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第一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01文言文閱讀_第1頁
云南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第一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01文言文閱讀_第2頁
云南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第一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01文言文閱讀_第3頁
云南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第一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01文言文閱讀_第4頁
云南省2019年中考語文總復(fù)習(xí)第一部分古詩文閱讀專題訓(xùn)練01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編者說明】本書《作業(yè)手冊》中的文言文訓(xùn)練篇目共涉及17篇。請閱讀下面的說明再答題。1.第一批訓(xùn)練篇目:2018年《考試說明》所規(guī)定的、云南省卷近5年沒有考查過的文言文11篇。2.第二批訓(xùn)練篇目:人教版等教材共有的、新課標(biāo)推薦的其他篇目6篇,請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選用。

第一批應(yīng)考必練11篇重點篇目

一、三峽(2016曲靖卷考查)(一)[2018·昆明西山區(qū)一模]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三峽酈道元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1)略無闕處闕:

(2)沿溯阻絕溯: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3.文中描寫“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突出了三峽的什么特點?(2分)

4.本文中的“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與《與朱元思書》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都是寫水流之急,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寫法不同,你能說說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4分)

(二)[2018·濱州]閱讀下面兩文,回答問題。(15分)[甲]《三峽》全文[乙]江水又東,逕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色如人負(fù)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①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回,雖途逕信宿②,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注釋]①成就:輪廓。②信宿:兩三日。5.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3分)A.沿溯阻絕 沿:順流而下B.不以疾也 疾:快C.逕黃牛山 逕:經(jīng)過D.猶望見此物 猶:好像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B.絕多生怪柏 既人跡所絕C.雖乘奔御風(fēng) 雖途逕信宿D(zhuǎn).故漁者歌曰 三朝三暮,黃牛如故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負(fù)刀牽牛。

8.甲文“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側(cè)重寫水的;乙文“朝發(fā)黃牛,暮宿黃牛”,側(cè)重寫水的。這在寫法上都屬于描寫。(3分)

9.甲、乙兩文都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愛蓮說(5年未考)(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可愛者甚蕃蕃:

(2)濯清漣而不妖妖: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3.從作者對蓮的贊美來看,“君子”應(yīng)是怎樣的人?(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4.在眾多的花中,你喜歡哪種花?說說你喜歡的原因。(3分)

(二)[全品原創(chuàng)]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6分)[甲]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乙]李與桃齊名,同作花中領(lǐng)袖,然而桃色可變,李色不可變也?!鞍钣械?不變?nèi)?強哉矯!邦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自有此花以來,未聞稍易其色,始終一操,涅而不淄,是誠吾家物也。至有稍變其色,冒為一宗,而此類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別者,則郁李是也。李樹較桃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雖枯而子仍不細(xì),以得于天者獨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嘗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盤根,則又與靈椿比壽。我欲繩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節(jié)選自李漁《閑情偶寄》)5.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1)可愛者甚蕃蕃:

(2)香遠(yuǎn)益清 益:

(3)未聞稍易其色 易:

(4)涅而不淄 淄:

6.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若仙李之盤根,則又與靈椿比壽。

7.兩文分別贊揚了哪兩種植物的什么品質(zhì)?(4分)

8.兩文在寫法上有相同之處,請做簡要分析。 (4分)

三、論語(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1)學(xué)而不思則罔罔:

(2)飯疏食飯:

2.與“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學(xué)而時習(xí)之 B.學(xué)而不思則罔C.曲肱而枕之 D.切問而近思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4.結(jié)合選文,從內(nèi)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論語》的特點。(3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問題。(15分)[甲]論語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xué)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而》)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乙]言志①顏淵、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⑤?!鳖仠Y曰:“愿無伐⑥善,無施⑦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盵注釋]①本文出自《論語》一書中《公冶長》篇,標(biāo)題系編選者所加。②顏淵、季路:孔子的兩個學(xué)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輩陪從在尊長者旁叫作侍。③盍:何不。④輕:據(jù)考證,此字為后人所加。⑤憾:遺憾。⑥伐:夸耀。⑦施:顯耀。5.下列句子朗讀停頓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2分)A.為人/謀而不忠乎B.學(xué)而不思/則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爾志6.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1)盍各言爾志爾:

(2)愿車馬衣輕裘衣:

(3)敝之而無憾敝:

(4)無施勞勞:

7.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2分)A.屬予作文以記之B.愿聞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8.翻譯下列句子。(4分)(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9.“言為心聲”,乙文雖只寫了孔子師徒三人的簡短對話,卻可由此窺見他們不同的心志。請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簡析其中一個人的性格特點。(3分)

四、記承天寺夜游(2017曲靖卷考查)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乙]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弊溟L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甭势渫匠舟五殺谝猿?筑東南長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注釋]①涂潦:泥淖雨水。②畚鍤:箕畚鐵鍬。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2分)(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

(2)徙知徐州徙:

2.下面句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蓋竹柏影也B.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D.朝暉夕陰,氣象萬千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從甲、乙兩文中,你能感受到蘇軾怎樣的情感或是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請分別加以概述。(4分)

五、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017昆明卷對比課外)(一)[2018·天津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畎畝:

(2)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任:

(3)行拂亂其所為拂:

(4)而后喻喻:

2.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A.百里奚舉于市B.必先苦其心志C.空乏其身D.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從個人和國家兩個不同角度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B.文章開篇以六位先賢的經(jīng)歷證明:只有出身貧賤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yè)。C.文章列舉事例和闡述道理相結(jié)合,逐層推論,結(jié)構(gòu)緊湊,論證縝密。D.本文筆帶鋒芒,語言犀利,氣勢磅礴,對今天的寫作仍具借鑒意義。4.人們常說“多難興邦”,請結(jié)合本文簡析“多難”為什么能“興邦”。(3分)

(二)[2018·深圳改編]閱讀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15分)[甲]《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全文[乙]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shù)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zé)o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惡。荊人畏鬼,而越人信禨??砷L有者,其唯此也?!睂O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辭,請寢之丘,故至今不失。孫叔敖之知,知不以利為利矣。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所以異乎俗也。 (選自《呂氏春秋》)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發(fā):

(2)困于心,衡于慮 衡:

(3)王數(shù)封我矣 數(shù):

(4)而子辭 辭:

6.翻譯句子。(4分)(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惡為己之所喜。

7.甲文開頭列舉的六個人物的事例,他們的共同點是什么?從他們的事例中你獲得什么感悟?(3分)

8.乙文孫叔敖之子“請寢之丘”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結(jié)合甲文進(jìn)行解釋。(4分)

六、桃花源記(一)[2018·威海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奔瘸?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A.漁人甚異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C.此中人語云卒中往往語D.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子。(2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jié)合當(dāng)時時代特征,談?wù)勀闶侨绾卫斫獾摹?(4分)

4.如何辯證地看待作者虛構(gòu)出的理想社會?(4分)

(二)[2018·宣威備考加強卷改編]閱讀下文,完成問題。(12分)《桃花源記》全文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1)屋舍儼然儼然:

(2)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延:

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2)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7.知人論世是讀經(jīng)典的一種方式,作為文中的線索人物,漁人的活動和表現(xiàn)貫穿始終,請結(jié)合文中的描寫對他進(jìn)行客觀評價。(3分)

8.文章描寫的桃花源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向往的理想圣地,在理解全文的基礎(chǔ)上說說它成為世外桃源的原因有哪些。(3分)

七、小石潭記(2015曲靖卷考查)(一)閱讀《小石潭記》,回答問題。(13分)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1)水尤清冽清冽:

(2)佁然不動佁然:

(3)悄愴幽邃悄愴:

(4)隸而從者隸:

2.翻譯下面的語句。(4分)(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選文第一段從、以整塊石頭為底、、岸邊樹木茂盛秀麗四個方面描繪了小石潭的美。(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4.統(tǒng)觀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處?這些相似之處給作者帶來了怎樣的感受?(3分)

(二)[2018·臨沂改編]閱讀下面兩文,完成問題。 (15分)[甲]《小石潭記》全文[乙]從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許,碧云在焉。剎后有泉,從山根石罅中出,噴吐冰雪,幽韻涵澹。有老樹,中空火出,導(dǎo)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引入殿前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許,了若徑寸。朱魚萬尾,匝池紅酣,爍人目睛,日射清流,寫影潭底,清慧可憐?;蛲讹炗谧?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聲。然其跳達(dá)剌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其長尺許者,潛泳潭下,見食不赴,安閑寧寂,毋乃靜躁關(guān)其老少耶?(節(jié)選自袁中道《西山十記》之《記四》)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1)心樂之樂:

(2)不可久居居:

(3)不里許里:

6.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其長尺許者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乃記之而去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C.投餅于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D.以其境過清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5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2)然其跳達(dá)剌潑,游戲水上者,皆數(shù)寸魚。

8.下列六個句子分成四組,全部屬于間接寫水清澈的一組是 ()(2分)①下見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見文礫金沙。④寫影潭底,清慧可憐。⑤下深丈許,了若徑寸。⑥從山根石罅中出,噴吐冰雪。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zhuǎn).①④③9.甲、乙兩文各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八、馬說(一)[2018·昆明五華區(qū)適應(yīng)性考試]閱讀下文,完成問題。(11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駢死于槽櫪之間駢:

(2)策之不以其道策: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文中“安求其能千里也?”應(yīng)該用什么語氣讀?為什么?(2分)

4.文中作者認(rèn)為千里馬只有靠伯樂的慧眼才能發(fā)現(xiàn),這種觀點你贊同嗎,為什么?(3分)

(二)[全品原創(chuàng)]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1分)[甲]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乙]知士今有千里之馬于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良工之與馬也,相得則然后成,譬之若枹與鼓。夫士亦有千里,高節(jié)死義,此士之千里也。能使士待千里者,其惟賢者也。(選自《呂氏春秋》)5.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2分)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A.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B.雖有千里之能C.醉能同其樂 D.曾益其所不能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2)今有千里之馬于此,非得良工,猶若弗取。

7.甲文中“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刻畫出統(tǒng)治者怎樣的形象?(2分)

8.比較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它們有什么共同的人才觀?(3分)

九、醉翁亭記(2015昆明卷對比課外)(一)[2018·重慶A]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醉翁亭記歐陽修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注釋]“瑯琊也”,鄂教版寫作“瑯邪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名之者誰名: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3)觥籌交錯觥:

(4)樹林陰翳翳: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當(dāng)?shù)囊豁検?)(3分)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采用對偶手法,描寫了山間變幻多姿的早晚景物,兩幅畫面對比鮮明。B.第③段“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既照應(yīng)了首段太守“飲少輒醉”,也凸顯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nèi)心抑郁和苦悶。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開頭都用領(lǐng)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D.這篇文辭優(yōu)美的山水游記,通過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個畫面,展現(xiàn)了太守與民同樂的美好場景。4.課文中的“環(huán)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為下面鏈接材料的內(nèi)容。請聯(lián)系課文第①段,分析作者這樣修改的原因。(4分)鏈接材料環(huán)滁四面皆山,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二)[2018·十堰]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醉翁亭記》全文5.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而樂亦無窮也B.若夫淫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開C.名之者誰 不能名其一處也D.臨溪而漁 而不知人之樂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文章第①段介紹醉翁亭所在,由面到點,先“環(huán)滁”再“西南”,望“瑯琊”聞“水聲”,用“回”字“轉(zhuǎn)”字,引出亭子,層層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B.文章第②段將“山水之樂”具體化。描寫山間朝暮變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連山中美景的無窮樂趣。C.文章通過描繪游人之樂、宴酣之樂、禽鳥之樂、以此襯托太守的孤芳自賞。D.全文連用二十一個“而”,形成一唱三嘆的吟詠句調(diào),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悅耳。8.文中把“醉”與“樂”聯(lián)系起來的是哪一句?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十、送東陽馬生序(2016昆明卷對比課外)(一)[2018·廣東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①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②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走送之走:

(2)禮愈至至:

(3)腰白玉之環(huán)腰: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

(2)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選文是一篇贈序,作者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xué)的艱難和學(xué)習(xí)的勤勉,目的是勉勵馬生成為德才兼?zhèn)涞娜恕.雖然作者幼時“無從致書以觀”,但“不敢稍逾約”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堅持,使他得以“遍觀群書”。C.“立侍左右”“俯身傾耳”“色愈恭,禮愈至”極為傳神地寫出了作者對老師的恭敬和求知的懇切。D.作者將穿著講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對比,突顯作者對“口體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學(xué)習(xí)的勤奮刻苦。4.作者為什么要寫同舍生豪華的生活?(3分)

(二)[2018·安順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余幼時即嗜學(xué)……蓋余之勤且艱若此。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1)媵人持湯沃灌湯:

(2)同舍生皆被綺繡被:

(3)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敝:

(4)略無慕艷意略無:

6.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7.從第①段看,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原因有哪些?(3分)

8.思索作者的求學(xué)經(jīng)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談?wù)勊@得的啟示。(4分)

(三)[2018·昆明市初三聯(lián)考]閱讀下文,完成問題。 (13分)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1)四支僵勁不能動支:

(2)父母歲有裘葛之遺遺: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2)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1.文章從哪三個方面記敘了作者求師的艱難?這樣寫自己艱苦求學(xué)的經(jīng)歷有何目的?(4分)

1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A.“略無慕艷意”“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表現(xiàn)作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一心向?qū)W的精神。B.描寫富家子弟的豪華生活,是為了突出對自己寒酸生活的遺憾。C.作者以“勤且艱”的求學(xué)經(jīng)歷,勉勵馬生勤奮學(xué)習(xí)。D.文段內(nèi)容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夠戰(zhàn)勝物質(zhì)上的貧困。(四)[全品原創(chuàng)]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5分)[甲]送東陽馬生序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dá)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dá)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乙]羅倫傳羅倫,字彝正,吉安永豐人。家貧樵牧,挾書誦不輟。及為諸生,志圣賢學(xué),嘗曰:“舉業(yè)非能壞人,人自壞之耳?!敝畯埇u憫其貧,周之粟,謝不受。居父母喪,逾大祥,始食鹽酪。成化二年,廷試,對策萬余言。直斥時弊,名震都下。擢進(jìn)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節(jié)選自《明史》)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色愈恭,禮愈至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記承天寺夜游》)B.久而乃和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C.主人日再食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D.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三峽》)14.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2)舉業(yè)非能壞人,人自壞之耳。

15.兩個語段都對主人公的家境做了介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16.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羅倫最終都成就斐然,這與他們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你從中獲得了哪些啟示?(4分)

十一、曹劌論戰(zhàn)(一)[2018·新疆、綏化綜合改編]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1)乃入見乃:

(2)小惠未遍,民弗從也遍: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加:

(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1)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3.下列加點詞語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B.犧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雞犬相聞D.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4.俗話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曹劌并非“肉食者”,卻要參與。對此,你有何評價?(3分)

(二)[2018·玉溪二模]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2分)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姟?“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1)又何間焉間:

(2)小大之獄獄:

6.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7.本文表現(xiàn)了曹劌哪三個思想觀點?(3分)

8.文中寫魯國獲勝,給人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簡要談?wù)勀愕目捶ā?3分)

(三)[2018·安徽改編]閱讀下面兩文,完成問題。 (13分)[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小惠未遍,民弗從也?!惫?“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盵乙]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zhàn)于莊公。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睂υ?“是則可矣。知夫茍中心圖民①,智雖弗及,必將至焉。”(節(jié)選自《國語》)[注釋]①中心圖民:內(nèi)心為百姓考慮。9.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1)必以信信:

(2)必以情斷之之:

(3)智雖弗及及: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2)是則可矣。

11.甲乙兩段文字刻畫人物主要運用了描寫,甲在寫作手法上還使用了。 (2分)

12.長勺之戰(zhàn)最終魯國大勝,請結(jié)合選段簡要分析取勝的原因。(4分)

(四)[2018·聊城]閱讀下面兩文,回答問題。 (12分)[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國藩于此數(shù)語,常常體念。大約用兵無他巧妙,常存有余不盡之氣而已。孫仲謀之攻合肥,受創(chuàng)于張遼;諸葛武侯之攻陳倉,受創(chuàng)于郝昭,皆初氣過銳,漸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陽③,氣已竭而復(fù)振;陸抗之拔西陵,預(yù)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養(yǎng)銳氣,先備外援,以待內(nèi)之自斃。此善于用氣者也。(節(jié)選自曾國藩《挺經(jīng)》)[注釋]①荀罃(yīng):春秋時晉國大將。②拔:攻克,攻取。③逼陽: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13.解釋加點的詞語。(4分)(1)公將馳之馳:

(2)彼竭我盈盈:

(3)皆初氣過銳皆:

(4)漸就衰竭之故故:

14.翻譯句子。(4分)(1)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此善于用氣者也。

15.對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A.甲文兩個“未可”,兩個“可矣”前后映襯,表現(xiàn)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能。B.甲文“將鼓”“將馳”說明魯莊公是軍事上無知的昏君。C.乙文“夫戰(zhàn),勇氣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對“氣”的思考。D.甲文用對話的方式說出觀點,乙文則用舉例和對比的方式證明觀點。16.在對戰(zhàn)爭取勝原因的認(rèn)識上,甲、乙兩文有何不同?(2分)

第二批教師指導(dǎo)選用部分6篇

一、河中石獸(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閱:

(2)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 棹:

(3)湮于沙上 湮:

(4)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顛:

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2)然則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3.文中講到了哪幾種尋找石獸的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jù)是什么?(4分)

4.請簡要概括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3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4分)[甲]《河中石獸》全文[乙]陳述古密直①知建州浦城縣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②盜者。述古乃紿③之曰:“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笔谷擞煤箝w祠之,引群囚立鐘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④,以帷圍之,乃陰⑤使人以墨涂鐘,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鐘有聲,不敢摸也。(選自《夢溪筆談》)[注釋]①陳述古密直:陳述古,人名,宋慶歷年間進(jìn)士,字密直。②莫知的為:不知道哪個是真的。③紿(dài):哄,欺騙,文中是“用假話誘騙”的意思。④訖:完畢。⑤陰:暗地里。5.用“/”為乙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2分)某廟有一鐘能辨盜至靈。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遂:

(2)摸之則無聲之:

(3)蓋恐鐘有聲恐:

7.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棹數(shù)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2)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

8.甲文中老河兵為什么認(rèn)為石獸會出現(xiàn)在河上游? (2分)

9.結(jié)合乙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說陳述古為抓住真正的盜賊做了哪些準(zhǔn)備。(3分)

二、答謝中書書(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8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陶弘景《答謝中書書》)1.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結(jié)構(gòu)。(只劃一處) (1分)自康樂以來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1)夕日欲頹頹:

(2)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與:

3.翻譯下面句子。(2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4.文章描寫了奇山異水,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5分)[甲]《答謝中書書》全文[乙]青溪之跳珠濺雪,亦無以異于諸泉,獨其水色最奇。蓋世間之色,其為正也間也,吾知之,獨于碧不甚了然。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曉嵐①;比之含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②初篁則較淡;溫于玉,滑于紈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選自袁中道《游青溪記》)[注釋]①嵐:林中霧氣。②籜(tuò):竹筍皮,筍殼。③紈:白色的絲絹。④拊(fǔ):撫摩。5.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分)A.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四季)B.兩岸石壁,五色交輝(交相輝映)C.至寒至腴,可拊可餐(達(dá)到)D.乃悟世間真有碧色(于是,就)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2)今見此水,乃悟世間真有碧色。

7.乙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手法?試分析其作用。(4分)如秋天,如曉嵐;比之含煙新柳則較濃,比之脫籜初篁則較淡。

8.甲、乙兩文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兩文所表達(dá)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三、富貴不能淫(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4分)富貴不能淫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1)妾婦之道道:

(2)以順為正者順:

(3)居天下之廣居居:

(4)無違夫子違: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2)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3.作者認(rèn)為成為大丈夫的兩條途徑是什么?(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4.請你聯(lián)系實際,談?wù)劗?dāng)今社會我們?nèi)绾翁岢献舆@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4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7分)[甲]《富貴不能淫》全文[乙]羅倫,字彝正,吉安永豐人。五歲嘗隨母入園,果落,眾競?cè)?倫獨賜而后受。家貧樵①牧,挾書誦不輟。及為諸生,志圣賢學(xué)。知府張瑄憫其貧,周之粟,謝不受。居父母喪,逾大祥②,始食鹽酪③。倫為人剛正,嚴(yán)于律己。義所在,毅然必為,于富貴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鄉(xiāng)約,相率無敢犯。衣食粗惡?;蜻z之衣,見道殣④,解以覆之。晨留客飲,妻子貸粟鄰家,及午方炊,不為意。以金牛山人跡不至,筑室著書其中,四方從學(xué)者甚眾。學(xué)者稱一峰先生。[注釋]①樵:砍柴。②大祥:古時父母喪后兩周年的祭禮。③酪:用動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這里指正常的食物。④殣:餓死的人。5.用“/”劃分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2分)是焉得為大丈夫乎6.選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3分)A.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真正,確實)B.必敬必戒(告誡)C.挾書誦不輟(停止)D.或遺之衣(給予,饋贈)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義所在,毅然必為,于富貴名利泊如也。

8.甲文中,孟子認(rèn)為大丈夫應(yīng)該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要堅守仁義和禮。這在羅倫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試舉例分析。(4分)

9.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請結(jié)合甲文中有關(guān)句子,談?wù)勀銓Υ笳煞虻睦斫狻?4分)

四、北冥有魚(一)[2019·全品原創(chuàng)]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3分)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1)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

(2)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摶: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2)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3.文章描寫大鵬騰空而飛,旨在說明什么?(3分)

4.你認(rèn)為作者寫鵬有什么深層的含義嗎?談?wù)勀愕目捶ā?4分)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17分)[甲]《北冥有魚》全文[乙]龍噓①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②光景,感③震電,神變化④,水⑤下土,汩⑥陵谷,云亦靈怪矣哉!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云無以⑦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為也。《易》曰:“云從龍。”既曰龍,云從之矣。[韓愈《雜說(一)》][注釋]①噓:噴吐。龍噓氣成云是古代的一種傳說。②伏:遮蔽。③感:通“撼”,震撼。④神變化:語出《管子·水地篇》“龍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則化為蠶蠋,欲大則藏于天下,欲上則凌于云氣,欲下則入于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雹菟?名詞用作動詞,下雨。⑥汩:淹沒。⑦無以:沒有可以用來。5.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三處)(3分)然龍弗得云無以神其靈矣。6.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水擊三千里(拍打)B.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風(fēng))C.云固弗靈于龍也(本來、當(dāng)然)D.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相信)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云,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則非云之所能使為靈也。

8.甲文寫大鵬憑借,飛往南海,憑借飛上九萬里的高空。乙文龍憑借能變化無窮,闡明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依賴于外在條件的。(3分)

9.讀完乙文后,你得到怎樣的啟示?(4分)

五、雖有嘉肴(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1)雖有嘉肴嘉:

(2)不知其善也善:

(3)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自強:

(4)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長: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1)學(xué)學(xué)半。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選文論述了什么問題?選文對你的學(xué)習(xí)有什么啟發(fā)?(3分)

4.“教學(xué)相長”與“學(xué)學(xué)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4分)

(二)[2018·恩施改編]閱讀下面兩文,完成問題。 (10分)[甲]《雖有嘉肴》全文[乙]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dá)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xì);舍問,其奚①決焉?(選自《孟涂文集》)[注釋]①奚:怎么。5.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1)不知其旨也 旨: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 好:

(4)舍問,其奚決焉 舍:

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1)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

(2)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

7.甲、乙兩段文字的中心論點分別是什么?(用原文作答)(3分)

8.甲、乙兩段文字的論證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3分)

(三)[2019·全品原創(chuàng)]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14分)[甲]雖有嘉肴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秲睹吩弧皩W(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乙]善學(xué)者善學(xué)者,師逸①而功倍,又從而庸②之。不善學(xué)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③,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④,及其久也,相說⑤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⑥,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jìn)學(xué)之道也。(選自《禮記·學(xué)記》)[注釋]①逸:安閑,這里指費力小。②庸:歸功于。③攻堅木:指加工處理木材。④節(jié):樹的枝干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泛指節(jié)疤。⑤說:同“悅”。⑥從容:同“舂容”,即撞擊。9.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2分)A.教然后知困(困難)B.然后能自反也(同“返”,返回)C.又從而怨之(悲傷,哀怨)D.及其久也(等到)10.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兌命》曰“學(xué)學(xué)半”,其此之謂乎!

(2)此皆進(jìn)學(xué)之道也。

11.兩文都闡釋了學(xué)習(xí)的有關(guān)道理,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請結(jié)合選文簡要分析。(4分)

12.兩文都論述了學(xué)習(xí)的道理,在論證方法上有共同之處,請簡述。(4分)

六、湖心亭看雪[2018·棗莊改編]閱讀下面兩文,完成問題。(13分)[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崇禎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③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④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注釋]①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點左右。③毳(cuì)衣:細(xì)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zhuǎn)為對年輕人的敬稱及對士人的尊稱。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1)相與步于中庭相與:

(2)是日更定矣 是日:

2.翻譯下列句子。(4分)(1)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乙文畫線句子運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曠簡約、潔白靜謐的雪夜之景。請自選角度賞析甲文畫線句子的寫景之妙。(3分)

4.梁衡在《秋月冬雪兩軸畫》中說,《記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兩軸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lián),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副對聯(lián)的橫批,并闡釋一下理由。(4分)

游湖

參考答案

第一批應(yīng)考必練11篇重點篇目

一、1.(1)同“缺”,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解析]此題有通假字,“闕”,同“缺”,空隙、缺口。2.(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2)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聲,聲音悲涼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注意“自”“曦”“轉(zhuǎn)”“絕”等詞的翻譯。3.一是突出了三峽秋季凄清肅殺的環(huán)境特點;二是突出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地形特點。[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要點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疏通文意,讀懂內(nèi)容,這是歸納概括的前提和基礎(chǔ)。要理解好“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的意思:常常有一些高處的猿猴,拉長了聲音在叫,叫聲接連不斷,音調(diào)凄慘悲涼,空蕩的山谷里傳來回音,聲音悲涼婉轉(zhuǎn),很長時間才消失。突出三峽山高、峽長、嶺連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天蕭瑟凄清的氣氛。4.前一句從時間和距離角度突出水流之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后一句用對比、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水流湍急、波浪洶涌的特征,形象生動,給讀者以親見之感。[解析]兩者都是寫水流之急,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寫法不同。題干要求答出不同的寫法。在準(zhǔn)確理解詞義、句意、段意的基礎(chǔ)上,梳理各句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依據(jù)題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前者從時間和距離角度突出水流之急;后者用對比、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水流湍急、波浪洶涌的特征。前者注重寫景的角度,后者注重寫景的手法。5.D[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聯(lián)系和變化。D項,“猶望見此物”應(yīng)譯為“還能看到這塊奇巖”,故“猶”譯為“還、尚且”更為妥當(dāng)。6.C[解析]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一詞多義的掌握。C項,“雖乘奔御風(fēng)”和“雖途逕信宿”中的“雖”,都是“即使”的意思。A項,“自三峽七百里中”中的“自”是“在”的意思,“自非亭午夜分”中的“自”是“如果”的意思。B項,“絕多生怪柏”中的“絕”是“極”的意思,“既人跡所絕”中的“絕”是“斷”或“少”的意思。D項,“故漁者歌曰”中的“故”是“所以”的意思,“三朝三暮,黃牛如故”中的“故”是“原來”的意思。7.(1)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2)形狀就像人背著刀牽著牛。[解析]此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時,要注意最好直譯,特別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以及句子的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清榮峻茂”,含義豐富,“清”,為“水清”,“榮”,為“樹榮”,“峻”,為“山高”,“茂”,為“草盛”,翻譯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第(2)句中最關(guān)鍵的是需要注意“色”是“形狀”的意思,“負(fù)刀牽牛”顯然是“背著刀牽著?!薄W詈?注意語言通順連貫。8.湍急紆回(紆深)側(cè)面[解析]此題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寫法的理解,是一道綜合考查題。前兩個空,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考查,較好分析,甲文“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顯然側(cè)重寫水流湍急,乙文“朝發(fā)黃牛,暮宿黃?!?則側(cè)重寫水的紆回。第三空是對寫作手法的考查,涉及的是側(cè)面描寫手法。9.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解析]此題是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中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甲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乙文主要突出的是黃牛山之高。其實,兩文都在表達(dá)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乙參考譯文]江水又向東流,經(jīng)過黃牛山,下有一座灘,名叫黃牛灘。南岸層層的山嶺聳立著,最遠(yuǎn)的高山上有一塊巖石,形狀像是人背著刀牽著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黃色的,其形象、顏色十分清晰。但那里人跡罕至,沒有誰能親自探究。這塊巖石很高,又加湍急的江流回環(huán)曲折,即使走上兩三日,還能看到這塊奇巖。所以過路人的歌謠說:“早晨從黃牛山動身,晚上還在黃牛山過夜。過了幾天幾夜,黃牛山看起來還和原來一樣?!倍?.(1)多。(2)過分艷麗。2.(1)對于牡丹的愛,那應(yīng)該是有很多的人了。(2)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觀賞,而不能把它當(dāng)作玩物去靠近玩弄它。[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文言文翻譯最好直譯,做到字字落實。關(guān)鍵詞“宜”解釋為“應(yīng)當(dāng)”。注意“褻玩”“觀”。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莊重,質(zhì)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茍,豁達(dá)大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根據(jù)文中作者對蓮花的贊美,總結(jié)出“君子”應(yīng)該具有的品質(zhì)。答案要扣緊“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作答。4.示例一:蘭花,蘭花無論處于何處都是默默無聞地綻放,默默散發(fā)出幽香,具有純樸高雅,不張揚、不媚俗的品質(zhì)。示例二:梅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奮進(jìn)、戰(zhàn)勝困難的精神。示例三:桂花,桂花不僅香氣濃郁,而且可以作為香料,入藥、入茶,有很強的實用價值,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無私的奉獻(xiàn)精神。[解析]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重點是要答出你喜歡這種花的原因,原因必須根據(jù)花所具有的品質(zhì)來說明。5.(1)多。(2)更加。(3)改變。(4)同“緇”,變黑。[解析]本題考查實詞的理解?!耙住庇薪粨Q、替代、更改等意思,根據(jù)原文可知“更改,改變”更適合,在今天的成語“移風(fēng)易俗”中也保留了古義“改變”。6.(1)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2)像仙境中的李樹一樣盤根錯節(jié),就可以同有靈性的椿樹的壽命相比了。[解析]第(1)句要注意“濯”“妖”兩個關(guān)鍵詞,第(2)句要注意“若”和“比壽”兩個關(guān)鍵詞。7.甲文贊揚了蓮的出淤泥不染、濯清漣不妖、挺直、芳香怡人的品質(zhì),乙文贊揚了李不變色、堅持操守、耐久、甘淡守素、不以色媚人的美好品質(zhì)。[解析]蓮的品質(zhì)自不必說。根據(jù)乙文的文題可知寫的是“李”,“李”的特點是在與“桃”的對比中顯現(xiàn)出來的??蓮拈_頭、末尾的對比中找到有關(guān)關(guān)鍵詞語。如開頭“桃色可變,李色不可變也”“始終一操,涅而不淄”,可推知李不變色、堅持操守。末尾“李樹較桃為耐久……又能甘淡守素,未嘗以色媚人也”,直接贊美了李的甘淡守素、不以色媚人的品質(zhì)。8.兩文都運用了對比手法,甲文將蓮與牡丹、菊進(jìn)行對比,乙文將李與桃進(jìn)行對比。都用了擬人手法,將蓮和李當(dāng)成人來寫,賦予其人格品質(zhì)。[解析]兩文的對比都比較明顯。乙文對“李”的描寫中不吝筆墨進(jìn)行贊揚,實際是把“李”當(dāng)成了人來寫,賦予其人的精神品格。甲文是經(jīng)典的詠物抒懷之作。[乙參考譯文]李花和桃花齊名,都是花中的領(lǐng)袖,但是桃花的顏色可以變化,李花的顏色卻不可以改變?!皣抑卫淼煤?不改變困頓時的節(jié)操,這是真正的強硬;國家治理不好,到死也不改變節(jié)操,這也是真正的強硬!”自從有這種花以來,就沒聽說花的顏色有一點改變,始終如一,嚴(yán)守節(jié)操,受到污染也不會變黑,這真是我們李家的成員啊!至于顏色稍有一點變化,冒充是同一宗族,卻沒被這一家族接受,就給它加上一個字以示區(qū)別的,就是郁李。李樹比桃樹更能耐久,年過三十才開始變老,即使樹枝枯萎了,果實仍然很豐滿,(這是)因為它得天獨厚,又能夠甘于淡泊,沒有用姿色取媚于人。像仙境中的李樹一樣盤根錯節(jié),就可以同有靈性的椿樹的壽命相比了。我想繼承它的品質(zhì)卻做不到,只有通過寫文章來使這些品質(zhì)得以長久流傳下去了。三、1.(1)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2)吃。[解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注意(2)題中“飯”是名詞活用為動詞。2.B[解析]此題考查虛詞的用法。解題時,先分析例句“人不知而不慍”中的“而”的用法,即“表轉(zhuǎn)折,卻、但是”。A項,表遞進(jìn),相當(dāng)于“并且”;B項,表轉(zhuǎn)折,卻、但是;C項,表修飾;D項,表并列。ACD三項不同,因此選B。3.(1)用不正當(dāng)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浮云一樣。(2)博覽群書廣泛學(xué)習(xí)并且堅定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dāng)前的事情。[解析]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注意(1)句中的比喻,(2)句中“篤”字的翻譯。4.示例:《論語》是語錄體散文,語言簡練,含義深遠(yuǎn),多格言警句,體現(xiàn)了孔子的道德修養(yǎng)及學(xué)習(xí)方法、態(tài)度等。[解析]本題考查國學(xué)名著的特點。解答此題,先分析題目要求,一是結(jié)合選文;二是從內(nèi)容和形式等方面對《論語》的特點進(jìn)行概括。明確這些以后,可以先從內(nèi)容方面進(jìn)行分析,如,以上選段簡短的幾句,在“學(xué)習(xí)與做人(或修養(yǎng))”方面,給人以警示。在形式方面,“子曰”的形式是語錄體,語言簡短、精練,是孔子思想精髓的提煉。最后,加以概括總結(jié)。5.A6.(1)代詞,你。(2)衣服。(3)弄壞,使……破舊。(4)功勞。7.B[解析]A、C、D三項中“之”都是代詞“它”的意思,而B項中“之”是助詞“的”。8.(1)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dāng)枕頭,樂趣也在這中間了。(2)使老者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我。9.孔子:仁義。子路:重情義。顏淵:謙虛忠厚。結(jié)合內(nèi)容略。[乙參考譯文]顏淵和子路陪伴著孔子??鬃诱f:“你們?yōu)槭裁床徽務(wù)勛约旱闹鞠蚰?”子路說:“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鳖仠Y說:“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顯揚自己的功勞?!弊勇氛f:“希望聽聽老師的志向?!笨鬃诱f:“使老者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讓年輕的子弟們懷念我。”四、1.(1)只是。(2)調(diào)任。[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能力。解答時要注意詞語在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以及詞語古今意義的聯(lián)系和變化。第(1)小題“但”古今意思基本沒有什么變化,都是“只”的意思。第(2)小題“徙”的古義與今義有所不同,古代指調(diào)動官職、調(diào)任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指搬家。2.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中的古今異義。A項,“蓋”古義為“原來”,今義指有遮蔽作用的東西。B項,“頹然”古義指倒下的樣子,今義指精神不振的樣子。C項,“是”古義為“這里”,今義為判斷動詞。D項,“氣象萬千”是一個成語,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壯麗而多變化。3.(1)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2)(蘇軾)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解析]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1)根據(jù)語境,抓住重點詞語:“相與”是“一起”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2)根據(jù)語境可知,這個句子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需要補全主語,要抓住重點詞語:“卒”是“最終”的意思,“其”代指“這”。4.甲: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乙:蘇軾勤于政事,愛護(hù)百姓。[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甲文中作者在政治上有遠(yuǎn)大的抱負(fù),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睡不著的情況下和張懷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賞月,可見作者的苦悶心情。乙文中蘇軾為了徐州城的安危,路過家門也不進(jìn)去,最終保全了徐州城,可以看出蘇軾是一個為百姓服務(wù)、愛民如子的好官。[乙參考譯文](蘇軾)調(diào)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涌進(jìn)城里。城墻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著出城躲避水災(zāi)。蘇軾說:“富人出去了,民心都動搖了,我和誰守城?我在這里,洪水決不會浸壞城墻?!庇职迅蝗酥匦纶s進(jìn)城去。蘇軾到武衛(wèi)營,喊來卒長,說:“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替我出力?!弊溟L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們這些人應(yīng)當(dāng)效命?!本吐暑I(lǐng)兵卒拿著畚箕鐵鍬出去,筑起東南長堤。雨日夜不停,沒有受損的城墻只有三版。蘇軾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過家門也不進(jìn)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五、1.(1)田地。(2)責(zé)任,使命。(3)違背。(4)明白、了解。[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根據(jù)課文字詞積累解答即可。2.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通假現(xiàn)象。D項,“衡”,同“橫”,意思是“梗塞、不順”。3.B[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作者開篇列舉六位經(jīng)過貧困、挫折的磨煉而終于擔(dān)當(dāng)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fā)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4.示例: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經(jīng)受一些考驗。我們遭受災(zāi)難之日,也是對國家、民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礪之時。挫折可以使我們團(tuán)結(jié)一心,風(fēng)雨同舟;災(zāi)難能使我們民族的斗志受到激發(fā),凝聚力大大增強,那種戰(zhàn)無不勝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會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刻強有力地凸顯出來。這樣就能使我們的國家戰(zhàn)勝任何困難,更好地走向興旺和繁榮。[解析]本題考查遷移運用能力,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5.(1)興起,指被任用。(2)同“橫”,梗塞、不順。(3)多次。(4)推辭。[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重點實詞的理解?!鞍l(fā)”“衡”出自課內(nèi),熟記課內(nèi)文言文字詞注釋,很容易回答,這里注意“衡”同“橫”,指梗塞、不順。“數(shù)”“辭”也在課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特別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還在使用。“數(shù)”一詞多義,結(jié)合語境,這里指“多次”,“辭”這里就是常用義“推辭”。6.(1)通過這些方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2)(孫叔敖)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作為自己所喜歡的。7.共同點:都出身貧賤,歷經(jīng)磨難,最終都有所作為。感悟:苦難是對人生的一種磨煉,我們只有戰(zhàn)勝苦難,才能取得成功。8.甲文強調(diào)人要有憂患意識,做事要有遠(yuǎn)見,孫叔敖認(rèn)為寢之丘地方貧瘠,名聲不好,楚國人敬畏鬼神以求福,越國人信鬼神,請封這個地方可以長時間擁有此地,孫叔敖的憂患意識和長遠(yuǎn)目光蔭庇了后人。[解析]本題考查對乙文的理解和甲乙兩文的聯(lián)系。從乙文找到“請寢之丘”的原因,不難,但需要結(jié)合甲文進(jìn)行解釋,甲文強調(diào)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態(tài)度,孫叔敖就是這樣具有大智慧的人,再結(jié)合乙文的具體內(nèi)容分析即可。[乙參考譯文]孫叔敖病危,臨死前,告誡他的兒子說:“楚王多次封賞我,我沒有接受。假如我死后,楚王就會封賞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國和越國交界的地方有個名叫寢之丘的地方,這地方貧瘠,而且名聲很難聽。楚國人敬畏鬼神,而越國人信鬼神以求福。可以長時間享有的,大概只有這個地方?!睂O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的兒子,孫叔敖的兒子推辭了,請求楚王把寢之丘封給自己,所以到現(xiàn)在也沒有失掉這塊封地。孫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不把世人所認(rèn)為的利益作為利益。懂得把別人所厭惡的作為自己所喜歡的,這就是有智慧的人與普通人不同的原因。六、1.A[解析]本題考查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A項,都是認(rèn)為……奇異。B項,類/同“囑”,囑托。C項,對……說/談?wù)?。D項,先前的/假設(shè),假如。2.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解析]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時注意語句通順,同時將重點詞語的意思準(zhǔn)確譯出?!摆淠啊狈g成田間小路,“交通”古今異義,翻譯成交錯相通。3.示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這是它的積極意義,但文章中隱含著作者的遁世思想,“世外桃源”成了后世某些失意之人寄托厭世思想的麻醉劑,一定程度上給我們帶來消極影響,尤其是自己的理想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時,這種思想就表現(xiàn)得更突出。[解析]本題考查“世外桃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文中虛構(gòu)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里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