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2018-2019學年高二歷史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含解析)說明:本卷由客觀題和主觀題組成,滿分100分??荚嚂r間50分鐘。一、選擇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天命先王的“威儀”是國家與社會的行為準則,而春秋后期,貴族社會從人倫之外尋找社會的合理法則,“禮”被特別強調,并作為維護社會制度的有效手段。這一變化A. 成因是家國一體局面的形成B. 體現了中央集權加強的趨勢C. 說明文化革新早于社會變遷D. 與宗法體系面臨沖擊有關【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時,實行分封宗法制度,天子以其大宗權威統(tǒng)治諸侯,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動搖,周天子大宗權威受到挑戰(zhàn),傳統(tǒng)宗法體系受到沖擊,貴族試圖以“禮”作為社會法則恢復社會傳統(tǒng)秩序,故D項正確。A項,西周初年,分封宗法制度的實行構成了西周家國同構的特征,而材料反映的是周代傳統(tǒng)統(tǒng)治秩序受到破壞,故排除。材料反映了周朝統(tǒng)治危機加深,而非中央集權的加強,故排除。C項材料未體現文化革新與社會變遷的關系,排除。2.清史稿職官志一載:“世祖親政,日至票本房,大學士司票擬,意任隆密??滴鯐r,改內閣,分其職設翰林院。雍正時,復分其職設軍機處而軍國機要綜歸內閣,猶為重寄。至本章歸內閣,大政由樞臣承旨,權任漸輕矣。”由此可知A. 清初開始設立內閣制B. 翰林院成為中樞權力機關C. 軍機處逐步取代內閣D. 內閣職權變化折射皇權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改內閣,分其職設”“復分其職設”可知內閣職權的變化折射出皇權的加強,故選D項;明朝開始設立內閣制,而不是清朝開始設立內閣,排除A項;明太祖廢棄了宰相制,設六部直屬皇帝,內閣只是皇帝的侍從咨詢機構,本身并無決策權,而翰林院來自于“改內閣,分其職設翰林院”,排除B項;取代內閣與材料中“至本章歸內閣”不符,排除C項。3.古羅馬實行嫁妝婚姻制。帝國建立以前,法律規(guī)定:“除了約還嫁妝以外,婚姻存續(xù)期間妻子對嫁妝沒有任何權利。”民法大全規(guī)定:“嫁妝無論有無約定,也不管是誰認定,婚姻關系解除時,除因妻子的過失外,都應歸還給妻子?!庇纱丝芍狝. 關注婦女是羅馬公民法的立法原則B. 羅馬法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C. 女性獲得了與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D. 羅馬法仍摻雜著原始的習慣法【答案】B【解析】【詳解】依據材料中“除了約還嫁妝以外,婚姻存續(xù)期間妻子對嫁妝沒有任何權利”“嫁妝無論有無約定,也不管是誰認定,婚姻關系解除時,除因妻子的過失外,都應歸還給妻子”可知,羅馬帝國前后實行嫁妝婚姻制的不同,說明了羅馬法適應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故答案為B項。A項,在古代羅馬婦女沒有公民權,排除;C項,在古代羅馬婦女沒有公民權,女性不可能獲得了與男子平等的社會地位,排除;D項,羅馬法中摻雜著原始的習慣法的表述材料不能體現,排除。4.有人評價19世紀某畫家的畫作,認為它是“對美與真實的否定”。有人挖苦說:“毛坯的糊墻紙也比它完整!”也有人說這位畫家“在意的不是局部細節(jié)的真實和完善,而是變動不拘的光色和由此產生的氛圍”。下列美術作品的風格與評價相吻合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材料“變動不居的光色和由此產生的氛圍”,體現的是印象派。A是浪漫主義,排除;B是印象派名作,故選B;C是徐悲鴻的畫作,體系那了傳統(tǒng)繪畫與西洋畫的結合,排除C;D是現代主義繪畫,排除D。點睛:本題要求對不同繪畫風格的有基本判定,然后記住常見名畫的派別,這樣就容易得出答案。5. 長久以來在中國社會形成的“貴華夏”“賤夷狄”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樊籬開始被沖破,一些先進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開始以一種新的跟光審視世界。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A. 知識界出現了經世致用的呼聲B. 鴉片戰(zhàn)爭中中國的失敗激發(fā)了國人的愛國心C. 一些有識之士開啟了學習西方的思潮D. 強國御侮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社會主流思想的演變。“新的眼光”是針對“貴華夏”“賤夷狄”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而言的,因此“新”應是指改變“賤夷狄”的觀念,關注西方的思想文化。答案為C。6.中國近代有學者提到:在生物界里,開放的“四達之地”的物種,有較強的競爭力,而與世隔絕的“孤懸島國”的物種,一旦有“外種闖入,新竟更起,往往年月以后,舊種漸湮,新種迭盛。此自舟車大通之后,所特見屢見不一見者也?!边@一觀念產生的社會影響是A. 推動了日本明治維新的興起B(yǎng). 沖擊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 宣傳了君主立憲的政體模式D. 帶動了民主革命意識的傳播【答案】B【解析】材料與“日本明治維新”“君主立憲的政體模式”“民主革命意識”無關,排除ACD;“開放的四達之地的物種,有較強的競爭力”表明學者認為外來的物種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沖擊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故B正確。【名師點睛】抓住材料的主旨是解題關鍵,材料意為外來的物種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能夠戰(zhàn)勝舊物種。7.魏源與賀長齡于道光初年輯皇朝經世文編,全書120卷中,禮政(記述傳統(tǒng)治國思想)占16卷;光緒十四年葛士凌輯續(xù)編,全書120卷中,禮政僅占12卷。這一變化反映了清末A. 儒家思想已經失去主流地位B. 西方加快了對中國的文化侵略C. 民主思想成為人們關注焦點D. 人們的思想觀念逐漸發(fā)生變化【答案】D【解析】【詳解】從材料“道光初年禮政(記述傳統(tǒng)治國思想)占16卷;光緒十四年禮政僅占12卷”中可以看出,傳統(tǒng)治國思想所占比例下降,這反映了清末人們思想觀念的逐漸變化,故D項正確;清朝儒家思想占據統(tǒng)治地位,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出西方文化的影響,故B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傳統(tǒng)治國觀念的減少,沒有體現出民主思想,故C項排除。8. “希臘文化昉(起始)于周初,有瞽(盲人)者賀梅爾擅絕世之才,歌詠諸邦戰(zhàn)跡,至周末時,性理之學大興,分門別類,列為百家,交相論說,漸入虛無。惟索格底、布拉多、額里斯多三人有圣賢之目?!本熗酿^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的這一論述A. 旨在說明東西方文化同出一源B. 本質上表達了其西方文化優(yōu)越論的立場C. 突出了智者運動在西方文化史上的精神價值D. 試圖化解東西方的認知心理障礙,傳播西學【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材料觀點認為,西學興起于周初,到周末時期西學漸入虛無,只有索格底、布拉多、額里斯多三人有圣賢之目。故A說法錯誤,B項材料中無從體現,材料中沒有體現智者運動,故C排除。故選D??键c: 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務運動西學的傳播9. 1865年,擔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在局外旁觀論中說道:“通經原為致用,而今之士人,書籍非不熟讀,詩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應曉之事,問之輒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這段話A. 嘲笑清朝官員愚昧無知B. 干涉中國內政,推行奴化教育C. 指出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D. 認為中國必須推行政治改革【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從題干中“之出仕,而于人之應曉之事,問之輒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的信息可以看出赫德認為中國的教育沒有培養(yǎng)出真正的經邦濟世的人才,說明中國傳統(tǒng)教育存在弊端,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赫德10.1960年蘇聯科學院成立非洲學研究所,又成立人民友誼大學,幫助亞非拉國家培養(yǎng)建設干部。1960年,日本外務省將加強對非交往作為當年外交的一大課題,并準備在未來兩年內集中力量擴大對非貿易。1961年美國肯尼迪政府正式提出“新非洲”政策,開始大幅增加對非援助。這說明A. 非洲歷史文化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B. 非洲在美蘇全球爭奪中居首要地位C. 冷戰(zhàn)大背景下的大國援非活動升級D. 非洲獨立國家增加改變了世界格局【答案】C【解析】【詳解】蘇聯、日本和美國均加強與非洲的聯系、增加對非援助,是由于當時的冷戰(zhàn)背景下美蘇雙方及各自陣營爭取非洲的需要,說明在冷戰(zhàn)大背景下,大國援非活動逐步升級。故答案為C項。材料沒有反映非洲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排除A項;美蘇爭奪中居首要地位的是歐洲,排除B項;當時世界處于兩極格局,沒有發(fā)生改變,排除D項。11.下表為19782008年中國三大產業(yè)比例變動圖,據此可知,中國A. 經濟結構逐漸趨向合理B. 技術更新速度制約了農業(yè)發(fā)展C. 城市企業(yè)普遍活力不足D.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步伐放緩【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圖表可知,改革開放后我國第一產業(yè)比重下降,第二產業(yè)比重相對平衡,第三產業(yè)比重不斷上升,結合所學可知,我國打破計劃經濟體制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生產力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產業(yè)結構日趨合理,故A項正確。B項,圖表信息并未體現農業(yè)產量降低,經濟發(fā)展落后,故排除。C項表述與我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后企業(yè)經營自主權擴大、活力增強的史實不符合,故排除。D項,產業(yè)結構的變化正是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成果,不能證明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步伐放緩,故排除。12.1924年國民黨“一大”發(fā)表的宣言,雖重申了孫中山的直接民權說,但明確表示了否定“天賦人權”的平等自由說,強調“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凡賣國罔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及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這表明在當時的國民黨看來A. 西方的天賦人權說不適合中國B. 孫中山的直接民權說更為先進C. 反帝反軍閥是給予民權的前提D. 民族危機依舊影響民主的實現【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中否定天賦人權,強調反對帝國主義的人及團體才享有一切自由權利;這表明反帝反軍閥是給予民權的前提,故選C。A、B兩項說法與材料不符;D項與材料內容無關??键c:20世紀中國重大理論成果孫中山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理解二、材料閱讀題(有3小題,共52分)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朝至遲在北宋仁宗之后,民間善訟之風即初露端倪。民間“好訟”之風的興起,使得一種專門教人打官司的學問與職業(yè)應運而生,這就是“訟學”與“訟師”。在宋代統(tǒng)治者中,雖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懾力量來鉗制百姓的思想和行為,并非是讓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訟師始終處于地下活動,始終是官府打壓的對象。他們游離于官方的體制之外,同時也不見容于士大夫階層。種種跡象表明,宋代也許給當時的訟師提供了一個轉變?yōu)槭芄俑兔耖g都認可的“身份轉型”即由訟師變?yōu)榫哂姓斝?、合法性的律師的機會。但是,這一轉型終究未能完成。材料二 在13世紀以前的英國,開始有了法律專家,他們有償為訴訟當事人在王室法院和其他地方提供服務。亨利二世時期(11541189)英國的法律制度開始重大變革,這些變革及其延續(xù)以及亨利的后繼者們的更為深入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利于英國專業(yè)律師的出現及其人數增加的環(huán)境。到13世紀末,一個專業(yè)的教會律師群體產生了。在一味打壓或者放任自流之間,英王政府最終選擇了一條中間路線:將律師納入到法制的軌道,對其在職業(yè)道德方面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對其人數予以限制,對其不當行為加以規(guī)范,等等。正是這種“中間路線”的選擇,使得英國早期的律師得以存活下來。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郭義貴訟師與律師基于12至13世紀的中英兩國之間的一種比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訟師未能完成向律師轉型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2至13世紀英國律師產生和發(fā)展的特點并簡析其作用。【答案】(1)原因:在專制集權制度下,古代中國法律主要為皇權而非為國民服務;訟師受官府打壓,發(fā)展空間受限;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影響,重視道德修養(yǎng),缺乏法律意識;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2)特點:以法律專家的身份出現;隨著法律制度的改革逐漸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得到官方認可并受到政府規(guī)范。意義:推動了英國司法制度的近代化;有利于英國民主法治社會的建立;有利于調解社會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窘馕觥俊驹斀狻勘绢}考查宋代訟師未能完成向律師轉型的原因、12至13世紀英國律師產生和發(fā)展的特點及其作用,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聯系所學有關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1)宋代訟師未能完成向律師轉型的原因,可以根據材料中的“在宋代統(tǒng)治者中,雖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懾力量來鉗制百姓的思想和行為,并非是讓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訟師始終處于地下活動,始終是官府打壓的對象”“他們游離于官方的體制之外,同時也不見容于士大夫階層”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的結論,并聯系所學當時的社會狀況,從儒家思想和小農經濟的影響來回答。(2)12至13世紀英國律師產生和發(fā)展的特點,可以根據材料中的“到13世紀末,一個專業(yè)的教會律師群體產生了”“將律師納入到法制的軌道,對其在職業(yè)道德方面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對其人數予以限制,對其不當行為加以規(guī)范”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作用應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從對英國司法制度、民主法治社會和社會秩序等方面的影響來回答。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國現代化運動源于中國秀異分子(引者注:包括開明士大夫階層、新型知識分子集團、廣大民眾)的雪恥圖強的意識,源于追求國家的“權力”與“財富”。而要雪恥圖強,乃在使“中國之為中國”有可能,亦即維持中國之“認同”,主要是指“傳統(tǒng)”在中國現代化中之“正面”或“負面”功能;而要追求“權力”與“財富”,則要使“中國之為中國者”有所“變革”。近代以來,中國秀異分子自覺不自覺地環(huán)繞“認同”與“變革”這兩個觀念。每人所賦予“認同”與“變革”在現代化過程中的分量是不同的,這就多少影響、規(guī)約了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型態(tài)。摘編自羅榮渠、牛大勇中國現代化歷程的探索運用材料中所述的現代化理論,選取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或現象,加以論述。論述要求:簡析背景,概述內容,運用材料中所述的現代化理論進行評價?!敬鸢浮浚?2分)評分標準:一等:(1)選取歷史事件或現象典型;(2)論述步驟完整,現代化理論運用合理:(3)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晰。(912分)二等:(1)選取歷史事件或現象合理;(2)論述步驟基本完整,現代化理論運用基本合理;(3)論證較完整,表述較清楚。(48分)三等:(1)選取歷史事件或現象不夠妥當;(2)論述步驟欠完整,現代化理論運用欠合理;(3)論證欠說服力,表述不清楚。(3分或以下)示例:以洋務運動為例。兩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內憂外患日益嚴重。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中央與地方的一些開明官員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掀起了一場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洋務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興辦軍事工業(yè)、創(chuàng)辦新式民用工業(yè)、創(chuàng)建近代海軍、舉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設立近代外交機構等。洋務派堅持“中體西用”思想,“認同”傳統(tǒng)政治經濟制度,力求“變革”軍事與技術以鞏固傳統(tǒng)制度。洋務派追求國家富強,其改革開啟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大門,具有進步意義;但由于他們固守舊制度(“認同”大于“變革”),使早期現代化止于“器物”層面,這給后人留下深刻教訓【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近代以來,中國優(yōu)秀分子自覺不自覺地環(huán)繞“認同”與“變革”這兩個觀念。每人所賦予“認同”與“變革”在現代化過程中的分量是不同的,這就多少影響、規(guī)約了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型態(tài)。在做題中主要是要抓住“認同”與“變革”,可以選擇其中一個進行論述即可??键c: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近代化開端洋務運動15.【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后,面對中西懸差的現實,郭嵩燾認為正視中國與西洋關系的新格局,承認并接受這種新的中西關系,在此基礎上探求外交上的自處之道。曾紀澤對西洋文明有著和郭嵩燾一樣的態(tài)度,他認為“中國不能閉門而不納,束手而不問。”在新的中西關系下,提出了“酌情據理”的外交對策。但是,郭嵩燾與曾紀澤的外交思想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寧波余姚市公益性崗位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南平市第二醫(yī)院招聘筆試真題
- 有效的內容營銷策略計劃
- 戰(zhàn)略創(chuàng)新與風險管理考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的法律理論與試題及答案分析
- 2025年法學概論考試的法律語境變化與試題及答案
- 基于云端的AI服務架構設計試題及答案
- 2025法學概論考試高分秘籍及試題答案
- 2025屆吉林省大安市第三中學八下數學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廣州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傾向性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典型例題第五單元分數的加法和減法·單元復習篇(原卷版+解析)
- 技術文件核查審核和審批制度
- 口腔科新冠防控培訓課件
- 甘肅省歷年中考作文題(2003-2024)
- 2025年安徽安慶市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遠海運考試題及答案
- 《在校不做顯眼包》文明禮儀班會演講稿
- 鋼軌探傷培訓
- 轉正答辯流程
- 共享加盟合同范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