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_第1頁
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_第2頁
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_第3頁
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_第4頁
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地理測試題+地圖和

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答案)+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

高三地理限時訓練試題(附參考答案)

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為100分??荚嚂r間50分鐘。

注意事項:

1、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2、考生必須保持答卷的整潔和字跡工整;

3、請上交答題卡及答題紙部分。

命題人:雷龍華審核:賀永剛校對:李彩榮

第一部分選擇題

選擇題:本大題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最符

合題目要求的。

圖1中甲、丙在晨昏線上,此時地球位于遠日點附近。回答1?

2題。

1.對圖中此時甲、乙、丙、丁各地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①甲地白晝時間比乙地長②甲地正午太陽高度隹可達90°

③乙、丁兩地自轉速度相同④各地日出的先后順序是甲、

乙、丙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此時,下列各地情況可信的是

①煙臺市(約37.32°N,121.24°E)的中學生正在上學路上

②雅庫茨克(約62°N,130°E)已是白晝③煙臺市正處于小麥輸種季節(jié)④澳大利亞某地房屋

朝北窗戶陽光射入室內面積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10年12月31日,中國頒布稀土出口配額制度,世界稀土產業(yè)將形成新的格局。下表

是2009年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稀土儲量、產量和消費量占世界百分比統(tǒng)計表。完成3-4題。

國家儲量百分比產量百分比(%)消費量百分比(%)

中國369741

美國13013

日本資料缺失026

其它51320

3、我國稀土資源儲量從20世紀70年代占世界總量的74%,到2009年僅占36%,其主要原因

是()

A.世界稀土資源的探明儲量大幅度增加B.我國新堪探的稀土資源少

C.我國稀土資源的過度開采D.我國稀土資源的消費量世界最多

4、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看,我國在稀土資源開發(fā)利用方面應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減少初級礦產品的出口②對稀土資源進行保護性開采③針對稀土資源儲量豐富的

優(yōu)勢大力開采④進一步擴大稀土資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讀某島嶼附近的海底地形圖(等深線單位為米),回答5?7題。

5.該島嶼近海海底有石油、天然氣資源,則可能分布在()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處

6.丙處海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A.大洋板塊內部的巖漿活動B.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張裂

C.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碰撞D.大陸板塊內部斷裂下陷

7.該島西部海岸線目前80%左右正處于被侵蝕狀態(tài),下列哪些活動可能是其原因()

①河流上游修建水庫②河流上游濫砍亂伐③興建港口防波堤④開采河口海岸砂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圖5為我國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8?10題。

北本水用V

8.此河段河流流向為()

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自東南向西北D.自東

北向西南

9.灘田M處可種植一季的農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B.棉花C油

菜D甜菜

10.圖6中正確反映該河〉可水與兩岸地下水關系的是(圖中曲線實線為等高線,虛線為潛水

面等高線)()

Kf30TMO1130"

A.農業(yè)比較發(fā)達B.氣候較周邊地區(qū)涼爽

C.河流徑流季節(jié)變化大D.植被以森林為主

9%圖10

中的2%~圖甲

示意我國

某區(qū)域的水系分

布。某學校研究

性學習小組對圖

甲中的M地進行

實地考察,并查

閱了相關資料,

發(fā)現(xiàn)近30年來M

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

改甲圖10乙M地的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善。圖乙示

意M地的等高線

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結構變化。

⑴根據(jù)圖表材料,分析M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的原因和對R河水文特征的影響。(8分)

(2)近幾年,N城市規(guī)模快速擴大,據(jù)圖簡述該城市目前快速發(fā)展的原因。(8分)

⑶為進一步優(yōu)化農業(yè)生產結構,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請你就M地農業(yè)發(fā)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議。

(8分)

答案:

1—5BCCAA6—10CDACB11C

36題

(1)山地地形為主;(4分)地勢北高南低;(2分)地勢陡峻,落差大。(2分)

(2)降水豐富,河流水量大,河流眾多,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4分)經(jīng)濟水平低,

技術落后加上復雜的地質條件,加大了水能資源開發(fā)的難度。(4分)

(3)森林覆蓋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長,糧食不足,出現(xiàn)過度開墾現(xiàn)象。(2分)可能

引起生物多樣性減少;(2分)水土流失加重;(2分)滑坡、泥石流現(xiàn)象多發(fā)。(2分)

(4)全球變暖,該地區(qū)熱量增加,生長期增長,可耕地范圍擴大,有利于農業(yè)生產;(4分)

全球變暖,加速該國冰川消融,泥石流、滑坡現(xiàn)象增多。(4分)

37.

(1)原因:林地、草地面積增加,水土流失減輕(4分)。影響:河流徑流的季節(jié)變化變小,

河流含沙量減少(4分)

⑵鐵路和水運能力快速提高(2分);廬山等旅游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2分);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礦產豐富的優(yōu)勢很大程度加速了本地工業(yè)的發(fā)展(或:本地經(jīng)濟規(guī)模擴大)(2分);東部地

區(qū)產業(yè)向該地區(qū)轉移(2分)。

⑶改良土壤;加大農業(yè)科技投入;發(fā)展立體農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發(fā)展觀光旅游農業(yè);發(fā)展

農產品加工業(yè),延長產業(yè)鏈等。(任答其一即得1分,但總分不超過8分)

班級姓名學號試場號

丹鳳中學2014屆高三地理限時訓練11答題紙

得分欄

選擇題36題37題~~|總分

36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4)

37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1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文科綜合(地理)(附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4分,共**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

要求的。

1.數(shù)字高程模型是對地貌形態(tài)的虛擬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圖1為某旅游區(qū)的數(shù)字高程模型圖,

圖中甲、乙、丙、丁四處觀景平臺視野最廣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1.C

【解析】

試題分析:圖示丙地海拔高,視野廣。

考點:地形圖

2.大規(guī)模的火山爆發(fā)可能造成地表溫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釋是火山爆發(fā)導致

A.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B.高緯度地區(qū)極光現(xiàn)象減少

C.地球表面長波輻射增強D.到達地面的短波輻射減弱

2.D

【解析】

試題分析: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大氣中逆輻射增強,會使地表溫度上升;極光現(xiàn)象與地表溫度無關;

地表長波輻射增強表明地表溫度升高;而火山爆發(fā),所產生的火山灰會對太陽的短波輻射削弱,使到達地

面的短波輻射減弱,地表溫度下降。故選

考點:大氣的熱力作用

3.有文獻表述:“地帶性就是地球形狀和地球的運動特征引起地球上太陽輻射分布不均而產生有規(guī)律的分

異"。按此理解。下列景觀變化屬于地帶性的是

表1

國家中國*印度德國美國

人口數(shù)(百萬人)1338115582307

比重(%)1713845

A.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xiàn)的森林一一草原一一荒漠景觀

B.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上出現(xiàn)的森林一一草甸一一寒漠景觀

C.內蒙古自治區(qū)從東向西出現(xiàn)的森林一一草原一一荒漠景觀

D.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里木盆地出現(xiàn)的荒漠一一綠洲景觀

3.A

【解析】

試題分析:

文獻表述的地帶性屬于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而非洲西部從赤道向南北出現(xiàn)的森林一草原一荒漠

景觀,屬于此規(guī)律;而阿爾卑斯山從山麓向山頂出現(xiàn)的森林一苴甸一寒漠景觀,屬于垂直分異規(guī)律;內蒙

古自治區(qū)從東向西出現(xiàn)的森林一草原一荒漠景觀,屬于由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西經(jīng)維吾爾自治區(qū)

考點: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

表1為2009年四個國家的人口數(shù)及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國人口比重統(tǒng)計表。由此可判斷該年

A.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jīng)明顯超過了德國

B.中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數(shù)量比德國少

C.中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匚比美國少

D.中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4、D

【解析】

試題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不能判斷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斷百萬人II以上大城市數(shù)量多少;但由百萬人I」以上

大城市人口占本國人口比重,以及各國的人口總數(shù),可以推斷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數(shù)量,所以經(jīng)計

算,中國百萬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國和印度多,故選D。

考點:城市人口

5.圖2為2005年~2012年我國其省常住人口數(shù)量變化圖。由圖可推斷該省是:

A.海南B.四川C.廣東D.浙江

5、B

【解析】

試題分析:圖示表明該省人口總數(shù)變化趨勢為減小,四川省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低,人口向外遷移較多,

特別是2010年行政區(qū)劃調整,重慶市分離,人口減少更多:而海南省的開發(fā),遷入人口較多;廣東和湛

江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高,人口遷入較多。故選九

考點:人口數(shù)量變化

6.河流的河床形態(tài),受流域內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列因素中,對河床形態(tài)影響不大的是:

A.巖石性質B.通航里程C.地質構造D.降水多少

6、B

【解析】

試題分析: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和降水多少等對河床的侵蝕程度有很大影響,進而影響河床的形態(tài);而通

航里程不會影響河水對河床的侵蝕作用,進而對河床的形態(tài)影響不大。故選B。

考點:流水的侵蝕作用

霧是懸浮于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小于lKm的物理現(xiàn)象,讀我國某省多年平

均年霧日數(shù)分布圖(圖3),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

7.該省位于我國的

A.西北地區(qū)B.華北地區(qū)

C.東北地區(qū)D.西南地區(qū)

8.下列因素中,對該省多年平均年霧日數(shù)空間分布影響最大的是:

A.河流泥沙含量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風強弱D.土壤厚度

【解析】

試題分析:

7、從圖示經(jīng)緯度判斷,該省位于東北地區(qū)。故選C。

8、該省東南部地區(qū)多年平均年霧口數(shù)多,是因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大氣中水汽含量多,而

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擋,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對霧的形成影響不大;該省不受西南季

風的影響。故選B。

考點:中國政區(qū)、中國氣候

9夏季,我國部分城市城區(qū)常因暴雨而出現(xiàn)積水成災的內澇現(xiàn)象。下列措施中,對減輕此類災害基本無效

的是:

A.優(yōu)化城區(qū)雨污管網(wǎng)B.擴大城區(qū)湖泊面積

C.加高城區(qū)防洪大堤D.疏浚城區(qū)河流水道

9、C

【解析】

試題分析:優(yōu)化城區(qū)雨污管網(wǎng)可以針對性及時對城區(qū)積水排放;擴大湖區(qū)面積可以增加蓄水量,進而減少

城區(qū)積水現(xiàn)象:疏浚城區(qū)河流水道可以及時把城區(qū)積水排放;而加高城區(qū)防洪大堤,不會排放城區(qū)積水。

故選C。

考點:城市化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0.圖4為地震災后城市重建選址地質因素分析示意圖,從地質安全角度考慮,圖示甲、乙、丙、丁四個

區(qū)域中,最適宜城市重建的是

圖4

A.甲B.乙C.丙D.T

10.C

【解析】

試題分析:地圖疊置可知丙地區(qū)破壞嚴重且距離地震帶較遠、面積較小,從地質安全角度容適合災后重建。

考點:地震帶與災害重建

11.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內蒙古東部某農牧交錯區(qū)(43。323—44。32代)居民點的密度,陰坡大于陽坡。其合理

的解釋是陰坡冬半年

A.凍融作用影響小,房屋地基較穩(wěn)定

B.正好地處背風坡,利于抵御強寒潮

C.枳雪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麥越冬

D.采光更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11.A

【解析】

試迤分析:(43°32'N—44。32'N)地區(qū),冬季漫長,受到凍融作用的強烈影響,對建筑物的地基破壞

大,而陽坡上,冬季白天受太陽輻射比陰坡多,日夜溫差大,導致凍融作用在陽坡上比陰坡上大,所以居

民點多分布在陰坡上:而陰坡為北坡,為西北風的迎風坡,氣候寒冷;陰坡減少較少,且積雪較厚不利于

牲畜越冬;陰坡采光條件差。故選A。

考點:中國氣候

二、非選擇題:

40、加蓬石油、森林資源豐富,但種植業(yè)較落后,已耕地面積不到全國土地的2%。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

知識,完成(1)-(5)題。

材料一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圖(圖8)。

材料二加蓬從2010年開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長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標。

(1)利伯維爾的氣候特點是o(4分)

(2)與博韋處的河面海拔相比,馬蘇庫處的河面海拔較o判斷理由是(4分)

(3)我國某企業(yè)從加蓬進口一批原油,北京時間2015年5月4日18時電話聯(lián)系對方,此時利伯維爾的

區(qū)時是2015年5月日時。加蓬原油出口到我國的最佳運輸方式是,(6分)

(4)從自然因素考慮,在讓蒂爾港建木材加工廠有哪些優(yōu)勢?(6分)

(5)分析加蓬發(fā)展種植業(yè)的有利自然條件.(6分)

40、【答案】

(1)全年高溫多雨

(2)高圖示河流由馬蘇庫流向博韋

(3)4日11時海洋運輸

(4)森林資源豐富;土地面積廣闊;臨近海洋,氣候較涼爽,工人便于工作;地形平坦,利用建廠。

(5)全年高溫,復種指數(shù)高;水熱資源充足,利用農作物生長;地形平坦,便于耕作:土層深厚;灌溉

水源充足。

【解析】

★首都

,城市

?城鎮(zhèn)

80160km

試題分析:

(1)從圖示位置判斷,利伯維爾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2)河流總是從高處向低處流。

116°30E117°E11F30'E

t;加蓬與我國遠隔大洋,運輸石油需利

35°N」

;地多,土地資源豐富;位于沿海平原地

海洋地區(qū),氣候較涼爽。

水源等分析。

34°30'N-

圖9

41、(30分)山東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是南水北調

東線工種的重工通道,沿湖地區(qū)工業(yè)以煤炭、電力、造紙為主,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

(5)題。

材料一南四湖地理位于示意圖(圖9)

材料二南四湖及周邊地區(qū)1982年與2012年各景觀類型面積統(tǒng)計圖(圖10)

4

(1)南四湖湖盆狹長,總休呈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主要原因可能

是o(6分)

(2)南四湖及周邊地區(qū)各景觀類型中,1982年面積最大的是;1982—2012年間,面積增加

最多的景觀類型是<(4分)

(3)分析1982—2012年南四湖及周邊地區(qū)沼澤面積大幅度減少的主要人為原因。(6分)

(4)分析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后對南四湖地理環(huán)境可能帶來的有利影響。(6分)

(5)為了滿足調水的水質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區(qū)工業(yè)發(fā)展應采取哪些措施?(8分)

41、【答案】

(1)西北—東南向降水較少;沿岸用水量大

(2)湖泊臺田魚塘

(3)利用沼澤,種植水稻;發(fā)展臺田魚塘;修建水庫;建筑用地占用沼澤

(4)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加,使周圍地區(qū)氣候濕潤;改善局部地區(qū)的氣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長,

增加生物的多樣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及旅游業(yè)。

(5)禁止沿湖地區(qū)發(fā)展污水排放量較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加強工業(yè)污水處理技術及循環(huán)使用;加強對沿岸工

業(yè)發(fā)展監(jiān)督檢查,制定相關的規(guī)章制定;提高工人的環(huán)保意識。

【解析】

試迤分析:

(1)從圖示湖鹽延伸方向判斷。

(2)從入手景觀類型面積變化判斷。

(3)從圖示各景觀面積變化,可知其人為活動對沼澤的影響。

(4)湖泊水量和面積的增多,會對周圍地區(qū)的氣候、生物等產生影響,進而對通航條件、養(yǎng)殖及旅游業(yè)

產生有利影響。

(5)從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規(guī)及環(huán)保意識提出相關措施。

考點:統(tǒng)計圖表、湖泊的作用、南水北調工程

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專項練習:地圖和等高線測試題(附參考

答案)

讀下圖(圖中河谷流水自西向東流),分析判斷

1圖中正確表示河谷發(fā)育位置的是

A:110°E線B、30°N

C、a線I)、b線

讀羽,回答2?3題。

2圖中河流的流向為

A.先向南,再向西南B.向北

C.先向北,再向東北D.向南

3若該區(qū)域的東面臨海,當太花從海平面

上升起時,冬季不能看到但夏季能看到

日出的點是

A.甲村B.乙村C.丙地D.丁地

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于3月21日日落后3小時(北京時間22時20分)對當?shù)氐乩砭暥冗_行測定,如

卜.到所示,據(jù)此回答4-5題。

4觀測點的經(jīng)緯度坐標

A.40°S,115°EB.40°N,100°E

C.40°N,115°EI).40°S,100°E

5里示河流的流向是

A.自西南流向東北B.自東北流向西南

C.自西北流向東南D.自東南流向西北

6卜列四幅圖中,與所給平面圖中自X至Y地勢變化最符合的剖面圖是

下圖中等高

線地形圖,

完成7?9小

題。

7紐中地勢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

8若要修建一座水庫,壩址最適宜選在

A.@B.⑤C.③D.⑦

9沿XY一線所作的剖面,最有可能的是

Y

Y

讀我國東部某地的等高線示意圖(圖3),圖中左側等高線的高度分別為100m、200m、300m.400m。試判

斷第10—11題:

10圖中城鎮(zhèn)與H地的相對高度的最大值為h,則h的值是

A、199<h<200B、289<h<290

C、299<h<300300<h<301

1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國中的三條支流有一條畫錯了

B紈中G處海拔為100m,H處海拔為400m

C、a、b、G、H的海拔由大到小排序是:H>b>a>G

D、圖中河流西岸沖刷比東岸嚴重

12右圖等高距為25米,等高線數(shù)值向北增大,

AB為一空中索道。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B兩點相對高度可能為25米

B.圖中索道上行方向為西南向東北

C.A處坡面徑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

D.D處可能形成瀑布

13下圖是分別過MN、E、F四點各沿兩個不同方向所作的

地形剖面圖,判斷這四點所在的地形依次是

A.山脊、鞍部、山谷、盆地

B.山谷、山脊、盆地、鞍部

C.山谷、山脊、鞍部、盆地

D.山脊、山谷、鞍部、盆地

身為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代表某種文化景觀,讀圖回答14一16題:

14該種文化景觀是()

A、小溪B、梯田C、平原I)、沙灘

15該文化景觀最有可能位于()

A、黃土高原B、江南丘陵

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16下列作物最有可能在該文化景觀區(qū)種植的是()

A、水稻B、甜菜C、谷子D、青棵

17下圖中A處代表的地形名稱是()

A、喀斯特溶洞B、沖積扇C、新月形沙丘I)、火山口地貌

40o

35o

30o

25o

20o

15o

1OO

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I可答18—20題

18下列景觀示意圖與該等高線圖相匹配的是

19圖C中各點能看

到村莊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若村莊所在的山谷發(fā)生泥石流,則村民選擇正確的逃生路線是

A①B②C③D④

讀“我國某山區(qū)公路協(xié)劃線路港計圖回答21—22撅0

'公路線

21圖中公路沿線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點出現(xiàn)在

A.甲B.乙C.丙D.T

22若甲、丁兩點之間的直線距離為40千米,要在邊長為2米的圖幅中完整繪制該區(qū)域圖,所選用的比

例尺應為

A.1:40000B.1:200000C.1:4000D.1:20000

23圖中公路規(guī)劃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區(qū)公路建設中應遵循的原則是

①盡可能連接居民點②在山谷中應盡量避開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彎曲④盡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B.②@C.①②D.③@

下國中,兩條相鄰等高線海拔相差50米。讀圖,回答24—26題:

24圖示區(qū)域內,最高處號最低處的相

對高度可能為

A.360米B.390米C.480

米【).520米

25圖示區(qū)域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

C.熱帶D.溫帶

26a、b兩地的溫差約為

A.0.3CB.rcC.2℃

D.3℃

27讀某區(qū)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北面的河流總體流向是南

面的河流總體流向是。

(2i現(xiàn)兩河流間開挖了一條運河為什么沒有選

擇在兩河距離最短的甲乙之間?

(3i現(xiàn)甲、丙間需修建一條鐵路,請在圖中用

線條畫出選線位置…

(4)若該地區(qū)位于51°N,8.6°IV,試分析兩河流的航運條件

28下圖是某地等值線分布圖(圖17),讀后回答:

(1)C點溫度是—,D點海拔是—,

C、D間的相對高度是

C、D兩地的溫差是o

(2)AB間的水平距離約是千

米,如果在它們之間修一索道,

圖17

其長度比水平距離

(3)若站在C點,能否直接看到D點?

因為

(4)圖示范圍內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因為

(5)B點南側山坡的坡度約是度,是否適合修筑梯田?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讀某河流上游水庫大壩的位置圖和剖面圖及其河流水量變化圖

(I)圖中的水庫大壩選擇的地

形條件這樣選

擇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2)大壩的設計與建設需考慮的自然條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圖中的大壩設計(若圖距為0.8cm),壩長和壩高(塌頂?shù)綁蔚椎南鄬Ω叨?分別大約是

(4)在圖中繪出水庫淹沒的最大范圍

(5)判斷在E、F、G三個地點中,能Fl測到鐵路上經(jīng)過H處火車車輛的是—

理由是。

(6)經(jīng)圖中的鐵路從山區(qū)外運的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該地所在的

省X簡稱是A、魯B、浙C、青D、吉

參考答案

1D2C3B4B(45°N,100°E)5A6C7A8B9A1OC11D12B13D

14B15B16A17B18A19B21C22I)23B24C25A26B

27(1)向西向東(2)甲乙之間雖然距離較短,但等高線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艱巨,不利于開挖運

河(3)沿兩條600米等高線中間(4)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qū),水量豐富且穩(wěn)定,無結冰期,中下游

流經(jīng)地形相對平坦,水流平穩(wěn),航運便利

28(1)6.6℃900米300米1.8C(2)4長

(3)否C、D連線通過一道山脊,阻擋了視線

(4)否根據(jù)推算,最高點的氣溫在以上

(5)45°否坡度大,陡坡上修筑梯田,投資大,收益少,且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和滑坡等自然災害

29(1)峽谷建壩工程量小,同時上游又有較廣的集水區(qū)域(2)流域內的降水量及其季節(jié)分配狀況;

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壩址所在地的地質條件(3)72m50-100m(5)G因為G地到H點

之間沒有地形障礙,可以清晰地觀察(9)B

高考地理復習中試題的變式訓練(附參考答案)

例一:圖3是“某區(qū)域沿回歸線的地形剖面示意圖”,讀圈回答6-8題。(江蘇高考題)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

A.a處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

B.b山脈由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成

C.c地處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D.d所在地形區(qū)為東非高原

7流經(jīng)e海域的洋流(D)?…w“?7

A.為西澳大利亞寒流國3

B.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洋流?”

C.對沿岸有增溫增濕作用

D.由高緯流向低緯

8。海域與f海域的溫度(T)、鹽度(S)相比(D)

A.Te>Tf;Se>SrB.Te>Tf;C.Te〈Tf;Se>SfD.Te〈Tf;StXSf

本題以南美洲南回歸線段的剖面圖為素材,考察了學生對氣候類型、板塊運動、河流地形、洋流、海

水溫度和鹽度等知識點,主要是考察了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識,在高考復習時.,可再增加相關的自然地理知

識,也可增加經(jīng)濟地理方面的知識可設置下面兩道選擇題和綜合題。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B)

A高原d在每年7月份的時候草木茂盛,降水豐富

Bc處附近有世界上裝機容量居第二的水電站

C1月份的時候b山峰的雪線達到一年中最低

Da處國家擁有豐富的鐵礦,是世界主要鐵礦出口國。

2關于d處國家經(jīng)濟的正確敘達是

A該國是所在大洲人口最多的國家(A)

B該國的農業(yè)生產類型中以大牧場放牧業(yè)為主

C該國的首都位尸東南沿海,是經(jīng)濟職能和政治職能合二為一的城市

D該國最大宗的出口農產品是杏蕉

綜合題:1若地球自轉方向為自東向西,則e處的洋流性質為暖流,流向為從低緯流向高

緯,2d高原上的動物因氣候的變化是否進行南北半球之間的遷移?否。

3該大陸的最南端有無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分布?無,為什么?亞寒帶針葉林分布于50J—70。大陸,

南美洲在此緯度無大陸分布<

解析:該題考察南美洲在自然帶、水電開發(fā)、礦產、農業(yè)、城市和人口方面的知識,其中南半球的季節(jié)與

北半球是相反的,很多學生會走入這個誤區(qū);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水電站的裝機容量已經(jīng)次于中國

的三峽水電站;b山峰的雪線在7月份也就是當?shù)氐亩緫_到一年中最低海拔位置;a處位于智利,因

學生對這里是否是智利還是秘魯把握得不是很到位,由此考察學生對地圖內容的記憶能力。d高原在南回

幺線處位于巴西境內,所以第二題主要設置考察有關巴西的經(jīng)濟地理內容。若地球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則

全球風帶方向發(fā)生改變,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變?yōu)槲髂闲棚L,中緯西風變?yōu)闁|北信風,那么,南半球中低緯

度大洋環(huán)流變?yōu)轫槙r針方向,原秘魯寒流將變?yōu)榕?。巴西高原的熱帶稀樹草原只分布在南半球,生活?/p>

草原上的動物不會象非洲大陸上的動物在南北半球之間進行遷徙。

例二:圖13是“我國東部鋒面雨帶正常年份位置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29-30題。(2006年江蘇高考題)

29.關于鋒面雨帶的敘述,正確的有(CD

A.

B.雨帶快速通過的地區(qū)汛期較長

C.雨帶的北側盛行偏北風,南側盛行偏南風

D.雨帶的北移由夏季風的強弱決定

30.關于鋒面雨帶位置與我國區(qū)域自然特征的

敘述,正確的有(AC)

A.雨帶位于a時,華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帶位于d時,黃河流域進入汛期

C.雨帶位于f時,東南沿海臺風活躍

D.雨帶位于g時,長江流域干旱少雨

本題主要考察我國的鋒面雨帶的正常移動情況,以及相關地區(qū)的旱澇空間分布情況,該題可變式為下

面的雙選題

1關于我國的鋒面雨帶的正確敘述的有(AB)

A我國多鋒面雨的主要原因是和我國的緯度位置有關

B季風環(huán)流的季節(jié)變化也是影響我國鋒面雨帶移動的重要原因

C來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對我國的雨帶移動不產生影響

D亞速爾高壓的勢力強弱及位置的變化會對我國的雨帶移動起較大的影響

2關于鋒面雨帶的位置移動及相應時間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變化正確的是

A雨帶位于a處時,在斯里蘭卡附近自東向西航行的輪船逆風逆水(BD)

B雨帶位于c處時,我國的西雙版納開始進入一年中的雨季

C雨帶位于e處時,地球的公轉速度比較慢

D雨帶位于f處時,夏威夷海島附近的海面比周邊海洋要低一點

解析:我國的雨帶移動和時間的關系十分密切,在不同的時間世界各地的氣候、氣壓中心的氣壓、北印度

洋妁洋流流向、地球的公轉速度以及因氣壓的變化而導致的海1面的高低都有明顯的變化,由此可考察學

生對于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我國處于中緯度地區(qū),容易受北方的冷氣團和南北的暖氣團活動的影響,

鋒面活動頻繁:而因海陸熱力差異原因而形成的東亞季風的活動對雨帶移動的形成起關鍵作用:每年6、7

月份的時候,來自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勢力強大的時候也可沿吉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北影響到我國的長

江流域,登加在來自于太平洋的東南季風上,使我國的降水異常偏多;雨帶位于a處時,北印度洋的洋流

呈逆時針方向,所以在斯里蘭卡附近的自東向西航行的輪船應該是順風順水;我國的西雙版納屬于熱帶季

風氣候,每年的5—10月為一年中的雨季;雨帶位于e處時,為7月份,地球公轉至近H點.,公轉的速度

較慢;雨帶位于f處時,北半球夏威夷高壓勢力強盛,對海面的壓力增大,所以海平面相對于周邊海洋洋

面要低一些。

例三: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卷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于千米的特殊天氣現(xiàn)象。圖5示意我國

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fā)區(qū);圖6、圖7依次表示1464T913年華北地區(qū)沙塵暴按月份累計次

數(shù)和逐年統(tǒng)計次數(shù)。分析圖5、圖6、圖7,回答下列問題。(2006年全國高考文綜試卷)

(1)西路沙塵暴先后影響的兩大盆地是:準喝爾盆地、柴達木盆地。(4分)

(2)西北路沙塵暴先后影響的地理區(qū)域有:準喝爾一盆地、河西走廊、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高原和華北平原。(6分)

(3)說明圖5中強沙塵暴多發(fā)區(qū)的地表環(huán)境特點。

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黃土)廣布,植被稀疏。

(4)指出圖6所示的沙塵暴季節(jié)分布特點,并說明其自然原因。(14分)

沙塵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溫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

水少,大風天氣較多。

(5)在圖7顯示的450年間,沙塵暴發(fā)生次數(shù)的變化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規(guī)律。在明王朝滅亡時,

沙塵暴約發(fā)生了12次,(5分)

此高考題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