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一、現代文閱讀(33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儒家講教化,著眼于培養(yǎng)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謂“成人”。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齡特征上發(fā)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從道德內涵上強調人的人格養(yǎng)成。子路請教老師怎樣才是成人??鬃诱f:“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他先是提出了一個高標準,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孟公綽那樣講廉潔,卞莊子那樣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加上禮樂的人文修養(yǎng),就可以算得一個成人。面對世風日下的狀況,孔子又感嘆地說,如今的成人又何必這樣呢?見到可得之利時首先考慮它是否符合道義、自己該不該得,遇到危險勇于承擔責任,做出犧牲,經過長久的窮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諾言,這也可以算是成人。孔子的“成人”思想,體現了他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深刻反思和覺醒??鬃诱f:“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他認為,要成為一個在社會上立得住的人,僅有與生俱來的質樸本真的稟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人文的修養(yǎng)。只有文與質兩者兼?zhèn)洌浜锨‘斉c協(xié)調,才能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養(yǎng)離不開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徑和方法?!敖獭本褪墙虒?,“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民有質樸,不教不成?!保ā栋谆⑼?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導下,使“下”者內在的人格精神發(fā)生變化。孔子說:“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禮記?中庸》)所謂“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覺,脫離純粹的人的自然狀態(tài),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為的能力,承擔起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顏淵請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說:“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保ā犊鬃蛹艺Z?顏回》)所謂“成人之行”,就是一個成人應當具備的德行。這段話與孔子回答子路問成人的話是一致的,都強調了仁義禮樂教化在人的人格養(yǎng)成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叭省笔侨藘仍诘钠返潞退枷刖辰?,“禮”是人外在的行為準則。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內心發(fā)生變化,達到“仁”的境界,從而實現對“禮”即社會規(guī)范的高度認同和自覺遵守,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摘編自《孔子論教化之內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觀點,政治是一個綜合體,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現為權力的聚合體,另一方面又必須承載“道義”的精神內涵,單純的權力系統(tǒng)若失去內在“道義”的內涵與目的是無法維持的。荀子說:“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執(zhí)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薄暗馈弊鳛橐粋€抽象觀念,“得道”的具體實現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說,以“道義”精神教化民眾。荀子在《王制》開篇討論“為政”問題時指出:“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币肋@里的說法,為政之要務有多端,而“誅惡”“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說,“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施行教化的途徑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這一工具性存在最終亦是要被揚棄的,從而達到“不待政而化”的狀態(tài)。以“政”行“教”的樞紐環(huán)節(jié)是“禮義”?!岸Y義”亦是一個綜合性的說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設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導性的制度化設計,同時又強調這一指導性設計中內含著的道義精神?!半m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避髯訉τ凇岸Y”的重視自不待言,“隆禮重法”基本已成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稱。“禮法”并稱是荀子論“政”“教”的一個重要特點,“法”代表了“禮”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禮”則代表了“法”精神化、內涵化的道義面向。二者的并稱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強調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觀念。(摘編自《<荀子?王制>篇的教化論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講教化,著眼于“成人”;荀子論教化,則強調以“政”行“教”的思想觀念。B.儒家所謂“成人”,不僅是指發(fā)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荀子認為政治表現為權力的聚合體,又須承載“道義”,因此單系的權力系統(tǒng)是不存在的。D.孔子認為一個在社會上立得住的人,與生俱來的稟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教化得來的人文修養(yǎng)。(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提出的成人標準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標準,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標準了。B.“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實行教化的途徑和方式,在當今仍值得借鑒。C.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徑和方法,只要對一個人實行了“教化”,就能保證此人不會變壞了。D.荀子認為“禮儀”很重要,人無論貴賤,都要“屬于禮儀”,這一思想具有進步意義。(3)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各項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觀念的一項是A.荀子《勸學》鼓勵人們學習B.當代虎爸培養(yǎng)孩子成為“考霸”C.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韓愈寫《師說》表揚李氏子蟠(4)簡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5)實施教化的途徑有哪些?請根據兩則材料做簡要概括。(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乞丐(英)毛姆我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中心廣場周邊的街道上閑逛,不時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環(huán)繞廣場的拱廊里陰涼處坐下來,要了一杯酒。太陽把無情的烈焰拋灑在廣場上,耷拉著的椰子樹沾滿塵土,巨大的兀鷹不安地棲息其上,有時會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幾片殘渣,扇動笨重的翅膀,飛上教堂的塔頂.我已經給完所有的零錢,只能對那些糾纏不清的乞丐頻頻搖頭,他們不給你片刻的安寧。報童硬要把那些濕漉漉的報紙賣給我,乞丐們苦苦哀求指望能得到點施舍……但是他們隨時留意著那個肥胖的警察,他會拿著皮帶突然沖過來,照著他們的頭或后背狠狠地抽上一鞭子。突然,我被一個乞丐吸引住了,他的頭發(fā)和胡子紅得耀眼,胡子亂蓬蓬的,衣服破爛不堪,勉強遮體,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頭,在饑餓的人群里他顯然最為可憐。他大約40歲,是唯一不開口說話的乞丐,甚至連手都不伸出來,只是凝視著你,讓人感到極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給他一個硬幣,他會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樣的手,拿過硬幣,也不說一聲謝謝,就木然地走開。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時間一樣長,用悲涼的目光看著我。我還從來沒見過如此失魂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種讓人恐懼的東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沒有什么好給他的,為了不讓他白等,我搖了搖頭.過了一段時間,他走開了。傍晚時,涼風再次把我誘惑到了廣場上。不久,大量的人群從四周的街道擁入廣場,黑色的兀鷹尖叫著從人們的頭頂飛過,一旦發(fā)現有什么東西可以啄食,它們就會猛然墜落地面,再從人們的腳下急急忙忙地跑開。我又看到了那個紅發(fā)怪人,他沒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計他還記得早晨沒能從我這里獲取分文,覺得再這么做沒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個水手,一個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從船上開了小差,逐漸墮落到目前這種令人同情的狀況,他不見了。夜里醒時,不知道為什么,他衣衫襤褸的形象又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突然有種奇怪的感覺,覺得我曾經見過他,但是我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我度過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樣,但我在守候紅發(fā)乞丐的到來,當他站在我鄰近的桌子旁邊時,我仔細觀察著他.現在我非常確信在哪里見過他,甚至認識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為不能把他對上號而惱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個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經在你的舌尖上,卻又一下子溜走了,這一天就這么慢慢地過去了。新的一天又到來了。他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廣場上,一聲不吭.他站在一張桌子跟前,離我兩張桌子遠,無聲地懇求著。這時,我看見了那個警察,他偷偷繞過來,周皮帶照著紅發(fā)乞丐響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身子一縮,但他既不抗議,也沒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對這種鞭打的刺痛習以為常,他緩緩移動的身軀悄然融入降臨到廣場的暮色之中,然而這殘酷的一鞭卻抽醒了我的記憶,我突然想起來了。他肯定也認出了我,因為這20年來我的外貌變化不大,這就是他從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沒有在我案前停留的緣故,我認識他已經有20年了。那時候我在羅馬過冬,每晚都去一個餐館用餐。餐館的??投嗍且恍∪簛碜悦绹陀乃囆g院校學生。我們經常在那里無休無止地爭辯著與文學和藝術有關的話題,他那時還是個大男孩,不會超過22歲;藍眼睛、直鼻梁、紅頭發(fā),長得很討人喜歡。我記得他說曾在美國水果公司工作過,因為想成為一名作家,他放棄了那份工作。由于他過于傲慢.他在我們中間不怎么受歡迎,他覺得我們是一群可憐蟲.并對比直言不諱。他不給我們看他的作品,因為我們的贊譽對他來說毫無價值,對我們的批評他則報以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他極其自負,為了成為一名作家,他放棄了一切.他那么自信,而這種自信也讓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我回想起當時他那種意氣風發(fā)、精力充沛,對未來充滿信心以及目中無人的樣子。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是我確信這就是他。我起身去廣場尋找他.我對比著過去和現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讓他變成現在這種樣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會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輕人帶著奢望投身艱難的藝術行業(yè),但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處落腳之地,好讓自己不被餓死。這太可怕了,我問自己能幫他些什么,我繞著廣場走著,天色越來越暗,我擔心自己錯過了他,我經過教堂時看見了坐在臺階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你還記得羅馬嗎?”我說。他一動不動,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沒有我這個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空洞的藍眼睛落在臺階底層那些為什么東西尖叫著爭作一團的兀鷹身上。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我從口袋里掏出一張黃色背面的紙幣,塞進他手里.他看都沒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動了一下,像爪子一樣的細手指握緊紙幣,搓揉著,搓成一個小紙團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彈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鷹中間。我下意識地轉過頭,就見一只兀鷹用嘴銜起它飛走了,兩只尖叫著的兀鷹緊隨其后。當我回過頭來時,那個人已經走掉了。我在韋拉克魯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沒有見到他。(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紅發(fā)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極為消瘦的身體,還有與眾不同的乞討方式,這一情節(jié)為下文的敘事張本。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兇狠無情地用皮帶抽打、驅趕中心廣場上的乞丐,這寫出了乞丐們悲慘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C.20年前意氣風發(fā)的紅發(fā)青年現在卻以乞討為生,被警察欺辱也懶得抗議,這種反差意在暗示懶惰是導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D.“我”想幫助紅發(fā)乞丐的急切心情與紅發(fā)乞丐對“我”的漠視態(tài)度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了兩人在人生追求、思維方式上的差異。(2)文中多次寫到兀鷹,下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開頭寫熾熱的廣場、耷拉著的椰子樹,讓人感到焦躁沉悶;而巨大兀鷹的出現,更強化了這種壓抑不安的感受。B.一群兀鷹爭搶著食物,韋拉克魯斯市中心廣場上的人們?yōu)樘铒柖亲佣鴦诼当疾ā⑺奶幤蛴?,二者構成映襯關系。C.兀鷹多次出現構成這篇小說的暗線,與時間這條明線在文章結尾交匯在一起,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意味深長。D.“扇動笨重的翅膀”“尖叫著爭作一團”“聒噪”等描寫,既寢現了兀鷹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3)紅發(fā)乞丐能接受別人的施舍,為什么把“我”給他的紙幣搓成一團彈到空中?(4)毛姆說:“講故事的人只需從自己的視角講他確定的事?!闭垞撕喴治鲂≌f是如何敘述紅發(fā)乞丐故事的,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二、古詩文閱讀(39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齊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裱嗯捌涿瘢跬髦?,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保ü?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③,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注】①葛:遠古時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ní):被俘虜的老人和幼兒。③放于利而行:依據利己的原則辦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以盛水漿C.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曰余食贅行D.利誠亂之始也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孟子認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地百姓的信賴,是因為商湯能夠憐惜當地百姓,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B.孟子認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對齊國動兵。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D.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時諸侯各國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②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十二章》)(5)孟子認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請從所給材料中所列舉的例子來分析論證這個觀點。(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其二)杜甫風塵暗不開,汝去幾時來。兄弟分離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觀,日落望鄉(xiāng)臺。客意長東北,齊州安在哉。(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風塵暗不開”暗示了時局的動離不安,同時又揭示了行程的艱難,字里行間蘊含牽掛之情。B.首聯次句在與弟弟分別之際,就關注其幾時歸來,更顯依依不舍之情,新穎別致,不落窠臼。C.“日落望鄉(xiāng)臺”極富畫面感,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深刻表達對弟弟的眷戀之情。D.尾聯“長東北”“安在哉”拓展了時空,極言旅途遙遠,從此天各一方,傷別之情更進一層。(2)請從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頷聯所運用的手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三)名句名篇默寫(共10分)5.(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青年擔當著國家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自勉。(2)《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顯露、自以為是的弊端的句子是:“,?!保?)《大學之道》中,用“,”兩句強調家庭經營有序與國家治理上軌道的重要性。(4)江流宛轉繞芳甸,。(《春江花月夜》)(5),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6)王于興師,,與子偕作。(《無衣》)(7)。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近年來,從文物斗圖大賽到文物雪糕打卡,從三星堆新發(fā)現的圍觀探討到文創(chuàng)產品的走俏市場,傳統(tǒng)文化的熱度攀升。不久前,電視臺端午節(jié)特別節(jié)目“水下飛天洛神”舞蹈圈粉無數。的水下舞蹈令人驚艷,衣袂飄飄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躍然眼前。正是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黃的故紙維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文化要傳承,傳承需創(chuàng)新;文化要共鳴,共鳴需互動?!秶覍毑亍饭?jié)目將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開,一次次播放點贊,一條條留言評論,觀眾既成為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者,又成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歷經歲月洗禮的古老文化由此出鮮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載的當代觀眾也由此在豐富的文化寶庫。(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連續(xù)精美絕倫展示踟躕B.連續(xù)美輪美奐展示徜徉C.持續(xù)美輪美奐展現踟躕D.持續(xù)精美絕倫展現徜徉(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正是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讓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B.正是創(chuàng)意的出神入化、科技的增添光彩,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被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C.正是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被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D.正是創(chuàng)意的別出心裁、科技的增添光彩,讓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文化需要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需要互動與共鳴?!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張并踐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為儒家對后世的遺囑。只要是中國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目不識丁,①,而絕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遺囑,也就變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主要遺囑。其實,孔子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是“②”,但一輩子下來,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不但自己沒有達到,講給別人聽也等于對牛彈琴。十余年奔走于一個個政治集團之間,并無成效。回來一看,親人的離世使“齊家”也成了一種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實踐了的可讓別人信賴的結論,也只有這一條?!靶奚怼北臼撬?guī)劃的起點,沒想到,竟變成了終點。不錯,做人,是永恒的起點,也是永恒的終點。因為與人人有關,所以能夠代代感應,③。做君子、不做小人,這是一種永不止息的人格動員,它使多數社會成員經常發(fā)覺自己與君子的差距,然后見賢思齊,產生對高山景行的向往。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身”、鍛鑄人格的過程,而“即時打造、批量生產”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實??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揚及現代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遠意義的包含個人修身的具體內容和方法的研究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孔子的修身之道是一套完整科學的儒學思想體系。(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長句改成四個短句,要求用“孔子的修身之道”作為首句的開頭,保持原意,語句通順,語意連貫,符合邏輯,可以調整語序,增刪個別詞語。四、寫作(60分)8.(6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春秋時期,梁丘據善于迎合景公,景公便對晏子說也只有梁丘據與他“和”。晏嬰不以為然,便提出了為國應“和而不同”,強調臣民的反對聲是“和”的重要表現,“不同”有利于君主施政的合理性?!昂投煌钡乃枷爰冗m用于治政,也適用于人際交往、國際外交。是傳統(tǒng)的,也是現代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作為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青年,以上材料帶給你怎樣的啟發(fā)?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市三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3分)1.(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儒家講教化,著眼于培養(yǎng)具有健全完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也就是所謂“成人”。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齡特征上發(fā)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從道德內涵上強調人的人格養(yǎng)成。子路請教老師怎樣才是成人。孔子說:“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痹唬骸敖裰扇苏吆伪厝弧R娎剂x,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保ā墩撜Z?憲問》)他先是提出了一個高標準,像臧武仲那樣有智慧,孟公綽那樣講廉潔,卞莊子那樣勇敢,冉求那樣多才多藝,再加上禮樂的人文修養(yǎng),就可以算得一個成人。面對世風日下的狀況,孔子又感嘆地說,如今的成人又何必這樣呢?見到可得之利時首先考慮它是否符合道義、自己該不該得,遇到危險勇于承擔責任,做出犧牲,經過長久的窮困也不忘自己平生的諾言,這也可以算是成人??鬃拥摹俺扇恕彼枷?,體現了他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深刻反思和覺醒??鬃诱f:“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保ā墩撜Z?雍也》)他認為,要成為一個在社會上立得住的人,僅有與生俱來的質樸本真的稟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人文的修養(yǎng)。只有文與質兩者兼?zhèn)?,配合恰當與協(xié)調,才能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君子。而人文的修養(yǎng)離不開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徑和方法?!敖獭本褪墙虒В敖陶?,效也。上為之,下效之。民有質樸,不教不成?!保ā栋谆⑼?三教》)“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導下,使“下”者內在的人格精神發(fā)生變化??鬃诱f:“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禮記?中庸》)所謂“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覺,脫離純粹的人的自然狀態(tài),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為的能力,承擔起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顏淵請教孔子“成人之行若何”,孔子說:“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保ā犊鬃蛹艺Z?顏回》)所謂“成人之行”,就是一個成人應當具備的德行。這段話與孔子回答子路問成人的話是一致的,都強調了仁義禮樂教化在人的人格養(yǎng)成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叭省笔侨藘仍诘钠返潞退枷刖辰?,“禮”是人外在的行為準則。任何社會都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在內心發(fā)生變化,達到“仁”的境界,從而實現對“禮”即社會規(guī)范的高度認同和自覺遵守,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摘編自《孔子論教化之內涵﹣﹣成人》)材料二:依照荀子的觀點,政治是一個綜合體,它一方面在形式上表現為權力的聚合體,另一方面又必須承載“道義”的精神內涵,單純的權力系統(tǒng)若失去內在“道義”的內涵與目的是無法維持的。荀子說:“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執(zhí)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薄暗馈弊鳛橐粋€抽象觀念,“得道”的具體實現方式就是“得民”,或者說,以“道義”精神教化民眾。荀子在《王制》開篇討論“為政”問題時指出:“請問為政?曰: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元惡不待教而誅,中庸民不待政而化?!币肋@里的說法,為政之要務有多端,而“誅惡”“化民”是其核心目的之一。也就是說,“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施行教化的途徑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甚而言之,這一工具性存在最終亦是要被揚棄的,從而達到“不待政而化”的狀態(tài)。以“政”行“教”的樞紐環(huán)節(jié)是“禮義”。“禮義”亦是一個綜合性的說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設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導性的制度化設計,同時又強調這一指導性設計中內含著的道義精神?!半m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避髯訉τ凇岸Y”的重視自不待言,“隆禮重法”基本已成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稱?!岸Y法”并稱是荀子論“政”“教”的一個重要特點,“法”代表了“禮”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面向及其衍生物,“禮”則代表了“法”精神化、內涵化的道義面向。二者的并稱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強調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觀念。(摘編自《<荀子?王制>篇的教化論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A.孔子講教化,著眼于“成人”;荀子論教化,則強調以“政”行“教”的思想觀念。B.儒家所謂“成人”,不僅是指發(fā)育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是指品格高尚的君子。C.荀子認為政治表現為權力的聚合體,又須承載“道義”,因此單系的權力系統(tǒng)是不存在的。D.孔子認為一個在社會上立得住的人,與生俱來的稟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教化得來的人文修養(yǎng)。(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CA.孔子提出的成人標準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標準,近似于今天所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標準了。B.“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實行教化的途徑和方式,在當今仍值得借鑒。C.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徑和方法,只要對一個人實行了“教化”,就能保證此人不會變壞了。D.荀子認為“禮儀”很重要,人無論貴賤,都要“屬于禮儀”,這一思想具有進步意義。(3)根據材料的內容,下列各項中不符合孔子“教化”觀念的一項是BA.荀子《勸學》鼓勵人們學習B.當代虎爸培養(yǎng)孩子成為“考霸”C.孔子哂(笑)子路(仲由)D.韓愈寫《師說》表揚李氏子蟠(4)簡要分析材料二第3自然段的行文思路。(5)實施教化的途徑有哪些?請根據兩則材料做簡要概括?!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根據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3)本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范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區(qū)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窘獯稹浚?)A.正確。B.邏輯關系錯誤,原文是說“這里的‘成人’,并不是指年齡特征上發(fā)育成熟的成年人,而是從道德內涵上強調人的人格養(yǎng)成”,原文是并列關系,而選項是遞進關系。C.曲解文意,原文說“單純的權力系統(tǒng)若失去內在‘道義’的內涵與目的是無法維持的”,“單系的權力系統(tǒng)是不存在的”曲解了文意。D.曲解文意,原文是說“僅有與生俱來的質樸本真的稟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有人文的修養(yǎng)”。故選:A。(2)C.“只要對一個人實行了‘教化’,就能保證此人不會變壞了”,前后邏輯不成立,依據原文“而人文的修養(yǎng)離不開教化。教化,正是使人‘成人’的途徑和方法”,只能是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故選:C。(3)A、C、D三項側重于“成人”教育,而B項則側重于“應試”教育。故選:B。(4)①依據原文“以‘政’行‘教’的樞紐環(huán)節(jié)是‘禮義’”,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樞紐環(huán)節(jié)是‘禮義’”的觀點;②依據原文“‘禮義’亦是一個綜合性的說法,它既指政刑法度之施設所依照的一般性、指導性的制度化設計,同時又強調這一指導性設計中內含著的道義精神”,接著詮釋了“禮儀”的內涵;③依據原文“‘雖王公士大夫之子孫,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則歸之卿相士大夫。’荀子對于‘禮’的重視自不待言,‘隆禮重法’基本已成為荀子思想主旨的代稱”,再通過引證論述了荀子對禮的高度重視;④依據原文“二者的并稱究其向上的一面而言,乃高度地強調了荀子以‘政’行‘教’的思想觀念”,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結論。(5)①依據原文“‘化’就是感化,也就是在‘上’者的教育和引導下,使‘下’者內在的人格精神發(fā)生變化”,在“上”者(老師、長輩)的教育和引導下,使“下”者內在的人格精神發(fā)生變化。②依據原文“所謂‘知人’,就是要有‘人’的自覺,脫離純粹的人的自然狀態(tài),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為的能力,承擔起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通過個人的自覺,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為的能力。③依據原文“這段話與孔子回答子路問成人的話是一致的,都強調了仁義禮樂教化在人的人格養(yǎng)成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禮樂教化來塑造健全的人格。④依據原文“也就是說,‘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施行教化的途徑和方式,是一工具性的存在”,“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答案:(1)A(2)C(3)B(4)①首先提出“以‘政’行‘教’的樞紐環(huán)節(jié)是‘禮義’”的觀點;②接著詮釋了“禮儀”的內涵;③再通過引證論述了荀子對禮的高度重視;④最后得出“荀子以‘政’行‘教’”的結論。(5)①在“上”者(老師、長輩)的教育和引導下,使“下”者內在的人格精神發(fā)生變化。②通過個人的自覺,明白做人的道理,具有分辨是非和校正自己行為的能力。③通過禮樂教化來塑造健全的人格。④“為政”本身作為對民眾施行教化,即以“政”施“教”。(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2.(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乞丐(英)毛姆我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中心廣場周邊的街道上閑逛,不時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環(huán)繞廣場的拱廊里陰涼處坐下來,要了一杯酒。太陽把無情的烈焰拋灑在廣場上,耷拉著的椰子樹沾滿塵土,巨大的兀鷹不安地棲息其上,有時會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幾片殘渣,扇動笨重的翅膀,飛上教堂的塔頂.我已經給完所有的零錢,只能對那些糾纏不清的乞丐頻頻搖頭,他們不給你片刻的安寧。報童硬要把那些濕漉漉的報紙賣給我,乞丐們苦苦哀求指望能得到點施舍……但是他們隨時留意著那個肥胖的警察,他會拿著皮帶突然沖過來,照著他們的頭或后背狠狠地抽上一鞭子。突然,我被一個乞丐吸引住了,他的頭發(fā)和胡子紅得耀眼,胡子亂蓬蓬的,衣服破爛不堪,勉強遮體,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頭,在饑餓的人群里他顯然最為可憐。他大約40歲,是唯一不開口說話的乞丐,甚至連手都不伸出來,只是凝視著你,讓人感到極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給他一個硬幣,他會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樣的手,拿過硬幣,也不說一聲謝謝,就木然地走開。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時間一樣長,用悲涼的目光看著我。我還從來沒見過如此失魂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種讓人恐懼的東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沒有什么好給他的,為了不讓他白等,我搖了搖頭.過了一段時間,他走開了。傍晚時,涼風再次把我誘惑到了廣場上。不久,大量的人群從四周的街道擁入廣場,黑色的兀鷹尖叫著從人們的頭頂飛過,一旦發(fā)現有什么東西可以啄食,它們就會猛然墜落地面,再從人們的腳下急急忙忙地跑開。我又看到了那個紅發(fā)怪人,他沒有在我的桌前停留.我估計他還記得早晨沒能從我這里獲取分文,覺得再這么做沒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個水手,一個英國人或者美國人,從船上開了小差,逐漸墮落到目前這種令人同情的狀況,他不見了。夜里醒時,不知道為什么,他衣衫襤褸的形象又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突然有種奇怪的感覺,覺得我曾經見過他,但是我無法確定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我度過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樣,但我在守候紅發(fā)乞丐的到來,當他站在我鄰近的桌子旁邊時,我仔細觀察著他.現在我非常確信在哪里見過他,甚至認識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為不能把他對上號而惱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個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經在你的舌尖上,卻又一下子溜走了,這一天就這么慢慢地過去了。新的一天又到來了。他像往常一樣出現在廣場上,一聲不吭.他站在一張桌子跟前,離我兩張桌子遠,無聲地懇求著。這時,我看見了那個警察,他偷偷繞過來,周皮帶照著紅發(fā)乞丐響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身子一縮,但他既不抗議,也沒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對這種鞭打的刺痛習以為常,他緩緩移動的身軀悄然融入降臨到廣場的暮色之中,然而這殘酷的一鞭卻抽醒了我的記憶,我突然想起來了。他肯定也認出了我,因為這20年來我的外貌變化不大,這就是他從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沒有在我案前停留的緣故,我認識他已經有20年了。那時候我在羅馬過冬,每晚都去一個餐館用餐。餐館的??投嗍且恍∪簛碜悦绹陀乃囆g院校學生。我們經常在那里無休無止地爭辯著與文學和藝術有關的話題,他那時還是個大男孩,不會超過22歲;藍眼睛、直鼻梁、紅頭發(fā),長得很討人喜歡。我記得他說曾在美國水果公司工作過,因為想成為一名作家,他放棄了那份工作。由于他過于傲慢.他在我們中間不怎么受歡迎,他覺得我們是一群可憐蟲.并對比直言不諱。他不給我們看他的作品,因為我們的贊譽對他來說毫無價值,對我們的批評他則報以嗤之以鼻的態(tài)度.他極其自負,為了成為一名作家,他放棄了一切.他那么自信,而這種自信也讓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我回想起當時他那種意氣風發(fā)、精力充沛,對未來充滿信心以及目中無人的樣子。這不可能是同一個人。但是我確信這就是他。我起身去廣場尋找他.我對比著過去和現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讓他變成現在這種樣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會落到如此悲慘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輕人帶著奢望投身艱難的藝術行業(yè),但他們中的大部分最終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處落腳之地,好讓自己不被餓死。這太可怕了,我問自己能幫他些什么,我繞著廣場走著,天色越來越暗,我擔心自己錯過了他,我經過教堂時看見了坐在臺階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澳氵€記得羅馬嗎?”我說。他一動不動,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沒有我這個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空洞的藍眼睛落在臺階底層那些為什么東西尖叫著爭作一團的兀鷹身上。我不知道該做些什么,我從口袋里掏出一張黃色背面的紙幣,塞進他手里.他看都沒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動了一下,像爪子一樣的細手指握緊紙幣,搓揉著,搓成一個小紙團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彈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鷹中間。我下意識地轉過頭,就見一只兀鷹用嘴銜起它飛走了,兩只尖叫著的兀鷹緊隨其后。當我回過頭來時,那個人已經走掉了。我在韋拉克魯斯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沒有見到他。(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CA.紅發(fā)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極為消瘦的身體,還有與眾不同的乞討方式,這一情節(jié)為下文的敘事張本。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兇狠無情地用皮帶抽打、驅趕中心廣場上的乞丐,這寫出了乞丐們悲慘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C.20年前意氣風發(fā)的紅發(fā)青年現在卻以乞討為生,被警察欺辱也懶得抗議,這種反差意在暗示懶惰是導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D.“我”想幫助紅發(fā)乞丐的急切心情與紅發(fā)乞丐對“我”的漠視態(tài)度形成強烈對比,凸顯了兩人在人生追求、思維方式上的差異。(2)文中多次寫到兀鷹,下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CA.開頭寫熾熱的廣場、耷拉著的椰子樹,讓人感到焦躁沉悶;而巨大兀鷹的出現,更強化了這種壓抑不安的感受。B.一群兀鷹爭搶著食物,韋拉克魯斯市中心廣場上的人們?yōu)樘铒柖亲佣鴦诼当疾?、四處乞討,二者構成映襯關系。C.兀鷹多次出現構成這篇小說的暗線,與時間這條明線在文章結尾交匯在一起,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意味深長。D.“扇動笨重的翅膀”“尖叫著爭作一團”“聒噪”等描寫,既寢現了兀鷹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3)紅發(fā)乞丐能接受別人的施舍,為什么把“我”給他的紙幣搓成一團彈到空中?(4)毛姆說:“講故事的人只需從自己的視角講他確定的事。”請據此簡要分析小說是如何敘述紅發(fā)乞丐故事的,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此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層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賞析、寫作手法的評價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的能力。要結合情節(jié)、人物和主題等角度分析進行判斷。(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出正確信息,然后概括。(4)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根據題干要求“分析小說是如何敘述紅發(fā)乞丐故事的,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緊扣要求分析,回答要點包括:一是從作者角度敘述,二是如何敘述,三是其作用有什么。閱讀文本,先判斷如何敘述,即敘事藝術手法。其手法可從敘事技巧、敘事節(jié)奏、敘述安排,敘述人稱、敘事順序敘事視角等方面判斷。再闡述相關內容,最后說該手法運用效果。【解答】(1)C.“暗示懶惰是導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錯誤,依文句“他過于傲慢”“極其自負”“不受歡迎”“不肯接受平庸”得出,導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是傲慢自負的性格,而非懶惰。故選C。(2)C.“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錯誤。依文章寫了兀鷹最后出現在小說結尾,乞丐空洞的眼神落在爭搶的兀鷹上,以及他拒絕憐憫后,兀鷹銜紙幣飛走了的情境,得出作者寫兀鷹是為了烘托或襯托出他傲慢自負的性格,而非推動情節(jié)。故選C。(3)根據題干要求“為什么把‘我’給他的紙幣搓成一團彈到空中”,緊扣乞丐為何這樣做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作者一開始雖未認出乞丐是自己認識的人,但乞丐獨特的乞討方式引起了作者的關注,最后才得知是20年前認識的那個傲慢自負的熟人,但眼前的這個人一直沒改以往的性格,仍拒絕平庸,傲慢自負。此題的關鍵詞“拒絕我的憐憫”“他傲慢自負”“不受人歡迎的性格”,始終沒有改變。(4)①敘事順序上用了插敘,依文意作者插敘了一段自己與乞丐認識的經歷,20年前的羅馬,他們常聚在餐廳爭論文學、藝術之類的話題,而紅發(fā)年輕人在眾人面前總顯露出一副不屑一顧,自負清高的姿態(tài)。得知這段是插敘寫法,其作用豐富了人物形象。②敘事人稱以第一人稱。依“我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市中心廣場周邊的街道上閑逛”“我被一個乞丐吸引住了”“他肯定也認出了我,因為這20年來我的外貌變化不大”得出作者以第一人稱“我”敘事,其作用給人親切,真實感。③敘事節(jié)奏緊湊,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空間和時間交織一起。依文意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詳略得當。詳寫了乞丐是如何引起作者的關注,對比紅發(fā)乞丐與眾乞丐的不同乞討方式,如紅發(fā)乞丐手不伸,只凝視著你。略寫了紅發(fā)乞丐乞討過程中被警察毆打,卻毫無表情,習以為常。時間上快寫,依“我度過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樣”“新的一天又到來了”“他肯定也認出了我,因為這20年來我的外貌變化不大”得知作者是認識紅發(fā)乞丐,進一步地觀察并接近他。其中有快寫,也有慢寫,節(jié)奏緊湊。其作用揭示作者對事物的認識態(tài)度,蘊藏哲理。④敘事技巧上采用了留白。依“當我回過頭來時,那個人已經走掉了”“我再也沒有見到他”巧妙地收束全文,給人想象,其作用耐人尋味。答案:(1)C(2)C(3)①他不愿意接受“我”的憐憫與同情。②他傲慢自負性格一直沒有改變。(4)①敘述視角獨特,借助第一人稱有限視角“我”的所見所聞來講述,給讀者以真實感;②敘述順序巧妙,文中插敘了紅發(fā)乞丐二十年前的故事,豐富了人物形象,使小說情節(jié)緊湊;③結尾別具匠心,以“我再也沒有見到他”收束全篇,留下空白,含蓄蘊藉又耐人尋味;④敘述節(jié)奏張弛有度,敘述時在局部空間和時間上放慢或加快,傳遞出作者對人物的認識和態(tài)度,以及隱藏其中的哲思。二、古詩文閱讀(39分)3.(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饼R人將取燕,諸侯謀救之。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對曰:“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征,自葛①始?!煜滦胖|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后來其蘇?!裱嗯捌涿?,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②,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保ü?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③,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zhàn)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注】①葛:遠古時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ní):被俘虜的老人和幼兒。③放于利而行:依據利己的原則辦事。(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DA.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B.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2)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A.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B.臣聞以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以盛水漿C.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曰余食贅行D.利誠亂之始也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孟子認為商湯征伐天下,得到當地百姓的信賴,是因為商湯能夠憐惜當地百姓,實施的政策能夠讓百姓開心。B.孟子認為齊宣王如果能夠尊重燕國人民的意愿,實施“仁政”,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對齊國動兵。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他很少談及利。后世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極為贊嘆。D.孟子的政治主張得不到當時諸侯各國國君的采用,國君們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賢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時宜。(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②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十二章》)(5)孟子認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請從所給材料中所列舉的例子來分析論證這個觀點?!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句意、虛詞和結構判斷。(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重點考查一詞多義??忌鶕n內的積累并結合語境,認真分析,確認詞義。(3)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達到詞達句順。(5)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解答】(1)“游事”為一個詞,意思是“外出以求事奉(他人)”,不可斷開,排除A、B;“迂遠而闊于事情”是“以為”的內容,作賓語,不能斷開,排除C。故選:D。句子翻譯為: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2)A.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之:結構助詞,的/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情。之:結構助詞,的。B.我聽說過憑方圓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以:介詞,憑借/用它來盛水。以:連詞,表目的,用來。C.現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行:施行/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贅疣。行:形。D.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誠:的確/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誠:使……真誠。故選:A。(3)C.“孟子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的開始,為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錯誤,張冠李戴。原文為“太史公曰……利誠亂之始也”,認為謀利是一切禍亂開始的是司馬遷;“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防備禍亂根源的是孔子。(4)①簞、壺:名詞作動詞,用簞裝,用壺盛。句子翻譯為:百姓認為(大王)將要把自己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②質:質樸;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虛飾浮夸;彬彬:配合適當的樣子。句子翻譯為: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虛飾浮夸,文采與質樸兼?zhèn)?、配合適當,這樣之后才能成為君子。(5)根據“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知,周武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高興就兼并這個國家。根據“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可知,周文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不高興就不兼并這個國家。根據“使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可知,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的征伐。答案:(1)D(2)A(3)C(4)①百姓認為(大王)將要把自己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②質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樸就會虛飾浮夸,文采與質樸兼?zhèn)?、配合適當,這樣之后才能成為君子。(5)①周文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高興就兼并這個國家;②周武王征伐他國,當地百姓不高興就不兼并這個國家;③商湯征伐他國,實施百姓滿意的措施,百姓歡迎他的征伐。參考譯文:齊國攻打燕園,戰(zhàn)勝了燕國。齊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兼并燕國,有人勸我兼并燕國。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會有上天降下的災禍。兼并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兼并了,燕國人民高興,那就兼并它。古代有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國人民不高興,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這么做過的人,文王就是。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百姓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只是想擺脫水深火熱的處境罷了。”齊國人要兼并燕國,別的諸侯國謀劃援救它。宣王說:“很多諸侯謀劃來討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對付他們呢?”孟子回答道:“我聽說過憑方圓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湯就是這樣。沒有聽說憑著方圓千里的土地還怕別人的。《尚書》上說:‘商湯的征伐,從葛開始?!@時,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湯,他向東征伐,西邊的少數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邊的少數民族就埋怨。(他們埋怨)說:‘為什么(不先征伐我們這里,而要)后征伐我們(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時節(jié)盼望云彩一樣。(湯的軍隊每到一地,)讓經商的照常做買賣,種田的照常干農活,殺了那里的暴君,慰問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時雨從天而降,百姓非常高興?!渡袝飞嫌终f:‘君王來了,我們就得到新生?!F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為會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所以)用簞裝著飯食、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大王的軍隊。如果您殺戮他們的父兄,因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國家的寶器,像這樣怎么行呢?天下本來就畏忌齊國的強大,現在齊國擴大了一倍的土地卻不施行仁政,這就使得天下的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趕快發(fā)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百姓商量,選立一個新國君,然后撤離燕國。那么還來得及阻止(各國動兵)。(節(jié)選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說:“我讀《孟子》,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不免放下書本而有所感嘆。說:唉,謀利的確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呀!孔夫子極少講利的問題,其原因就是經常防備這個禍亂的根源。所以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而行動,會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跟著子思的弟子學習。當通曉孔道之后,便去游說齊宣王,齊宣王沒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國,梁惠王不但不聽信他的主張,反而認為他的主張不切實情,遠離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楚國、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zhàn)勝了一些國家,削弱了強敵;齊威王和宣王舉用孫臏和田忌等人,國力強盛,使各諸侯國都東來朝拜齊國。當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的時候,孟子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鄉(xiāng)與萬章等人整理《詩經》《尚書》,闡發(fā)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節(jié)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4.(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其二)杜甫風塵暗不開,汝去幾時來。兄弟分離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觀,日落望鄉(xiāng)臺??鸵忾L東北,齊州安在哉。(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風塵暗不開”暗示了時局的動離不安,同時又揭示了行程的艱難,字里行間蘊含牽掛之情。B.首聯次句在與弟弟分別之際,就關注其幾時歸來,更顯依依不舍之情,新穎別致,不落窠臼。C.“日落望鄉(xiāng)臺”極富畫面感,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深刻表達對弟弟的眷戀之情。D.尾聯“長東北”“安在哉”拓展了時空,極言旅途遙遠,從此天各一方,傷別之情更進一層。(2)請從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頷聯所運用的手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分析】(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內容及表達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所使用的表現手法的能力。先準確地答出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效果和傳達的感情?!窘獯稹浚?)C.“詩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鄉(xiāng)的情景”理解錯誤,望鄉(xiāng)臺,是詩人對弟弟到了齊州的遙想。故選C。(2)頷聯上句“兄弟分離苦”,“分離苦”寫出了詩人與弟弟分離的痛苦;詩人直抒胸臆,直言與弟弟分別的痛苦?!靶稳堇喜〈摺?,“形容”,指形象;“老病”,指自身有病的身體,“催”字表達了加重病情、催人衰老。這是間接抒情,借病情加重、容顏衰老把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深重;同時也間接傳達了作者的擔憂:此時與弟弟分別之后,不知何時重逢、不知今生能否再見。這句詩把這種離別之苦表達得更加痛徹心扉。答案:(1)C(2)①頷聯上句“兄弟分離苦”直抒胸臆,直言離別的痛苦。②下句為間接抒情,借加重病情、催人衰老,把離別之苦表現得更加深重;同時,間接傳達了一種不知何時重逢、不知能否再見的無盡擔憂之情,使離別之苦更加痛徹心扉。(三)名句名篇默寫(共10分)5.(10分)補寫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青年擔當著國家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中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自勉。(2)《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顯露、自以為是的弊端的句子是:“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保?)《大學之道》中,用“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兩句強調家庭經營有序與國家治理上軌道的重要性。(4)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6)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無衣》)(7)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江城子》)【分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古詩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難寫字等字的寫法?!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重點字:弘、毅)(2)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重點字:彰)(3)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重點字:治)(4)月照花林皆似霰(重點字:霰)(5)天生我材必有用(重點字:材)(6)修我矛戟(重點字:戟)(7)十年生死兩茫茫(重點字:茫)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6.(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近年來,從文物斗圖大賽到文物雪糕打卡,從三星堆新發(fā)現的圍觀探討到文創(chuàng)產品的走俏市場,傳統(tǒng)文化的熱度攀升。不久前,電視臺端午節(jié)特別節(jié)目“水下飛天洛神”舞蹈圈粉無數。的水下舞蹈令人驚艷,衣袂飄飄間,“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躍然眼前。正是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黃的故紙維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文化要傳承,傳承需創(chuàng)新;文化要共鳴,共鳴需互動。《國家寶藏》節(jié)目將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開,一次次播放點贊,一條條留言評論,觀眾既成為走進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者,又成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歷經歲月洗禮的古老文化由此出鮮活的生命力,而思接千載的當代觀眾也由此在豐富的文化寶庫。(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DA.連續(xù)精美絕倫展示踟躕B.連續(xù)美輪美奐展示徜徉C.持續(xù)美輪美奐展現踟躕D.持續(xù)精美絕倫展現徜徉(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DA.正是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讓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B.正是創(chuàng)意的出神入化、科技的增添光彩,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被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C.正是別出心裁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被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D.正是創(chuàng)意的別出心裁、科技的增添光彩,讓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演繹為可感可知的時代風采。(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文化需要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需要互動與共鳴。”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分析】(1)本題考查詞語和成語的理解與運用,應理解詞語和成語的意思并結合語境辨析。(2)本題考查病句辨析與修改,主要語病是搭配不當和結構混亂,應結合句子具體分析。(3)本題考查比較兩個句子的表達效果,可以從句子的語言、句式特點、修辭、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等方面答題,要結合原文句子賞析,注意語言表達?!窘獯稹浚?)“持續(xù)”意為“延續(xù)不斷”,“連續(xù)”意為“一個接一個”,此處的主語為“熱度”,無法與“一個接一個”搭配,故選用“持續(xù)”恰當?!熬澜^倫”意為“精致美妙到了極點,沒有可以相比的”,“美輪美奐”形容新屋高大美觀,也形容裝飾、布置等美好漂亮,此處用于修飾“舞蹈”,選用“精美絕倫”更恰當?!罢故尽币鉃椤扒宄財[出來或明顯地表現出來”,“展現”意為“顯現出”,此處的受動對象是“鮮活的生命力”,是無法“清楚地擺出來或明顯地表現出來”,故選用“展現”更恰當?!磅剀X”意為“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是一個形容詞,“徜徉”意為“閑游,安閑自在地步行”,是一個動詞,此處意在強化當代觀眾對古老文化的接受與傳播,“踟躕”一詞具有的遲疑之義會削弱這一語意的表達,故選用“徜徉”恰當。故選D。(2)原句搭配不當,“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搭配不當,“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極高超的境界,與“創(chuàng)意”搭配不合理,應把“出神入化”改為“別出心裁”,排除AB兩項。原句“出神入化的創(chuàng)意、增添光彩的科技,泛黃的故紙堆里、博物館展示柜中沉淀的歷史記憶”的表達意味著三個短語的中心語“創(chuàng)意”“科技”“歷史記憶”處于并列關系,共同作為整個句子的主語,根據上下文語意可知,創(chuàng)意、科技這兩者與歷史記憶顯然不是并列關系,且“歷史記憶”也無法主動演繹為時代風采,可見在“泛黃的故紙堆里”前少了一個使令動詞,導致整個句子結構混亂,應“泛黃”前面加上“讓”,排除BC兩項。故選D。(3)“文化要傳承,傳承需創(chuàng)新;文化要共鳴,共鳴需互動”是整句,而“文化需要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需要互動與共鳴”是散句,從表達效果來看,整句的句式更為整齊?!拔幕獋鞒?,傳承需創(chuàng)新”一句中,“傳承”使用頂真的修辭。“文化要共鳴,共鳴需互動”一句中,“共鳴”使用頂真的修辭。頂真修辭具有音韻美感,改句沒有使用任何修辭。原句將傳承與創(chuàng)新,共鳴與互動各自之間的關系作了“傳承需創(chuàng)新”“共鳴需互動”的闡釋,能更好地承接上文“水下飛天洛神”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中創(chuàng)新,引領下文《國家寶藏》節(jié)目在點贊評論的互動中共鳴,邏輯關系更為嚴密,而改句將“傳承”“創(chuàng)新”并列起來,“共鳴”“互動”并列起來,忽略了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共鳴與互動各自的邏輯關聯,從表達效果來看,原句的表達更嚴密。答案:(1)D(2)D(3)原文使用整句,句式更為整齊;原文使用頂真修辭,更具音韻美感;原文點明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共鳴與互動各自的邏輯關聯,表達更嚴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7.(9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張并踐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為儒家對后世的遺囑。只要是中國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目不識丁,①,而絕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由此,儒家的遺囑,也就變成了整個中國文化的主要遺囑。其實,孔子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是“②”,但一輩子下來,治國、平天下的目標不但自己沒有達到,講給別人聽也等于對牛彈琴。十余年奔走于一個個政治集團之間,并無成效。回來一看,親人的離世使“齊家”也成了一種自嘲。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實踐了的可讓別人信賴的結論,也只有這一條?!靶奚怼北臼撬?guī)劃的起點,沒想到,竟變成了終點。不錯,做人,是永恒的起點,也是永恒的終點。因為與人人有關,所以能夠代代感應,③。做君子、不做小人,這是一種永不止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