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_第1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_第2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_第3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_第4頁
2021-2022學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柳州市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柳州市第一中學2021—2022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考試時間:2021年11月2日下午15:00-17:30命題人:審題人: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為什么地球出現危機后,中國人不是逃離地球,而是要帶著地球一起跑?”面對外國人問出的問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回答:“……中國人特別有家國情懷,即便發(fā)生了災難、戰(zhàn)爭,很多人也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死也要死在那兒?!边@與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在過去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人們極少遷移,因為所謂農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飯。在現代說法中,“土氣”是一個貶義詞,但在費孝通看來,“土氣”實際上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土氣”,也就是接地氣,它象征著人們與大地的親密接觸,充分熟悉,“土氣”其實是辛勞、知足的代名詞。也因此,大批的中國人逐漸變得守舊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財富,那么凡事照搬經驗去做就行。因此在現在看來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為在以土為生的年代,“經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個社會變得穩(wěn)定而缺乏流動,很多人一輩子就只在一個小范圍內活動。周邊人抬頭不見低頭見,遇事總是能熱心幫一把,人們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穩(wěn)固而與外部隔絕的鄉(xiāng)鄰關系,慢慢地也就有了“萬事不求人”的生活狀態(tài)。帶著地球流浪,是一種回饋,也是一種責任,感謝你當年的養(yǎng)育,如果可以,我也不會扔下你獨自逃亡。不靠土吃飯、早已經用工業(yè)化普及農業(yè)的西方人,大概很難懂中國人的傳統(tǒng)戀根情結。(摘編自《外國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著深層的文化認同差異》)材料二:朝站中國人講的“家”是很有彈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無限遠。比如平常我們都喜歡說“我們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擴大點,比如“國家”,在英文里面“國家”是“State”,并沒有一個“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實,幾乎各個地方的語言要表述“國家”的時候,他們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們中國,或者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所以“家”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它挺麻煩的。它牽涉的范圍非常之廣,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有伸縮彈性的東西。費孝通先生認為,中國人講這個“家”恰恰能夠說明中國社會的基本性質。他說“西方的社會像一捆柴”。我們把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為不同的個體、個人。把他們綁起就成為一個社會或者團體,叫做“團體格局”。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結構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的影響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系。費孝通就用這個形象界定了我們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他給它一個名字,叫“差序格局”。費孝通說,因為整個社會是個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跟我友好的那個關系網也是可以不斷伸縮來回的。他還說,中國人對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正因為“公”“私”的界限沒那么分明,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面特別喜歡講人情、講關系,又要講面子,因此那些規(guī)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東西,包括了很多我們叫“禮”的東西,這是一種禮治。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好比你跟別人做生意、做買賣,你喪失了信用之后,就沒人再找你做了。假如這個社會,什么都是講規(guī)矩、講禮治、講面子、講關系、講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費孝通說,為什么中國封建社會的貪污問題很嚴重,是因為我們其實不太有法律觀念,也不太有公共觀念。我們過去講儒家道德,都是從小的教化,而這個教化都是有社會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鄉(xiāng)土社會,農村也不再是過去的鄉(xiāng)土社會的時候,這個儒家倫理就純粹只是一套抽空現實環(huán)境的教條,那又該怎么辦呢?(摘編自梁文道《<鄉(xiāng)土中國>: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家與國的統(tǒng)一性,中國社會以家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聯盟,在此基礎上,擴大到非血緣關系的社會聯盟,由此出現了中國最早的準國家性質的社會。國與族的統(tǒng)一性,國是政權概念,族是種群概念。中國這塊大地上,存在過許多民族。這許多民族,不管是共時態(tài)存在還是歷時態(tài)存在,均可以尋到某種內在的關系。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的統(tǒng)一性,中國的國土其核心地區(qū)是相當穩(wěn)定的。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國家、國土、國民、國君、國權、國學、國樞是一體的。家國情懷究其本是一種哲學意識,是人對其本——家與國的意識。與別的哲學意識不同的是家國意識的突出特點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國情懷與其說更多地體現為一種理念,還不如說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情感,一種既厚重又綿長的家國濃情。正因為如此,家國情懷也被視為一種美學情懷。(摘編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在不斷地發(fā)展中積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B.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的一種共同的情感,在《流浪地球》與《鄉(xiāng)土中國》中其表現形式是完全一樣的。C.材料二詳細地解讀了中國人對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對材料一中的家國情懷進行必要的補充。D.材料三認為家國情懷是人類共同的意識,是情與理的合一,全面地體現為厚重綿長的家國濃情。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農為主的中國社會相對固定,人們主要靠土地吃飯,而這種不流動使中國社會呈現出了土氣。B.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種禮治,人們之間講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C.費孝通運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特質,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D.帶著地球去流浪,是中國人傳統(tǒng)戀根情緒的體現,早已用工業(yè)化普及農業(yè)的西方人是很難去完全讀懂的。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A.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B.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C.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D.靠種地謀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貴——《鄉(xiāng)土中國》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論證手法?任選兩種,分點簡要說明。(4分)5.根據材料三,概括一下“中國人的家國情懷”。(6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爺爺的雷雨天鄭俊華“咔嚓!”晚飯剛上桌,陰沉沉的天空,響起一聲炸雷。爺爺騰地從飯桌旁站起來,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敵情!快,杉木林!”這時候的爺爺,眼睛不再渾濁,腳步不再遲滯,迅速拎上獵槍,我則伸手抓過兩把雨傘,打開角門,跟在爺爺身后,沖入夜色之中。家里老房改造時,我主張,跨院的角門繼續(xù)保留,因為爺爺,他喜歡!我和爺爺沖下堤壩,繞過一棵棵百年老松,繼續(xù)向前摸。護林的老奎叔慢悠悠地迎面走來。我忙遞了個眼神過去:“老奎叔,什么情況?”幾道閃電劈過,夜空忽明忽暗。爺爺舉起槍,如臨大敵。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凜,扯住爺爺的胳膊,壓低聲音說:“有敵情,傷員們已經撤了!”爺爺也壓低聲音:“撤哪兒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爺爺掉過槍口,消失在夜色里……當年,爺爺還是個身手矯健的青年獵手,我們黑山寨周圍的大山,就是爺爺的獵場。大山的山洞、溝谷、古樹、懸崖,沒有他不知道的,就連那些擰犄角的羊腸小道,也都是他的幾個獵手兄弟踩出來的。那年的一個午后,大山里來了一支隊伍,大都面黃肌瘦,一襲破舊的灰色衣褲,裹腿打得還算結實;清一色的草鞋,經過荊條子的再三纏裹。再一細看、二三十人的隊伍,幾乎每個人都有傷,或頭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繃帶滲著血跡。爺爺抄小道趕在他們前面,把隨身帶的干糧和臘肉、土酒,掛在路邊的樹上。一大兜,很醒目,他們一眼就發(fā)現了。幾個小兵如獲至寶,爭相過去取下來,拿到一個頭纏繃帶、手柱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紀看起來比小兵大,性格沉穩(wěn)。爺爺當時想,他一定是他們的長官。那兵沒接過東西,對幾個小兵說了些山南海北爺爺聽不太懂的土話。后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爺爺從樹后轉出來,把小兵重新掛回樹上的兜子取下,鄭重地交給了那柱棍的兵。那兵也不是軍官,就是傷比較重的老兵。他們始終沒說自己是什么部隊,爺爺也沒有多問。他們態(tài)度和藹,相扶相助,在那樣連日陰雨、缺糧少藥的境況下,依然說笑、哼歌。爺爺喜歡上了這些人。他當夜回了趟家,沒跟家人透露一點兒消息,扛著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藥,從屋后跨院的角門溜走了。爺爺是十天后,被后山羅家寨的瞿爺爺帶人抬回家的,多年后我們才知道,那次爺爺是準備憑著自己山里通的優(yōu)勢,把這支與大部隊走散的小隊伍送過山去。他們白天急行軍,晚上宿山洞,繞開溪流、暗沼、溝壑,奔走在彎曲的羊腸小道上。第三天下午,電閃雷鳴中,有兩架飛機向他們直沖下來。老兵大喊一聲:“隱蔽!”話到手到,他一把將身邊的一個小兵推到了幾步外的小石砬子旁,正想就地趴倒,卻見毫無戰(zhàn)斗經驗的爺爺還站在路中央,愣愣地東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躥到爺爺身后,一個“猛虎撲食”,將爺爺結結實實地壓在身下,兩人就勢滾進了路邊的草叢。不過一息之間,空中落下三枚炸彈,把離他們幾步遠的羊腸小道,炸成了幾尺深的斷崖。那次轟炸犧牲了7人,年齡最大的是拉棍老兵,38歲;最小的扛鍋小鬼,僅15歲。鷹嘴巖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墳塋。一片彈片鉆進了爺爺右腦,經當地名醫(yī)瞿老山人竭力搶救,爺爺幸存了下來,但從此,爺爺的思維就停滯在了炮火硝煙中。有一年,爺爺被請到縣里,拿回了個紅本本。村里人這才知道當年他遇到的隊伍,是北上長征的紅軍。那片墳成了爺爺的根據地,年輕時打獵,年老時護林、修墳,差不多每天必到。爺爺最得意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長征隊伍的人!”時間是一條良藥,幾十年過去,爺爺的病基本好了,但遇雷電、發(fā)燒、勞累等情形,還時有復發(fā)。獵槍交公后,木工活嫻熟的老爸,做了把一模一樣的老式木頭獵槍。爺爺自是喜出望外。老小孩一樣的爺爺,是鄉(xiāng)人的話題、鄉(xiāng)人的至寶,每當爺爺病發(fā),知根知底的寨里鄉(xiāng)鄰們,都會十分默契地主動配合。當大雨落地時,我和爺爺已拐進了跨院的角……(節(jié)選自《小小說月刊》2020年7期)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爺爺年輕時是一個身手矯健的獵手,非常熟悉黑山寨周圍的大山,天天在山林中打獵,可見他能遇到紅軍并幫助他們,并非偶然。B.炸彈將羊腸小道炸成了斷崖,這處場面描寫驚心動魄,表現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兇險,也表現了老兵和爺爺的勇敢,形象鮮活感人。C.轟炸使得紅軍隊伍犧牲了七個人,爺爺也不幸受傷,經歷過槍林彈雨的爺爺沒有忘記曾經的生死與共,他將護墳當成了一生的事業(yè)。D.爺爺的事跡感動了寨里的人,“我”要求新家留角門,爸爸做老式木頭獵槍,寨里的人配合演戲,大家都對爺爺懷有愛和敬意。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耳朵突然支楞起來,眼睛不再渾濁,腳步不再遲滯”,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表現了爺爺對周圍環(huán)境的高度警惕,也營造了緊張氣氛。B.“我”配合爺爺演打仗的戲的情節(jié)在文中多有照應,比如“我”給老奎叔遞眼神,老奎叔心領神會,對爺爺說傷員們撤到了“你家”。C.“三天怎么了?那咱也見長征隊伍的人!”反問、感嘆語氣的同時使用表現了爺爺的自豪,紅軍隊伍作風優(yōu)良尼其自豪的原因之一。D.小說的情節(jié)設置得緊湊、巧妙,開篇直接進入情境,吸引了讀者,把讀者拉入到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中,引出對故事來龍去脈的追述。8.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并分析小說中“爺爺”的形象特征。(4分)9.小說以“爺爺的雷雨天”為題有何妙處?請結合內容簡要說明。(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勸學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抄。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鄙衲笥诨溃DL于無禍。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整,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本文為節(jié)選)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B.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C.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D.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名諱,又稱“孫卿”,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B.君子,古代統(tǒng)治者和一般貴族男子的通稱,也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C.跬步,在古代“踐”與“步”指跨出一腳,即為“一步”。D.金,在文中是金屬的通稱,并不專指黃金.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圍繞“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展開分析、論證,條理清晰,邏輯性強。B.“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運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突出了學習的作用。C.荀子認為“干、越、夷、貉的孩子,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后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D.選文第四段闡述: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4分)(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4分)14.簡要概括選文最后一段荀子論述的學習方法、態(tài)度。(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此詩為王安石為其父親掃墓時所寫。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A.標題“壬辰寒食”既點明時間,又寄托詩人的情感,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B.首聯、頷聯分別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增強了感染力。C.頸聯中“雪發(fā)”與“朱顏”在色彩上的對比,蘊含著詩人對年老的無限的感慨。C.聯詩人在“軒冕”與“漁樵”的對比中,明確表達了自己對隱逸生活的向往。16.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矩歌行》中,化用周公一飯三吐哺的典故表現作者求賢若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夢游天姥吟留別》中體現海日東升、天雞破曉的壯美景象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在《登高》中用傳神之筆描寫落葉和長江氣勢的詩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早些年記得下地勞作,長輩都先必須要求把鞋脫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動氣,莊稼就不愛長啦”。被耕種過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會沉淀凝聚地氣。地氣旺人氣,人與自然齊生共榮添靈氣。地氣伴隨春天醒來,既讓人______,還會滲入無色無形的空氣,讓你聽到、嗅到、感覺到。開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種聲音,隱隱約約,絲絲傳到……聽不清,道不明。側耳諦聽,隱約的,不是風滑過樹梢,也不是管弦絲竹的余音……噢!那分明是地氣在蠕動!她從遙遠的土層深處______。當布谷鳥的歌聲在田野上空倏然滑過,冰凌剛剛消融的土地,被地氣一熏,身子松軟,山岡上立刻“草色遙看近卻無”。盛夏時節(jié),悠悠的地氣被正午火辣的陽光照射,愈發(fā)炎熱而強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升騰起一陣陣、一波波的熱浪,清晰可見,那正是我們平日看不到的地氣!稔熟的秋天,地氣被豐收的聲音和味道浸潤著,揉搓著,攙扶著,擴散著,豐厚而飽滿冬天,地氣聚斂,謙卑地覆蓋起季節(jié)的浮躁,偶爾會在避風的山溝、泉旁,飄逸為白色的霧氣,______幾分朦朧與神秘。許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華,轉向抗拒甚至恐懼城市的繁華,喜歡______的鄉(xiāng)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莊稼的田園風光。一句話,那是懷想和留戀大自然的天然地氣的純正。18.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3分)()A.耳聰目明升騰上來隱隱約約雞犬相聞 B.耳目一新升騰上來隱隱約約雞鳴犬吠C.耳聰目明傳導而來時隱時現雞犬相聞D.耳目一新傳導而來時隱時現雞鳴犬吠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早些年記得下地勞作,長輩都要求必須先把鞋脫了B.早些年記得下地勞作,長輩都先要求必須把鞋脫了C.記得早些年下地勞作,長輩都要求必須先把鞋脫了D.記得早些年下地勞作,長輩都必須要求先把鞋脫了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作簡要說明并分析其表達效果。(5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深淵(水深超過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認識的戰(zhàn)略空間,它孕育著最神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種群和特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其專屬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學現象。因此,深淵①______,對人類揭示生命的起源、進化以及研究生物對特殊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科學意義。長期以來,②____________,人類對深淵生命、環(huán)境和地質形成過程的了解極其既乏。載人潛水器具備準確到達、精確觀測、精細作業(yè)、可讓科學家身臨其境地進行科學研究等諸多優(yōu)點,成為了人類認知、探索、開發(fā)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個世紀以來,作為深海技術的綜合載體,載人潛水器的研發(fā)和應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推動了海洋高技術的整體發(fā)展。2020年10月27日,我國自主研發(fā)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zhàn)者深淵首次突破萬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創(chuàng)造了③____________,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深潛的國家。在海試中,“奮斗者”號共8次抵達萬米深的海底,在多種類科考樣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標搜尋、布放回收作業(yè)中展現的作業(yè)能力,(),標志著我國已成為載人深潛裝備領域的領軍國家。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充分表明了在萬米級深度“奮斗者”號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B.充分表明了“奮斗者”號在萬米級深度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C.“奮斗者”號在萬米級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D.“奮斗者”號充分表明了在萬米級深度所擁有的綜合技術實力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個句子不超過15個字。(6分)四、作文(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海茫茫,塵世紛繁,總會有一些拐角,總會有一些瞬間,讓人駐足,回望,沉思。請尋找生活的一個或幾個令你有感觸的拐角或瞬間,寫一篇文章記錄你的生活。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要抄襲;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柳州三中2021—202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一語文答案1.原文:“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注意:比對字詞,關注不同點,推敲是否改變詞義或句義,答案:C【解析】A項,“是中國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與情結”不合文意,原文中說受我們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qū),比如日本,的確也會有“國家”這個說法,材料三說家國情懷是人類共通的意識,所以不能說是中國人獨有的。B項,“完全一樣”說法錯誤,原文中說“這與費孝通《鄉(xiāng)上中國》的主題不謀而合”,并不是說二者表現形式完全一樣。D項,原文是“家國情懷是一種人類的共通意識,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有它的特殊性”,選項改為“共同的意識”,改變了句義。2.答案:B【解析】“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說法錯誤,原文中說“我們不太需要講契約,我們就講信用”,可見契約也是需要的。3.答案:B【解析】材料二的論點是“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縮的。材料二有原話“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盇.路要讓一步,味須減三分——《菜根譚》【做事留余地】B.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增廣賢文》【世態(tài)炎涼】C.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曠怡亭口占》【即便是經歷世事沉浮、閱盡人間滄桑,依然能夠對細微的事物有著未滅的關懷與悲憫】4.(1)比喻論證,作者運用“柴”與“水的波紋”的比喻形象地論述了中西方社會格局的不同。(2)對比論證,作者通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證明自己的觀點。(3)舉例論證,作者列舉了中國與西方對“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來論證觀點。(4)假設論證,作者運用假設,讓自己的論證更嚴密。(能概括出一點并分析2分,答到兩點并分析4分,不分點作答扣1分)5.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特有的(1分)、家與國統(tǒng)一性的(1分)、國與族統(tǒng)一性的(1分)、國與國民、國土(國域)統(tǒng)一性的(1分)一種美學情懷。(1分)(句意通順1分,共6分)6.B“表現了爺爺的勇敢”錯。表現的是爺爺毫無戰(zhàn)斗經驗,而不是勇敢。7.A“一系列動作描寫”分析錯誤,“眼睛不再渾濁”不是動作描寫。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身手矯?。核贻p時是個身手矯健的獵手,足跡踏遍寨子周圍的大山,熟悉那里山洞、溝谷、懸崖,是一個“山里通”②質樸慷慨:他看到紅軍傷員處境艱難,就贈藥給食;看到他們態(tài)度和藹,相扶相助,困境中依然樂觀,就喜歡上他們;③勇敢忠誠:他不懼艱險為紅軍帶路,持之以恒守護烈士的墳塋,并以此為榮:哪怕因傷后遺癥發(fā)作時也不忘與敵拼殺。(答出兩點即可)“當年,爺爺還是個身手矯健的青年獵手,我們黑山寨周圍的大山,就是爺爺的獵場。大山的山洞、溝谷、古樹、懸崖,沒有他不知道的,就連那些擰犄角的羊腸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幾個獵手兄弟踩出來的”,可知爺爺身手矯健、精明能干,是一個“山里通”?!昂竺娴氖虑榫秃唵瘟?。爺爺從樹后轉出來,把小兵重新掛回樹上的兜子取下,鄭重地交給了那拄棍的兵”“他們始終沒說自己是什么部隊,爺爺也沒有多問。他們態(tài)度和藹,相扶相助,在那樣連日陰雨、缺糧少藥的境況下,依然說笑、哼歌。爺爺喜歡上了這些人”“他當夜回了趟家,沒跟家人透露一點兒消息,扛著家里的糙米、土酒、狍子肉和全部的草藥,從屋后跨院的角門溜走了”,可知爺爺質樸慷慨,他看到紅軍傷員處境艱難,就贈藥給食,看到他們態(tài)度和藹,相扶相助,困境中依然樂觀,就喜歡上他們?!八麄儼滋旒毙熊姡砩纤奚蕉?,繞開溪流、暗沼、溝壑,奔走在彎曲的羊腸小道上”“那片墳塋成了爺爺的根據地,年輕時打獵,年老時護林、修墳,差不多每天必到”,可知爺爺勇敢忠誠,他不懼艱險為紅軍帶路,持之以恒守護園烈士的墳墓,并以此為榮,那怕因傷后遺癥發(fā)作時也不忘與敵拼殺。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作用的能力。①串聯情節(jié)。當年敵機轟炸,七名紅軍戰(zhàn)士犧牲,爺爺受傷被救,都發(fā)生在“雷雨天”;直到現在,每逢“雷雨天”,爺爺總會回憶起當年的炮火硝煙。②烘托人物。當年,“雷雨天”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了爺爺和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形象:現在,每當雷雨天,爺爺的言行及鄉(xiāng)鄰的“配合”,不僅再現了爺爺當年的英雄形象,也表現了鄉(xiāng)鄰崇敬英雄的品質③暗示主題。題目將環(huán)境和人物聯系在一起,突出了“雷雨天”對爺爺的特殊意義,既激發(fā)閱讀興趣,又有助于讀者理解革命年代的生活和英雄的精神,珍惜現在,不忘歷史,時時刻刻保持對英雄前的尊重與敬仰。從情節(jié)安排看,“不好,有敵情!快,杉木林”“這時候的爺爺,眼睛不再渾濁,腳步不再遲滯,迅速拎上獵槍,我則伸手抓過兩把雨傘,打開角門,跟在爺爺身后,沖入夜色之中”“一片彈片鉆進了爺爺右腦,經當地名醫(yī)瞿老山人竭力搶救,爺爺幸存了下來,但從此,爺爺的思維就停滯在了炮火硝煙中”當年“爺爺”為給北上的紅軍帶路,遭遇敵軍轟炸,右腦重傷,直到現在,每逢雷雨天氣,他總會回憶起當年的戰(zhàn)火硝煙,以此為題,不僅設置了懸念,而且串聯了情節(jié)。以人物刻畫看,“幾道閃電劈過,夜空忽明忽暗。爺爺舉起槍,如臨大敵。老奎叔突然神色一凜,扯住爺爺的胳膊,壓低聲音說:‘有敵情,傷員們已經撤了’”“老小孩一樣的爺爺,是鄉(xiāng)人的話題、鄉(xiāng)人的至寶。每當爺爺病發(fā),知根知底的寨里鄉(xiāng)鄰們,都會十分默契地主動配合”每當雷雨天氣時,爺爺的言行及鄉(xiāng)鄰的“配合”,再現了當年他身手矯健、慷慨大度、不避艱險為紅軍帶路的英雄形象及人們對他的景仰,以此為題,豐富了人物形象。以從主題來看,以此為題,告誡人們,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許許多多的革命烈士用生命換來的,珍惜現在,不忘歷史。更不能忘記那個年代的魚水情深,時時刻刻保持著對英雄前輩的尊重與敬仰。10.B11.C“步”指跨出兩腳。12.B這兩句沒有用到對比論證。13.(1)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得分點:博學、參省、知,句子通順各1分,共4分)(2)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因為它心思專一。(得分點:定語后置、用、一,句子通順各1分,共4分)14.積累、鍥而不舍(堅持)、專心(3分)譯文: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顾鼜澢绍囕啠敲矗┠静牡膹澏龋ň停┖虾酰▓A到)如圓規(guī)畫的一般的標準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干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檢驗對自己反省,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并且行為沒有過錯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剛生下來啼哭的聲音是一樣的,而長大后風俗習性卻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之如此?!对娊洝氛f:“你這個君子啊,不要總是貪圖安逸。恭謹對待你的本職,愛好正直的德行。神明聽到這一切,就會賜給你洪福祥瑞?!本裥摒B(yǎng)沒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沒有比無災無禍更長遠了。南方有一種鳥,名字叫“蒙鳩”,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fā)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的草,名字叫“射干”,只有四寸高,生長在高山上,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里,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不靠近,下人不穿戴。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huán)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里產生了;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到達,)它的成績來源于走個不停。(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這是因為它心思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B.“運用了比喻、夸張、擬人的修辭手法”錯誤,首聯和頷聯中沒有擬人手法。故選B。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情感能力①客思之愁。首聯用“千萬條”“楊柳”來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之愁。②寒食之哀。頷聯用夸張的手法寫出祭奠父親時的哀傷心情。③過早衰老之傷。頸聯在白發(fā)與朱顏的對比中,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傷感。④為官不快之嘆。尾聯寫詩人未感到為官的快樂,只求終老山林,過隱逸生活。(3點6分)題目要求學生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賞析詩歌情感,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仔細閱讀整首詩,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此詩是作者在為父親兄長掃墓時所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以及意欲歸隱的愿望。首聯即景言情,借楊柳千枝萬枝,喻游宦之思端緒無窮。頷聯言悼念父兄之悲苦可寨天地。頸聯換意,自畫老態(tài)。尾聯自言退意,謂與其仕宦而早亡,不若漁樵而終老。首聯即景言情。春風楊柳,正是時景。作者借其千枝萬枝,喻游宦之思端緒無窮。頷聯,情更顯豁。寒食雖然落寞,卻未必有淚;而王安石卻言“傾淚”,則必有大悲苦,指祭奠父親時的哀傷心情。頸聯、尾聯用“雪”與“朱”兩個頗具色彩的字極其生動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頭發(fā)與容顏因操勞過度而出現的未老先衰的狀況。當時王安石只有三十二歲,本該是黑發(fā)朱顏,但現在是“白發(fā)爭出”“朱顏早調”,顯然是想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感慨:自己雖然身居官位,卻絲毫沒享受到當官本該有的樂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以至于才過而立之年就華發(fā)早生、蒼顏畢現,世事實在是太艱難了?!把迸c“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fā)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17.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18.D第一處,耳目一新:聽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樣,感到很新鮮。耳聰目明: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頭腦清楚,眼光敏銳。此處是形容春天的到來給人帶來新鮮的感覺,應用“耳目一新”。第二處,升騰上來:形容氣體向上升。傳導而來:形容聲波等通過固體的傳播。此處是形容地里的聲音通過大地的傳播,應用“傳導而來”。第三處,隱隱約約: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時隱時現:一會兒隱沒,一會兒出現。根據前文“偶爾會在避風的山溝、泉旁,飄逸為白色的霧氣”,“偶爾”表明并非總是出現,而是一會兒隱沒,一會兒出現。故此處應用“時隱時現”。第四處,雞鳴犬吠:雞狗的叫聲摻雜在一起。比喻聚居在一處的人口稠密。雞犬相聞:村與村之間雞、犬的聲音互相都能聽見。指人煙稠密。此處是用來形容鄉(xiāng)村的喧鬧,應用“雞鳴犬吠”。

19.C畫波浪線的句子主要存在的語病是語序不當。一,“記得”是謂語動詞,后面所接內容為回憶,因此“早些年”應修飾“下地勞作”,共同作“記得”的賓語;二,“必須”的含義是“一定要”,多用于強調事理,此處“把鞋脫了”應是長輩要求的,“必須”應放在“要求”后。A.“早些年記得下地勞作”語序不當,此處是回憶原來的生活情境,應是“記得早些年下地勞作”。B.“早些年記得下地勞作”語序不當,此處是回憶原來的生活情境,應是“記得早些年下地勞作”;“長輩都先必須要求把鞋脫了”語序不當,正確語序應是“長輩都要求必須先把鞋脫了”。D.“長輩都先必須要求把鞋脫了”語序不當,正確語序應是“長輩都要求必須先把鞋脫了”。

20.此處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喘不動氣”使用人的情態(tài)來描寫大地,將土地看作一個活著的人,讓文章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充分表現了長輩對土地的愛惜之情。

21.B

22.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由于深淵探測技術條件的限制中國載人深潛新的深度紀錄

23.【寫作指導】

1、本材料要求寫記敘文,這是基本的文體要求,必須完成:2、拐角或瞬間要在行文中明確,哪個拐角?什么樣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