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基礎考點+新題訓練2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基礎考點+新題訓練2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基礎考點+新題訓練2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基礎考點+新題訓練2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基礎考點+新題訓練2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節(jié)選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則或咎其欲出者咎:責怪B.于是余有嘆焉嘆:感慨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互相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B.入之愈深C.其進愈難 D.火尚足以明也3.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來而記之者已少 B.余之力尚足以入C.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敘述前后洞概況,分別突出其“平曠”“奇絕”的不同環(huán)境特征。B.第二段重點抒寫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說明治學必須有堅毅的探索精神。C.作者認為游山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有可資憑借的物質條件和他人的協(xié)助。D.作者借游山說明事理,心得十分深刻,遠超游山這件事,具有普遍意義。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A.而且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非常美麗的景象,常常在那危險遙遠的地方。B.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C.而且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危險遙遠的地方。D.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非常美麗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隙也隙:閑暇B.覺而起覺:睡覺C.外與天際際:交會D.心凝形釋釋:解除束縛7.下列句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施施而行 B.攀援而登C.自遠而至 D.臥而夢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覺與自然融為一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B.句式多變,整散結合,既有三字句連用,又有四字句鋪排,使得文氣跌宕酣暢。C.首段寫被貶后為排遣苦悶而寄情山水及游山之感,為下文寫西山做鋪墊。D.第二段正面描寫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曠神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舉酒屬客屬:致意,引申為勸酒。B.縱一葦之所如如:好像。C.正襟危坐危:端正。D.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10.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蘇子愀然何為其然也B.侶魚蝦而友麋鹿耳得之而為聲C.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惟江上之清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與枕藉乎舟中11.對文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合,實質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D.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游東山記楊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蔣隱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書。其子立恭,能詩。皆意度闊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獨與余相得也。是歲三月朔,余三人者,攜童子四五人,載酒肴出游。天未明東行,過洪山寺二里許,折北,穿小徑可十里,度松林,涉澗。澗水澄澈,深處可浮小舟。旁有盤石,客坐十數(shù)人。松柏竹樹之陰,森布蒙密。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裊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坐久,聞雞犬吠。余招立恭起,東行數(shù)十步,過小崗,田疇平洐彌望,有茅屋十數(shù)家,遂造焉。一叟七十余歲,素發(fā)如雪,被兩肩,容色腴澤,類飲酒者。延余兩人坐。牖下有書數(shù)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難于言。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還坐石上,指顧童子摘芋葉為盤,載肉。立恭舉匏注酒,傳觴數(shù)行。立恭賦七言近體詩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騎而過者,余故人武昌左護衛(wèi)李千戶也,駭而笑,不下馬,徑馳去。須臾,具盛饌,及一道士皆來,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圖》求詩。余賦五言古體一章,書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飲道士不已。道士不能勝,降跽謝過,眾皆大笑。李出琵琶彈數(shù)曲。立恭折竹,竅而吹之,作洞簫聲。隱溪歌費無隱《蘇武慢》。道士起舞蹁躚,兩童子拍手跳躍隨其后。已而道士復揖立恭曰:“奈何不與道士詩?”立恭援筆書數(shù)絕句,語益奇,遂復酌,余與立恭飲,少皆醉。已而夕陽距西峰僅丈許,隱溪呼余還,曰:“樂其無已乎?”遂與李及道士別,中道隱指道旁岡麓顧余曰:“是吾營樂丘處也?!庇种傅琅蕴一ㄕZ余曰:“明年看花時索我于此?!奔葰w,立恭曰:“是游宜有記。”屬未暇也。是冬,隱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與立恭豫約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余亦泣下,遂罷。然念蔣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屢矣,而樂無加乎此,故勉終記之。手錄一通,遺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記。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B.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C.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D.未幾/余歸廬陵/過立恭宿別/始命筆追/記之未畢/立恭取讀/慟哭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乙亥指的是乙亥年,這是中國傳統(tǒng)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法,60年一個循環(huán),如辛丑年。B.朔指每月農歷初一,“朔”也可引申為“開頭”,如“朔”可指清晨,這是一天的開頭。望日則是指每月的十六,晦日是每月的三十。C.傳觴是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古人喝酒很有講究,也衍生了很多游戲,如“流觴曲水”。D.寒食即寒食節(jié),亦稱“禁煙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一或二日。在這一日,禁煙火,只吃冷食。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隱溪隱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謹慎,樂觀曠達,對生死也很淡然;雖年事已高,還能怡情山水。B.立恭性情率真,能飲酒,好讀書,擅長詩歌寫作,與作者有著很深的交往,對已逝的父親充滿懷念。C.立恭提議出游后應該有游記,可是作者因為事物繁忙,一直未能寫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動筆寫成。D.文章主要記敘了游東山的情況,表現(xiàn)了作者與隱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對老友逝去的傷感。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2)時風日和暢,草木之葩爛然,香氣拂拂裊衣,禽鳥之聲不一類。遂掃石而坐。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后赤壁賦(宋)蘇軾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俛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悟。開戶視之,不見其處。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霜露既降,木葉盡脫既:已經B.聽其所止而休焉聽:聽任C.過臨皋之下過:經過D.道士顧笑,予亦驚悟悟:醒悟1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B.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C.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D.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望,在古代,一個月中的某些日子有著特定的名稱,如農歷每月的第一天叫晦,最后一天叫朔。十五日叫望,十六日叫既望。B.木葉,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之一,最早出現(xiàn)在屈原《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中?!澳救~”中的“木”就是樹的意思,“木葉”即為樹葉,在古代詩歌中多特指落葉,有暗示之意,可讓人聯(lián)想到秋天的落葉,給人以落寞之感,營造出一種蕭索的氛圍。C.赤壁,對于赤壁之戰(zhàn)的地點,學界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而蘇軾游覽的是黃州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zhàn)的地點。D.馮夷,也叫河伯。河伯是古代神話中的黃河水神,原名馮夷,也作“冰夷”。20.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寫了作者與二客月夜游玩于赤壁之下的故事,并生動描繪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寫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賦》中寫的則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初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為“月白風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興,而泛舟赤壁;后舍舟登山,游山后又返舟而游,過程曲折,景色優(yōu)美。D.文中道士化鶴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騰入大自然的曠達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人世問題上的矛盾心情。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歸而謀諸婦。(2)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3)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碰,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節(jié)選自《登泰山記》)22.下列對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在。B.越長城之限限:界限。C.復循西谷,遂至其巔遂:于是。D.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燭:蠟燭。2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在文中指的是清朝的京城——北京。B.丁未,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來紀年紀月紀日,文中是紀月。C.知府,古代的地方職官名,府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府比縣高一級。D.酈道元,北魏時人,地理學家,其所寫的《水經注》是地理學巨著。24.下列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望”字領起了全句,由“望”字可知后面所描繪的景象基本上是遠景。B.“晚日照城郭”雖然僅僅是一般性描述,卻能引發(fā)讀者對其美景的想象。C.“畫”這個喻體不是具體的畫作,所以很難讓讀者感受汶水、祖徠之美。D.“若帶”的比喻十分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停留在半山腰的云的形象特點。25.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冒著風雪,在冰滑的山路上登泰山,足見其對泰山景觀的喜愛之情。B.“其級七千有余”的介紹,借寫山路石階之多,暗示出攀登泰山的艱難。C.作者詳細交代了自己的行程:既有到泰安前的路線,又有登泰山的經過。D.文段既描述今日泰山,又補敘古代相關知識,古今結合,文化氣息很濃。閱讀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校瑒t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韓愈《師說》)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姚鼐《登泰山記》)26.解釋文中加點的詞(1)賢______(2)通______(3)居______27.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古人的名與字往往有意義相反的現(xiàn)象,如“韓愈字退之”“周瑜,字公瑾”。B.“六藝經傳”中的“六藝”指儒家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六種技能。C.古人常以干支紀年、紀日的方法來記錄時間,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D.姚鼐是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他與方苞、劉大櫆并稱為“桐城三祖”。28.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1)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2)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29.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太宗曾罷朝,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問:“誰觸忤陛下?”帝曰:“豈過魏征,每廷爭辱我,使我常不自得?!焙笸硕叱⒂谕?。帝驚曰:“皇后何為若是?”對曰:“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隋唐嘉話》妾聞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備數(shù)后宮安敢不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小南山記[明]吳延翰小南山距城南稍東十三里,土脈奮起,為長岡,又攢簇為小丘。其支絡從西北來,逶迤而東抱,白云寺出其襟,如半月;又跨兩堤,中斷為潦水,流為蔞溪,寺藏不見,望之蒼然:蓋崇峻若不足,而幽窗有余焉。始吾將營萬柳,卜所宜,瞻眺左右不能去,因憩寺榻,少起,環(huán)山行,徑翳塞,數(shù)步間不可進。叢薄中惟鬧鳥聲,竟日無人跡,心甚說之,謂此殆可以休老,遂定業(yè)焉。豈若將遇而適得吾分者與!歲癸巳,家居,復病臥山間,乃得以其暇,剪榛棘,剔槁與灌,灼其蔓,自所通處,為一小徑,經東山脊,宛轉入西山麓,得竹數(shù)千挺,可往來,名“穿云逕”。逕幽處,得松數(shù)百株,架為椽,少可休歇,名“借云亭”。亭東土突處,因勢為未①,可坐,名“看云臺”。臺南竅處,煙云滃若,叢桂交其中,可枕藉,名“棲云谷”。故崎嶇者可登,窈窕者可藏,夷曠者可偃仰,閑寂雅秀者可歌可嘯,而林木呈萌,景物效爽,山之名遂定矣。乙未,廢棄②入山,稍復營次。無外物嬰共心,愈覺閑逸,意所極處,不復知有天下名勝。蓋山之荒僻,與吾獨稱,故相待而安,謂“若將遇之而適得吾分”,非與?夫吾始而有志于山,謂其可以凌高厲空,故方將騰足抵掌于五岳之上,千仞之表,而不知其不可既。而勢阻目眩,覺且未能,乃始求近者而一登,則宜莫如南山。使吾遂得畢力以逞,橫絕祝融之顛,俯瞷朱陵之臺,朗吟獨酌,意氣蓋世,足為奇觀。若是則將失足俯首③,惴惴脅息,喪其夙志,無所于歸。其視徜祥逍遙于茲山,終老無患,憂樂得喪何如也!又安可以棲之崇卑而較之山之大小乎?乃次第其事,述其意,以記之。(節(jié)選自《吳廷翰集》)[注]①跌(fū):盤腿而坐。②廢棄:罷官。③俯首:低頭。3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A.逶迤而東抱順流而東也B.豈若將遇而適得吾分者與而吾與子之所共適C.叢桂交其中,可枕藉相與枕藉乎舟中D.夫吾始而有志于山是夕始覺有遷謫意3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A.因憩寺榻因為長句,歌以贈之B.謂此殆可以休老,遂定業(yè)焉積土成山,風雨興焉C.乃得以其暇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使吾遂得畢力以逞作《師說》以貽之3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修整山林,寄托文人雅趣。作者把在小南山開辟的小路,建造的亭子、修筑的土臺等部用“云”字命名,體現(xiàn)了獨特的情趣。B.作者罷官返鄉(xiāng),悠游山水之中。癸巳年作者被罷官,但他在小南山想爬山就爬山,想放歌就放歌,逍遙自在,完全不把罷官放在心上。C.作者今昔登山,心態(tài)顯然不同。作者以往認為登山就要登高山、凌絕頂,但現(xiàn)在,就近選擇登上像小南山這樣的山,他認為也挺好。D.作者登山興感,暗含人生之慨。作者認為登山并不應執(zhí)著于山的高大,而應注重它帶給你的收獲,即便是登小南山,收獲也未必會少。33.小南山何以吸引作者“定業(yè)”于此作為養(yǎng)老之地?他是如何找到這個心儀之地的?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shù)勒撸澜灾^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34.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下列選項最合理的一項是()A.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B.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C.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D.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35.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予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在B.余始循以入循:順著C.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燭:燭光D.磴幾不可登幾:幾乎36.下列句子的句式為定語后置句的一項是()A.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B.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C.崖限當?shù)勒?D.余始循以入37.下列對文中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京師,古代京城的通稱,現(xiàn)代稱首都;“京”“師”,舊時均可指國都。B.丁未,干支之一,丁未日的前一天是丙午日,后一天是戊申日。C.知府,也稱太守,中國古代地方職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長官。D.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年號首創(chuàng)于漢武帝,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白蘋洲五亭記[唐]白居易湖州城東南二百步,抵霅溪,溪連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吳興守柳惲于此賦詩云“汀洲采白蘋”,因以為名也。前不知幾十萬年,后又數(shù)百載,有名無亭,鞠①為荒澤。至大歷十一年,顏魯公真卿為刺史,始剪榛導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屬災潦薦②至,沼堙臺圮。后又數(shù)十載,委無隙地。至開成三年,弘農楊君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樹三園,構五亭,卉木荷竹,舟橋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備焉。觀其架大溪,跨長汀者,謂之白蘋亭。介二園、閱百卉者,謂之集芳亭。面廣池、目列岫者,謂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謂之朝霞亭。狎清漣者,謂之碧波亭。五亭間開,萬象迭入,向背俯仰,勝無遁形。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游者相顧,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間也?又不知蓬瀛昆閬,復何如哉?時予守宮在洛,楊君緘書赍圖,請予為記。予按圖握筆,心存目想,覙縷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勝境,得人而后發(fā);人有心匠,得物而后開:境心相遇,固有時耶?蓋是境也,實柳守濫觴之,顏公椎輪之,楊君繪素之:三賢始終,能事畢矣。楊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抵?,革興利,若改茶法、變稅書之類是也。利興,故府有羨財;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濟高情,成勝概,三者旋相為用,豈偶然哉?昔謝、柳為郡,樂山水,多高情,不聞善政;龔、黃為郡,憂黎庶,有善政,不聞勝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楊君乎?君名漢公,字用乂。恐年祀久遠,來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時開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記。(選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盡②薦:連續(xù)③覙縷:逐條陳述。38.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狎清漣者,謂之碧波亭狎:親近 B.萬象迭入迭:重疊C.楊君緘書赍圖赍:送 D.成勝概概:景象3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因以為名也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康之由,革弊興利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D.若改茶法、變稅書之類是也若屬皆且為所虜40.下列對文中加點內容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步,古人稱跨出一腳為“跬”,再跨一腳為“步”。如《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守、刺史,指古代地方官職。如《陳情表》中說“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C.蓬瀛,指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有蓬萊、方丈和瀛洲,為仙人所居之處,后常指仙境。D.記,是我國古代常用的文章體裁,大多以描寫為主,兼及敘事、抒情和議論。如《岳陽樓記》。4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A.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B.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C.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D.每至汀風/春溪月秋/花繁鳥啼之/旦蓮開水香之/夕賓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動/觴詠半酣/飄然恍然4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文章通過豐富的想象,展現(xiàn)了白蘋洲五亭的優(yōu)美風光,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對江南山水的熱愛。B.作者將謝、柳、龔、黃四人與楊漢公加以對比,對他們四人沒有良好的政績有批評之意。C.文章對楊漢公大加褒美,這從側面體現(xiàn)了白居易“革弊興利”、關心民生的政治情懷。D.文章記敘白蘋洲五亭的由來,描寫白蘋洲勝景,贊美楊漢公“樂山水”“有善政”,敘議結合。4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楊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2)兼而有者,其吾友楊君乎?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后,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①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乃泰山之力也?!保ü?jié)選自段成式《酉陽雜俎》)乙同治四年,福成參督師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盤曲上登,將四十里,經名跡尤著者十數(shù),皆縱覽徘徊始去。越南天門,折而東行。又北上為岱頂,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勢,桐城姚姬傳先生嘗記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當?shù)勒呔悴煌7接辔粗聊咸扉T時,級道陡聳,巍矗天半。俯視則一線危磴,窈深莫測,目眩神駭,趑趄卻顧。屏息釋慮,鼓勇復前。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趨岱頂,極目四眺。諸峰起伏環(huán)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東來,蜿蜒似帶。遙睇穹碧,渺若無外。俯視云煙,瞬息變滅。是夕宿碧霞宮。四更后,趨岱頂東之日觀峰,候日出。風雨驟至,寒甚,良久雨止。極東紅光一縷,橫亙凝云之下。俄而璀璨耀目,日輪晃漾,若自地面涌出。體不甚圓,色正赤,可逼視。其上明霞五色,如數(shù)百匹錦。顧視女墻,日景甚微,忽又不見。侯相以陰雨竟夕,未觀日出,笑曰:“君等識之,天下事未閱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保ü?jié)選自薛福成《登泰山記》,有刪改)丙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節(jié)選自姚鼐《登泰山記》)(注)①大脯:皇帝詔賜大臣聚飲。②曾公:曾國藩。4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B.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C.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D.明年移駐濟寧/以巡閱河防/紆道泰安/觀形勢/遂登泰山/余與李榕申甫皆從/四月既望/乘山轎/出郡北門三里入山/4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泰山,又名岱宗、東岳等。源于“泰山之力”的典故,后人轉稱妻父為“泰山”“岳父”,稱妻母為“泰水”“岳母”。B.同治四年,是帝王年號紀年。與姚鼐《登泰山記》中提到的“戊申晦”干支紀年一樣,都是古人記錄時間的方法。C.四更,在十二時辰的丑時,即凌晨一時至三時,也叫“四鼓”。古代一夜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以打更擊鼓報時。D.女墻,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墻,是古代傳統(tǒng)的防御建筑。劉禹錫就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句。46.下列對材料有關“泰山”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泰山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泰山就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祭拜游歷的名山,其中也寄予了他們的家國情思和人生感懷。B.泰山景色險峻秀麗。薛福成筆下的泰山,山勢險峻,道路崎嶇,諸峰環(huán)抱,形態(tài)各異,博大壯美,如詩如畫,令人沉醉。C.泰山日出氣象萬千。薛、姚撰文從登山循道到觀日寫景如出一轍,都寫了泰山日出前中后,變幻莫測異彩紛呈的景象。D.泰山給人創(chuàng)作靈感。觀泰山景抒人文情,薛福成文末自語含意深刻,給人以啟迪;姚鼐的描寫形象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4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俄登天門,道忽坦夷,異境頓辟,睹所未見,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2)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3)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48.乙、丙兩文都描敘泰山之巔觀日出,從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巖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shù)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tài)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于荒殘,若稍飾以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fā)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涌,蓋以此得名也。昔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復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煙雨空濛,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云騰涌,急系纜。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jié)度,今為定江軍。岸上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4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杰然特起杰:高大B.有俊鶻摶水禽摶:持,抓C.有碑載其事載:記載D.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50.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無風,亦浪涌/雖不可擬小姑之秀麗B.杰然特起/實不然也C.徙倚久之而歸/皆以杏仁澄之D.二山東西相望/與江山相發(fā)揮5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等到拋錨停船后,作者走到山下,看到裂縫的巖石和各式巖洞,奇形怪狀,色彩光亮潤澤,也和別的石頭大不一樣。B.所有江中的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類,都是名聞天下的,作者認為,從峭拔秀麗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們相比。C.大孤山的樣子像西梁山,雖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樣秀麗,但是小孤山的旁邊,有幾片沙洲和初生的蘆葦,大孤山的四周卻是廣闊無邊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看來,這也是一種奇景。D.這一段長江的水很渾濁,每逢要汲用時,都需要用杏仁來澄清,過一個晚上才能喝。但長江從湖口分出的一支稱為南江的水卻很清,兩江水的合流處像用繩尺劃分過一樣,不相混淆。52.把上文中劃線的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2)俄復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天姥明王思任從南明入臺[1],山如剝筍根,又如旋螺頂,漸深遂漸上。過桃墅,溪鳴樹舞,白云綠坳,略有人間。飯斑竹嶺,酒家胡當壚[2]艷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婦。過會墅,入太平庵看竹,俱汲桶大,碧骨雨寒,而毛葉離屣[3],不啻云鳳之尾。使吾家林得百十本,逃幘去裈[4]其下,自不來俗物敗人意也。行十里,望見天姥峰大丹[5]郁起,至則野佛無家,化為廢地,荒煙迷草,斷碣難捫。農僧見人輒縮,不識李太白為何物,安可在癡人前說夢乎?山是桐柏[6]門戶,所謂“半壁見海”,“空中聞雞”,疑意其顛。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7],俱在明昧之際,不知供奉[8]何以神往?天臺如天姥者,僅當兒孫內一魁父[9],焉能“勢拔五岳掩赤城”耶?山靈有力,夤緣[10]入供奉之夢,一夢而吟,一吟而天姥與天臺遂爭伯仲席。嗟呼!山哉!天哉?。ㄗⅲ?]臺:指天臺山[2]酒家胡:酒家婦。當壚;在柜臺內賣酒[3]離履:此處形容竹葉紛披之狀[4]幘:包頭巾;裈:褲子[5]丹:指代寺廟[6]桐柏:指桐柏官,在天臺縣境內[7]葛洪:晉代煉丹家,丹丘:此處指葛洪煉丹處[8]供奉;李白曾官供奉翰林院,故稱[9]魁父:魁偉男子[10]夤(yín)緣:攀附上升53.本文題為《天姥》,卻在第一段中用大量筆墨描繪了天臺山的美景,其意圖是___________。54.下列對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A.第一段從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兩方面描寫了天臺山的美。B.作者在太平庵看竹,引發(fā)遐想,表露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C.作者認為天姥山和天臺山相比,前者只能屬于山中的兒孫輩。D.第二段引用李白詩句,是為了說明天姥山真實的美景。55.作者認為天姥山出名的原因是什么?結合劃線句探究作者寫作的真實意圖。原因:意圖: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黃州快哉亭記(宋)蘇轍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漢、沔①,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見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國。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風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看夫風無雌雄之是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慧王之所以為樂與底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注)①沔(miǎn):古代對漢江的通稱。5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B.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幾:很多C.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牖:窗戶D.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濯:清洗5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北合漢、沔,其勢益張吾其還也,亦去之B.以覽觀江流之勝卒以吾郡之發(fā)憤一擊C.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徘徊于斗牛之間D.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填然鼓之5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記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卻先寫黃州附近長江的浩淼水面和壯闊氣勢,描繪江流之三變,點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題意。B.文章第二段寫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從兩方面寫:一是可以多角度觀賞山川美景;二是可以憑吊古跡。C.本文是將寫景、敘事、抒情、議論緊密結合并融為一體的好文章,表面是寫黃州快哉享,實寫人生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對張夢得主動辭官歸隱、寄情山水的贊賞之情。D.文章自然引錄楚襄王和宋玉的故事,不僅交代了“快哉”兩字的來歷,而且還從宋玉將風分為雌雄,極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討論。5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玉之言蓋有諷看夫風無雌雄之是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慧王之所以為樂與底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6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2)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閱讀下文,完成題目。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1.本段文字選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62.解釋加點字的含義。①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______________)②至莫夜月明(______________)③與向之噌吰者相應(______________)63.選出加點字詞類活用不同于其它的一項()A.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B.大石側立千尺C.素善留侯張良 D.道芷陽間行64.選出加點字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A.硿硿焉微波入焉B.余固笑而不信也涵澹澎湃而為此也C.周景王之無射也徐而察之D.森然欲搏人沛公默然65.翻譯句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66.本段中劃線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龍洞山記[元]張養(yǎng)浩歷下多名山水,龍洞為尤勝。洞距城東南三十里,舊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時出云氣,旱禱輒雨,勝國①嘗封其神曰靈惠公。其前,層峰云矗,曰錦屏,曰獨秀,曰三秀,釋家者流居之。由錦屏抵佛剎山,巉巖環(huán)合,飛鳥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龕屋,深廣可容十數(shù)人,周鐫佛像甚夥。世兵,逃亂者多此焉。依然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東出,其曰龍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竊欲偕同來數(shù)人入觀?;蛟皇侵袠O暗,非燭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導。初焉,若高闊可步;未幾,俯首焉;未幾,磬折③焉;又未幾,膝行焉;又未幾,則蒲伏焉;又未幾,則全體覆地蛇進焉。會所導火滅,煙郁勃滿洞中。欲退,身不容;引進,則其前愈隘,且重以煙,遂緘吻、抑鼻、潛息。心駭亂恐甚,自謂命當盡死此,不復出矣。余強呼使疾進,眾以煙故,無有出聲應者,心尤恐然。余適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極力奮身,若魚縱焉者,始獲脫然以出。如是,僅里所。既會,有泣者,恚者,詬者,相譏笑者,頓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額者,免冠科首具陳其狼狽狀者。惟導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無所苦,見眾皆病,亦陽懾為殆。其宴于外者,即舉酒酌穴者,人二杯。雖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飲。余因默憶,昔韓文公登華山,窮絕頂,梗不能返,號咷連日。聞者為白縣吏,遂遣人下之。嘗疑許事未必有。由今觀之,則韓文公之號為非妄矣。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④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吊⑤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飲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時延祐龍集丁巳八月也。(選自《欽定四庫全書·歸田類稿》)(注)①勝國:前朝。②劣:僅僅,才。③磬折:彎腰。④較然:明顯的樣子。⑤吊:悲傷。6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吊/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B.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吊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C.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吊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D.嗚呼/不登高/不臨深/前圣之訓較然/而吾輩為細娛/使父母遺體幾同壓溺不吊/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竊虞嗣至者或不知/誤及此/故記其事以告焉。6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A.“記”,是古代一種文體,主要是通過記事、記物、寫景等來抒發(fā)作者感情或見解。B.“釋家”,釋門、佛門的意思,“釋家者”猶如《游褒禪山記》中“浮圖”,可指和尚。C.“韓文公”之“文”是韓愈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如稱陶淵明私謚為“靖節(jié)”,蘇軾謚號為“文忠”。D.延佑是元仁宗年號。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如“永和九年”中“永和”,即晉穆帝年號。從秦始皇開始,皇帝即位要設立年號。69.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龍洞山自古以來就是名勝,山勢險峻,有上下兩個山洞,位于下方的一個叫龍洞。B.龍洞深邃,里面越來越低矮狹窄。作者與同游者備受驚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C.按照當?shù)氐娘L俗,在洞外飲酒的人要為入洞游玩的人喝兩大杯酒,名為“定心飲”。D.作者游歷龍洞后,想起“不登高,不臨深”的前圣之訓,為告誡后人寫了這篇“記”。70.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惟導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無所苦,見眾皆病,亦陽懾為殆。(2)聞者為白縣吏,遂遣人下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于是余有嘆焉嘆:贊嘆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其孰能譏之乎孰:怎么7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以”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A.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B.以是人多以書假余C.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D.夫夷以近,則游者眾73.對選文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對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贊揚,但對于古人沒有得出自己這樣深刻的結論,是非常惋惜的。B.作者認為要到達奇?zhèn)?、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C.作者認為只要盡“志”,即使不能到達奇?zhèn)?、瑰怪和非常之觀的地方,也沒有什么值得后悔的。D.平坦和近的地方,游覽的人多,但這些人看不到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74.翻譯下列句子。(1)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2)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醉翁亭記》(節(jié)選)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对狸枠怯洝罚ü?jié)選)7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1)野芳發(fā)而幽香芳:(2)云歸而巖穴暝暝:(3)而或長煙一空一:(4)把酒臨風把:76.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77.以上兩則選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表達了兩位作者相同的內心感受,請結合選文內容分析這種感受。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黃州快哉亭記蘇轍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闔。晝則舟楫出沒于其前,夜則魚龍悲嘯于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shù),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至于長洲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風流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今張君不以謫為患,收會計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ㄗⅲ贂嫞褐刚魇斟X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禮,這里引申為“觀賞”。78.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始適還家門B.即其廬之西南為亭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C.而人有遇不遇之變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D.以覽觀江流之勝東臨碣石,以觀滄海7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其勢益張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B.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不知東方之既白C.士生于世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D.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猶不能不以之興懷80.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與“舞幽壑之潛蛟”的“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變化倏忽,動心駭目 B.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C.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8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交待了“快哉亭”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B.第二段寫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見到的讓人感到愉快歡樂的長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遺跡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C.第三段寫楚襄王的故事是為了說明君王富貴者的那種快樂,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D.文章最后寫張夢得不以貶謫為患,表達了作者對他自放山水之間的曠達的贊許之情。82.把上面文言文中加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專題20文言文閱讀體裁:游記類【基礎訓練】一、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節(jié)選自王安石《游褒禪山記》)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A.則或咎其欲出者咎:責怪B.于是余有嘆焉嘆:感慨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夷:平坦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互相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屬于詞類活用的一項是()A.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B.入之愈深C.其進愈難 D.火尚足以明也3.下列句中加點的“之”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來而記之者已少 B.余之力尚足以入C.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D.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4.下列對文章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敘述前后洞概況,分別突出其“平曠”“奇絕”的不同環(huán)境特征。B.第二段重點抒寫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說明治學必須有堅毅的探索精神。C.作者認為游山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有可資憑借的物質條件和他人的協(xié)助。D.作者借游山說明事理,心得十分深刻,遠超游山這件事,具有普遍意義。5.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A.而且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非常美麗的景象,常常在那危險遙遠的地方。B.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C.而且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不同尋常的景象,常常在那危險遙遠的地方。D.但世上的奇妙雄偉、珍貴奇特、非常美麗的景象,常常在那險阻僻遠的地方?!敬鸢浮?.D2.D3.A4.C5.B【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D.“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意思是“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可見“相”,輔助、支持。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之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A.擁:動詞,拿著;B.深:形容詞,深入;C.難:形容詞,艱難;D.明: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照明。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之:代詞,這件事;B.之:結構助詞,的;C.之:結構助詞,的;D.之:結構助詞,的。故選A。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他人的協(xié)助”錯誤,結合“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分析,并沒有說需要他人協(xié)助。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除了需要志氣與體力,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還要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故選C。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正確的翻譯是: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A.“而且……非常美麗的景象”錯誤,應該是“但是……非同尋常的景觀”;C.“而且”錯誤,應該是“但是”;D.“非常美麗的景象”錯誤,應該是“非同尋常的景觀”。故選B。參考譯文: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涌出,在這里游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探究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后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也就更加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庇谑牵缓枚几顺鰜?。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游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xù)照明。我們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的樂趣。對于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游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墒牵α孔阋赃_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隙也隙:閑暇B.覺而起覺:睡覺C.外與天際際:交會D.心凝形釋釋:解除束縛7.下列句中,“而”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施施而行 B.攀援而登C.自遠而至 D.臥而夢8.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感受到西山的“特立”,不知不覺與自然融為一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B.句式多變,整散結合,既有三字句連用,又有四字句鋪排,使得文氣跌宕酣暢。C.首段寫被貶后為排遣苦悶而寄情山水及游山之感,為下文寫西山做鋪墊。D.第二段正面描寫西山高低起伏,“岈然洼然”“尺寸千里”,令人心曠神怡?!敬鸢浮?.B7.D8.D【分析】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含義的能力。B.覺而起:睡醒了就起來。覺,醒來。故選B。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項表承接;ABC三項表修飾。故選D。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D.“正面描寫”錯誤,借助西山周圍的山來凸顯西山之高聳,應是側面描寫。故選D。參考譯文: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謶植话?。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華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點著覺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荊棘,焚燒亂草,一直到山頂才停下。(我們隨后)攀援登上山頂,隨意坐下觀賞,附近幾個州的土地,就全在我們的坐席之下了。這幾州的地勢高低不平,高處是深山,低處是洼地,像蟻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遠,實際上有千里之遙。(這為千里之內的景物)聚集、緊縮、累積在眼下,沒有什么能夠隱藏。青山縈回,白水繚繞,外與天邊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景象。(登上山頂)然后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盡期。(于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tài),不知太陽下了山?;野档哪荷?,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么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游過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賞過,真正的游賞是從這里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游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9.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舉酒屬客屬:致意,引申為勸酒。B.縱一葦之所如如:好像。C.正襟危坐危:端正。D.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10.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蘇子愀然何為其然也B.侶魚蝦而友麋鹿耳得之而為聲C.此非曹孟德之詩乎惟江上之清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相與枕藉乎舟中11.對文段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tǒng)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合,實質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D.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答案】9.B10.C11.D12.(1)向西可望見夏口,向東可望見武昌,山川環(huán)繞,草木茂盛,一片蒼翠,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敗的地方嗎?(2)何況我與你在江洲之上捕魚打柴,與魚蝦結伴,以麋鹿為友。【分析】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如:好像”錯誤?!翱v一葦之所如”意思是:任憑一片葦葉般的小船飄蕩?!叭纭贝颂幨恰暗健钡囊馑?,作動詞,前面加上助詞“所”,構成名詞性短語。

故選B。1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A.“然”分別是:形容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樣。B.“而”分別是:連詞,表并列;連詞,表承接。C.“之”都是結構助詞“的”。D.“乎”分別是:表示疑問的語氣助詞,相當于“嗎”的意思;相當于介詞“于”,在。故選C。1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D.“意在抒發(fā)自己急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分析不當。抒發(fā)的應該是不能像古人那樣建功立業(yè)的苦悶。故選D。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賦分點:(1)西,東:名詞做狀語,向西,向東。相繆:環(huán)繞。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狀語后置句,“于”表被動,正常語序為“此非孟德之于周郎者困乎”。(2)漁樵:名詞用作動詞,捕魚打柴。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況吾與子于江渚之上漁樵”。侶、友:意動用法,以……為伴侶,以……為朋友。

【點睛】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爸弊g為主”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證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爸弊g為主”是說對于大多數(shù)句子、大多數(shù)詞語,可以采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