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設計_第1頁
數學教學設計_第2頁
數學教學設計_第3頁
數學教學設計_第4頁
數學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學教學設計數學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臺。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驗證表舉例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系表:

比前項相當于后項相當于比值相當于除法分數

4.卡片若干張。

商不變的規(guī)律;分數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70—71頁。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chuàng)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猜想。

目標:

復習舊知,為學生發(fā)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啟發(fā)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復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系表,讓學生發(fā)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復習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復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guī)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么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guī)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營造協(xié)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學習意識。

過程:

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么方法來驗證?

小組代表發(fā)言,說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發(fā)言,讓學生互相啟發(fā),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著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各小組代表發(fā)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過程:

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說更嚴謹。

集體歸納,板書。

體驗成功:我們發(fā)現的這個數學規(guī)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fā)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秘,還有許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fā)現、創(chuàng)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過程: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總結方法:聯系舊知,靈活運用。

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tǒng)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發(fā)現3/4:6/8:9/12,接著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著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說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

流,然后指名匯報。

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實際情境建立連加、連減的數學模型,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會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的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具體的情境中提高獲取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協(xié)作意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在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以舊引新。

師:上個星期天,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和媽媽一起去鄉(xiāng)下的奶奶家玩了一大早,他們就一起乘上“口算號”公共汽車出發(fā)了。來,我們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來算一算吧!

學生看著屏幕口算:

4+15+25-28-23+410-4

5+37+13-16-27+36-6

師:不一會兒,他們便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雞呢,芳芳可是個懂事的孩子,連忙跑過去幫奶奶喂雞。引出例1。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了小朋友去鄉(xiāng)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號”公共汽車的情境,既復習了舊知,又為下面初步感知兩步計算與一步計算的關系打下了伏筆,更激起了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連加

課件演示,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師:看,有幾只小雞在吃米?又來了幾只?瞧,這只小淘氣貪玩,來遲了吧?

師:你能將喂雞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

師:地上的小雞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設計意圖:算法選擇及計算順序是和“動作、過程”緊密聯系的,教師通過學生的看圖編故事,討論怎樣列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形式,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并進行積極的數學思考,使學生不僅能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記憶得更牢。

師:嗯,口才不錯,你說得可真完整!

師:根據剛才的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會提個問題考考大家?

列式。

師: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小朋友們會列式計算嗎?

學情預設:學生欣賞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可能不同。設想1:學生列的是分步算式。師:聽他說得多清楚呀,用我們學過的加法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設想2:學生列的是綜合算式。教師不要忘了舒時給予獎勵。

板書:①5+2=77+1=8②5+2+1=8或5+1+2=8······

探究、理解含義。

①指名學生說說第一種方法兩個算式的意思。

②師:結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把他們加起來呢?用加法呢?

指名說。

師:老師看到小朋友們還列出了5+2+1=8和5+1+2=8這兩個算式,老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誰能來告訴老師?

師:哦,老師明白了,原來要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還可以直接把5、2、1三個數加起來!

師:看這兩個算式與以前學過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來給這個算式來取個名字?

師:像這樣三個數或三個數以上的數加在一起叫做連加。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加算式嗎?

交流算法。

師:5+2+1=8,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說一個一個地教出來的?;蚴窍人?+2=7,再算7+1=8······不管那種方法,只要說出理由,都給予肯定。

師:是呀,計算連加時我們一般先把前兩個相加,然后再把算出來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這樣的計算,也就是說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學生齊說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存在。扶放有度,使學生直觀地理解連加的數學意義。

2.探究連減。

情境演示。

師:芳芳正在忙的起勁的時候,表弟在一旁高興地大叫起來,看,那幾只小雞吃飽了!

合作探究。

師:小朋友,看了這幅圖,你會編個數學問題來考考大家嗎?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

師:要求還剩多少只小雞,你會列式嗎?

師:結合圖,說說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

師:為什么這里要用減法呢?要-2再-1呢?

指名說。

師:你能給這個算式起個名字嗎?真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連減”。

師:你會讀這一道連減算式嗎?

學生一起完整地讀出課題“連加連減”。

師: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一想,這道題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師:請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如果他說對了,請你夸夸他,如果他說錯得不夠好,請你幫幫他。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教師要適時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處理、解決,只做適度的引導,讓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全班交流,小結連減得計算方法:計算連減題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再用得到的結果減去第三個數。

3.初步小結:喂完小雞,芳芳也認識了今天的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按怎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

設計意圖:及時地鞏固知識、梳理剛剛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學到手的知識切實成為自己的本領。照顧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對這一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

三、聯系情境,應用拓展

闖關游戲。

師:夕陽西下,芳芳跟著奶奶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奶奶家,小朋友們跟著他們也一起學會了很多的新知識。現在,芳芳的媽媽還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知識學得怎么樣呢。小朋友們,我們來接受挑戰(zhàn)吧。

第一關:各顯神通

1.師:學了一節(jié)課,有些同學已經有點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領了,那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在小組中進行一個活動吧!用你的學具擺一擺,考一考你的同學,我們可要進行小組間的評比,看哪個小組活動得最好哦!

師:剛才小朋友擺出了很多連加連減的算式,怎么樣在紙上畫出連加和連減的過程呢?

學生說。

老師示范:連加幾個部分加起來,我們可以分開畫,連減需要減去幾個部分,我們可以用圈去和劃去的方法。

2.師:明白這個意思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打開書本72頁,完成做一做。

反饋:為什么要4+3+2=9?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2、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非常愛動,你光讓他聽,他還真坐不住。因此,安排了動手擺小棒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合作中擺出小棒,教師可以同時考查學生對連加、連減這一知識掌握得如何。

3.師:請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能用連加連減來計算的例子?

生1:家里原來有3只蘋果,媽媽先買來了2只,又買來了4只,現在一共有幾只?可以用3+2+4=10來計算。

生2:我原來有9本書,送給弟弟3本,又送給妹妹4本,還剩多少本?可以用9-3-4=2來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舉例,一方面是想將數學與身邊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進而體驗連加連減的含義,另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關:火眼金睛

多媒體演示開始時的一組題。

師:今天我們又掌握了兩種本領,仔細觀察上課時我們做過的這組題,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

口算連加連減。

師:是的,我們發(fā)現原來這兩個算式都能拼成連加、連減的算式,而且計算順序也相同,那下面這些口算題,你能很快算出來嗎?

2+2+2=9-2-3=10-4-1=3+2+4=

8-1-5=4+3+1=5+1+3=10-2-5=

,人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連加連減》公開課教案

第三關:精打細算

師:學校打算組織一次秋游,可以帶一些干糧。如果媽媽給你10元錢,有這么一些食物,你打算怎么買?用算式來表示。

食品

火腿腸

果凍

面包

蛋糕

飲料

薯片

單價

2元

4元

1元

3元

3元

5元

師:好好看看、算算,怎么樣才能買到自己喜歡又實惠的食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際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本節(jié)課上聯系課外的情境,增強了學生對連加連減的認識,并能為自己的學習生活服務,如春游時媽媽給你10元錢你自己如何安排等。課堂上學生是帶著問題來的,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體現課堂效果的標準之一,因此讓學生對自己有個總結“我的問題解決了”很重要。

四、全課總結,延伸課外

師:愉快的一天結束了。芳芳說:這一天的收獲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芳芳比一比誰的收獲大呢?讓我們來說一說吧。

師:是的,今天我們學習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到右,還學會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課后還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連加連減來解決的,比比誰找得多!

設計意圖:趁著學生意猶未盡。讓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連加和連減故事,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復習有關的時間單位、長度單位,體會它們之間的關系。

2.結合實際,解決與常見的量有關的簡單問題,體會交通與數學的關系;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進行交流。

〖教材分析〗

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有趣的學習素材。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的基礎上,聯系現實生活,解決生活中的交通數學問題的一節(jié)復習課。這是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一個好的案例,體現了學數學、用數學,生活中處處是數學。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從一年級學生學習新教材伊始,一直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重點,經過一、二年級的培養(yǎng),學生不但具有了提出問題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意識。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根據復習課的特點,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境,讓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不再是學死的知識,而是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大多數步行上學,結合此實際情況,更便于孩子們自主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也便于我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堂實錄〗

師:同學們每天上學,幾點從家出發(fā),路有多遠?

生1:我家離學校不遠,十多分就到了。

生2:我家離學校也就是體育老師測驗一百米那么近,一會兒就到了。

生3:我得乘車,等車加坐車得用20分。從車站到學校還要走10分,半個小時能到。

師:大家估計一下家離學校的距離,算一算你每天上學放學走多遠。

生口算或筆算求出答案,與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互相了解。

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同學們看圖“小東上學去”,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誰能回答你的問題。

2.生小組合作,提出并解決問題。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指導。

3.大組匯報。

生1:我提醒大家小東中午如果回家吃飯,就是4個650米。

生2:還可以理解為2個1300米。

師:小東家在六樓每上一層大約用12秒,1分時間內能從一層走到家嗎?這道題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為什么?

生3:一樓不用上,他實際就上了5層樓。

生4:比如說我家住在2樓,實際就上了一層樓梯。

生5:我忽略了一樓不用上樓梯。

師小結:同學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想一想,再解答。跟同桌說一說你家住在幾樓,你上了幾層樓梯。

買車票

師:小叮當要乘火車旅游,你能幫他買票嗎?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1:我知道第一行是火車走的里程數。

生2:第二行是火車票的價錢。

生3:走得越遠,票的價錢就越貴。

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課題: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42-43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過程,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計算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發(fā)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具體問題。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不同形狀的卡片、尺子等測量工具。

教學方法:

教法: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課件演示,交流感受、互動合作等方式教學。

學法:“玩中學”、“趣中練”,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在動物王國里,有對有趣的好朋友。它們是小灰兔和小黃狗。它們倆都說自己跑得快,這不今天就來比賽來了。小灰兔圍著這個花壇跑一圈,小黃狗則圍著這片寧靜的湖面跑一圈。結果小黃狗跑得慢,可是它卻不服氣,說:“不公平,因為我跑得路遠”。小灰兔卻說:“不對,不對,我跑得路才遠呢。因為長方形還比正方形長呢?!毙↑S狗說:“我跑的正方形還比長方形寬呢。”它們吵了起來。

引導:看來,如果沒人來幫幫忙,它們可會無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到底誰跑得路多些?

引導:它們倆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他們倆賽跑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

揭題:你想得真快。老師非常欣賞你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

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長方形的周長。

1.提問:什么是周長?周長指的是哪里?舉例說明。

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知道這兩個圖形的周長?

談話:你們的辦法可真多,接著問:是要量出所有的四條邊的長嗎?為什么只量長和寬就可以呢?

2.提問:老師采用了你們的辦法,量出了長方形的長是8米,寬是4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梢元毩⑺伎?,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3.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4.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愿意來展示一下。

5.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展示。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

教師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的演示可能有這三種:

8+4+8+4=24這是把長方形的四條邊一條一條加起來。依次相加求周長。

8×2=16,4×2=8,16+8=24。根據長方形對邊相等的道理,用2條長的和加2條寬的和求周長。

8+4=1212×2=24。根據一條長加一條寬的和就是長方形的一半,那么兩個的和就是長方形的周長了。

有的學生還想出了第4種,第5種方法……

6.比較這幾種不同的算法。

接著,我讓學生比較這幾種算法,哪種方法最簡單?通過比較,找出區(qū)別,暗示性的讓學生注意策略的最優(yōu)化。

7.舉例應用知識:黑板4.1課桌100.40打印紙30.20等。

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已經解決了,那正方形游泳池的周長該怎么算呢?我們來看,當長方形的長與寬相等時,就變成了正方形,正是小黃狗跑的游泳池的圖形。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6米,四條邊都相等,那算出他的周長就很容易了。

學生匯報。說說道理,四邊都相等,可以快速的求出6×4=24米,運用邊長×4來求正方形的周長。

小節(jié)

通過開始的猜想,然后我們用多種方法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原來,兩人走得一樣多。

三、知識應用、深入研究。

利用課件出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一、計算小兔子長方形獎狀框的周長。鞏固了學生對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應用能力。

活動二、計算小兔子正方形手帕的周長。鞏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活動三、求菜地籬笆的長。一塊長方形菜地,一面靠墻,三面圍籬笆,求籬笆的長。課件出示長方形菜地圖。

活動四、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周長。領獎臺正面這樣一個不過則的圖形該怎樣求它的周長呢?學生思考交流,讓學生注意看,好好想,課件演示圖形變化過程。當圖形變成長方形的時候,學生們計算圖形周長。

四、知識拓展、動手實踐。

動手測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那正方形呢?這兒有幾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現在請你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先動手量出需要的數據,再計算出它的周長。

五、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得開心嗎?能把你今天的收獲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回家后請選擇你喜歡的物體,比如數學課本,測量并計算出它的面的周長。

數學教學設計5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91~92頁

一、教材簡析:

本單元主要是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鐘面上的整時數,先讓學生認識時針和分針,再認識鐘表表面上的整時數.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過程性目標:

1.通過撥表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2.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情感目標:

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教育學生要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

教學難點:

正確迅速說出或撥出鐘面上的時間。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鐘表、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猜謎:一匹馬兒三條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時間一定要珍惜。

生異口同聲地說:“鬧鐘”。

師:鬧鐘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們起床。

生2:可以告訴我什么時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訴我們時間。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板書:認識鐘表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鬧鐘仔細觀察,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觀察活動。

師: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鐘面上有三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粗較細的是分針,那個又長又細的是秒針。

師:這個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經認識秒針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更一步地認識秒針。鐘面上還有什么?

生2:鐘面上有12個數。

師:小朋友們觀察地真仔細,下面,我們再來觀察一下,看看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

生:我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是順著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么走的。

生:動手撥小鬧鐘。

2.認識整時。

請同學看這個鐘面,誰知道現在表示的時刻是幾時?

生:2時。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媽媽教過我。

生2: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

生3:我是這么想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這時的時刻就是2時。

師:咱們同學真了不起。那這個時刻又是幾時呢?

生:4時。

師: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同桌互相說。

師:請同學看大屏幕,這時的時刻你能馬上說出是幾時嗎?

生:8時。

師:這個時刻我們一般該干什么呢?

生:我們在上課。

生:有時候,晚上的8時,我們在睡覺。

師:時間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

師: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刻的方法嗎?

生:沉默。

師:好,我們小組討論討論。

生:展開熱烈的討論。

師:誰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小結: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是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想不想親自動手撥一撥小鬧鐘?

生:想。

師:撥一個8時,看誰撥的又對又快,注意時針、分針轉動的方向。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請同學看大屏幕,你撥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樣嗎?

師: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撥一個3時。

生:撥鐘。

師:誰愿意上來展示給大家看,說說你是怎么撥的?

生:積極舉手表現自己。教師及時給以獎勵。

3.掌握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表示時間。

師:想不到小朋友們的動手能力這么強,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觀察能力怎么樣?請大家看你桌上的這張圖,你能馬上寫出鐘表顯示的時刻是幾時嗎?比比看誰寫的又對又快?

生:獨立完成填空,有同學小聲說:“怎么兩個都一樣?”

師:你發(fā)現什么了?

生1:兩個一樣,都是9時。

生2:兩個都是9時,但不一樣,一個是上午9時,一個是晚上9時。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真仔細。為什么會有兩個9時呢?

生3:我知道,因為一天,時針要走兩圈,所以有兩個9時。

師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對了,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兩個9時,因此,要準確地表達時刻,還得會用上午、下午這些詞語。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干什么嗎?

生1:小紅7時起床。

生2:早上,媽媽叫小紅起床。

生3:小紅在早上7時起床。

師:那你是幾時起床,又是幾時睡覺的?在鐘面上撥出來,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活動。

師: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yǎng)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師:撥一個你最喜歡的時刻,并說說這個時刻你在干什么?

生:動手撥小鬧鐘。

師:下面,我們來輕松一下,做做課中操。

4.學習時刻的另一種表示方法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除了用這種鐘表示時刻外,還能用什么表示時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電子表。

師:請同學們看這三個時刻,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時。

生2:一個是鐘,一個是手表,一個是電子表。

生3:我發(fā)現前兩個都是用分針時針表示的,第三個是用電子表顯示的。

師:仔細觀察,電子表是怎么顯示時間的?

生:電子表的表面有兩個點,左邊是幾就表示幾時,右邊是幾,就表示幾分。

師: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們獎勵給他一塊獎牌。說的非常好,電子表的表面有兩個點,當兩個點的左邊是幾,同時,兩個點的右邊是兩個0,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師:像電子表顯示的這種表示時刻的方法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

生1:電話顯示器上。

生2:電視上。

生3:手機上。

師:你能試著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

生:練習。

師:誰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寫法?

生:積極要求表現自己。

師:8時和3時用這種表示方法,又該如何表示呢?

生:在練習本上用第二種表示方法寫。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fā)展。

1.師:請同學看大屏幕,時間老人還給我們送來2個鐘面,你能準確地說出現在是幾時,并說說這時候你該做什么嗎?同桌互相說一說。

你能試著用兩種方法把這兩個時刻表示出來嗎?

生:獨立完成。

師:請同學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6時和12時,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有什么特點?

生: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2.師:猜謎:公雞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鬧盈盈,長針、短針成一線,請問這時幾時整?

生:6時整。

師:誰有補充?

生:早上的6時整。

師: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3.手勢游戲:由老師給大家做幾個手勢,看看哪個小朋友能根據老師的手勢馬上說出是幾時整?

4.下面,我們來玩?zhèn)€撥鐘表的游戲,同桌兩人一人在鐘面上撥針,另一個人說時刻,交換練習。

5.我們來玩?zhèn)€小品好不好?請幾個小朋友上臺來做幾個動作,你猜他時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鬧鐘撥出時刻,誰最先撥好就上好鬧鈐。

洗臉:撥的時刻有6時,6時半,7時,9時理由是晚上睡覺前洗臉。

睡覺: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1時理由是午休。

讀書:撥的時刻有8時,9時,10時。

吃飯;撥的時刻有7時吃早飯,12時吃午飯。

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干,表演的小品真精彩,撥出的時間也很合理,一節(jié)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按時起床,按時睡覺,不浪費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能做到嗎?

四、全課總結。

能和小朋友共同上一節(jié)課,老師感到非常的高興,那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把你的收獲告訴大家好嗎?

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知口算在實際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并掌握一個因數是整百數的乘法口算,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情感

二、探究新知

把整百數看成幾個百,和另一個因數相乘,得多少個百,在得數后面添上兩個0。

三、嘗試練習

整百數的乘法口算和整十數的乘法口算有什么異同點?

四、分層練習

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一的第4、5題。

課題二用兩位數乘的乘法估算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掌握兩、三位數乘兩閏數的乘法估算。

3.能利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誰能說說上節(jié)課我們學

習了哪些知識?

口算:28×8

89×9

312×7

498×6

22×9

說一說口算的簡便方法。

二、探究新知

把本題的估算和前面的一位數乘法的估算作比較,它們有什么異同點?

三、嘗試練習:完成第46頁做一做。

四、分層練習

1.估算下面各題

79×5602×4

87×9

188×2

2.寫出下面估算結果。

12×4232×5184×6293×53

五、作業(yè):練習十二第1-3題。

課題三除法口算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口算,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下面各題,看誰算得快。

200÷50

280÷70

3600÷90

450÷50

2.仔細觀察下面兩個算式與上面的題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500÷100

2400÷100

二、探究新知

1.探究500÷100怎樣口算?

2.教學例5。

3.歸納:怎樣口算除數是整百數的除法?哪種方法最方便?

三、分層練習

1.仔細觀察下面左邊的算式可以看成右邊的哪個算式?用線連起來。

800÷100

6÷2

600÷200

15÷3

2800÷70030÷6

1500÷3008÷1

3000÷60028÷7

2.做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四、作業(yè):練習十三的第3-5題。

數學教學設計7

寒假期間我讀了《數學教學設計》一書,受益頗深,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jié),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對象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

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fā)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數學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于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發(fā)言權,記得高中的時候上立體幾何,每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某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后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后我做了一名數學教師,在幾何課上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今天當我踏上數學教師崗位的時候,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只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對于一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來說,要想看到木匠造房子時的技巧簡直是天方夜譚,而搬一套木匠工具進課堂也不容易。因此,通過制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目標。

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數學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后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說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的板書速度要適當,既要考慮到課的教學進度,又要考慮到記筆記的同學。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對象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煉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而我記得在我上學期交的盤片中,同組的老師就向我提出過,我的板書不太有條理,我想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改進的。

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數學六年級下冊第48頁“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的第1、2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上的比例尺,會把數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fā)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設置情境,比較引入

演示: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中國地圖。

學生觀察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學生回答。

師:想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新知

1、出示例6。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嘗試寫出兩個數量的比。

師:題中要我們寫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量的比?什么是圖上距離?

什么是實際距離?

2、認識探索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比的方法。

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學生交流,明確方法:

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成相同單位,寫出比后再化簡。

3、比例尺的意義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師: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書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題中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師: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4、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師:我們知道這幅圖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寫成1/1000。你是怎樣理解這幅圖的比例尺的?

學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厘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值比例尺。

5、認識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102030米師介紹線段比例尺。

問: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

四、獨立練習,鞏固提高

1、做“練一練”第1題。

獨立相互說,指名說。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2、做“練一練”第2題。

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再交流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一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鞏固比例尺計算的基本思考方法。

五、總結評價,生活延伸

1、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會用到比例尺?

板書設計:

比例尺的認識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1:1000

0102030米

《認識比例尺》教學反思

認識比例尺是在學習比和比例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平面圖的比例尺。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

在引入階段,我選取了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出示兩幅比例尺不同的中國地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什么變了,什么沒變?”進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圖形的大小可以隨意改變,但形狀不能改變。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學例6時,以“這里比例尺1:1000是什么意思”的提問引起學生猜想、議論。為后面學習計算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打下知識準備。最后歸納出比例尺的概念。

在教學數值比例尺后,又引導學生學習了線段比例尺,讓學生小組討論,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和練習,對比例尺的知識有更深的認識,為后面的有關比例尺計算的實際問題做了很好的鋪墊。

探究比例尺的實際應用時,時間比較緊張,學生雖基本完成了這個問題,但來不及反饋,導致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還不夠扎實。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盡量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數學教學設計9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fā)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的親切感。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guī)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么放?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么?

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yōu)閿祵Α?/p>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

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當出示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

C、小游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里有兩個特殊設計: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么發(fā)現?

周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游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從南門進,從北門出。經過所有的景點。不走重復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涂色。

介紹經驗:這么多數對,你是怎么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別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第5頁第4題第小題:描出下列各點并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經歷實驗過程,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重點難點:

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做猜一猜游,喜歡嗎?先來猜一猜老師拿的這個盒子里有什么寶貝?

二、先猜后證1

老師帶來了4個轉盤,如果游戲規(guī)則是轉到黃色上老師獲勝,你會選擇哪個轉盤?為什么會這么想?

你猜的對不對呢?選現在我們就來實際轉一轉看看。

你發(fā)現了什么?

那么你再猜一猜另外三個轉盤轉動后會使什么結果呢?現在我們就分別來試一試看看是不是這樣。

你發(fā)現實驗結果和你猜想的一樣嗎?

三、先猜后正2

請大家看第74頁上面的圖,先按你的猜想填一填。你為什么會這么想呢?

現在我們就來通過實驗驗證一下,看看你猜想的是不是正確。

我們請三個同學來,一人搖箱子,一人摸球,一人記錄結果。

你發(fā)現了什么?

如果箱子里裝了2個白球和2個黃球,每次摸兩個球,會出現哪幾種結果呢?哪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呢?

現在我們就來實際摸一摸,看看結果會怎樣。

那種結果可能性大?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結果?

其實,我們也可以用畫線法來判斷會出現哪幾種結果和哪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大。

四、達標檢測

箱子里有1個白球、3個紅球,每次摸一個球,會出現幾種結果?摸到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球的可能性小。如果再放入5個黃球,每次摸一個球,會出現幾種結果?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球的可能性最小。

五、課末小結。

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①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先猜想后驗證的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消息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讓學生把找到的規(guī)律銘刻在心;②通過實踐體驗數學和感悟可能性規(guī)律;③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④逐一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生成性、探究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做數學、玩數學和用數學的過程中經歷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變得更聰明;⑤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感和我要學的愿望;⑥教學生用畫線法判斷時間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探究的拓展,為下節(jié)課《體育中的數學》的探究埋下了伏筆。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钴S,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和快樂的探究。課末測評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都達到了學習目標,并且興猶未盡,都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悅。

不足之處:學生們特別興奮,探究深刻而練習量小了點。

數學教學設計11

一、設計思想

新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困難。本課要讓學生經歷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在與同伴的合作中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用數學”在前面已經結合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方面的教學,知識沒有用標題的形式明確給出。在這里出現”用數學”的標題,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自覺性。第七題是用”停車場”的畫面展開的,描述了停車場上已經停放了9輛汽車,同時還有6輛車正在開進停車場,要解決的是”現有幾輛車”的問題。這類問題,學生首次接觸,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復習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復習難點是文字信息的處理,依靠關聯詞語理清解題思路。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能夠根據情境圖給出的資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但對于捕捉文字信息尚有困難。因此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須指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出形象圖外的信息資源,學會解答用比較抽象的文字表示條件和問題的題目。

四、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3、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感知數學,在數學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合理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意識。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復習”用數學”第117頁第7題時教師出示沒有文字的情境圖,讓學生自己觀察,并說出發(fā)現了什么。也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接著出示圖中兩為小朋友的對話,理解”又開來了6輛”這話的含義,告訴學生,圖上開來的汽車沒有畫出來,應該根據圖上小朋友告訴我們的條件來解決問題。

七、課前準備

課件:停車場情境圖,堆雪人圖和媽媽兒子對話圖。

八、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指名口算

10-75-46-27-38-018-10

17-718-52+134+106+927-20

8+50+015+45-55+720+9

2、填未知數

6+=1114-=10

討論:,括號里該填幾?怎么想?指名回答。

練習

9+=138+=1512-=2

5-=47-=1+7=14

學生做完后,問是怎樣想的。

創(chuàng)設情景

1、出示書上第117頁的第7題。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為什么開來的汽車有一輛沒有畫完整?看著這幅圖,你能準確地說出又開來幾輛汽車嗎?

引導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說的?

問:現在有幾輛車?你會列式嗎?學生說教師板書:9+6=15

問:如果把”又開來了6輛”這句話去掉,讓你們說又開來了幾輛,你們會解答嗎?四人小組說一說,然后派代表說。

鞏固練習新題

出示”堆雪人圖”,書上第121頁第11題。

問: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分組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在堆雪人嗎?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書上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

2、出示”對話圖”,書上第121頁第12題。

分組討論,說一說圖中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引導學生看圖,結合文字理解內容。

根據問題列式計算,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的有關數學知識方面的問題?

教師總結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數學”,大家能夠根據圖上的意思解答問題了。現在老師出一道題目,你還會做嗎?

2、從你們身邊的事物中找一找,根據”9+7”的算式,提出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想一想,怎么編?可以與同伴交流,也可以與老師、爸爸媽媽討論,看誰編得好。

九、板書設計

十、作業(yè)設計

數學教學設計12

第一章第三節(jié)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要充分揭示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此本節(jié)課我以建構主義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驗證解決方法”為主,主要采用觀察、啟發(fā)、類比、引導、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則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問題形象化,使教學目標體現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三角函數誘導公式中的公式至公式.本節(jié)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公式、、.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和誘導公式的基礎上,利用對稱思想發(fā)現任意角與、、終邊的對稱關系,發(fā)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之間關系,進而發(fā)現他們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即發(fā)現、掌握、應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公式、、.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為此本節(jié)內容在三角函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本校高一班全體同學,本班學生水平處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學生具有善于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采用發(fā)現的教學方法應該能輕松的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誘導公式的發(fā)現過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誘導公式;

.能力訓練目標: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求值與化簡;

.創(chuàng)新素質目標:通過對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提高三角恒等變形的能力和滲透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個性品質目標:通過誘導公式的學習和應用,感受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系規(guī)律,運用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培養(yǎng)學生的唯物史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誘導公式.

2.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三角函數值,化簡三角函數式.

六.教法學法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方法,如何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者苦心鉆研、認真探究.下面我從教法、學法、預期效果等三個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數學知識,更主要作用是為了訓練人的思維技能,提高人的思維品質.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以學生為主題,以發(fā)現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采用提出問題、啟發(fā)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還給學生“時間”、“空間”,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盡力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2.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很多課堂教學常常以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以便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接受知識需要時間消化,進而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如何能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識,提高學習熱情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引導學生的學法為思考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簡單應用、重現探索過程、練習鞏固。讓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自主學習.

3.預期效果

本節(jié)課預期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誘導公式的發(fā)現、證明過程,掌握誘導公式,并能熟練應用誘導公式了解一些簡單的化簡問題.

七.教學流程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

1.復習銳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數值;

2.復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

3.問題: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嗎?引如新課.

設計意圖

自信的鼓勵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簡單易做的題加強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熱情,具體數據問題的出現,讓學生既有好像會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發(fā)掘潛力期待尋找機會證明我能行,從而思考解決的辦法.

新知探究

1.讓學生發(fā)現300角的終邊與2100角的終邊之間有什么關系;

2.讓學生發(fā)現300角的終邊和2100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的坐標有什么關系;

3.Sin2100與sin300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

由特殊問題的引入,使學生容易了解,實現教學過程的平淡過度,為同學們探究發(fā)現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做好鋪墊.

問題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發(fā)現任意角的終邊與的終邊關于原點對稱;

2.探究發(fā)現任意角的終邊和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坐標關于原點對稱;

3.探究發(fā)現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值的關系.

設計意圖

首先應用單位圓,并以對稱為載體,用聯系的觀點,把單位圓的性質與三角函數聯系起來,數形結合,問題的設計提問從特殊到一般,從線對稱到點對稱到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系,逐步上升,一氣呵成誘導公式二.同時也為學生將要自主發(fā)現、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練習設計為了熟悉公式一,讓學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敢于挑戰(zhàn),敢于前進

練習

利用誘導公式,口答下列三角函數值.

.;.;..

喜悅之后讓我們重新啟航,接受新的挑戰(zhàn),引入新的問題.

問題變形

由sin3000=-sin600出發(fā),用三角的定義引導學生求出sin,Sin1500值,讓學生聯想若已知sin3000=-sin600,能否求出sin,Sin1500)的值.學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又有什么關系;

2.探究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

遺忘的規(guī)律是先快后慢,過程的再現是深刻記憶的重要途徑,在經歷思考問題-觀察發(fā)現-到一般化結論的探索過程,從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深入腦中,此時以類同問題的提出,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重現了探索的整個過程,加深了知識的深刻記憶,對學生無形中鼓舞了氣勢,增強了自信,加大了挑戰(zhàn).而新知識點的自主探討,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充滿了極大的挑戰(zhàn).彼此相信,彼此信任,產生了師生的默契,師生共同進步.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誘導公式、

給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

三角函數誘導公式

設計意圖

標題的后出,讓學生在經歷整個探索過程后,還回味在探索,發(fā)現的成功喜悅中,猛然回頭,哦,原來知識點已經輕松掌握,同時也是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小結.

概括升華

的三角函數值,等于的同名函數值,前面加上一個把看成銳角時原函數值的符合.

設計意圖

簡便記憶公式.

練習強化

求下列三角函數的值:sin;.cos.

設計意圖

本練習的設置重點體現一題多解,讓學生不僅學會靈活運用應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還能養(yǎng)成靈活處理問題的良好習慣.這里還要給學生指出課本中的“負角”化為“正角”是針對具體負角而言的.

學生練習

化簡:.

設計意圖

重點加強對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的綜合應用.

小結

1.小結使用誘導公式化簡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為銳角的步驟.

2.體會數形結合、對稱、化歸的思想.

3.“學會”學習的習慣.

作業(yè)

1.課本P-27,第1,2,3小題;

2.附加課外題略.

設計意圖

加強學生對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的記憶及靈活應用,附加題的設置有利于有能力的同學“更上一樓”.

板書設計:

八.課后反思

對本節(jié)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復閱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針對教材的內容,編排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積極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來,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逐漸展開中,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方法予以解決,并獲得知識體系的更新與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感受“觀察——歸納——概括——應用”等環(huán)節(jié),在知識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中展開思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

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jié)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還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學中,對于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論來武裝自己,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效。

數學教學設計13

通過學習研究新進展與有效教學實踐的在線學習,我認識并學到了:1、專家知識在數量和組織方式、知識形態(tài)、提取速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優(yōu)越的特點,綜合考慮了學生對學習心理,從心理學上,更準確的把握了學生的學習心理。2、遷移研究的新進展及遷移與學生學習的關系,讓學生能更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教學。3、通過對學生對事物的了解和興趣,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學生的努力,及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教學,引導他們接受新知識、新事物。

通過參加培訓,以網絡為載體,打破地域局限,與全國的同行、專家、教授進行研討和交流,深深的意識到,我的有些教學方法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等有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像大城市具有良好的教育資源,他們可以用VD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