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飛翔培訓計算機二級公共基礎知識培內部講義二級公共基礎知識輔導講義目錄第一章 數據結構與算法11.1 算法11.2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11.3 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21.4 棧和隊列31.5 線性鏈表31.6 樹與二叉樹51.7 查找技術71.8 排序技術8本章應考點撥8第二章 程序設計基礎92.1 程序設計風格92.2 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方法)92.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10本章應考點撥11第三章 軟件工程基礎123.1 軟件工程基本概念123.2 結構化分析方法143.3 結構化設計方法153.4 軟件測試173.5 程序的調試20本章應考點撥20第四章 數據庫設計基礎214.1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214.2 數據模型234.3 關系代數264.4 數據庫設計方法和步驟27本章應考點撥2829第一章 數據結構與算法(30分)(選擇20,填空10)1.1 算法1、算法是指解題方案的準確而完整的描述。換句話說,算法是對特定問題求解步驟,方法的一種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于計算方法。程序的編制不可能優(yōu)于算法的設計。2、算法的基本特征(1)可行性。針對實際問題而設計的算法,執(zhí)行后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1015+1-1015=01015-1015+1=1(2)確定性。每一條指令的含義明確,無二義性。并且在任何條件下,算法只有唯一的一條執(zhí)行路徑,即相同的輸入只能得出相同的輸出。(3)有窮性。算法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有兩重含義,一是算法中的操作步驟為有限個,二是每個步驟都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4)擁有足夠的情報(信息)。算法中各種運算總是要施加到各個運算對象上,而這些運算對象又可能具有某種初始狀態(tài),這就是算法執(zhí)行的起點或依據。因此,一個算法執(zhí)行的結果總是與輸入的初始數據有關,不同的輸入將會有不同的結果輸出。當輸入不夠或輸入錯誤時,算法將無法執(zhí)行或執(zhí)行有錯。一般說來,當算法擁有足夠的情報時,此算法才是有效的;而當提供的情報不夠時,算法可能無效。*:綜上所述,所謂算法,是一組嚴謹地定義運算順序的規(guī)則,并且每一個規(guī)則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確的,此順序將在有限的次數下終止。3、算法復雜度主要包括時間復雜度和空間復雜度。(讀熟)(1)算法時間復雜度是指執(zhí)行算法所需要的計算工作量,可以用執(zhí)行算法的過程中所需基本運算的執(zhí)行次數來度量。(2)算法空間復雜度是指執(zhí)行這個算法所需要的內存空間。1.2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1、數據結構是指相互有關聯的數據元素的集合。2、數據結構主要研究和討論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1)數據集合中各數據元素之間所固有的邏輯關系,即數據的邏輯結構。數據的邏輯結構包含:1)表示數據元素的信息;2)表示各數據元素之間的前后件關系。(2)在對數據進行處理時,各數據元素在計算機中的存儲關系,即數據的存儲結構。數據的存儲結構有順序、鏈接、索引等。1)順序存儲。(數組最大)它是把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存儲在物理位置相鄰的存儲單元里,結點間的邏輯關系由存儲單元的鄰接關系來體現。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順序存儲結構。2)鏈接存儲。它不要求邏輯上相鄰的結點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鄰,結點間的邏輯關系是由附加的指針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儲表示稱為鏈式存儲結構。3)索引存儲:除建立存儲結點信息外,還建立附加的索引表來標識結點的地址。*:數據的邏輯結構反映數據元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數據的存儲結構(也稱數據的物理結構)是數據的邏輯結構在計算機存儲空間中的存放形式。同一種邏輯結構的數據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儲結構,但影響數據處理效率。(3)對各種數據結構進行的運算。3、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一個數據結構除了用二元關系表示外,還可以直觀地用圖形表示。在數據結構的圖形表示中,對于數據集合D中的每一個數據元素用中間標有元素值的方框表示,一般稱之為數據結點,并簡稱為結點;為了進一步表示各數據元素之間的前后件關系,對于關系R中的每一個二元組,用一條有向線段從前件結點指向后件結點。4、數據結構分為兩大類型:線性結構和非線性結構。(1)線性結構(非空的數據結構)條件:1)有且只有一個根結點;2)每一個結點最多有一個前件,也最多有一個后件。*:常見的線性結構有線性表、棧、隊列和線性鏈表等。(2)非線性結構:不滿足線性結構條件的數據結構。*:常見的非線性結構有樹、二叉樹和圖等。1.3 線性表及其順序存儲結構(讀熟)1、線性表由一組數據元素構成,數據元素的位置只取決于自己的序號,元素之間的相對位置是線性的。線性表是由n(n0)個數據元素組成的一個有限序列,表中的每一個數據元素,除了第一個外,有且只有一個前件,除了最后一個外,有且只有一個后件。線性表中數據元素的個數稱為線性表的長度。線性表可以為空表。2、線性表(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具有兩個基本特點:(1)線性表中所有元素所占的存儲空間是連續(xù)的;(2)線性表中各數據元素在存儲空間中是按邏輯順序依次存放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中,其前后件兩個元素在存儲空間中是緊鄰的,且前件元素一定存儲在后件元素的前面,可以通過計算機直接確定第i個結點的存儲地址。3、順序表的插入、刪除運算(1)順序表的插入運算:在一般情況下,要在第i(1in)個元素之前插入一個新元素時,首先要從最后一個(即第n個)元素開始,直到第i個元素之間共n-i+1個元素依次向后移動一個位置,移動結束后,第i個位置就被空出,然后將新元素插入到第i項。插入結束后,線性表的長度就增加了1。*:順性表的插入運算時需要移動元素,在等概率情況下,平均需要移動n/2個元素。(2)順序表的刪除運算:在一般情況下,要刪除第i(1in)個元素時,則要從第i+1個元素開始,直到第n個元素之間共n-i個元素依次向前移動一個位置。刪除結束后,線性表的長度就減小了1。*:進行順性表的刪除運算時也需要移動元素,在等概率情況下,平均需要移動(n-1)/2個元素。插入、刪除運算不方便。1.4 棧和隊列1、棧及其基本運算棧是限定在一端進行插入與刪除運算的線性表。在棧中,允許插入與刪除的一端稱為棧頂,不允許插入與刪除的另一端稱為棧底。棧頂元素總是最后被插入的元素,棧底元素總是最先被插入的元素。即棧是按照“先進后出”或“后進先出”的原則組織數據的。棧具有記憶作用。棧的基本運算:1)插入元素稱為入棧運算;2)刪除元素稱為退棧運算;3)(查找)讀棧頂元素是將棧頂元素賦給一個指定的變量,此時指針無變化。棧的存儲方式和線性表類似,也有兩種,即順序棧和鏈式棧。棧內的元素個數計算:TOP-BOTTOM+12、隊列及其基本運算(類:火車)隊列是指允許在一端(隊尾)進行插入,而在另一端(隊頭)進行刪除的線性表。尾指針(Rear)指向隊尾元素,頭指針(front)指向排頭元素的前一個位置(隊頭)。隊列是“先進先出”或“后進后出”的線性表。隊列運算包括:1)入隊運算:從隊尾插入一個元素;2)退隊運算:從隊頭刪除一個元素。循環(huán)隊列及其運算:所謂循環(huán)隊列,就是將隊列存儲空間的最后一個位置繞到第一個位置,形成邏輯上的環(huán)狀空間,供隊列循環(huán)使用。在循環(huán)隊列中,用隊尾指針rear指向隊列中的隊尾元素,用排頭指針front指向排頭元素的前一個位置,因此,從頭指針front指向的后一個位置直到隊尾指針rear指向的位置之間,所有的元素均為隊列中的元素。循環(huán)隊列元素個數計算:循環(huán)隊列是隊列的鏈式存儲結構,循環(huán)隊列中元素的個數=rear(尾)-front(頭)。Rear-front為正數時,便是循環(huán)隊列的元素個數,為負數時,再加上循環(huán)隊列的容量。1.5 線性鏈表1、線性表順序存儲的缺點:(1)插入或刪除的運算效率很低。在順序存儲的線性表中,插入或刪除數據元素時需要移動大量的數據元素;(2)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下,線性表的存儲空間不便于擴充;(3)線性表的順序存儲結構不便于對存儲空間的動態(tài)分配。2、線性鏈表: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稱為線性鏈表,是一種物理存儲單元上非連續(xù)、非順序的存儲結構,數據元素的邏輯順序是通過鏈表中的指針鏈接來實現的。因此,在鏈式存儲方式中,每個結點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數據元素的值,稱為數據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針,稱為指針域,用于指向該結點的前一個或后一個結點(即前件或后件),如下圖所示:線性鏈表分為單鏈表、雙向鏈表和循環(huán)鏈表三種類型。在單鏈表中,每一個結點只有一個指針域,由這個指針只能找到其后件結點,而不能找到其前件結點。因此,在某些應用中,對于線性鏈表中的每個結點設置兩個指針,一個稱為左指針,指向其前件結點;另一個稱為右指針,指向其后件結點,這種鏈表稱為雙向鏈表,如下圖所示:3、線性鏈表的基本運算(1)在線性鏈表中包含指定元素的結點之前插入一個新元素。*:在線性鏈表中插入元素時,不需要移動數據元素,只需要修改相關結點指針即可,也不會出現“上溢”現象。(2)在線性鏈表中刪除包含指定元素的結點。*:在線性鏈表中刪除元素時,也不需要移動數據元素,只需要修改相關結點指針即可。(3)將兩個線性鏈表按要求合并成一個線性鏈表。(4)將一個線性鏈表按要求進行分解。(5)逆轉線性鏈表。(6)復制線性鏈表。(7)線性鏈表的排序。(8)線性鏈表的查找。*:線性鏈表不能隨機存取。4、循環(huán)鏈表及其基本運算在線性鏈表中,其插入與刪除的運算雖然比較方便,但還存在一個問題,在運算過程中對于空表和對第一個結點的處理必須單獨考慮,使空表與非空表的運算不統(tǒng)一。為了克服線性鏈表的這個缺點,可以采用另一種鏈接方式,即循環(huán)鏈表。與前面所討論的線性鏈表相比,循環(huán)鏈表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在鏈表中增加了一個表頭結點,其數據域為任意或者根據需要來設置,指針域指向線性表的第一個元素的結點,而循環(huán)鏈表的頭指針指向表頭結點;2)循環(huán)鏈表中最后一個結點的指針域不是空,而是指向表頭結點。即在循環(huán)鏈表中,所有結點的指針構成了一個環(huán)狀鏈。下圖a是一個非空的循環(huán)鏈表,圖b是一個空的循環(huán)鏈表:循環(huán)鏈表的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循環(huán)鏈表中,只要指出表中任何一個結點的位置,就可以從它出發(fā)訪問到表中其他所有的結點,而線性單鏈表做不到這一點;二是由于在循環(huán)鏈表中設置了一個表頭結點,在任何情況下,循環(huán)鏈表中至少有一個結點存在,從而使空表與非空表的運算統(tǒng)一。*:循環(huán)鏈表是在單鏈表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表頭結點,其插入和刪除運算與單鏈表相同。但它可以從任一結點出發(fā)來訪問表中其他所有結點,并實現空表與非空表的運算的統(tǒng)一。1.6 樹與二叉樹1、樹的基本概念樹是一種簡單的非線性結構。在樹這種數據結構中,所有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具有明顯的層次特性。在樹結構中,每一個結點只有一個前件,稱為父結點。沒有前件的結點只有一個,稱為樹的根結點,簡稱樹的根。每一個結點可以有多個后件,稱為該結點的子結點。沒有后件的結點稱為葉子結點。在樹結構中,一個結點所擁有的后件的個數稱為該結點的度,所有結點中最大的度稱為樹的度。樹的最大層次稱為樹的深度。2、二叉樹及其基本性質(1)什么是二叉樹二叉樹是一種很有用的非線性結構,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1)非空二叉樹只有一個根結點;2)每一個結點最多有兩棵子樹,且分別稱為該結點的左子樹與右子樹。*:根據二叉樹的概念可知,二叉樹的度可以為0(葉結點)、1(只有一棵子樹)或2(有2棵子樹)。(2)二叉樹的基本性質性質1 在二叉樹的第k層上,最多有 個結點。例:一棵二叉樹第六層(根結點為第一層)的結點數最多為 個。性質2 深度為m的二叉樹最多有 個結點。例:深度為5的二叉樹至多有 個結點。性質3 在任意一棵二叉樹中,度數為0的結點(即葉子結點)總比度為2的結點多一個。例:某二叉樹中度數為2的結點有18個,則該二叉樹中有 個葉子結點。性質4 具有n個結點的二叉樹,其深度至少為 ,其中 表示取 的整數部分。例:具有88個結點的二叉樹,其深度至少為 。3、滿二叉樹與完全二叉樹滿二叉樹:除最后一層外,每一層上的所有結點都有兩個子結點。例:在深度為7的滿二叉樹中,葉子結點的個數為 個。完全二叉樹:除最后一層外,每一層上的結點數均達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層上只缺少右邊的若干結點。*:根據完全二叉樹的定義可得出:度為1的結點的個數為0或1。下圖a表示的是滿二叉樹,下圖b表示的是完全二叉樹:完全二叉樹還具有如下兩個特性:性質5 具有n個結點的完全二叉樹深度為 。例:具有90個結點的完全二叉樹的深度為 。性質6 設完全二叉樹共有n個結點,如果從根結點開始,按層序(每一層從左到右)用自然數1,2,n給結點進行編號,則對于編號為k(k=1,2,n)的結點有以下結論:若k=1,則該結點為根結點,它沒有父結點;若k1,則該結點的父結點的編號為INT(k/2)。若2kn,則編號為k的左子結點編號為2k;否則該結點無左子結點(顯然也沒有右子結點)。若2k+1n,則編號為k的右子結點編號為2k+1;否則該結點無右子結點。例:設一棵n個結點的完全二叉樹從根結點這一層開始,每一層上的結點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存儲在數組A中,設某個結點在數組中的位置為i,則其父結點的位置是 。4、二叉樹的存儲結構在計算機中,二叉樹通常采用鏈式存儲結構。與線性鏈表類似,用于存儲二叉樹中各元素的存儲結點也由兩部分組成:數據域和指針域。但在二叉樹中,由于每一個元素可以有兩個后件(即兩個子結點),因此,用于存儲二叉樹的存儲結點的指針域有兩個:一個用于指向該結點的左子結點的存儲地址,稱為左指針域;另一個用于指向該結點的右子結點的存儲地址,稱為右指針域。*:一般二叉樹通常采用鏈式存儲結構,對于滿二叉樹與完全二叉樹來說,可以按層序進行順序存儲。5、二叉樹的遍歷二叉樹的遍歷是指不重復地訪問二叉樹中的所有結點。二叉樹的遍歷可以分為以下三種:(1)前序遍歷(DLR):若二叉樹為空,則結束返回。否則:首先訪問根結點,然后遍歷左子樹,最后遍歷右子樹;并且,在遍歷左右子樹時,仍然先訪問根結點,然后遍歷左子樹,最后遍歷右子樹。(2)中序遍歷(LDR):若二叉樹為空,則結束返回。否則:首先遍歷左子樹,然后訪問根結點,最后遍歷右子樹;并且,在遍歷左、右子樹時,仍然先遍歷左子樹,然后訪問根結點,最后遍歷右子樹。(3)后序遍歷(LRD):若二叉樹為空,則結束返回。否則:首先遍歷左子樹,然后遍歷右子樹,最后訪問根結點,并且,在遍歷左、右子樹時,仍然先遍歷左子樹,然后遍歷右子樹,最后訪問根結點。1.7 查找技術(讀)查找:根據給定的某個值,在查找表中確定一個其關鍵字等于給定值的數據元素。查找結果:(查找成功:找到;查找不成功:沒找到。)平均查找長度:查找過程中關鍵字和給定值比較的平均次數。1、順序查找基本思想:從表中的第一個元素開始,將給定的值與表中逐個元素的關鍵字進行比較,直到兩者相符,查到所要找的元素為止。否則就是表中沒有要找的元素,查找不成功。在平均情況下,利用順序查找法在線性表中查找一個元素,大約要與線性表中一半的元素進行比較,最壞情況下需要比較n次。順序查找一個具有n個元素的線性表,其平均復雜度為O(n)。下列兩種情況下只能采用順序查找:1)如果線性表是無序表(即表中的元素是無序的),則不管是順序存儲結構還是鏈式存儲結構,都只能用順序查找。2)即使是有序線性表,如果采用鏈式存儲結構,也只能用順序查找。2、二分法查找思想:先確定待查找記錄所在的范圍,然后逐步縮小范圍,直到找到或確認找不到該記錄為止。前提:必須在具有順序存儲結構的有序表中進行。查找過程:1)若中間項的值等于x,則說明已查到;2)若x小于中間項的值,則在線性表的前半部分查找;3)若x大于中間項的值,則在線性表的后半部分查找。特點:比順序查找方法效率高。最壞的情況下,需要比較log2n次。*:二分法查找只適用于順序存儲的線性表,且表中元素必須按關鍵字有序(升序,但允許相鄰元素值相等)排列。對于無序線性表和線性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只能用順序查找。在長度為n的有序線性表中進行二分法查找,其時間復雜度為O(log2n)。1.8 排序技術排序是指將一個無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遞減順序排列的有序序列,即是將無序的記錄序列調整為有序記錄序列的一種操作。1、交換類排序法(方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2、插入類排序法(方法:簡單插入排序,希爾排序)。3、選擇類排序法(方法:簡單選擇排序,堆排序)??偨Y:各種排序法比較:(會做題)本章應考點撥:本章內容在筆試中會出現5-6個題目,是公共基礎知識部分出題量比較多的一章,所占分值也比較大,約10分。背:第二章 程序設計基礎2.1 程序設計風格程序設計的風格主要強調:“清晰第一,效率第二”。主要應注重和考慮下述一些因素:(1)源程序文檔化。1)符號名的命名。符號名能反映它所代表的實際東西,應有一定的實際含義。2)程序的注釋。分為序言性注釋和功能性注釋。序言性注釋:位于程序開頭部分,包括程序標題、程序功能說明、主要算法、接口說明、程序位置、開發(fā)簡歷、程序設計者、復審者、復審日期及修改日期等。功能性注釋:嵌在源程序體之中,用于描述其后的語句或程序的主要功能。3)視覺組織。利用空格、空行、縮進等技巧使程序層次清晰。(2)數據說明。1)數據說明的次序規(guī)范化;2)說明語句中變量安排有序化;3)使用注釋來說明復雜數據的結構。(3)語句的結構。1)在一行內只寫一條語句;2)程序編寫應優(yōu)先考慮清晰性;3)程序編寫要做到清晰第一,效率第二;4)在保證程序正確的基礎上再要求提高效率;5)避免使用臨時變量而使程序的可讀性下降;6)避免不必要的轉移;7)盡量使用庫函數;8)避免采用復雜的條件語句;9)盡量減少使用“否定”條件語句;10)數據結構要有利于程序的簡化;11)要模塊化,使模塊功能盡可能單一化;12)利用信息隱蔽,確保每一個模塊的獨立性;13)從數據出發(fā)去構造程序;14)不要修補不好的程序,要重新編寫。(4)輸入和輸出。1)對輸入數據檢驗數據的合法性;2)檢查輸入項的各種重要組合的合法性;3)輸入格式要簡單,使得輸入的步驟和操作盡可能簡單;4)輸入數據時,應允許使用自由格式;5)應允許缺省值;6)輸入一批數據時,最好使用輸入結束標志;7)在以交互式輸入/輸出方式進行輸入時,要在屏幕上使用提示符明確提示輸入的請求,同時在數據輸入過程中和輸入結束時,應在屏幕上給出狀態(tài)信息;8)當程序設計語言對輸入格式有嚴格要求時,應保持輸入格式與輸入語句的一致性;給所有的輸出加注釋,并設計輸出報表格式。2.2 結構化程序設計(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方法)1、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的主要原則可以概括為:自頂向下,逐步求精,模塊化,限制使用goto語句。(1)自頂向下。程序設計時,應先考慮總體,后考慮細節(jié);先考慮全局目標,后考慮局部目標。不要一開始就過多追求眾多的細節(jié),先從最上層總目標開始設計,逐步使問題具體化。(2)逐步求精。對復雜問題,應設計一些子目標作過渡,逐步細化。(3)模塊化。一個復雜問題,肯定是由若干稍簡單的問題構成。模塊化是把程序要解決的總目標分解為分目標,再進一步分解為具體的小目標,把每個小目標稱為一個模塊。(4)限制使用goto語句。2、結構化程序的基本結構:順序結構,選擇結構,重復結構。1)順序結構。一種簡單的程序設計,即按照程序語句行的自然順序,一條語句一條語句地執(zhí)行程序,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結構。2)選擇結構。又稱分支結構,包括簡單選擇和多分支選擇結構,可根據條件,判斷應該選擇哪一條分支來執(zhí)行相應的語句序列。3)重復結構。又稱循環(huán)結構,可根據給定的條件,判斷是否需要重復執(zhí)行某一相同的或類似的程序段。僅僅使用順序、選擇和循環(huán)三種基本控制結構就足以表達各種其他形式結構,從而實現任何單入口/單出口的程序。2.3 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客觀世界中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對象,面向對象方法的本質就是主張從客觀世界固有的事物出發(fā)來構造系統(tǒng),提倡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常用的思維來認識、理解和描述客觀事物,強調最終建立的系統(tǒng)能夠映射問題域。也就是說,系統(tǒng)中的對象及對象之間的關系能夠如實地反映問題域中固有的事物及其關系。面向對象方法的主要優(yōu)點:(1)與人類習慣的思維方法一致;(2)穩(wěn)定性好;(3)可重用性好;(4)易于開發(fā)大型軟件產品;(5)可維護性好。*: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主要考慮的是提高軟件的可重用性。對象是面向對象方法中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用來表示客觀世界中的任何實體,對象是實體的抽象。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中的對象是系統(tǒng)中用來描述客觀事物的一個實體,是構成系統(tǒng)的一個基本單位,由一組表示其靜態(tài)特征的屬性和它可執(zhí)行的一組操作組成。*:對象是屬性和方法的封裝體。屬性即對象所包含的信息,它在設計對象時確定,一般只能通過執(zhí)行對象的操作來改變。操作描述了對象執(zhí)行的功能,操作也稱為方法或服務。*:操作是對象的動態(tài)屬性。*:一個對象由對象名、屬性和操作三部分組成。對象的基本特點:標識惟一性,分類性,多態(tài)性,封裝性,模塊獨立性好。(1)標識惟一性。指對象是可區(qū)分的,并且由對象的內在本質來區(qū)分,而不是通過描述來區(qū)分。 (2)分類性。指可以將具有相同屬性的操作的對象抽象成類。 (3)多態(tài)性。指同一個操作可以是不同對象的行為。 (4)封裝性。從外面看只能看到對象的外部特性,即只需知道數據的取值范圍和可以對該數據施加的操作,根本無需知道數據的具體結構以及實現操作的算法。對象的內部,即處理能力的實行和內部狀態(tài),對外是不可見的。從外面不能直接使用對象的處理能力,也不能直接修改其內部狀態(tài),對象的內部狀態(tài)只能由其自身改變。*:信息隱蔽是通過對象的封裝性來實現的。 (5)模塊獨立性好。對象是面向對象的軟件的基本模塊,它是由數據及可以對這些數據施加的操作所組成的統(tǒng)一體,而且對象是以數據為中心的,操作圍繞對其數據所需做的處理來設置,沒有無關的操作。從模塊的獨立性考慮,對象內部各種元素彼此結合得很緊密,內聚性強。類是指具有共同屬性、共同方法的對象的集合。所以類是對象的抽象,對象是對應類的一個實例。消息是一個實例與另一個實例之間傳遞的信息。消息的組成包括:(1)接收消息的對象的名稱;(2)消息標識符,也稱消息名;(3)零個或多個參數。*:在面向對象方法中,一個對象請求另一個對象為其服務的方式是通過發(fā)送消息。繼承是指能夠直接獲得已有的性質和特征,而不必重復定義他們。繼承分單繼承和多重繼承。單繼承指一個類只允許有一個父類,多重繼承指一個類允許有多個父類。*:類的繼承性是類之間共享屬性和操作的機制,它提高了軟件的可重用性。多態(tài)性是指同樣的消息被不同的對象接受時可導致完全不同的行動的現象。本章應考點撥:本章在考試中會出現約1個題目,所占分值大約占2分,是出題量較小的一章。本章內容比較少,也很簡單,掌握住基本的概念就可以輕松應對考試了,所以在這部分丟分,比較可惜。第三章 軟件工程基礎3.1 軟件工程基本概念1、軟件的相關概念計算機軟件是包括程序、數據及相關文檔的完整集合。軟件的特點包括:1)軟件是一種邏輯實體,而不是物理實體,具有抽象性;2)軟件的生產與硬件不同,它沒有明顯的制作過程;3)軟件在運行、使用期間不存在磨損、老化問題;4)軟件的開發(fā)、運行對計算機系統(tǒng)具有依賴性,受計算機系統(tǒng)的限制,這導致了軟件移植的問題;5)軟件復雜性高,成本昂貴;6)軟件開發(fā)涉及諸多的社會因素。2、軟件危機與軟件工程軟件工程概念的出現源自軟件危機。所謂軟件危機是泛指在計算機軟件的開發(fā)和維護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嚴重問題。具體的說,在軟件開發(fā)和維護過程中,軟件危機主要表現在:1)軟件需求的增長得不到滿足。用戶對系統(tǒng)不滿意的情況經常發(fā)生。2)軟件開發(fā)成本和進度無法控制。開發(fā)成本超出預算,開發(fā)周期大大超過規(guī)定日期的情況經常發(fā)生。3)軟件質量難以保證。4)軟件不可維護或維護程度非常低。5)軟件的成本不斷提高。6)軟件開發(fā)生產率的提高跟不上硬件的發(fā)展和應用需求的增長??傊梢詫④浖C可以歸結為成本、質量、生產率等問題。軟件工程是應用于計算機軟件的定義、開發(fā)和維護的一整套方法、工具、文檔、實踐標準和工序。軟件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建造一個優(yōu)良的軟件系統(tǒng),它所包含的內容概括為以下兩點:1)軟件開發(fā)技術,主要有軟件開發(fā)方法學、軟件工具、軟件工程環(huán)境。2)軟件工程管理,主要有軟件管理、軟件工程經濟學。軟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將工程化原則運用到軟件開發(fā)過程,它包括3個要素:方法、工具和過程。方法是完成軟件工程項目的技術手段;工具是支持軟件的開發(fā)、管理、文檔生成;過程支持軟件開發(f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控制、管理。軟件工程過程是把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彼此相關的資源和活動。3、軟件生命周期軟件生命周期:軟件產品從提出、實現、使用維護到停止使用退役的過程。軟件生命周期分為軟件定義、軟件開發(fā)及軟件運行維護三個階段:1)軟件定義階段:包括制定計劃和需求分析。制定計劃:確定總目標;可行性研究;探討解決方案;制定開發(fā)計劃。需求分析:對待開發(fā)軟件提出的需求進行分析并給出詳細的定義。2)軟件開發(fā)階段:軟件設計:分為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部分。軟件實現:把軟件設計轉換成計算機可以接受的程序代碼。軟件測試:在設計測試用例的基礎上檢驗軟件的各個組成部分。3)軟件運行維護階段:軟件投入運行,并在使用中不斷地維護,進行必要的擴充和刪改。*:軟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費最多的階段是軟件運行維護階段。4、軟件工程的目標與原則(1)軟件工程目標:在給定成本、進度的前提下,開發(fā)出具有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維護性、可重用性、可適應性、可移植性、可追蹤性和可互操作性且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2)軟件工程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應是:付出較低的開發(fā)成本;達到要求的軟件功能;取得較好的軟件性能;開發(fā)的軟件易于移植;需要較低的維護費用;能按時完成開發(fā),及時交付使用。(3)軟件工程原則:抽象、信息隱蔽、模塊化、局部化、確定性、一致性、完備性和可驗證性。1)抽象:抽象是事物最基本的特性和行為,忽略非本質細節(jié),采用分層次抽象,自頂向下,逐層細化的辦法控制軟件開發(fā)過程的復雜性。2)信息隱蔽:采用封裝技術,將程序模塊的實現細節(jié)隱蔽起來,使模塊接口盡量簡單。3)模塊化:模塊是程序中相對獨立的成分,一個獨立的編程單位,應有良好的接口定義。模塊的大小要適中,模塊過大會使模塊內部的復雜性增加,不利于模塊的理解和修改,也不利于模塊的調試和重用;模塊太小會導致整個系統(tǒng)表示過于復雜,不利于控制系統(tǒng)的復雜性。4)局部化:保證模塊間具有松散的耦合關系,模塊內部有較強的內聚性。5)確定性:軟件開發(fā)過程中所有概念的表達應是確定、無歧義且規(guī)范的。6)一致性:程序內外部接口應保持一致,系統(tǒng)規(guī)格說明與系統(tǒng)行為應保持一致。7)完備性:軟件系統(tǒng)不丟失任何重要成分,完全實現系統(tǒng)所需的功能。8)可驗證性:應遵循容易檢查、測評、評審的原則,以確保系統(tǒng)的正確性。5、軟件開發(fā)工具與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1)軟件開發(fā)工具軟件開發(fā)工具的完善和發(fā)展將促使軟件開發(fā)方法的進步和完善,促進軟件開發(fā)的高速度和高質量。軟件開發(fā)工具的發(fā)展是從單項工具的開發(fā)逐步向集成工具發(fā)展的,軟件開發(fā)工具為軟件工程方法提供了自動的或半自動的軟件支撐環(huán)境。同時,軟件開發(fā)方法的有效應用也必須得到相應工具的支持,否則方法將難以有效的實施。(2)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 軟件開發(fā)環(huán)境(或稱軟件工程環(huán)境)是全面支持軟件開發(fā)全過程的軟件工具集合。計算機輔助軟件工程(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將各種軟件工具、開發(fā)機器和一個存放開發(fā)過程信息的中心數據庫組合起來,形成軟件工程環(huán)境。它將極大降低軟件開發(fā)的技術難度并保證軟件開發(fā)的質量。3.2 結構化分析方法結構化方法的核心和基礎是結構化程序設計理論。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方法有:1)結構化需求分析方法;2)面向對象的分析方法。*:需求分析的任務就是導出目標系統(tǒng)的邏輯模型,解決“做什么”的問題。*:需求分析一般分為需求獲取、需求分析、編寫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和需求評審四個步驟進行。2、結構化分析方法結構化分析方法是結構化程序設計理論在軟件需求分析階段的應用。結構化分析方法的實質:著眼于數據流,自頂向下,逐層分解,建立系統(tǒng)的處理流程,以數據流圖和數據字典為主要工具,建立系統(tǒng)的邏輯模型。結構化分析的常用工具:1)數據流圖(DFD);2)數據字典(DD);3)判定樹;4)判定表。數據流圖以圖形的方式描繪數據在系統(tǒng)中流動和處理的過程,它反映了系統(tǒng)必須完成的邏輯功能,是結構化分析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統(tǒng)邏輯模型的一種工具。下圖是數據流圖的基本圖形元素:加工(轉換):輸入數據經加工變換產生輸出。數據流:沿箭頭方向傳送數據的通道,一般在旁邊標注數據流名。存儲文件(數據源):表示處理過程中存放各種數據的文件。源,潭:表示系統(tǒng)和環(huán)境的接口,屬系統(tǒng)之外的實體。畫數據流圖的基本步驟:自外向內,自頂向下,逐層細化,完善求精。下圖是一個數據流圖的示例:數據字典:對所有與系統(tǒng)相關的數據元素的一個有組織的列表,以及精確的、嚴格的定義,使得用戶和系統(tǒng)分析員對于輸入、輸出、存儲成分和中間計算結果有共同的理解。*:數據字典的作用是對數據流圖中出現的被命名的圖形元素的確切解釋。*:數據字典是結構化分析方法的核心。3、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SRS)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是需求分析階段的最后成果,通過建立完整的信息描述、詳細的功能和行為描述、性能需求和設計約束的說明、合適的驗收標準,給出對目標軟件的各種需求。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應具有以下特點:1)正確性;2)無歧義性;3)完整性;4)可驗證性;5)一致性;6)可理解性;7)可修改性;8)可追蹤性,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無歧義性。3.3 結構化設計方法1、軟件設計的基礎*:需求分析主要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而軟件設計主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從技術觀點來看,軟件設計包括軟件結構設計、數據設計、接口設計、過程設計。結構設計:定義軟件系統(tǒng)各主要部件之間的關系。數據設計:將分析時創(chuàng)建的模型轉化為數據結構的定義。接口設計:描述軟件內部、軟件和協(xié)作系統(tǒng)之間以及軟件與人之間如何通信。過程設計:把系統(tǒng)結構部件轉換成軟件的過程性描述。從工程角度來看,軟件設計分兩步完成,即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概要設計:又稱結構設計,將軟件需求轉化為軟件體系結構,確定系統(tǒng)級接口、全局數據結構或數據庫模式。詳細設計:確定每個模塊的實現算法和局部數據結構,用適當方法表示算法和數據結構的細節(jié)。軟件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抽象、模塊化、信息隱蔽和模塊獨立性。1)抽象。抽象是一種思維工具,就是把事物本質的共同特性提取出來而不考慮其他細節(jié)。2)模塊化。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步把軟件系統(tǒng)劃分成一個個較小的、相對獨立但又不相互關聯的模塊的過程。3)信息隱蔽。每個模塊的實施細節(jié)對于其他模塊來說是隱蔽的。4)模塊獨立性。軟件系統(tǒng)中每個模塊只涉及軟件要求的具體的子功能,而和軟件系統(tǒng)中其他的模塊的接口是簡單的。*:模塊分解的主要指導思想是信息隱蔽和模塊獨立性。模塊的耦合性和內聚性是衡量軟件的模塊獨立性的兩個定性指標。在結構化程序設計中,模塊劃分的原則是:模塊內具有高內聚度,模塊間具有低耦合度。內聚性:是一個模塊內部各個元素間彼此結合的緊密程度的度量。*:按內聚性由弱到強排列,內聚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偶然內聚、邏輯內聚、時間內聚、過程內聚、通信內聚、順序內聚及功能內聚。耦合性:是模塊間互相連接的緊密程度的度量。*:按耦合性由高到低排列,耦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內容耦合、公共耦合、外部耦合、控制耦合、標記耦合、數據耦合以及非直接耦合。一個設計良好的軟件系統(tǒng)應具有高內聚、低耦合的特征。2、總體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1)總體設計(概要設計)軟件概要設計的基本任務是:1)設計軟件系統(tǒng)結構;2)數據結構及數據庫設計;3)編寫概要設計文檔;4)概要設計文檔評審。常用的軟件結構設計工具是結構圖,也稱程序結構圖。程序結構圖的基本圖符:模塊用一個矩形表示,箭頭表示模塊間的調用關系。在結構圖中還可以用帶注釋的箭頭表示模塊調用過程中來回傳遞的信息。還可用帶實心圓的箭頭表示傳遞的是控制信息,空心圓箭心表示傳遞的是數據信息。經常使用的結構圖有四種模塊類型:傳入模塊、傳出模塊、變換模塊和協(xié)調模塊。其表示形式如下圖:它們的含義分別是:傳入模塊:從下屬模塊取得數據,經處理再將其傳送給上級模塊。傳出模塊:從上級模塊取得數據,經處理再將其傳送給下屬模塊。變換模塊:從上級模塊取得數據,進行特定的處理,轉換成其他形式,再傳送給上級模塊。協(xié)調模塊:對所有下屬模塊進行協(xié)調和管理的模塊。程序結構圖的有關術語列舉如下:深度:表示控制的層數。上級模塊、從屬模塊:上、下兩層模塊a和b,且有a調用b,則a是上級模塊,b是從屬模塊。寬度:整體控制跨度(最大模塊數的層)的表示。扇入:調用一個給定模塊的模塊個數。扇出:一個模塊直接調用的其他模塊數。原子模塊:樹中位于葉子結點的模塊。下圖是一個程序結構圖的示例:面向數據流的設計方法定義了一些不同的映射方法,利用這些方法可以把數據流圖變換成結構圖表示軟件的結構。數據流的類型:大體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變換型和事務型。A、變換型:變換型數據處理問題的工作過程大致分為三步,即取得數據、變換數據和輸出數據。變換型系統(tǒng)結構圖由輸入、中心變換、輸出三部分組成。B、事務型:事務型數據處理問題的工作機理是接受一項事務,根據事務處理的特點和性質,選擇分派一個適當的處理單元,然后給出結果。(2)詳細設計詳細設計是為軟件結構圖中的每一個模塊確定實現算法和局部數據結構,用某種選定的表達工具表示算法和數據結構的細節(jié)。*:詳細設計的任務是確定實現算法和局部數據結構,不同于編碼或編程。常用的過程設計(即詳細設計)工具有以下幾種:圖形工具:程序流程圖、N-S(方盒圖)、PAD(問題分析圖)和HIPO(層次圖+輸入/處理/輸出圖)。表格工具:判定表。語言工具:PDL(偽碼)3.4 軟件測試1、軟件測試定義:使用人工或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系統(tǒng)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檢驗它是否滿足規(guī)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軟件測試的目的:盡可能地多發(fā)現程序中的錯誤,不能也不可能證明程序沒有錯誤。軟件測試的關鍵是設計測試用例,一個好的測試用例能找到迄今為止尚未發(fā)現的錯誤。2、軟件測試方法:靜態(tài)測試和動態(tài)測試。靜態(tài)測試:包括代碼檢查、靜態(tài)結構分析、代碼質量度量。不實際運行軟件,主要通過人工進行。動態(tài)測試:是基于計算機的測試,主要包括白盒測試方法和黑盒測試方法。(1)白盒測試(看得見程序內部,因此是測試內部結構和流程)白盒測試方法也稱為結構測試或邏輯驅動測試。它是根據軟件產品的內部工作過程,檢查內部成分,以確認每種內部操作符合設計規(guī)格要求。白盒測試的基本原則:保證所測模塊中每一獨立路徑至少執(zhí)行一次;保證所測模塊所有判斷的每一分支至少執(zhí)行一次;保證所測模塊每一循環(huán)都在邊界條件和一般條件下至少各執(zhí)行一次;驗證所有內部數據結構的有效性。*:白盒測試法的測試用例是根據程序的內部邏輯來設計的,主要用軟件的單元測試,主要方法有邏輯覆蓋、基本路徑測試等。A、邏輯覆蓋。邏輯覆蓋泛指一系列以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為基礎的測試用例設計技術。通常程序中的邏輯表示有判斷、分支、條件等幾種表示方法。語句覆蓋:選擇足夠的測試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一個語句至少都能被執(zhí)行一次。路徑覆蓋:執(zhí)行足夠的測試用例,使程序中所有的可能的路徑都至少經歷一次。判定覆蓋:使設計的測試用例保證程序中每個判斷的每個取值分支(T或F)至少經歷一次。條件覆蓋:設計的測試用例保證程序中每個判斷的每個條件的可能取值至少執(zhí)行一次。判斷-條件覆蓋:設計足夠的測試用例,使判斷中每個條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執(zhí)行一次,同時每個判斷的所有可能取值分支至少執(zhí)行一次。*:邏輯覆蓋的強度依次是:語句覆蓋路徑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斷-條件覆蓋。B、基本路徑測試。其思想和步驟是,根據軟件過程性描述中的控制流程確定程序的環(huán)路復雜性度量,用此度量定義基本路徑集合,并由此導出一組測試用例,對每一條獨立執(zhí)行路徑進行測試。(2)黑盒測試(看得見程序外部,因此是測試外部功能與特性)黑盒測試方法也稱為功能測試或數據驅動測試。黑盒測試是對軟件已經實現的功能是否滿足需求進行測試和驗證。黑盒測試主要診斷功能不對或遺漏、接口錯誤、數據結構或外部數據庫訪問錯誤、性能錯誤、初始化和終止條件錯誤。黑盒測試不關心程序內部的邏輯,只是根據程序的功能說明來設計測試用例,主要方法有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等,主要用軟件的確認測試。A、等價類劃分法。這是一種典型的黑盒測試方法,它是將程序的所有可能的輸入數據劃分成若干部分(及若干等價類),然后從每個等價類中選取數據作為測試用例。B、邊界值分析法。它是對各種輸入、輸出范圍的邊界情況設計測試用例的方法。C、錯誤推測法。人們可以靠經驗和直覺推測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從而有針對性地編寫檢查這些錯誤的用例。 3、軟件測試過程一般按4個步驟進行: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tǒng)測試。(1)單元測試單元測試是對軟件設計的最小單位模塊(程序單元)進行正確性檢測的測試,目的是發(fā)現各模塊內部可能存在的各種錯誤。單元測試根據程序的內部結構來設計測試用例,其依據是詳細設計說明書和源程序。單元測試的技術可以采用靜態(tài)分析和動態(tài)測試。對動態(tài)測試通常以白盒測試為主,輔之以黑盒測試。單元測試的內容包括:模塊接口測試、局部數據結構測試、錯誤處理測試和邊界測試。*:在進行單元測試時,要用一些輔助模塊去模擬與被測模塊相聯系的其他模塊,即為被測模塊設計和搭建驅動模塊和樁模塊。其中,驅動模塊相當于被測模塊的主程序,它接收測試數據,并傳給被測模塊,輸出實際測試結果;而樁模塊是模擬其他被調用模塊,不必將子模塊的所有功能帶入。(2)集成測試集成測試是測試和組裝軟件的過程,它是把模塊在按照設計要求組裝起來的同時進行測試,主要目的是發(fā)現與接口有關的錯誤。集成測試的依據是概要設計說明書。集成測試所涉及的內容包括:軟件單元的接口測試、全局數據結構測試、邊界條件和非法輸入的測試等。集成測試通常采用兩種方式:非增量方式組裝與增量方式組裝。非增量方式組裝:也稱為一次性組裝方式。首先對每個模塊分別進行模塊測試,然后再把所有模塊組裝在一起進行測試,最終得到要求的軟件系統(tǒng)。增量方式組裝:又稱漸增式集成方式。首先對一個個模塊進行模塊測試,然后將這些模塊逐步組裝成較大的系統(tǒng),在組裝的過程中邊連接邊測試,以發(fā)現連接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最后通過增殖逐步組裝成要求的軟件系統(tǒng)。增量方式組裝又包括自頂向下、自底向上、自頂向下與自底向上相結合等三種方式。(3)確認測試確認測試的任務是驗證軟件的有效性,即驗證軟件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特性是否與用戶的要求一致。確認測試的主要依據是軟件需求規(guī)格說明書。確認測試主要運用黑盒測試法。(4)系統(tǒng)測試系統(tǒng)測試的目的在于通過與系統(tǒng)的需求定義進行比較,發(fā)現軟件與系統(tǒng)定義不符合或與之矛盾的地方。系統(tǒng)測試的測試用例應根據需求分析規(guī)格說明來設計,并在實際使用環(huán)境下來運行。系統(tǒng)測試的具體實施一般包括:功能測試、性能測試、操作測試、配置測試、外部接口測試、安全性測試等。3.5 程序的調試程序調試的任務是診斷和改正程序中的錯誤,主要在開發(fā)階段進行,調試程序應該由編制源程序的程序員來完成。程序調試的基本步驟:(1)錯誤定位;(2)糾正錯誤;(3)回歸測試。*:軟件的調試后要進行回歸測試,防止引進新的錯誤。軟件調試可分為靜態(tài)調試和動態(tài)調試。靜態(tài)調試主要是指通過人的思維來分析源程序代碼和排錯,是主要的調試手段,而動態(tài)調試是輔助靜態(tài)調試。對軟件主要的調試方法可以采用:(1)強行排錯法。主要方法有:通過內存全部打印來排錯;在程序特定部位設置打印語句;自動調試工具。(2)回溯法。發(fā)現了錯誤,分析錯誤征兆,確定發(fā)現“癥狀”的位置。一般用于小程序。(3)原因排除法。是通過演繹、歸納和二分法來實現的。1)演繹法。根據已有的測試用例,設想及枚舉出所有可能出錯的原因作為假設;然后再用原始測試數據或新的測試,從中逐個排除不可能正確的假設;最后,再用測試數據驗證余下的假設確定出錯的原因。2)歸納法。從錯誤征兆著手,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來找出錯誤。大致分四步:收集有關的數據;組織數據;提出假設;證明假設。3)二分法。在程序的關鍵點給變量賦正確值,然后運行程序并檢查程序的輸出。如果輸出結果正確,則錯誤原因在程序的前半部分;反之,錯誤原因在程序的后半部分。本章應考點撥:本章在筆試中一般占8分左右,約3道選擇題,1道填空題,是公共基礎部分比較重要的一章。從出題的深度來看,本章主要考察對基本概念的識記,有少量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沒有實際運用,因此大家在復習本章時,重點應放在基本概念的記憶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上。第四章 數據庫設計基礎4.1 數據庫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1、數據、數據庫、數據管理系統(tǒng)(1)數據:實際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號記錄。數據的特點:有一定的結構,有型與值之分。數據的型給出了數據表示的類型,如整型、實型、字符型等。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激光測距計儀表采購合同范本
- 設備采購與安裝協(xié)議
- 苗木采購合同格式范文
- 家具選購合同全解析策略
- 高利貸借款合同書樣本格式
- 投資合同協(xié)議撰寫
- 酒店用品供應商采購協(xié)議
- 機械設備采購合同格式模板
- 房屋地基買賣合同模版
- 設計印刷服務合同協(xié)議書
- 《深圳市綜合整治類舊工業(yè)區(qū)升級改造操作規(guī)定》(征求意見
- 注塑作業(yè)指導書范本
- 五年級體質健康數據
- 牛津英語9B-課文翻譯
- 綠化養(yǎng)護記錄表(共2頁)
- 環(huán)氧樹脂的固化機理及其常用固化劑.ppt
- 真空蒸鍍中部分金屬熔點及不同氣壓下蒸發(fā)溫度
- 中日標準件對照表
- 反恐怖應急預案
- 關于成立電子產品公司商業(yè)計劃書(參考模板)
- 壩基滲漏問題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