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音樂史 引言 與其他藝術一樣 音樂是人類生存的一種需要 這種需要自人類誕生以來就已經(jīng)萌發(fā) 中國是一個禮樂之邦 音樂文明源遠流長 幾千年的音樂歷史敘述著這個民族的歡樂與悲哀 也敘述著這個民族的興盛和衰敗 幾千年的音樂歷史積累了無數(shù)的音樂藝術的財富 也積累了這個民族認識音樂 創(chuàng)造發(fā)展音樂的經(jīng)驗與教訓 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 也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 中國古代音樂的時間上限可以追溯到迄今發(fā)現(xiàn)的9千年前的賈湖骨笛 下限至清皇朝的滅亡1911年 音樂文化的空間遍及位于亞洲東方古代中國廣闊的疆域 20世紀以來 非歐洲文化中心 的文化意識逐漸覺醒 西方民族音樂學興起 把亞洲各國 各民族的音樂也攬進自己的研究范疇 但是中國古代音樂史 由于它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 它不同于一般國家的民族音樂 它既是當今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的前身 又是當今 中國音樂史 中的一部分 由于在歷史 文化 社會性質等幾方面的特點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科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點 1 歷史方面 1 歷史悠久中國古代歷史源頭早 從文字產(chǎn)生距今也將近有四千年的歷史 朝代更替 興衰交接 歷史的演進十分曲折 這就形成了在音樂上的演進也十分復雜 樂器 樂律學理論 音樂作品等各種音樂形態(tài)演進的歷史長 變化多 如有的樂器 古琴 琵琶 從產(chǎn)生到流行 發(fā)展 直至清末 其形制有過很多變化 隨之 這些樂器的演奏法 記譜 作品在歷史上也是有很多變化 有的樂律學理論 如燕樂二十八調 在歷史上演進也相當復雜 同一個調名之下 各個時期的內函是很不一樣的 有的音樂作品 如琴曲 廣陵散 詞調音樂 元曲音樂等 在歷史演變中形態(tài) 風格都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音樂的歷史特點十分突出 需要我們去正確的認識 2 地域廣闊古代中國疆域十分廣闊 在政治中心之外 常常有一些地區(qū)的文化 如遠古時期除了黃河流域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之外 還有長江流域的楚文化 吳越文化 西北地區(qū)的文化 東北地區(qū)的文化等等 又如隋唐時期有居于西北地區(qū)的西域諸國 南宋時期北方的金代和遼朝 等等 這些不同時期的地區(qū)文化不只是屬于中國的疆土 它們又或多或少地與中國的中心地區(qū)發(fā)生聯(lián)系 所以 這些不同時期的地區(qū)音樂文化也屬于中國古代音樂史的范圍 3 民族眾多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考古學發(fā)現(xiàn)的遠古時期的各種考古文化類型 古文獻中提到的各種古老民族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尤其是 歷史文獻經(jīng)常提到古代少數(shù)民族與華夏族 中原政治中心的聯(lián)系 這對于研究音樂史是十分重要的 民族音樂學的研究證明 一個民族的音樂的豐富性是和它曾經(jīng)與其他民族交往的情況相關 交往的情況越頻繁 其音樂就越豐富 按照這個理論 以豐富多采而著稱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 其豐富多采的原因應從中國歷史上多民族音樂文化交融這一點上來探尋 中國現(xiàn)有五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 這些少數(shù)民族都有他們形成發(fā)展的歷史 他們和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 有的甚至有相當深遠的淵源關系 八十年代以來 不少研究者都不約而同地注意到這方面的研究 有的學者明確提出中國音樂史應當是一部多民族的音樂史 并認為現(xiàn)存普遍問題是少數(shù)民族在音樂史中比例嚴重失調 值得注意的是 研究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同志已開始了少數(shù)民族音樂歷史的研究 現(xiàn)在已出現(xiàn)了這方面的專著 中國歷史既然是一個多民族的歷史 中國音樂史如何反映出這個多民族的音樂歷史面貌是需要深入探討和研究的 2 文化方面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也具有悠久的文化 中國古代音樂既有它自身獨立的一面 又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各方面想聯(lián)系的 有些方面甚至結合得相當緊 因而在研究古代音樂時必然要涉及與它相關的各種文化 譬如 音樂與文學的關系 歷史上有許多音樂體裁是和文學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詩經(jīng) 楚辭 曲子 詞 曲 等 它們既是音樂的體裁 又是文學的體裁 它們是融音樂與文學于一體的綜合藝術 又譬如古代音樂思想 它常常是受古代哲學美學的影響 甚至是古代哲學美學的一部分 如 和 這個音樂美學范疇 也是古代哲學美學范疇 又譬如律學 它是和古代度量衡 算術聯(lián)系在一起的 等等 總之 中國古代文化是一個整體 古代音樂的研究是不能忽略它在整體中的位置及與其他各方面文化的關系 3 社會性質方面中國古代自有文字以來就有幾千年的歷史 但就其社會性質來看 它是從原始社會發(fā)展到奴隸社會 再發(fā)展到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的歷史時期相當長 這樣的歷史社會性質又造成了音樂文化又有這樣三個方面 1 宮廷音樂自西周建立了禮樂制度 宮廷音樂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了地位 歷朝沿襲 直至清末 從音樂本身來看 它主要來源于民間或歷史 但它在社會當中有著一定的影響 二十四史的禮樂志中都不厭其煩地記載了宮廷音樂的詳情 宮廷音樂代表了統(tǒng)治階級的音樂思想 但在有的歷史時期也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性 如漢魏六朝時期宮廷里的相和歌 清商樂 隋唐時期的燕樂 等等 2 文人音樂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士 這個階層的獨立可以說是文人階層的開始 文人曾經(jīng)在歷史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 古代的傳統(tǒng) 琴 棋 書 畫是文人養(yǎng)身修性之具 由此 音樂與文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其中琴又是文人喜好樂器 琴曲中往往融進了文人的儒家或道家思想 甚至文人自己寫曲 有的文人又是琴家 此外 歷史上的曲子 詞調 元曲音樂都與文人的思想 生活 藝術情趣相聯(lián)系 因此 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文人音樂 3 民間音樂在中國古代史上民間音樂是音樂主流 這是因為中國的封建社會性質 也包括封建社會以前的奴隸社會和原始社會 所決定的 音樂沒能作為一門文化或藝術的專業(yè)而獨立 并得到傳承發(fā)展 社會也不具備以發(fā)展文化藝術事業(yè)為目的的音樂專業(yè)機構 雖然歷代統(tǒng)治階級宮廷中也設有一些音樂機構 如漢代的樂府 唐代的教坊 但目的是為統(tǒng)治階級提供音樂的享受 整個社會的音樂生活基本處于民間自生自滅的情況下 整個社會的音樂生活也是以民間音樂為基礎的 民間音樂自生自滅的發(fā)展又相當大的程度受統(tǒng)治階級喜好影響 當然 民間也不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 也不乏優(yōu)秀的音樂家 歷朝宮廷音樂家都是從民間選拔上來的 也是因為這個社會原因 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優(yōu)秀藝術就不能很好地繼承下來 民間音樂是主流 也是最基礎 最根本的 宮廷音樂 文人音樂都是在這基礎上發(fā)展 派生出來的 但是 由于歷代統(tǒng)治階級對民間音樂的鄙視 常常斥之為 鄭衛(wèi)之音 它在正史往往得不到正確的記載和評價 這也給研究工作帶來很多困難 另外 應該注意今天保存下來的民間音樂和歷史上的民間音樂是一脈相承的 音樂史學 從學科的性質和內容來看 它主要是建立 歷史 和 音樂 這兩大學科之上 是這兩大學科交叉的新學科 因而 從事研究音樂史最重要的基礎也是歷史和音樂 學習研究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基礎也就是中國古代歷史和音樂 中國古代歷史的基礎涉及古代漢語 古代文獻 考古學 民族學及古代文化各方面的知識 音樂基礎則包括基本樂理 作曲技法 樂器知識及演奏 音樂修養(yǎng)等 尤應注意的是 中國傳統(tǒng)音樂與西方大小調音樂在基本樂理和作品結構規(guī)律上既相通 又相異 因此 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也顯示出歷史研究的特點和音樂研究的特點 以及兩者相結合的研究特點 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的 呂氏春秋 其中有一篇曰 古樂 它記載了遠古至周代各個朝代先民們的音樂活動 可以說 這是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開始 西漢時候 司馬遷 史記 樂書 建立了官修史書的 樂志 體例 不僅記載了本朝的音樂 也記載了前朝的音樂 到了唐代 杜佑 通典 樂 又開創(chuàng)了通史性質的音樂史著作 與此同時 私家音樂史學著述也不斷出現(xiàn) 如南朝陳 智匠 古今樂錄 北宋陳旸 樂書 以及北宋朱長文 琴史 清代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 等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全面地記述中國古代音樂歷史的著作是從本世紀初開始 相繼有這樣一些著作 葉伯和 中國音樂史 1922年 鄭覲文 中國音樂史 1929年 王光祈 中國音樂史 1931年 日 田邊尚雄 中國音樂史 1937年中譯本 四十年代 楊蔭瀏先生在重慶青木關音樂學院教中國音樂史 1952年 上海萬葉書店把作者的授課講義出版 名 中國音樂史綱 建國以后出版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著作有 李純一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第一分冊 1956年 廖輔叔 中國古代音樂史 1964年 楊蔭瀏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 上 下冊 1981年 近二十多年來 又有吳釗 劉東升 中國音樂史略 1983年 夏野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編 1989年 劉再生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1989年 金文達 中國古代音樂史 1994年 和李純一 先秦音樂史 1994年 等 上世紀70年代末粉碎 四人幫 撥亂反正以后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同其他自然 社會 人文科學一樣從思想文化禁錮中解放出來 30多年來 它獲得了長足的進展 在反省以往的研究中進一步提高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水平 逆向考察 的方法被廣泛運用在古代音樂研究的各個方面 一些新的領域被開辟出來 如史料學 樂律學 古譜學 音樂考古學等等 無論從深度和廣度講 這30多年來的研究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中國古代音樂是深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之中 一個從事研究它的人 不僅需要良好的音樂專業(yè)基礎 還需要有廣博的古代文化知識 不僅需要博聞強記的學習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債權債務轉讓三方協(xié)議
- 建筑工地施工安全責任與材料供應方免責合同
- 鐵力市工程砌磚清包簡單合同(3篇)
- 終止購銷合作協(xié)議書
- 混凝土工作總結
- 人工智能應用推廣合同
- 專業(yè)馬戲團演出合同
- 建設項目擔保協(xié)議書
- 廠房鋼結構工程承包施工合同
- 機械設備租賃合同書
- 2024年廣西區(qū)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地區(qū)智能電網(wǎng)調度技術支持系統(tǒng)應用功能規(guī)范》
- 框架借款協(xié)議書(2篇)
- 物業(yè)防恐防暴演練課件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規(guī)范
- 銷售人員崗位職責培訓
- 助理醫(yī)師醫(yī)院協(xié)議書(2篇)
-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 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檢測試卷(1-4單元)
- 父親歸來那一天(2022年四川廣元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 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奧數(shù)應用題100道(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