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生物的進化(6大考點)(原卷版)_第1頁
第6章生物的進化(6大考點)(原卷版)_第2頁
第6章生物的進化(6大考點)(原卷版)_第3頁
第6章生物的進化(6大考點)(原卷版)_第4頁
第6章生物的進化(6大考點)(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6章生物的進化(考點卷)考點預覽考點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考點二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考點三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進化考點四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考點五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考點六生物的進化綜合考點一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jù)1.關于生物的進化,只能靠運用證據(jù)和邏輯來推測。以下有關生物進化證據(jù)和結論的說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過化石可以了解已經絕滅的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推測其行為特點B.人和魚的胚胎發(fā)育經歷了有鰓裂及有尾的階段,這可以用人與魚有共同祖先來解釋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都由ATP直接供能可以作為支持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這一論點的證據(jù)D.比較解剖學發(fā)現(xiàn),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的前肢在形態(tài)上差別很大,這說明這些動物不是由共同祖先進化來的2.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斯萬特·帕博,以表彰他對已滅絕古人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研究做出的貢獻。斯萬特·帕博將古人類尼安德特人化石中的線粒體DNA與現(xiàn)代人類線粒體DNA進行了比較。下列關于生物進化證據(jù)和結論的說法錯誤的是(

)A.斯萬特·帕博運用了分子生物學的方法,并沒有運用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的方法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點,提示人們當今生物有著共同的原始祖先C.化石、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以及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給生物進化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D.分子水平的證據(jù)是指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點,又有差異性,是研究生物進化直接的證據(jù)考點二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拉馬克科學地論證了生物進化的原因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B.拉馬克認為當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的C.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中的生存斗爭都是發(fā)生在生物與生物之間的D.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強調物種形成都是漸變的結果,科學地解釋了遺傳和變異的本質4.英國有一種樺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類型,1850年在曼徹斯特發(fā)現(xiàn)了黑色的突變體。19世紀后半葉,隨著工業(yè)化的發(fā)展,廢氣中的硫化氫殺死了樹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煙又把樹干熏成黑色,結果樺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頻率迅速提高,灰色基因的頻率則不斷下降。到20世紀中葉,樺尺蛾中黑色基因的頻率已由不到5%上升至95%以上,灰色基因的頻率則從95%以上下降為不到5%。這種現(xiàn)象用達爾文的觀點解釋是(

)A.遺傳變異的結果 B.生存斗爭的結果C.自然選擇的結果 D.用進廢退的結果5.下列關于適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適應不僅是指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也包括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B.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是遺傳的穩(wěn)定性與環(huán)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C.達爾文認為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D.仙人掌的葉退化成葉刺后有利于保水,但光合作用減弱,體現(xiàn)了適應的普遍性考點三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進化6.根據(jù)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B.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協(xié)同進化C.存在地理隔離的種群一定存在生殖隔離D.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7.“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動物體色與環(huán)境色彩相似,這種顏色稱為保護色,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發(fā)現(xiàn),這對動物躲避敵害或獵捕都是有利的。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黃蝶體色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B.在進化過程中,黃蝶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了改變C.天敵的存在使黃蝶的體色發(fā)生了定向的有利變異D.突變和基因重組都可為黃蝶體色的進化提供原材料考點四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8.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有著明顯不同,在表型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自然環(huán)境中,它們處于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是隨著地球持續(xù)變暖,棕熊和北極熊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它們相遇后可以進行交配并產生可育的雜交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棕熊和北極熊之間的差異都源于自發(fā)突變B.隔離是棕熊和北極熊進化的必要條件C.棕熊與北極熊在自然環(huán)境中基因無法交流,基因庫完全不同D.可通過DNA檢測確定雜交熊的父方和母方考點五協(xié)同進化與生物多樣性9.研究發(fā)現(xiàn),在農作物的根上寄生的兩種線蟲中均有編碼細胞壁降解酶的基因,且該基因在其他類群的線蟲中均不存在;作為抵抗線蟲入侵的重要防線,農作物的細胞壁中則含有一系列細胞壁降解酶的抑制蛋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農作物和線蟲之間通過自然選擇協(xié)同進化B.兩種線蟲的種群中細胞壁降解酶基因的頻率不一定相同C.農作物的選擇作用會使這兩種線蟲的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D.使編碼細胞壁降解酶的基因沉默有助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10.熱休克蛋白HSP90能幫助蛋白質折疊組裝,并對錯誤折疊蛋白進行修復或降解。研究者選擇一低表達HSP90果蠅品系培養(yǎng)多代,并統(tǒng)計眼睛表型的變異頻率,結果如圖。相關分析錯誤的是()A.某些變異表型可被HSP90的功能隱藏B.對照品系為HSP90表達水平正常果蠅C.對照組突變基因類型可能多于該品系D.HSP90的功能不利于保留基因多樣性考點六生物的進化綜合11.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某生物產生的新基因并穩(wěn)定遺傳,增加了物種的多樣性B.捕食者一般吃掉獵物中的老弱病殘,不利于種群的可持續(xù)發(fā)展C.根據(jù)“收割理論”可知食性廣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種多樣性D.協(xié)同進化可以概括為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12.細胞色素c含有104個氨基酸,是生物氧化過程中重要的電子傳遞體,在線粒體中參與細胞呼吸過程??茖W家研究不同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異和細胞色素c基因的最小突變距離,結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物種氨基酸差異數(shù)目最小突變距離物種氨基酸差異數(shù)目最小突變距離人類00恒河猴11黑猩猩00兔912狗1113酵母菌4456馬1217豬1013A.與人相比,恒河猴的細胞色素c基因發(fā)生了一個堿基替換B.人與黑猩猩的親緣關系比人與馬的親緣關系近C.細胞色素c的結構研究支持進化的共同由來學說D.細胞色素c基因的突變數(shù)據(jù)為生物進化論提供分子水平證據(jù)13.在生長豬籠草的東南亞土壤中幾乎沒有什么氮元素,但豬籠草可以產生一種含有強效神經毒素的花蜜,使昆蟲在其葉片邊緣失去平衡滑入其球狀陷阱中,從而幫助豬籠草適應缺氮環(huán)境。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豬籠草適應缺氮環(huán)境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適應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相對的B.豬籠草種群中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C.昆蟲的存在使豬籠草的花蜜中出現(xiàn)毒素,從而有利于豬籠草捕食昆蟲獲得氮D.在長期的生存斗爭中豬籠草和昆蟲不斷發(fā)生選擇,直接被選擇的是其表型14.緊隨著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體型由基本不超過10kg演化到體重可超1000kg。已滅絕的雷獸類的體型極速變大就證明了這一觀點,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A.通過對化石的分析和建模,可以為研究雷獸類的進化提供最直接的證據(jù)B.在恐龍滅絕前后,哺乳動物體型大小的變化說明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相對的C.在恐龍滅絕后,雷獸類通過個體體型變大以使其所處的生態(tài)位更具競爭優(yōu)勢D.在物種演化初期,雷獸家族中既有體型較大的物種,也有體型較小的物種15.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2年針對我國抗生素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顯示:①我國感冒病人中至少有60%使用抗生素,而且發(fā)燒就使用抗生素。②現(xiàn)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靜脈注射使用量達到800萬1200萬單位。(說明:在青霉素發(fā)現(xiàn)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幾十萬單位就能控制住細菌感染。)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細菌的變異是隨機的、的,所以在使用抗生素(填“前”或“后”)就有各種抗藥性的細菌,這些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適合于細菌在一定環(huán)境中生存和繁殖,說明生物與環(huán)境存在性,使用抗生素后,大部分細菌被殺死,說明這種“現(xiàn)象”不是絕對存在的,具有性。(2)最近重慶市兒童醫(yī)院出現(xiàn)很多幼兒咳嗽、發(fā)燒,醫(yī)生懷疑是肺炎,常見的肺炎有三種病原體:細菌、病毒和支原體,病毒與其他兩種病原體結構上的主要區(qū)別是。根據(jù)達爾文觀點,這三種病原體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而來,這叫學說,之所以形成多種不同的物種,可能是發(fā)生了進化,進化的機制是學說。(3)為什么在青霉素發(fā)現(xiàn)之初,只要肌肉注射幾十萬單位就能控制住細菌感染,而現(xiàn)在某些感染性疾病患者青霉素靜脈注射使用量達到800萬1200萬單位?。16.據(jù)圖回答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問題:(1)圖甲是某種群在Ⅰ、Ⅱ、Ⅲ時間段,定期隨機抽取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個體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在Ⅰ段,A的基因頻率是,據(jù)圖判斷在Ⅱ段該生物發(fā)生了進化,判斷的理由是。(2)圖乙中a、b、c表示自然條件有差異且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地區(qū)。a地區(qū)物種甲某些個體遷移到b、c地區(qū),經長期進化逐漸形成兩個新物種乙、丙。乙和丙是兩個物種,依據(jù)是。(3)圖丙中曲線a表示使用誘變劑前青霉菌菌株數(shù)和青霉素產量之間的關系,曲線b、c、d表示使用誘變劑后青霉菌菌株數(shù)和青霉素產量之間的關系。由a變?yōu)閎、c、d體現(xiàn)了。四種菌株中(填字母)是最符合人們生產要求的變異類型。17.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有關生物進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問題。材料1:某種蛾的祖先易被蝙蝠捕食,若干萬年之后的現(xiàn)在,這類蛾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聲波時,便會運用復雜的飛行模式,逃脫危險,其身體也發(fā)生了一些其他改變。材料2:蛙是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可生活在水中或陸地的動物。由于劇烈的地質變化,使某種蛙與生活的水體分開,蛙被隔離為兩個種群。若千萬年之后,這兩個種群不能自然交配。根據(jù)以上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1中,蛾的適應性特征(復雜飛行模式)的形成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