彩陶上面沒有出現(xiàn)文字,排除C項;陶器與青銅冶煉技術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0.(2023·山西·中考真題)下圖中的文物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據此推測,“耒耜”可用于(

)骨耜及裝有木柄的復原圖A.取火 B.耕地 C.紡織 D.制陶【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工具“耒耜”,其“人土曰耜,耜柄曰耒”?!笨芍挥谡憬嘁Φ暮幽范扇耸俏覈L江流域農耕時代的代表,他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河姆渡人的農耕,未涉及取火,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河姆渡人的農耕,未體現(xiàn)紡織,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河姆渡人的農耕,未闡述制陶,排除D項。故選B項。31.(2023·甘肅天水·中考真題)大地灣遺址(位于甘肅天水秦安)是我國新石器時代重要的文化遺址之一。該遺址發(fā)掘房址241座,還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據此推斷,大地灣原始居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是(

)A.集體群居 B.采集漁獵 C.農耕定居 D.鐵犁牛耕【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該遺址發(fā)掘房址241座”表明大地灣原始居民過著定居的生活,“還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表明大地灣原始居民已經有原始農耕,C項正確;“該遺址發(fā)掘房址241座”不能說明是集體生活,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采集漁獵,排除B項;鐵犁牛耕是春秋時期出現(xiàn)的,排除D項。故選C項。32.(2023·山東濱州·中考真題)10000多年前,中華大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此后,我們的祖先開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農業(yè)、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逐漸產生和發(fā)展。下列選項中能證實這一說法的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山頂洞人遺址 D.河姆渡遺址【答案】D【解析】據所學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的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欄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種植水稻。飼養(yǎng)豬、狗和水牛。制造陶器、玉器和樂器;會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河姆渡人的生活特征符合題干“開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農業(yè)、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逐漸產生和發(fā)展?!钡拿枋觯珼項正確;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都處在舊石器時代,未從事農業(yè)生產,排除ABC項。故選D項。33.(2023·陜西·中考真題)陜西西安有豐富的文物資源。下列考古發(fā)現(xiàn)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A.甲骨文 B.商鞅銅方量 C.人面魚紋彩陶盆 D.司母戊鼎【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約6000年前,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在半坡遺址出土了人面魚紋彩陶盆,C項正確;甲骨文主要出現(xiàn)在商朝,排除A項;商鞅銅方量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銅器,排除B項;司母戊鼎是商朝時制作的青銅器,排除D項。故選C項34.(2023·天津·中考真題)根據考古發(fā)現(xiàn),遠古農耕時代的河姆渡人最有可能吃到的是(

)A.粟 B.水稻 C.葡萄 D.甘薯【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7000年的長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欄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種植水稻,B項正確;粟是半坡原始居民種植的農作物,排除A項;葡萄是漢朝從西域引進的,排除C項;甘薯是明朝從美洲引進的,排除D項。故選B項。35.(2023·江西·中考真題)給下圖擬定標題,合適的是(

)A.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 B.山頂洞人采集場景想象圖C.河姆渡人生活場景想象圖 D.半坡人農耕場景想象圖【答案】C【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圖片中的原始先民具有的特點有:住著桿欄式的房屋,會使用火,馴養(yǎng)小動物。由此可見該原始先民是河姆渡人。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欄式房屋,過著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長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該圖片的合適標題為河姆渡人生活場景想象圖,C項正確;北京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洞穴當中,排除A項;山頂洞人居住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shù)亩囱ó斨?,排除B項;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排除D項。故選C項。36.(2023·四川宜賓·中考真題)文物承載著歷史的信息。運用圖中所示文物可研究(

)A.早期人類起源 B.原始農耕生活C.遠古炎黃聯(lián)盟 D.早期國家產生【答案】B【解析】根據“河姆渡骨耜、河姆渡豬紋陶缽、半坡彩陶盆、河姆渡遺址稻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半坡遺址位于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距今約6000年,是我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半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種植的糧食作物是粟,能制造色彩艷麗的彩陶;河姆渡遺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約7000年左右,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居住干欄式房屋,種植的農作物是水稻,使用磨制石器,會制造陶器。所以題干圖片反映的是原始農耕生活,B項正確;早期人類起源與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相關,排除A項;遠古炎黃聯(lián)盟生活在距今約四五千年,圖片沒有涉及,排除C項;早期國家產生是在夏商周時期,圖片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37.(2023·云南·中考真題)中國是農業(yè)大國,農業(yè)生產歷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國原始農業(yè)的發(fā)展情況,下列最為可信的依據是(

)A.史書記載 B.考古發(fā)現(xiàn) C.神話傳說 D.主觀推測【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可信度最高,考古發(fā)現(xiàn)屬于一手史料,B項正確;關于我國原始農業(yè)的史書記載是后人所作,屬于二手史料,排除A項;神話傳說的真實性有待考究,屬于二手史料,排除C項;主觀推測不屬于一手史料,排除D項。故選B項。38.(2023·廣東廣州·中考真題)有學者認為,堯舜禹和“堯舜禹時代”是兩個既有聯(lián)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堯舜禹或許不一定可以一一據實,但以堯舜禹為代表的這個“時代”是肯定存在的,因為在考古學上,明顯就存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一般稱之為“龍山時代”,甚至還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時代”。這說明(

)A.我國有文字可考歷史從商朝開始 B.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C.歷史傳說具有一定的考古學意義 D.世襲制的出現(xiàn)是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堯舜禹或許不一定可以一一據實,但以堯舜禹為代表的這個‘時代’是肯定存在的”,可知”堯舜禹“雖然不一定可以一一據實,但所代表的這個時代在考古學上已經證明是肯定存在的,由此說明歷史學說并非完全虛構,而是具有一定的考古學意義,C項正確;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甲骨文開始,但在題干中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排除A項;題干并不是證明炎帝和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而是說明遠古傳說具有一定的考古學意義,排除B項;夏朝建立后世襲制取代禪讓制,但在題干中并沒有得到體現(xiàn),排除D項。故選C項。39.(2023·山東濰坊·中考真題)“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這描述了(

)A.禪讓制 B.分封制 C.世襲制 D.郡縣制【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焙退鶎W可知,堯因舜“孝”進行推薦,后來舜繼堯位,反映了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首領位子的傳遞方法禪讓制,A項正確;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排除B項;世襲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遜位后,將皇帝的九五之尊轉給自己的子孫的傳承制度,排除C項,郡縣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員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處在中央的管轄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國家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A項。40.(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是首屆株洲旅游發(fā)展大會的宣傳標語。標語中的“神農”指的是(

)A.堯 B.黃帝 C.禹 D.炎帝【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圖片信息“神農福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炎帝是中國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首領之一,號神農氏。傳說他教民開荒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今湖南炎帝陵炎帝廟里仍供奉著炎帝像,與題干信息“神農福地”相符,D項正確;堯是中國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首領之一,他鼓勵人們開墾農田,發(fā)展歷法,排除A項;黃帝與炎帝聯(lián)合打敗蚩尤,與炎帝一起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名軒轅,排除B項;禹全身心投入治水,被尊稱為“大禹”,排除C項。故選D項。41.(2023·湖南張家界·中考真題)傳說圖中供奉的人物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還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交換物品。該人物是(

)A.黃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傳說中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fā)明紡織,會煮鹽,教人們通商交換。制作樂器琴瑟,有最早的圖文和歷法知識,B項正確;傳說中,黃帝教人們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煉銅,發(fā)明了弓箭和指南車,排除A項;傳說中,大禹用疏導的方法解決了黃河的水患,排除C項;蚩尤,是傳說中制造兵器的人,排除D項。故選B項。42.(2023·黑龍江·中考真題)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出現(xiàn)的華夏族逐漸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其首領被后人尊奉為“人文初祖”的是(

)A.黃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黃帝和炎帝 D.堯、舜、禹【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根據遠古傳說,黃帝和炎帝是五六千年前黃河流域的杰出部落聯(lián)盟首領,他們聯(lián)合起來,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此后他們的部落不斷發(fā)展壯大,成為今天華夏族的前身,因此被后人尊奉為“人文始祖”,中國人也以炎黃子孫自居,C項正確;蚩尤是炎帝、黃帝聯(lián)合起來在涿鹿之戰(zhàn)中打敗的部落首領,排除AB項;堯、舜、禹是炎帝、黃帝之后根據禪讓制產生的黃河流域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排除D項。故選C項。43.(2023·河南·中考真題)有學者說,在我國史前時期的各個文化區(qū)當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yōu)勢,扮演了中華文明大熔爐的角色。該學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區(qū)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

)A.產生時間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C.發(fā)展相對獨立 D.體系最為完備【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yōu)勢,扮演了中華文明大熔爐的角色”的信息可知,題干材料表明中原文化地理位置優(yōu)越,在中華文明中占據重要位置,起到了大熔爐的角色,居于核心地位,B項正確;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產生時間最早的問題,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發(fā)展相對獨立的問題,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題干材料沒有體現(xiàn)體系最為完備的問題,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44.(2023·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被后人尊崇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黃帝和堯 B.炎帝和黃帝 C.炎帝和舜 D.堯和舜【答案】B【解析】據所學可知,阪泉之戰(zhàn)中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lián)盟形成。涿鹿之戰(zhàn)中,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在這一過程中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內外的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B項正確;堯、舜、禹都是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與人文初祖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45.(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今天的耒水和耒陽等地名因誰在此發(fā)明耒耜而得名(

)A.炎帝 B.黃帝 C.禹 D.彝【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謀求和改善生存條件,炎帝神農氏歷盡艱辛,巡游至林竹茂繁、古樹參天、奇峰入云、土地肥沃的汝城耒山,架棚筑穴,斫木為料,劃地為圖,制作耒耜,發(fā)明了人類第一件耕作農具——耒耜,因其作于耒山,故以耒冠其名。A項正確;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并發(fā)明弓箭,排除B項;禹治理水患,建立夏朝,排除C項;彝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46.(2023·重慶·中考真題)據古文獻記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都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lián)系起來,自認為是黃帝的后裔。這表明(

)A.夏、商、周均秉承“無為而治”理念 B.夏、商、周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C.推崇“君權神授”是先秦政治特點 D.中華民族同宗共祖意識源遠流長【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由題干中的“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時候”“把本族來源與黃帝族系聯(lián)系起來,都自認是黃帝族的后裔”等信息可以看出夏商周都有了族群認同的意識,說明了中華民族同宗共祖意識源遠流長,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擁有共同的先祖,體現(xiàn)的是民族認同,并未體現(xiàn)“無為而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同宗共祖意識,不能體現(xiàn)“夏、商、周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排除B項;題干材料是夏商周時期的,不是先秦,排除C項。故選D項。47.(2023·重慶·中考真題)在我國古文獻中,記錄有這樣的傳說:神農“作耒相,教天下種谷,立歷日……”這一傳說(

)A.沒有來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農業(yè)的信息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現(xiàn) D.與考古發(fā)現(xiàn)完全一致【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神農‘作耒耜,教天下種谷,立歷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炎帝號神農氏,其部落主要活動于陜西渭河流域。傳說炎帝教民開墾耕種,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這一傳說含有原始農業(yè)氣息,B項正確;此傳說來源于古文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私有制的出現(xiàn),排除C項;目前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只能印證其中的一部分,D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故選B項。48.(2022·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海內外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每年,滿懷虔誠與崇敬的中華兒女會以多種形式祭祀炎帝和黃帝。其原因是A.他們創(chuàng)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 B.他們帶領人們根治了水患C.他們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們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答案】C【解析】距今約四五千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lián)合在涿鹿一戰(zhàn)中打敗蚩尤部落。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中華民族的主干部分。黃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C項正確;黃帝炎帝時期沒有創(chuàng)造了使用至今的漢字,排除A項;黃帝炎帝時期沒有治理水患,排除B項;炎帝黃帝時期沒有建立國家,排除D項。故選C項。49.(2023·貴州貴陽·中考真題)考古發(fā)現(xiàn)是研究史前時期的重要依據之一,歷慎思同學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活動一【探尋我國百萬年人類史】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1)下圖中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位于處;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處。(填寫圖中字母即可)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活動二【探尋我國一萬年文化史】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和遺物在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發(fā)現(xiàn),約有一萬余處。(2)將活動二中圖1、圖2、圖3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推論進行連線??脊虐l(fā)現(xiàn)

推論圖①

推論1:出現(xiàn)了制陶業(yè),改變了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圖②

推論2: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異等圖③

推論3:出現(xiàn)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原始農業(yè)出現(xiàn)等活動三【探尋我國五千年文明史】良渚古城遺址陶寺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300-4300年,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一個20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tǒng),及同時期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shù)十件至數(shù)百件數(shù)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禮器。陶寺都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300-4000年,遺址中有一個圍墻環(huán)繞的宮城。城內有兩處高等級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龍盤等表明墓主人尊貴身份的禮器,城內還出土小件青銅器和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壺。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于河南偃師,距今約4100年左右,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宮殿建筑群。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型墓葬和手工業(yè)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qū)和墓葬群,還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3)說出活動三中三處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有哪些共同點,并概括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的重要意義。(4)綜上所述,請你為歷慎思同學的歷史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答案】(1)AB(2)(3)共同點:都出現(xiàn)了宮殿或宮城;都發(fā)現(xiàn)了墓葬;都發(fā)現(xiàn)了禮器等。重要意義:距今約5000-4000年左右,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都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4)主題: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探源等【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位于云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A處就是元謀人被發(fā)現(xiàn)地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遺址堆積層厚40多米。這處遺址最先于1921年被發(fā)現(xiàn),后來人類學家根據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3顆牙齒化石,將活動在這里的古人類命名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B處是北京人被發(fā)現(xiàn)地點。(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1北京門頭溝遺址出土的東西和河姆渡遺址出土稻谷和骨耜對比,可以得出推論3出當時已經出現(xiàn)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原始農業(yè)出現(xiàn)等。圖2得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干欄式建筑對比,可以推論2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異等。根據圖3半坡遺址的陶瓷和江西仙人洞的陶罐、河姆渡遺址的豬紋陶缽,可以得出推論1出現(xiàn)了制陶業(yè),改變了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3)共同點:根據材料三“良渚古城遺址由宮殿區(qū)、內城和外城組成“”“陶寺都城遺址有一個圍墻環(huán)繞的宮城城內外”“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了宮殿建筑群”可知,共同點是都出現(xiàn)了宮殿或宮城。根據材料三“良渚古城遺址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陶寺都城遺址城內有兩處高等級墓地,大型墓葬中分布”“二里頭遺址在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型墓葬和手工業(yè)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qū)和墓葬群”可知,共同點是都發(fā)現(xiàn)了墓葬。根據材料三“良渚古城遺址隨葬著數(shù)十件至數(shù)百件數(shù)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禮器”“陶寺都城遺址,大的墓葬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龍盤等表明墓主人尊貴身份的禮器”“二里頭遺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可知,共同點是都發(fā)現(xiàn)了禮器等。重要意義:根據材料三,良渚古城遺址、陶寺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證明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都出現(xiàn)了早期國家。(4)主題:根據上述材料關于我國早期人類起源可擬定一個主題為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或中華文明探源等。1.(2022·遼寧阜新·中考真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將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北京。距今約70萬—20萬年,在這里生活的遠古人類是(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河姆渡人【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區(qū),他們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B項正確;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排除A項;山頂洞人會人工取火,排除C項;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長江下游的古人類,排除D項。故選B項。2.(2022·四川宜賓·中考真題)可用來判定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某處古人類遺址屬于舊石器時代的直接證據是(

)A.用火場景想象圖 B.出土的生產工具C.北京人復原頭像 D.上古時期的傳說【答案】B【解析】據題干關鍵信息“舊石器時代的直接證據”可知,考古出土的生產工具是第一手史料,是可信度最高的史料,可以作為直接證據對歷史史實進行判斷,B項正確;用火場景想象圖,是人們的想象,不可以作為直接證據,排除A項;北京人復原頭像,是復原頭像不是第一手史料,不可以作為直接證據,排除C項;傳說的可信度不高,不可以作為直接證據,排除D項。故選B項。3.(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北京人頭蓋骨化石(見如圖)可用于研究(

)A.人類的起源 B.禪讓的形成 C.農業(yè)的發(fā)展 D.國家的產生【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的文字信息“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考古發(fā)現(xiàn)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脊艑W家發(fā)掘出北京人頭蓋骨、用火遺跡、近10萬件石器和大量的動物化石,為研究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狀況提供了重要證據,A項正確;禪讓制形成于傳說中的堯舜禹時期,排除B項;農作物種植是原始農業(yè)興起和發(fā)展的標志之一,排除C項;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排除D項。故選A項。4.(2022·山東聊城·中考真題)“在長期的勞動中,人類逐漸學會如何說話、制作工具和使用火,從而進化成了‘人’?!边@里的“進化”應發(fā)生在(

)A.舊石器時代 B.河姆渡文化時期 C.半坡文化時期 D.堯舜禹時代【答案】A【解析】根據“人類逐漸學會如何說話、制作工具和使用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舊石器時代時期,早期人類會制作工具和使用火,A項正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時期過定居生活,會種植農作物,排除BC項;堯舜禹時代不是早期人類時期,排除D項。故選A項。5.(2022·廣東·中考真題)皮洛遺址位于四川省稻城縣。該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距今已有13萬年、兩面打制的手斧。這些手斧產生于(

)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 C.青銅時代 D.鐵器時代【答案】A【解析】舊石器時代從距今約300萬年前開始,延續(xù)到距今1萬年左右止。依據材料“13萬年”和“兩面打制的手斧”可知是舊石器時代,A項正確;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制石器,排除B項;青銅時代是指商周時期,排除C項;鐵器時代是春秋后期開始,排除D項。故選A項。6.(2022·山東東營·中考真題)考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