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08-壓力測定_第1頁
FI08-壓力測定_第2頁
FI08-壓力測定_第3頁
FI08-壓力測定_第4頁
FI08-壓力測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八章 流體包裹體地質(zhì)壓力計,本章主要內(nèi)容,第一節(jié)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第二節(jié) 常用的流體包裹體壓力計,三、 H2O-(NaCl)-CO2體系,一、單組分體系,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四、聯(lián)合求壓法 - 等容線交叉法,五、 H2O-CO2體系等容式計算法,室溫下位置,均一時位置,捕獲時位置,Th,Pt,Ph,Tt,為什么要測定壓力,研究得知成巖成礦的壓力成巖成礦的深度確定剝蝕深度為找礦、評價提供依據(jù)。 再則,ThTf,用P可以進(jìn)行Th校正,求形成溫度(Tt/ 或 Tf/ )。,為什么要測定壓力,地質(zhì)壓力是成巖成礦環(huán)境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也是我們進(jìn)行找礦、評價的重要參數(shù)。 以前我們

2、對地質(zhì)壓力的估計,是根據(jù): 典型的礦物壓力計;典型的礦物對;典型的蝕變組合;地層靜壓力(250atmkm);etc.來求成巖成礦的壓力的。 在地殼中,并非一定是淺處壓力就低,深處壓力就高。它還會受到構(gòu)造和地應(yīng)力的影響。,一、壓力校正:,我們在測溫(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Th)時,只考慮到溫度,而未考慮到外部的壓力(P外)問題。雖然,固體對壓力是非常的不敏感,其體積基本上是恒定的。但是,考慮到流體包裹體體積的話,這種改變我們就不能忽略而不考慮了。所以,如果要求Tf 或Tt的話,Th就要進(jìn)行壓力校正。,首先,我們來看看那些情況下不需要做壓力校正: 1、硅酸鹽包裹體不

3、需要壓力校正 ThTf 或Tt 硅酸鹽流體(巖漿)黏度大,不易受到壓力的影響; 又 實驗:在1000bar(4km深)條件下,只有20的影響。對于1000多度來說,這種誤差可以忽略。(想想你們做實驗的時候,) 硅酸鹽包裹體不需要壓力校正。,第二節(jié) 常用的流體包裹體壓力計,2、沸騰包裹體(群)不需要壓力校正 沸騰包裹體(boiling inclusion) 由于沸騰作用(即內(nèi)壓與外壓相等)時,形成的一群包裹體。它們是基本上同時形成的;氣液比不同,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連續(xù)出現(xiàn);均一狀態(tài)可不一樣;但,它們的均一溫度基本相同。這樣的包裹體(群)我們稱為。 沸騰,P內(nèi)=P外, Th = Tf ,第一節(jié)

4、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第一節(jié)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表示充填在斷裂中處于沸騰點以下的分層流體(淡水和鹽水)。由于鹽度增加或溫度降低都能引起流體密度的增高,因此上部較冷、較淡的地下水的整體密度與下部較熱、較咸的流體的密度可能相同,于是b和a中的壓力也就一致。,表示熱的流體沿著一個張開的裂隙上升,伴隨著壓力降低而發(fā)生膨脹。由于流體流出地表以前將熱量傳遞給了冷的圍巖,冷卻作用的效應(yīng)明顯大于絕熱膨脹,從而發(fā)生了結(jié)晶作用,在礦物晶體中捕獲了流體包裹體。這時包裹體中流體的溫度、成分和密度與整個流體是一樣的,因此其壓力是由相應(yīng)成分流體的密度和流體柱的高度所決定的。這時流體處于沸點以下(未發(fā)生沸騰)

5、。實際上,由于溫度向地表降低,流體柱的整體密度會高于包裹體中流體的密度。,第一節(jié)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d是c的特殊情形,包裹體中的流體壓力小于圖8.1a時的壓力。在包裹體上方裂隙中的流體發(fā)生了沸騰和汽化,這相當(dāng)于熱泉不斷噴出地表的情形。,表示整個裂隙中流體剛好處于沸騰狀態(tài),此時包裹體的形成溫度就是均一溫度,不必進(jìn)行壓力校正。因此當(dāng)用冷凍法測得包裹體流體的鹽度(成分)時,就可以根據(jù)Haas (1976)提供的NaCl-H20體系的實驗數(shù)據(jù)從相應(yīng)的沸騰曲線上求得壓力。,第一節(jié)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e表示剛性巖石中的閉合裂隙,包裹體形成時的壓力相當(dāng)于流體的靜壓力H加上由于熱液(脈)的收縮

6、而產(chǎn)生的壓力。,f是流體在斷裂作用下發(fā)生沸騰,這種沸騰是由于原有裂隙空間體積增加,壓力降低而引起的,這時所捕獲包裹體中的壓力就等于這種流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但這種情況一般很少見。在許多熱液礦床中,可能也存在著構(gòu)造作用引起原有裂隙空間體積增加的情況,但一般并末引起沸騰,而只是促使流體的遷移,如在褶皺頂部有礦體富集即由此原因引起。,第一節(jié) 不同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的流體壓力,g中巖石是塑性的,包裹體形成時的壓力為靜水壓力加靜巖壓力,即H1+ H2。,h中,包裹體的壓力為靜巖壓力或大于靜巖壓力(如果脈的側(cè)向延展小于垂深或者圍巖受區(qū)域應(yīng)力擠壓)。,一、單組份體系的壓力計算,水的等容線圖(Roedder,198

7、0),Th,Tt,Ph,Pt,一、單組份體系的壓力計算,一、單組份體系的壓力計算,下圖是CO2和CH4和等容線圖,同樣可以根據(jù)這些包裹體的均一溫度先獲得摩爾體積,再結(jié)合第三方給出的捕獲溫度來估計捕獲壓力,一、單組份體系的壓力計算,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沸騰包體直接用沸騰曲線求得形成深度(壓力) 無沸騰現(xiàn)象時,求得的是體系的最小壓力,沸騰曲線法,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先測定包裹體的冰點,以確定體系的鹽度,然后測定均一溫度,以獲得這一鹽度下NaCl溶液的密度及摩爾體積,最后根據(jù)包裹體的捕獲溫度在相應(yīng)鹽度的H20-NaCl體系等容線溫度一壓力圖解上估算出捕獲時的壓力。,2

8、. H20-NaCl低鹽度體系,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從上圖可以看出,隨著H20-NaCl體系鹽度的增加,溶液的臨界點也升高,也就是說,在一定溫度下,NaCI溶液的沸騰壓力比純水的要低;或者在一定壓力下,鹽水溶液的沸騰溫度比純水的要高。,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對于常溫下含有子礦物的高鹽度包裹體,它們在加熱時可出現(xiàn)三種均一方式,3、過飽和鹽水溶液的壓力計算方法,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1)一種是子礦物先消失,然后氣泡消失(A),包裹體A受熱時沿液相氣相一固相曲線演化如果石鹽子礦物首先在158(Ts)時熔化消失,則包裹體內(nèi)

9、形成了相當(dāng)于30wt%NaCl的飽和溶液。繼續(xù)加熱,包裹體就會沿30wt%NaCl液一氣曲線演化,直至氣泡在400時消失,均一時的壓力(最小捕獲壓力)為22.2MPa(Roedder and Bcdnar,1980),包裹體的捕獲溫度和壓力位于以A點出發(fā)的等容線上。,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2)一種是子礦物和氣泡同時消失(B),包裹體B受熱時也沿液相一氣相一固相曲線演化,在400時石鹽子礦物和氣泡同時消失,在這個溫度下的飽和NaCl溶液含有46wt% NaCl,其壓力為8.2MPa,這相當(dāng)于捕獲時的最小壓力,真正的捕獲溫度和壓力位于從B點沿著等容線上升的曲線上,可以比均一溫度對應(yīng)的

10、最小壓力高得多。,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3)子礦物晚于氣泡消失(C),包裹體C的情況比較復(fù)雜,加熱時它先沿液相一氣相一固相曲線變化,在310和6.64MPa時氣相先消失,繼續(xù)加熱,將沿圖中的點線前進(jìn),在400時子礦物消失,這時的壓力,即最小捕獲壓力大約為65MPa。包裹體真正的捕獲溫度和壓力則在從C點出發(fā)的等容線上。,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因此,利用高鹽度包裹體估算捕獲壓力,最關(guān)鍵的是確定包裹體的鹽度,再在相應(yīng)鹽度的等容線圖解(圖8.7)上根據(jù)捕獲溫度確定捕獲壓力,二、NaCl-H2O體系的壓力計算,三、H2O-(NaCl)-CO

11、2體系的壓力計算,CO2 等容線法 測定CO2- H2O 包裹體部分均一溫度(t )部分均一相態(tài),CO2 充填度(VCO2 ),三、H2O-(NaCl)-CO2體系的壓力計算,計算成礦時CO2 的密度(DCO2 ) DCO2=VCO2dCO2 式中,VCO2 為部分均一時CO2 相的充填度dCO2 為部分均一時CO2 相的密度 dCO2液=0.4683+0.001441(tc- t)+0.1318 (tc- t)1/3 dCO2氣=0.4683+0.001441(tc- t)- 0.1318(tc- t)1/3 式中,tc 為CO2 臨界溫度,31.35 ,三、H2O-(NaCl)-CO2體系

12、的壓力計算,測完全均一溫度或與其共生的H2O 包裹體的均一溫度(Th) 用DCO2 和Th查圖求P,三、H2O-(NaCl)-CO2體系的壓力計算,CO2 的P-V-T 圖解(據(jù)E.N.Amagat資料) -是CO2 的比容等值線,三、H2O-(NaCl)-CO2體系的壓力計算,CO2 的P-V-T 圖解 (據(jù)M. 烏卡洛維奇、B.B. 阿爾圖寧和G.G. 肯尼迪的資料,引自B.K. 普爾托夫的著作),2. CO2濃度法(利用三相CO2包裹體求壓力),方法與步驟 1. 在包裹體薄片中找到含液態(tài)CO2的包裹體 2. 在15時,測定包裹體中氣相(A)、液態(tài)CO2相(B)與整個包裹體的體積(D) 3

13、或在 5時,測氣相中CO2水合物的體積(C)及整個包裹體積 4. 求各比值:A/D,B/D或C/D A/D=Vg/V=2/3dg3/W2L,B/D=VLCO2/V=2/3( dCO23 -dg3)/W2L,方法與步驟 5按A/D與B/D的值求CO2的重量百分?jǐn)?shù),在右圖中求出CO2的濃度; 例: A/D=0.15 B/D=0.20 CO2Wt%=26.5,A,B,(據(jù)武內(nèi)壽久稱,1971),2. CO2濃度法(利用三相CO2包裹體求壓力),2. CO2濃度法(利用三相CO2包裹體求壓力),方法與步驟 6. 測出該包裹體的均一溫度 Th=250; 7. 在右圖中求壓力 P=1100Bar,(據(jù)武內(nèi)

14、壽久稱,1971),3. CO2摩爾分?jǐn)?shù)法,(據(jù)武內(nèi)壽久稱,1971),CO2 - H2O-體系V-X相圖 (Diamond, 2001),粗實線包裹體完全均一溫度; 細(xì)實線CO2相的均一溫度; 細(xì)虛線CO2相的體積分?jǐn)?shù),1)測CO2相的體積分?jǐn)?shù)FCO2; 2)測CO2相均一溫度Th,CO2; 3)測包裹體完全均一溫度Th; eg. FCO2 =0.75; Th,CO2= 28 (L+VL); Th= 276 4) 查表XCO2=0.46,3. CO2摩爾分?jǐn)?shù)法,5)由 Th= 276 ,XCO2=0.46, 獲 Ph= 700bar,O,3. CO2摩爾分?jǐn)?shù)法,先確定包裹體中NaCl、H2O

15、和CO2摩爾分?jǐn)?shù),并測定包裹體的完全均一溫度,再在相應(yīng)成分的P-T圖解上,在兩相一單相邊界線上找到與一溫度相對應(yīng)的點,這一點的壓力就是均一壓力,捕獲壓力是從這一點出發(fā)的等容線上任意一點,所以一旦確定了捕獲溫度,就能獲得捕獲壓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這些圖解有的是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進(jìn)行內(nèi)插法或外推法得到的,加上測定包裹體中NaCl、H2O和CO2相的摩爾分?jǐn)?shù)誤差較大,因此估算出的壓力精度大大降低了。,圖中三個包裹體A、B和C分別含60、25和11mol%的CO2,如果它們的均一溫度都是275,則包裹體A和C對應(yīng)的壓力都是57.5MPa,包裹體B均一時的壓力為100MPa,當(dāng)然這些壓力值是包裹體均一時的最

16、小捕獲壓力。,4. CO2密度法,Brown和Lamb(1989)曾提供了不同鹽度H2O-CO2-NaCl體系P-XCO2-間關(guān)系相圖。通過包裹體測溫獲得相應(yīng)的參數(shù)(完全均一溫度、PCO2或XCO2)后,在圖上就可以估算出包裹體的均一壓力,但這套圖解只適用于XC020.3和鹽度10wt%NaCl的包裹體。,四、聯(lián)合求壓法- 等容線交叉法,找到共生的H2O 包裹體和CO2包裹體 測定它們的均一溫度 求得它們的密度 在相圖上查得捕獲溫度和捕獲壓力,3. 測定CO2包裹體部分均一溫度Th,CO2, H2O溶液包裹體均一溫度Th,total; 4.根據(jù)CO2包裹體的Th,CO2求CO2密度 5. 根據(jù)H2O包裹體的Th,total求H2O等容線,1. 在樣品中找同源的H2O包裹體和CO2包裹體 2. 冷凍法確定純CO2包裹體和純H2O包裹體,CO2包裹體,H2O包裹體,四、聯(lián)合求壓法 - 等容線交叉法,(2)等容線交叉法,Tp=225 Pp=120MPa,四、聯(lián)合求壓法 - 等容線交叉法,H2O 包裹體和CO2 包裹體分別為167和15,其密度分別為0.90 和0.81 ,它們等容線的交點確定Tt =237 ,Pt=1180巴,估計捕獲壓力(Pt)和溫度(Tt)的CO2和H2O等容線相交法,Pt,Tt,Tp=237 Pp=118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