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2內、外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變化學習目標1.結合實際,了解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2.了解地質構造的類型及其與地表形態(tài)的關系。3.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及其與地表形態(tài)的關系。一、內、外力作用與板塊構造學說1內、外力作用比較作用特點內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來源地球內部熱能太陽能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形式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對地表的影響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使地表趨于平坦相互關系內、外力作用是同時進行的;地表形態(tài)就是在內力與外力長期作用下形成的2.板塊構造學說(1)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2)學說內容板塊處于不斷的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板塊相對移動,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判斷1地殼的水平和垂直運動是依據地表的運動方向判定的。( )2東非大裂谷是由地殼水平運動造成的。( )3在內力作用中,地殼運動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 )4就全球規(guī)模的運動而言,地殼運動以水平運動為主,以垂直運動為輔。( )二、內力作用的“足跡”1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引起的巖層永久性變形、變位。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地質構造常形成地貌褶皺a背斜山嶺b向斜谷地或盆地c斷層谷地或陡崖3. 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思考地質構造就是地貌嗎?簡述理由。答案不是。地質構造指地殼中的巖層因地殼運動的作用發(fā)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tài);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種形態(tài)的總稱。可簡單地理解為:地質構造是巖層的形態(tài),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態(tài)。三、外力作用的表現1外力作用(1)主要來源:流水、風、冰川、海浪、重力等。(2)表現形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固結成巖作用等。2主要外力地貌地貌作用侵蝕地貌堆積地貌流水作用流水沖刷、下切作用形成溝谷,強烈向下侵蝕常形成峽谷流速降低,泥沙沉積,在山谷口形成沖積扇和洪積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風力作用風力揚起沙石,吹蝕地表,形成風蝕蘑菇、風蝕洼地等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風沙沉積,形成沙丘、沙壟等風積地貌3.人類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1)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庫等可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2)不合理的活動對地表形態(tài)的改變,又會產生消極的作用。探究點一板塊構造學說1915年魏格納在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中提出了大陸漂移的概念,60年代初郝斯(h.hess)提出了海底擴張的概念,結合二者的思想和越來越多的證據,隨后形成了板塊運動學說,并成功解釋了很多關于地球活動的不解之謎。70年代以來,以證實板塊構造學說為目的的世界規(guī)模的地球觀測蓬勃開展,據科學觀測,這些板塊確實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動。結合“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分析下列問題。1圖中字母a處與b處相比,地殼較穩(wěn)定的是_處,因為_。答案aa位于板塊內部,b位于板塊交界處。2圖中數碼代表_板塊,數碼代表_板塊;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圖中板塊與_(板塊名稱)相撞形成的;安第斯山脈是由板塊與_(板塊名稱)相撞形成的。答案美洲太平洋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3根據圖中板塊的運動方向,預測紅海海域的面積會逐漸_,大西洋的面積會_,太平洋的面積會_;地中海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消失。答案增大增大減小4下列各組城市之間的距離,由于板塊運動而正在變短的是()a東京、北京 b紐約、巴西利亞c倫敦、華盛頓 d開羅、羅馬答案d板塊運動及形成的地貌板塊相對移動,彼此碰撞或張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體分析如下表:發(fā)生區(qū)域板塊張裂區(qū)板塊碰撞區(qū)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邊界類型生長邊界消亡邊界消亡邊界運動方向|形成地貌裂谷、海洋、海嶺高大山脈海岸山脈、海溝、島弧舉例東非大裂谷、紅海、大西洋等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安第斯山脈、太平洋西部島弧、海溝示意圖讀“日本海溝示意圖”,回答12題。1圖中m、n分別屬于()a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 b亞歐板塊、美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 d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2與日本海溝所處板塊邊界類型相同的是()a安第斯山 b紅海c冰島 d東非大裂谷答案1.d2.a解析日本海溝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安第斯山位于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的消亡邊界;紅海、冰島、東非大裂谷均位于板塊生長邊界。探究點二內力作用2017年7月21日,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在川東南丁山構造預探井順利完成超高壓分段壓裂施工,創(chuàng)造了多項新紀錄,有望突破丁山區(qū)商業(yè)氣流關。1按照正常形成順序,圖中af字母代表的地層,形成的先后順序應該是怎樣的?有什么規(guī)律?答案f地層先形成,然后形成的是e,以后依次形成了dcba,規(guī)律是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后形成的地層覆蓋在前面的地層上。2正常的地層是水平平行的排列,因受內力的擠壓而彎曲變形,才會形成圖示形態(tài)。你能從巖層的彎曲形態(tài)來區(qū)分甲、乙兩地分別屬于哪種地質構造嗎?答案一般來說,巖層向上拱起的乙是背斜,向下彎曲的甲是向斜。3從地層的新老關系來看,甲、乙兩地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地層分布有什么區(qū)別?答案甲地是向斜,從向斜中心向兩側,巖層由新到老;乙地是背斜,從背斜中心向兩側,巖層由老到新。4一般情況下,巖層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下彎曲形成谷地,圖中的甲、乙兩地為什么倒置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答案乙地是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容易受侵蝕,易形成谷地;甲地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擠壓,巖層緊實,不易受侵蝕,易形成山地。5你認為判斷地質構造時,按地形與地層新老關系判斷,哪個方法更準確?為什么?答案按照地層的新老關系判斷更準確。因為地形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發(fā)生改變,容易形成地形倒置,不能反映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質構造。6你認為川東南丁山構造預探井最可能位于甲、乙中的哪個位置?為什么?答案乙地。因為乙地是背斜構造,地層向上拱起,密度較小的石油、天然氣容易在背斜頂部的空隙里貯存。地質構造圖的判讀(1)背斜和向斜的比較背斜向斜判讀方法從形態(tài)上巖層一般向上拱起巖層一般向下彎曲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中心老,兩翼新中心新,兩翼老圖示構造地貌未侵蝕地貌山嶺谷地侵蝕后地貌及成因谷地山嶺背斜頂部因受張力,巖石脆弱,易被侵蝕向斜槽部受擠壓,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圖示巖層由老到新;p處向斜成山;m處背斜成谷(2)主要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構造名稱實踐意義原因或依據背斜石油、天然氣埋藏區(qū)巖層封閉,常有“儲油構造”,最上為天然氣,中為石油,下為水隧道的良好選址天然拱形,結構穩(wěn)定且不易儲水頂部地帶適宜建采石場裂隙發(fā)育,巖石破碎向斜地下水儲藏區(qū),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斷層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fā)育巖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巖石破碎易被侵蝕成洼地,利于地表水匯集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的回避處巖石不穩(wěn)定,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破壞工程設施;水庫水易滲漏下圖為“某地某水平面的巖層分布圖”。讀圖,回答35題。3圖中甲處的地質構造為()a褶皺 b背斜c向斜 d斷層4若該地地表甲為谷地,丁為山嶺,其成因是()a地殼運動所致 b內力作用所致c巖漿活動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52015年4月19日,山西同煤集團姜家灣煤礦發(fā)生透水事故,造成16人遇難。此次發(fā)生礦難的地點其地質構造可能與圖中的_處類似()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3.b4.d5.d解析第3題,根據巖層的新老關系,中間巖層老,而兩翼巖層新,故為背斜。第4題,褶皺構造的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常被侵蝕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巖性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第5題,向斜為儲水構造,易發(fā)生透水事故,圖中丁處符合礦難發(fā)生地的地質構造特點。探究點三外力作用讀“沖積扇示意圖和剖面圖”,探究下列問題。1沖積扇是怎樣形成的?答案沖積扇是山地河流流出山口時,由于坡度降低,河道變寬,流速降低,河水的攜帶能力下降,泥沙堆積,形成沖積扇。2沖積扇的形態(tài)是怎樣的?答案沖積扇的形態(tài)是一個以山谷口為頂點的扇形傾斜面,向外逐漸過渡到山前沖積平原。3沖積扇的組成物質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答案沖積扇的組成物質受流速沉積規(guī)律制約,顆粒從扇頂到扇緣由粗變細。下面的照片是面向東方拍攝的西北地區(qū)典型景觀流動沙丘,仔細觀察,探究下列問題。4沙丘是怎樣形成的?答案在風力搬運沙塵過程中,當風力減小或氣流受阻時,風沙會沉積,形成沙丘。5觀察沙丘的形態(tài),結合西北地區(qū)的盛行風向,說明二者之間的關系,并畫出典型的流動沙丘和靜止沙丘示意圖。答案沙丘是沙漠地區(qū)基本的地表形態(tài),其迎風坡凸而緩,背風坡凹而陡,多呈新月形。如果地表植被稀疏,沙丘在風力作用下就會發(fā)生移動,形成流動沙丘。靜止沙丘的特點是上下層理構造,流動沙丘的特點是斜層理構造,如下圖所示。6森林能防風固沙,能不能在這里通過植樹造林來固定沙丘?答案不行。森林的生長需水量大,西北地區(qū)氣候干旱,降水稀少,不能為森林提供足夠的水分,樹林很難成活。外力作用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四種方式,通過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對地表形態(tài)造成影響,形成各種外力地貌,具體內容列表總結如下:外力作用形成地貌作用地區(qū)侵蝕搬運沉積(堆積)濕潤地區(qū)流水作用上游中游下游沉積物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具有分選性高山峽谷(“v”形)、瀑布、千溝萬壑、地表崎嶇“泥沙俱下”、河道變寬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風力作用大風區(qū)過渡區(qū)減弱區(qū)干旱地區(qū)風蝕溝谷、風蝕蘑菇、風蝕洼地、風蝕柱等“飛沙走石”沙丘、沙壟、堆積黃土(黃土高原)冰川作用冰斗、角峰、u形谷物質遷移沉積物大小顆粒不分、雜亂堆積而成冰磧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地區(qū)海浪作用海蝕崖、海蝕柱、海蝕穴、海蝕平臺物質遷移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濱海地帶風化作用使地表巖石遭受破壞,碎屑物殘留原地,形成風化殼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化)6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的地貌為_,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圖甲中從河流出山口到沖積扇邊緣,其沉積物分布有何特征?(3)圖乙為_地貌,請解釋其形成過程。答案(1)沖積扇(或洪積扇)。河流出山口處,河道變寬,流速降低,泥沙在山前大量沉積形成沖積扇。(2)出山口處沉積物顆粒較大,到沖積扇邊緣顆粒逐漸變小。(3)河口三角洲河口地帶,河道加寬,流速進一步降低,泥沙沉積,再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圖表特征:地質構造圖既可以體現靜態(tài)的結構特征,也可以反映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地質構造有哪些類型?(2)判斷圖中地質構造的先后順序。(3)巖層分布與地殼運動的關系是怎樣的? 在圖中找出巖層的彎曲方向或巖層的新老關系,找出發(fā)生斷裂位移的地帶。1.判斷地質構造:向斜、斷層。2判斷巖層分布與地殼運動的關系:巖層彎曲變形,說明地殼發(fā)生水平運動;斷裂錯位說明地殼發(fā)生垂直運動(或水平運動)。3判斷地質構造形成的先后順序:丙處巖層斷裂,且?guī)r層是彎曲的,說明該處先形成褶皺,后形成斷層。4判斷地質作用形式:甲處表面巖層缺失,說明發(fā)生侵蝕、搬運等外力作用;乙處有新的沉積,說明該處出現沉積作用。(1)圖中的地質構造有哪些類型?(2)判斷圖中地質構造的先后順序。(3)巖層分布與地殼運動的關系是怎樣的? (1)巖層向上拱起為背斜,向下彎曲為向斜,斷裂并發(fā)生位移為斷層。(2)斷裂處巖層不連續(xù)且是彎曲的,說明先形成褶皺后形成斷層。(3)巖層彎曲說明地殼發(fā)生水平運動,斷裂錯位說明發(fā)生垂直運動(或水平運動)。讀“地質剖面圖”,完成(1)(3)題。(1)若巖層為頁巖,為石灰?guī)r,則圖中甲、乙、丙、丁四點最有可能變質成為新巖石的是()a甲大理巖 b乙板巖c丙大理巖 d丁石英巖(2)甲處的地質構造類型為()a地壘 b地塹 c背斜 d向斜(3)乙、丙、丁、戊四處巖石形成的先后順序為()a丙乙丁戊 b戊丙乙丁c丙乙戊丁 d丁乙丙戊答案(1)c(2)c(3)a解析第(1)題,變質巖是在高溫高壓的變質條件下形成的。巖漿侵入地區(qū)附近溫度和壓力都較高,所以丙區(qū)域最有可能變質,由石灰?guī)r變質為大理巖,故c正確。第(2)題,甲處巖層向上拱起可以判斷是背斜,故c正確。第(3)題,由圖可以看出戊是侵入到丙、乙、丁巖層中,所以丙、乙、丁先于戊形成。又由于丙、乙、丁是沉積巖,按照沉積巖沉積規(guī)律,可知丙先于乙沉積,乙先于丁沉積。故a正確。(2017宜賓期末)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fā)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 km,我國西藏拉薩等地有明顯震感。icl軟件是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fā)的地震預警軟件,可提前幾秒至幾十秒不等預警地震,為逃生贏得寶貴的時間。預警時間的長短主要受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的影響。據材料和圖甲、圖乙,回答12題。1尼泊爾地震震中處于()a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生長邊界b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c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生長邊界d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2icl軟件實現地震預警的原理是()a監(jiān)測地震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差異b通過先進儀器觀察地球內核活動c觀測青蛙成群遷移等動物異常舉動d通過觀測天文星象(如地震云)答案1.d2.a解析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尼泊爾地震震中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上,d選項正確。第2題,從材料中的“預警時間的長短主要受震源深度和震中距的影響”,可以判定出icl軟件實現地震預警主要與地震波有關,而地震波的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有明顯的差異,a選項正確。廬山以雄、奇、秀、險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完成34題。3讀圖判斷廬山屬于圖中中的哪一種地質構造()a b c d4在圖中四種地質構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是()a b c d答案3.c4.a解析第3題,廬山屬于斷塊山,是由沿斷層相對上升的巖塊形成的,圖中處是上升巖塊。第4題,背斜是石油、天然氣的良好儲藏構造,圖中為背斜構造。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乙、丙三地的地質構造和地形,分別是:地形:甲是_,乙是_。地質構造:甲是_,丙是_。(2)簡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簡要說明判定乙地地質構造的依據。(4)簡要分析不能選擇乙和丙兩地建設隧道的原因。答案(1)谷地山地背斜斷層(2)背斜頂部受張力巖層破碎,容易受侵蝕,成為谷地。(3)乙地為向斜,可從兩個方面判斷:巖層年齡:中心巖層新,兩翼巖層老;巖層彎曲形態(tài):巖層向下彎曲。(4)乙地為向斜,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匯集區(qū),隧道易變成水道。丙地為斷層,斷層地帶建設大型工程易誘發(fā)斷層活動,產生地震、滑坡、滲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解析(1)要注意區(qū)分地質構造和地形的區(qū)別,地質構造是指背斜、向斜和斷層等,而地形則是指山地、谷地等。(2)甲地從巖層的新老關系上看為背斜,背斜易形成山嶺,但從圖上看該地的地形是谷地,這是由于背斜頂部受到張力,巖石破碎極易被外力侵蝕,而形成谷地。(3)乙地地質構造,可以從兩個方面判斷,即巖層的年齡和巖層的彎曲方向。(4)建隧道要選擇在背斜處,向斜和斷層處易發(fā)生透水和塌陷等。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完成12題。1喜馬拉雅山脈是由()aa和c擠壓而成 bb和d擠壓而成cc和b擠壓而成 da和b擠壓而成2紅海的成因以及今后面積的變化是()a板塊張裂形成的,面積將擴大b板塊碰撞形成的,面積將縮小c板塊張裂形成的,面積將縮小d板塊碰撞形成的,面積將擴大答案1.a2.a解析第1題,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a)與印度洋板塊(c)碰撞擠壓而成的。第2題,紅海是板塊張裂形成的,面積將擴大。讀圖,回答34題。3從成因上看,山地m屬于()a背斜形成的褶皺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皺山c斷層形成的斷塊山 d巖漿噴發(fā)形成的火山4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圖中所示不同的是()a廬山 b喜馬拉雅山c華山 d泰山答案3.c4.b解析第3題,從圖中山地形成的示意圖可知,m山屬于斷層形成的地壘,山的類型為斷塊山。第4題,斷塊山在我國的典型代表是廬山、華山、泰山等,而喜馬拉雅山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褶皺山。下圖是“某地巖層水平分布圖”。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鐵上學生做數學試卷
- 富平縣中考二模數學試卷
- 肌膚護理流程課件
- 福州中學半期考數學試卷
- 輔仁高級中學數學試卷
- 高青一中數學試卷
- 肉牛養(yǎng)殖技術課件
- 2024年11月河南省內黃興福村鎮(zhèn)銀行招考9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黔南貴定縣“雁歸興貴?才聚麥溪”人才引進考試真題2024
- 典中點蘇教數學試卷
- 國家開放大學《監(jiān)督學》形考任務( 1-4)試題和答案解析
- 婚前協(xié)議書(完整版)-婚前協(xié)議書模板
- 完工付款最終付款申請表
- 人工動靜脈內瘺
- 新版(七步法案例)PFMEA
- 2022年重慶優(yōu)秀中考作文經典范例合集-2022中考作文
- 采暖管道安裝工程標準規(guī)范
- 慢阻肺隨訪記錄表正式版
- 廣西大學數學建模競賽選拔賽題目
- 受戒申請表(共3頁)
- 低鈉血癥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