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5 一定濃度溶液的配置一、選擇題1.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形成溶液的溶質都是固態(tài)物質B.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大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wěn)定性D.所有物質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熱量2.用食鹽和蒸餾水配制500g5%生理鹽水,正確的操作步驟的是 A.計算、稱量、溶解、量取B.計算、稱量、量取、溶解C.稱量、量取、計算、溶解D.稱量、計算、量取、溶解3. 右圖是固體物質a、b、c的溶解度曲線圖根據(jù)此曲線圖,下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是abcB.t2時,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C.t2時,將40gc物質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不飽和的D.t2時,欲使c物質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梢圆捎蒙邷囟鹊姆届?.配制20%的氯化鈉溶液時,不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的是( ) A.氯化鈉晶體不純B.轉移已配好的溶液時,有少量液體濺出C.用量筒取水時仰視讀數(shù)D.燒杯用蒸餾水潤洗后再配制溶液5.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將t2時甲、乙飽和溶液降溫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C.t2時,等質量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劑的質量甲乙D.將t1時甲、乙飽和溶液升溫的t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6. 下列化學實驗中能達到預期實驗結果的是( ) A.借助托盤天平和其他手段測定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為36.25%B.用pH試紙測定某未知溶液的pH為5.5C.20時,配制2%的氫氧化鈣溶液D.將100g 10%的稀鹽酸加熱蒸發(fā)掉50g水,使得稀鹽酸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成20%7.下圖表示的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b兩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都很小C.在t時,a、b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D.當b中含少量a時,可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8.甲、乙、丙三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見表: 0306090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升高溫度可使丙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築.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為甲乙丙C.甲、乙飽和溶液從60降為30,析出晶體甲乙D.大于3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甲乙丙9.將100g98%的濃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A.9.8%B.10.0%C.10.9%D.11.1%10.25時,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不同質量的KCl固體,充分溶解 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約為( ) A.26%B.29%C.35%D.40%二、填空題 11. 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 A將甲、乙的飽和溶液從t2分別降溫到t1,析出晶體的質量甲一定大于乙Bt1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Ct2時將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飽和溶液D將M點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_12.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探究Ca(OH)2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實驗(1)向U形管中注入新配制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用酒精燈對U形管的右側加熱,左管無明顯變化,而右管中明顯出現(xiàn)_ , 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_(填“結晶”或“蒸餾”),此時右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填“增加”、“減小”或“不變”);停止加熱冷卻至常溫,能觀察到右管中的_消失,通過對比有效地證實了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_的事實(2)上述U形管若敞口長期放置,澄清的石灰水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白膜,試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 13.在餐桌上,當發(fā)現(xiàn)湯很淡時,通常的做法是_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變的是_ (請?zhí)钕铝羞x項中的字母,下同),一定變大的是_A水的質量 B湯的質量 C湯中鹽的質量 D湯中鹽的質量分數(shù) 14. NaOH、Na2CO3、NaCl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表1 NaOH、Na2CO3、NaCl分別在水中的溶解度(S/g)t/NaOHNa2CO3NaCl0427.135.7105112.235.82010921.836.03011939.736.3表2 常溫下,NaOH、Na2CO3、NaCl分別在乙醇中的溶解度(S/g)NaOHNa2CO3NaCl17.30.010.1根據(jù)表1和表2提供的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_(填“增大”或“減小”);(2)20時,飽和食鹽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_(計算結果精確到0.1%);(3)為證明CO2能與NaOH發(fā)生反應,小明同學將CO2通入飽和NaOH的乙醇溶液中請推測該實驗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_ , 推測依據(jù)是_ 15. 水在生活、生產和化學實驗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水的凈化向渾濁的天然水中加入明礬,靜置一段時間后,取上層液體過濾,得到略帶顏色的液體實驗中加入明礬的作用是_,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_(填儀器名稱),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2)水的組成用如圖1實驗裝置可以證明水的組成,檢驗a處氣體的方法是_(3)水的用途水是常用的溶劑如圖2為甲、乙、丙三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t1,若將4.0g甲物質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g溶液若固體乙中混有少量固體甲,提純乙的方法是:溶解、_過濾將t2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丙溶液為_(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6.如圖表示一瓶氯化鋅溶液,該溶液由5g固體放入45g水中配制而成(1)請寫出右圖標簽上的內容_;(2)從微觀角度看,該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填化學符號)17.小強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如右圖所示),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他觀察到小試管內有晶體析出(1)下述是小強對這種現(xiàn)象解釋的部分內容,請你幫他把其余的解釋內容續(xù)寫完整:濃硫酸具有吸水性,_(2)若實驗前后溫度不變,則實驗后的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飽和硝酸鉀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3)硝酸鉀溶液中存在的溶質粒子是_(寫粒子符號)(4)硝酸鉀常用作化肥,其所屬化肥種類是_三、實驗探究題 18.某化學小組為測定一瓶失去標簽的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分成甲、乙兩組,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定 實驗設計:甲組:取純凈碳酸鈣粉末5g于燒杯中,加入20g該鹽酸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得剩余固體3g乙組:取純凈碳酸鈣粉末5g于錐形瓶中,將20g該鹽酸溶液加入分液漏斗,利用測定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20、標準大氣壓)計算鹽酸濃度裝置示意圖如圖:數(shù)據(jù)處理: (1)請利用甲組數(shù)據(jù)計算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寫出計算過程) (2)乙組計算結果略小于甲組經過多次實驗仍得到相同結果(忽略量筒引起的誤差),可能的原因是_ 19.兩化學興趣小組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假定:石灰石樣品中除碳酸鈣外,其余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也不溶于水;且為了反應充分,盡可能的將石灰石樣品粉碎)不同的小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但是他們都成功的測定了所取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 (1)【第一組】稱取mg樣品放入燒杯;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體時,過濾、洗滌、干燥后稱量剩余固體質量為ng;根據(jù)剩余固體的質量求出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_(用m、n的代數(shù)式表示) (2)【第二組】稱取6g樣品:按規(guī)范操作,用托盤天平稱取6g樣品時,若指針略向左偏轉,要使指針居中的恰當操作是:_;把稱取好的樣品放入燒杯中(燒杯質量為10g) 將50g稀鹽酸分5次加入,每次加入稀鹽酸后,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攪拌的目的是_,然后對燒杯(包括溶液和殘余固體)進行了稱量,記錄如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鹽酸的總質量(g)1020304050燒杯和藥品總質量(g)25.5635.1244.6854.2464.24(3)分析上表數(shù)據(jù),求樣品完全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多少克? 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并按照計算題的正確格式答題)該稀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答題要求同上)最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多少克? 四、綜合題 20.根據(jù)表中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溫度 溶解度 物質020406080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么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yè)。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書,最初出現(xiàn)的“先生”一詞也并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磥?,“先生”之本源含義在于禮貌和尊稱,并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于禮記?曲禮,有“從于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110169NaCl (1)隨溫度升高, 溶解度的變化趨勢是_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 (2)根據(jù)上表推斷硝酸鉀與氯化鈉溶解度相等時的溫度范圍是_。 (3)取 、NaCl兩種固體各36g分別放入 時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 時存在如圖1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燒杯b中溶解的物質是_;燒杯a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_ 結果精確到 ,若要使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_。(4)如圖2所示,若向燒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銨固體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 21.室溫下,將甲、乙、丙三種固體分別溶于兩支試管和一個燒杯的水中,現(xiàn)象如圖1所示,甲、丙固體有剩余,乙固體全部溶解升溫到80時,發(fā)現(xiàn)甲固體全部溶解,乙固體析出,丙固體沒有明顯變化(1)室溫時,_(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應用_法提純 (3)圖2中能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_(填“a”、“b”或“c”) (4)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水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 (5)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等質量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所得甲、乙、丙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小關系_(用甲、乙、丙表示) (6)若用質量分數(shù)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質量分數(shù)為2%的甲溶液,需加水_g;主要實驗步驟為計算、_、混勻 22.20時,分別向盛有10g水的A、B兩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的甲、乙兩種固體,充分溶解后,觀察到如圖1所示現(xiàn)象,圖2表示的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1)20時,_(填“A”或“B”)試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2)圖2中_(填“M”或“N”),表示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3)要使B試管中剩余的固體繼續(xù)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_(答一種方法即可) (4)將20時M的飽和溶液降溫到10(假設水不蒸發(fā)),其溶質質量分數(shù)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1.【答案】C 【解析】 :A、形成溶液的溶質可以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不都是固態(tài)物質,故錯; B、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無法比較大小,只能說在一定溫度下,同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故錯;C、溶液是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故對;D、有些物質溶于水吸熱,如硝酸銨,有些物質溶于水放熱,如氫氧化鈉、氧化鈣等,故錯家庭是幼兒語言活動的重要環(huán)境,為了與家長配合做好幼兒閱讀訓練工作,孩子一入園就召開家長會,給家長提出早期抓好幼兒閱讀的要求。我把幼兒在園里的閱讀活動及閱讀情況及時傳遞給家長,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長朗誦兒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長共同配合,一道訓練,幼兒的閱讀能力提高很快。答案:C【分析】根據(jù)溶液的概念、特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轉化進行分析解答;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穩(wěn)定性2.【答案】B 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庇谑强矗卧獣r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里的先生則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后,教師與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解析】 A、計算、稱量、溶解、量取,溶解應在量取水與所稱量氯化鈉混合后的操作步驟;故A不正確;B、計算、稱量、量取、溶解,操作步驟符合計算-稱量-溶解的操作過程;故B正確;C、稱量、量取、計算、溶解,只有先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所稱取、量取所需要物質的量,因此計算應放在稱量、量出操作前完成;故C不正確;D、稱量、計算、量取、溶解,先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所稱取、量取所需要物質的量,因此計算應放在稱量、量出操作前完成;故D不正確;故選B【分析】根據(jù)使用固體溶質配制溶液需要經過計算-稱量-溶解的過程,判斷用食鹽和蒸餾水配制500g5%生理鹽水的正確操作步驟使用固體物質配制溶液的操作過程為計算-稱量-溶解,其中稱量為先使用天平稱取固體物質的質量,然后使用量筒量取水的體積3.【答案】B 【解析】 :A、根據(jù)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1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cba,故A錯誤; B、由于在t2時,a和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說明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即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B正確;C、由于在t2時,c的溶解度小于40g,因此將40gc加入到100g水中,c不會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飽和溶液,故C錯誤;D、由于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因此若使它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瑧扇〗禍鼗蛟黾尤軇┑姆椒?,故D錯誤;故選B【分析】根據(jù)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從而可以比較出其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可以判斷形成的溶液是否飽和,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可以判斷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間的轉化方法等宋以后,京師所設小學館和武學堂中的教師稱謂皆稱之為“教諭”。至元明清之縣學一律循之不變。明朝入選翰林院的進士之師稱“教習”。到清末,學堂興起,各科教師仍沿用“教習”一稱。其實“教諭”在明清時還有學官一意,即主管縣一級的教育生員。而相應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員者則謂“教授”和“學正”。“教授”“學正”和“教諭”的副手一律稱“訓導”。于民間,特別是漢代以后,對于在“?!被颉皩W”中傳授經學者也稱為“經師”。在一些特定的講學場合,比如書院、皇室,也稱教師為“院長、西席、講席”等。4.【答案】B 【解析】 A、氯化鈉晶體不純,意味著其中氯化鈉質量偏少,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故A答案錯誤B、溶液已經配好,溶液具有均一性,質量分數(shù)不在變化,轉移時液體濺出,不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故B答案正確C、用量筒取水時仰視刻度,取的水會偏多,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故C答案錯誤D、燒杯用水潤洗后,里面會沾有水,這樣相當于溶劑多了,故會引起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偏小,故D答案錯誤故選B【分析】該題考查了學生在配制溶液時常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警示學生操作不當會造成的一些后果,能讓學生引起重視,能培養(yǎng)學生實驗時的嚴謹態(tài)度5.【答案】D 【解析】 :A、在同一溫度下比較物質的溶解度,錯誤; B、將t2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降溫到t1,析出甲的質量大,錯誤;C、t2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等質量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劑的質量甲乙,錯誤;D、將t1時甲、乙飽和溶液升溫到t2,溶液的組成不變,故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正確;故選D【分析】根據(jù)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6.【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用計算的方法測定質量分數(shù),可以根據(jù)計算的結果按照要求保留相應位數(shù)的小數(shù),故選項實驗能達到預期目的; B、pH試紙上的標準比色卡上的數(shù)字只有整數(shù),即使用pH試紙所測得的溶液酸堿度為整數(shù),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C、氫氧化鈣為微溶性物質,意味著20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在0.01g1g之間,最大的質量分數(shù)= 100%1%,選項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D、鹽酸加熱蒸發(fā)水時隨著水分的蒸發(fā)會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所以溶質質量分數(shù)會小于20%,故選項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故選:A【分析】A、根據(jù)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方法分析;B、根據(jù)用pH試紙的注意事項分析;C、根據(jù)氫氧化鈣的溶解性分析;D、依據(jù)鹽酸加熱會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分析7.【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jù)兩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判斷溶液是否飽和、判斷在tC時,a、b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可以確定a、b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進而確定結晶析出的方法【解答】A、由于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時,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故錯;B、a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故錯;C、在t時,a、b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相交,故a、b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對D、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故提純b時可采用蒸發(fā)結晶的方法故錯故選C【點評】主要考查了對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體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從圖中信息可知,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變大,溫度升高會使丙的溶解能力變小,故升高溫度不能使丙的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此項錯誤; B、比較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順序須指明溫度,此項沒有說明溫度,故此項錯誤;C、沒有指明飽和溶液的質量,甲、乙飽和溶液從60降為30,所以不能比較析出晶體的質量,故此項錯誤;D、從圖中信息可知,大于3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甲乙丙,所以大于3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shù)甲乙丙,此項正確故選D【分析】A、根據(jù)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情況分析;B、描述溶解度必須指明溫度;C、根據(jù)沒有指明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析;D、根據(jù)相同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越大,其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越大進行解答9.【答案】A 【解析】【解答】將100g98%的濃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故答案為:A?!痉治觥扛鶕?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分析。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25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質量約為35g,因此燒杯不飽和,燒杯是飽和溶液,并且燒杯底部有固體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26%; 故選A【分析】根據(jù)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25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KCl質量約為35g,因此燒杯不飽和,燒杯是飽和溶液,并且燒杯底部有固體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26%二、填空題11.【答案】B;降低溫度 【解析】【解答】解:A、t2時,甲、乙飽和溶液的質量不能確定,所以降低溫度后,析出晶體的質量也不能確定,故A錯誤; B、t1時,甲、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故B正確;C、t2時,甲物質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將40g加溶于100g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故C錯誤;D、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所以將M點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溫度,故D正確故答案為:B,降低溫度【分析】根據(jù)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大小,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12.【答案】溶液變渾濁;結晶;減小;白色固體;升高而減小;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答】(1)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熱時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氫氧化鈣固體,溶液變渾濁,這種現(xiàn)象稱為結晶,此時右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減?。煌V辜訜崂鋮s至常溫,能觀察到右管中的白色固體消失,通過對比有效地證實了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事實;(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為:(1)溶液變渾濁,結晶,減?。话咨腆w,升高而減?。唬?)Ca(OH)2+CO2=CaCO3+H2O【分析】(1)根據(jù)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進行分析;(2)根據(jù)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進行分析13.【答案】加食鹽;A;BCD 【解析】【解答】在餐桌上,當發(fā)現(xiàn)湯很淡時,通常的做法是加食鹽;這個過程中水的質量一定不變;湯的質量、湯中鹽的質量一定變大;因為溶質質量增大,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公式可知,湯中鹽的質量分數(shù)一定變大故填:加食鹽;A;BCD【分析】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100%14.【答案】增大;26.5%;溶液變渾濁;碳酸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解析】【解答】(1)據(jù)表格可以看出,氫氧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2)20時,氯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為36.0g,故飽和食鹽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故填:26.5%;(3)碳酸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生成碳酸鈉會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故填:溶液變渾濁,碳酸鈉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分析】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據(jù)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氫氧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根據(jù)溶質質量分數(shù)=, 計算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根據(jù)碳酸鈉在乙醇中不易溶解解答即可15.【答案】促進了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漏斗;引流;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12;蒸發(fā)結晶;不飽和;不變 【解析】【解答】(1)加入明礬促進了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為完成過濾操作,需要使用的儀器和用品有帶鐵圈的鐵架臺、漏斗、玻璃棒、燒杯,該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促進了水中懸浮雜質的沉降;漏斗;引流;(2)由裝置可知,該裝置是電解水生成了氫氣和氧氣,試管a中的氣體是電源的正極產生的氣體,較少,是氧氣,具有支持燃燒的性質所以,檢驗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該木條復燃,該氣體就是氧氣故填: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3)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20g,也就是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物質就達到飽和狀態(tài),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2g甲物質,若將4.0g甲物質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其中只能溶解2g該物質,飽和溶液的質量為12g;故填:1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若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以采用溶解、蒸發(fā)結晶、過濾的方法提純乙故填:蒸發(fā)結晶;由溶解度曲線可知,丙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故將t2時丙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變成不飽和溶液,這個過程中,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均沒有發(fā)生改變,因此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也不發(fā)生改變,故填:不飽和;不變【分析】(1)根據(jù)凈水的原理以及過濾操作來分析解答;(2)根據(jù)電解水的反應、現(xiàn)象、結論以及生成的氣體的性質分析回答;(3)根據(jù)t1時甲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根據(jù)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情況來分析;根據(jù)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情況來分析16.【答案】氯化鋅 10%;、【解析】【解答】(1)如圖表示一瓶氯化鋅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100%=10%,故標簽上的內容是氯化鋅 10%(2)氯化鋅溶液是氯化鋅的水溶液,氯化鋅是由鋅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則該溶液中存在鋅離子、氯離子、水分子,其符號分別是Zn2+、Cl、H2O故答案為:(1)氯化鋅 10%;(2)Zn2+、Cl、H2O;【分析】(1)如圖表示一瓶氯化鋅溶液,故標簽上的內容是氯化鋅(2)氯化鋅溶液是氯化鋅的水溶液,氯化鋅是由鋅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則該溶液中存在鋅離子、氯離子、水分子17.【答案】可以吸收硝酸鉀溶液中揮發(fā)出的水分,使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減少,溶質析出;等于;K+、NO3;復合肥料 【解析】【解答】(1)因為濃硫酸有吸水性,它要吸收飽和硝酸鉀溶液揮發(fā)出來的水,從而使飽和硝酸鉀溶液中的溶劑量減少,所以觀察到有晶體析出;(2)溫度不變則溶解度也不變,即實驗前后的兩種溶液是同溫下的飽和溶液,所以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等;(3)硝酸鉀溶液中的溶質是硝酸鉀(或KNO3);(4)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KNO3中含有鉀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答案為:(1)可以吸收硝酸鉀溶液中揮發(fā)出的水分,使飽和溶液中的溶劑減少,溶質析出;(2)等于;(3)K+、NO3;(4)復合肥料【分析】(1)根據(jù)濃硫酸的性質再結合飽和溶液的特點分析即可;(2)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不變,在數(shù)值上等于:100%;(3)根據(jù)溶液的組成成分判斷;(4)可以從化學肥料的分類方法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三、實驗探究題18.【答案】(1)解:設參加反應的HCl質量為x,消耗碳酸鈣質量為5g3g=2g 2HCl+CaCO3=CaCl2+H2O+CO273 100x 2g X=1.46g 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 100%=7.3%(2)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 【解析】【解答】解:(2)測量的水的體積小于生成氣體的體積,原因可能是:B、C之間的導管內殘留部分水;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少量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應后的溶液中 答案:(1)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7.3%;(2)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分析】(1)根據(jù)剩余固體3g,可知碳酸鈣的質量為2g,將碳酸鈣的質量代入化學反應方程式來計算氯化氫的質量,再計算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2)利用測定產生二氧化碳的體積(20、標準大氣壓)計算鹽酸濃度,計算結果略小于甲組,可能是測量的水的體積小于生成氣體的體積;有部分水實驗后殘留在B、C的導管間;內外氣壓相同時,二氧化碳無法將相應體積的水壓入量筒;二氧化碳可能溶解在A中反應后的溶液中等19.【答案】(1)(2)減少藥品的質量;加速物質的溶解(3)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以反應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是:6g+50g+10g64.24g=1.76g;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是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76gx=4g故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 100%=66.7%由第一次反應的情況可知10g稀鹽酸完全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是6g+10g+10g25.56g=0.44g;故設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yCaCO3+2HClCaCl2+H2O+CO2734410gy0.44gy=7.3%由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知最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64.24g10g(6g4g)=52.24g; 【解析】【解答】解:【第一組】(1)碳酸鈣和鹽酸反應可以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鈣的溶液,所以剩余固體即為雜質的質量,故固體中碳酸鈣的質量是(mn)g,故 ;【第二組】依據(jù)物質稱量時的要求可知,若指針略向左偏轉,則說明樣品的量放多了,故要使指針居中的恰當操作是減少藥品的質量;(2)溶解時玻璃棒作用主要是加速物質的溶解; 【分析】【第一組】依據(jù)剩余固體即為石灰石中的雜質求出碳酸鈣的質量,進而可知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第二組】依據(jù)物質稱量時的要求操作即可;依據(jù)溶解時的玻璃棒作用分析解答;依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以計算生成氣體的質量,進而可求相關問題;四、綜合題20.【答案】(1)減小(2)(3)氯化鈉;升溫(4)燒杯內水溫下降,試管中有晶體析出 【解析】【解答】 通過分析溶解度表可知,隨溫度升高,硝酸鉀溶解度的變化趨勢是減??;故填:減小; 根據(jù)表格可以看出,在溫度在 范圍之內時,硝酸鉀與氯化鈉溶解度相等,故填: ;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所以取 、NaCl兩種固體各36g分別放入 時的100g水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實務技能的試題及答案
- 理解凈現(xiàn)值計算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市政工程考試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經濟法與政策實施試題及答案
- 如何避免公文寫作的常見錯誤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級經濟師知識復習試題及答案
- 公共關系在輿論管理中的角色試題及答案
- 2025建筑法規(guī)考試復習資料與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水利水電工程評估指標試題及答案
- 公共關系學的專業(yè)試題及答案
- 童話故事三年級下冊350字作文
- 表1網(wǎng)格化治理工作村(居)民基本信息統(tǒng)計表
- 涂裝工藝流程、PFMEA2018
- 車站信號自動控制教案-四線制道岔控制啟動電路
- 委托書掛靠樣本
- 國際民事訴訟與國際商事仲裁
- 土地整治項目工程質量評定標準
- 【3套打包】上海市上寶中學小升初第一次模擬考試數(shù)學試題
- 內蒙古烏?;す煞萦邢薰尽?·18”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 《煤礦礦井機電設備完好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