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_第1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_第2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_第3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_第4頁
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機械運動選拔卷(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長方形五星紅旗,如圖是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場景,根據(jù)圖片提供的信息估測該國旗的寬度,下列數(shù)據(jù)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A.1.8m B.3.3m C.4.8m D.5.5m解:由圖知,國旗的寬度大約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國旗寬度在3.3m左右。答案:B。2.我國研制的“億航”自動駕駛載人飛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懸停等功能。在一次試飛中,試飛員感覺地面“迎”他而來,這時飛機的運動狀態(tài)是()A.垂直起飛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懸停解:試飛員感覺地面“迎”他而來,說明地面相對飛機垂直運動,并且距離在不斷減小,如果以地面為參照物,飛機應該是垂直降落,故B正確。答案:B。3.某學生在測量記錄中忘記寫單位,下列哪個數(shù)據(jù)的單位是mm()A.普通課本一張紙的厚度是7 B.茶杯的高度是10 C.物理書的長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解:A、7mm接近一本書的厚度,普通課本一張紙的厚度約為0.07mm左右,故A不符合題意;B、茶杯的高度是10cm=100m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C、物理書的長度約為25cm左右,即252mm左右,故C符合題意;D、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7dm=1670mm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C。4.在商場內乘坐觀景電梯上升時,乘客說自己是靜止的,該乘客所選的參照物是()A.地面 B.上升的電梯 C.商場內的收銀員 D.貨架上的商品解:在商場內乘坐觀景電梯上升時,乘客相對地面、商場內的收銀員、貨架上的商品的位置均發(fā)生變化,則乘客相對它們來說是運動的,故ACD不符合;乘客相對上升電梯的位置沒發(fā)生變化,則乘客相對上升的電梯是靜止的,故B符合。答案:B。5.小蔣同學參加中考體育測試,結果最可能達到的是()A.實心球成績?yōu)?0m B.立定跳遠成績?yōu)?0m C.跳繩1s跳100次 D.1000m跑步用時4min解:A、中學生擲實心球的成績在10m左右,不可能達到40m。此選項不符合實際;B、中學生立定跳遠的成績在2m左右,不可能達到10m。此選項不符合實際;C、中學生1min跳繩可達100次,1s跳2次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D、中學生1000m跑的成績一般在3min40s左右,速度慢的需要4min。此選項符合實際。答案:D。6.兩列火車并排停在站臺上,你坐在車廂中向另一列車廂觀望。突然,你覺得自己的列車緩慢向東運動。則下列運動情況不可能發(fā)生的是()A.自己的車向東運動,另一列車沒有運動 B.自己的車沒有運動,另一列車向西運動 C.兩列車都向東運動,但自己車的速度較快 D.兩列車都向西運動,但另一列車的速度較慢解:A、自己的車向東運動,另一列車沒有運動,則以另一列車為參照物,覺得自己的列車緩慢向東運動,有可能。故A正確;B、自己的車沒有運動,另一列車向西運動,則以另一列車為參照物,覺得自己的列車緩慢向東運動,有可能。故B正確;C、兩列車都向東運動,但自己車的速度較快,則以另一列車為參照物,覺得自己的列車緩慢向東運動,有可能。故C正確;D、兩列車都向西運動,但另一列車的速度較慢,則以另一列車為參照物,覺得自己的列車應該向西運動,沒有可能。故D錯誤。答案:D。7.一短跑運動員在5s內跑完了50m,汽車行駛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從小到大的順序是()A.運動員、汽車、羚羊 B.汽車、羚羊、運動員 C.羚羊、汽車、運動員 D.運動員、羚羊、汽車解:運動員的速度v===10m/s;汽車行駛的速度是54km/h=54×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運動員,其次是汽車,最快的是羚羊。答案:A。8.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勻速直線運動”的是()A.B.C.D.解:A、s﹣t的圖象是變化的曲線,并且隨時間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體做加速運動。故A不符合題意;B、s﹣t圖象是變化的曲線,并且隨時間增加路程在變小,也就是物體做減速運動。故B不符合題意;C、該圖表示物體的速度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符合題意;D、該圖表示物體的速度均勻增大,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C。9.近來共享電動汽車成為人們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車30min行駛20km,則該車的平均速度為()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解:共享汽車行駛的路程s=20km,時間t=30min=h;共享汽車的平均速度:v===40km/h=40×=0.67km/min=40×=11.1m/s,故A正確,BCD錯誤。答案:A。10.如圖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v﹣t圖象中描述正確的是()A.B.C.D.解:設刻度尺的每小格尺寸為s和曝光時間為t,下面的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的速度v=。上面木塊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是恒量,知上面木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勻變速運動某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知t3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v3=.t4時刻上面木塊的速度v4=,則在時刻t3和時刻t4之間某瞬時兩木塊速度相同。故A正確,B、C、D錯誤。答案:A。11.甲、乙兩人進行100m賽跑,結果甲比乙超前10m到達終點。如果讓甲從原起跑線往后退10m起跑,乙仍從原起跑線起跑,兩人都保持原來的速度重新比賽,則比賽結果是()A.同時到 B.甲先到 C.乙先到 D.不能確定解:設甲用的時間為t,則速度為v1=,乙的速度v2==,第2次比賽時,s1′=100m+10m=110m,s2′=100m,因為速度不變,所以甲用的時間:t1′===t,乙用的時間:t2′===t,因為t<t,即t1′<t2′,因此還是甲先到達終點。答案:B。12.如圖,沿同一條直線向東運動的物體A、B,其運動相對同一參考點O的距離S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①兩物體由同一位置0點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②t=0時刻,A在0點,B在距離0點5m處;③從第3s開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內,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①③正確 D.只有②③正確解:①由圖象可知兩個物體不是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的,B是從距離O點5m處出發(fā)的;②t=0時刻,A在O點,B在距離O點5m處;③從第3s開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內,A、B運動的路程不相同,所用時間相同,根據(jù)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只有②③正確。答案:D。13.小東在百米賽跑中第1秒內通過的路程是3米,第2秒內通過的路程是5米,第3秒內通過的路程是7米,則他在這3秒內()A.前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5m/s B.后2秒內的平均速度為6m/s C.3秒內的平均速度為7m/s D.最后1秒內的平均速度為5m/s解:A、前2秒內的路程為s′=3m+5m=8m,則平均速度v′===4m/s,故A錯誤;B、后2秒內的路程為s″=5m+7m=12m,則平均速度v″===6m/s,故B正確;C、3秒內的路程為s=3m+5m+7m=15m,則平均速度v===5m/s,故C錯誤;D、第3秒內通過的路程是7米,則最后1秒內的平均速度為7m/s,故D錯誤。答案:B。14.甲、乙兩車從相距20米的A、B兩點同時相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兩車的s﹣t圖象分別如圖(a)、(b)所示,速度分別為v甲、v乙.經(jīng)過時間t后,兩車相距10米。則()A.v甲<v乙,t一定為10秒 B.v甲<v乙,t可能為30秒 C.v甲=v乙,t可能為10秒 D.v甲=v乙,t可能為30秒解:(1)由圖象可得:甲的速度v甲===0.4m/s;乙的速度v乙===0.6m/s,故v乙>v甲;(2)因為是相向而行,所以有v甲t+v乙t=20m﹣10m或v乙t+v甲t=20m+10m,代入數(shù)值可得:0.4m/s×t+0.6m/s×t=20m﹣10m或0.6m/s×t+0.4m/s×t=20m+10m,解得t=10s或t=30s。綜上分析可知,選項ACD錯誤,B正確。答案:B。15.如圖所示,是一個小球在相同時間間隔里運動情景的物理模型圖,對這個小球的運動情景描述正確的是()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 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解:由圖得出,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路程先變小、后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變小、后變大;A、小球從高處自由落下,速度將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題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運動,先是向上沿斜面運動,速度越來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運動,速度越來越大,故B符合題意;C、小球做勻速圓周運動,速度大小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小球從碗邊釋放滾下,先加速運動、后減速運動,故D不符合題意。答案:B。16.如圖記錄了甲、乙兩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時,在某段時間內的運動過程。關于甲、乙兩車的運動情況,說法錯誤的是()A.前10s內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 B.乙車到達600m處所用時間大于甲車達此處所用時間 C.乙車在做勻速直線運動 D.甲、乙兩車在40s內的平均速度相同解:A、由圖知,前10s內甲車和乙車運動的路程分別為300m、200m,則甲車運動的路程大于乙車運動的路程,故A正確;B、由圖知,甲車到達600m處所用的時間為20s,乙車到達600m處所用的時間大于20s,所以乙車到達600m處所用時間大于甲車達此處所用時間,故B正確;C、由圖知,在相同的時間內乙小車通過的路程在變大,說明小車在做變速運動;故C錯誤;D、甲、乙兩車在40s內通過的路程s=1200m,則根據(jù)v=可知甲、乙兩車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確。答案:C。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1分)17.如圖所示機械停表的計數(shù)是3min10s,合計190s。解:停表的小表盤分度值為0.5min,指針所指時間在3min與4min之間,剛超過3min;大表盤分度值為0.5s,指針所指時間在10s處;故時間為3min10s=190s。答案:3min10s;190。18.如圖所示,一個白鷺正平行于水面飛行,若以白鷺為參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靜止的,若以岸為參照物,白鷺是運動的(均選填“運動”或“靜止”)。解:一個白鷺正平行于水面飛行,白鷺所成的像相對于水面時對稱的,若以白鷺為參照物,像與白鷺間沒有位置的變化,故是靜止的;以岸為參照物,白鷺與岸有位置的變化,是運動的。答案:靜止;運動。19.宋代詩人陳與義乘船出游時曾寫下一首詩:“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其中“云不動”、“云與我俱東”分別是以船、榆堤(選填“榆堤”或“船”)為參照物。解:(1)從“不知云與我俱東”可知,相對于地面來說,詩人與云都是向東運動的,也就是說,二者的運動狀態(tài)相同,相對靜止。所以詩人以船為參照物看云時,會認為“臥看滿天云不動”的效果;(2)在本題中船是向東高速行駛,而“臥看滿天云不動”是指“云與我”保持相對靜止,即“云與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對于地球向東運動。所以“云與我俱東”是以“榆堤”或運動的“飛花”為參照物的。答案:船;榆堤。20.如圖是小明某次步行后“微信運動”功能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時間是3000s,步長是0.5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1m/s;若以為參照物,小明是靜止的。解:由題意和圖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000×0.5m=3000m,他步行的速度v===1m/s;若以為參照物,小明相對于來說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說小明是靜止的。答案:1;靜止。21.小明坐在一列從揚州開往啟東的動車上,看到窗外的樹向后退,他是以自己(或動車)為參照物的。小明想測動車的速度。在路上動車通過一座大橋,已知大橋長1000m,小明從上橋到離開橋,小明通過大橋的時間是20s,則動車速度是50m/s,已知車長150m,則動車全部通過大橋所行駛的路程是1150m,所需要的時間是23s。解:小明以自己(或動車)為參照物時,車窗外的樹木與自己(或動車)之間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故觀察到樹木是運動的。動車的速度:v===50m/s。動車全部通過大橋所行駛的路程:s=s橋+s車=1000m+150m=1150m。由v=得,動車全部通過大橋所需要的時間:t′===23s。答案:自己(或動車);50;1150;23。22.如圖所示是一輛汽車在10s內的速度圖象,由圖象可知,從第2s到第4s的過程中,汽車的速度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汽車在第5s時的速度為30m/s;汽車在第5s和第6s這兩秒時間里共前進了60m。解:由圖象可知,橫軸是時間,縱軸是速度,該圖象反映的是速度﹣時間圖象,從第2s到第4s的過程中,圖象是一條斜向上的直線,表明汽車的速度隨時間而增大;由圖象可知,當t=5s時,對應的縱坐標v=30m/s;汽車在第5s和第6s的速度都是30m/s,所以汽車在第5s和第6s這兩秒前進的距離是:s=vt=30m/s×2s=60m。故答案為增大,30,60。23.如圖,是一個水滴下落過程的示意圖,水滴通過AB和BC所用時間均為0.1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是20.0cm,則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1m/s。該水滴下落過程是變速直線運動。(選填“勻速直線”或“變速直線”)解:由圖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cm,則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運動的距離為s=20.0cm=0.2m;則這個過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v===1m/s;水滴通過AB和BC所用時間相等,路程不相等,所以該水滴下落過程是變速直線運動。答案:20.0;1;變速直線。24.經(jīng)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在某次實驗中,該志愿者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8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若志愿者邊打邊駕車,以72km/h的速度在實驗場的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解:(1)反應時間是0.4s,此時的速度是72km/h,即20m/s,所以此時運動的距離是:S=vt=20m/s×0.4s=8m,故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3m,則經(jīng)過8m距離后汽車才開始減速;(2)據(jù)(1)可知,汽車的司機反應后的距離是s=33m﹣8m=25m,故當司機打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即汽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剎車運動的距離是S1=39m﹣25m=14m,故據(jù)v=得,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t===0.7s;故駕駛員駕駛時打,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答案:8;0.7;變慢。三、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22分)25.某實驗小組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讓小球從斜面A點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照片如圖所示:(1)依據(jù)照片可判斷,小球在做加速(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2)如果頻閃照相機每隔0.2s拍攝一次,并測得sAB=5cm,sBC=15cm,則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0.75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為0.50m/s;(3)如圖所示,能說明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象是C;(4)小球在AD段運動過程中,經(jīng)過時間tAD中點時的速度為v1,經(jīng)過路程sAD中點時的速度為v2,則v1<v2(選填“>”、“<”或“=”)。解:(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時間,小球運動的距離間隔越來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2)如果頻閃照相機每隔0.2s拍攝一次,并測得sAB=5cm,sBC=15cm,則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vBC===0.75m/s;AC段的距離:sAC=sAB+sBC=5cm+15cm=20cm=0.2m,AC段所用的時間:tAC=tAB+tBC=0.2s+0.2s=0.4s,則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5m/s;(3)由(1)知圖中小球在做加速運動。圖A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在減小,不符合題意;圖B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不變,不符合題意;圖C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題意;圖D中隨著時間增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不符合題意。故能說明小球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圖象是C。(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時間,小球運動的距離間隔越來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即小球的速度越來越大,則時間tAD中點未到達路程sAD中點,則v1<v2。答案:(1)加速;(2)0.75;0.50;(3)C;(4)<。26.如圖是測平均速度的實驗裝置:(1)這個實驗的原理是v=,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鐘表和刻度尺。(2)該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

(3)小車所放的斜面應保持較小(填“大”或“小”)的坡度,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會長(填“長”或“短”)些,便于測量。(4)若秒表每格1s,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0.12m/s。小車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車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5)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過程中,做的是變速(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6)實驗前必須學會熟練使用電子表,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當小車運動了一小段距離才開始計時,則會使所測的平均速度偏大(填“大”或“小”)。解:(1)本實驗測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種間接測量法,通過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然后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平均速度,所以這個實驗的原理是v=。需要測量小車通過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需要的測量工具是鐘表和刻度尺。(2)為了讓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來,便于測出小車行駛相同路程的時間,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個金屬片,故實驗中金屬片的作用是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3)小車所放的斜面應保持較小的坡度,小車速度變化越慢,這樣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間會長些,便于測量時間。(4)由圖可知,小車通過的總路程s=60cm=0.6m,所用的時間t=5s,小車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小車通過上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1=3s,小車通過下一半路程所用的時間t2=t﹣t1=5s﹣3s=2s,根據(jù)v=可知,在通過路程相同時,所用時間較短的平均速度較大;所以小車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車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5)因為小車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車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車從斜面頂端運動到底端過程中,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6)如果讓小車過了起點才開始計時,則計時的時間會比實際的時間短,根據(jù)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平均速度的結果會偏大。答案:(1)v=;刻度尺;(2)使小車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準確測量小車運動的時間;(3)??;長;(4)0.12;小于;(5)變速;(6)大。27.在“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1)將如圖甲所示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各裁去一個扇形,做成如圖A、B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應選擇圖乙中所示的位置(乙/丙),將兩個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2)在實際實驗時,發(fā)現(xiàn)該實驗有兩處操作比較困難①某些紙錐下落時搖搖晃晃,運動的軌跡類似于“S型”,運動的路程與測量結果不符,請你幫忙改進,你的方法是選用質量較大的紙錐(或在紙錐內放入一個較重的小物體)(寫出一種即可);②在實際測量時,發(fā)現(xiàn)紙錐下落的時間(下落的距離/下落的時間)較難測量,對此,我們可以做如下改進:a采用錐角較大的紙錐進行實驗(選填“大”或“小”);b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3)經(jīng)過以上改進以后,某小組利用頻閃照片拍攝處其中一個紙錐下落的過程,如圖丁所示,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此可以判斷紙錐下落時的速度變化情況是先變大后不變(不變/先變大后不變/一直變大)。(4)若測得紙錐在AB兩位置間的實際距離為8cm,則此過程中,紙錐的速度為0.2m/s。(5)圖戊中能反應紙錐下落時速度變化情況的是A

解:(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應把兩個紙錐拿到同一高度同時釋放,且紙錐是下端著地;圖乙中兩紙錐的下端高度相同,圖丙中兩紙錐的上端高度相同,故應選圖乙的位置釋放。(2)①某些紙錐下落時搖搖晃晃,可能是紙錐較輕,重力較小、阻力較大,所以可選用質量較大的紙錐(或在紙錐內放入一個較重的小物體);②在實際測量時,紙錐下落快,下落的時間較難測量,必須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和錐角(增大錐角可增大空氣阻力),以增大下落時間,便于時間的測量;(3)由圖丁可知,紙錐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所以紙錐的運動速度先變大后不變;(4)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由圖丁可知,AB間的運動時間t=0.2s×2=0.4s,則此過程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