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治療 復習資料大全_第1頁
作業(yè)治療 復習資料大全_第2頁
作業(yè)治療 復習資料大全_第3頁
作業(yè)治療 復習資料大全_第4頁
作業(yè)治療 復習資料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業(yè)治療復習資料大全

名詞解釋

1.作業(yè)治療評估是應用康復醫(yī)學方法對殘疾者或功能障礙者的殘存

功能或恢復潛力進行評估,促進制定作業(yè)治療計劃,對作業(yè)治療結果及

隨訪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的過程。

2.任務分析是指分析個人活動和行為構成、行為場景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

是對一項日常生活活動、工作生產活動或休閑娛樂活動的基本行為構成

以及患者完成該活動所應具備行為場景的一個分析認識的過程。

3.活動分析是指在治療過程中評估治療性活動中患者的主動性和行為

構成,是對一項治療性活動的基本行為構成以及患者能夠完成該活動所

應具備的功能水平的一個分析認識的過程。

4.活動范疇是指人類的所有基本活動,具包含為日常生活活動、工作

生產活動和休閑娛樂活動。

5.行為構成是指活動中每一項動作的基本構成要素,包括動作的基本

步驟、運動類型和所需的基本功能等。

6.行為場景是指活動發(fā)生的基本外界條件,包括時空條件、物質和社

會環(huán)境等。

7.治療性作業(yè)活動治療性作業(yè)活動是指經過精心選擇的、具有針對性

的作業(yè)活動,其目的是維持和提高患者的功能、預防功能障礙或殘疾的

加重、提IWJ患者的生活質量。

8.藝術療法通過音樂、美術、舞蹈、書法、戲劇表演或欣賞等藝術活

動進行治療的方法。

9.園藝療法通過種植花草、栽培盆景、園藝設計、游園活動等作業(yè)進

行治療的方法。

10.生產性作業(yè)療法通過生產性活動進行訓練,以達到改善肢體功能

和心理狀態(tài),提高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適應能力的作業(yè)訓練方法。

11.手功能康復手功能康復是通過專業(yè)的治療,促進患者最大限度地

恢復或代償手和上肢的功能。

12.對掌活動對掌活動是指拇指尖向其他手指尖方向的運動,是保證

手功能正常的必要條件。

13.認知是認識和知曉事物過程的總稱。包括感知、識別、記憶、概

念形成、思維、推理及表象過程。

14.認知障礙有多方面的表現(xiàn),如判斷、記憶、注意、推理、抽象思

維、排列J慎序的障礙等,臨床上,以注意、記憶障礙多見。

15.注意力一般是指人們集中于某種特殊內、外環(huán)境刺激而不被其他

刺激分散的能力。

16.記憶力是一種動態(tài)過程,一般是指既往經歷、信息地獲得、保留

與提取。它涉及到編碼、貯存和提取三個過程。

17.知覺障礙知覺障礙是指在感覺傳導系統(tǒng)完整的情況下大腦皮質特

定區(qū)域對感覺刺激的認識和整合障礙,可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局灶性或

彌漫性腦損傷患者。

18.失用癥失用癥是指在無肌力下降、肌張力異常、運動協(xié)調性障礙、

感覺缺失、視空間障礙、語言理解障礙、注意力差或不合作等情況下,

不能正確地運用后天習得的運動技能進行目的性運動的運用障礙。

19.格斯特曼綜合征當雙側手指失認同時合并左右分辨障礙、失寫、

失算時稱為格斯特曼綜合征。與優(yōu)勢半球角回損傷有關,又稱角回綜合

征。

20.單側忽略單側忽略又稱單側空間忽略、單側不注意或單側空間失

認,是指對來自損傷半球對側的刺激無反應,主要以視覺形式表現(xiàn),也

可以表現(xiàn)在近體空間的觸覺及空間表象上。表現(xiàn)為以體軸為中心,離體

軸越遠越容易忽略。

21.失認癥失認癥是指非感覺器官功能不全或智力低下、意識不清、

注意力不集中、言語困難以及對該物不熟悉等原因,而是由于大腦損傷,

不能通過相應的感官感受和認識以往熟悉的事物,但仍可以利用其他感

覺途徑對其進行識別的一類癥狀。

22.視覺辨別功能障礙指觀察兩者之間或自己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

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和距離的障礙,包含圖形背景分辨困難、空間定位

障礙、空間關系障礙、地形定向障礙、物體恒常性識別障礙等多種癥狀。

23.感覺統(tǒng)合是指大腦將從身體各種感覺器官傳來的感覺信息,進行

多次組織分析、綜合處理,做出正確決策,使整個機體和諧有效的運作。

24.感覺統(tǒng)合失調是指大腦不能有效地整合感覺信息,從而導致兒童產

生一系列的行為問題,表現(xiàn)為學習、專注力、姿勢控制、小肌肉協(xié)調、

情緒、生活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礙。所有感覺系統(tǒng)都可以發(fā)生感覺統(tǒng)

合失調。腦干是感覺統(tǒng)合最重要的部位,感覺統(tǒng)合失調主要發(fā)生在腦干。

25.適應性反應適應性反應是個體對自己的身體與環(huán)境接觸后產生的、

能自然地協(xié)助控制身體、感覺、情感的行為反應,即成功地回應環(huán)境挑

戰(zhàn)的反應。適應性反應必須以良好的感覺統(tǒng)合功能為基礎,而成功的適

應性反應能促進更高層次的感統(tǒng)過程。

26.動作障礙在處理一種或一種以上感覺時發(fā)生了缺陷,導致動作完

成過程中發(fā)生問題,動作計劃能力障礙,不能完成或完成不好協(xié)調性、

計劃性的動作。動作障礙包括姿勢控制障礙、觸覺分辨障礙、兩側整合

-動作順序障礙、身體動作障礙。

27.感覺調節(jié)障礙個體不能將警覺狀態(tài)調整到合適于活動所需的水平,

不能對感覺刺激作出正確反應稱為感覺調節(jié)障礙,包括感覺防御、重力

不安全感、對移動的厭惡反應、感覺遲鈍。

28、矯形器矯形器是在人體生物力學的基礎上,作用于人體四肢或軀

干,以保護、穩(wěn)定肢體;預防、矯正肢體畸形;治療骨、關節(jié)、神經、

肌肉疾病及功能代償?shù)捏w外裝置。

29.壓力治療是指通過對人體體表施加適當?shù)膲毫?,以預防或抑制皮

膚瘢痕增生,防治肢體腫脹的治療方法。

30.輔助器具殘疾人使用的,特別生產的或一般有效的,防止、補償、

減輕、抵消殘損、殘疾或殘障的任何產品、器械、設備或技術系統(tǒng)。

31.輔助技術是用來幫助殘疾人、老年人進行功能代償以促進其獨立生

活并充分發(fā)揮他們潛力的多種技術、服務和系統(tǒng)。其內涵包括三方面:

即技術一硬件(器具)、軟件(方法);服務——適配服務和供應

服務;系統(tǒng)——包括研發(fā)、生產、供應、服務和管理。

32.節(jié)省體能技術通過利用人體功效學原理,結合身體功能狀態(tài),通過

合適的姿勢、正確的活動方法或使用輔助器具和輔助技術,以減少體能

消耗和預防并發(fā)癥的技術和方法。

33.壓力治療:是指通過對人體體表施加適當?shù)膲毫?,以預防或抑制皮

膚瘢痕增生,防治肢體腫脹的治療方法。

34.ADL:指人類為了獨立生活而每天必須反復進行的最基本的,具有

共同性的工作群。

35.助行器指輔助人體支撐體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

36.手杖三點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時先伸出手杖,再邁出患側足,最后邁

健側足的步行方式。

37.手杖兩點步行同時伸出手杖和患足并支撐體重,再邁出健足,手杖

與患足作為一點,健側足作為一點,交替支撐體重的步行方式。

38.大輪平衡技術大輪平衡技術是指由大輪支持,腳輪抬起懸空并保持

平衡的一種技巧。使用該技術可以在社區(qū)完成獨自驅動輪椅上下坡路、

上下臺階、越過障礙物以及在不平整的路面行駛等多項操作。

39.適應技術是指對于一些殘疾者,因為功能所限,需要修改一些個人

的活動方法以適應殘疾現(xiàn)實的技術。

40.脊髓休克患者受傷后,脊髓功能處于暫時性抑制狀態(tài),稱為脊髓

休克

41.顱腦損傷是指一組因外因、火器造成腦組織損傷,常導致意識、

認知、感知覺和肢體功能的障礙。

42.單側忽略是指對來自損傷半球對側的刺激無反應,主要以視覺形

式表現(xiàn),也可以表現(xiàn)在近體空間的觸覺及空間表象上。

43.結構性失用指不能將各個不同的部件按正??臻g關系組合成為一

體化的結構,不能將物體各個部分連貫成一個整體。表現(xiàn)為臨摹、繪制

和構造二維或三維的圖形或模型有困難。

44.運動性失用是對運動記憶的喪失?;颊邿o肌肉麻痹、共濟失調、

感覺障礙、異常反射等運動障礙卻不能按要求進行有目的的運動。常見

于顏面部、上肢、下肢及軀干等部位,以一側上肢和舌多見。

45左右失認左右失認指不能理解和應用左右的概念,不能辨別自身、

他人及環(huán)境的左右側(方)。

46.手指失認指在感覺存在的情況下不能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手指,包

括不能命名或指出被觸及的手指。

47.壓力墊是指加于壓力衣或繃帶與皮膚表面之間,用以改變瘢痕表面

的曲度或填充凹陷部位,以集中壓力在所需要的部位的物品。

48.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是一種供殘疾人使用的電子機械輔助裝置,它能使殘

疾人對居室環(huán)境中的各種護理或服務設施進行控制。

49.輪椅的平衡點推輪椅者用腳向下踏傾倒桿同時雙手下壓手推把使

輪椅后傾,在后傾的過程中雙手承受的重量逐漸減少,當輪椅后傾到約

30°時,雙手負重最小,這個位置稱為平衡點。

50.輪椅處方輪椅處方是康復醫(yī)師、治療師等根據殘疾者的年齡、疾

病及損傷程度、健康狀況、轉移能力、生活方式等開具的訂購輪椅處方,

一般包括所需輪椅的種類/類型、規(guī)格以及對某些部件的特殊要求等。

輪椅制造和供應部門根據輪椅處方提供合適的輪椅。

51.工傷工傷是職業(yè)傷害的簡稱,是指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

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事故造成的身體傷害。

52.工作工作可被定義為個人創(chuàng)造價值的、進行有目的性、制造性的活

動,

并通過此獲取報酬

53.工作康復工作康復的定義是指利用現(xiàn)代康復的手段和技術,為工傷

人提供醫(yī)療康復、職業(yè)康復等服務,最大限度地恢復和提高他們的身體

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盡可能恢復或提高傷殘職工的職業(yè)勞動能力,從

而促進工傷工人重返工作崗位。

54.工作相關的肌肉骨骼損傷此類病癥泛指一系列因工作而導致肌肉、

骼以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的病損及引起的相關軀體癥狀。

55.功能性能力評定能性能力評估是對工傷工人的身體體能、功能及工

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評估以確認其目前的體能狀況和功能缺陷。

56.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對具體工作在工作量、力度,對身體能力、生

理、

認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分析

57.工作模擬是跟據工作成分中確認的主要部分利用相應的評估工具

或儀

器讓工傷工人模擬實際工作程序和要求評估工傷工人在此過程中的身

體力量、平衡、協(xié)調性和耐力等方面的綜合工作能力

58.工作重整工作重整是與工作相關的有目的治療計劃,專門針對重建

者體內神經、肌肉、骨骼功能(力量、耐力、活動性、柔韌性、運動控

制)和心血管功能

59.工作強化工作強化是一個結構嚴謹、全面、目的明確、個體化的康

訓練和治療項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恢復或增強工傷工人重返工作的

能力

60.環(huán)境的供給作用供給指的是周圍環(huán)境為作業(yè)活動的進行提供了一

定程度的選擇和機會。

61.環(huán)境的限制作用限制是指環(huán)境對個體在進行某些具體的作業(yè)活動

時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

62社團組織指一群規(guī)律性地集結的人,提供和委派以一定的角色給每

個個體,并營造執(zhí)行這些角色所需要的氛圍和設定一些行為準則。

63.作業(yè)方式作業(yè)方式是指文化習俗因素對作業(yè)活動的規(guī)限,有典型的

或正確的方式去進行這些作業(yè)活動。

64.廢用綜合征:指長期臥床不活動,或活動量不足及各種刺激減少的

患者,由于全身或局部的生理功能衰退,而出現(xiàn)關節(jié)攣縮、肺部感染、

褥瘡、深靜脈血栓、便秘、肌肉萎縮、肺功能下降、體位性低血壓、智

力減退等一系列征候群。

65.非抓握功能指手指靜止在屈曲或伸展位時所執(zhí)行的功能。

66力性抓握拇指運動與手部尺側的環(huán)指和小指用力屈曲相結合所產

生的動作

67.精細抓握手的橫側部分參與產生的較精細的功能動作,如拇指、示

指、中指間的三點對捏。

68.下頜控制技術利用大拇指壓在患兒耳前下頜關節(jié),食指壓在下嘴唇

與下亥頁之間,中指放在下亥頁后面

69.骨折骨或骨組織遭受暴力作用引起的骨組織部分或全部連續(xù)性中

斷者,稱之為骨折。

70.病理性骨折如果骨骼本身病變,在遭受外力時發(fā)生骨折者,則稱之

為病理性骨折。

71.骨缺血壞死由于創(chuàng)傷對骨骼某部分血運的破壞,使該部分因缺血而

發(fā)生壞死。

72.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是在關節(jié)發(fā)生創(chuàng)傷后的退行性變。

73.前脊髓損傷綜合癥:脊髓前索和側索損害為主,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損

傷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運動和痛溫覺障礙,而本體感覺存在。

74.半橫斷:脊髓半側受損害,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受損平面以下同側的運

動及本體感覺障礙,對側的溫痛覺障礙。

75.圓錐損傷綜合癥:脊髓圓錐和錐管內腰段脊神經損害,臨床表現(xiàn)除

運動、感覺障礙外,通常為反射性膀胱和腸道運動障礙,下肢反射消失。

既段神經反射如球海綿體反射和排尿反射、肛門反射有時仍可保留。

76.傷后遺忘的時間(PTA)是指受傷后記憶喪失到連續(xù)記憶恢復所需

的時間

77.社區(qū)作業(yè)治療是一項社區(qū)康復服務,旨在協(xié)助有需要的殘障人士

及長期病患者提高他們在起居生活、工作及社區(qū)生活方面的獨立生活能

力。透過實地的評估、家居及社區(qū)內的訓練、改善家居環(huán)境設施建議或

代替病患者為其洽購適合的輔助用具,如:輪椅、手杖,以及提供合適

的信息及轉介等服務,以幫助他們能夠在不同方面獨立地生活,從而讓

他們可以成功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78.CBR意指社區(qū)康復(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是世界衛(wèi)

生組織向世界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建議的一種新型、經濟、有效的

康復服務形式。1981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專家委員會的定義:"社區(qū)康復

是指在社區(qū)層次采取的康復措施,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區(qū)的人力資

源而進行的,包括依靠有殘疾、殘損、殘障的人員本身以及她們的家庭

和社會"。

79.有效的壓力是壓力療法使用的基本原則之一,指在不同體位或姿

勢下,壓力始終保持在有效范圍,即使在運動時,局部仍然應保持適當

的壓力。

80.縮率壓力衣制作時所需尺和與實測尺寸的差與所需尺寸的比值,

即:n%=(Ll-L)/L(n%代表縮率,L1代表實際測得的長度,L代表

裁剪時所采用的長度)。

填空題

活動范疇包括日常生活活動,工作及生產性活動和娛樂休閑活動

注意障礙的康復是認知康復的中心問題

活動行為成分包括感覺運動成分,認知整合與認知能力,心理社會技能

與心理成分

知覺障礙的作業(yè)活動一般分為改善功能作業(yè)活動和功能適應性活動

骨關節(jié)損傷的康復治療的三個基本原則:關節(jié)復位;消除水腫和功能訓

矯形器可以分為脊柱矯形器、上肢矯形器、下肢矯形器練

床上活動包括:橋式運動,床上翻身和臥坐轉移

感覺再教育的過程包括感知,記憶,分辨和回憶

常見軀體構圖障礙有左右分辨障礙;軀體失認;手指失認和疾病失認

認知康復治療的模式:基本認知能力訓練;認知功能技巧訓練和環(huán)境改

11.失寫癥主要表現(xiàn)為寫字發(fā)生困難,但閱讀或抄寫可以不出現(xiàn)障礙

12.合適的座席一般要求乘坐時臀部兩側與座位的內側面應有1~2橫

指的間隙;膝后下方與座席的前緣應有約4橫指的距離;胴窩處大腿不

接觸座墊,應有2橫指的距離。

簡答題

1.正常手功能抓握的13種形式

懸垂;托舉;觸摸;推壓;叩擊;動態(tài)操作;球形掌握;球形指尖握;

柱狀抓握;勾拉;二指間捏;多指間捏;側捏

2.單側忽略的作業(yè)治療

改善功能的作業(yè)活動:視覺搜索訓練;感覺刺激;病灶同側單眼遮蔽;

基本動作訓練;ADL訓練

功能適應性訓練:功能代償;生活環(huán)境調整

3.治療性作業(yè)活動的心理方面的治療作用:

(1)增強獨立感,建立信心

(2)提高成就感、滿足感

(3)調節(jié)精神和轉移注意力

(4)調節(jié)情緒,促進心理平衡

(5)改善認知.知覺功能

治療性作業(yè)活動的生理方面的治療作用:

(1)增強肌力

(2)增強體耐力

(3)改善ROM

(4)減輕疼痛和緩解癥狀

(5)改善靈活性

(6)改善平衡協(xié)調性

(7)促進感覺恢復

(8)提高ADL能力

4.治療性作業(yè)活動選擇的原則有:

(1)在全面的評定的基礎上,有目的的進行選擇。

(2)對活動進行分析,選擇具有針對性而安全可行的活動。

(3)對活動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調整,以適合患者的需要。

(4)盡量以集體活動的方式進行活動以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治療

效果。

(5)充分發(fā)揮治療師的指導、協(xié)調作用,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5.矯形器具有以下基本治療作用:

(1)保護作用:通過對受損或疾病肢體的保護及支持,促進炎癥、水

腫吸收,減輕疼痛;保持關節(jié)的正常對線關系;防止肢體再次受損,促

進病變愈合。

(2)穩(wěn)定作用:通過對肢體固定以及對異?;顒拥南拗?,維持骨、關

節(jié)、脊柱的穩(wěn)定性,并且有利于功能訓練及下肢承重能力的重建。

(3)代償作用:通過矯形器的外力源裝置,對肌力較弱者給予助力;

代償已癱瘓的肌肉的功能"吏關節(jié)置于功能位,維持正常功能運動。

(4)矯正作用:通過三點力作用原理矯正肢體已出現(xiàn)的畸形,也可通

過矯形器的限制,預防潛在的畸形發(fā)生和發(fā)展。

(5)免負荷作用:通過矯形器的壓力傳導和支撐,能部分或完全免除

肢體或軀干的承重。

6.穿脫矯形器不良作用的防治

制動引發(fā)的廢用性肌萎縮與肌無力;關節(jié)固定造成攣縮;制動誘發(fā)骨質

疏松;導致肌痙攣加重;壓力作用造成壓瘡;心理依賴性

7.輔助器具的作用有:

(1)代替和補償喪失的功能

(2)提供保護和支持

(3)提高運動功能,減少并發(fā)癥

(4)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提高學習和交流能力

(6)節(jié)約體能

(7)增加就業(yè)機會,減輕社會負擔

(8)改善心理狀態(tài)

(9)節(jié)約資源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人、財、物力浪費

(10)提高生活質量

8.節(jié)省體能應遵循的原則為:

(1)合理地安排活動

(2)利用輔助器具簡化活動

(3)工作節(jié)奏要適中

(4)保持正確的姿勢

(5)運用合適的身體力學

(6)活動中配合呼吸

9.C6平面脊髓損傷者可能需要的輔助器具有哪些?

(1)矯形器:手功能位矯形器、踝足矯形器等

(2)輪椅:手輪圈有突起推動把手的輪椅、電動輪椅、高靠背輪椅(體

位性低血壓嚴重者才需要)。

(3)自助具:

1)進食自助具:萬能袖套、帶C型夾的勺子、帶腕固定帶的勺子、防

滑墊、防灑碟、防灑碗、自動喂食器等

2)修飾自助具:電動剃須刀,帶C型夾的梳子和剃須刀、帶固定帶牙

3)穿衣自助具:穿衣器、扣紐器、帶指環(huán)的拉鏈等

4)洗澡帶自助具:扣環(huán)毛巾、長柄擦(海綿)、

5)交流自助具:電話托、書寫器、翻書器、電腦輸入輔助器具

6)其它自助具:特制手柄鑰匙、拾物器、開瓶器

(4)其它輔助器具:環(huán)境控制系統(tǒng)、坐便椅、坐廁、加高坐廁、扶手、

床邊便椅、洗澡椅等

10.9種基本與職業(yè)有重要關系

學習能力;言語能力;計算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體知覺能力;分辨

能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手指靈活性;手靈活性

11.注意的分型

重點注意;連續(xù)注意;選擇性注意;交替注意和分別注意

12.簡述助行器分類。

根據結構和功能,可將其分為兩大類:單臂操作助行器和雙臂操作助行

器。單臂操作助行器包括手杖、肘(拐)杖、前臂支撐拐、腋(拐)杖、

多腳拐杖和帶座拐杖;雙臂操作助行器包括助行架、輪式助行架、助行

椅以及助行臺。

13.簡述助行臺適應證

(1)下肢功能障礙,需要使用助行架或前臂支撐拐,而合并上肢功能

障礙或不協(xié)調的患者,如進展性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腦癱、偏癱等。

(2)上、下肢均受累而不能通過腕與手承重的患者。

(3)前臂有明顯畸形,前臂支撐拐不適用時,可選用助行臺。

14.簡述交互式助行架步行方式。

(1)恢復早期使用交互式助行架步態(tài)(四點步):將一側助行架向前

移,邁對側下肢,移對側助行架,移另一側下肢。

(2)恢復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態(tài)(四點步):一側助行架及其對側下

肢向前移動,另一側助行架及其對側下肢向前移動。

15.簡述無直立困難患者手杖長度測量方法。

無直立困難的患者,站立時大轉子的高度即為手杖的長度及把手的位置。

患者站直,體重均勻分布于雙下肢,目視前方,肩臂放松,確認患者無

前、后、左、右傾斜以及穿的鞋亦是普通高度的情況下,將不可調的

Fischer型手杖的套頭去除,將把手置于地面(足朝上,把手著地),垂直

靠于患者體側,在平患者前臂尺骨莖突水平處手杖上作一記號,鋸去多

余的長度,套回套頭即可。如為可調節(jié)的手杖,不必翻過來,就地按上

述標準調節(jié)即可。

16.簡述直立困難患者手杖長度測量方法。

直立困難患者,可用仰臥位測定?;颊哐雠P,雙手放在身旁,測量自尺

骨莖突到足跟的距離然后增加2.5cm,即為手杖應有的高度。加2.5cm

是留出穿鞋時鞋后部的高度。測量正確時,患者持杖站立時肘應輕屈

30度左右,腕關節(jié)背伸,小趾前外側15cm至腕背伸時手掌面的距離

即為手杖的長度

17.簡述手杖三點步行分型。

①后型:健側足邁出的步幅較小,健側足落地后足尖在患側足尖之后。

步行穩(wěn)定性好,恢復早期患者常用此種步行方式。②并列型:健側足落

地后足尖與患側足尖在一條橫線上。③前型:健側足邁出的步幅較大,

健側足落地后足尖超過患側足尖。此種步行穩(wěn)定性最差。

18.簡述腋杖四點步行。

步行速度較慢,但穩(wěn)定性好,步態(tài)與正常步行相近似,訓練難度小,適

用于恢復早期,是雙下肢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經常采用的步行方式之一。

方法:先伸出左側腋杖(1),邁出右足(2),再伸出右側腋杖(3),

最后邁出左足(4),故稱4動作或4點。適用于骨盆上提肌肌力較好

的雙下肢運動功能障礙者。

19.簡述利用單只手杖和樓梯扶手上下樓梯方法。

開始時健手扶樓梯扶手,手杖放患側下肢;①健手先向前向上移動;②

健側下肢邁上一級樓梯;③將手杖上移;④最后邁上患側下肢。下樓梯

方法:①健手先向前向下移;②手杖下移;③患側下肢下移;④健側下

肢下移。

20.簡述助行架免負荷步態(tài)。

行走時先將助行架向前,然后負重下肢向前,點線右側為使用助行架時

第二步的情況,注意邁步下肢的落足點不能越過架子兩后足的連線。

21.簡述小兒腦癱作業(yè)治療的目的。

(1)促進運動發(fā)育

(2)改善感知覺及認知功能提高

(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促進情緒,社會性的發(fā)育

22試述促進腦癱患兒手的精細運動功能的作業(yè)治療方法。

(1)手的把握:拇指內收一尺側握手指過度屈曲

(2)使上肢有更好控制的感覺性活動:手、膝爬雙手走路

拍手、拍大腿等

(3)使手和手指有更好控制的感覺性活動:用油、布、刷子刷手、手指

及手臂雙手插入粘土用手指將粘土撐開擠壓粘土

(4)拿起東西的訓練

(5)放下東西的訓練

(6)促進手抓放物體及手-眼協(xié)調活動

(7)用于手指分離性運動控制的活動

23.簡述腦癱患兒進食中的潛在問題。

(1)咀嚼、吞咽、嘴閉合障礙;

(2)不會用嘴從匙中取食;

(3)不能保持正確的坐姿;

(4)不能從盤中取食后送至口中;

(5)不能控制流涎和液體入量等。

24.簡述手功能發(fā)育。

(1)2個月:雙手緊握

(2)3個月:出現(xiàn)手指動作

(3)4個月:雙手張開,推、打,能到中線位,常常想抓東西6-9個

月:關鍵時期,伴有拇指主動應用的抓握模式開始出現(xiàn)。

(4)7個月:粗大的耙抓模式

(5)8-9個月:樓側抓握模式能根據物品的形狀做出調整

(6)10-12個月:全手抓握一捏

(7)12-15個月:能抓握餅干和其他扁平物品

(8)30個月:仿畫圓圈、投擲動作出現(xiàn)

(9)36個月:投擲距離、力度、準確性

25.感覺統(tǒng)合治療原則

活動的環(huán)境要安全,使孩子能放心大膽的探索,摔倒了不疼不傷;

活動的器材要能提供多樣的刺激,在所設計的一個活動中就能提供視覺

+聽覺+活動;

活動的難度必須合適孩子的發(fā)育水平,"有點難又不太難",充分享

受挑戰(zhàn)的樂趣并得到適當?shù)拇碳ぃ?/p>

活動要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孩子內驅力;

活動的強度、時間、頻率要有個性化,由孩子決定刺激種類及劑量;

根據孩子的實際表現(xiàn)隨時調整活動;

動態(tài)與靜態(tài)、粗大與精細相互搭配交錯,通常以3:2相結合;

當好治療師的角色。

26.感覺統(tǒng)合治療的目的

透過有系統(tǒng)有目的的感覺刺激活動,促進大腦發(fā)育成熟,使大腦能有效

地處理來自環(huán)境與身體的感覺信息,繼而作出與環(huán)境需要相適應的反應,

藉此最終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組織能力、學習能力、興趣。

27.簡述矯形器對骨折早期及功能恢復期的治療意義。

骨折復位后的早期固定,可維持骨和關節(jié)的正常生理對線,有利骨組織

修復;促進炎癥、水腫吸收;減輕肢體疼痛。在功能恢復期,通過動態(tài)

矯形器輔助訓練,以恢復肌力;關節(jié)活動度和肢體功能活動。

28、簡述懸吊帶的治療作用。

(1)穿戴懸吊帶能支持肩和肘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

(2)保持肘關節(jié)功能位,促進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恢復。

(3)承受和轉移上肢的重力,防止因重力引起的關節(jié)脫位或半脫位。

(4)防止對臂叢神經的牽拉,避免神經受損。

(5)減輕疼痛、改善肢體血液循環(huán),促進水腫吸收。

29、預防因制動引起的廢用性肌萎縮的方法:

(1)在矯形器固定情況下進行肌肉等長訓練,即肌肉主動進行收縮與

放松而不引起關節(jié)角度改變。

(2)在保持關節(jié)及肢體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行肌肉牽伸訓練,每日1~2

次,每次牽伸肌肉5~10遍。

(3)在矯形器保護下,采用雙相脈沖電流,刺激肌肉運動,每次持續(xù)

30-40分鐘。

30.壓力療法的作用機制為:

通過持續(xù)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受壓萎縮,數(shù)量減少,內皮細胞破碎等,

造成瘢痕組織局部的缺血、缺氧,從而導致下面一系列變化:

(1)在缺氧狀態(tài)下承擔細胞氧化功能的線粒體形態(tài)學發(fā)生改變,如腫

脹、空泡化等,其功能明顯減退甚至停止,使成纖維細胞增生受阻及合

成膠原等細胞外基質障礙,產生膠原纖維的能力大大降低,從而抑制瘢

痕的生長。

(2)肌成纖維細胞發(fā)生退行性變,釋放出的溶酶體酶水解包繞在膠原

結節(jié)外的異常粘多糖,使膠原結節(jié)能被組織中的膠原酶水解,從而使螺

旋狀膠原變?yōu)槠叫信帕小?/p>

(3)缺血后a巨球蛋白減少,對膠原酶的抑制作用減弱,利于膠原酶

的出現(xiàn),從而破壞膠原纖維。

(4)缺血后合成粘多糖的酶減少,水腫減輕,減少了粘多糖的沉積與

合成,使膠原生成減少,瘢痕減輕。

(5)加壓減輕局部的水腫,減弱葡萄糖氨基淀粉酶的水合作用,減少

了粘多糖的沉積與合成,也可抑制瘢痕的增生。

31.壓力治療應遵循的原則為:

(1)早期應用原則:壓力療法應在燒傷創(chuàng)面愈合后尚未形成瘢痕之前

就開始。加壓治療開始時間越早,其治療和預防效果越好。一般21天以

上愈合的燒傷必需預防性加壓包扎。

(2)合適的壓力/有效壓力:壓力應保持24-25mmHg,接近皮膚微

血管末端之壓力(有效壓力10-40mmHg),有效的壓力是指在不同

體位或姿勢下,壓力始終保持在有效范圍。

(3)長期使用:對于可能增生的瘢痕,從創(chuàng)面基本愈合開始,持續(xù)加

壓至瘢痕成熟,一般需1-2年甚至3-4年。另外長期使用也指每天應用

的時間長,每天應保證23h以上有效壓力,只有在洗澡時才解除壓力,

每次解除壓力時間不超過30-60分鐘。

32.壓力治療的適應證有:

(1)控制瘢痕增生:適用于各種原因所致的瘢痕,包括外科手術后的

瘢痕和燒傷后的增生性瘢痕。

(2)控制水腫:有效地控制多種原因所致的肢體腫脹。如偏癱肢體的

腫脹、淋巴回流障礙的肢體腫脹、下肢靜脈曲張性水腫、手術后的下肢

腫脹等。

(3)預防性治療:①有效地預防燒傷后21天以上愈合的創(chuàng)面發(fā)展成

增生性瘢痕;②預防關節(jié)由于增生性瘢痕所致的攣縮;③預防長期臥床

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④預防從事久坐或久站工作人群下肢靜脈

曲張的發(fā)生。

(4)促進肢體塑形:用于截肢殘端塑形,防止殘端肥大皮瓣對假肢應

用的影響。

33.壓力墊的作用有:

(1)填充凹陷部位。

(2)增加或減小瘢痕表面的曲度。

(3)建立曲度,以集中壓力在所需要的部位。

34.頭面部常用的支架為:

(1)鼻部支架:用于保護鼻部避免因局部壓力過大而塌陷。

(2)下頜部支架:用于保護下頜部,避免因局部過大壓力而變形。

(3)耳部支架:用于防止耳部變形和避免耳廓粘連于頭部。

(4)面部支架:保護面部防止變形。

(5)口部支架:用于預防和治療小口畸形。

35.壓力療法的常見并發(fā)癥及處理:

(1)皮膚損傷:可在壓力衣下加一層紗墊,四肢可用尼龍襪做襯,減少

壓力衣和皮膚之間的摩擦,出現(xiàn)水皰后,抽出其中液體,涂以龍膽紫,嚴

重破損或創(chuàng)面感染時解除壓力。

(2)過敏:可加一層棉紗布進行預防,過敏嚴重者可考慮其它方法加壓。

(3)瘙癢加重:一般無需特殊處理,持續(xù)穿戴壓力衣約2周后瘙癢可

在壓力作用下減輕。

(4)肢端水腫:肢體遠端同時進行加壓治療,如穿戴壓力手套或壓力

襪子。

(5)發(fā)育障礙:使用壓力墊和支架保護損壞部位,如鼻部、耳部、手

部等。

36根據使用者驅動輪椅的能力選擇輪椅:

(1)完全不能操縱輪椅者只能選用它人推動的輪椅。如雙側上下肢完

全癱瘓以及有嚴重智力障礙者等。

(2)雙側上肢雖通區(qū)動輪椅的力量,但有殘余能力可搬動小手把或按

動電開關者可選用電動輪椅。

(3)肩、肘部肌肉有驅動力量,但手的握力不夠者可選用帶有推動把

手的手輪,或在手輪上包塑料海綿。

(4)只有一只手能驅動輪椅者,可選用單側驅動輪椅或選用電動輪椅。

(5)偏癱患者可以選用低座位的普通輪椅,由健手驅動手輪,健足著

地控制方向。

(6)雙上肢肌力差者應安裝延長桿以便于操作車閘。

37.從輪椅中轉移患者時應注意:

(1)必須明確患者的障礙程度和殘存能力,特別是體力和認知能力;

同時還應了解治療師自身體力和技能,沒有把握時不要單獨行事。

(2)治療師的衣著要方便活動,鞋要防滑,注意頭發(fā)和戒指不能掠過

或損傷患者。

(3)在轉移前準備好必要的設施與空間,以使轉移過程無障礙;確認

輪椅已制動,腳托已抬起或旋開;兩個轉移面盡可能高度相同、穩(wěn)定,

并盡可能靠近或用轉移板相連接;排空大小便,以防在轉移中大小便失

控。

(4)應選擇最安全而容易的轉移方法,事先向患者說明轉移的順序并

取得信任,以便協(xié)同用力。在轉移過程中治療師的指令要明確;教會患

者利用轉移重心來增加起身的動量。訓練獨立轉移的時機要適當,太早

患者會因失敗而失去信心,太晚會因依賴而失去興趣。在轉移過程中可

使用保護腰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損傷或肌張力,必要時另一只手

從背后繞過支撐腰部,避免牽拉上肢。

(5)幫助轉移時治療師不能單靠體力,要掌握用力技巧。即兩腳分開

與肩同寬,一側下肢稍向前站立,確保有較寬的支持面;在搬動、支撐、

抬起患者時盡可能接近其重心;髓膝微屈而腰背及頭頸伸直,通過膝關

節(jié)的屈伸完成轉移,避免腰部用力;盡量移動下肢,避免軀干扭轉。

38.維持在輪椅中的坐姿應考慮:

乘坐者在輪椅中應維持安全舒適、功能最好的姿勢。一般情況下應使乘

坐者維持軀干和頭部直立于中立位,保持骸關節(jié)、膝關節(jié)、肘關節(jié)屈曲

90°,踝關節(jié)0。的坐姿,對于某些有姿勢異常者常需要特制的輪椅座位

及座位系統(tǒng)來校正和(或)保持固定的坐姿。

(1)骨盆支撐是支撐整個身體的關鍵。良好的骨盆支撐要求座席的高

度、寬度、深度適宜。平面座席品種多、價格便宜、簡單可靠、重量輕、

運輸方便,可以滿足多數(shù)乘坐者對座席的要求。但對于嚴重的畸形或肌

張力異常者往往不能平均分布壓力,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撐,需定制特殊

的座椅和各種座墊來維持坐姿,并隨生長、體重和體型的變化對座位進

行調整。耐力較差者可使用多體位輪椅,實現(xiàn)在同一輪椅上工作和休息。

(2)上肢支撐通過適宜的扶手和扶手墊使上肢放置于舒適位置,既有

助于保持正確的姿勢和維持平衡,還可通過上肢負重減少對坐骨的壓力。

通過使用一些特殊的扶手還可以使上肢固定于特定的功能位。對于上肢

功能正常者可以去除影響上肢運動和手功能的所有部件,如拆去運動輪

椅的扶手和車閘。

(3)下肢支撐良好的下肢支撐可以保護下肢,維持正確的體位和最佳

平衡。適宜的腳托高度為先把腳托降低,使足跟剛剛開托面,然后再上

抬1.3cm~1.5cm。腳托過高時屈或角度大,體重過多地壓在坐骨結節(jié)

處;過低時雙腳失去承托,易發(fā)生擺動而受傷,且胴窩處完全承受小腿

及腳的重量而易發(fā)生壓瘡。當有下肢水腫、外傷以及膝關節(jié)僵硬時需用

可抬起的腳托支架抬起下肢。如果內收肌張力過大還需使用外展支架。

(4)背部、頭部及胸部支撐適宜的靠背高度能保證使用者姿勢良好,

防止疲勞。所有輪椅都能給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撐。但低靠背對脊

柱和頭部無支撐作用,只適用于無脊柱畸形、軀干控制正常和上肢肌力

強壯者。對于軀干平衡和控制不良(如腦癱、高位截癱等)不能久坐的

殘疾者和身體虛弱的老年人需使用高靠背輪椅來提供背部支撐,有時還

配合頭托支撐頭部。必要時還需使用胸墊和胸帶等支撐胸部。

乘坐輪椅時容易受壓的部位是臀部坐骨結節(jié)處、臀部兩側、膝部后方、

肩胛骨處、肘部下方、腳跟的后方等處。為使乘坐者能耐受長時間的輪

椅坐位,既要給乘坐者以穩(wěn)定的支撐,還必須充分考慮上述部位的受壓

情況,使用各種減壓墊,防止局部過度受壓。

39.輪椅與床之間的轉移方法包括:

(1)獨立轉移:如偏癱和一側下肢截肢等有一側健全肢體者常采用先

站立再轉動方向的轉移方法,如斜角法、直角法。雙下肢截癱或肌力差

者常采用滑動的轉移方式,從輪椅的正面、側面或后面完成轉移。

(2)部分幫助轉移:在上述各種轉移時提供部分幫助。

(3)全部幫助:轉移動作全部由幫助者完成。

40.常用輪椅操作技術有:

(1)平地驅動輪椅

(2)大輪平衡技術

(3)獨自驅動輪椅上下臺階

(4)獨自驅動輪椅上下坡道

(5)推輪椅上下臺階

(6)推動輪椅上下坡道

(7)推輪椅上下樓梯

41.在進行輪椅處方時應注意下面的問題:

(1)安全性:使用標準輪椅最常發(fā)生向前翻倒;而使用電動輪椅易發(fā)

生向側方翻倒。在進行輪椅處方時應充分考慮影響輪椅的安全因素。如

車軸的位置、腳輪的位置和直徑、座位的位置和高度以及載物的放置位

置等影響輪椅矢狀面穩(wěn)定性。把輪椅的車軸前移時容易推動,但后部的

穩(wěn)定性降低,在上坡和加速時容易向后翻倒;車軸后移時后方的穩(wěn)定性

增加,有利于年齡大、軀干穩(wěn)定性差者。腳輪的位置越靠近前、直徑越

大、座席越低越偏后、把攜帶物品放在座位下或偏后的位置時發(fā)生向前

翻倒的可能性減少。大車輪和地面接觸點的間距寬度是影響輪椅側方穩(wěn)

定性的因素,當大車輪平面與地面垂直線的夾角為7。時側方穩(wěn)定性最好,

且無需過度加寬輪椅。

(2)價格:有時輪椅的有利性與價格不一致,處方時必須與使用者商

量,根據實際需求、使用地點和經濟能力等全面考慮,盡量選擇價格可

以承受的輪椅。另外還要考慮更換零件的費用。

(3)外觀:由于輪椅在日常大部分時間伴隨使用者,特別是女性,座

席及靠背的顏色、輪胎的外觀等都會影響乘坐者的感覺,因此對外觀要

有一定的要求,以免加重殘疾者的精神壓力。但切忌只重視外觀而忽視

功能,主客顛倒。另外,輪椅的噪音要小。

(4)舒適性:由于使用者大部分時間都在輪椅上生活,乘坐的舒適性

非常重要。座席、靠背、扶手、腳托等的規(guī)格應合適,必要時配備各種

墊。有骸關節(jié)攣縮者還要考慮靠背與座席的角度。

(5)重量、大小及是否折疊:輪椅以結實、輕便為好。由照顧者推動

的輪椅應把結實、安全放在第一位;而由乘坐者獨自操作的輪椅應把輕

便放在第一位。電動輪椅雖然重量大,但無需乘坐者用力操作,如有需

要仍可以選用。如需把輪椅轉移到汽車還應選用折疊式輪椅。

(6)使用者的操作能力:一般認為驅動輪椅的力量達到體重的1/25~

1/30即有可能操作輪椅,但使用者必須無智能障礙,且肩肘手以及手

腕的協(xié)調性符合驅動輪椅的要求。當驅動輪椅有困難時要根據使用者的

能力和功能受限程度選擇各種驅動配件,如選用帶推把的手輪。

(7)使用目的以及使用場所:要考慮使用者的居住及工作環(huán)境,如住

宅的寬窄、地面是否平整,是否有臺階或坡道及坡道的角度等,必要時

到實地考察。

42根據疾病及損傷選擇輪椅:

(1)截癱:除高位胸髓損傷者需考慮軀干的平衡控制問題外,截癱患

者對輪椅的要求基本相同。座席的規(guī)格通過身體測量決定。一般選用臺

階式的短扶手,并安裝腳輪鎖。若需要從后方完成轉移動作,可在靠背

上安放上拉鏈或選擇可傾倒式靠背的輪椅;如需從側方轉移,應選用可

拆卸式扶手。踝部有痙攣或陣攣者需增加腳踝帶、腳跟環(huán)。當生活環(huán)境

的路面狀況較好時可選用實心輪胎以提高速度,并配合較厚的坐墊防震。

(2)四肢癱:C4及以上損傷者可選擇氣控或亥頁控電動輪椅或由護理者

操作的輪椅。C5以下?lián)p傷者可通過上肢的屈曲力量操作水平把手,故

可選擇前臂控制的高靠背電動輪椅,功能較好者可選用輕便的手動輪椅。

有起立性低血壓者應選用可傾斜式高靠背輪椅,安裝頭托;并配合選用

膝部角度可調的開合可卸式腳托。車軸要盡可能靠后,安裝傾倒桿,并

選擇較厚的座墊。

(3)偏癱:如果無認知障礙、有較好的理解能力和協(xié)調性者可選單側

驅動輪椅;病情嚴重者選用他人推動輪椅。平衡功能好者可選用座席較

低的標準輪椅,安裝可拆卸式腳托和腿托,以使腳充分著地,用健側的

上下肢完成操作。若需幫助轉移者最好選用可拆卸式扶手。

(4)截肢:雙下肢截肢者由于身體重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一般要把車

軸后移防止向后方傾倒;在早期可使用大輪在前的輪椅,若有假肢時要

安裝腿托和腳托。

(5)下肢傷殘及其他:下肢傷殘者一般選用標準輪椅;年老、體弱、

病情嚴重者一般選用他人推動輪椅。其他障礙要根據殘疾或損傷的程度、

關節(jié)活動情況、肌力以及體重、軀干平衡、生活環(huán)境等綜合考慮。

43.簡述工作康復的基本流程。

傳統(tǒng)工作康復流程包括評估、干預、再評估和決定去向四大過程。包括

了接診患者、功能性能力評估、工作需求分析、工作重整、工作能力強

化訓練、就業(yè)選配以及工作職務調整或再設計等一系列相互關聯(lián)的過程

及步驟。由不同專業(yè)人士包括醫(yī)生、康復治療師、社會工作者參與組成

的專業(yè)團隊共同面對工傷工人的問題并提供全面綜合的康復服務。

44.簡述工作分析的目的及內容。

(1)工作分析是對具體工作在工作量、力度,對身體能力、生理、認

知、心理社交等方面的要求進行分析。

(2)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某項工作對體能和功能的具體要求,

為制定工作康復的目標提供依據,根據工作要求選擇合適的功能性能力

的評估方法、工具或手段。

(3)工作分析的內容:工作分析的內容包括工作名稱、基本的工作目

標、從事工作的人數(shù)、工作和休息時間表、工人所需要的付出。

45.請具體描述物理環(huán)境的三個方面。

物理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人工建造的環(huán)境和物件。自然環(huán)境指的是未經

人為改造的,或者是仿造的自然環(huán)境,例如:天空、湖泊、山脈、河流,

包括季節(jié)更替和天氣的變化等等。人工建造的環(huán)境指的是人為建造的,

用于容納、活動、分隔、擁有的場所以及連接這些場所的設施。例如:

住房、倉庫、體育場館、工廠、學校、購物中心、公路、街道,包括其

中的運作過程,例如:交通的流動,電梯的移動和機器的運作等等。物

件又可分為自然物件和人工物件兩類,自然物件包括有自然界中有生命

和無生命的東西如:植物、動物、砂石、水等。而人工物件則包括家具、

食物、衣服、書本、藝術品、工具、機器和交通工具等等。

46.在進行非標準化的環(huán)境評估時,有哪些重要因素需要考慮?

在進行非標準化的環(huán)境評估時,有以下四個重要因素需要考慮:

(1)環(huán)境的安全性:包括導致絆倒的危險因素、光線、電線和插座、

家具和樓梯等。

(2)物件的可獲得性和環(huán)境的可進出性:包括病人要在房間里進行什

么作業(yè)活動?這些作業(yè)活動所須的物件是否齊全?活動對病人運動和

認知能力方面的要求?活動的次序和步驟?進出環(huán)境和使用這些物件

是否方便和安全?

(3)病人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

(4)與病人或家屬進行面談的情況。

47.描述四種主要的環(huán)境改造方法,以及其應用原則?

環(huán)境的改造可以分成四個類型,包括輔助器具的使用;環(huán)境物理結構的

改造;物件的改造和作業(yè)活動的調整。其一般的應用原則是:首先要考

慮病人通過訓練能否達到生活自理,如果不能,才考慮進行環(huán)境的改造。

在進行環(huán)境改造時,一般會根據病人的情況先考慮使用作業(yè)活動的調整、

輔助器具的使用、物件的改造和非房屋結構性的改造,然后再考慮房屋

結構性的改造。

48.請簡述社區(qū)作業(yè)治療的目的?

協(xié)助有需要的殘障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提高他們在起居生活、工作及社區(qū)

生活方面的獨立生活能力。透過實地的評估、家居及社區(qū)內的訓練、改

善家居環(huán)境設施建議或代替病患者為其洽購適合的輔助用具,如:輪椅、

手杖,以及提供合適的信息及轉介等服務,以幫助他們能夠在不同方面

獨立地生活,從而讓他們可以成功融入社會提高生活質量。

49.舉例說明環(huán)境因素對患者康復的影響?

環(huán)境因素包括物質環(huán)境(physicalenvironment)、病患者的社交環(huán)境

文化環(huán)境及處所環(huán)

(socialenvironment)x(culturalenvironment)

境(institutionalenvironment)等環(huán)境因素。這些環(huán)境因素可以幫助

提升病患者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但同時這些環(huán)境因素可以對病患者作業(yè)活

動表現(xiàn)造成障礙。

如患者中風后,半身偏癱,行動不便,需要使用拐杖步行。住在二樓,沒

有電梯上下(處所環(huán)境),即使他可以步行到樓梯,因為樓梯間扶手太低

(物質環(huán)境),不適合他使用,他仍然無法離開住所,到市場買東西。幸

好,患者家人掌握了協(xié)助中風病患者上下樓梯的技巧,可以協(xié)助他上下

樓梯(社交環(huán)境)。隨后,其家人根據治療師的建議,找了一個合資格的

工匠在適合病患者使用的位置上加裝扶手(物質環(huán)境),以后,患者可

以獨立及安全地上下樓梯,離開住所,到市場買東西。在這個例子中,

處所環(huán)境對病患者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造成障礙;適當?shù)奈镔|環(huán)境及社交環(huán)

境則幫助提升病患者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

50.舉例說明如何個人、環(huán)境和作業(yè)活動三者間在患者康復中的交互影

響作

用?

"個人、環(huán)境、作業(yè)活動模式”指出個人范疇、環(huán)境范疇和作業(yè)活動范

疇互相作用,影響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三個圓形可代表上述三個范疇,兩個

范疇之間重迭部分表示予他們之間的互相作用,中央斜紋部份是三個范

疇互相作用后的結果,亦代表病患者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中央斜紋部份面

積越大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越好,反之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越差。如中風患者的個人范

疇、環(huán)境范疇和作業(yè)活動范疇均受到中風的影響,而減低了范疇之間的

互相作用,進而減低中風患者的作業(yè)活動表現(xiàn)。社區(qū)作業(yè)治療增強范疇

之間的互相作用,為患者提供機能訓練,訓練偏癱患肢(個人范疇)。隨

后為患者開展有意義的作業(yè)活動及提供日常自我照顧沙I練(作業(yè)活動范

疇),教育家人照顧及協(xié)助患者的方法(環(huán)境范疇)。此外,治療師建議家

居環(huán)境改建,以方便患者使用(環(huán)境范疇)。

51.簡述社區(qū)康復中照顧者的作用?

(1)學習與分享照顧患者時面臨的困難和經驗,同時由專業(yè)人員教授

照顧技巧及康復注意事項,促進家庭溝通。

(2)積極參與互助小組活動,使患者能積極面對漫長的康復路。

(3)掌握輪椅自行維修,自行檢查技巧。

(4)協(xié)助患者將生活簡化和應用輔助記憶有效法,改善其在日常生活

中遇到的困難,如辨認方向,記憶步驟及生活習慣程序。

(5)幫助和監(jiān)督患者完成家庭康復訓練。

(6)掌握基本護理操作技能。

(7)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定期復查。

52.簡述照顧者信心評估常采用的評估方法?

病患者家人照顧病患者日常生活信心調查(CaregiverEfficacyScale)

及照顧者壓力指數(shù)(CaregiverStrainIndex)來進行評估。

53.照顧者壓力指數(shù)(CaregiverStrainIndex)的評分原則?

照顧者壓力指數(shù)描述十三個照顧病患者處境,查問照顧者在照顧病患者

及傷殘人士時是否遇到困難。一個有困難的處境得1分,總分最高13

分,最低0分,分數(shù)越高,壓力越大。

54.經過評估,確認患者及傷殘人士他們所遇到的問題及困難時應注意

的原

則?并舉例說明。

確認的問題及困難要以簡明(concise)、精確(precise)及具體

(specific)為原則。例如"病患者有跌倒的危險"這種陳述方法,便是

一個不良例子,不精確,不具體。除了那位確認病患者問題的治療師之

外,其它治療師根本不明白病患者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才"有跌倒的危險、

是因為病患者的平衡力下降?患腿乏力?視力下降?姿勢性低血壓所

致?還是做事急躁,不顧安全?

55.患者擬出院,作業(yè)治療師應該怎樣幫助患者準備?

(1)了解病患者的病情、身體機能、活動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等,與

照顧者、醫(yī)生、護士及其它專職醫(yī)療團隊進行個案研究,制定出院計劃。

(2)根據病患者及家人需要,為病患者提供訓練,包括:①教授照顧

者照顧病患者的方法,②建議使用適當?shù)妮o助器具,③轉介病患者到家

居照顧服務、送飯服務、家務助理及日托服務。

(3)安排出院前家訪,評估家居環(huán)境及提議家居改建,為病患者準備一

個安全而且合用的家居環(huán)境,早日出院,重返社區(qū)。

56.患者治療出院后應該做哪些跟進治療?

(1)評估出院前計劃的成效,修改訓練計劃及強化照顧者照顧技巧等。

(2)詳細評估病患者使用輔助器具的需要及方法,確保他們安全、正

確地使用輔助器具,減少照顧者的負擔及提高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3)重新評估家居及社區(qū)環(huán)境和病患者之間的互動情況,檢討及修改

家居改建建議和社區(qū)訓練,使病患者克服環(huán)境困難,融入社會。

(4)轉介病患者予以適當?shù)纳鐓^(qū)作業(yè)治療服務。

57.簡述脊髓損傷的分類。

Q)根據病理變化--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

(2)按脊髓損傷的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3)按脊柱骨折部位:

上頸段脊柱骨折(頸1~4),

下頸段脊柱骨折(頸5-7),

胸段脊柱骨折(胸1-10),

胸腰段脊柱骨折(胸11?腰2),

腰骨氐段脊柱骨折(腰3~吸骨)

58.脊髓損傷功能障礙的特點。

⑴運動障礙

⑵感覺障礙

⑶呼吸功能障礙

(4)排尿障礙

(5)性功能障礙

(6)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⑺體溫調節(jié)障礙

⑻心理障礙

59.脊髓損傷程度的分類。

A.完全性損傷:無感覺、運動功能,亦無舐保留。

B.不完全性損傷:損傷水平以下保留感覺功能,肛黏膜皮膚反射存在。

C.不完全性損傷:損傷水平以下保留感覺功能,肛指診反射存在,其關

鍵肌的肌力小于DI級。

D.不完全性損傷:損傷水平以下保留感覺功能,肛指診反射存在,其關

鍵肌的肌力大于HI級。

E.正常:是指感覺、運動功能正常。

60.脊髓損傷作業(yè)治療的治療目的和長期目標。

Q)目的:將各種障礙抑制在最低限度,努力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最大限

度地發(fā)揮殘存的機能,從而獲得高質量的生活。

(2)長期目標是:促進患者盡快接受傷害現(xiàn)實;達到最高程度的身邊處理

能力,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立;恢復與家屬、朋友的人際關系,重新獨立

地、充實地、開始有意義地生活;重新開始教育和職業(yè)的活動和計劃。

61.作業(yè)治療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避免引起痙攣的動作。

(2)皮膚護理,避免壓瘡。

(3)避免疼痛,異位骨化,排尿障礙加重,防止其他異常情況發(fā)生。

62.頸髓SCI作業(yè)治療注意事項

Q)疼痛、出汗、煩躁、面色蒼白、失神等癥狀,是過度勞累的表現(xiàn)。所

以要注意患者的疲勞程度,不要使其陷入過度疲勞狀態(tài)。

(2)要避免癱瘓部位受壓及摩擦,預防壓瘡產生。

(3)不適的體位難于做動作,且易疲勞,故在作業(yè)活動時應保持正常、舒

適體位。

(4)有導尿管的患者應避免作業(yè)活動時影響或阻塞尿管。

(5)有呼吸功能障礙的患者為防止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要避免和有呼吸

道感染的患者接觸,同時避開刺激性氣體和塵埃。

63.脊髓損傷作業(yè)治療大致分幾個階段。

⑴第一階段:以醫(yī)療管理為主的臥床階段(床邊訓練為主)

(2)第二階段:以恢復功能、獲得各種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功能恢復階段。

(3)第三階段:以應用所掌握的能力,學習如何適應家庭、適應社會,過

有意義的生活,是回歸家庭,回歸社會的基礎訓練。

64.脊髓損傷并發(fā)癥。

Q)皮膚破損或壓瘡:

(2)肺活量降低

(3)直立低血壓

(4)自主反射障礙

⑸異位骨化

(6)痙攣

(7)廢用性骨質疏松

(8)深靜脈血栓

65.簡述認知障礙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

(1)注意力降低常常失去了集中精力一段時間和從周圍環(huán)境中去除干

擾的能力。

(2)記憶減退記憶受損是顱腦損傷患者最常見的損害

(3)動作開始、終止能力受損

(4)安全感降低和判斷能力受損

(5)反應遲鈍外界信息的反應遲鈍可以包括視覺、聽覺、感覺和知覺

等方面。

(6)執(zhí)行功能困難和抽象思維能力障礙。

66.簡述腦損傷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評定

(1)急性期: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量表評定,它主要從三方面評估中

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睜眼反應、言語反應、運動反應。具體分級如下:

13~15分者為輕度顱腦損傷;

9~12分者為中度顱腦損傷;

低于8分者為重度顱腦損傷。

(2)恢復期評定:評定用Levin提出的Galveston定向遺忘試驗

(GOAT)。該試驗主要通過提問方式了解患者的記憶情況,患者回答

不正確時按規(guī)定扣分,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