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甘肅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甘肅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甘肅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甘肅省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三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運動、地球上的大氣、大氣的運動、地貌、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qū),開啟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實施的樣品采集任務。6月3日,月表取樣完成后,“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一面由玄武巖纖維制成的“石頭版”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開。下圖分別示意月球背面與月球正面。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與正面相比,月球背面()A.在地球上可以看見 B.地形更加崎嶇C.受地球引力影響大 D.不被太陽照射2.“石頭版”五星紅旗需克服的月球惡劣環(huán)境條件主要是()A.風沙天氣肆虐 B.流水侵蝕強烈 C.大氣壓強過大 D.晝夜溫差巨大【答案】1.B2.D【解析】【1題詳解】據(jù)圖可知,月球正面地勢較為平坦,月球背面多環(huán)形坑,地形更加崎嶇,B正確;月球的自轉周期與繞地公轉周期保持一致,使得地球上始終只能看到月球近地一側,即月球正面,A錯誤;月球正面受到的地球引力較大,月球背面受到的地球引力較小,C錯誤;當月球處于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月球背面可被太陽照射到,D錯誤。故選B?!?題詳解】聯(lián)系已學可知,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白天沒有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氣溫較高,夜晚沒有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巨大,D正確;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月球沒有大氣,不存在風沙天氣及大氣壓強過大,AB錯誤;月球表面沒有長期穩(wěn)定存在的液態(tài)水,無流水侵蝕,B錯誤。故選D。【點睛】月亮自轉和公轉周期是一樣的,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恒星月,因此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2024年7月,我國某科研團隊沿某路線對南美洲東部海岸線進行為期15天的考察,途中依次記錄了甲、乙、丙、丁、戊五地的晝長與夜長差值(均為絕對值),結果如下表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地點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戊地晝長與夜長差值1小時52分鐘0小時1小時50分鐘3小時16分鐘6小時10分鐘3.據(jù)表推測,甲、丙兩地()A.與0°經(jīng)線垂直距離相同 B.可能位于同一條緯線C.甲地的晝長遠小于丙地 D.地球自轉線速度相似4.考察記錄當日,丁地日出時的地方時為()A.6:49 B.7:05 C.7:36 D.8:305.該科研團隊考察期間()A.考察的路線為自南向北 B.戊地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C.丙地日落時間越來越早 D.丁地正值雨季,道路多泥濘【答案】3.D4.A5.B【解析】【3題詳解】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甲、丙兩地晝長與夜長差值相差不大,說明兩地距赤道距離相近,地球自轉線速度相似,D正確;7月乙地晝長與夜長差值為0,說明乙地晝夜等長、位于赤道。乙→丙→丁→戊的晝長與夜長差值呈增大趨勢,說明該科研團隊自北向南沿南美洲東部海岸線進行為期15天的考察,即五地中甲位于北半球、丙丁戊位于南半球,7月太陽直射北半球、丙地晝長小于甲地,BC錯誤;由圖中信息不能判斷與0°經(jīng)線垂直距離,A錯誤。故選D。4題詳解】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丁地晝長與夜長差值為3小時16分鐘,由上題知丁地位于南半球,7月該地夜長大于晝長,依據(jù)晝長+夜長=24、夜長-晝長=3小時16分可計算出該地晝長為10小時22分鐘,夜長為13小時38分鐘,日出時=0+13小時38分/2=6:49,A正確,BCD錯誤。故選A。【5題詳解】該科研團隊考察期間為7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動,戊地位于南半球,考察期間正午太陽高度逐漸增大,B正確;據(jù)表中晝長與夜長差值可知,乙→丙→丁→戊的晝長與夜長差值呈增大趨勢,說明該科研團隊由北向南進行考察,A錯誤;丙地位于南半球,隨著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晝漸長、日落時間越來越晚,C錯誤;丁地位于赤道以南、南美洲東海岸,7月正值南半球的冬季,降水較少,D錯誤。故選B?!军c睛】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哪個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qū)白晝時間越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趨勢,緯度高低決定晝夜長短的變化幅度。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晝變長夜變短;且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幅度越大。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溫熱浪事件頻發(fā)。研究發(fā)現(xiàn),城市熱島效應一定程度上會加劇城市高溫熱浪強度。下圖示意某年8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區(qū)一次高溫熱浪過程熱島強度(指城市中心區(qū)平均氣溫與周圍郊區(qū)平均氣溫的差值)分布。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6.促使此次合肥市區(qū)高溫熱浪形成的條件有()①大氣對流強②氣壓梯度小③受高壓控制④受暖鋒控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該日合肥市區(qū)熱島效應對高溫熱浪強度加劇最明顯的是()A.蜀山區(qū) B.瑤海區(qū) C.廬陽區(qū) D.包河區(qū)8.與A區(qū)域相比,B區(qū)域()A.綠化面積較大 B.多高大建筑物 C.開發(fā)建設較早 D.距離市中心近【答案】6.C7.C8.B【解析】【6題詳解】由所學知識可知,受副熱帶高壓影響,8月合肥市區(qū)盛行下沉氣流,多晴朗天氣,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多,近地面加熱強烈,③對④錯;高壓控制大氣穩(wěn)定,對流運動弱,氣壓梯度小,風力較小,熱量不易散失,導致合肥市區(qū)形成高溫熱浪,①錯②對。綜上所述,C正確,排除ABD。故選C。【7題詳解】讀圖聯(lián)系材料“城市熱島效應一定程度上會加劇城市高溫熱浪強度”可知,廬陽區(qū)平均熱島強度最大,說明熱島效應最強,對高溫熱浪強度加劇最明顯,C正確,排除ABD。故選C?!?題詳解】據(jù)圖可知,與A區(qū)域相比,B區(qū)域熱島強度大,但其周邊大部分區(qū)域熱島強度較小,可知B區(qū)域可能位于市郊附近的城市新開發(fā)區(qū),新建設的高大建筑物較密集,地面及建筑物吸收熱量多且不易散失,形成一個熱島區(qū)域,B正確,CD錯誤;由材料信息不能判斷兩區(qū)域的綠化面積大小,A錯誤。故選B。【點睛】熱島效應是由于人為原因,改變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溫度、濕度、空氣對流等因素,進而引起的城市小氣候變化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屬于城市氣候最明顯的特征之一。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個大海灣,在亞平寧半島與巴爾干半島之間,個別季節(jié)氣旋活動頻繁,海域沿岸年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東岸沿海有許多大小島嶼。下圖示意亞得里亞海地理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9.甲、乙兩地年降水量大小及成因分別是()①甲地年降水量較乙地大②乙地年降水量較甲地大③海域較為封閉④受西風帶影響時間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與亞得里亞海東岸多數(shù)島嶼成因類似是()A.臺灣島 B.夏威夷群島 C.崇明島 D.馬爾代夫群島【答案】9.B10.A【解析】【9題詳解】據(jù)圖分析可知,圖示區(qū)域位于地中海,降水主要受西風的影響,甲地緯度較乙地高,受西風帶影響時間較乙地長,年降水量較乙地大,①④正確,②錯誤;與海域封閉關系不大,③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排除ACD。故選B。【10題詳解】圖中顯示,亞得里亞海東岸多數(shù)島嶼大致與海岸平行,說明這些島嶼是原有陸地被海水淹沒而形成的大陸島,與臺灣島成因類似,A對;夏威夷群島為火山島,崇明島為沖積島,馬爾代夫群島為珊瑚島,BCD錯誤。故選A。【點睛】降水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洋流及人類活動。研究表明,石筍中δ13C的含量與其洞穴所在區(qū)域地表植被生物生產(chǎn)力呈負相關,據(jù)此可推測當?shù)氐臍鉁亍⒔邓葰夂颦h(huán)境特征及變化。畫廊溶洞位于山東半島南部沂水縣內,內部發(fā)育眾多石筍。洞內石筍DXHL3(編號)的生長時間約為23.2~18.8ka(千年),形成期間其δ13C值的變化表現(xiàn)出顯著的千年波動特征,如下圖所示。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1.在畫廊溶洞內常見的地貌有()A.石簾、溶溝 B.石柱、洼地C.石幔、石鐘乳 D.峰叢、洼地12.畫廊溶洞內的石筍()A.由流水溶蝕形成 B.由頂部向下發(fā)育C.上大下小錐體 D.巖石屬于沉積巖13.石筍DXHL3形成過程中,影響山東半島的夏季風強度變化及氣候特征最可能是()A.在23.2~22ka期間,夏季風減弱,氣候冷干B.在22~21ka期間,夏季風增強,氣候冷濕C.在21~19ka期間,夏季風增強,氣候暖濕D.在19~18.8ka期間,夏季風減弱,氣候暖干【答案】11.C12.D13.A【解析】【11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溶洞屬于地下喀斯特地貌,內部主要發(fā)育有石幔(或石簾)、石鐘乳、石筍和石柱等,C正確;溶溝、洼地和峰叢屬于地上喀斯特地貌,在溶洞內難以看見,ABD錯誤。故選C。【12題詳解】由材料“內部發(fā)育眾多石筍”可知,畫廊溶洞屬于地下喀斯特地貌,石筍由富含碳酸鈣的水滴滴落洞底沉積而成,所屬巖石為沉積巖,D錯誤,A錯誤;石筍由水滴滴落至洞底沉積而成,故由底部向上發(fā)育,一般為上小下大的錐體,BC錯誤。故選D?!?3題詳解】讀圖結合材料“石筍中δ13C的含量與其洞穴所在區(qū)域地表植被生物生產(chǎn)力呈負相關”分析可知,在23.2~22ka期間和21~19ka期間,石筍DXHL3δ13C值呈明顯的波動上升趨勢,說明這兩個時段地表植被生物生產(chǎn)力明顯降低,可推知影響山東半島的夏季風減弱,降水減少,氣候冷干,A正確,C錯誤;同理可判斷,在22~21ka期間和19~18.8ka期間,石筍DXHL3δ13C值呈波動下降趨勢,說明這兩個時段地表植被生物生產(chǎn)力增強,可推知影響山東半島的夏季風增強,降水增多,氣候相對暖濕,BD錯誤。故選A。【點睛】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條件主要包括可溶性巖石的存在、巖石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流水的動力作用以及氣候的影響。海底濁流是沿著水下斜坡,攜帶大量泥砂的高密度、高流速的一種偶發(fā)性流體。當濁流從高速流進入低速流時,流體部分動能轉化為位能,液面明顯升高形成水躍。根據(jù)濁流顆粒物大小,可將濁流分為甲、乙兩種沉積模式,如下圖所示。濁流可導致海底地貌發(fā)生變化并對人類海底活動產(chǎn)生破壞。例如,1929年北大西洋紐芬蘭島南部大陸坡一次突發(fā)濁流折斷了海底電纜,帶來巨大損失。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4.與乙模式相比,甲模式的海床沉積物()A.易被濁流搬運至更遠距離 B.平均粒徑更大C.垂向變化表現(xiàn)為上粗下細 D.層理結構明顯15.濁流對海底地貌及巖石形成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A流速下降時,泥沙沉積形成島弧鏈 B.流速下降時,泥沙沉積形成大理巖C.流速增強時,劇烈沖刷形成深海溝 D.流速增強時,沖刷形成海底峽谷16.推測導致1929年紐芬蘭島南部大陸坡突發(fā)濁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風暴潮 B.海浪侵蝕 C.海底地震 D.火山噴發(fā)【答案】14.B15.D16.C【解析】【14題詳解】讀圖分析可知,甲模式中,在剛超過陸坡坡折位置處,由于變得平坦,水流速度變慢,形成水躍導致能量損失,海水搬運能力減弱,形成泥砂沉積體;乙模式中,濁流因流速下降形成的沉積體分布范圍廣,自陸坡坡折處向外延伸至更遠的位置,A錯誤;結合流水搬運和沉積規(guī)律判斷可知,甲模式的海床沉積物平均粒徑更大,在水流速度下降和搬運能力減弱時,大量沉積物易在坡折處(近距離)沉積,B正確;甲、乙兩種模式,沉積物粒徑垂向變化均表現(xiàn)為上細下粗,C錯誤;乙模式沉積物的沉積距離更長,更容易形成交錯層理結構,D錯誤。故選B。【15題詳解】據(jù)材料可知,濁流攜帶大量泥砂,具有高密度、高流速特征。當濁流流速增強時,不斷對海床進行沖刷侵蝕,導致被侵蝕的海床高度顯著低于周邊地區(qū),形成海底峽谷地貌,D正確;當濁流流速下降時,攜帶的泥砂大量沉積,可在地勢較平坦的洋盆處形成海底沉積扇等地貌,沉積物成巖后形成濁積巖(沉積巖),B錯誤。島弧鏈和海溝是由于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碰撞形成的地貌,AC錯誤。故選D?!?6題詳解】據(jù)材料分析可知,濁流屬于海底沉積物的重力流,具有偶發(fā)性。紐芬蘭島南部大陸坡具有一定坡度,多泥砂覆蓋,為濁流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作為觸發(fā)因素,海底地震引發(fā)大陸坡發(fā)生強烈震動,導致豐富的松散沉積物重新活動并向海水擴散,形成大規(guī)模、高密度、高流速的濁流,并沿著大陸坡向下流動,將海底電纜折斷,C正確;風暴潮、海浪侵蝕主要影響海水的擾動,不會對海底大陸坡造成大的影響,AB錯誤;火山噴發(fā)對海底大陸坡的震動影響更小,D錯誤。故選C?!军c睛】濁流由懸浮沉積物擴散引起的一種含有大量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沿著盆地底部流動,形成的水下沉積物重力流或水下密度底流。兩種不同密度流體的密度差異,是產(chǎn)生濁流的根本原因。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海陸位置、地形地勢的影響下,北美地區(qū)冬季受不同性質的氣團影響,常形成不同類型的天氣系統(tǒng)。下圖示意某年1月某日某時刻北美局部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此時舊金山附近有鋒面形成,匹茲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氣。(1)判斷舊金山附近鋒面性質,并說明理由。(2)受圖示天氣系統(tǒng)影響,推測渥太華將要經(jīng)歷的天氣變化情況。(3)指出匹茲堡附近最易形成暴雪天氣的條件?!敬鸢浮浚?)冷鋒。理由:舊金山西側為西北風(或冷氣團);冷氣團向東南方向移動,與暖氣團交匯。(2)暖鋒過境時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天氣,大氣云層增厚;暖鋒過境后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3)面臨冷鋒過境,降溫劇烈;冷空氣經(jīng)過湖面攜帶大量水汽;來自大西洋的大量濕潤氣流在匹茲堡附近與冷氣流交匯等?!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某年1月某日某時刻北美局部地區(qū)海平面等壓線分布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鋒面性質、天氣變化過程等知識點,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地理知識的能力?!拘?詳解】讀圖可知,美國西北部有一低壓中心,舊金山位于低壓中心的南側,其西側為西北風,東側吹偏南風,由于北半球氣旋(低壓)按逆時針方向輻合,西北風(冷氣團)向東南方向移動,與偏南風(暖氣團)交匯形成冷鋒?!拘?詳解】讀圖可知,渥太華位于氣旋的東部,北半球氣旋按逆時針方向輻合,氣旋東側鋒面面由東南向西北方向移動形成暖鋒,渥太華此時暖鋒過境,由于暖氣團緩緩抬升、成云致雨,大氣云層增厚;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天氣;暖鋒過境后受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拘?詳解】由上題分析可知,氣旋西側鋒面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移動形成冷鋒,匹茲堡此時位于冷鋒過境前、面臨冷鋒過境,受冷氣團影響降溫劇烈;冷空氣經(jīng)過五大湖時,從湖面攜帶大量水汽;來自大西洋的大量濕潤氣流在匹茲堡附近與冷氣流交匯,暖濕氣團急劇抬升形成暴雪。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早期,廣西境內右江斷裂帶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影響形成盆地。后隨著造山運動及高原的隆起,盆地經(jīng)歷多次抬升,逐漸形成多級河流階地,同時構造運動將百色盆地與布兵盆地分開,形成了如今兩個盆地的格局。研究發(fā)現(xiàn),右江斷裂帶所在區(qū)域有湖相沉積物出露。下圖示意布兵盆地地質構造。(1)簡述右江斷裂帶所在區(qū)域湖相沉積物形成及出露的過程。(2)T4階地分布海拔高、分布零散,簡析成因。(3)推測百色盆地與步兵盆地分開的原因。【答案】(1)右江斷裂帶受板塊碰撞擠壓影響,形成斷陷盆地;周邊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匯入盆地,積水成湖;后盆地所在區(qū)域多次抬升,河流停止匯入,盆地內湖水干涸,湖相沉積物出露。(2)T4階地形成較早,海拔較高;被后期多次斷層錯開,受外力侵蝕強烈,分布零散。(3)板塊擠壓,盆地抬升;受多次斷層影響,兩盆地抬升程度不同;兩盆地之間有多個斷層,形成斷塊山等?!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廣西布兵盆地地質構造為背景,設置3小題,涉及地貌形成的過程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解讀信息、調動運用知識的能力,體現(xiàn)了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yǎng)?!拘?詳解】由材料“廣西境內右江斷裂帶受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影響形成盆地”可知,右江斷裂帶受板塊碰撞擠壓影響,地殼斷裂下下陷形成斷陷盆地;由材料“右江斷裂帶所在區(qū)域有湖相沉積物出露”推測,右江斷裂帶所在區(qū)域曾為湖泊,是由于周邊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匯入盆地,積水成湖,泥沙沉積形成湖相堆積;由材料“后隨著造山運動及高原的隆起,盆地經(jīng)歷多次抬升”可知,后盆地所在區(qū)域多次抬升,由于地勢變高,河流停止匯入,廣西緯度低蒸發(fā)旺盛,盆地內湖水干涸,湖相沉積物出露?!拘?詳解】河流階地由間歇性的地殼抬升及流水沉積作用形成,越早時間形成的階地離河床越遠、海拔越高。讀圖可知,T4階地形成較早,海拔較高;“盆地經(jīng)歷多次抬升”說明該區(qū)域發(fā)生多次斷層活動,后期多次斷層錯開,巖體破碎、受外力侵蝕強烈,原有的部分階地被侵蝕掉后,保留下來的階地分布零散?!拘?詳解】由材料“構造運動將百色盆地與布兵盆地分開”可知,該區(qū)域構造運動活躍,板塊擠壓,盆地抬升;板塊擠壓過程中巖層發(fā)生斷裂錯位,受多次斷層影響,兩盆地抬升程度不同;板塊擠壓過程中巖層發(fā)生斷裂錯位,兩盆地之間有多個斷層,形成斷塊山,將百分盆地與布兵盆地分開。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冰川系統(tǒng)孕育著獨特的生物群落,由耐寒性微生物占主導,發(fā)揮著重要的生態(tài)作用,如參與碳固定與釋放、地球水循環(huán)、地表形態(tài)塑造等。近年來,全球山地冰川發(fā)生著顯著的變化,影響著地球各外部圈層。下圖示意山地冰川生態(tài)系統(tǒng)。(1)指出生物群落在山地冰川生存面臨的挑戰(zhàn)。(2)簡述山地冰川對地球外部三個圈層的影響。(3)判斷今后全球山地冰川面積變化趨勢,并說明其對地球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敬鸢浮浚?)高海拔環(huán)境,低溫缺氧;大氣稀薄,紫外線照射強烈;天氣狀況惡劣,如大風、暴雪等。(2)山地冰川本身屬于水圈一部分,冰川融化,通過補給河流,參與促進地球水體更新,影響地球水圈;山地冰川可以固定或釋放二氧化碳等氣體,影響大氣組成成分占比,影響大氣圈;通過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如地表徑流)擴大微生物活動范圍及提供營養(yǎng)物質,促進地球生物的繁衍,影響生物圈。(3)變化趨勢:呈減少趨勢。長期影響:地表水總量減少,加劇地球環(huán)境的干旱程度;冰川融化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加劇全球變暖;冰川減少,改變部分生物棲息環(huán)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冰川融化過程不斷改造地表形態(tài),形成新的地形地貌單元等?!窘馕觥俊痉治觥勘绢}以山地冰川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全球變暖的影響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小問1詳解】山地冰川位于高海拔地區(qū),氣溫極低,這對于大多數(shù)生物來說是非常嚴峻的生存條件。同時,高海拔地區(qū)氧氣含量低,生物獲取氧氣困難,而氧氣是生物進行呼吸作用的必需物質,缺氧會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發(fā)展。高海拔處大氣稀薄,對紫外線的削弱作用較弱。紫外線具有較高的能量,過量的紫外線照射會影響生物的正常生長、繁殖,甚至威脅生物的生存。天氣狀況惡劣,如大風、暴雪等,大風天氣頻繁且風力強勁,可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