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10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茶文化 1 第1講茶文化概述 仙山靈草濕行云 洗遍香肌粉末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 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 從來佳茗似佳人 2 一 茶文化的內(nèi)涵 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 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 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xiàn)一定時期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其內(nèi)容十分豐富 涉及科技教育 文化藝術 醫(yī)學保健 歷史考古 經(jīng)濟貿(mào)易 餐飲旅游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yè) 3 茶館與茶園 4 茶吧與茶園 5 視頻1 話說茶文化 第一部 茶樹 茶的炒制00 30 17 35 6 二 茶的起源 唐代茶圣陸羽在他所著的 茶經(jīng) 中稱 茶之飲 發(fā)乎神農(nóng) 傳說 神農(nóng)嘗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 西漢時期有以茶命名的 茶陵 縣 東漢華佗 食經(jīng) 苦荼久食 益意思 三國 廣雅 荊巴間采葉作餅 葉老者 餅成以米膏出之 到了唐代 茶從上流社會進入到平民的百姓家庭之中 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化的飲品 7 8 文人飲茶的興起 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 茶脫離一般的飲食而走向文化圈 對人的精神和社會產(chǎn)生作用 把茶大量移入詩壇 使茶酒在詩壇中并駕齊驅(qū)的是白居易 他以茶為主題的詩有八首 敘及茶事 茶趣的有五十多首 二者共六十多首 如 看風小溘 ke 三升酒 寒食深爐一碗茶 自題新昌居止 又如 舉頭中酒后 引手索茶時 和楊同州寒食坑會 9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 tong 一碗喉吻潤 兩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 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 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 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10 自唐代陸羽 茶經(jīng) 的問世 使茶文化達到空前的高度 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以后又出現(xiàn)大量有關茶的書 詩和對聯(lián) 如張又新的 煎茶水記 溫庭筠的 采茶錄 宋徽宗趙佶的 大觀茶論 等 唐代由于寺廟崇尚飲茶使唐代的中國茶道出現(xiàn)了宮廷茶道 文人茶道和寺院茶道 11 文人中出現(xiàn)了專業(yè)品茶社團 宋太祖趙匡胤嗜茶 在宮廷設茶事機關 茶儀成為禮制 在下層社會 茶文化更加活躍 鄰里間獻茶 訂婚 下茶 結(jié)婚 定茶 同房 合茶 民間的 斗茶 12 宋代點茶 13 14 明清時期茶藝有了大的發(fā)展 如果講究環(huán)境 氣氛 音樂 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則可稱之為 茶藝 文人墨客對品茗技藝 茶具款式和品茗環(huán)境有新的突破 講究 至精至美 他們認為講究 至精至美 才算 道 如張源 茶錄 造時精 藏時燥 泡時潔 精 燥 潔茶道盡也 15 16 17 18 19 20 視頻2 話說茶文化 第一部 龍井茶 蒙山茶17 35 26 53 21 三 茶 健康生活第一步 1 茶有益于人體健康 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抗癌作用 改善造血功能和保護血管 有利于美容養(yǎng)顏 減肥瘦身 2 擁有更好的心情 享受悠閑 自在的生活 偷得浮生半日閑 與君共飲一杯茶 22 生物堿 2 5 包括 咖啡堿 可可堿 茶堿 其中咖啡堿占主要地位 具有興奮作用 益思 去疲勞 醒腦 強心 利尿解毒 助消化 23 茶多酚類 又叫單寧 鞣酸 占干物質(zhì)20 35 其中70 屬兒茶素類 此類物質(zhì)中的EGCG EC ECG引起了醫(yī)學界廣泛重視 它們具有抗癌作用 此類物質(zhì)還有抗氧化性 防衰老 降血脂 血糖作用 24 粗纖維 占干物10 20 有助消化 降血脂 龍井炒蝦仁 綠茶鯽魚湯 25 3 根據(jù)需要來飲茶腦力勞動 花茶 綠茶運動健身后 烏龍茶 紅茶經(jīng)常處于空氣污染的環(huán)境 綠茶孕婦 淡綠茶 臨盆前改喝紅茶 少勞動 少運動 綠茶 花茶嗜飲酒者 綠茶 26 肉食主義者 烏龍茶陰虛體質(zhì)者 綠茶陽虛體質(zhì) 脾胃虛寒者 烏龍茶 花茶便秘 含有蜂蜜的綠茶減肥美容 烏龍茶 普洱茶 綠茶抗癌 防癌 綠茶延年益壽 烏龍茶 紅茶 27 第2講中國茶道 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 元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28 一 茶道 所謂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也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生活方式 通過沏茶 賞茶 飲茶學習禮法 美心修德 增進友誼 是一種有益的和美儀式 29 二 茶道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國 唐代 封式聞見記 茶道大行 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當時社會流行茶宴 以茶代酒 品茗賞景 陸羽 茶經(jīng) 精 行 儉 德 在茶事活動中倡導此種精神 希望品茗者從煎到飲進入一種澄心靜慮 怡情悅性的境界 宋徽宗趙佶 至于茶之為物 致清導和 韻高致靜則非庸人孺子可得也 明代朱權(quán) 茶譜 予嘗舉白眼而望青天 汲清泉而烹活火 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 符水火以副內(nèi)煉之功 30 視頻3 遠古的親和 話說茶文化 第一部27 09 41 12 31 視頻4 走出叢林 話說茶文化 第一部41 13 55 07 32 三 茶德 即飲茶時的道德要求 即將茶藝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上升為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境界和道德風尚 真 善 美 陸羽在 茶經(jīng) 一之源 中說 茶之為用 味至寒 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劉貞德 茶十德 以茶利禮仁 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 33 四 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 臺灣教授吳振鐸 清 敬 怡 真 清 是指 清潔 清廉 清靜 清寂 茶藝的真諦不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 更需要心境清寂 寧靜 明廉 知恥 敬 是萬物之本 敬乃尊重他人 對己謹慎 怡 是歡樂怡悅 真 是真理之真 真知之真 飲茶的真諦 在于啟發(fā)智慧與良知 詩人生活的淡泊明志 儉德行事 臻于真 善 美的境界 34 莊晚芳教授 廉 美 和 敬 莊老解釋為 廉儉育德 美真康樂 和誠處世 敬愛為人 武夷山茶癡 林治先生 和 靜 怡 真 和 是中國這茶道哲學思想的核心 事茶道的靈魂 靜 是中國茶道修習的不二法門 怡 是中國茶道修習實踐中的心靈感受 真 是中國茶道終極追求 35 陸羽在 茶經(jīng) 中描述他設計的風爐指出 風爐用鐵鑄從 金 放置在地上從 土 爐中燒的木炭從 木 木炭燃燒從 火 風爐上煮的茶湯從 水 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 可見五行調(diào)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學基礎 36 儒家對和的詮釋 在泡茶時 表現(xiàn)為 酸甜苦澀調(diào)太和 掌握遲速量適中 的中庸之美 在待客是表現(xiàn)為 奉茶為禮尊長者 備茶濃意表濃情 的明禮之倫 在飲茶過程中表現(xiàn)為 飲罷佳茗方知深 贊嘆此乃草中英 的謙和之禮 在品茗的環(huán)境與心境方面表現(xiàn)為 普事故雅去虛華 寧靜致遠隱沉毅 的儉德之行 37 視頻4 浪漫的復活 邊民的炊煙 話說茶文化 第一部55 08 1 23 04 38 第3講中國茶類 39 一 綠茶 1 綠葉清湯 看綠茶綠茶又稱不發(fā)酵茶 以茶樹新稍為原料 經(jīng)殺青 揉捻 干燥等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 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 葉底以綠色為主調(diào) 故名 在清明前 茶葉剛發(fā)芽時采摘的質(zhì)量最高 為 明前茶 也稱為 蓮心 或 銀針 在谷雨前采摘的 稱為 雨前茶 因為茶葉已展開 也稱為 旗槍 在立夏前采摘的為 三春 茶 已經(jīng)有兩片葉展開 也稱為 雀舌 立夏后再采摘 葉片以變厚 質(zhì)量最差 為 四春茶 也稱為 梗片 40 2 綠茶的功效 1 抗衰老 2 防癌 3 抗菌 4 降血脂 5 美膚 6 瘦身減脂 7 防輻射 8 清口臭 41 3 綠茶名門閨秀 1 西湖龍井 2 洞庭碧螺春 3 黃山毛峰 4 信陽毛尖 5 太平猴魁 6 廬山云霧 7 六安瓜片 8 雁蕩毛峰 42 4 綠茶的沖泡方法 1 備具 2 賞茶 3 溫杯 4 置杯 5 浸潤泡 6 沖泡 7 奉茶 8 品飲 43 視頻 優(yōu)雅的綠茶 44 二 紅茶 1 紅葉紅湯看紅茶紅茶 以茶樹新芽葉為原料 經(jīng)萎凋 揉捻 發(fā)酵 干燥等工藝過程精制而成 因其干茶色澤和沖泡的茶湯以紅色為主調(diào) 故名 45 2 紅茶品種 1 工夫紅茶 2 小種紅茶 3 紅碎茶 46 3 紅茶名門閨秀 1 祈門工夫 2 滇紅工夫 3 寧紅工夫 47 視頻 祁門紅茶 48 4 紅茶的沖泡方法 1 茶量 置放相對于茶壺1 5的茶量 2 沖泡水溫 90度 100度 3 沖泡時間 約10秒至30秒 4 沖泡次數(shù) 約五次 49 三 烏龍茶 1 綠葉紅鑲邊 七泡有余香烏龍茶又稱青茶 半發(fā)酵茶 以茶的創(chuàng)始人清代蘇烏龍而得名 50 2 烏龍茶名門閨秀 1 武夷巖茶 2 安溪鐵觀音 3 凍頂烏龍 51 52 2020 1 9 53 Sd scd 54 視頻 潮汕功夫茶 55 3 如何喝好茶 1 選茶從茶葉外形看 必須達到整齊劃一 茶葉的色澤 大小 長短都要一致 如果長短不一 形狀各異 可能是采制時粗制濫造或是零售商摻進低劣的茶葉 非法謀利 有時還會發(fā)現(xiàn)茶葉中夾有雜物 如茶果 小如綠豆 枝梗 沙粒 石屑 這是制茶后挑選不嚴 這些都不是好茶 好茶還具有一股清幽怡人的香氣 或淡雅 或濃烈 聞之使人神閑意遠 56 2 擇水陸羽 茶經(jīng) 指出 其水 用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 其山水 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57 3 備器通常是飲用普通綠茶可用浙江的龍泉青瓷杯或景德鎮(zhèn)青花瓷蓋杯 飲用上等名茶 特別是明前或雨前綠茶 則用無花紋玻璃杯或景德鎮(zhèn)白瓷 龍泉青瓷敞口杯 以便觀賞杯中的茶芽優(yōu)美形態(tài)和碧綠晶瑩的茶湯 令人心曠神怡 飲用花茶可以用彩色蓋碗或福建的脫胎漆器壺 杯 飲用紅茶可用廣州織金彩瓷蓋杯或壺 杯 也可用宜興紫砂壺或涂白釉的紫砂杯 喝烏龍茶則要求使用廣東潮州工夫茶具或福建烏龍茶具 58 4 雅室明代徐渭在 徐文長秘集 中說 茶宜精舍 云林 竹灶 幽人雅士 寒霄兀坐 松月下 花鳥間 清白石 綠鮮蒼苔 素手汲泉 紅妝掃雪 船頭吹火 竹里飄煙 59 5 沖泡陸羽 茶經(jīng)五之煮 認為煮茶的水只能三沸 其沸 如魚目 微有聲 為一沸 緣邊如涌泉連珠 為二沸 騰波鼓浪 為三沸 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潮州工夫茶 治器 備茶 候湯 熱罐 淋杯 置茶 沖點 洗茶 高沖 刮沫 淋壺 洗杯 灑茶 敬茶 品茶 60 6 品嘗品茶則是為了追求精神上的滿足 重在意境 將飲茶視為一種藝術欣賞 要細細品啜 徐徐體察 從茶湯美妙的色 香 味 形得到審美的愉悅 引發(fā)聯(lián)想 從不同角度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唐代詩人皎然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詩中就描寫了他在品茶時的美妙感受 一飲滌昏寐 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 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 何須苦心破煩惱 一杯茶湯在手 一是觀色 二是聞香 三是品味 61 四 飲茶注意事項 忌空腹喝濃茶夏天不要喝隔夜茶胃寒者冬天不要喝綠茶孕婦不要喝濃茶神經(jīng)衰弱者夜晚勿喝茶變質(zhì)茶不要喝飯后半小時再喝茶 62 第4講中式茶具的選購與保養(yǎng) 63 一 中式茶具的種類 1 陶器茶具 2 瓷器茶具 3 漆器茶具 4 搪瓷茶具 64 二 紫砂茶具 1 簡介創(chuàng)造于明代正德年間 坯質(zhì)致密堅硬 取天然泥沙 大多數(shù)為紫砂 也有紅砂 白砂 耐寒耐熱 泡茶無熟湯味 能保真香 且傳熱緩慢 不易燙手 用于燉茶 也不會爆裂 65 2 鑒賞 形 形式美 指作品的外輪廓 也就面相 神 神韻 一種能令人體會精神的韻味 氣 氣質(zhì) 壺藝所特有的本質(zhì)美 態(tài) 形態(tài) 作品的高低肥瘦剛?cè)岱綀A各種形態(tài) 66 3 選購 1 壺口與壺嘴要求齊平 不能高低不齊 2 敲敲聲音 聽聽有沒有碎裂聲 3 檢查壺嘴的流水在出水時有否濺射和打旋 4 一手拿著壺把 手指要沒有不自在和吃力的感覺 5 打開蓋子看看內(nèi)壁是否干凈光滑 6 泥色是否滿意 7 造型是否滿意 8 壺紋和壺的裝飾銘刻內(nèi)容和技法是否喜歡 9 擺在一定的距離內(nèi) 你對它的氣質(zhì)是否感到滿意 67 三 茶具的種類 煮水器燒煮泡茶沸水的器具 1 水壺 古代稱注子 現(xiàn)在亦有稱水注的 主要用來燒開水泡茶 以古樸厚重的陶質(zhì)水壺最為人喜愛 金屬的水壺傳熱快 又堅固耐用 適合城市的生活節(jié)奏 但是煮水時所產(chǎn)生的金屬離子會影響茶香茶味 不大適宜 68 2 茗爐 即用來燒泡茶開水的爐子 古代是用細泥制成 以木炭為燃料 現(xiàn)代城市里不易買到木炭 泥爐一般亦不使用 可用電爐 液化氣爐代替 69 備茶器貯存茶葉的器具和置茶的器具1 茶罐 裝茶葉的罐子 以陶瓷為佳 也有用錫制茶罐貯茶 不宜用塑料和玻璃罐子貯茶 塑料會有異味 玻璃會跑光 使茶葉氧化變色 70 2 茶則 則者 準則也 也有稱為茶荷 荷者 荷載也 系從茶葉罐中取茶葉放入壺盞內(nèi)的器具 通常以竹子或優(yōu)質(zhì)木材制成 但不能用有香味的木材做茶則 71 3 茶漏 圓形小漏斗 當用小茶壺泡茶時 將它放在壺口 茶葉從中漏進壺中 以免灑到壺外 72 4 茶匙 一種細長的小把子 幫助將茶則中的茶葉杷入茶壺 茶盞 其尾端尖細可用來清理壺嘴淤塞 是必備的茶具 一般以竹 骨 角制成 73 泡茶器泡茶過程中的主體器皿1 茶壺 泡茶時將茶葉放入壺中 再注入開水 將壺蓋蓋好即可 一般以陶瓷制成 壺之大小視飲茶人數(shù)而定 泡工夫茶多用小壺 74 2 茶盞 是一種瓷器蓋碗茶杯 用它代替茶壺泡茶 再將茶湯倒入茶杯供客人飲用 但最多只供四人飲用 局限性較大 它可泡任何茶類 故有不少人采用 75 盛茶器裝茶湯供人飲用的器具1 茶海 亦稱茶盅 一種類似西方裝牛奶的小罐子 一般用瓷器制成 為了使沖泡后的茶湯均勻 以及不使因賓客閑談致使壺中茶湯浸泡過久而苦澀 先將壺中泡出的茶湯倒在茶海里 然后再分別倒入茶杯中供客人品嘗 76 2 茶杯 裝茶湯直接供客人飲用的器具 一般以白色瓷杯為好 也有用紫砂茶杯喝工夫茶 茶杯有大小之分 小杯用來品飲烏龍茶等濃度較高的茶 大杯可泛用于綠茶 花茶和普洱茶等 77 3 杯托 用以墊托茶杯的器具 有用瓷器的 如蓋碗茶杯等 也有用竹木制成的 4 茶盤 用來端送茶杯的盤子 常以竹木制成 78 潔滌器用于裝茶渣 廢水及揩抹濺溢茶水的器具濺溢茶水的器具1 茶池 一種扁腹的圓形罐子 上有一蓋 蓋上有孔 泡茶時將茶壺或茶盞置于上面 多余的水便可流入池中 多為瓷器制成 2 水盂 一種小型瓷缸 用來貯放廢棄之水或茶渣 俗稱 廢水缸 3 滌方 即茶巾 以棉麻等纖維制成 用來揩抹濺溢茶水 79 視頻 有朋自遠方來 生命的禮儀 話說茶文化 第二部00 26 27 50 80 第5講平和素雅的日本茶 81 一 日本茶道的歷史 公元8世紀 也就是奈良時代 天平文化 綠茶傳入了日本 當時的茶主要作藥用 在平安時代 日本高僧永忠 最澄 空海先后將中國茶種帶回日本播種 并傳授中國的茶禮和茶俗到了鐮倉時代 日本興起品茶風 帶頭人是曾經(jīng)留學中國的禪師榮西 榮西研究中國唐代陸羽的 茶經(jīng) 寫出了日本第一部飲茶專著 吃茶養(yǎng)生記 他認為 飲茶可以清心 脫俗 明目 長壽 使人高尚 他把此書獻給鐮倉幕府 上層階級開始愛好飲茶 隨后 日本舉國上下都盛行飲茶之風日本茶道中的 抹茶 也是從鐮倉時代開始的 82 14世紀室町時代以后 茶樹的栽種已普及起來 把飲茶儀式引入日本的是大應國師 后有一休和尚 品茗大師村田珠繼承和發(fā)展了他們的飲茶禮儀 創(chuàng)造了更為典雅的品茗形式 他被稱為日本茶道的創(chuàng)始人 日本流行的茶道 是在16世紀后期由茶道大師千利休創(chuàng)立的 他繼承了前輩創(chuàng)制的苦澀茶 在環(huán)境幽雅的地方建筑茶室 講究茶具的 名器之美 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 主張茶室的簡潔化 庭園的創(chuàng)意化 茶碗小巧 木竹互用 形成獨具風格的 千家流 茶法 83 1591年 千利休被武將豐臣秀吉逼迫自殺 他的技藝由其孫子繼承下來 到江戶時代 建立了 家元制度 使茶道 傳宗接代 不出祖流 現(xiàn)在日本人不僅用隆重的茶道迎接外賓 有的茶道流還出國訪問 表演茶道藝術 84 二 日本茶文化 茶道 就是通過飲茶 對人們進行禮儀的教育和道德的修煉 茶道 源于喝茶 從講究泡茶的方法 姿勢開始 進而研究喝茶的環(huán)境 即茶室 茶亭 喝茶的茶具及敬茶 喝茶的禮貌 這樣就把泡茶 喝茶提高到精神 文化和審美的領域 因此被稱為 道 而確立了 日本茶道基本精神為和 敬 清 寂 85 86 87 三 日本茶道 1 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茶道的核心就是茶的集會 2 包括一種精神主義 即強調(diào)清 靜 和 寂 3 茶會是茶道的主要組成部分 88 89 四 日本的茶室和茶具 日本茶道的 茶室 又稱 本席 茶席 為舉行茶道的場所 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蘆草編成 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 榻榻米 為度 約9 10平方米 小巧雅致 結(jié)構(gòu)緊湊 以便于賓主傾心交談 茶室分為床間 客 點前 爐踏達等專門區(qū)域 室內(nèi)設置壁龕 地爐和各式木窗 一側(cè)布 水屋 供備放煮水 沏茶 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 床間掛名人字畫 其旁懸竹制花瓶 瓶中插花 插花品種視四季而有不同 90 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于中國功夫茶具 其基本茶具與潮州功夫茶具一樣也分四大件 涼爐 煮水用的風爐 茶釜 煮水用的鐵制的有蓋大缽 湯瓶 泡茶用的帶柄有嘴罐 稱 急須 茶碗 盛茶湯用的瓷碗 另外 還有研磨茶葉的 茶磨 夾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輔仁高中數(shù)學試卷
- 福建8年級下數(shù)學試卷
- 定南中學高考數(shù)學試卷
- 福建龍巖中學生數(shù)學試卷
- 復旦大學招生數(shù)學試卷
- 肝功能不全的急診搶救措施
- 2025至2030唇蜜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與戰(zhàn)略咨詢分析報告
- 基礎心理學:了解人類行為與心理的基本原理
- 2025至2030乘用車語音識別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與戰(zhàn)略咨詢分析報告
- 北京省考2024行測真題及答案
- 初中心理課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我的未來我做主
- 糖尿病合并肺結(jié)核
- 平安車輛保險合同電子版
- 天皰瘡護理個案分享
- 2024年高等教育文學類自考-00730中外音樂史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2023年人教版四4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末解答質(zhì)量檢測試卷(含答案)
- 肺結(jié)節(jié)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老年人慢性病管理的最佳實踐
- 如何提高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規(guī)范落實率
- DL∕T 5003-2017 電力系統(tǒng)調(diào)度自動化設計規(guī)程
- 蘇科版八年級數(shù)學上冊講練專題訓練一次函數(shù)30道經(jīng)典壓軸題型專項訓練(原卷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