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3文化發(fā)展歷程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教案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3文化發(fā)展歷程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教案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3文化發(fā)展歷程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教案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3文化發(fā)展歷程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教案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統(tǒng)考一輪復習模塊3文化發(fā)展歷程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教師用書教案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專題13近現(xiàn)代中國的先進思想線索一:近代前期向西方學習為主線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前期,中國思想界的主流是向西方學習。地主階級反抗派、洋務派主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師夷長技”,處于“器物層面”;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主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仿行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制度,處于“制度層面”;資產階級激進派則掀起新文化運動,主見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處于“思想層面”?!跋蛭鞣綄W習”屢次碰壁,先進的中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走社會主義道路。線索二: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引導民族資產階級武裝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華民國,引發(fā)了近代中國社會的第一次歷史巨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0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思想理論成果,是引導中國人民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與進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推動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復興歷程。第36講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一、“睜眼看世界”——地主階級1.背景:清朝國力漸衰,社會沖突尖銳。讀書人與統(tǒng)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國”的迷夢中不能自拔。2.概況(1)林則徐:組織編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書籍,被譽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3)洋務派: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指導了洋務運動。晚清馮桂芬主見設立船炮局并聘洋人為師,“招內地善運思者從受其法……工成與夷制無辨者,賞給舉人,一體會試;出夷制之上者,賞給進士,一體殿試”。請結合所學學問說明馮桂芬的想法反映了什么。提示:反映了在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下,清朝開明學問分子的觀念起先出現(xiàn)革新,提出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科技的思想。二、維新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1.主要主見(1)思想上:以進化論和西方社會政治學說為武器,抨擊封建專制制度和綱常倫理,反思洋務運動。(2)政治上:主見維新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3)經(jīng)濟上:發(fā)展工商業(yè),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2.代表人物(1)康有為①發(fā)動“公車上書”,初步形成維新變法綱領。②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義提出變法要求。③策劃新政,期望依據(jù)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模式變更中國的政治和社會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2)梁啟超①發(fā)表《變法通議》等文章,宣揚民權學說,提倡維新變法。②指出變法是歷史發(fā)展的必定,順應時代潮流才是中國的出路。③批判封建君主專制,要求實行君主立憲制。④主見育人才、開學校、廢科舉、變官制。(3)譚嗣同:批判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主見同封建束縛徹底決裂。(4)嚴復:翻譯《天演論》,宣揚“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天演法則,堅信“世道必進,后勝于今”。3.歷史評價(1)愛國性:提出通過維新變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機,充溢劇烈的愛國主義激情。(2)進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發(fā)展資本主義,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3)啟蒙性: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同等觀念,批判封建君權,沖擊陳舊腐朽舊文化。維新派與洋務派的異同(1)相同點:都主見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富國強兵;都注意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培育人才。(2)不同點:洋務派主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護封建政治制度;維新派則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激勵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3)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三、走向共和——資產階級革命派1.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方案初步實現(xiàn)(1)方案的提出:1894年,在“興中會”的隱私誓詞中,孫中山提出了“驅除韃虜,復原中國,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主見。(2)正式確立:1905年,同盟會成立,明確將“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隨后,孫中山在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所寫的發(fā)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說明為“三大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后簡稱“三民主義”。(3)初步實現(xiàn):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論戰(zhàn)(1)圍繞的問題: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體。(2)實質:圍繞三民主義綻開論戰(zhàn)。(3)影響:大大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為民主革命的爆發(fā)做好了輿論上的打算。四、新文化運動1.背景(1)北洋軍閥妄圖復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領域里掀起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化人心。在這股尊孔復古的逆流面前,資產階級學問分子奮起反擊。2.標記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肚嗄觌s志》從其次卷起改名為《新青年》,1916年底由上海遷到北京。3.代表人物及指導思想(1)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2)蔡元培與北京高校: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高校校長,實行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使北京高校漸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4.內容(1)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2)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5.影響(1)主動影響①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思想的發(fā)綻開拓了道路,馬克思主義起先在中國傳播。②新文化運動還促進了民眾的覺醒,喚起了人們對國家政治事務的關切。③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它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倫理、觀念、文學、藝術等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消極影響:新文化運動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批判也有確定的片面性。新文化運動把矛頭指向孔教的緣由(1)儒學受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重視,在中國社會有重大的影響。(2)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為了其特別的政治目的,尊孔變本加厲。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1.起先傳播(1)1918年11月,李大釗發(fā)表《庶民的成功》和《布爾什維主義的成功》兩篇文章。(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馬克思主義專號》,李大釗發(fā)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2.廣泛傳播(1)“工讀互助團”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失敗告終,使許多青年起先接受科學社會主義。(2)通過三次論戰(zhàn),堅決了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信念,使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進一步擴大。(3)李大釗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探討會”,陳獨秀組織“馬克思主義探討會”,宣揚馬克思主義。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趨勢:從學術的介紹向社會改造指導思想轉變。(2)途徑:各地共產主義小組進一步擴大宣揚。4.影響(1)馬克思主義起先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變更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2)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革命從今有了新的理論指南。1.近代開明人士向西方的學習(1)地主階級福建布政使徐繼畬是一位開眼看世界的人。他在福建處理對外交涉事務,留心搜集外國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瀛寰志略》一書。《瀛寰志略》系統(tǒng)介紹了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位置、歷史變遷、經(jīng)濟文化、風土人情,內容豐富,敘述完備,尤重對歐美各國的考察和介紹,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2)民族資產階級①背景遭逢“數(shù)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晚清一批讀書人漸漸相識到,唯有實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維新思想很快發(fā)展成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②內容康有為撰寫的《新學偽經(jīng)考》和《孔子改制考》,為變法維新供應了理論依據(jù),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梁啟超在《時務報》發(fā)表的《變法通議》等文章,更是明確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2.《新青年》的主見及影響(1)主見:要擁護“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舊藝術、舊宗教;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2)影響: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動下,各地擁護新文化運動的刊物紛紛出版,使全國報刊面貌為之一新。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也使這場運動所涉及的內容遠比辛亥革命時期更為廣泛和深刻。1.郭嵩燾的“本末”觀郭嵩燾確定西洋也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其富強絕非偶然,有其本末、體用,且西洋文明“實多可以取法”,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全面學習西方的“本末”觀。他批判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只注意引進西方的軍事科學技術和民用工藝而忽視西方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做法,主見對西方文化實行廣收博納、兼容并包的看法。很明顯,郭嵩燾這種新的“本末”觀和廣泛學習西方文化的主見,已經(jīng)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洋務派的“體用”觀,具有時代超前性?!吨袑W歷史問題探討》[思維激活]郭嵩燾是洋務運動的主動參與者,但他的西洋觀較早地擺脫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縛,提出了全面學習西方文明的觀點,具有時代超前性。2.西學東漸使古老的中國起先了近代化歷程1840年以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從接受資本主義先進文化起先走向近代化的角度并取得了進步。誠如毛澤東所指出的,19世紀中后期的外國,“只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進步的,它們成功地建設了資產階級的現(xiàn)代國家”,“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文化即所謂新學和中國封建主義的文化即所謂舊學是對立的”。西學的傳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國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近代因素,起先了自己的近代化歷程?!獎⑵M、朱漢國《歷史學習精要》[思維激活]鴉片斗爭后,西方列強入侵,傳統(tǒng)思想文化受到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沖擊。中國先進學問分子逐步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有利于弘揚資產階級的民主、人權,為啟蒙思想的傳播供應了條件。?探究一地主階級新思想史料一“師夷長技以制夷”很重要,因為原來認為中國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天下,那時候中國沒有世界的概念,中國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心,周邊都是自己的屬國。但是魏源能夠看出中國已經(jīng)不行了,要“師夷”,這個口號的提出就代表著一種叛逆性?!幾浴稄团d之路》史料二就對中國近代的影響來說,洋務運動本質上是一場中國式的“工業(yè)革命”。之所以這樣說……歸根結底,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政府不是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政府,用舊有思維定式去帶領整個國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場悲劇?!钚c《中國式“工業(yè)革命”的根底》史料三時任駐英法公使的郭嵩燾曾尖銳指責“中體西用”是“治末而亡其本,窮委而昧其源”。張樹聲詰責洋務派:“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中國近代化探究》(1)史料一有兩層意思,一是在鴉片斗爭以前大家都認為中國是天下第一,中國就是天下。二是鴉片斗爭以后,有一部分中國人變更了這種觀念,他們看到自身的缺陷和外來世界的特長。(2)史料二分析了洋務運動的主動影響和失敗的緣由。從經(jīng)濟近代化角度說明白洋務運動的實質和作用?!芭f有思維定式”指“中體西用”思想,從側面指明白洋務運動失敗的緣由。(3)史料三反映了當時部分有識之士對“中體西用”思想進行了反思。把握關鍵句是解讀史料的關鍵。(1)依據(jù)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鴉片斗爭后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變更的緣由,并論證“要‘師夷’,這個口號的提出就代表著一種叛逆性”這一觀點。(2)依據(jù)史料二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當時的中國并非一個近代國家”的含義。(3)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對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產生什么影響?[提示](1)緣由:鴉片斗爭后民族危機出現(xiàn);西學東漸,使中國思想界萌發(fā)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晚清時期“經(jīng)世致用”思想進一步發(fā)展。論證: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魏源等人相識到西方在軍事技術上的先進,編寫《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心態(tài)的一次挑戰(zhàn),體現(xiàn)出一種叛逆性。(2)政治上,當時的中國仍舊處于封建專制統(tǒng)治之下;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jīng)濟占據(jù)主導地位;思想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仍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3)現(xiàn)象:部分開明學問分子相識到洋務派的局限性。影響:推動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由“器物”到“制度”的飛躍。多角度評價洋務派的“中體西用”主見1.洋務派出于地主階級的本能,主見“中體西用”,其目的在于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和綱常名教。2.它打出的“自強”和“求富”旗號,沖擊了“重農抑商”的陳腐觀念,對中國的工業(yè)、國防和軍隊、教化和外交現(xiàn)代化起了確定的推動作用。3.它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對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qū)舊制度、舊思想的沖擊,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的詳細表現(xiàn)。4.“中體西用”思想反映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明的沖突,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對西方文明既觀賞又排斥的沖突心態(tài),但它終歸承認了中學之不足、西學之所長,客觀上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tǒng)人”起先向“現(xiàn)代人”轉變。?探究二康梁維新思想的主見和特點史料一臣竊聞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國會者,君與國民共議一國之政法也。蓋自三權鼎立之說出,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總之……人主尊為神圣,不受責任,而政府代之,東西各國皆行此政體,故人君與千百萬之國民,合為一體,國安得不強?……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涤袨椤墩埗楅_國會折》史料二為了在王權承認的“合法性”范圍內偷運西學之果,康有為在變法的整個過程中不得不始終當心翼翼地從“奉天承運”“圣人之作”的傳統(tǒng)象征系統(tǒng)內拾取古已有之的變更之道?!M管康有為之變法理論好像到處引經(jīng)據(jù)典,旁征博引,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但言行舉止中卻時常透露出叛逆色調?!S紀霖、陳達凱主編《中國現(xiàn)代化史》(1)史料一中“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說明康有為主見向西方學習,變革政治制度。(2)史料二中“偷運西學之果”指宣揚維新變法、仿西方政制。“不敢逾越古典圣賢所訂準繩”說明康有為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1)史料一中康有為在《請定立憲開國會折》中提出了哪些政治設想?(2)依據(jù)史料二,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納在“中體”中偷運西學的“移花接木”方法,給皇帝講“必當變法”的道理,這反映了維新思想的突出特點是什么?[提示](1)開國會,定憲法,實行三權分立、君主立憲。(2)把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同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相結合??盗壕S新思想的特點及成因1.特點(1)中西融合:把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學說同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借助儒家思想宣揚西方資產階級學說。(2)救亡圖存:體現(xiàn)中國社會面臨崩潰和民族危機深重的現(xiàn)實,蘊含了救亡圖存、發(fā)展資本主義的劇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協(xié)性的特點。(3)由理論到實踐:把維新思想轉變?yōu)榫S新變法運動,最終推動了戊戌變法運動的實現(xiàn)。2.成因(1)客觀緣由:當時中國資本主義發(fā)展不充分,資產階級力氣非常弱小,而封建頑固勢力非常強大。(2)主觀緣由:“康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上層分子的代表,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親密的聯(lián)系,其思想相識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結合”。(3)歷史緣由:儒家思想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康有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經(jīng)學大師,對儒家學說有深刻的探討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學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借助儒家思想來宣揚維新思想會削減變法的阻力。?探究三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史料一孔子生長封建時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時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禮教,即生活狀態(tài),封建時代之禮教,封建時代之生活狀態(tài)也;所主見之政治,封建時代之政治也。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所心營目注,其范圍不越少數(shù)君主貴族之權利與名譽,于多數(shù)國民之華蜜無與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會道德與生活,莫大于禮;古代政治,莫重于刑?!幾躁惇毿恪犊鬃又琅c現(xiàn)代生活》史料二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提倡者之一、聞名思想家錢玄同曾寫道:“我將此文看了一遍,更恍然于共和與孔經(jīng)是確定不能并存的東西,如其要保全中華民國,惟有將自來的什么三綱五倫、禮樂、政刑、歷史、文字‘棄如土苴’?!笔妨先疫€記得從前的醫(yī)生的爭論和方藥,和現(xiàn)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慢慢地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憐憫;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魯迅《呼喊》自序(1)史料一信息“禮”是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封建倫理道德,“刑”指封建專制制度。新文化運動的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tǒng)道德。(2)史料二中錢玄同強調“共和與孔經(jīng)是確定不能并存的東西”,這表明新文化運動主見實行民主共和,堅決反對孔教。(3)史料三表明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對中國文化相識的偏激,對東西方文化存在著確定否定和確定確定的看法。(1)依據(jù)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指出陳獨秀批判儒家思想的著眼點及背景。(2)依據(jù)史料二、三并結合所學學問,評述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錢玄同、魯迅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提示](1)著眼點: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制度的倫理道德。背景: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氣壯大;民主化政治運動開展;尊孔復古逆流出現(xiàn);廣闊民眾被封建思想束縛;民主思想的廣泛傳播。(2)錢玄同認為要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共和,必需徹底批判中國的封建思想,摒棄“三綱五倫”,打破傳統(tǒng)精神枷鎖。魯迅在思想上忽視甚至否定文化的傳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確定化與簡潔化的傾向。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及“新”的表現(xiàn)1.新文化運動的特點(1)以民主與科學為核心。(2)有思想戰(zhàn)線和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其目的是為實現(xiàn)民主政治而營造新文化的氛圍。(3)存在著對西方文化確定確定和對東方傳統(tǒng)文化確定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運動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期宣揚資產階級文化;后期以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主流。2.“新”的表現(xiàn)(1)新領導: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的激進派。(2)新基礎:中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為其奠定了經(jīng)濟基礎。(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與科學及達爾文的進化論為指導思想;后期以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4)新內容:前期以宣揚民主與科學為突破口;后期以宣揚馬克思主義為主要內容,提出走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5)新成果: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從家國情懷的角度,感悟新文化運動對當今文化創(chuàng)新的啟示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詩界革命”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成就最大的是黃遵憲……他堅決反對傳統(tǒng)詩壇的擬古主義,提出“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的現(xiàn)實主義觀點,明確提倡以白話入詩……反映甲午斗爭前后40年的歷史風云,歌頌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熱忱,是黃遵憲詩歌中光輝照人的部分,也是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黃遵憲的詩中還有大量描寫西方新事物、新思想的內容,令人耳目一新?!幾脏崕熐骶帯吨袊幕ㄊ贰凡牧隙m強調,“白話是我們老祖宗的話”“自宋代之語錄,元代之小說,至于今日,且千年矣”。文言文束縛了情感的表達,是中國封建文化和專制思想的干脆表現(xiàn),影響新思想的傳播,必需用白話取代文言,這不僅僅是語言工具的革命,而且是中國人的思維的革命。文學革命不會一蹴而就,只有容忍作家進行文學體裁的嘗試,才能一點一滴地完成。這場文學革命運動更新了中國的舊文化,形成了中國的文藝復興?!幾郧f森《胡適的文學革命理念》(1)依據(jù)材料一,概括黃遵憲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點。(2)依據(jù)材料二,概括胡適的文學革命理念,并結合所學學問加以評價。[解析]第(1)問,依據(jù)材料一中的省略號分層,然后概括每一層的層意即可。第(2)問第一小問,依據(jù)材料二信息分層概括即可。其次小問,結合材料從進步性和局限性兩個方面評價。[答案](1)特點:反映現(xiàn)實;提倡白話入詩;歌頌反帝愛國熱忱;反映西方新事物、新思想。(2)理念:白話文是中國傳統(tǒng)的語言工具;文言文是封建思想文化的象征;應用白話文來取代文言文;文學革命是思維層次上的變革;文學革命應當是漸進的過程。評價:推動文學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沖擊封建傳統(tǒng)思想);推動新文化運動深化。全盤否定文言文的成就,具有確定片面性。新文化運動對當今文化創(chuàng)新的啟示1.政權鞏固和社會進步必需有先進文化的有力支撐。2.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必將推動文化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向縱深發(fā)展。3.文化創(chuàng)新必需廣泛汲取外來優(yōu)秀文化,并與傳統(tǒng)文化融為一體。4.必需切實發(fā)揚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學,提高國民文化素養(yǎng)。【考法示例】還原社會情境,敏捷考查新文化運動時期主流思想的轉變(2024·全國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學”“同等”“民主”等詞出現(xiàn)頻次大體相當;1919-1922年,“民主”出現(xiàn)次數(shù)不到“科學”的1/10,不及“革命”的1/20。這種變更可說明()A.新文化運動主流思想發(fā)生轉變B.國民革命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擁護C.資本主義政體模式被學問界否定D.中國社會主要沖突發(fā)生變更知情境:本題以1915-1918年和1919-1922年兩個時間段內《新青年》雜志詞語出現(xiàn)頻率的變更,還原社會情境,敏捷考查學生對社會現(xiàn)象出現(xiàn)緣由的分析。明立意:本題從流行詞語出現(xiàn)頻次的變更切入,考查學生的歷史說明等核心素養(yǎng)。抓關鍵:“1919-1922年”“不及‘革命’的1/20”是主要思索角度。理思路:解答本題首先看時間“1919-1922年”此時屬于新文化運動后期;其次思索為什么“革命”一詞出現(xiàn)次數(shù)如此之多?依據(jù)以上兩點再結合所學學問可想到,這一階段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是宣揚馬克思主義,于是答案(A項)就出來了?!菊骖}體驗】練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思想條件1.(2024·全國卷Ⅰ)五四運動后,出現(xiàn)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辯,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fā)展實業(yè);還有人主見“采納勞農主義的干脆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辯()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D.消退了學問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C[五四運動后的這場爭辯會使更多的人接受社會主義,這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打算了條件,故C項正確。]練點:新文化運動時陳獨秀的思想主見2.(2024·全國卷Ⅲ)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标惇毿阋庠?)A.主見國家至上 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 D.傳播馬克思主義B[依據(jù)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封建社會的儒家倫理道德壓制中國人的人格發(fā)展,進而不利于國家鞏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封建倫理,故選B項;材料不能體現(xiàn)國家至上的說法,A項解除;陳獨秀確定西方的民主、科學,C項說法錯誤;材料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無關,D項解除。]練點:嚴復的進化論思想對維新運動的推動作用3.(2024·全國卷Ⅲ)英國科學家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及其他》認為不能將自然的進化論與人類社會的倫理學混為一談。但嚴復將該書翻譯成《天演論》時,“挖空心事”地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嚴復意在()A.訂正生物進化論的錯誤B.為反清革命供應理論依據(jù)C.傳播“中體西用”思想D.促進國人救亡意識的覺醒D[結合所學學問可知,嚴復是一位維新思想家,他翻譯《天演論》主要是為了促進國人變法圖存,而非進行反清革命,故選D項,解除B項;嚴復提出自然界進化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類社會,并非對生物進化論的進一步探討和訂正其錯誤,解除A項;“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見,解除C項。]練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4.(2024·全國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責工讀互助等社會改良活動,認為“零零碎碎的救濟”“無補大局”,主見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化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yè)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加D.批判傳統(tǒng)禮教成為共識C[由材料時間信息“1920年”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當時五四運動已經(jīng)爆發(f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快速傳播。由材料“主見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化工人群眾”可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日益增加,故C項正確;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前期宣揚的思想,與材料時間不符,解除A項;B、D兩項在材料中體現(xiàn)不出來,解除。]練點:維新派的詩歌改良運動5.(2024·全國卷Ⅲ)中日甲午斗爭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泱泱哉我中華……物產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qū)區(qū)三島尚崛起,況乃堂矞吾中華!”這反映出“詩界革命”()A.提倡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動了白話文運動C.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須要 D.成為改良思潮的開端C[“詩界革命”是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梁啟超等人發(fā)起的詩歌改良運動。題干中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斗爭中中國戰(zhàn)敗,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詩歌中蘊含著振興中華民族、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想,說明“詩界革命”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須要,故選C項。]1.(2024·景德鎮(zhèn)三模)鴉片斗爭后,當時士人姚瑩分析中國戰(zhàn)敗緣由:“正由中國書生狃于不勤遠略,海外事勢夷情,平日置之不講,故一旦海舶猝來,驚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僨敗至此耳。”下列選項對此言論評價正確的是()A.啟迪國人開闊視野B.不滿士人文弱缺乏尚武精神C.具有中體西用色調D.指出了中國戰(zhàn)敗的根本緣由A[姚瑩之語針砭時弊,有發(fā)聾振聵之效,有啟迪國人開闊視野之意,A項正確;缺乏尚武精神是對“驚若鬼神,畏如雷霆”的片面解讀,B項錯誤;姚瑩之語未體現(xiàn)“體、用”之分,C項錯誤;材料更多指出書生于國事失敗之責任,鴉片斗爭失敗根本緣由是農耕文明與工業(yè)分明的差距,D項錯誤。]2.(2024·河池一模)左宗棠把興辦民用企業(yè)視為“利民實政”,早期維新派人物之一馮桂芬針對“船堅炮利不如夷”,則“設局廠、制洋器”;針對“人無棄材不如夷”,則“改革科舉,廢除八股,設同文館”;針對“地無遺利不如夷”,則“大興水利,廣植農桑”。這表明()A.早期維新派與洋務派思想有相通之處B.早期維新派仍未突破“中體西用”的桎梏C.“天朝上國”觀念抑制近代中國的發(fā)展D.洋務派開啟了近代中國思想啟蒙的先河A[題干提及洋務派代表人物左宗棠和早期維新派都主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說明洋務派與早期維新派思想有共通點,故選A項;早期維新派主見君主立憲制,突破了“中體西用”,解除B項;C、D兩項與題干主旨不符,故解除。]3.(2024·黃山一模)王韜在《紀英國政治》中提道:“論者徒夸其水師之練習,營務之整頓,火器之精良,鐵甲戰(zhàn)艦之縱橫無敵,為足見其強……遂以為立國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強之末,而非富強之本也!英國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親,本固邦寧,雖久不變?!辈牧弦庠诒砻?)A.提倡實業(yè)救國和變法圖存B.主見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C.有助于推動當時思想啟蒙D.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探究B[王韜認為器物是“富強之末”,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富強之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