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國寡民”.doc_第1頁
論“小國寡民”.doc_第2頁
論“小國寡民”.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小國寡民”小國寡民是老子第八十一章提出了一種理想的社會模式,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指國家小,人民少。小國寡民是老子理想的社會模式,老子厭于當時戰(zhàn)亂頻仍,社會動蕩,統(tǒng)治者大多奢侈無度,貪婪無厭,人民受苛政的困擾,戰(zhàn)爭的蹂躪,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因此設想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清凈無為,相安無事的社會。那里沒有碩鼠,沒有豺狼,人民可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著太平安逸的生活。這種中國式的古代烏托邦當然是不存在的,但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苦難人民的愿望。學者歷來認為這種社會是“烏托邦”,是復古倒退的。愚以為這是死在句下的誤解,并沒有看出道家思想的主旨來。老子小國寡民模式的設想,頗多爭議。老子一書有多種版本,莫衷一是,所以注解者眾說紛紜。過去歷史課本,說老子的這一思想消極退步。今者,有的學者反對這種說法,認為是老子大道改革思想中的一個步驟。問題主要是這段話其中有一句“使民重死而不遠徙”,另一句“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是否指回到“結繩紀事”的狀況?如果是,則先前指責老子“連文字都不要”就是指這句話了。 不論如何理解,老子作為哲人,提出了二千年以后讓人重視的問題,就是人口問題。小國寡民,就是以較少的人口組成國家,“小國”就是人口少的國家,與“寡民”同一意思。在人口少的國度里,人民不是被用來作奴隸,也不是被武裝起來去打仗,而是過著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以現在世界各國情況看,許多小國或者小地區(qū)經濟比較發(fā)達。就亞洲而論,新加坡、文萊等都是國小而經濟較發(fā)達的國家。人口少,人均占有資源多,為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人口少,管理起來比較方便,政令能夠通達,實施改革措施容易見效,意見也較易集中。“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比嗣袼刭|提高,不必吹捧所謂賢能當典型偶像,使人爭奪,沽名釣譽;社會物產豐富,人民自食其力,盜賊就不會橫行。 關于如何實現小國寡民,老子只考慮通過移民的方式達到對人口的控制。那時候地球人口還未飽和,人類也沒有節(jié)育的技術。而那個時代,人口被統(tǒng)治者認為是財富。我國的移民是從中原地區(qū)向四周遷徙,特別是向南方遷徙,因為向南氣候暖和;而向北氣候越寒冷,自然條件惡劣,并且有強悍的少數民族。南方飽和之后,部分人移民到東南亞,使之成為華僑最集中的地方。東南亞自然條件好雖好,但地方太小,并且早有國家存在。而歐洲人利用中國人發(fā)明的指南針,找到了南北美洲和澳洲這三塊大陸,并且其地理位置極其優(yōu)越。 人多了,別人不把你當作回事,自己活得很無奈,所以形成“輕死”的傳統(tǒng)。不珍惜人,不珍惜性命,為爭口飯吃而你死我活。以前說出人頭地,實際也就是擠出人群的意思。歷來的英雄,都在于掙脫人群而駕馭人群,而更多的是在人的海洋中淹沒了。人多了,能做事的人卻不多,實際上也沒有多少事可做,那些不會做事的人和多余的人只好做計算人的事情。治人和牧民,成了歷代政權的最主要任務。如果是地廣人稀,走了很遠的路才能看到一個人,覺得彼此都屬于人類,相見恨晚,就像空谷足音一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