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其它相關論文-生態(tài)惡化的社會心理根源探討摘要:巢湖生態(tài)惡化的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文化根源,許多專家、學者從學術視野出發(fā)提出不少觀點和建議,每個視角都言之有理,但這些研究中,忽視“人的心理”因素對巢湖污染的影響,因而研究顯得不夠全面、科學。人們對待污染的態(tài)度根植于我們文明的深處,表象背后其實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正是這種心理決定我們的行為模式。基于此,從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角度出發(fā),結合在巢湖的調研,簡要分析生態(tài)惡化的社會心理根源。關鍵詞:巢湖污染;生態(tài)惡化;社會心理1追求自我滿足和快感的本我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意識分為意識和潛意識,潛意識包含人的原始沖動和本能,其內部以普遍存在的“力比多”為動力源,相應的人格組織是本我,它奉行“快樂的原則”而不受理智、邏輯、道德的約束,無論是意識,還是潛意識所表現出的心理,都毫不例外地在規(guī)定著巢湖周邊相關居民的行為方式,這些行為方式的表象或追求經濟效益,或追求生活享受,或心理惰性,總之在對待污染問題上,人們的行為中沒有理智、邏輯和道德可循。11“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心態(tài)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相當長時期內,地方政府的全部目標就是優(yōu)先發(fā)展經濟,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問題發(fā)生沖突時,往往忽視的是環(huán)境,表現為對巢湖周邊污染企業(yè)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所謂政府“睜著的眼睛”表現的是指政府對治理企業(yè)污染中的堅決態(tài)度,而“閉著的眼睛”是指政府為了發(fā)展經濟,對有些污染企業(yè)采取放任的態(tài)度,這樣,巢湖周邊相關監(jiān)管部門和污染企業(yè)都在研究政府的“眼睛”,揣測政府的心理,由此,膽小的部門(或領導)盯著政府“睜著的眼睛”看,對待污染的監(jiān)管力度就大,膽小的污染企業(yè)也瞪大眼睛看政府“睜著的眼”,因而自律性就強;另一方面,膽大部門(或領導)也在揣測地方政府的心理,迎合政府發(fā)展經濟的意圖,監(jiān)管只是走形式,典型的例子就是肥東縣興建的“化學工業(yè)園區(qū)”。2007年夏,當肥東縣籌辦“化工園”時,無錫正被太湖的藍藻所困擾?;@區(qū)唯一的回應措施就是把“化學工業(yè)園區(qū)”改為現在的“青年工業(yè)園區(qū)”,之后又改名為“循環(huán)經濟工業(yè)園區(qū)”,于是乎污染問題也就算解決了,至今產生污染的企業(yè)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治污措施。12惰性心理調研發(fā)現,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人們對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主要體現在人們對科學技術的依賴心理,從而產生普遍的惰性,在巢湖調查時。一位老農的話頗有意味:“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懶惰,巢湖枯水期,河灘上散放著許多鴨子、鵝和水牛,其排泄物是上好的肥料,可是周邊居民視而不見?!逼鋵?,業(yè)已養(yǎng)成的惰性心理使人們不再愿意沿襲傳統(tǒng)的耕作方式,拾糞為肥,現代科學已經為他們制造了更為簡便、高效的肥料化肥。然而,人們甚至在使用化肥時,也不愿進行精確的計算,過量的化肥最終又流入湖里,成為湖水污染的最主要來源之一,再如,數十年前還作為重要的肥料之一的“湖淀”,現在人們不再愿意收集。人們普遍存在惰性心理,濫用化肥與農藥的耕作方式使本該更加文明的現代生產方式給生態(tài)帶來了禍害。2內化傳統(tǒng)道德和觀念的超我意識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關心理部分,其對應的人格組織結構是超我,超我是人格的最上層,主要以道德原則為準繩。巢湖周邊民眾的超我就是內化的傳統(tǒng)道德和觀念,這些在人們行為中的表現是“明哲保身”和“知足常樂,麻木不仁”。21明哲保身長期以來,中國人的心理方面,存在明顯“保身無公”的傾向,缺乏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在公共行動之前,每個人都在看他人的表現,同樣的心態(tài)下認為只要有人領頭就參與,若沒人領頭,則認為都不關注。令人費解的是,當某一事務有人領頭時,人們又會想;“既然有人關注了,有我無我也沒關系”,這種心理反映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巢湖污染日益加重,且周邊居民對污染也滿腹牢騷。但無一例外地表現出驚人的忍耐力和克制力,其實了解人們“明哲保身”的社會心理。也就不難理解人們的社會行為。22知足常樂,麻木不仁建立在血緣關系上而不是理性社會基礎之上的傳統(tǒng)文化,其影響至今存在,中國人只在乎直系親屬的福祉,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這種道德觀勢必導致自私、冷漠,并且已經導致為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巢湖周邊居民對待巢湖生態(tài)狀況惡化的態(tài)度就表現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合肥市義城鎮(zhèn)西施口村,一度成為“癌癥村”。即使在癌癥發(fā)病率高的情況下,人們只是各自尋找規(guī)避途徑,有的家族從上海買來多臺昂貴的凈水機,當他們的家族都吃上干凈水時,便不再關心周邊環(huán)境和村民,其實在人們的內心深處都在想:等到水污染、生態(tài)惡化得不可收拾時,自然會有人出面解決。3實現個人價值和滿足的自我前意識是位于潛意識和意識之間,其作用是將人的原始欲望壓迫于意識之下,并能找回在潛意識中的一部分,其對應的人格組織結構是自我,它遵循“現實原則”,將“快樂原則”現實化,以此調整與外部世界的關系,達到真理能滿足需要的作用。巢湖周邊百姓也是遵行這種現實性,表現如下;31能力弱勢與被動性能力是所控制的資源的多少并能夠運用這些資源的力量,但是巢湖周邊居民由于自身的素質、生產的方式、缺乏主體意識、處理與自然關系的能力和受教育水平偏低、思想觀念保守、經營管理素質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致使自己的能力呈現弱勢,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只有尋找“弱者的武器”消極被動,加之中國的文化中雖有“未雨綢纓”等應對自然之道,但是在本我與超我之間,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之下更多的是消極被動。對待自然的消極被動必然會體現在人們對待自然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上,我們在對巢湖周邊居民調查中發(fā)現,環(huán)境污染不到非治不可的時候,人們都可以忍耐,居住在合肥南淝河沿岸及人湖口的東、西施口村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就一直受到南淝河污染的困擾,沿岸的莊稼產量降低,品質下降,然而,他們面對的是整個流域的生活污染和企業(yè)污染,由此必然處于弱勢地位,目前他們還處于自救,或者說處于一種放任的狀態(tài)。32政府主管與依賴性長期以來。一方面,政府包攬了許多事務,久而久之就挫傷了人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個人主動性發(fā)揮時,往往要付出的成本太高。由此,便形成了依賴政府的思維定勢和習慣的行為模式等待政府采取措施。在巢湖調查中,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政府不治理污染,我們老百姓有什么辦法?人們的依賴心理由此可見一斑。4結語通過對巢湖周邊居民調查,發(fā)現人們對巢湖生態(tài)惡化大多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傳統(tǒng)文化內化成的社會心理,而社會心理必然產生一定的社會行為,社會行為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巢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云南省保山一中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船舶制造信息化研究-洞察闡釋
-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化復習策略研究
-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第一中學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2025屆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學化學高一下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案例分析與整改措施研究
- 商業(yè)地產開發(fā)與運營管理研究
- 胸壁結締組織腫瘤護理
- 腎動脈狹窄的護理查房
- 皮克病性癡呆護理課件
- 綠山墻的安妮-練習答案(完整版)資料
- IBM AIX認證試題及答案
- 2022年小學美術教師進城(選調)招聘考試模擬試題(共五套)
- 貴陽小升初分班全真模擬測A卷
- WS/T 512-2016醫(yī)療機構環(huán)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guī)范
- GB/T 77-2007內六角平端緊定螺釘
- GB/T 5330.1-2012工業(yè)用金屬絲篩網和金屬絲編織網網孔尺寸與金屬絲直徑組合選擇指南第1部分:通則
- GB/T 3672.1-2002橡膠制品的公差第1部分:尺寸公差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 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匯編
- 參考手冊-ondemand3dapp操作手冊中文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