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節(jié)生物多樣性保護學習目標定位1.理解物種滅絕的原因。2.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應采取的措施。一、物種滅絕現象正常嗎1生物多樣性的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物種滅絕是正常的自然現象。(1)地球上物種數量:500萬5 000萬種。(2)分布:約3/4生活在熱帶地區(qū)。(3)物種壽命:平均約500萬年。(4)自然滅絕:平均1.1年滅絕一個物種。思維活動生物具有哪些價值?答案(1)直接使用價值:指生物為人類提供了食物、能源、工業(yè)原料等物資,以及為豐富人類精神生活所提供的觀賞對象和藝術靈感。(2)間接使用價值:指其具有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吸附污塵、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環(huán)境等方面的生態(tài)功能。(3)潛在價值:指生物及其遺傳資源潛在的價值及用途。二、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1物種滅絕數量變化的趨勢:增加。2物種滅絕的種類: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蟲。3物種滅絕的原因:早期的主要原因是狩獵和采集;現在主要為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4物種的作用:對人類的價值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5人類的措施:扭轉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的趨勢,加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探究點物種滅絕的原因及保護措施探究活動閱讀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近300年來世界物種滅絕的趨勢。材料二自然保護區(qū)是人類為了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而選擇的典型區(qū)域,我國自然保護區(qū)事業(yè)從無到有,蓬勃發(fā)展。自1956年建立首個自然保護區(qū)至今,已經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qū)1 757個,覆蓋國土總面積約13.2%,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88個。有22處自然保護區(qū)被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1)最近幾百年里,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呈_變化的趨勢。(2)試分析物種滅絕的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_;人為原因:_。(3)人類為何要盡力保護物種的多樣性?(4)為保護物種的多樣性,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做工作?(5)我國將自然保護區(qū)分為三大類:綜合生態(tài)保護區(qū)、野生生物保護區(qū)和自然遺跡保護區(qū)。其劃分依據是()a自然保護區(qū)的保護對象b自然保護區(qū)的位置c自然保護區(qū)的級別d自然保護區(qū)的經濟價值答案(1)加快(2)在生物競爭中自然淘汰人類破壞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環(huán)境(3)一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維護人類生存環(huán)境;二是許多生物的利用價值還有待于人類研究和開發(fā)利用,要給后代留下廣闊的生存選擇空間。(4)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實行就地保護;建立動物園、植物園、人工繁育基地和建立基因庫實行遷地保護;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5)a反思歸納1物種滅絕的原因物種滅絕本來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原因表現自然原因物種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00萬年,地球歷史上最近2億年以來,平均1.1年滅絕一個物種人為原因人類社會早期以狩獵和采集為主,加劇物種滅絕,300萬年的狩獵歷史,是許多地區(qū)的野獸瀕于絕跡的原因之一農業(yè)生產活動由于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加速了物種滅絕,而且物種滅絕的速度在不斷增加,全世界損失的物種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蟲,而且一部分尚不為人所知,形勢嚴峻工業(yè)生產活動2.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可采用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的方式,具體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2)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適宜環(huán)境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3)建立瀕危物種種質庫,以保護遺傳資源。(4)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遷移應用讀下圖,完成(1)(3)題。(1)下列關于哺乳動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哺乳動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兩者比重達30%左右b外來物種入侵也是哺乳動物受威脅的重要原因,比重達20%左右c哺乳動物不會滅絕d以上說法都正確(2)下列關于鳥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鳥類受威脅的主要原因是偷獵、棲息地的喪失和外來物種入侵,三者比重達80%b北美候鴿的滅絕只是一種偶然現象c鳥類受威脅的最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比重達60%左右d以上說法都正確(3)該圖主要說明了()a我們要保護生物資源,禁止捕獵野生動物b棲息地的喪失是生物受威脅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c外來物種入侵能使生物多樣性增加,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引入外來物種d以上說法都正確答案(1)b(2)c(3)b解析第(1)題,偷獵和棲息地的喪失使哺乳動物受威脅的比重達60%,a項錯;哺乳動物滅絕本是一種自然現象,但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會加速其滅絕,c項錯。第(2)題,鳥類受威脅最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其他都不是主要原因,人類活動加速了北美候鴿的滅絕進程,不是一種偶然現象。第(3)題,無論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棲息地的喪失是其受威脅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應保護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外來物種入侵可能會導致當地生物的減少,不一定能使生物多樣性增加。2012年2月“中國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在黃河和珠江河口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qū)。這標志著“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嚴峻形勢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據此回答12題。1生物多樣性不包括()a遺傳多樣性 b物種多樣性c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樣性 d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2下列關于物種滅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物種滅絕本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所以對于物種滅絕人類無能為力b物種的數量如此巨大,所以我們不必杞人憂天c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在短期內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樣性,但是災變過后新的物種又在生成,使物種多樣性重新增加d人類新發(fā)現物種數量超過滅絕或者瀕危物種數量,所以對生物多樣性應持樂觀態(tài)度答案1.c2.c解析第1題,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三個層次。第2題,物種滅絕雖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但人類活動可以加速或延緩其滅絕速度。物種滅絕會減少生物多樣性,但物種滅絕后還會產生新的物種,又增加生物多樣性。3下列關于人類活動對物種滅絕影響的敘述,錯誤的是()a人類的狩獵和采集活動加快了物種滅絕的速度b人類活動造成的工業(yè)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加速了物種滅絕c當前物種滅絕加速,主要是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造成的d人口數量的多少與物種滅絕的速度相關答案c解析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是造成當前物種滅絕加速的主要原因。讀下面漫畫,回答45題。4這幅漫畫可以用來說明()a駱駝是由羊進化來的b草原逐漸進化為荒漠c物種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改變是其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d一個物種滅絕后,又有新的物種產生,因此,人們不必擔心生物多樣性的消失5針對漫畫中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保護和改善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防止其進一步惡化b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對人類沒有影響,所以可任其發(fā)展c在此地區(qū)大面積植樹造林,防止沙漠進一步擴大d圖示環(huán)境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無關答案4.c5.a解析第4題,這幅漫畫說明在半干旱草原地區(qū),由于過度放牧使土地沙化,導致原有草原物種滅絕。由于人類過度放牧、過度農墾、過度樵采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是本漫畫表現出來的本質。第5題,針對上題的問題,我們應采取的措施是保護和改善生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防止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惡化。6下圖是“2000年世界瀕危物種數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國家的瀕危哺乳動物、鳥類種數統(tǒng)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歸納圖中瀕危物種分布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2)分析印度尼西亞瀕危物種數量較多的原因。(3)人類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保護這些瀕危的物種?答案(1)低緯度或熱帶國家,島嶼或臨海國家。(2)物種豐富;火山、地震、森林火災等自然災害多;人類過度采伐、毀林破壞了其生存環(huán)境;人類的過度捕殺。(3)強化宣傳生物多樣性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嚴禁亂捕濫獵;建立珍稀動物保護基金;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解析解答本題需把握兩個關鍵點。一是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二是自然災害和人類不合理活動導致物種減少。因而要從立法、禁獵、建立保護區(qū)等方面進行保護?;A過關1下列關于物種滅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森林、草地、濕地的破壞導致物種滅絕b物種滅絕是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具體表現c物種滅絕是一種自然現象,與人類活動無關d人類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答案c解析盡管物種滅絕有其自然屬性的一面,但人類活動也確實加速了該過程。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一些物種的分布范圍較大,這樣就加大了保護的困難b物種滅絕將使人們抵御危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臨生存威脅c人類的一些技術發(fā)明得益于生物的器官和行為d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不要食用野生動物,要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答案a解析生物分布范圍越大,物種數量越多,這樣越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讀“景觀示意圖”,完成34題。3圖中四地物種最豐富的是()a b c d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俄羅斯國土面積很大,所以物種較為豐富b剛果(金)位于剛果盆地中,是熱帶雨林氣候,所以物種較豐富c中國人口很多,所以物種豐富d美國經濟十分發(fā)達,所以物種較豐富答案3.a4.b解析目前地球上3/4的物種生活在熱帶地區(qū),以熱帶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種最為豐富。地處赤道,為熱帶雨林氣候,自然條件優(yōu)越,物種豐富。俄羅斯國土面積大,但處于高緯地區(qū),物種較少;剛果(金)位于剛果盆地,為熱帶雨林氣候,物種豐富;中國物種較豐富,但和人口的多少無關;美國物種較豐富,但和經濟無關。通過對我國野駱駝遺骸和文獻記載的研究,得到其分布變遷圖(如下圖)。據此完成57題。5從圖中可以看出,野駱駝()曾生活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分布范圍由亞熱帶季風區(qū)擴展到西北干旱區(qū)文獻記載區(qū)主要在溫帶草原區(qū)和溫帶荒漠區(qū)目前主要分布在陜西和內蒙古交界地區(qū)a b c d6與遺骸分布區(qū)、文獻分布區(qū)相比較,目前的野駱駝分布區(qū)()a氣候更干旱 b城鎮(zhèn)人口緩慢減少c進入加速發(fā)展階段 d進入郊區(qū)化階段7影響野駱駝分布區(qū)變化的因素包括()草原開墾過度放牧大量捕殺種群退化a bc d答案5.a6.a7.a解析第5題,從野駱駝遺骸分布區(qū)可以看出,野駱駝曾分布在大興安嶺、太行山以東地區(qū),即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中溫帶針闊混交林區(qū);野駱駝文獻分布區(qū)主要分布于大興安嶺、太行山以西地區(qū),即溫帶草原區(qū)和溫帶荒漠區(qū)。第6題,目前野駱駝分布區(qū)主要在溫帶荒漠區(qū),氣候更加干旱。第7題,根據野生駱駝分布區(qū)的變化可以看出,野駱駝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增強,影響其分布區(qū)變化的原因主要是人類開墾草原、過度放牧和對野駱駝的大量捕殺。8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白鰭豚主要捕食長江中的魚類,它處于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白鰭豚的眼很小,它利用聲吶信號來尋找食物或識別目標。聲吶信號還用于白鰭豚個體之間的通訊聯系。材料二近300年來世界物種滅絕的趨勢(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2)以白鰭豚為例分析該問題產生的原因。(3)東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鰭豚一樣瀕臨滅絕。人類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這些珍稀物種?答案(1)生物多樣性減少(或物種滅絕速度加快)。(2)主要是人為因素:濫捕濫撈經常誤殺白鰭豚或導致白鰭豚食物匱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脅著白鰭豚的安全,也使白鰭豚的生活空間越來越?。淮笠?guī)模的水利工程設施建設日漸壓縮白鰭豚的生存空間,破壞其棲息地,并阻斷白鰭豚的洄游路線;嚴重的水污染破壞了白鰭豚的食物資源,危害其健康。(3)完善生物多樣性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嚴禁亂捕濫獵;建立珍稀動物保護基金;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解析第(1)題,由材料和示意圖可明顯看出其所反映的內容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第(2)題,主要考慮人為因素,白鰭豚的生存環(huán)境被破壞和其自身價值引發(fā)人類的濫捕濫獵是導致其數量銳減的根本原因。第(3)題,保護珍稀物種,不僅要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意識,還要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和執(zhí)法力度,依法打擊違法行為,同時采取具體保護措施,如建立自然保護區(qū)、建立珍稀動物保護基金等。能力提升據報道,一條重100克以上的長江刀魚光是收購價就要6 600元/千克。盡管如此高價,已經堪稱水產界奢侈品的長江刀魚,銷量也很吃香。有的漁民說,今年兩天只捕到了2、3條,捕魚量相比以前大大減少。據此完成910題。9長江刀魚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有()a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魚類正常繁殖b刀魚生長周期長,目前處于幼魚階段c長江含沙量增加,不利于刀魚生長d不合理捕撈對漁業(yè)資源的破壞10下列有利于改善長江刀魚現狀的合理措施有()a修建水庫,減少洪澇災害b上中游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c規(guī)定禁漁期和禁漁區(qū)d增加氮磷餌料投放量,使刀魚生長加速答案9.d10.c解析由于刀魚價格昂貴,吸引漁民大肆捕撈,導致刀魚數量急劇減少;只有限定捕魚量和捕魚期,才能實現刀魚的可持續(xù)捕撈。云南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不可替代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在云南的生物多樣性構成中,滇西北地區(qū)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地區(qū)具有全球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加強滇西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云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據此完成1112題。11滇西北生物資源豐富的最主要原因是該地區(qū)()a交通不便 b地勢高c氣候類型多樣 d人類活動少12目前,云南野生稻資源正日益枯竭,主要原因是()a全球變暖b滑坡、泥石流的破壞c人類對土地的不合理利用d當地人的大量采集答案11.c12.c解析本題組主要考查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素及生物多樣性遭受破壞的原因。滇西北為橫斷山區(qū),地勢高差大,氣候類型多樣,因而生物資源豐富。云南野生稻資源的枯竭,主要是由人類不合理的生產活動所致。13我國建立了一批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其主要目的是()a為人類保護珍奇的動物b保護好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資源c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d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提供觀賞內容答案c解析我國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的目的是保護珍貴的、稀有的動植物資源,保護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14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0年11月910日,“2010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研討會”在麗江召開。會議主題為“研討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展示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材料二于1998年6月正式批準建立的云南麗江拉市海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qū),成為候鳥的棲息樂園。目前在拉市海濕地共有鳥類5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鳥類有3萬只左右,其中特有珍稀瀕危鳥類9種,包括青藏高原特有鳥類斑頭雁,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中華秋沙鴨、黑頸鶴、黑鶴等。(1)根據上述材料,你認為此次會議針對的問題是什么?(2)試分析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原因。(3)為保護生物多樣性,除建立保護區(qū)外,還有哪些措施?答案(1)生物多樣性的減少。(2)自然原因:自然災害以及物種競爭中的自然淘汰;人為原因:捕殺、采集、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等。(3)制定法律法規(guī)限定捕獵量;對珍稀瀕危生物要重點保護,禁止獵殺。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物種滅絕與人類的關系的認識及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解。(1)生物多樣性保護針對的問題是生物物種的滅絕,并且物種滅絕速度在加快。(2)物種滅絕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自然災害以及物種競爭中的自然淘汰;人為原因主要有捕殺、采集、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等。(3)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主要有:制定法律、法規(guī)限定捕獵量;對珍稀瀕危生物要重點保護,禁止獵殺;建立專項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珍稀物種生存環(huán)境等。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白蛾分布于美國、加拿大、東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景區(qū)土地流轉協議書
- 活動表演合作協議書
- 提前實習安全協議書
- 排煙風機技術協議書
- 校園足球家長協議書
- 服飾賣場轉讓協議書
- 漁船手續(xù)轉讓協議書
- 日本虛擬電廠協議書
- 2025二手房屋買賣合同協議書
- 心靈啟示故事:最真實情感的課件呈現
- 浙江省Z20聯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聯盟)2025屆高三第三次聯考數學(含答案)
- 區(qū)塊鏈技術對傳統(tǒng)行業(yè)的顛覆與重塑
- 完整的2025年入團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3年《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質量管理手冊》
- 專利法全套ppt課件(完整版)
- 生產車間如何節(jié)能減耗(課堂PPT)
- 2021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單詞表
- 畢業(yè)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 天津市公路工程工地試驗室管理規(guī)定
- Triz矛盾矩陣 48行48列
- 電纜吊掛安全技術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