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學(xué)專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pdf_第1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5/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1.gif)
![(文藝學(xué)專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pdf_第2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5/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2.gif)
![(文藝學(xué)專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pdf_第3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5/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3.gif)
![(文藝學(xué)專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pdf_第4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5/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4.gif)
![(文藝學(xué)專業(yè)論文)中國古代詩歌情景論研究.pdf_第5頁](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5/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8d609f01-83de-4c40-9596-b5edeb52cd985.gif)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abs tract int h e n u m e ro u s c h i n es e c l a s s i c poe t r y t h c o ri e s , t h e fe e l i n g a n d s e t t i n g t h e o 叮1 5 co re . fol l owi n g t h e a n c e s t o rs , cl u e , t hi s t h e s i s w i l l , o n o n c h and , i l l u s t rate t h e poe t r y t h e o ri e s a bou t c h i n e s c cj as s i c poe t ryt b e o ri c s w i thprcs e n t l an gua ge, a nd c x ca v a tei ts m odc mv a l u e ; o n t h e ot h c r h an d , t ryt o an a l yz e t h e con c e p t s an d t h c cate gor i e s b y i n t r odu c in g w e s t c rnth cori c s . thi s t h e s i s w i ll be d i v i d ed i n t ofou r c h a p t e rs . in th cfi rs t chapt e rana i y s i s o f e m o t i o nauds c e n e ry c o n c pt. fi rs 仁con s u l tt 址 i l l u s t ra t i o u sa bou t e m o t i o nand sce n e ryn o mt h c o ri gi n 目m at erial s i n th e c 為 i n e s e c l as s i c poe try t h e o ri esa n dfi n dout th cso u rce o f c m o t i o n胡d ery co n c c p and th e nd i st i n 即i s ht h e卜 丹 。i i n ki n g con cepts ; s e con d l y,ana l y z e 吮tw比nw c s t em s u bj ect ando bj e ct咖 cep t i n t r odu c e d andchi n c s ee m o t i o na n d袱 n e rycon cep t , 6 n dout t h e i r con n ect io n andd i s t i n c t i on. int h c s e c o n dch ap t er, cl assi cal i l l us tr at i 0 na bou t t h e fe e l i n gan ds e t t i n gth cori c s . s u m m a rize th ec l ass i cal poe try fe e 1 i n ga n ds e t t i n gth cori e s . inth eth i rdc h a p te rt h e co m b i n at i on p r i nci p a l o f e m o t i o n a n d scen e ry.f i rs t l y,anal yz e zho u b i , s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a bou t m ode l o f c 0 m pos in g ofc m 0 t i o n and s ce n c ryfromt h c st ru ct u rcangl e , 胡 d t h c n 袖n g fuzhi , s i l l ustr a t i on a 加u t t h e p ri n c i p a l o f b i e n d i n g o f e m 0 t i on a n d姍n er y 丘 . mth c con ceiv in gandcon t e n t a n gl e , anda p p r 眨 s e t h cm . inthe fou 曲 cha p t e r,t he a e s t h ct iccha r a ctcr o f t h e e m o tio n an d scen c ryb l cn d i n g . thc c m o t i on an d 鍛n c ryi n 講rfccth arm o n y e n abl e s t h e poc ts t 0 a chieve bet t e r a e s t h c t i c e ffect . the e m o t i o n a n d sccn e ryinpe rfecth a rm0 n y b e ars th e ch ar a ct e r 0 f v i v i d i m a ge, v i rt u al i t y a n d r e al i t y l i v i n g mu t u a l l y,and l o n g l i n gcring cha n n , ct c g r a d u atc s t u d e n t : w臺 n g j i n gen ( c h i n e s c arto f l i t e r a t u re ) d i r e c t e d b y p r o l h u j i a n d k e y w 如 川5 : t h e o ri e s o f c m ot i o n and 姍n c ry ; con “ p t o f s u bj e ctan d obje c t ; c l as s i cal i l l u s t ra t i o n ;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emo ti o n and scc n e ry; a e s t h e t i c c h a r act e r. 學(xué)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學(xué)位論文獨創(chuàng)性聲明 本人聲明所呈交的學(xué)位論文是本人在導(dǎo)師指導(dǎo)下進(jìn)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 據(jù)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別加以標(biāo)注和致謝的地方外,論文中不包含其 他 人己 經(jīng) 發(fā) 表 或 撰寫 過 的 研究 成果 , 也 不 包 含 為 獲 得 ,.士 宣 量一一左 二 釜 一 或 其 他 教 育 機 構(gòu)的學(xué)位或證書而使用過的材料。 與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對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貢獻(xiàn) 均已在論文中作了明確的說明并表示謝意。 學(xué) 位 論 文 作 者 簽 名 (手 寫 ):產(chǎn)私 。 日 期 : 對年 , 。 、 、 日 學(xué)位論文版權(quán)使用授權(quán)書 本 學(xué) 位 論 文作 者 完全 了 解 - 直 星達(dá)當(dāng) 乞 一 有 關(guān) 保留 、 使 用 學(xué) 位論 文 的 規(guī) 定 , 有權(quán)保留并向國家有關(guān)部門或機構(gòu)送交論文的復(fù)印件和磁盤, 允許論文被查閱和 借 閱 、 本 人 授 權(quán) 直 且 2 玉 堂可 以 將學(xué) 位 論 文 的 全部 或 部 分內(nèi) 容 編入 有 關(guān)數(shù) 據(jù) 庫 進(jìn) 行檢索,可以采用影印、縮印或掃描等復(fù)制手段保存、匯編學(xué)位論文。 ( 保密的學(xué)位論文在解密后適用本授權(quán)書) 學(xué) 位 論 文 作 。 名 、手 寫 ): 林 林 簽 字 日 ” 夕 刃 年 亡 ” 從 毛 導(dǎo) 師 簽 名( 手 寫 ): 扁習(xí) 沙池 簽 字 日 期 叩年 朋 螂 學(xué)位論文作者畢業(yè)后去向: 工作單位: 通訊地址 : 電話: 郵編: 第 1 章 引言 第1 章 引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 詩經(jīng) 、 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元曲,中國 的詩歌蔚為大觀。 而中國與外國詩歌不同, 外國多數(shù)是敘事詩, 而中國則是抒情 詩占統(tǒng)治地位。 抒情詩, 顧名思義是以抒發(fā)情感為主的詩歌。外國也有抒情詩, 但大多是直 抒胸臆. 中國文 化沒 有外國 文化那么直接, 講 究含蓄、 深 沉。 這就導(dǎo)致中國 人表 達(dá)情感不是赤 裸裸, 總要借助 一定的 外物來傳送。 就像一個姑娘愛上一 個小伙 子, 她心里是充滿情慷,熱情似火,但是表面是靜水一潭、羞于啟齒,千方百計贈送 一 件心愛的信 物給 他,以 此來表明心跡。 借物抒情, 或者托物言志、以事寓理,是中國文化,中國詩歌特殊的表達(dá)方 式。 所以談到中國的抒情詩, 就實際上和山水詩、田園詩, 這些以寫景為主的詩 歌密 切關(guān)聯(lián) 起來了 。 進(jìn)一步說, 在詩歌里面, 沒有景, 就無處抒情, 情感就沒有 著落:沒有情,寫景就沒有意思,景物沒有依托。 情景, 是構(gòu)成中國抒情詩的兩大重 要元素。 從理論上說, 每個詩人, 甚至每 個常人,都懂得情景結(jié)合的道理。但是至于拿什么樣的景抒什么樣的情, 拿一定 的景怎樣抒一 定的 情, 情景在詩歌 里面 進(jìn)行如何的結(jié) 合, 不是人人都能 把握得了 的。 正因為如此,才有詩人與常人,高明的詩人與拙劣的詩人之分。從感物起興 到 構(gòu)思, 到寫 就, 創(chuàng)作的每個過 程都凝聚了詩 人的 心血。 詩人為了創(chuàng)作的成功,不得不 “ 眾里尋她千百度” ,去苦苦尋覓情感的寄托 物,最終是 “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能做到有情有景的作品和作 者,不是什么難事,但是要能做到情景交融, 情景難分彼此, 那只有少數(shù)幸運兒 能做到。 總之, 取景, 融情入景, 是一 件令詩人嘔 心瀝血的 事。 中國 古代有很多論述 論及于此。 如較早的 有 國 語 . 晉語: “ 陽處父 如衛(wèi), 反, 過寧, 舍于逆旅寧 贏氏。( 寧贏氏) 曰:“ 吾見其貌而欲之,聞其言而惡之。夫貌,情之華也; 言,貌之 機也。 身為情, 成于中。言, 身之文 也” 寧贏氏的 話意思是“ 我看到 他的 容貌出眾而 想親近他, 但是聽到他的言 語而 討厭他. 容貌可以 增進(jìn)人們之間的 情感, 言語則可以 給人添 色” 。寧贏氏的 這段 話談到了情、景、 言的關(guān)系。欲、惡,是情感的表現(xiàn);而貌則可以認(rèn)為是一種景 第 1 章 引言 物。 人其 實也是大自 然里的一種 風(fēng)景。正如卞 之琳的 一首詩, “ 你站在橋上看風(fēng) 景, 看風(fēng)景的人站在橋上看你, 明月 裝飾了 你的窗子,你 裝飾了 別人的夢。 ” 劉安的 淮南子 繆稱訓(xùn)比 較明確的 接觸到了 情景問 題: “ 文者所以 接物 也, 情系于中而欲發(fā)外者也。 以 文滅 情; 則失 情; 以 情滅文, 則失文: 文情理通, 則 風(fēng)麟極矣。 ” 接物, 就是觸景, 情系于中而 欲發(fā) 外者, 就是生情,其實,這里 主要說的是移情入景,而不是觸景生情。 此后,陸 機、 劉舞、 王昌 齡、 周弼、 范稀文、 謝棒、 王夫之、王國 維等詩論 家都先后論及了情景問題. 而且他們關(guān)于情景問題的論述,都很有見地,代表了 一代人的思索。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都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 因而能夠超越前 者,由淺 入深,由 簡單到復(fù)雜,由 外而內(nèi)的 進(jìn)行研究。所以,中國 古代情景論, 雖 然眾說紛紜, 線索雜亂, 但是 還是 有一 條內(nèi) 在的一以 貫 之的 線索, 還是有章可 循的. 情景論是中國古 代文 論一個 重要的論題, 也 是今天的一個研究熱點。 而情景 論與 其他 論題的 重要聯(lián)系, 如滋味 論、 韻 味論、 興 趣論、 神韻論、 意境論等, 也 增加了 情景論的 研究價值, 使得情景關(guān)系越來越成為古 代詩歌創(chuàng)作論的核心問 題。 幾十年來對情景論的 研究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 但是 還存在了一些不足:一, 著重 對明 清情景理論的研究, 特別 是對王夫之情景論的 研究過濫, 而對其他時 期 的情景論 研究 則基本上廖若晨 星, 尤其是先秦的時 候, 幾乎沒有提及。 二, 對各 個時期的 情景理 論的 承傳、 發(fā)展、 流變的 考察和梳理太少。 三, 很多 論述都是 泛 泛而談, 沒有從理論的深 度去挖掘前 人對情景交融的內(nèi) 在機制的論述, 理論化色 彩不強。 四, 很少人繼承王國維等人的作法, 從中西結(jié)合的角度來研究情景關(guān)系。 因 此對中國古 代的 情景理論作一 個深入、 全面的考察存 有很大的理論空間, 有必 要對古代詩歌情景關(guān)系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整理和辨析工作。 第 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2 . 1 “ 情” 概念辨析 “ 情”是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詞語。廣義上的 “ 情”是什么意思呢? 現(xiàn)代漢語 詞典 是這樣解釋的: “ ( 1 ) 感 情; ( 2 ) 情面; ( 3 ) 愛 情: ( 4 ) 情欲,( 5 ) 情形: ( 6 ) 情理。 ” 而 說文解字解釋的是狹義的 “ 情”字: “ 人之陰氣而有欲者。從心,青 聲。 釋文是這樣的: 情, 人們 有所欲求的從屬于陰的心氣。 ” 段 注)引 ( 禮記) : “ 何謂人情?喜、 怒、 哀、 俱、愛、 惡、 欲七者, 不學(xué)而能。 斤 文學(xué)特別是詩論中的 “ 情”屬于狹義的意思。即以表達(dá)人的感情、愛情、情 欲等為旨?xì)w。 但是 “ 情” 的概念不是一開 始就確立的, “ 情” 的外延 和內(nèi)涵不是固定不變 的,有一個演進(jìn)的過程。 學(xué)界大多 數(shù)人認(rèn)為, “ 志” 是最早的表達(dá) 情感的 名詞. “ 詩言志” 的 思想早 就 出現(xiàn), 例如 左傳中記 載襄公二 十七年,趙文子對 叔向 說: “ 伯有將為 戮矣。 詩以言志,志污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其能久乎?幸而后亡。 ”不過這 里所說的“ 詩以 言志” 不是 作詩言 志, 而是賦詩言志的意思. 到了戰(zhàn)國時代, “ 詩 言志”的提法越來 越多, 尚 書 堯典的記述應(yīng)該是對 這種詩歌思想的概括: “ “ 一 直而 溫,寬 而栗, 剛而無虐, 簡而 無傲。 詩言 志, 歌永言, 聲依永, 律和 聲。 ” 那么這里的 “ 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楊樹達(dá) 釋詩中解釋: “ 志字從 心 , 止 聲。 ” 這說明“ 志” 表達(dá)的是內(nèi)心的情感或情緒。 后世對先秦的“ 志” 有三種理解: 一種偏重于 客觀的思想內(nèi)容, 一種是偏重 于主體的 情感欲望, 一種 是 將前兩者結(jié)合起來, 即志 和情并重。 筆者的看法偏重 于第一種。 也就是先秦時 期人們的 “ 詩言志” ,主要是指一種政教懷抱。 后來隨著詩歌的抒情 特點日 益受到重視, “ 志” 的含義也越來 越大。這在屈 原的 筆下得到體現(xiàn)。 “ 固煩言不可 結(jié)而治兮,愿陳 志而無路。 ”“九章 借誦 ) “ 申 旦以 舒中 情兮, 志陳苑而莫 達(dá)。 ” ( 九章 思美人 ) “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 暨 志介而 不忘! 萬變其情豈 可蓋兮, 孰虛偽之可長卜 吵遠(yuǎn)志之所及兮, 憐浮 第 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云 之相半。 ” ( 九章 悲回風(fēng) ) 當(dāng) 然這里的“ 志” 主要是他的政治理想 抱負(fù), 但 還有一種憤激和無奈之情在里面。 到了 懷沙 中的“ 撫情效志兮, 冤屈而自抑。 ” “ 定心廣志, 余 何畏懼兮。 ”這里的 “ 志”則 是指他內(nèi)心的 整個思想感情了。 與 “ 志”同時,“ 心”在古代著作中也分擔(dān)了情感的內(nèi)涵和外延。在先秦作 品里, “ 心” 的使用已 經(jīng)頻繁。據(jù)考察, 易 經(jīng)里 “ 心”字出 現(xiàn)28 次, 尚 書 里出 現(xiàn)65 次 , 詩經(jīng) 里更是多如牛毛。 隨 著 “ 心” 字 運用越來越廣泛, 它的 意 義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說 文解字 對心的解 釋: 人心, 土藏, 在身 之中 。 象形。 博士說,以為 火 藏。凡心之屬皆從心。 釋文:心, 人的心臟。 屬土的臟器, 在身軀的中部。 象形。 依博士的學(xué)說,把心當(dāng)作屬火的臟器。大凡心的部屬都從心。 這是“ 心” 的本 義. 隨著頻繁的 使用, “ 心” 的 引申 義不斷 得到 加強和 擴展。 由于 在古 人頭腦中, 心是 思想的 工具, 各 種思想活動都跟 心有關(guān), 所以 后來“ 心” 也被賦予了思想感情方面的意義。 從先秦的作品里,我們大致可以得出“ 心”的幾種含義。一,表示心理,內(nèi) 心的意思,如 易經(jīng) 上經(jīng) 謙 卦十五 : “ 象曰, 翩翩,不富 ,皆失實 也。 不戒以 孚,中 心愿也。 ” 。 又如 尚書. 商書 說命下 : “ 昔先王保衡作我 先王,乃曰, 予弗 克伸厥后惟堯舜, 其心 愧恥, 若撻于市。 ”二,表示愿望, 心聲的意思。如 尚書 虞書 大禹漠 : “ 皋陶曰,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茲用不犯于有司。 ” 三, 表示思 想意志, 決 心的意思。 如 尚 書 。 虞書. 大禹 漠 : “ 禹乃會群后誓于師曰:濟濟有眾, 咸聽聯(lián)命。爾尚一乃心力, 其克有勛。 ” 四, 表示 精神的 意思。 如 尚書 周書. 周官 : “ 作德, 心逸日 休; 作偽, 心勞 日 拙。 ” 五,表示思 想, 感情, 心情之類的意思。 這個意思在后來的作品中得到 越來越多的運用和體現(xiàn)。如 尚書 周書 . 酒浩 : “ 誕惟厥縱,淫峽于非彝:用 燕喪威儀,民 閣不 傷心. ” 再如 ( 詩經(jīng) 國風(fēng) 鄴風(fēng) 柏舟 : “ 我心匪 鑒, 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據(jù)。薄言往訴,逢彼之怒。優(yōu)心悄悄,溫于群 小 。 靚閡 既多, 受 侮不少。 靜言思之, 寐辟有鏢。 ” 詩經(jīng) 國風(fēng)。 王風(fēng) , 黍離 : “ 彼黍 離離, 彼棱 之苗。 行邁靡靡, 中心搖 搖。 知我者,謂 我心憂; 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從 這些材料我 們可以 知道, 隨著文學(xué)和文學(xué)觀念的 演變, “ 心”由 原來的表 示 純粹的“ 思想工具” 而越來越轉(zhuǎn)變成 “ 思 想觀念和感情本身” 。 后來更是 “ 心” 、“ 志”和 “ 心” 、 “ 情”并提。如 荀子 樂論中的 “ 君子 以鐘鼓道志,以琴瑟樂心。 ”又如 離騷中的 ,. 心郁邑余詫僚兮,又莫察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余之中情。 ” 到魏晉時, 劉怨的 文 心雕龍 對文學(xué)和人心的關(guān)系作了詳細(xì)的闡 釋。 在劉 鴿看來, 文學(xué)既是 “ 載心” 的, 又 是 “ 原于 道” 的,也就是說, 文學(xué)既是心靈世 界 的體現(xiàn), 又是反映了 客觀世界的原理和 規(guī)律的. 所以, 文學(xué)的 實質(zhì)是主體和客 體的 統(tǒng)一, 心與物的結(jié)合。 所以 劉姆才說, : “ 流連 萬象之際, 沉 吟視聽之區(qū); 寫 氣圖 貌, 既隨 物宛 轉(zhuǎn); 屬采附聲, 亦與心徘徊。 ” 這里劉怒把 “ 心” 、 “ 物” 對舉, 開了情景論的先聲。 到了明 朝的時候, 由 于王陽明 心學(xué)的出 現(xiàn), 給思想界 和文論界 注入了一 股新 鮮的活力。 陽明心學(xué)在文學(xué)上的貢獻(xiàn)上是認(rèn)為文藝創(chuàng)作應(yīng)當(dāng)真實地再現(xiàn)人的心靈 世界, 從而為批判復(fù)古主義文學(xué)思想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同時它也直接導(dǎo)致了李費 “ 童心說”的 誕生。 李貨 “ 童心說”究 其本質(zhì)是一種赤子之心,也就是純真的, 沒有被世情所污染的心靈; 而且李資認(rèn)為真正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是童心的的流露。 陽明 心學(xué)和童心說重視人的心靈世界的重要性, 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承認(rèn)了文 學(xué) 創(chuàng)作是人的真 情實感 參與下的 創(chuàng)造活動。 從這個意義上說, 我 們可以 把心和真 情實感劃等號。 而 “ 意”的出現(xiàn)也幾乎和 “ 志”同時,但是最初 “ 意”是作為 “ 意思,意義 或者思想內(nèi)容”出現(xiàn)的。 如:同樣出自 周易的一段話: “ 子 日: 書不盡言, 言不盡意. 然則圣 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日 : 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以 盡情 偽, 系辭 焉以 盡其言。 , 從這里我們 可以發(fā) 現(xiàn), “ 意” 和 “ 象” 一開始就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后來,王 充 在 論衡里 提出了 “ 意象”的 概念: “ 禮貴意象, 示義取名也。 ” 又說: “ 雖 知非 真, 示當(dāng) 感動, 立意于象. ” 隨著文學(xué)的發(fā)展, “ 意象” 的 概念不斷地得到鞏 固和發(fā)展。 “ 意 象” 作為審美范疇則是由劉 怒來確立和完成的。 劉解的 文心雕龍 , 神 思里說: “ 是以陶 鈞文思,貴在虛靜, 疏渝五 藏,澡雪 精神, 積學(xué)以 儲寶,酌 理以 富才, 研閱以窮照, 馴致以 繹辭, 然后 使玄解之宰, 尋聲 律而定墨; 獨照之 匠, 窺意象而運斤; 此蓋馭文之 首術(shù), 謀篇之 大端。 ” 他又說: “ 窺意象而運斤。 ” 而將 “ 意象” 運用于文學(xué)而 且對意象關(guān)系作出比 較明確的辨析的是王 弼的 周 易略例 明象 : “ 夫象者,出 意者也; 言者, 明 象者也. 盡意莫 若象, 盡象莫若言. 言生于 象,故 可尋言以 觀象: 象生 于意, 故可尋象以 觀意。意以象 盡, 象以 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猶蹄者所以在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兔, 得兔而忘蹄;鑒者 所以 在魚, 得魚而忘 鑒也。 然則,言 者, 象之蹄也; 象者, 意之鑒也 。是故, 存言 者, 非得 象者也; 存 象者, 非得意者也。 象生于意而存象焉, 則所存者乃非象也。 言生于象而存言焉, 則所存者乃非言也。 然則, 忘 象者, 乃得意者 也, 忘言 者, 乃得象者 也。 得意 在忘象, 得象在 忘 言,故 立象以 盡意,而象可忘也; 重畫以 盡情,而畫 可忘也。 ” 從王 弼的 言論里, 我們可以知 道古人對言、 意、 象的關(guān)系的理解。 他們認(rèn)為 一方面言、象可以表情達(dá)意,是傳達(dá) “ 意”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言、象 不是最終目的, “ 意”才是人生的終極關(guān)懷。達(dá)到 “ 意”之后,就可以把 “ 言” 和 “ 象”舍棄。而且只有舍棄 “ 言”和 “ 象” ,才能更好地獲得 “ 意,o 而且,這里的 “ 意”已非原來的內(nèi)涵了,不但有 “ 意思,意義,思想內(nèi)容” 之義,而且有 “ 理想,心情,感觸”之義. 作家在寫 作的 時候, 也 力求形成兩 層意甚至多 層意, 以 至于達(dá) 到 “ 言已 盡而 意 無 窮” 的 意 境 。 很多 一姓侖 家 都 闡 述 了 這 種 文 論 思 想 。 例 如 鐘 嶸 將“ 興” 解 釋為 “ 文己 盡而意 有余” ; 司空圖則 提出了 詩歌“ 味在咸酸 之外” 、 “ 言韻外之致” 、 “ 象 外之 象、 景外之景” 的 美學(xué)特征論。 這里司空圖 所說的無非是言 外之意, 文 外重 l 二 曰 0 最后由王昌齡、 皎然、王國維等一些詩論家把 “ 意象論”發(fā)展成 “ 意境論氣 從而形成了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藝術(shù)的至境理論。 到這時候,這里的 “ 意”恐怕不是 “ 情志, 意義” 能 夠概括的了。 還應(yīng)該是主體創(chuàng)造的 意象朦朧, 令人浮想聯(lián)翩以 致欲辨已忘言 的主觀情態(tài)吧。 而 “ 理”在古代也是一個和情感緊密聯(lián)系的概念。至于 “ 理” ,是直到宋朝 才出現(xiàn)的概念。 什么是 “ 理” 呢?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 天理” 和 “ 性理” . “ 天 理”是在物之理,指事物的法則和規(guī)律?!?性理”是在己之理,指道德倫理,是 天理在人心中的體現(xiàn),所謂 “ 性之理” 、 “ 心之理,o 宋朝詩人和詩論家喜歡言 “ 理” 。詩人固然以 “ 理”入詩,而詩論家也拿是 否有“ 理 趣” 來衡量詩歌好 壞的 標(biāo)準(zhǔn)。 其實, 誠然“ 理” 有“ 哲理” 的意思在里 面,但也有 “ 人理 , ,“ 心理”之義。所以, “ 理”也是 “ 情” ,一種特殊的 “ 情” 倫理之情。 如朱熹的 觀書有感 ,就是一首 這樣說理的詩:半畝方 塘一 鑒開, 天光云 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當(dāng)然,在上古也有直接稱 “ 情”的情況,特別是到了先秦后期, “ 情”字出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現(xiàn)越來越頻繁。 并且“ 情” 字在先秦有很多 方面的 含義, 并不專 指情感、 情緒之 義. 如 左傳 曹 *l論戰(zhàn)里 莊公對曹判說 的話: “ 小 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 情。 ” 這里的“ 情” 的意思是實 情; “ 圣人立象以盡 意, 設(shè)卦以盡情偽” 以易傳 系 辭 )中的 “ 情” 指真實; “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 孟子 滕文公上 ) 中 的 “ 情” 指本質(zhì); “ 魯國 有名而無情” ( 左傳 哀公十八年 ) , 指實際內(nèi)容; “ 精氣為物, 游魂為 變, 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周易 系辭上 ) 中的 “ 情” 指情況、 情形; “ 人 見其禽獸也, 而以 為未嘗有才焉 者,是豈 人情也哉” ( 孟 子 告子上 ) 中的 “ 情”指人性。 一直到荀子才開 始為 “ 情”正 名, “ 情” 才漸漸有專門的 含義了。如 “ 性者 天之就也, 情者 性之質(zhì)也, 欲者情之應(yīng)也。 ” “荀子 正 名 ) “ 懷聯(lián)情而不發(fā)兮, 余焉能忍與 此終古。 ” “ 惜誦以 致憨兮, 發(fā)憤以 抒 情。 ” ( 離騷 ) 這里的“ 情” 除 了集體理想,政治抱負(fù)的意義,顯然帶有主觀個人感情色彩在里面了。 魏晉時期, 文學(xué)的抒 情本質(zhì)被發(fā)現(xiàn)以及得到發(fā) 揮。 “ 詩緣情而綺靡” 的詩歌 口號被提了出來。 文學(xué)作品特別是詩歌抒情成分越來越多, 有時甚至是直白式的。 所以當(dāng)時的文學(xué)批評和理論都力圖反映和宣傳當(dāng) 時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的 “ 唯情主 義” 和浪漫主 義, 從而促 使 “ 情” 的情感之義得到進(jìn)一 步鞏固 和豐富。 如陸 機, 劉姆,鐘嶸等, 他們的文論都對人之 “ 情”對作品的作用充分肯定,也對其進(jìn)行 了深入的闡釋。 如 文賦 : “ 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 ” 文心雕龍 : “ 原夫登高之旨, 蓋睹物興情。 情以 物興, 故義必明 雅; 物以 情觀, 故詞必巧麗。 ” 詩品 : “ 至乎 吟詠情性,亦何貴齡用事?” “ 唯情主義”的高揚為后來唐朝時殷瑤的 “ 興象論”和王昌嶺的 “ 三境論” 奠定了基礎(chǔ) . “ 興象論”的 “ 興”其實就是 “ 情” , “ 興象”其實就是 “ 情象o 王昌齡所說的 “ 三境”之一就有 “ 情境” 。什么是 “ 情境”呢? “ 娛樂愁怨, 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 ” 唐朝時 候,國 力強 盛, 歌舞升 平, 詩歌大多是酬唱 應(yīng)和及山 水田園 之作, 但 是情感在文學(xué)里占 有很 重要的 地位,個人的哀怨 情愁也占了 一席之地。 到了明 清,以 情景論 和意境論為標(biāo)志, 我國 詩歌的 情感論發(fā) 展到了 極致。 袁 宏道, 謝棒, 王夫之,王國 維等人的詩論里論 “ 情” 論得比 較集中而繁多。 如 “ 作詩 本乎性情, 孤不自 成,兩不 相背。 ” ( 謝 棒 四 溟詩話 ) “ 圣人達(dá)情 以生文, 君子修文以函 情。 ” “ 詩言 志, 非言 意也; 詩達(dá)情,非達(dá) 欲也。 ” ( 王夫之 詩 廣傳 ) “ 情景名為 二, 而實不 可離。 神于詩者, 妙 合無垠。 巧 者則有情中景,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景中情。 ”( 王夫之 姜齋詩話 ) 這里的 “ 情” 除了表 達(dá)個人的主 觀情感, 情緒 之外, 還有包含在作品中的 凝 固的思想內(nèi)容。 這樣說來,中國 古代詩論中的“ 志” 、 “ 情, 、 “ 理” 、 “ 意” , 是幾個 跟 “ 情” 概念聯(lián)系很緊密的范疇,他們之間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中國古代詩論中的 “ 情” 概念大致有這幾個含義:( 1) 集體情感和政治理想;( 2) 倫理情感和人生哲理; ( 3 )個人情緒。 “ 志”偏重于集體情感和政治理想。而 “ 理”傾向于倫理情感和人生哲理. “ 情”則主要指的 是個人情緒。 .“ 意”的 范圍就很廣泛, 是 “ 志” , “ 情” , “ 理” 的綜合。 2 . 2 “ 景”概念辨析 “ 景”是情景論當(dāng)中另一個重要的概念。 景,最初的稱名是 “ 象”和 “ 物” .在先秦的作品里,“ 象”和 “ 物”是雜 用的。 “ 象” 最早是出現(xiàn)在 易經(jīng)里。如 易經(jīng) 系辭上記載:“ 子 日: 書不 盡言,言不盡意. 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日: 圣人立象以盡意,設(shè)卦 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 ” 這段話除了涉及 “ 言”與 “ 意” 的關(guān)系之外,主要意思就是說 “ 言”、 “ 意” 是不能完全 表達(dá)的, 可以由 “ 象” 來表達(dá)。 而同時在 易經(jīng)里也出現(xiàn)了 “ 物”這個詞。 易經(jīng) 上經(jīng) 乾 卦一 記 載: 嘆象曰: 大哉, 乾元, 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 云 行雨施, 品物流形, 大明 終始, 六位時 成, 時乘 六龍以 御天。 乾道變化, 各正性命, 保合太 和乃利貞。 首出 庶物, 萬國 咸寧。 ” 這段話大概是 說, 乾是大地 萬物的 起源, 也是萬卦之先,乾道的變 化決定著萬物的化生,只有遵循乾道,才能長久。這里的 “ 物”是萬物之意,是 廣義上的概念。 在 易經(jīng)里, “ 物” 和 “ 象” 是有區(qū)別的。 易經(jīng) 系辭上記載: “ 是故 形而上者謂之道, 形而下 者謂之器. 是故夫 象, 圣人有以 見天下之績, 而擬 諸其形容, 象其物宜, 是故 謂之象。 ” 這里說明了 “ 象” 是 “ 物” 的形容, 即以 事物為藍(lán)本,制成卦象,用來探究事物規(guī)律。即 “ 象” 在 易經(jīng)里大多時候是 “ 卦象”的意思,還沒有 “ 形象”的意思。 第 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從以 上的論 述可以 得出, 先 秦就己 經(jīng)出現(xiàn)了“ 物” 和 “ 象” 的名詞, 但是先 秦的“ 物” 和 “ 象” 不是作為景 物之義而存在的。 “ 物” 和 “ 象” 慢慢轉(zhuǎn)變成 景物之義是在先秦以后。 先來看 “ 物”的變化. ( 樂 記 云: “ 人 心之動, 物使之然” 。 這就 是古代文論經(jīng)常提到的“ 物感說” 。 “ 物感說” 強調(diào) 文學(xué)是內(nèi) 心情感的反映, 而內(nèi) 心情感又是被“ 物” 感動而后引發(fā) 的。這個 “ 物”既有天地萬物的含義,又有景物風(fēng)光的意思。 再如在劉怨的 文心雕龍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 春秋代序,陰陽慘舒, 物色之動, 心亦搖焉。 蓋陽氣萌而玄駒 步, 陰 律凝而丹鳥羞, 微蟲猶或入感,四 時之 動物深矣。若夫硅璋挺其惠心, 英華秀其清氣, 物色相召, 人誰獲安! 是以 獻(xiàn)歲發(fā) 春, 悅豫 之情暢; 滔滔孟夏, 郁陶之心凝; 天高氣清,陰 沉之志遠(yuǎn); 霞雪 無垠 , 矜肅之慮深; 歲有 其物, 物有其容, 情以物 遷, 辭以 情發(fā)。 一葉且 或迎意, 蟲聲有足引心。況清風(fēng)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哉戶 劉腮認(rèn)為,四季不同 的自 然風(fēng)景, 可以引發(fā) 詩人不同性質(zhì)的 情感, 創(chuàng)作出 不同 審美趣味的 詩篇。 這里 的 “ 物”顯然是指景物的意思,而且是自 然景物。 再來看 “ 象”的變化?!?象”用來表達(dá)物象和形象的含義,是通過 “ 意象” 這對組 詞表達(dá)的。在 易 經(jīng) 里, 也有 “ 意象” 的詞條, 但不是指景 物和物象, 更不是形象。 魏晉的 時候, “ 意象”是一 個出 現(xiàn)頻率比 較高的 文論術(shù)語。 王弼在 周易略例 明象章提出了 “ 得象” 、 “ 得意”說: “ 夫象者, 出意者也。 言者, 明 象者也. 盡意莫 名象, 盡象莫若言。 言出于 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于意, 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 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 王弼說,“ 象”不是終極目的,只是作為傳達(dá)和理解 “ 意”的工具出現(xiàn)的。 但是 “ 象” 一旦在文章和詩歌里出 現(xiàn), 就具有了獨 立的 價值; “ 象” 既可以 溝通 “ 言” 和 “ 意” ,和 “ 言”互為 補充共同表 達(dá) “ 意” 的思想內(nèi)容。但同時, “ 象” 作為一 種 “ 形似” 之象或 “ 意中” 之象,具 有藝 術(shù)之美 形象性和 感染性。 如果說, 王弼所表述的還主要 是哲學(xué)上的意象 論的話, 那么劉腮的 文 心雕 龍中對 “ 意象”的表述就是文學(xué)上的意象論的雛形了。 文 心雕龍 神思 云:“ 然后使玄 解之宰, 尋聲律 而定墨; 獨照 之匠, 窺意象而 運斤; 此蓋 馭文之首 術(shù), 謀篇之大端.” 這里的“ 象” 大約是構(gòu)思時出 現(xiàn)在作者頭腦里的 “ 胸中 之竹” , 只有在頭腦里 把 “ 象” 構(gòu)思妥帖, 才能運斤揮 第2 章 情景概 念辨析 毫。 那么“ 境” 又是怎樣出 現(xiàn)的 呢?它 應(yīng)該是伴隨著意 境論而出 現(xiàn)的。 第一 個提出 意境概念的王昌 齡在其 詩 格 中說: “ 詩有三境:一曰 物境。 欲為山 水 詩, 則張泉 石云峰之境, 極麗絕秀 者, 神之 于心, 處身于境, 視境于心, 瑩然掌中, 然后用 思, 了然 境象, 故 得形似。 二曰 情境。 娛樂愁怨,皆 張之于意 而處于身, 然后馳 思, 深得其情。 三日意境, 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則得其真 矣。 ” 王昌 齡以“ 境” 論詩在詩論史 上具有重要意 義, 它標(biāo)志著 “ 意境” 作為一 個詩論術(shù)語誕生了。 王昌齡 之后, 對“ 意境論, 貢獻(xiàn)比 較大的, 是皎 然。 首 先, 他提出了“ 取境” 說, 詩 式 辨體有一十九字 云: “ 夫詩 人之思初發(fā), 取境偏高, 則一首舉體便 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 其次,他提出了 “ 詩情緣境發(fā)”的命題。再 次,他指出了 “ 意境”的虛實特征。 詩議云:“ 夫境象非一,虛實難明。 ” 再后來,劉禹錫和司空圖也提出了和 “ 意境”有關(guān)的一些命題。如 “ 境生于 象外” 、“ 象外之象” 、 “ 景外之景” 、 “ 韻外之致,o 而元代的方回在 心境記里論述了境界。他說:“ 心即境也,治其境而不 于 其心, 則跡與人境 遠(yuǎn), 而心未嘗 不近; 治其心而 不于其境, 則 跡與人境近, 而 心 未嘗不遠(yuǎn)。 ” 他認(rèn)為 境界是由 主觀 心靈 創(chuàng)造的, 而不是由客觀物 象構(gòu) 成的。 客 觀物象不可變,而人心可變。 而對于同樣的景物,詩人能創(chuàng)造獨特的意境, 就因 為 詩人們的獨 特的 心境, 獨特的感 受. 因此, 他提出了 不同于前人的振聾發(fā) 胺的 提法:心即境。 意境論集大成 者王國 維在總結(jié)前 人意境論成 果的基礎(chǔ)上, 對中國古 代的 意境 論進(jìn) 行了 總結(jié), 并對其概 念、 本質(zhì) 特征、 創(chuàng)作方法、 類別作了 歸 納和闡 述。 他是 對意境 理論論述得 最全面、 最充分、 最深刻的一 位文學(xué)理論批評家。 再 來看 “ 境” 的 含義變化。 秦漢典籍中 有很多 “ 境界” 一詞的出 現(xiàn)。 如劉向 的 新序 雜事第一中說: “ 守封疆,謹(jǐn)境界。不侵鄰國。 ”這里的 “ 境界”意 為 “ 疆界,國土” 。 后來隨著佛學(xué)的引進(jìn), “ 境界” 一詞的意義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 境界” 在佛經(jīng)中有下列意思:1 ,玄秘空幻的:2 ,一定的時空領(lǐng)域;3 ,佛家 的修持狀態(tài)。 后來 “ 境界”一詞運用于文學(xué)批評。 文學(xué)批評中的 “ 境界” 顯然和佛學(xué)中的 “ 境界” 說 有緊 密的聯(lián)系。 如劉禹 錫的 秋日 過鴻 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引 中 說: “ 梵言 沙門, 猶華言去欲也。能 離欲,則方寸 地虛, 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 泄,乃形乎詞:詞妙而深者,必依于聲律。故自 近古而降, 釋子以詩名聞于世者 l 0 第2章 情景概念辨析 相踵焉.因定 而得境, 故悠然以 清:由慧 而遣詞, 故粹然以 麗. 信禪林之花粵, 而誡河之珠磯耳。 ”劉禹錫這段話既解釋了釋子為何以詩出名的原因,也探討了 詩境產(chǎn)生的根源。 而王維、司空圖、皎然、 嚴(yán)羽等人也致力于詩境和禪境的研究。 嚴(yán)羽就主張 “ 以禪喻詩” , 嚴(yán)羽把詩歌藝術(shù)特點歸結(jié)為 “ 興趣” 二字, 其實他這里所說的 “ 興 趣” 和 王昌 齡等人的“ 境界論” 是一脈相承的, 因為“ 興趣” 最高的追求和理想 也是 含蓄深遠(yuǎn), 韻味 無窮的 美學(xué)境界。 而怎 么才能 獲得 “ 興 趣” ?嚴(yán)羽認(rèn)為要靠 “ 妙悟” 。他說: “ 論詩如論禪” , “ 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 ” 由 于佛學(xué)中的“ 境” 偏重于人的 “ 六識” 對“ 萬象片 的 領(lǐng)悟和感受, 主要是 指心靈修習(xí) 狀態(tài)。 所以文學(xué)批評中的 “ 境” 也由 開始單指“ 景物, 光景” 而轉(zhuǎn)向 指 “ 心靈 境界氣 正因為 這種情況, 到明清時, 詩論家對于“ 境”的 意思, 理解比較混亂。 主 要有這么幾種理解:1 ,指 自然景物、人生境遇:2 ,指構(gòu)思時的心中之境;3 , 指作品 所達(dá)到 的藝術(shù) 造詣。 到底哪 種理解是正 確的, 眾說 紛紜, 莫衷一是。 “ 景”的出現(xiàn)比較晚。 說文解字是這樣解釋 “ 景”的:光也。從日,京 聲。 引申為 陰影。 顏氏 家訓(xùn) 書證 說: “ 凡陰景 者, 因光而生,故而謂為景。 , 所以秦漢以前,“ 景”的意思是 “ 光影” 、 “ 大” 。秦漢以前,“ 景物” 、 “ 風(fēng)景” 的含義包含在 “ 物” 、 “ 象” 、 “ 形” 、 “ 貌”概念當(dāng)中。 直到魏晉時候, “ 景”的 “ 景 物” 、 “ 光景” 的含 義才正式出現(xiàn)。 世說新語 言語 有一段東晉 大臣的話: “ 過 江諸 人, 每至 美日 , 輒相邀新亭, 藉卉飲宴。 周 候中坐而嘆曰: 風(fēng)景不 殊, 正自 有山 河之異! 皆 相視流淚。 唯王壓相揪然變色曰 :當(dāng) 共戮力 王室, 克復(fù)神州, 何 至作楚囚相對?”這里的 “ 風(fēng)景”和后世的風(fēng)景已經(jīng)沒有什么差別了。 到了南朝時, “ 景”還以 “ 景物”之義進(jìn)入了文學(xué)批評。如劉鰓的 文心雕 龍 物色 : “ 自 近代以來,文貴形 似, 窺情風(fēng)景之上, 鉆貌草木 之中。 ” 唐朝以 后,由 于山 水詩的興 盛, “ 景” 的 “ 景物” 之義 被普 遍使用。 但是后 來, 境界論的出現(xiàn), 還 有佛學(xué)的引 進(jìn), 使得 “ 境” 、 “ 景” 混用的情 況 比 較多。 但是兩者 之間并不是完全相同 的概念。 首先, “ 境” 比“ 景” 的外延大, “ 境” 包括 “ 景” 。 因為 “ 景” 只是指光, 色等視 覺感知的 對象,而不可能是聲 息、 氣味這些聽 覺、 味覺等的感知對象,甚至 更不可能是想象的圖景。而 “ 境” 則 能調(diào)動所有 感覺, 除了 表示視覺形象, 也 可以 指聽覺、 味覺、 觸覺的 感受。 而 且 “ 境” 不但可以 指時空之物、 客觀之物,有 時也指內(nèi)心體驗。 事實上, “ 物” 、 “ 景, 、 “ 象” 、 “ 境” , 這幾個概念有 著交叉 和相異的 地方。 那 1 1 第 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我們就有必要對這幾個概念進(jìn)行必要的區(qū)分。從語詞外延范圍大小來說, “ 物” 所指最小, 一般來說, 它只 指自 然景物。 而 “ 景” 既可自 然景 物, 又可指生 活圖 景。 “ 境”則涵 蓋了 這兩者, 而且還可指主 體的 心意狀態(tài),及作品中主客 之間的 互相融合,交流,以致物我兩忘的境界。 而 “ 象” 作為意象來說,顯然跟這三者 是截然不同的 層面。 它是指寄 托了主 體情思, 以想象為 最大特征的文學(xué)藝術(shù)形 象。 換句話說 , “ 象” 是虛構(gòu)的, 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景 物。 而“ 物” , “ 景 , , 則是 真實 的自然。 而古 人在論情景的時 候, 不免 會出 現(xiàn)這幾者混用的情況。 要么是把景 等同 于 境, 要么是等同于 物, 不是擴大了 就是 縮小了 它的 外延。 特別在 王國維的 人間 詞話表現(xiàn)最明顯。 他在前面說: “ 境非獨謂 景物也, 喜怒衰樂, 亦人心中 之一境界。故能寫 真 景物、 真感情者, 謂之有境界, 否 則謂之 無境界. ” 這 里的“ 境” 有景物的意思, 也有心境的 意思。 后面又說: “ 有造境、 有寫境, 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頗難 分別。 因 大詩人 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 然, 所寫 之境, 亦必鄰于理想故 也。 ”在這里, “ 境”顯然只是指自然景物之意了。 2 . 3 “ 主客”與 “ 情景” 概念辨析 中國古 代是 把情景作為詩 歌創(chuàng)作的 基本條件, 也就是 從創(chuàng)作論來探討情景關(guān) 系的。 而西 方主要是從 本體論的角 度來研究主客關(guān)系的。 情景和主客之間有著很 多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首先對主客的概念及其來源作一概述。 主客有兩 層意 思, 一指主 體和客體, 二是指主 觀和客觀。 主體, 通常是指人, 但是這里的人是有 思維能力, 具有主觀能 動性, 創(chuàng)造性, 并且有一定目 的性的社 會中的個體。 客體則 是指與主體 相對的, 成為一定主體 認(rèn)識、改 造、 觀審、 體驗 對象的自然或社會現(xiàn)象。 主觀是指從人的意識、 情感、 理智出發(fā)處理問題的方法。 客 觀則是 指從事物 規(guī)律、 本 質(zhì)、 真理出 發(fā)處理問 題的方 法。 本文涉及的 “ 主客” 主要是指主體和客體。 主客最早是西 方哲學(xué)中的 概念, 后來由于美 學(xué)從哲學(xué)中分離出來, 所以也成 了西方美學(xué)中重要的范疇. 主體與客體是西方人認(rèn)識、 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確立的基本概念, 圍繞主體 與 客體 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 很多不同的 觀點, 在此基 礎(chǔ)上 形成很多哲學(xué)流 派, 因而主客問 1 2 第2 章 情景概念辨析 題伴隨著西方哲學(xué)的發(fā)展歷程。 哲學(xué)上的主客是由 笛卡兒 和康德來提出和完善的. 笛 卡爾是西方第一 位明確 提倡主 體性的哲學(xué)家。 他的 理論宣言 是“ 我思故我 在仲 ,其意為 “ 我是一個實體, 這個實體的 全部本質(zhì)只是思 維, 它是不依賴任何 物質(zhì), 不依賴任 何地點 而存在的東西。 因此 我 是我 賴以 成為自 身的依據(jù), 是 與身體不 等的, 甚至比 身體更真實, 縱 然身體并不存在, 心靈也不失 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體經(jīng)營者土地使用權(quán)開發(fā)合同
- 2025年度健康生活展服務(wù)與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國際私法學(xué)在線課程制作合同
- 2025年度公司間技術(shù)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供水工程地質(zhì)勘察與設(shè)計合同
- 2025年度咖啡店主題咖啡屋轉(zhuǎn)租與合作經(jīng)營合同
- 2025年度環(huán)保節(jié)能改造工程合同樣本
- 2025年園藝專用花種產(chǎn)銷對接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投放優(yōu)化合同
- 2025年度知識產(chǎn)權(quán)授權(quán)使用及提成合同
- 2025版大學(xué)食堂冷鏈?zhǔn)巢呐渌头?wù)合同模板3篇
- 新能源發(fā)電項目合作開發(fā)協(xié)議
-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
- 2025年上半年潞安化工集團限公司高校畢業(yè)生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鐵嶺衛(wèi)生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魯商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大型活動中的風(fēng)險管理與安全保障
- 課題申報書:個體衰老差異視角下社區(qū)交往空間特征識別與優(yōu)化
- 江蘇省招標(biāo)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綜采工作面過空巷安全技術(shù)措施
- 云南省麗江市2025屆高三上學(xué)期復(fù)習(xí)統(tǒng)一檢測試題 物理 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