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鵬之徙于南冥_第1頁
二、鵬之徙于南冥_第2頁
二、鵬之徙于南冥_第3頁
二、鵬之徙于南冥_第4頁
二、鵬之徙于南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鵬之徙于南冥也 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北冥 鯤鵬 摶扶搖 夭閼 蜩 決起 舂 糧 斥 蟪蛄 泠然 數(shù)數(shù)然 惡乎待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并解釋 1 北冥有魚 通 2 小知不及大知 通 3 湯之問棘也是已 通 4 而征一國者 通 5 此小大之辯也 通 6 而 御六氣之辯 通 7 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通 3 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 并解釋其意義 1 而后乃今將圖南 2 摶扶搖而上 者九萬里 3 不過數(shù)仞而下 4 彼于致福者 5 適莽蒼者 4 解釋下列古今異義詞在句中的意思 1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古義 今義 海洋上的運輸 2 野馬也 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義 今義 野生的馬 3 腹猶果然 古義 今義 副詞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連詞 假設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4 蟪蛄不知春秋 古 義 今義 春天和秋天 5 眾人匹之 古義 今義 很多人 6 雖然 猶有未樹也 古義 今義 轉折連詞 與 可是 相 呼應 7 神人無功 古義 今義 無功勞 5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 1 南冥者 天池也 2 齊諧 者 志怪者也 3 野馬也 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去以六月息者也 5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6 而莫之夭閼者 7 奚以知其然也 8 而彼且奚適也 9 彼且惡乎待哉 10 之二蟲又何知 11 翱翔蓬蒿之間 12 以 游無窮者 6 文學常識填空 莊子 是 中期思想家莊周和他的門人及后學所著 現(xiàn)存 篇 包括內篇 篇 外篇 篇 雜篇 篇 其中內篇為莊子 所著 在政治上 莊子主張 反對一切社會制度 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7 名句填空 1 鵬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2 故夫知效一官 其自視也 亦若此矣 3 故 曰 至人無己 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3 題 齊諧 者 志怪者也 諧 之言曰 鵬之徙于南冥也 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 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 塵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則芥為之舟 置杯焉則膠 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 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 則風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風 背負青天 而莫之夭閼者 而后乃 今將圖南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 1 鵬之徙于南冥也 2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3 去以六月息者 也 4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 而后乃今培風 2 下列句子中 其 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 其翼若垂天之云 B 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C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 所至極邪 D 風之積也不厚 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3 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 天之蒼蒼 其正色邪 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 背負青天 而莫之夭閼者 而后乃今將圖南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 完成 4 6 題 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鄉(xiāng) 德合一君 而征一國者 其自視也 亦若此矣 而宋榮子猶 然笑之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內外之分 辯乎榮辱之境 斯已 矣 彼其于世 未數(shù)數(shù)然也 雖然 猶有未樹也 夫列子御風而行 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 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 未數(shù)數(shù)然也 此雖免乎行 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 六氣之辯 以游無窮者 彼且惡乎待哉 故曰 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圣人無名 4 解 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 知效一官 2 行比一鄉(xiāng) 3 而征一國者 4 舉 世非之而不加沮 5 猶有所待者也 5 下列各句中的 然 字 意思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 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B 彼其于世 未數(shù)數(shù)然也 C 夫列子御風而行 泠然善也 D 雖 然 猶有未樹也 6 與例句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例句 彼且惡乎待哉 A 之二蟲又何知 B 而莫之夭閼者 C 去以六月息者也 D 奚以知其然也 基礎運用 1 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搶榆枋而止 搶 觸 碰 B 我決起而飛 決 快速的樣子 C 絕云氣 負青天 絕 阻擋 D 齊諧 者 志怪者也 志 記載 2 對下列各句中 之 字的用法和解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之積也不厚 鵬之背 不知其幾千里也 湯之問棘也是已 鵬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 南有冥靈者 眾人匹之 之二蟲又何知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A B C D 3 對下列文化常識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A 適莽蒼者 三餐而反 中的 三餐 指 的是一天 B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中的 晦朔 是指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和 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 C 旬有五日而后反 一旬是十天 D 御六氣之辯 之中的 六氣 是指陰 陽 風 雨 晦 明 4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 而后乃今將圖南 B 不過數(shù)仞而下 C 彼于致福者 未數(shù)數(shù)然也 D 順流而東也 5 下列各句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 眾人匹之 B 三餐而反 腹猶果然 C 雖然 猶有未樹也 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閱讀鑒賞 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6 9 題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 拘于虛 住地 也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 拘限 于 時也 曲士 鄉(xiāng)曲之士 指孤陋寡聞的人 不可以語于道者 束于教也 今爾出于崖涘 觀 于大海 乃知爾丑 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 萬川歸之 不知何時止而 不盈 尾閭 傳說中的海水排放處 泄之 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盡 春秋不變 水旱不知 此其過江河之流 不可為量數(shù)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 吾 在于天地之間 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 正 存 存在 乎見少 又奚以自多 計四海之 在天地之間也 不似礨空 蟻穴 之在大澤乎 計中國之在海內 不似稊 t 米之在大倉乎 號 稱呼 物之數(shù)謂之萬 人處一焉 人卒 通 萃 聚集 九州 谷食之所生 舟車之所通 人處一焉 此其比萬物也 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五帝之所連 籌劃 三王之所爭 指爭 奪天下的戰(zhàn)事 仁人之所憂 任士 擔負職務的人 之所勞 盡此矣 伯夷辭之以為名 仲 尼語之以為博 此其自多也 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6 下列對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今爾出于崖涘 觀于大海 爾 你 B 觀于大海 乃知爾丑 丑 丑陋 C 此其過江河之流 過 超過 D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多 稱贊 7 下列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 伯夷辭之以為名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 為之辭 B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學不可以已 C 吾在于天地之間 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孤 之有孔明 猶魚之有水也 D 方存乎見少 又奚以自多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8 對下列加點詞的活用類型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尾閭泄之 方存乎見少 篤 于時也 仲尼語之以為博 順流而東行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上食埃土 填然鼓之 七十者衣帛食肉 A B C D 9 翻譯下面的句子 1 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 篤于時也 2 人卒九州 谷食之所生 舟車之所通 人處一 焉 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 14 題 昔趙文王喜劍 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 日夜相擊于前 死傷者歲百余人 好之不 厭 如是三年 國衰 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 募左右曰 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 賜 之千金 左右曰 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 與使者俱往 見太子曰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 下不當太子 則身刑而死 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說大王 下當太子 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 然 吾王所見 唯劍士也 莊子曰 諾 周善為劍 太子曰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 王 事必大逆 莊子曰 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 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 莊子 入殿門不趨 見王不拜 王曰 子欲何以教寡人 曰 臣聞大王喜劍 故以劍見王 王曰 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 臣之劍 十步一人 千里不留行 王大悅之 曰 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 夫為劍者 示之以虛 開之以利 后之以發(fā) 先之以至 愿 得試之 王曰 夫子休 就舍待命 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 死傷者六十 余人 得五六人 使奉劍于殿下 乃召莊子 王曰 今日試使士教劍 莊子曰 望 之久矣 王曰 夫子所御杖 長短何如 曰 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 唯王 所用 請先言而后試 王曰 愿聞三劍 曰 有天子劍 有諸侯劍 有庶人劍 王曰 天子之劍何如 曰 天子之劍 以燕谿石城為鋒 齊岱為鍔 包以四夷 裹 以四時 制以五行 論以刑德 上決浮云 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 匡諸侯 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 曰 諸侯之劍何如 曰 諸侯之劍 以知勇士為鋒 以清廉士為鍔 上法圓天以順三光 下法方地以順四時 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 此劍一用 四封之內 無不 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王曰 庶人之劍何如 曰 庶人之劍 蓬頭突鬢垂冠 瞋 目而語難 相擊于前 上斬頸領 下決肝肺 無異于斗雞 一旦命已絕矣 無所用于國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 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 宰人上食 王三環(huán) 之 莊子曰 大王安坐定氣 劍事已畢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 劍士皆服斃其處 也 選自 莊子 說劍 有刪節(jié) 10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如是三年 國衰 諸侯謀之 謀 為 謀劃 B 請治劍服 治 備 辦 C 莊子入殿門不趨 趨 小步快走 D 王乃校劍士七日 校 使 較量 1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日夜相擊于前河內兇 則 移其民于河東 B 死傷者歲百余人 好之不厭甚矣 汝之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 則天下之民皆引領而望之矣 D 太子乃與見王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12 下列句子中直接記述莊子言行機智的一組是 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 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 莊子入殿門不趨 見王不拜 臣聞大王喜劍 故以劍見王 然臣有三劍 唯王所用 請先言而后試 大王安坐定氣 劍事已畢奏矣 A B C D 13 下列對本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確的一項是 A 莊子劍術高超 能做到 不出十步擊殺一人 奔走千里銳不可當 因此趙文王稱之為 天下無敵 B 莊子采用 比喻 夸張 對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勸諫趙文王 C 莊子說 劍有天子劍 諸侯劍 庶 人劍三種 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天子之劍 而不是庶人之劍 D 說劍 這篇 文章 主旨是勸說趙文王不要爭斗 反映了莊子清靜無為的思想 1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 欲絕王之喜好也 2 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3 夫子休 就舍待命 15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 對畫線處進行調整 使句子語意連貫 句式協(xié)調 字數(shù)不得增 減 莊子 像水一樣冷靜 又像火一樣熱烈 幾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 受了他的影響 一 方面疾惡如仇 嬉笑怒罵 另一方面卻又把天大的事 化成一股清風 一彎明月 他那 文筆的恣肆 寓言的生動 深刻的思想 更是時時令人擊節(jié)贊嘆 修改為 16 閱讀下面一則寓言故事 寫出自己的感悟 淄水河畔 有一個泥塑的人偶和一個木 雕的人偶 一天 木偶帶著嘲笑的口吻對泥偶說 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 人們把泥 土揉起來捏成了你 別看你現(xiàn)在有模有樣 神氣十足 等八月一到 大雨嘩嘩而下 淄水 一下子猛漲起來 你很快就會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 那泥偶并不在意 它以十分嚴肅的 口吻對木偶說 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 即使被水沖得面目全非 變成 了一堆稀泥 也只是還我原來面目 讓我回到淄水西岸罷了 而你倒是要仔細地想一想 你本來是東方的一塊桃木 后來被雕成了人偶 一旦到了八月 大雨傾盆而下 引起淄水 猛漲 波浪滾滾的河水將把你沖走 那時 你只能隨波逐流 不知會漂泊到什么地方 老 兄 你還是多為自己的命運操操心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17 寓言以生動的內容展現(xiàn)了普遍的生活哲理 因此成為了廣受歡迎的一種文學樣式 請你創(chuàng)作一則寓言故事 表達 誠信 這一主題 字數(shù) 300 左右 答案與解析 基礎積累 1 m n k n tu n ti o xu ch n y n hu l n shu w 2 1 冥 溟 海 2 知 智 智慧 3 已 矣 了 4 而 耐 能力 5 辯 辨 區(qū)別 6 辯 變 變化 7 有 又 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反 返 返回 3 1 名詞 作動詞 向南飛 2 名詞作動詞 向上飛 3 名詞作動詞 落下來 4 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到來 5 形容詞作名詞 郊野景象 指近郊 4 1 海動 2 游動的霧氣 3 很飽的 樣子 4 指四季 5 一般人 6 雖然這樣 7 無功利 5 1 2 3 是判斷句 4 5 是介詞結構后置句 6 7 8 9 10 是賓語前置句 11 是省略句 翱翔 后省 略 于 12 是省略句 游 后省略 于 6 戰(zhàn)國 33 7 15 11 無為而治 7 1 水擊三千里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 行比一鄉(xiāng) 德合一君 而征一國者 3 神人 無功 圣人無名 文本研讀 一 1 1 遷移 2 環(huán)旋著往上飛 3 離開 4 堂上低洼之處 5 憑 2 C 解析 C 項中的 其 用在選擇句中 表示選擇 是 還是 A B D 三項中的 其 均是代詞 它 代指 鵬 3 1 天色深藍 是它的真正顏 色呢 還是因為天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 2 鵬鳥 背負著青天 沒有什么能阻礙它的了 然后才計劃向南飛去 二 4 1 功效 這里是 勝任 的意思 2 合 3 信 這里是 取信 的意思 4 沮喪 5 憑借 5 D 解析 D 項中的 然 是指示代詞 這樣 A B C 三項中的 然 是形容詞詞尾 的樣子 6 C 解析 例句是賓語前置句 A B D 三項都是賓語前置句 C 項是介詞結構后置句 能力提升 1 C 解析 絕 應為 直上穿過 之意 2 B 解析 是結構助詞 的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獨立性 不譯 是人稱代詞 他 是指示代詞 此 是動詞 到 3 B 解析 農(nóng)歷每月的二十九 應改為 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4 C 解析 C 項 致 為動詞的使動用法 使 到來 A B D 三項均為名詞作動詞 分別解釋為 向南飛 落下來 向東流 5 D 解析 A 項 眾人 古義為 一般人 今義為 大家 許多 人 B 項 果然 古義為 很飽的樣子 今義為 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C 項 雖然 古義為 雖然這樣 今義為 轉折關系連詞 用于上半句 一 6 B 解析 依據(jù)文意可知 丑 是見識淺薄的意思 7 C 解析 A 項中的兩個 辭 意思分別是 辭讓 托辭 B 項中的兩個 可以 意思分別是 可以與它 可以 C 項中的兩個 猶 都是 就像 的意思 D 項中的兩個 見 意思分別為 所見的 被 8 B 解析 使動用法 動詞作名詞 形容詞作動詞 形容詞作名詞 名詞作狀語 名詞作動詞 9 1 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于冰雪的事情 是由于它的眼界 受著時令的制約 2 居在九州內的人 都是靠谷物生存 靠船車來往的 人只是九州中 的一種 參考譯文 渤海神若說 對井里的蛙不可與它談論關于海的事情 是由于它 的眼界受著狹小居處的局限 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于冰雪的事情 是由于它 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 對見識淺陋的人不可與他談論關于大道理的問題 是由于他的眼 界受著所受教育的束縛 如今你從河岸流出來 向大海觀看 才知道你的淺陋 這就可以 與你談論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 沒有比海更大的了 萬千條江河歸向大海 不知什么時候 停止而它不滿盈 尾閭排泄它 不知什么時候停止而它不虛空 春天 秋天它沒有變化 洪水 大旱它不知道 這表明它的容量超過長江 黃河的容量 不可計數(shù) 但是我未曾借 此自我夸耀 因為自以為列身于天地之間 從那里汲取陰陽之氣 我在天地里面 猶如小 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樣 正存有自己所見很少的想法 又怎么會自我夸耀呢 計算一下四海 在天地間 不像小洞在巨大的水澤里嗎 計算一下中原在天下 不像小米粒在大倉里嗎 世人們常稱事物的數(shù)量叫做萬物 人類只是占其中的一類 居在九州內的人 都是靠谷物 生存 靠船車來往的 人只是九州中的一種 這表明人與萬物相比 不像毫毛的末梢在馬 體上嗎 五帝所籌劃的 三王所爭奪的 仁人所擔憂的 以天下為己任的賢人所勞碌的 全不過如此而已 伯夷以辭讓君王位置而博得名聲 孔子以談論天下而顯示淵博 他們這 樣自我夸耀 不正像你剛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樣嗎 二 10 A 解析 A 項 謀 應 為 有所圖謀 之意 11 C 解析 C 項兩個 而 均為連詞 表修飾關系 A 項前一 個 于 為介詞 在 后一個 于 為介詞 到 B 項前一個 之 為代詞 指擊劍這件 事 后一個 之 為助詞 用于主謂之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 不譯 D 項前一個 與 為 介詞 跟 莊子 后一個 與 為動詞 親附 12 D 解析 解答該題可以使用排除 法 是別人引薦莊子的話 故排除 A B 兩項 是說莊子拒絕厚禮 并不能直接體現(xiàn) 莊子的言行機智 故排除 C 項 13 B 解析 A 項只是莊子的說法 不一定是事實 C 項正確的說法應是 莊子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庶人之劍 D 項對本文主旨理解 有誤 主旨應是勸說趙文王要在其位謀其政 做君主應做的事 14 1 聽說太子您想要 用我的原因 是想中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 2 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3 您歇 著吧 到館舍等待命令 參考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 擊劍的人蜂擁而至 門下食 客三千余人 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 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余人 而趙文王喜 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 像這樣過了三年 國力日益衰退 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 打趙國 太子悝十分擔憂 征求左右近侍說 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 我就 贈 予他千金 左右近侍說 只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 給莊子 莊子不肯接受 跟隨使者一道前往 會見太子說 聽說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 是想中止大王對斗劍的喜好 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 對下也未能符合 太子的意愿 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 我哪里還用得著這些贈禮呢 假如我對上能 說服趙王 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 在趙國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太子說 是這樣 父王的心目中 只有擊劍的人 莊子說 好的 我也善于運用劍術 太子說 如今 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 事情一定會弄糟 莊子說 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 三天以后劍士的服裝裁制完畢 于是面見太子 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 莊子不急 不忙地進入殿內 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 趙王說 你想用什么話來開導我 莊子 說 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 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 趙王說 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 劍手 戰(zhàn)勝對方呢 莊子說 我的劍術 十步之內可殺一人 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 留 趙王聽了大喜 說 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 擊劍的要領是 有 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 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 后于對手發(fā)起攻擊 同時要搶先擊中 對手 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 趙王說 您歇著吧 到館舍等待命令 我將安排 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試 趙王于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 死傷六 十多人 從中挑選出五六人 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 這才召見莊子 趙王說 今 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 莊子說 我已經(jīng)盼望很久了 趙王說 先生所習 慣使用的寶劍 長短怎么樣 莊子說 我的劍長短都適應 不過我有三種劍 任憑大 王選用 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后再進行比試 趙王說 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 莊 子說 有天子之劍 有諸侯之劍 有百姓之劍 趙王說 天子之劍怎么樣 莊子 說 天子之劍 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劍尖 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 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 扎 用四季來圍裹 靠五行來統(tǒng)馭 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 向上割裂浮云 向下斬斷地紀 這種劍一旦使用 可以匡正諸侯 使天下人全都歸服 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 說 諸侯之劍怎么樣 莊子說 諸侯之劍 拿智勇之士做劍尖 拿清廉之士做劍刃 對 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 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 居中則順應民意而安定四方 這種劍一旦使用 四境之內 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 趙王說 百姓之劍又怎 么樣呢 莊子說 百姓之劍 全都頭發(fā)蓬亂 鬢毛突出 帽子低垂 瞪大眼睛而且氣 喘語塞 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 上能斬斷脖頸 下能剖裂肝肺 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 一 旦命盡氣絕 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 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 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于是牽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